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怎麼判斷正確的吃水果方法

怎麼判斷正確的吃水果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5 19:52:44

『壹』 如何吃水果才合理

這個也要因人而異的1. 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宜吃柑橘、柚子、草莓,但冠心病患者不宜吃含水量較多的西瓜、椰子等,以免增加心臟的負擔、加重水腫。2.胃潰瘍患者宜吃青綠色的香蕉,從而促進潰瘍癒合,防止胃酸侵蝕胃壁,而黃熟的香蕉則沒有這種功效。同時要注意少吃李子、山楂、檸檬等含有機酸較多的水果。3.腸道疾病患者宜吃荔枝、紅果、石榴、蘋果、柿餅,忌食生棗。4.肝炎患者宜吃橘子和鮮棗等含維生素C較多的水果,有利於肝炎的治療和恢復。5.經常便秘的人可多吃桃子、獼猴桃、香蕉、橘子、西瓜等「解秘」水果。6.肺氣腫患者宜吃枇杷,因為枇杷有降氣化痰、清肺和胃的功能;哮喘病患者宜吃梨和荔枝。7.貧血、低血壓患者宜吃梨和草莓。

水果宜在飯前吃 很多人在吃水果的時間上,存在一個極大的誤區:把水果當成飯後甜品,其中的有機酸會與其他食物中的礦物質結合,影響身體消化吸收;水果中的果膠有吸收水分、增加胃腸內食物濕潤程度的作用,因此飯後吃水果還會加重胃的負擔。 專家指出,吃水果的正確時間是飯前1小時和飯後2個小時左右(柿子除外)。首先,水果中許多成分均是水溶性的,飯前吃有利於身體必需營養素的吸收。其次,水果是低熱量食物,其平均熱量僅為同等重量麵食的1/4,同等豬肉等肉食約1/10。先吃低熱量食物,比較容易把握一頓飯里總的熱量攝入。第三,許多水果本身容易被氧化、腐敗,先吃水果可縮短它在胃中的停留時間,降低代其氧化、腐敗程度,減少可能對身體造成的不利影響。 另外,我們也要注意,不要在晚上睡覺前吃水果,不然充盈的胃腸會使你的睡眠受到影響。千萬別以為吃水果是件小事,消除了這些誤區,才能培養出真正對健康有益的生活習慣。 普通人飯前一小時,和飯後一小時 人們通常認為飯後吃水果最佳,台灣一教授卻提出新見解,強調飯前一小時吃水果最為有益。其理由是:水果屬生食,吃生食後再進熟食,體內就不會產生白細胞增高等反應,有利於保護人體免疫系統,從而增強防病抗癌能力。飯後吃水果則無此種保護作用。此外,飽食之後吃水果,所含果糖不能及時進入腸道,以致在胃中發酵,產生有機酸,引起腹脹腹瀉,故餐後需待一小時後再吃水果。 糖尿病人在兩次正餐之間或睡前吃 1.前提:在糖尿病控制理想的前提下,即要求空腹血糖<8.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0.0mmol/L,血糖沒有較大波動,可以嘗試進食水果;當血糖控制不理想時建議暫時不吃水果,而可以把西紅柿、黃瓜等蔬菜當水果吃。 2.吃水果的最佳時間:一般將水果作為加餐用,也就是說在兩次正餐之間或睡前吃。吃水果的時間最好選擇在下午3~4點之間,且進食後應適量活動。值得注意的是加餐是不需要額外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葯物的。 3.水果的熱量應計算在每日攝入總熱量之中,以下列舉的每1份水果相當於半兩糧食提供的熱量:西瓜1斤、草莓6兩、梨、桃、蘋果、桔子、橙子、獼猴桃4兩。每天所進食的水果不要超過1份,且應減少半兩主食。 4.種類:不同種類的水果含糖量不盡相同,西瓜、蘋果、梨、桔子、獼猴桃含糖量較低;香蕉、紅棗、荔枝、紅果含糖量較高;聖女果(有人叫它小西紅柿)雖然形似西紅柿,但含糖量較高,病友應盡量選擇含糖量較低的水果,而少吃含糖量較高的水果。 5.注意血糖監測:由於人體的差異,每個人都可能有自己適宜或不適宜的水果,衡量的指標就是血糖。如果能在吃水果前和吃後2小時測一下血糖,對了解自己是否適於吃某種水果、進食是否過量有一定的幫助

『貳』 水果到底怎麼吃好

正確的水果吃法:

1、吃水果的時機是什麼?

早餐、或是餐前、或是兩餐之間吃最好!

把水果當早餐吃,或是午餐、晚餐的一個小時前,或是兩餐之間的間隔時間,吃水果能夠達到最大的效益。因為水果的養分大多是水溶性的,且容易被吸收,所以吃下去的水果養分,到了腸胃很快就會被消化吸收。

要注意的是:

有些水果不宜空腹吃,像是番茄、柿子、香蕉、桔子、甘蔗、荔枝等,因為某些特殊成分,可能會造成腸胃的不舒服。

2、一天應該吃多少?

至少吃2份以上。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天天五蔬果的觀念,這是美國之前推行的防癌健康觀念,一天至少要吃3份蔬菜+2份水果。而1份的意思就是約100克,大概是一個拳頭大小的水果,差不多就是一顆柳丁、小蘋果、或是奇異果,所以一天至少要吃2個以上。而在選擇水果的時候,盡量可以選擇不同類別顏色的水果食用(不同顏色代表所含養分的差異),這樣就可以攝取到不同的養分!

不同顏色水果的不同功能

紫色水果:如藍莓、黑莓等,含花青素,抗老化。

白色水果:如梨子、白桃等,含硫化物,降低膽固醇。

黃色水果:如柑橘、葡萄柚,含胡蘿卜素,提升免疫力。

綠色水果:如奇異果、酪梨,含黃體素,強健骨骼與牙齒。

紅色水果:如西瓜、蕃茄,含茄紅素,保健泌尿系統。

3、一天都只吃水果可以嗎?

當然絕對不行啊!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只吃水果當然是不健康的,因為每天身體的運作還是需要其他養分,如蛋白質、澱粉類、或其他礦物質等。但若是需要減重的人,可以提高吃水果的比例,也就是說一天可以多吃幾份水果,但是相對減少如澱粉類、油脂類食物的攝取。

並且選擇體積大卻熱量低的水果,像是西瓜因為含水量多易飽足,熱量卻比起同重量的水果來的要低許多;另外也要減少攝取油脂含量高的酪梨跟榴槤,及甜度很高的荔枝、龍眼、香蕉等。

4、打成果汁效果好嗎?

水果還是吃新鮮的好!

市面上的瓶裝果汁,通常加了很多糖分,注意看一下,其實熱量高的嚇死人(每100ml大概50卡,一罐果汁400ml,熱量約等於一個發團)。若是新鮮水果打成汁,果肉富含的纖維也就沒辦法吸收到。

5、水果混著吃好嗎?

不同種類的分開吃比較好!

腸胃在消化不同的食物時,是需要不同的酵素及作業流程,因此吃的越單純可以幫助腸胃作業更順暢且易於吸收。大致上同樣種類的水果可以一起吃,就從外觀和味覺口感去判斷。像是瓜類的西瓜、哈蜜瓜、香瓜等可以一起吃;微酸的水果像是蘋果、梨子、桃子等;偏酸的橘子、柳丁、葡萄柚等;莓果類像是藍莓、草莓、黑莓等是可以一起吃的。

要注意的是:

基本上就是味覺口感跟長相差不多的水果可以同時吃,但又顧慮到要攝取不同的營養素,所以可以在不同的餐前或是兩餐之間吃不同的水果!

『叄』 如何吃水果才是最正確的

老話說上午吃水果是金,中午是銀,晚上是鐵.所以最好早餐和午餐之間吃比較好.這樣有助於營養的吸收又不會刺激腸胃.

『肆』 你知道如何正確吃水果嗎

這幾種水果,我吃了這多年才知道它的正確打開方法。

第一個是獼猴桃!獼猴桃的口感一直都是我喜歡的,非常清爽,而且還百搭。出去野餐,沙拉或者單獨的消食水果有它真的很棒!不過它的個頭太小,而且皮上還有略硬的毛,未經過處理在外麵食用是及其不方便的。後來我發現了處理它最佳方法,不用一點一點削皮,大家只用准備一把小刀和一個湯勺就可以啦!洗干凈獼猴桃之後,選擇一端切開,在用勺插入皮和果肉的中間,轉動湯勺一圈,完整的獼猴桃果肉就可以剝下來啦!不管有多少獼猴桃,只用兩個步驟我就可以削光光!

『伍』 如何正確吃水果警惕吃水果六大誤區

吃水果的好處多多,能養顏排毒、改善身體狀況等等。但是,如果吃水果掉進誤區。結果會適得其反。
吃水果誤區1:水果爛一點還能吃
水果放久了,會有一點點腐爛的部位。許多人會把腐爛的部分剜掉後再吃,以為這樣沒什麼問題。但是,以擴展青黴為代表的青黴是水果上出現頻率最高黴素,產生的展青黴素會導致動物的胃腸道功能紊亂,腎臟水腫等病症。同時,因為展青黴素與細胞膜的結合過程是不可逆的,會長期的損傷細胞,甚至會致癌。因為黴菌產生的展青黴素能擴散到果實的其他部位。所以,把霉變部位去除再食用也未必安全。
吃水果誤區2:多吃水果能減肥
按單位重量算,水果熱量比米飯低。但是,如果因其口感好,就容易吃多,稍不注意,糖分攝入就超標了。因此,多吃水果不僅不能減肥,甚至會有反效果。
吃水果誤區3:水果維生素含量最高
維生素是有很多種。水果可能含有豐富的某些維生素,但有些維生素是沒有的,如水果不含脂溶性維生素。同時。多數水果的維生素C含量是有限的。
吃水果誤區4:水果當飯,養顏美容
人體需要將近50種營養物質,才能維持生存,尤其每天需要65克以上的蛋白質,20克以上的脂肪,有利於維持組織器官的更新和修復。雖然水果含水分85%以上,但蛋白質含量卻不足1%,必需脂肪酸幾乎是不含的,這遠遠不能滿足人體的營養需要。水果中蛋白質、脂肪以及鈣、鐵等含量極少,如果長時間把水果當飯,必定導致蛋白質、脂類等攝入不足,最終導致營養不良和貧血。
吃水果誤區5:想吃水果就吃
在水果中,富含有機酸和單寧類物質,有些水果還含有活性很強的蛋白酶類。如果吃的時間不恰當,就可能刺激和傷害胃。如香蕉中鎂含量很高,空腹吃太多,會導致血液中鎂鈣比例失調,可能會抑制心血管。因此,多數水果適合在飯前1—2小時左右食用。
吃水果誤區6:空腹吃水果沒所謂
蘋果、橘子、葡萄、桃子、梨等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有機酸,會刺激胃壁黏膜,導致引發胃反酸、消化不良等問題。而胃是個酸性環境,黏膜一旦受損,胃液就會腐蝕到胃,造成胃潰瘍、胃穿孔等問題,甚至會有胃癌。

『陸』 怎樣正確吃水果

每天吃水果200~400克左右為宜,相當於兩個蘋果。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人每天應吃200~400克水果。這里說的200~400克是指吃進去的果肉重量,不包括果皮、果籽、果核等。以蘋果為例,一個富士蘋果重約250克左右,去掉核後還剩200克,因此一天400克的量大致相當於吃兩個蘋果。吃水果時也要講究多樣性,比如吃了一個蘋果,再適量吃些草莓、橘子等,既保證吃夠量,又能讓營養豐富起來。要注意的是,水果不能吃太多,大部分水果的膳食纖維和糖分含量較高,吃太多會引起胃痛、腹脹,還會讓血糖增高。
按寒、熱、中性體質吃水果。人的體質分為寒、熱、中性三種。水果也有寒、熱、溫、涼之分,因此最好按照體質選擇。有些人平時脾胃虛寒、陽氣不足。常常四肢冰涼、畏寒喜暖、腰膝酸軟,食物稍微涼一點就會胃部不適、腹脹甚至腹瀉,這類人最好少吃或不吃寒涼性的水果,如香瓜、梨、西瓜、香蕉、柚子、枇杷、芒果、甘蔗、柿子、桑椹、橙、荸薺、獼猴桃等;有些人經常被口乾、口渴、便秘、咽喉痛等「上火」症狀困擾,那就最好少吃龍眼、荔枝、楊梅、桃、橘、櫻桃、杏、桂圓、石榴、椰子等溫熱性水果。對於體質平和的人來說,選擇比較多,但不要長期大量偏食某一種或某幾種水果,最好寒涼性和溫熱性水果交替食用。另外,面色晦暗、眼眶發黑、唇色紫暗、舌有紫色或淤斑是淤血體質的表現,這類人是高血脂及動脈粥樣硬化的高發人群。可每日取生山楂15—30克,水煎代茶飲。山楂除了能助消化,還能活血化淤。
吃水果也要分時間段。水果本身含的酵素不同,如想讓酵素在體內產生不同的作用,還應選擇最合適的時間吃。
空腹時別吃太酸的。早上胃腸經過一夜的休息,功能尚在恢復中,因此最好選擇酸性不太強、澀味不太濃的水果。胃腸功能不好的人,更不宜在這個時段吃水果,尤其是西紅柿、柿子、橘子、山楂等。香蕉也不適合空腹吃,會加快腸胃的運動,增加心臟負擔。
兩餐之間吃水果能快速補充維生素。兩餐間吃水果,水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能被人體快速吸收。比如鮮棗最好餐前吃,但食用太多可能會引起胃酸過多和腹脹。菠蘿可在午餐後吃,西瓜最好飯後兩小時吃。
晚餐後不要大量吃。餐後1小時吃水果有助於消食,可選擇菠蘿、山楂等有機酸含量多的水果。但晚餐後不要大量吃水果,既不利消化,又很容易因吃得過多,使其中的糖轉化為脂肪在體內堆積。
另外,對於一些比較胖的人,只要不是味道酸澀的水果,在飯前吃有利於產生飽腹感,減少下一餐食量,對控制血壓和體重很有利。相反,那些瘦弱、營養不良的人如果飯前吃很多水果,可能影響正餐食慾。
有些水果不是人人適宜。獼猴桃、桑葚、草莓等帶籽水果有促進排便的作用,更適合便秘的人,如果本來就容易拉肚子,就不要多吃。菠蘿、獼猴桃、芒果、無花果等水果可能造成少數人的過敏和不耐受反應,吃後如果發生喉部黏膜腫脹、頭疼、胃疼等不適反應,就應避免食用。糖尿病患者只要在吃水果後適度減少主食的量,保證碳水化合物總量不變,可以少吃些含糖量不高的水果,比如菠蘿、梨、櫻桃、葡萄、木瓜、桃子、草莓等。楊梅、梅子、李子等水果中的酸味會同胃酸一起刺激胃黏膜,潰瘍病患者不宜吃。
水果到底要不要削皮吃。出於對農殘的顧慮,很多人會為吃不吃蘋果、梨、桃子等水果的果皮而煩惱,其實這並不是什麼難題。吃之前只要認真沖洗或用鹽水泡一下,就可放心食用。如果還是擔心果皮的安全性,那就削皮吃。將水果榨汁也是一些人的選擇,實際上榨汁不如直接吃,因為榨汁會丟失膳食纖維,損失維生素,降低飽腹感,還會增加血糖的上升速度。還有人考慮水果是否熟吃好,一些維生素C含量較低而肉厚的水果,比如蘋果、梨、桃、香蕉,如果生吃感覺不舒服或不好吃,可以考慮做熟吃,燉、蒸、烤味道都不錯。但有些水果還是生吃比較好,比如草莓、葡萄、西瓜等多汁水果。

閱讀全文

與怎麼判斷正確的吃水果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神助眠的簡單方法 瀏覽:737
針灸研究方法免費下載 瀏覽:318
三星a8無響應解決方法 瀏覽:873
春天釣蝦的正確方法 瀏覽:395
手機來電錄音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90
隔膜泵使用方法 瀏覽:229
顛病大發作治療方法 瀏覽:820
祛痘膏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183
回收舊手機的方法 瀏覽:279
版稅的計算方法 瀏覽:73
燒傷時正確的急救方法 瀏覽:11
DNA大片段突變的檢測方法 瀏覽:258
autocad2009的安裝及激活方法 瀏覽:955
用化學方法鑒別正丁基氯 瀏覽:326
樂視手機話筒設置方法 瀏覽:550
怎麼才能治療黑眼圈的方法 瀏覽:892
三種常用的交接棒方法 瀏覽:642
股票入門實戰的解套方法與技巧 瀏覽:836
躺平有哪些方法呢 瀏覽:853
hyperlink使用方法 瀏覽: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