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答題乳劑不穩定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乳劑屬熱力學不穩定的非均相分散系統,其不穩定性分為化學不穩定性和物理不穩定性。
前者主要指乳劑易發生氧化或受微生物作用而酸敗,後者則包括分層、絮凝、轉相、合並與破壞。
分層主要原因是由於分散相和分散介質之間的密度差造成的。 發生絮凝的原因是:乳滴的電荷減少時,使ξ-電位降低,乳滴產生聚集而絮凝。乳劑中的電解質和離子型乳化劑的存在是產生絮凝的主要原因,同時絮凝與乳劑的粘度、相體積比以及流變性有密切關系。
乳劑是將原葯與有機溶劑、乳化劑按一定比例溶解調製成均相的液體制劑。它的性能要求主要有乳化分散性、分散液的穩定性、貯存穩定性。
為了解決乳劑中有機溶劑的毒性、可燃性、植物葯害和安全存放運輸等問題,已推出改進後的劑型有微乳劑、濃乳劑、高濃度乳油、懸浮乳劑。
乳劑分散在水中的有效成分粒徑為大於100nm,因而外觀為乳白色,是疏水性液體或低熔點(<60℃)固體農葯,在適量不溶於水的溶劑或無溶劑存下,經激 烈攪拌,藉助適當的乳化劑將原葯分散於水中,然後加入穩定劑、防凍劑等助劑,經高速剪切製成,其中有效成分必須在水中長期穩定,水中溶解度較小。加工最高濃度一般在30%以下。
2. 乳劑類型通常用什麼方法鑒別
3. 乳化劑的乳化性能評價標准
主要是看他的自動乳化能力,
你試試全能乳化劑
--------具有世界先進技術的全能乳化劑,真正的乳化劑之王。
與眾不同之一:乳化效果是納米除油乳化劑的二倍以上,是常規乳化劑的10—40倍以上;
與眾不同之二:自動乳化能力非常強,一分鍾就能看到效果,是常規乳化劑無法比的;
全能乳化劑,是成都恆豐宏業洗滌劑廠最新研發的具有世界級先進技術的全能乳化劑,具有下列特點:
一、特別優勢
1、特別優秀的全能乳化能力,能進行全方位乳化。
2、特別優秀的乳化油能力,乳化食用油等有機油效果是普通乳化劑的10—40倍;與溶劑配合能對礦物油、潤滑油等無機油有非常好的乳化效果。
3、特別優秀的自動乳化作用,自動乳化能力非常強,一分鍾就能看到效果,對不能相溶的物質有非常好的自動乳化能力。
4、特別優秀的除銹能力,對全屬銹體有快速的除銹效果。
5、特別優秀的去污能力,對各種污漬都有非常好的去污效果。
6、特別優秀的發泡能力,泡沫持久穩定。
7、特別耐酸、耐鹼、耐硬水。中性乳化,不傷手。
二、非常廣泛的使用性能
1、廣泛用於清洗玻璃、瓷磚、灶台、油煙機、衛生間、馬桶、外牆、麻將等硬表面。
2、廣泛用於清洗各類衣物、酒店桌布、各種工作服、布料等布類。
3、廣泛用於清洗碗筷、餐桌、器皿、杯盤、瓶子等餐具清洗消毒,是餐具消毒中心的首選清洗劑。
4、廣泛用於清洗車輛的內飾、儀表和整車清洗。
5、廣泛用於清洗全屬銹體。
6、廣泛用於油污管道的疏通。
7、廣泛用於各種乳化劑的生產,是分類乳化劑的主要原料。
8、廣泛用於洗潔精、洗手液、洗手粉、洗車液、洗衣液等各種清洗劑的添加助劑。
9、廣泛用於洗碗機、洗衣機等機械洗滌的主洗劑。
10、廣泛用於除油,是生產除油劑的主要原料。
11、廣泛用於其他行業的乳化。
4. 如何判斷乳劑類型
有兩種方法:
1.稀釋法
取1號,2號,3號試管內的乳劑各1滴,再加蒸餾水2~5ml,振搖,觀察是否能混合均勻.根據試驗結果判斷上述乳劑的類型.
2,染色法
將1號,2號,3號試管內的乳劑分別塗在載玻片上,並加油溶性染料蘇丹黃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有何現象 另用水溶性染料亞甲藍染色,同樣在顯微鏡下觀察,根據試驗結果判斷乳劑類型.
5. 影響乳劑物理穩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評價乳劑的穩定性
影響乳劑物理穩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評價乳劑的穩定性
①乳化劑的性質;
②乳化劑的用量,一般應控制在0.5%~10%;
③分散相的濃度,一般宜在50%左右;
④分散介質的黏度;
⑤乳化及貯藏時的溫度,一般認為適宜的乳化溫度為50~70℃;
⑥制備方法及乳化器械;
⑦pH值;
⑧微生物的污染等。
6. 水乳劑的加工方法及質量控制指標是怎樣的
1.加工方法。多採用轉相法,將原葯、溶劑和乳化劑充分溶解混合成均勻透明的油相,在攪拌下,慢慢加入蒸餾水或去離子水,開始形成W/O型乳狀液,再經攪拌加熱,使之迅速轉相成O/W型,冷卻至室溫,靜置過濾得到O/W型微乳劑。
2.質量控制指標①外觀為穩定的透明均相液體;②有效成分含量不低於標明的含量;③酸鹼度或pH范圍符合標准要求;④持久起泡量(1min後)應不大於規定量;⑤乳液穩定性同乳油測定方法,與水以任意比例混合,稀釋液透明,無油狀物和沉澱;⑥熱儲穩定性54℃儲存14d,有效成分含量不低於規定的標准,外觀、乳液穩定性等其他指標合格;⑦低溫穩定性0℃儲存7d,輕微攪動無可見的粒子和油狀物;⑧透明溫度范圍應標明制劑透明的高溫上限和低溫下限。
7. 乳劑的不穩定性類型及其產生原因
1、分層
:
乳劑分層系指乳劑放置後出現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現象,又稱乳析。分層的主要原因是分散相和分散介質之間的密度差。乳滴上浮或下沉的速度符合
Stokes公式。
2、絮凝
:
乳劑中乳滴發生可逆的聚集現象稱為絮凝。如果乳滴的ζ電位降低,乳滴聚集而絮凝,由於乳滴荷電以及乳化膜的存在,絮凝狀態仍保持乳滴及其乳化膜的完整性,阻止了乳滴的合並。
乳劑中的電解質和離子型乳化劑是產生絮凝的主要原因,同時絮凝與乳劑的和度、相容和、比以及流變性有密切關系。
3、轉相
:
由於某些條件的變化而改變乳劑的類型稱為轉相,由O/W型轉變為W/O型或由W/O型轉變為O/W型。
轉相主要是由乳化劑性質改變而引起。如油酸鈉是O/W型乳化劑,遇氧化鈣後生成油酸鈣,變為W/O型乳化劑,乳劑則由O/W型變為W/O型。
4、合並:
與破裂
乳滴周圍有乳化膜破裂導致乳滴合並變大,稱為合並。合並進一步發展使乳劑分為油、水兩相稱為破裂。
乳劑的穩定性與乳滴的大小有密切關系,乳滴愈小乳劑愈穩定,乳劑中的乳滴大小是不均一的,小乳滴通常填充於大乳滴之間,使乳滴的聚集性增加,容易引起乳滴的合並。所以為了保證乳劑的穩定性,制備乳劑時盡可能地保持乳滴的均一性。
5、酸敗:
乳劑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的影響,使油相或乳化劑等發生變化而引起變質的現象稱為酸敗。乳劑中通常須加入抗氧劑和防腐劑以防止氧化或酸敗。
(7)乳劑質量評價的一般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乳劑的粒徑大小是衡量乳劑質量的重要指標,常用的測定方法包括:
(1)顯微鏡法:用光學顯微鏡可測定粒徑范圍0.2~100
μm的粒子,測定粒子數不少於600個。
(2)庫爾特計數器法:庫爾特計數器可測定粒徑范圍為0.6~150
μm的粒子和粒度分布。
(3)激光散射法:樣品制備容易,測定速度快,可測定0.01~2
μm范圍的粒子,適於靜脈乳劑的測定。
(4)透射電鏡法:可測定粒子大小及分布,觀察粒子形態。測定的粒子范圍為0.01~20 μm。
分層的快慢是衡量乳劑穩定性的重要指標。為了在短時間內觀察乳劑的分層,用離心法加速分層將乳劑置於10 cm離心管中以3750 r/min的速度離心5小時,相當於放置一年的自然分層效果。
8. 乳劑類型通常用什麼方法鑒別
稀釋法:取乳劑少許,加水稀釋,如能用水稀釋的為O/W型,否則為W/O型。
染色法:將乳劑樣品塗在載玻片上,用油溶性染料蘇丹-III以及水溶性染料亞甲藍各染色一次,在顯微鏡下觀察,蘇丹-III均勻分散的乳劑則為W/O型,亞甲蘭均勻分散的為O/W型。
乳劑(Emulsion)是指互不相溶的兩相液體,其中一相以小液滴狀態分散於另一相液體中形成的非均勻分散的液體制劑。形成液滴的相稱為分散相、內相或非連續相,另一相液體則稱為分散介質、外相或連續相。
組成:
乳劑由水相(用W表示)、油相(用O表示)和乳化劑組成。根據乳化劑的種類,性質及相體積比(φ),可形成水包油(O/W)或油包水(W/O)型乳劑,此外,也可制備復乳(Multiple
Emulsions),如W/O/W或O/W/O型,以及納米乳等類型。
乳劑中的液滴具有很大的分散度,總表面積大,表面自由能很高,屬熱力學不穩定體系。
分類:
根據乳滴的大小,將乳劑分類為普通乳、亞微乳和納米乳。
1.普通乳:普通乳的乳滴大小一般在1~100 μm,呈乳白色不透明的液體。
2.亞微乳(Subemulsions):乳滴大小一般在0.1~1.0 μm,亞微乳常作為胃腸道給葯的載體。靜脈注射乳劑應為亞微乳,粒徑一般在0.25~0.4 μm范圍內。
3.納米乳(Nanoemulsions):乳滴粒子<100 nm,一般在10~100 nm范圍內,以往曾把納米乳稱作微乳(Microemulsions)。
乳劑的形成理論:
乳劑是由水相、油相和乳化劑經乳化組成,制備符合要求的穩定的乳劑,首先必須提供足夠的能量使分散相分散成微小的乳滴,其次是提供乳劑穩定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