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萵苣的種植方法和管理

萵苣的種植方法和管理

發布時間:2022-09-03 19:01:43

A. 萵筍的種植時間和方法

1、種植時間

萵筍的種植時間要根據各地的氣候環境而定,它喜歡在冷涼的環境中生長,一般可以在春季的2-3月份種植,也可以在秋季9月份種植,一般不建議夏季種植,因為夏季溫度高,它難以發芽生長。

2、整地施肥

萵筍最適宜種植到疏鬆、肥沃和排水性良好的砂質壤土中,選好地塊後,需要在土壤裡面適量適量的肥料作為基肥,之後要對土地進行深翻,使土壤變得疏鬆肥沃,最後整平整細就可以准備種植了。

3、播種育苗

將萵筍的種子和細沙混合均勻,然後撒播到苗床裡面去,播種前需要先澆足水,是土壤處於微微濕潤的狀態,覆蓋上一層薄土後再蓋上一層地膜,這樣可以起到保溫保濕的作用,很快它就能夠發芽生長。

4、定植養護

萵筍種子出苗後要及時除去地膜,它有2-3片真葉的時候要間苗一次,之後加大通風練苗,等到萵長出5-6片真葉的時候,就可以將其按照20厘米×27厘米的株距種植到土壤里去了,注意栽種好後要澆一次定根水。

B. 萵筍的種植時間和方法是什麼

萵筍要求冷涼的氣候條件,一般以春、秋兩季栽培為主,四川的氣候溫和濕潤,適宜萵筍的生長,可四季栽培終年供應。萵筍依其收獲期可分為冬萵筍、春萵筍、夏萵筍及秋萵筍4類,四季萵筍的播種、收獲期見表9。

表9 萵筍的栽培季節

四川栽培萵筍多行間套作,一般是春萵筍與瓜、茄、豆類套作;部分冬萵筍與甘藍、白菜類間作;夏、秋萵筍多種於瓜棚下或與豇豆隔畦間作。

各季萵筍在不同季節,不同環境里生長,各有其不同的問題,栽培的關鍵也有所不同,應分別對待處理。

C. 萵筍怎麼種植

1、選用良種

經過了多年的種植,萵筍的品種也越來越多,針對不同的地區以及不同的氣候和種植環境,研發出了各種不同抗性的品種,那麼我們在選種的時候就要注意啦,如果是春季種植那麼選擇早熟的品種,比如紅萵筍和白萵筍,但如果是夏秋種植,就需要選擇耐熱的品種,比如耐熱二白皮萵筍,還有就是根據當地的氣候來選擇合適的品種,因為品種的好壞是它產量高低的基礎。

(3)萵苣的種植方法和管理擴展閱讀:

根據萵筍葉片形狀可分為尖葉和圓葉兩個類型,各類型中依莖的色澤又有白筍(外皮綠白)、青筍(外皮淺綠)和紫皮筍(紫綠色)之分。

1、尖葉萵筍

葉片披針形,先端尖,葉簇較小,節間較稀,葉面平滑或略有皺縮,色綠或紫。肉質莖棒狀,下粗上細。較晚熟,苗期較耐熱,可作秋季或越冬栽培。主要品種有:柳葉萵筍,北京紫葉萵筍,陝西尖葉白筍,成都尖葉子,重慶萬年樁,上海尖葉,南京白皮香早種等。

2、圓葉萵筍

葉片長倒卵形,頂部稍圓,葉面皺縮較多,葉簇較大,節間密,莖粗大(中下部較粗,兩端漸細),成熟期早,耐寒性較強,不耐熱,多作越冬春萵筍栽培。主要品種有:北京鯽瓜筍,成都掛絲紅、二白皮、二青皮,濟南白萵筍,陝西圓葉白筍,上海小圓葉、大圓葉,南京紫皮香,湖北孝感萵筍,湖南鑼錘萵筍等。

D. 萵筍的種植技術

一、播種前種子冷藏催芽技巧

萵苣種子最佳的發芽溫度在15~20℃,而現在正處於高溫季節,氣溫超過了30℃,萵苣直接播種育苗是不會發芽的,必須對種子採取低溫冷藏催芽。

具體做法是:播種育苗前兩天,把萵苣種子浸泡在清水中1個小時左右,在浸泡過程中,還要多次進行揉搓,去掉種子外層油質保護層。然後將處理好的種子用細紗布或紗網包起來,放在冰箱冷藏室或者放在老水井泉眼接近處做冷藏催芽處理48小時,種子達到80%露白即可進行播種育苗了。

二、生長過程中防止抽薹技巧

萵苣屬於喜溫作物,不耐寒、不耐熱。在高溫季節容易抽薹,怎麼防止這種狀況就關糸著萵苣的產量和商品性。

具體的防止技巧是:

第一個辦法是對菜地搭建遮陰棚,防止陽光長時間照射,同時也能達到降低溫度效果,有利於萵苣正常生長,延遲萵苣提前抽薹。

第二個辦法就是在萵苣主莖開始膨大後,採用500~800/升的青鮮素噴霧,每周一次,連續2周即可,既達到增加產量又防止抽薹。還有就是在萵苣頂部心葉快與外部葉片持平前一周時間左右,採用1000倍液赤黴素噴霧,也能達到同上效果。

當然,僅靠這兩個技巧是不能夠保證萵苣的產量的。在日常栽培管理中同樣要做好適度密植、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細節,多方面結合才能讓萵苣高產。

E. 萵筍種植技術是怎樣的

1、整地

種植秋萵筍的地塊要求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強,精細耕作。結合耕地每畝施入農家肥3-5方,高氮低磷中鉀配比的復合肥30-50公斤,生物菌肥20-30公斤,微量元素費200-400克,耕地刮背兒後做平畦。然後用鎬頭刨穴。

常用葯百菌清、殺毒礬、乙膦錳鋅、瑞毒霉等也有作用。兌水噴霧,隔7-10天1次,連續3-4次。噴葯以葉背為主。葯劑應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延緩抗性產生。

(5)萵苣的種植方法和管理擴展閱讀:

萵筍(學名:Lactuca sativa L.var. angustanaIrish.)又稱萵苣,菊科萵苣屬萵苣種能形成肉質嫩莖的變種,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別名莖用萵苣、萵苣筍、青筍、萵菜。產期:1-4月。萵苣原產地在地中海沿岸,大約在五世紀傳入中國。 地上莖可供食用,莖皮白綠色,莖肉質脆嫩,幼嫩莖翠綠,成熟後轉變白綠色。主要食用肉質嫩莖,可生食、涼拌、炒食、干制或腌漬,嫩葉也可食用。莖、葉中含萵苣素,內含萵苣素(C11H14O4或C22H36O7)。味苦,有鎮痛的作用。萵筍的適應性強,可春秋兩季或越冬栽培,以春季栽培為主,夏季收獲。

參考資料:網路-萵筍

F. 萵筍的種植技術

播種時間

春萵筍,12-3月大棚育苗,2月中旬至3月下旬露地育苗。夏萵筍,4-5月上中旬露地栽培,5月下旬至7月利用遮陽網覆蓋,直播或高密度栽植。秋萵筍,7-9月利用遮陽網覆蓋播種,育苗移栽。越冬萵筍,10-11月露地育苗。

種植技術

一、種子處理:

在5-9月播種的,由於炎熱高溫,種子發芽困難,播種前需低溫催芽。即將種子在涼水中浸泡6-7小時 後用濕布包好在20-25℃處催芽至80%種子露白。或用涼水將種子浸泡1-2小時,用濕布包好,置於井下離水面30厘米處,每天淋水1-2次,3-4天即可發芽,也可將種子浸泡24小時後,用濕布包好,放在冰箱或冷藏櫃內,在-3~-5℃下冷凍24小時,然後放在涼爽處,2-3天即可發芽。

二、整土

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塊作苗床,播前5-7天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千克或復合肥500千克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後深翻,整平整細,蓋上塑料薄膜等待播種。

三、播種:

1.春萵筍,大棚育苗播種時,先揭開苗畦上薄膜,澆足底水,待水滲下後,將種子摻在少量的細沙或細土中拌勻後撒播。10平方米苗床播種子25-30克。播後覆土0.30-0.50厘米,蓋嚴薄膜,夜間加蓋遮陽網或草苫保溫。露地育苗加蓋小拱棚。

幼苗出土前,晚揭早蓋覆蓋物,不通風,提高床溫。幼苗出土後,適當通風,白天保持床溫12-20℃,夜間5-8℃。遮陽網早揭晚蓋,2-3片真葉時間苗1次,苗距4-5厘米。移栽前5-6天,加大通風煉苗。

2.夏萵筍選陰天播種。4-5月上中旬播濕籽蓋薄膜,出苗後撤去。5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用小拱棚或平棚覆蓋遮陽網至出苗或2片真葉。大雨天用遮陽網覆蓋防雨水沖刷。10平方米播種5-10克。2片真葉前間苗1次,4-5片真葉時間苗1次,苗距10厘米。

健壯苗還可按株行距10厘米左右高密度栽植。每次間苗、定苗和移栽緩苗後,結合澆水施腐熟稀糞水。雨天清溝排漬,定植前15天左右澆1次0.50%尿素水。定苗或移栽後25天左右,可陸續採收嫩株上市。

3.秋萵筍播前先將床澆濕澆透,播後澆蓋1層3-4成濃度的腐熟豬糞渣及覆蓋1層薄稻草,或覆蓋黑色遮陽網,播發芽籽或濕籽。出苗前雙層浮面覆蓋在苗床土上,出苗後蓋銀灰色遮陽網。早晚澆水肥,保持床土濕潤,及時除草間苗。

(6)萵苣的種植方法和管理擴展閱讀:

夏季萵筍高產技術

夏萵筍根淺、吸收能力弱,加之夏季植株生長迅速、需肥水較多,故田間管理應重施肥水,以利植株長勢繁茂。在幼苗活棵後,間隔3-5天結合澆水追施一次稀糞水,並連噴3次蔬菜壯莖靈,以提高植株吸水吸肥能力、促使萵筍桿莖粗壯、葉色鮮嫩、高產優產。

萵筍是喜陰冷作物、不耐高溫,夏季種植需選擇耐熱、不易抽苔、抗病、高產的品種,並在下種前浸種催芽處理,可將種子用冷水浸泡8-12小時,待種子吸水率達70%至80%時用濕紗布包好,保持4-5℃低溫、處理24-28小時後,置於15-20℃適溫條件保濕催芽,經2-3天大部分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播後適時噴灑新高脂膜可保墒、活化表層板結密度,提高出苗率。

夏季萵筍的收獲期也是抽苔最迅速的時期,若不及時採收會造成植株抽苔後品質變硬、甚至中空的情況,極大影響萵筍的產量與品質;故採收萵筍需做到及時採收,當萵筍主莖頂端與最高葉片的葉尖相平時,為收獲適期,採收前10天禁止使用農葯。

定植與管理

定植時,選擇排水條件好的壤土,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4000-5000千克。深翻整平,做成1.20-1.50米寬的高畦。起苗前,先將苗床澆水。

春萵筍,苗齡25-30天,5-6片葉時定植,株行距20厘米×27厘米,深度以埋到第一片葉柄基部為宜,栽後澆壓蔸水。以葉上市,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地膜覆蓋栽培的,底肥一次施足,並蓋好地膜,雨天排水防漬。大棚和露地栽培,選晴暖天氣中耕1-2次,適時澆水追肥,前期淡糞勤澆,保持畦面濕潤,植株基本封壟時,可嫩株上市。以莖為產品的,每畝澆施尿素15千克1-2次。

秋萵筍,苗齡25天定植,株行距25厘米×(30-35)厘米,以嫩株上市,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選陰天或下午定植後,及時澆壓蔸水,並利用大棚、小拱棚或平棚覆蓋遮陽網,緩苗後撤去。少中耕、淺中耕,淡糞勤澆,保持土壤濕潤,在植株封壟期前後,每畝施3-4成腐熟人畜糞3000-4000千克或15千克尿素2-3次。

越冬萵筍,苗床底肥不宜過足。苗齡40天左右採用地膜覆蓋定植,株行距(30-35)厘米×(30-40)厘米。成活後追施1-2次淡糞水,如翌年以成株上市,越冬前應注意煉苗,不宜肥水過勤,防止苗期生長過旺,冰凍前重施1次防凍肥水。翌春及時清除雜草,淺中耕1次,追肥濃度由小到大。莖基開始膨大後,追肥次數減少,濃度降低。採用地膜和大棚栽培的,要施足底肥,注意通風管理。

採收、采種

在莖充分肥大之前可隨時採收嫩株上市。當萵筍頂端與最高葉片的尖端相平時為收獲萵筍莖的適期。秋萵筍為了延長上市期,延遲採收,可採用在晴天用手掐去生長點和花蕾,或蓮座期開始,每隔5-7天噴350-500毫克/千克矮壯素2-3次,或在基部肥大時每隔5天噴2500毫克/千克青鮮素2次。

萵筍采種以越冬的春萵筍留種為好,留種株品種間隔離1000米左右。選留生長健壯,具有本品種特徵特性的植株,間拔以後,保持株行距33厘米以上見方,去掉老葉,增施肥水、培土,促側枝生長。開花時適當摘除部分枝,插支柱防倒伏,花期不能缺水,花謝後減少灌水,開花後20-25天,種株葉片正常發黃,種子呈褐色或銀灰色,生白色冠毛時,及時採收。

病害防治

一、灰霉病

該菌為害葉片和莖,葉片病斑初呈水浸狀,擴大後呈不規則形灰褐色斑,濕度大時病部產生一層灰霉。莖部染病先在基部產生水浸狀小斑,擴大後莖基部腐爛並生灰褐色或灰綠色霉層。高溫乾燥,病株逐漸乾枯死亡; 潮濕條件下,病株從基部向上潰爛。

病原菌以菌核或分生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菌核萌發產出菌絲體,其上著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蔓延。病菌喜溫暖高濕環境,最適溫度為20-25℃,相對濕度為94%左右。

防治方法:

發病初期,噴灑50%溶菌靈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或28%灰霉立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滅霉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40%灰黴菌核凈懸浮劑1200倍液,或65%萬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撲海因等。各葯劑交替使用。視病情7-10天噴施1次,連續防治3-4次。

二、霜霉病

是萵筍的主要病害。春萵筍、秋萵筍均有發生,尤以春季萵筍受害較重,在春萵筍封行時最易發生。此病主要危害葉片,先在近地面葉片上出現近圓形或多角形的淡黃色病斑,葉背面長出白黴。隨後,病斑變褐色,連成一片,全葉變黃枯死,並迅速蔓延至全株。數天以後,全田植株受害,一片枯黃,嚴重時可絕收。

病菌在土壤中或秋播萵筍上越冬,種子上也可帶菌。一般在春季和秋季陰天氣溫較低、多雨、多露、多霧、光照少,品種單一、抗病性差、底肥不足、密度過大、通風和排水不良的地塊,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1、農業措施防治:選用抗病品種;輪作;適當控制栽植密度: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加強苗期水肥管理,開溝排水,灌水施肥採用溝灌等以降低田間濕度。蓮座期及時預防,收獲後清除病殘體等。

2、用種子重量的0.3%葯劑拌種。也可用25%瑞毒霉(25%甲霜靈)或50%的福美雙、甲霜靈錳鋅等葯劑拌種。

3、葯劑防治:應該在發病初期就噴葯,選用葯劑和兌水比例:安泰生70%可濕性粉劑1斤兌水1700斤,霉克多66.8%可濕性粉劑1斤兌水700斤,25%甲霜靈1斤兌水500斤、40%乙磷鋁1斤兌水250斤、64%殺毒礬1斤兌水400斤、48%瑞毒錳鋅1斤兌水500斤、72.2%普力克水劑1斤兌水600-800斤、雙露1斤兌水600斤、菌可得1斤兌水1000斤。

常用葯百菌清、殺毒礬、乙膦錳鋅、瑞毒霉等也有作用。兌水噴霧,隔7-10天1次,連續3-4次。噴葯以葉背為主。葯劑應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延緩抗性產生。

三、病毒病

萵筍染病後一般表現為花葉,嚴重的矮縮並黃化。汁液和桃蚜等進行非持久性傳毒。

防治方法:

注意防治蚜蟲,選用艾美樂、辟蚜霧等進行防治。或用金毒冠1000倍液防治、或50%多菌靈10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

G. 種萵筍的方法和步驟

1、整地施肥,應 選擇土壤疏鬆,排水良好,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為宜,深耕曬地,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2-3噸,曬垡7~10天後精細整地,以1.8~1.9米開墒,正季栽培採用平墒,反季栽培採用高墒。
2、播種育苗,應適時播種,可將種子直接撒播在苗地上(播種前應用新高脂膜拌種),隨即用齒耙輕耙表土,使種子播入土,並在地表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溫保墒,防治土壤結板,提高種子發芽率。
3、苗期管理,苗床地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以利於出苗。齊苗後應及時的間苗,應及時防治幼苗不可過密引起的幼苗徒長。並適時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護幼苗保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保護禾苗茁壯成長。
4、移栽定植,應選用表土肥沃,保水力強的地塊移栽,定植前施足底肥、澆透底水;合理密植,密度以20―26厘米見方為宜,定植後澆定根水,並配合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能隔絕病蟲害,縮短緩苗期,使幼苗健康成長。
5、田間管理,移栽成活後應及時澆水追肥,中耕除草,防治病蟲害,同時應在萵筍團棵期、莖部開始膨大時各追施速效氮肥,微量鉀肥,並配合噴施壯莖靈可使萵筍桿莖粗壯、植株茂盛,天然品味濃,同時可提升抗災害能力。為農葯化肥增效降低殘毒。

H. 怎樣種萵筍

春萵筍一般在11月至翌年1月播種,3月上旬至5月下旬採收,這季萵筍在冬季和早春生長,由於溫度低,生長緩慢,要「萵半年」。因生長期長,也能獲得高產。如達州市市郊的王家山,利用山區冷涼氣候栽培的春萵筍,每667米2產量達到5000多千克。上市時間正是壩區春萵筍上市的尾期,補充了市區的蔬菜供應,經濟及社會效益良好。
春萵筍的主要栽培技術為:
(1)選用良種,防止未熟抽薹
這季萵筍因採收期在3~5月。當春後溫暖長日照來臨後,易抽薹而不能長成肥大嫩莖,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因此春萵筍應選晚熟不易抽薹的品種,如掛絲紅、雙尖青麻葉、青麻葉、緊葉子、二青皮、尖葉子、萬年樁等。
(2)播種育苗
壩區春萵筍的播種期為11月上旬至翌年1月,而山區氣候冷涼,在當年9月至次年5月均為春萵筍的適宜生長時期,一般9月初播種育苗,10月初定植,使其有較長的生長期。苗床適當稀播,苗齡約30天,有4~5片本葉時帶土定植。
(3)加強肥水管理
待幼苗定植成活後,施稀薄的腐熟人、畜糞尿一次,冬季溫度低、幼苗生長慢,應加強管理。苗期可用腐熟人糞尿或配合化肥催苗,促其迅速生長。開春後氣溫回升,植株生長加快,莖開始膨大,此時用約20%的腐熟人糞尿作追肥,每周澆一次,促進葉簇生長,莖迅速膨大,以減緩抽薹。
(4)採收留種
當萵筍的心葉長到與外葉齊平時,及時採收,萵筍應以越冬的春萵筍留種,留種田的栽培技術同春萵筍。母株的選擇標准除具有原品種特性、特徵外,萵筍應選擇抽薹晚,節間密,沒有側枝,葉片少,筍粗而長,不裂口,無病害的植株。選留的種株將下部葉片去掉,並進行培土,插支柱防倒伏,減少病蟲傳播。當花薹抽出,分生出多數枝條,如溫度適宜,大約半月左右即可成熟。種子具有傘狀細毛,易隨風飛散,故不能全部成熟即行採收,曬干保存。

I. 萵苣種植的方法

萵苣有很大的營養價值,深受人們的歡迎,那麼萵苣 種植 的 方法 有什麼?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萵苣種植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萵苣種植的方法
1.播種育苗

種子消毒 播種前將干種子在陽光下曬5-8h,然後將種子放入15-24℃的水中浸泡3-5h,再將種子撈出後淋去水分,包在干凈、濕潤的紗布中,在15-20℃溫度下見光催芽。

育苗土配製與消毒 用3年內未種過萵筍的田園土與充分腐熟的有機質(最好用牛馬糞)按3:1比例混合,碾碎過篩。

育苗土消毒一是採用高溫消毒,即將配製好的營養土平鋪於地面8-10cm厚,澆透水後用塑料膜嚴密覆蓋,在日光下暴曬5天以上,使膜下溫度達到 50-60℃,可起到良好的消毒作用。在溫度能夠達到的情況下盡量選用高溫消毒法,以減少農葯污染;二是採用葯劑消毒,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 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按1:1混合,用葯量8-10g與15-30kg細土拌勻,2/3鋪於苗床,1/3於播種後蓋在種子上。

2.苗期管理 2葉1心時分苗或分次間苗,株距6-8cm。春茬栽培時保護設施下育的苗定植前應煉苗7天,若發現病蟲苗及時拔除並帶出田間集中銷毀。

3.定植與田間管理:

整地施肥 施用腐熟有機肥2000~3000公斤/畝、過磷酸鈣4公斤/畝、尿素30公斤/畝、硫酸鉀50公斤/畝。整地要細,深翻整平後起壟覆膜,壟寬60cm,溝寬40cm、壟高15-20cm。

定植時間與方法 5-6葉時定植,苗齡太長容易過早抽薹。帶土在壟背上雙行定植,株距25-30cm。定植時嚴格選苗,淘汰徒長苗、病蟲苗,高溫季節應在午後定植。

4.定植後管理 定植後要及時灌水,以促進緩苗。蓮座葉形成前適當控制水分,進行蹲苗,促進形成強健的根系和繁茂的葉叢,待葉片肥厚、已長出2個葉環、心葉與蓮座葉平頭時莖部開始肥大,此時結束蹲苗及時澆水並追施速效性氮肥與鉀肥,及時由控轉為促。頭水澆得過早害處很多,一是葉子徒長,養分不能積累,莖部容易“竄”;二是澆水後幼葉發嫩如遇降溫幼葉變黃,影響葉面積擴大;三是澆水後如降溫苗子易感染霜霉病。當然過度控制澆得過晚,葉子生長受到抑制,同化面積縮小,也影響莖部肥大,而且長期乾旱後再加大水肥莖部易裂口。

萵筍追肥一般分三次進行,定植成活後7天內追施第一次,施尿素10~15公斤/畝,第二次在蹲苗後莖部開始膨大時追施尿素15~20公斤/畝,第三次在莖葉旺盛生長期追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15~20公斤/畝,促使莖部肥大,延遲抽薹。追肥應穴施於相鄰植株中間,每次追施都應結合灌水。

注意:開始澆水以後莖部肥大速度加快、需水需肥量增加,地面稍干就澆。水分要均勻,每次的追肥量不要過大,不然久旱以後再澆,莖部容易形成裂口,而且還會出現過早抽薹。

5.採收

當萵筍主莖頂端與最高葉片的葉尖相平時(群眾稱“平口”)為收獲適期,這時莖部已充分肥大,品質脆嫩,如收獲太晚,花莖伸長,纖維增多,肉質變硬甚至中空,品質降低。所以一定要注意適時採收。

6.病蟲害防治

6.1 病害

霜霉病 早期拔除田間萎縮株,帶出田間深埋。發病初期選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最多使用2次,安全間隔期15天)、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最多使用3次,安全間隔期10天)、72.2%普力克水劑600-800倍液(最多使用3次,安全間隔期8天)噴霧防治,每隔 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注意交替用葯。

灰霉病 發病初期,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最多使用1次,安全間隔期7天)、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最多使用2次,安全間隔期10天)噴霧防治。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注意交替用葯。

菌核病 發病初期,用50%速可靈1000倍液(最多使用1次,安全間隔期7天)、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最多使用2次,安全間隔期10天)噴霧防治,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注意交替用葯。

6.2 蟲害

白粉虱 利用黃板誘殺成蟲。培育和定植無蟲苗。葯劑防治應及早進行,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最多使用3次,安全間隔期7 天)、10%天王星2000倍液(最多使用3次,安全間隔期4天)、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最多使用3次,安全間隔期2天)、2.5%功夫乳油3000倍液(最多使用3次,安全間隔期7天)噴霧防治,各種農葯應交替使用,以防害蟲產生抗葯性。

斑潛蠅 及時清掃地膜上的蛹,集中銷毀。葯劑防治可選用1.8%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每次最多使用一次,安全間隔期7天)、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最多使用3次,安全間隔期7天)、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最多使用3次,安全間隔期7天)噴霧防治。防治成蟲以上午8-11時施葯最好,防治幼蟲以1-2齡期施葯最佳。注意不同葯劑應交替使用。
萵筍種植要點
品種選擇,越冬萵筍、春萵筍選用耐寒,適應性強,抽薹遲的品種,如“耐寒白葉實”、“若蔓葉”等。夏、秋萵筍,選用耐熱的早熟品種,如“耐寒白葉實”、“耐熱大花葉”等。

萵筍的種植時間,春萵筍,12月至3月大棚育苗,2月中旬至3月下旬露地育苗。夏萵筍,4月至5月上中旬露地栽培,5月下旬至7月利用遮陽網覆蓋,直播或高密度栽植。秋萵筍,7-9月利用遮陽網覆蓋播種,育苗移栽。越冬萵筍,10月至11月露地育苗。

培育壯苗,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塊作苗床。播前5-7天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公斤或復合肥50公斤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後深翻,整平整細,蓋上塑料薄膜等待播種。春萵筍,大棚育苗播種時,先揭開苗畦上薄膜,澆足底水,待水滲下後,將種子摻在少量的細沙或細土中拌勻後撒播。10平方米苗床播種子25-30克。播後覆土0.3-0.5厘米,蓋嚴薄膜,夜間加蓋遮陽網或草苫保溫。

定植管理,定植時,選擇排水條件好的壤土,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4000-5000公斤。翻整平,做成1.2-1.5米寬的高畦。起苗前,先將苗床澆水。春萵筍,苗齡25-30天,5-6片葉時定植,株行距20×27厘米,深度以埋到第1片葉根莖部為宜。栽後澆水。以葉上市,株行距15×20厘米。地膜覆蓋栽培的,底肥1次施足,並蓋好地膜,雨天排水防漬。大棚和露地栽培的,連晴暖天氣中耕1-2次,適時澆水追肥,前期淡糞勤澆,保持畦面濕潤,植株基本封坐時,可嫩株上市,以莖為產品的,每畝澆施尿素15公斤1-2次。

採收,莖充分肥大之前可隨時採收嫩株上市。當萵筍頂端最高葉片的相平時為收獲萵筍莖的適期。秋萵筍為了延長上市期,可延遲採收,可採用在晴天用手掐去過長點和花蕾,或蓮座期開始,每隔5-7天噴350-500矮壯素2-3次。
萵苣栽培方法
1、整地施肥,應 選擇土壤疏鬆,排水良好,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為宜,深耕曬地,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2-3噸,曬垡7~10天後精細整地,以1.8~1.9米開墒,正季栽培採用平墒,反季栽培採用高墒。

2、播種育苗,應適時播種,可將種子直接撒播在苗地上(播種前應用新高脂膜拌種),隨即用齒耙輕耙表土,使種子播入土,並在地表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溫保墒,防治土壤結板,提高種子發芽率。

3、苗期管理,苗床地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以利於出苗。齊苗後應及時的間苗,應及時防治幼苗不可過密引起的幼苗徒長。並適時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護幼苗保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保護禾苗茁壯成長。

4、移栽定植,應選用表土肥沃,保水力強的地塊移栽,定植前施足底肥、澆透底水;合理密植,密度以20―26厘米見方為宜,定植後澆定根水,並配合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能隔絕病蟲害,縮短緩苗期,使幼苗健康成長。

閱讀全文

與萵苣的種植方法和管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快速查詢個人徵信的方法 瀏覽:804
男士冬天洗衣服的方法如何 瀏覽:729
農業產品研究方法 瀏覽:15
馴服蜥蜴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2
淘寶鑽展怎麼操作干貨方法推薦 瀏覽:72
臨床上最廣泛的研究方法 瀏覽:467
避孕方法有哪些怎麼上環 瀏覽:868
電熱板安裝方法 瀏覽:170
中醫治療絲狀疣的方法 瀏覽:711
正確梳頭的方法免費學 瀏覽:89
斜齒輪的計算方法 瀏覽:331
如何寫好行草方法 瀏覽:495
食用方法可以分為什麼和什麼 瀏覽:166
老伴按摩床使用方法 瀏覽:854
原始蜂蜜怎麼食用方法 瀏覽:19
研究方法名詞解釋333 瀏覽:507
腿部伸展機使用方法 瀏覽:110
健腹輪訓練正確方法 瀏覽:784
qq同步助手簡訊功能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29
風險識別分析方法培訓 瀏覽: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