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用斷木種香菇木頭要濕的還是乾的,怎樣的流程
用斷木種香菇木頭,相對濕度平均在70%左右為理想。菇場的土質以含石礫多的砂質土最佳,這樣可使菇場環境清潔,菇木不易染病、生蟲。
一、菇木的准備
1.菇木的選擇 適於香菇生長發育的樹種很多,有粟樹、柞樹、槲樹、樺樹、胡桃楸、千金榆、生赤楊等。
做為香菇生產所用的樹木,其樹齡從七八年生的幼齡樹到百年以上的老齡樹都可以生長香菇,但以樹齡15~30年生的樹木最適宜。10年生以下的小徑樹,因樹皮薄。材質松軟等因素,雖出菇早,但菇木容易腐朽,所以生產年限短,產生出來的菇體又小又薄。老齡樹則相反,雖然出菇較晚,但菇木耐久力強,可生產出很多優質香菇。不過老齡樹一般樹干直徑較大,管理不便,所以,菇木的直徑以5~20厘米的原木較為理想。
2.砍樹 選好的樹木要及時砍伐,伐樹期選在深秋和冬季為好。這時樹內營養物質豐富,樹液流動遲緩或停止,樹皮不易剝落。砍伐後的樹木因細胞不會立即死亡,不宜馬上接種,要將其放在原地數日,待樹木喪失部分水分後,方可剃枝,並運至菇場。在砍伐、搬運過程中,必須保持樹皮完整無損不脫落。沒有樹皮的段木菌絲很難定植,也很難形成原基和菇蕾。
3.截段 運到菇場的原木,要自然風干一段時間。風干時間的長短應根據不同樹種的含水量而定。當菇木含水量為35%~45%時接種,最適於菌絲生長發育。含水量大小可根據菇木橫斷面的裂紋來判斷,一般細裂紋達菇木直徑的2/3時,就達到了適合接種的含水量。此時可將菇木截成1米左右的木段,菇木長短要一致,便於堆放和架立操作。
二、菇場的選擇
菇場要選擇在菇樹資源豐富,便於運輸管理,通風向陽,排水良好的地方。菇場最好設在稀疏闊葉林下或人造遮蔭棚下,要求四陽六蔭,花花折射陽光能透進的地方。日照過多,菇木易乾燥脫皮,過蔭也不利於菇的生長。菇場附近要有溪流等水源,以便水分管理。常年空氣相對濕度平均在70%左右為理想。菇場的土質以含石礫多的砂質土最佳,這樣可使菇場環境清潔,菇木不易染病、生蟲。
三、接種
1.接種時間 氣溫在5~20℃的季節里,結合菇木的砍伐時間、不同樹種、菌種菌齡、生產規模等都可安排接種。氣溫在15℃左右時是接種的最佳時期。氣溫偏低發菌雖慢,但雜菌污染機會少。
2.接種方法 制備的香菇栽培種有木屑菌種和木塞菌種,因此接種方法有兩種。
(1)木屑菌種接種法 接種前先用電鑽或打孔器在菇木上打孔,孔深1.5~2厘米,孔徑1.5厘米,接種孔的行距6~7厘米,穴距10厘米,品字形排列。接種時取木屑種一撮,填入接種孔內,再將預先准備好的樹皮蓋蓋在接種孔上,用錘子輕輕敲平。玉米芯也可以作封蓋,先將玉米芯用錘子敲成四瓣,手拿其中一瓣用錘子逐個接種孔敲入即可。
(2)木塞菌種接種法 此法使用的一般是圓台形木塞菌種,也有圓柱形木塞菌種,種木應根據接種孔的大小制備。接種前先在菇木上打孔,然後將一塊培養好的木塞菌種塞入孔內,並用錘子敲平。
四、上堆發菌
發菌也稱養菌。發菌的過程就是將接種後的菇木按一定的格式堆放在一起,使菌絲迅速定植,並在適宜的溫度、濕度條件下向菇木內蔓延生長的過程。發菌時,菇木的堆放方法要因地制宜選用。
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1.井字形 適於地勢平坦、場地濕度高,菇木含水量偏足的條件採用。首先在地面墊上枕木,將接好種的菇木以井字形堆成約1米高的小堆,堆的上面和四周蓋上樹枝或茅草,防曬、保溫、保濕。
2.橫堆式 菇場濕度、通風等條件中等,可採用橫堆式。堆時先橫放枕木,再在枕木上按同一方向堆放,堆高1米左右,上面或陽面覆蓋茅草。
3.覆瓦式 適於較乾燥的菇場。先在地面上橫放一根較粗的枕木,在枕木上斜向縱放4~6根菇木,再在菇木上橫放一根枕木,再斜向縱放4~6根菇木,以此類推,階梯形依次擺放。
除上述3種擺放方法外,還有牌坊式、立木式和三角形擺放方法,各菇場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用。
五、發菌管理
菇木堆垛後,即進入發菌管理階段。發菌管理主要指如何採取適當的措施,控制菇木的環境條件以促進盡快出菇。
1.遮陰控溫 堆垛初期,垛頂和四周要蓋有枝葉或茅草。接菌早、氣溫低時,為了保溫,垛上可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如果堆內溫度超過20℃時,應將薄膜去掉。天氣進入高溫時期,最好將堆面遮蔭改為搭涼棚遮蔭,這樣有利於降低菇場溫度。
2.噴水調濕 在高溫季節,菇木的含水量相應減少,特別是菇木含水量干至35%以下,切面出現相連的裂縫時,一定要補水。高溫季節要選在早晚天氣涼爽時進行補水。補大水後要及時加強通風,切忌濕悶,否則不但雜菌蟲害會大量滋生,而且易導致菇木發黑腐爛。
3.翻堆 菇木所處的位置不同,溫、濕條件不一致,發菌效果也會不同。為使菇木發菌一致必須注意翻堆。翻堆就是將菇木上下左右內外調換一下位置。一般每隔20天左右翻堆1次。勤翻堆可加強通風換氣,抑制雜菌污染。翻堆時切忌損傷菇木樹皮。
六、立木出菇
經過兩個月左右的養菌,菇木已到成熟時期,較細的菇木已具備出菇條件(較粗的菇木往往要經過兩個夏季才能大量出菇)。成熟的菇木常發出濃厚的香菇氣味或出現瘤狀突起(菇蕾)。完全成熟的菇木必須及時立木,以便進行出菇期間的管理。
立木方式採用人字形,用4根1.5米高的木段分兩兩一組先交叉綁成兩個「X」形,在「x」形木架上放一根長橫木,橫木距地面60~70厘米。最後將菇木成人字形交錯排放在橫木上。人字形菇木應南北向排放,以使其受光均勻。
在菇木立木前,菇木要進行浸淋水處理。浸水時間的長短應使菇木在浸水地中沒有放出氣泡為止(一般為10~20小時),說明菇木已吸足水分。菇木在浸水過程中要輕拿輕放。千萬不能損傷樹皮並要求浸水時要用清潔的冷水。浸水時還應防止菇木漂浮,在菇木上面鋪上木排,壓上重物,使菇木全部沉沒在水中。
對沒有浸水池等設備的菇場,亦可用將菇木放倒在地面上使其吸收地面水分的方法催菇。乾旱無雨時,應連續幾天大量噴水,直至菇木上長出原基並開始分化時再立木出菇,這一方法,同樣可以達到催菇的效果。
七、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期間的技術措施應圍繞著「溫、濕、驚」三個方面著手。
1.溫度 菌絲發育健壯、達到生理成熟的菇木,經浸淋水催菇後,遇到適宜的溫度後即大量出菇。適宜出菇的溫度范圍為10~25℃。在這一范圍內,其溫差在10℃左右時有利於子實體的形成。較大的溫差變化,能使菇木營養暫聚,扭結成子實體,繼而在較高的適溫條件下膨大成小菇營,再在較恆定的適於子實體生長的溫度內,使小菇蕾正常的發育成人們所需的香菇。
2.濕度 香菇段木栽培出菇階段的濕度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菇木的含水量,二是空氣濕度。如果菇木中含水量在出菇階段低於35%,不管其菌絲發育多麼理想,也無法出菇。第一年菇木的含水量在40%~50%為適合,第二年菇木含水量調節至45%~55%為宜,第三年菇木含水量指標為菇木重量近於或略重於新伐時的段木重量。菇木的含水量,出菇期比無菇期高。菇木年份越長,其含水量也要求隨之增高。另外在原基分化和發育成菇蕾時,菇場的空間相對濕度應保持在85%左右。隨著子實體的長大,空間濕度應隨之下降至75%左右。當子實體發育至7~8分成熟時,空間濕度可下降至偏干狀態。
3.驚木 它是我國菇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總結的經驗。驚木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為浸水打木。菇木浸水後立架時,用鐵錘等敲擊菇木的兩端切面。菇木浸水後其氧氣相對減少,驚木後菇木縫隙中多餘水分可溢出,增加了新鮮氧氣,使斷裂的菌絲更能茁壯成長,促使原基大量爆出。第二種為淋水驚木。在無浸水設備的菇場、可利用淋水驚木方法催菇。淋一次大水,在菇木兩端敲打一次,或借天然下雨時敲打菇木,也能獲得同樣的效果。北方冬季下大雪時,可將菇木埋在雪裡,待雪溶化滲濕菇木後,進行驚木,效果也很理想。
『貳』 蘑菇如何種植
需要足夠潮濕的環境,先弄些腐爛的木頭在上面灑上水過上一段時間會自動有蘑菇的,也可以把一些蘑菇弄碎撒上去這樣孢子會覆蓋到木頭上面從而章程蘑菇。
『叄』 求蘑菇種植技術,蘑菇是用腐爛的木頭種出來的嗎
蘑菇在牛糞上對位更好的爛木頭,但效果不是很好
『肆』 怎樣在室外的朽木上種植蘑菇
種植蘑菇需要一定的技術。沒有很簡單的方式。只有細心,有耐力才可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一味的追求簡單是不可能獲得好的效益的。
栽培方法:
選地搭棚
稻田種菇是利用水稻收獲後閑置的冬水田來種植蘑菇。當水稻在散籽後,排干稻田,開始整地作廂有:2溝3廂式,中廂1.5米,邊廂1米,廂溝寬0.3米,深0.3米,長度10~15米;3溝兩廂式,廂寬1.5米,溝寬0.3米。作廂時,將溝中的田地挖出,壘在廂邊上,形成土埂,用以擋住培養料。廂溝又作操作人員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廂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撐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間用大竹竿連接成頂梁。用地膜覆蓋頂梁,拉直兩邊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麥草用重型夾成大毛扇靠放在頂樑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經過頂梁後,兩邊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兩頭,用草簾遮光。棚外應做好四周的排水溝。
培養料的發酵
培養料的配方與室內種菇相同。可採用一次發酵法和二次發酵法。室外二次發酵法不用燃料加溫,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溫來達到二次發酵的效果,降低了生產成本。 方法是用磚、石做墊墩,高約20厘米。在熱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個床架,做成寬1.5米,長不定的基座。把經過前發酵的料堆,調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調pH值到7.8~8。然後將培養堆在基座上,預置木棒或竹成通氣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氣孔作成丁字形,當料堆好後,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內空氣交換之通道。用0.5%敵敵畏或三氯殺蟎醇噴霧料堆表面殺蟲。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個簡易的框架,離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貼到培養料上影響發酵。最後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嚴密封閉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陽光增溫,加上料堆中積累的發酵熱,使料堆溫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當高溫結束後,每天降溫1~2℃,通風3~4次,每次30分鍾。控溫在50℃左右,6~7天發酵結束,最後將溫度降到45℃以下時,就可把料搬進人字棚。
『伍』 香菇傳統木頭種殖有什麼步驟
1.香菇有段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和地栽三大基本方式。
2.有春栽和秋栽兩大季節,有早春播種春末夏出,春播夏出。
3.可劃分為段木種、木屑種(代料種)草料種、菌草種、段木代料兩用種等五大類型。
4.段木種,在樹幹上鑽個空, 把小木塞敲進去,每四到六吋一個。 然後,就把它們放在大樹下,曬不到太陽的牆根下,或者車棚里。到時候澆澆水(像澆花一樣)。你就等著收蘑菇吧。 第一次收獲可能在六到十二個月以後。 但種一次可以收五,六年。不用年年種。
『陸』 種植蘑菇時出現爛根的情況該怎麼防治
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蘑菇種植並不陌生,我們知道蘑菇種植分為露地種植和花盆栽種,露地種植的蘑菇不僅美觀,而且還營養豐富, 那麼怎樣防治蘑菇爛根?有些蘑菇種植戶因為出現了爛根的情況,就直接將自己種植的蘑菇丟在地里不管,其實種植蘑菇的時候,有很多方法是可以幫助蘑菇恢復根部的。蘑菇爛根一般是由於蘑菇出現了不正常的現象,那麼,蘑菇爛根有什麼好方法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好好的說說。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蘑菇種植技術,蘑菇種植技術可以幫助我們降低蘑菇的成本,也能夠幫助我們快速的種植出好的蘑菇,希望大家喜歡。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關於蘑菇的種植技術的知識請繼續關注我。
『柒』 是否可以直接用腐爛的樹根培養出蘑菇
蘑菇是腐生生物,本來就喜歡生活在枯死的樹枝、樹根上。你要是想用腐爛的樹根培養蘑菇,最好用椴木、栓皮櫟、麻櫟、青剛櫟、米櫧等的碎木屑粉做為基質,加入菌類孢子,填充到爛樹根的木洞里,保持溫暖、濕潤、避光,就是蘑菇最喜歡生長的環境了。
『捌』 飢荒怎麼用活木種蘑菇
1、首先要知道種蘑菇是需要蘑菇農場的,准備一個蘑菇農場。
『玖』 木頭腐爛後可以種哪些話比較好
種蘑菇腐爛木頭 原因: 1.營養:蘑菇在高溫條件下正常生長發育,新陳代謝旺盛,生長速度快,產量高,除了需要充足的碳源外,所需要的速效氮素營養較雙孢菇為多。 2.溫度: 菌絲體生長的溫度范圍為20~38℃,最適溫度為26~32℃。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溫度范圍為24~38C,最適溫度為26~31℃左右。菌絲體生長和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溫度幾乎相同,而且菌絲體由營養生長轉化為子實體的繁育階段,不需要降溫的溫差刺激,這與雙孢蘑菇的特性不同。 3.水分 :因生長溫度高,生長速度快,產菇多,需水量較一般品種為多。發菌期間堆肥的含水量65%左右。 4.空氣 :蘑菇由於生長溫度高,呼吸作用旺盛,濕度大,為了滿足其生長所需要的氧氣和防止雜菌的產生,必須特別注意培養環境的通風換氣。 5.酸鹼度:蘑菇在高溫條件下生長發育,自身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多,同時在高溫高濕偏酸性的環境中,有利於雜菌的生長。因此,美味蘑菇適合於偏鹼性的環境中生長,堆肥和覆土層的酸鹼度應調節在pH7.5左右。 6.光線 :蘑菇在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整個階段都不需要直射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