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常見的說明方法及作用
語文的說明 方法 有哪些?運用說明方法是為了把事物特徵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釋明白,所以,分析領會文中所使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課文內容。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語文的說明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常見的說明方法及作用
(一)舉例子
為了說明事物的情況或事理,有時光從道理上講,人們不太理解,這就需要舉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來加以說明。如《中國石拱橋》把古代的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對我國建設石拱橋歷史的悠久、成就的傑出作了說明。這種說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說明的對象具體形象,便於讀者理解。
(二)分類別
將被說明的對象,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其作用是使說明條理清楚。
(三)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在 說明文 中運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們對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變得具體、生動、形象,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 文章 的趣味性。如《中國石拱橋》中「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讓讀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橋的特點。
(四)列數字
數字是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徵或事理的。其作用是使說明科學、准確無誤,令讀者信服,有說服力。如《鯨》一文用大量的數字說明鯨的特點,非常清晰。還有《故宮博物院》也列有不少數字。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五)作詮釋
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用於解釋被說明內容的成因及內在聯系。
定義法和詮釋法常採用「某某是什麼」的語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區分呢?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能夠互換,就是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詮釋。
2抓住課文主線,理清篇章層次
說明文具有條理清楚、結構嚴謹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線,理清層次結構,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解被說明事物的特徵和本質。
1.理清課文的整體層次。說明文的層次結構是有規律的,通常是根據事物的特徵,分層次、逐步進行說明。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一般說來,說明某一事物作用的文章,常常按照先主後次的順序組織內容;說明某一事物發展過程的文章,則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組織內容;說明比較復雜的事物的文章,通常要先將事物分成幾個部分,然後再分別對各部分進行說明。 理清說明文的層次結構,還可以採用抓文題的方法。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富饒」是課文的主線。第一自然段先總寫「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接下來寫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富饒。因此,抓住標題中「富饒」一詞,課文的層次結構就清楚了。
2.理清段落的說明層次。一般的說明文在結構上是按照一個自然段闡述事物的一個方面來進行說明的,而且通常在段首提出說明重點,然後再進行具體說明。因此,抓住這一特點,也有助於理清說明文的結構層次。 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第二段寫海水,第三段寫海底,第五段寫海灘上……而且在每一段的第一句話中就揭示了這一段要說明的中心,這就鮮明地反映了說明文內容組織的一個特點。
3調動學生學習說明文的積極性
1 說明文要運用說明激趣導入
說明文是一種客觀地說明事物的文體,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對於這一文體的教學,由於其很強的知識性、邏輯性,沒有其他文體來得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不少師生感到教學起來相對死板與枯燥。所以每節說明文教學一開始就能使學生很輕松地進入學習境界,學生就不會覺得學說明文是一種負擔,教學效果則會好些。不久前,筆者上法布爾的《蟬》,課上介紹了蟬的知識,說蟬的俗名叫「知了」古人叫「蜩螗」,它是詩中常見的寓體,還是治病的良葯;再由科學家研究蟬的目的,講到人類與昆蟲的關系,介紹了仿生學、鳥兒與飛機、鯨與輪船、蜜蜂與建築、車輪子與螺旋狀……還介紹了作者之所以被譽為「昆蟲世界的荷馬」,這與他長期對各種昆蟲的觀察研究是分不開的。
同時,筆者還介紹了觀察的要求和作法,又舉了習作中不善觀察不作思考而鬧出的種.種笑話。這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的內容,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筆者在教《蜘蛛》一課時,讓學生猜謎:「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擺起八卦陣,單提飛來將。」謎面有趣簡單,學生很快就猜著了。接著再提兩個問題,蜘蛛以什麼為生?它是怎樣吐絲的?因為蜘蛛是學生所熟悉的動物,所以他們的積極性很快地調動起來了,連平時少言寡語的學生也紛紛議論開了,課堂頓時輕松活躍起來了。筆者一般是採用想像、聯想、列圖、猜謎和 成語 等較有情趣的方法來導入課文,以此調動學生學習說明文的積極性。
2 注意課堂教學的生發,要開拓與課文有聯系的知識
因為中學生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比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東西,就容易引起他們的關注。學生對學習說明文最厭煩的是老調重彈,所謂「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這些套話,他們一點就熟了,何需我們老師喋喋不休!於是筆者就採用了生發和拓寬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上《眼睛與仿生學》這一課,在理清該文說明順序、結構和方法的基礎上,介紹了仿生學的知識:在科學技術上,仿生學的產生主要是得到了動物某些特性的啟示。現代高精尖的科學技術,如飛機、潛艇、雷達、超聲波等無一不是從鳥的翅膀,魚的流線形,蝙蝠的特異功能研究中得到啟示而發明出來的,同時還溫習了初中課文《松鼠》。
學生興趣盎然,思路也開闊了。課後,筆者乾脆布置學生查閱資料,在了解某種動植物習性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寫一篇與仿生學有關的科幻式小品文。學生的習作內容豐富多彩,趣味百出,有寫綠色與偽裝學的,有寫跳蚤與生物戰的,其中有個學生參考了課文《蟬》中蟬的習性,寫了題為《蟬與音響學》,設想了要發明一種像蟬一樣大小卻能發出無限大聲音的袖珍放音機。內容雖近乎荒誕,但卻妙趣橫生。這樣的 教學方法 不僅大大地激發了學生讀寫說明文的興趣,而且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並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
② 在語文中,那些說明方法有什麼用
1.舉例子:為了說明事物的情況或事理有時光從道理上講,人們不太理解,這就需要舉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來加以說明。如(中國石拱橋)把古代的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對我國建設石拱橋歷史的悠久、成就的傑出作了說明。
3.列數據:數字是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徵或事理的最精確、最科學、最又說服力的依據。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數字說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較:為了把事物或事理說得通俗易懂,有時可以從人們已有的感性知識出發,利用人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較,從而喚起讀者的想像,獲得一個深刻的印象。如《人類的語言》一文將鸚鵡、猩猩的「語言」與「人類的語言」作比較,得出「只有人類才有真正的語言」的結論。
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在說明文中運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們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變得具體、生動、形象。如《中國石拱橋》中「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讓讀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橋的特點。
③ 語文說明方法的作用有哪些
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字、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表達方式有:抒情、描寫、議論、說明、 敘述。
表述特定內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語言方法、手段,是表達方式。它是文章構成的一種形式要素。表達方式隨語言表達的產生發展而逐步形成。現代寫作學研究提出「表達方式」這一概念,延用至今。
(1)敘述。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在寫事文章中應用較為廣泛。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具體指以形式化的話語組織,象徵性地表現個人內心情感的一類文學活動,它與敘事相對,具有主觀性、個性化和詩意化等特徵。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並通過在意識中對現實的審美改造,達到心靈的自由。抒情是個性與社會性的辯證統一,也是情感釋放與情感構造、審美創造的辯證統一。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五種表達方式,作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為內容表達服務。一定的內容採用不同的表達來寫作,可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就是所謂表達功能。
④ 語文中的說明方法有哪些作用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1)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法。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2)引資料。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3)作比較。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4)列數據。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數據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5)分類別。將被說明的對象,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
(6)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7)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8)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於「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於「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於「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
(9)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定義法和詮釋法常採用「某某是什麼」的語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區分呢?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能夠互換,就是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詮釋。
例如,「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句話,改成「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是人」,意思不變。「雪是在雲中形成的一種固態降水物」這句話,如果改為「雲中形成的固態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別,前一句是定義說明,後一句是詮釋說明。
(10)畫圖表。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⑤ 語文說明文中的說明方法有哪些它們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1.舉例子:用這個例子來說明事物...特點,增加文章的可信度2.做比較:通過比較,突出說明對象的...特點3.打比方:生動形象的說明了事物...特點4.列數字:通過數字,使讀者對說明對象有準確的了解,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5.做引用:引用資料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文章的說服力6.下定義:用准確簡明的語言結識了什麼叫做...,使讀者對說明對象有了清晰的概念7.分類別:條理清楚的說明了...8.作詮釋:用概括的語言解釋了...9.摹狀貌:生動形象的說明了...10.列圖表:簡明清晰的說明了...
⑥ 語文說明方法的作用
常見說明方法的作用:
①、舉例子:通過舉具體的實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②、分類別: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③、作比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④、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將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從而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⑥、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形象.
⑦、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⑧、列數字:用具體的數據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准確更有說服力.
⑨、列圖表:用列圖表的方式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簡明更直觀.
⑩、引用說明:引用說明有以下幾種形式——
A、引用具體的事例;(作用同舉例子)
B、引用具體的數據;(作用同列數字)
C、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D、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
(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