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羽毛的鑒定菌需要哪些方法

羽毛的鑒定菌需要哪些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5 17:24:27

如何測定羽毛中的大腸桿菌 發現後,怎麼消滅

將羽毛 在無菌條件下粉碎,放入無菌水中振盪半小時,取無菌水直接塗布或梯度稀釋後塗布 依紅鎂藍培養基,如果長出菌落變為金屬色澤的紫色,即含有大腸桿菌。

消滅大腸桿菌,建議用 抗生素,比如普通青黴素或氨苄青黴素。不過我不知道能不能給小鳥洗澡。能的話最好,在用作洗澡的水中加入青黴素即可。濃度么。。。洗一次澡放一個人服用的葯片兒進去應該就夠了。

Ⅱ 細菌鑒定辦法有哪些,常見細菌的鑒定辦法就可以

細菌的鑒定通過分離培養獲得的病原菌,必須達到不含有其他微生物的純培養程度,才能進行系統鑒定。系統鑒定就是通過病原菌的形態結構、生長特性、抗原性和病原性等檢測,並用已知標准免疫血清確定分離細菌的屬、種和型。微生物鑒定的程序通常是根據其形態,生長、生化特性等定種,最後根據抗原的免疫血清學檢查定型。(一)形態學檢查各種細菌的形態,在適宜的環境下是相對穩定的。但環境的改變,如培養基條件的改變,抗生素和化學葯品的作用等,均可使細菌產生不規則的形態,並可出現細胞壁的缺陷和多樣性。為此,在作細菌形態鑒定時,必須按被檢菌的生長要求,選擇適宜的培養基和培養條件,以及適宜的培養時間和檢查方法,才能作出正確的形態學鑒定。形態學檢查一般包括二方面:肉眼觀察和顯微鏡檢查。1.肉眼觀察肉眼觀察主要觀察細菌在固體、液體、半固體,鑒別培養基上的生長情況。在固體培養基上要觀察菌落形態、大小、顏色是否均勻一致,表面是光滑濕潤,還是乾燥無光或呈皺紋狀,邊緣是整齊還是不規則,菌落是隆起、扁平,還是乳頭樣,是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在液體培養基中,要觀察培養基是否呈均勻渾濁,管底有無沉澱,液面有無菌膜,是否產氣等。在半固體培養基上應觀察細菌是否沿著接種線生長,是呈毛刷樣生長還是均勻生長,上下生長是否一致。在鑒別培養基上,應觀察其生長情況是否與預期的相一致,在血瓊脂培養基上還要觀察是否溶血及溶血圈的特點,在某些培養基上還要注意是否有臭味等。2.顯微鏡觀察在作細菌個體形態學檢查時,要根據被檢菌的種類和檢查項目,選用相應的染色方法,同時要注意選擇適合的培養基以及細菌培養的時間,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一般以18-24小時(生長時間長的細菌除外)的幼嫩培養菌為宜。例如,作革蘭氏染色檢查時,培養時間長的陳舊細菌,可能由陽性變為陰性。作細菌運動性檢查時,液體培養基的幼嫩培養物(幾小時到十幾小時)最為適宜。作炭疽莢膜染色時,因炭疽桿菌在一般培養基上不形成莢膜,而在動物體內形成明顯的莢膜,因此,應先接種小鼠,取死亡動物的病料作塗片標本鏡檢。作鞭毛染色時,以液體培養基為宜。芽胞的形成,因細菌種類不同,往往對培養條件如培養基、空氣和培養時間等而異,但一般均要求較長時間。鏡檢時除注意其基本形態結構和大小(要用測微計測量)外,還應注意其排列狀態、菌端形狀、有無兩極染色、有無形成芽胞和莢胞等。必要時可用電鏡觀察其微細結構。3.常用的幾種染色方法塗片用的載玻片需用清潔液洗凈、擦乾、不留油質,否則培養物不能均勻地推開。被檢材料如果是肉湯培養物,用鉑金耳環取一滴,均勻塗抹於載玻片上,塗抹的范圍約有手指甲大即可。隨後,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使之固定(即火焰固定);被檢材料如果是固體培養物,先滴一滴水(常用生理鹽水)於載玻片上,用鉑金耳環取少許培養物,在水滴中混勻,培養物不宜太多,菌體看不清楚。膿汁、淋巴液、乳汁也按同樣方法制備抹片。血液和病變組織,直接塗抹在載玻片上,組織抹片也不能太厚,否則看不見細菌,細菌培養物抹片用火焰固定,組織抹片常用甲醇或甲醛固定。

Ⅲ 鞭毛染色法准確鑒定細菌是否具有鞭毛,要注意哪些細節

鞭毛是細菌的運動「器官」,細菌是否具有鞭毛,以及鞭毛的數目和附著於細菌的位置是細菌的一項重要形態特徵。細菌的鞭毛很纖細。除了很少數形成鞭毛束(由許多根鞭毛構成)的細菌可以用相差顯微鏡直接觀察到鞭毛的存在外,多數細菌的鞭毛均不能用光學顯微鏡直接觀察到。要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細菌的鞭毛,必須用鞭毛染色法。
鞭毛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劑處理,使它沉積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徑加粗,然後再進行染色。
1、實驗材料
①鞭毛染色液。
②菌種。有鞭毛的細菌。
③其他。玻片、接種環、吸管等。
2、注意事項
①良好的培養物是鞭毛染色成功的基本條件,不宜用陳舊培養物作鞭毛染色的菌種材料,因為老齡細菌鞭毛容易脫落。
②玻片應光滑、潔凈,不可帶油跡。不潔凈的載玻片可經含適量洗衣粉的水中煮沸約20min,取出後用清水充分洗凈,瀝干水後置95%酒精中處理,用時取出在火焰上燒去酒精及可能殘留的油跡。
③挑取菌時,盡可能不帶培養基。
④配製合格的染色劑(尤其是B液 )、充分洗去A液再加B液、掌握好B液的染色時間均是鞭毛染色成敗的關鍵。(1)改良Ryn鞭毛染色法
①玻片的處理。要求用新的載玻片,用前須在95%酒精中浸泡24h以上,用時從酒精中取出,以干凈紗布擦乾後使用。
②在玻片上滴蒸餾水兩滴。1張玻片上可同時制2個塗片。
③用接種環挑取血平板上菌少許,將細菌點在玻片上的蒸餾水滴的頂部,一般只需點一下,只允許極少量的細菌進入水滴,不可攪動,以免鞭毛脫落。
④玻片置室溫自然乾燥 。
⑤滴加染液於玻片上染色。
⑥約10—15min後,用自來水緩慢沖去染液,沖洗時應避免染液表面的金屬光澤膜滯留在玻片上,影響鏡檢。
⑦玻片自然乾燥後,鏡檢時應以塗片的邊緣開始,逐漸移向中心。原因是邊緣細菌較少且相互分開,鞭毛容易觀察。細菌密集的地方鞭毛被菌體擋住,不易觀察。
結果:菌體和鞭毛均染成淡紫色。
(2)硝酸銀染色法
①活化菌種。冰箱中保存的菌種,通常要連續移種1—2次後,接種於新配製的營養瓊脂斜面(表面較濕潤、基部有冷凝水),28—32°培養10—14h,取斜面和冷凝水交接處培養物作染色材料;或點種於新制備的營養瓊脂(含8—10g/l的瓊脂 )平板中央,28—32°培養18—30h,讓菌種擴散生長,取菌落邊緣的菌苔(不要取菌落 中央的菌苔 )作染色材料。
②制備菌液。取斜面或平板菌種培養物數環於盛有1—2ml無菌水的試管中,製成輕度渾濁的菌懸液用於製片。也可用培養物直接製片,但效果往往不如先制備菌液好。
③製片。取一滴菌液於載玻片的一端,然後將玻片傾斜,使菌液緩緩流 向另一端,用吸水紙吸去玻片下端多餘菌液,室溫(或 162溫室)自然乾燥 。干後應盡快染色。
④染色。滴加硝酸銀染色A液,染3—5min,用蒸餾水充分洗去A液。用B液沖去殘水後,再加B液覆蓋塗片染色約數秒至1min,當塗面出現明顯褐色時,立即用蒸餾水沖洗。若加B液後顯色較慢,可用微火加熱,直至顯褐色時立即水洗。自然乾燥 。
⑤鏡檢。用油鏡觀察。觀察時,可從玻片的一端逐漸移至另一端,有時只在塗片的一定部位觀察到鞭毛。
結果:菌體呈深褐色,鞭毛顯褐色。
(3)改良的Leifson染色法
①活化菌種同硝酸銀染色法。
②製片。用記號筆在載玻片反面將玻片分成3—4個等分區,在每一小區的一端放一小滴菌液。將玻片傾斜,讓菌液流到小區的另一端,用濾紙吸去多餘的菌液。室溫或37°, 自然乾燥 。
③染色。加Leifson染色液覆蓋第一區的塗面,數分鍾後,加染液於第二區塗面,如此繼續染第三區、第四區。在染色過程中注意觀察,當整個玻片都出現鐵銹色沉澱、染料表面出現金色膜時,直接用水輕輕沖洗(不要先傾去染料再清洗,否則背景不清 ),染色時間大約10min。
④鏡檢。自然乾燥後,油鏡檢查。
結果:菌體和鞭毛均呈紅色。

Ⅳ 用鞭毛染色法准確鑒定一株細菌菌是否具有鞭毛,要注意哪些環節

取菌要取菌落邊緣的幼齡菌體,取菌後的接種環在載片上的蒸餾水中輕輕沾幾下即可,不要用力太猛,更不能用接種環大幅度塗開,將載片稍傾斜,使菌液散開即可,否則鞭毛易脫落,造成染色失敗。

鞭毛染色的玻片只能自然乾燥,不能用熱風吹乾,不能熱固定,這是由於加熱後菌體易變形,鞭毛易脫落,影響觀察,A染液染3~5 min,其後用蒸餾水(自來水效果差)沖洗時一定要充分,否則加B染液後,背景很臟,鞭毛不易被觀察到,影響實驗效果。

(4)羽毛的鑒定菌需要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鞭毛染色液最好當日配置當日用,次日使用則鞭毛染色淺,觀察效果差。染色時一定要充分洗凈A液後再加B液,否則背景不清晰。

觀察細菌的運動,載玻片和蓋玻片都要潔凈無油,否則會影響細菌的運動。有些細菌,溫度太低時不能運動。

將光線適當調暗,先用低倍鏡找到觀察部位,再用高倍鏡觀察。要區分細菌鞭毛運動和布朗運動,後者只是在原處左右擺動,細菌細胞間有明顯位移者,才能判定為有運動性。

Ⅳ 如何鑒定菌種

在杏鮑菇、白靈菇生產中,只有具備優良的菌種,通過科學的培育管理,才能實現優質、高產、高效。因此菌種的優劣是事關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和菌種生產廠家信譽的大事。在現實生產中,也常發現有的菌種廠以贏利為目的,粗製濫造。加之有些菇農對菌種質量缺乏識別能力,致使在生產中減產、絕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嚴格菌種質量,加強對菌種的鑒定和識別是當前食用菌發展中的首要任務,也是最主要的技術環節和要求。
菌種質量的鑒定,嚴格地講,應從形態、生理、栽培和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綜合檢測和評價。但要完成各種指標,除了需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術外,還需具備一定的儀器設備及人力物力和時間。因此,一般生產者是很難完成的。這里僅將幾種常用、簡便、易行的方法予以介紹,供生產者參考。
(1)直接觀察。
對引進的母種,首先要用肉眼觀察包裝是否符合要求,棉塞有無松動,試管有無破損,棉塞中有無雜菌和病蟲害侵染,菌絲色澤是否正常、有無老化等現象。購進或自製的原種,瓶內菌絲應粗壯整齊、分枝濃密、色濃白呈絨毛狀,說明生長旺盛。如瓶底出現黃水、菌絲萎縮與瓶壁脫離,或出現原基扭結,說明菌種老化應淘汰。(2)菌種純度檢查。
杏鮑菇菌絲是純白色的,白靈菇菌絲較杏鮑菇菌絲稍淺些。如在菌種管或菌種瓶中出現其他顏色的菌絲或孢子(綠色、黃色、黑色等),則說明菌種不純,被雜菌污染不能使用。如果在接菌時發現菌種有異味也說明菌種被雜菌污染,不能使用。(3)吃料能力鑒定。
將母種接入最佳配方的原種培養基中,或將原種接入栽培袋中觀察菌絲生長情況。經1周的培養,如果菌種塊能很快萌發並迅速向四周的培養料中生長伸展,說明菌種的吃料能力強。反之,菌種塊萌發後生長緩慢,遲遲不向四周和料層深處伸展,則表明菌種對培養料的適應能力差。(4)觀察菌絲長勢。
可先將供測的菌種接入其適宜的試管培養基上進行培養,如果菌絲生長整齊濃密、健壯有力,則表明為優良菌種。若菌絲生長緩慢或長速太快,稀疏無力,參差不齊,容易衰老,則表明菌種質劣。(5)栽培試驗觀察。
這是菌種質量鑒定最可靠的方法。通過一定的栽培試驗,凡具備優質高產、抗雜能力強和遺傳性穩定的菌株,才是優良和可推廣應用的品種。

Ⅵ 菌種鑒定的方法

傳統方法細菌做革蘭氏染色 運動性試驗 各種代謝 然後查伯傑氏細菌手冊;用分子做的話提總DNA,pcr擴增16srDNA全長片段,上NCBI資料庫比對,選擇近緣序列構建系統發育樹鑒定。
真菌的話主要根據形態,特別是有性型生殖形態鑒定;分子的話一般擴增ITS區域,比對,建樹鑒定。

Ⅶ 菌種鑒定的一般步驟(常規普通實驗室 不需高端設備的方法)

你問的問題確實太大了,不好詳細描述,我只能簡要地說一下:
首先要判斷你的菌種需要在什麼條件下生長,厭氧還是需氧等等,然後選擇合適的培養基進行分離培養(如果細菌含量少,那麼還需要增菌)。然後挑選在平板上的可疑菌落進行生化鑒定,此時就需要根據菌落形態、革蘭氏染色等方面對其進行判斷,然後根據生化反應的結果判斷你挑取的菌落是什麼細菌。
很顯然,最難的是最後一步,現在一般使用細菌鑒定板條(手工或儀器的)來鑒定是什麼細菌,一塊板條有很多生化項目,根據所有生化項目的結果得出一組編碼,通過編碼進行查詢。

Ⅷ 細菌鑒定辦法有哪些,詳細些哦~~

我剛剛參加了這方面的培訓呢,呵呵。
一般細菌的常見生理生化鑒定實驗有:糖(醇)類發酵試驗、甲基紅(Methyl red)試驗、V.P試驗、吲哚試驗、檸檬酸鹽利用試驗、靛基質(吲哚)試驗、硫化氫試驗、澱粉水解試驗。這樣的資料很多的,你每個實驗都網路下就可以了。我這里都拷出來是不實際的。

Ⅸ 野生菌的菌株鑒定主要有哪些方法基本的過程是什麼

毒菌的顏色比較鮮艷,有疣,毒菌的帽子上會有疙瘩,有的有紅斑、溝托、溝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環,一般的毒菌摘斷以後有漿汁流出來,味道刺鼻。
此外,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識別:
一是觀外形。一般的毒菌的顏色較可食用菌鮮艷,菌傘上呈紅紫、黃色或雜色斑點。柄上有環和托。
二是聞氣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惡臭及苦味,可食用菌則有菌菇固有的香味。
三是變色試驗。用蔥白在菌蓋上擦一下,如果蔥白變成青褐色,說明有毒,反之無毒;毒菌煮熟後遇上銀器往往變成黑色或褐色。
四是牛奶試驗。將少量鮮牛奶灑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發生結塊現象,則可能有毒。
五 看分泌物
將採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株,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

閱讀全文

與羽毛的鑒定菌需要哪些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原始蜂蜜怎麼食用方法 瀏覽:13
研究方法名詞解釋333 瀏覽:503
腿部伸展機使用方法 瀏覽:104
健腹輪訓練正確方法 瀏覽:777
qq同步助手簡訊功能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23
風險識別分析方法培訓 瀏覽:924
用什麼方法識別身上的靈 瀏覽:730
中周的安裝方法 瀏覽:633
嗓子腫了怎麼辦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216
老秤怎麼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146
如何一天瘦一斤的最快方法 瀏覽:211
紙巾折小白兔的方法視頻 瀏覽:58
基金技巧和方法 瀏覽:507
安神助眠的簡單方法 瀏覽:740
針灸研究方法免費下載 瀏覽:321
三星a8無響應解決方法 瀏覽:876
春天釣蝦的正確方法 瀏覽:398
手機來電錄音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93
隔膜泵使用方法 瀏覽:231
顛病大發作治療方法 瀏覽: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