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認識圖形用簡便方法

認識圖形用簡便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2 17:57:35

如何簡單繪畫

首先准備好畫筆工具,做到:「四多」 :多看、多想、多畫、多用。養成正確的觀察圖形和認識圖形的方法,學習正確的表現方法。

方法:

觀察:生活是藝術的源泉,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比較、積累、收集各種物體的形態與特徵,厚積薄發。

聯想:要有圖形的概念,注意將抽象的圖形聯想到具體的實物形象,又把各種具體的事物用抽象的圖形去概括。

實踐:熟能生巧,肯下功夫,一定能畫出一手好畫。

記憶:多觀察、多聯想、多實踐,還要多記憶,注意平時的積累,胸有成竹,妙筆生花。歸納:多看、多畫、還要學會歸納,學習方法,尋找出規律,舉一反三。

示例:


Ⅱ 幼兒教師該如何教幼兒認識幾何圖形

一、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激活幼兒的興趣 幾何知識的教學比較抽象,幼兒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形」與「體」的概念容易混淆把「體」說成「形」、 把「形」 說成「體」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應充分預料到許多幼兒在認識「形」與「體」各階段的接受能力, 採用相應的教學手段。 我在教學中做了一個小實驗:先找來一個小圓瓶,一張正方形的紙,一塊正方形積木。告訴幼兒,今天老師給大家變個魔術,小朋友看清楚了,老師要把自己手中的正方形東西變到這圓瓶子中去。我把正方形紙一卷塞進了瓶中,然後再把正方體的積木也往裡塞,塞半天塞不進去,小朋友們都笑了。我便問他們,老師為什麼把這塊正方體的積木變不進去了。他們便議論開了,有的說:「它是方的,瓶子是圓的,所以進不去。」有的說:「他是木頭的所以進不去。」我抓住他們的議論中心,取出正方形的紙讓他們看,它是圓的還是方的,大家說:「是方形的紙。」又找來一塊木片放了進去。通過操作,證明不是因為是方的放不進去,也不是因為它是木頭放不進去。那說明了什麼?積木為什麼放不進去?引導幼兒進一步討論,大家經過觀察,一起說:「因為它比木片厚,所以進不去。」通過這樣的比較,幼兒終於發現正方形只是正方體的一面,並且有許多角把這些面上下、左右、前後組合在一起,所以稱之為正方體。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培養幼兒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二、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新知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教工作者應適應現代幼兒教育發展的需要,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心理特點,應創造機會多讓幼兒動手操作,這樣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就能更全面、更深刻。 再如:在復習幾何形體圓柱體時,我拿粉筆和沒削過得圓桿鉛筆讓幼兒進行比較,幼兒通過認真觀察後,有的幼兒說粉筆和鉛筆都是圓柱體,有的幼兒說粉筆不是圓柱體而鉛筆是圓柱體。這時,我就讓每一個幼兒拿一支粉筆進行仔細觀察、師生共同討論。又讓幼兒把粉筆上下兩個圓面畫在紙上,發現粉筆上下的兩個圓面不一樣大。最後幼兒確定粉筆不是圓柱體,粉筆的上下兩個圓面不一樣大。另外,通過實物的反復分析、摸索、比較,幼兒知道了長方體有兩種:一種是四個面是長方形兩個面是正方形的,如小朋友坐的小椅子前面的兩條腿、積木等,一種是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的,如:書本、立櫥、空調、粉筆盒等;又如:我在教幼兒認識球體時,先讓幼兒玩皮球,再引導幼兒說出皮球有幾種玩法?為什麼皮球能向四面八方滾動?蘋果能像皮球一樣滾動嗎?讓幼兒試一試,然後拿蘋果和皮球進行比較,幼兒在教師的講解和直觀演示中,很快知道了蘋果不是球體,因為有時從一個方向看蘋果不是圓的;而皮球從任何一個方向看都是圓的,每一部位摸起來都沒有稜角,面也是光滑的。這種做法更能加深幼兒對形、體知識的理解,並增強記憶。由此看來,教師除演示動作要准確、明顯、規范外,應多讓幼兒在具體操作中求的答案,同時教師應十分注意隨機教育。 三、在幾何形體教學中,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激發、利用幼兒的求趣心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完全來自於由好奇心發展起來的求趣心,由喜歡表揚和鼓勵發展起來的好勝心,而幾何知識的教學比較單一和抽象,幼兒學起來往往無多大興趣。因此,我就利用周圍易理解、感興趣的事物來激發他們學習幾何知識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給幼兒提供條件使幼兒有更多的操作機會,不斷的創設問題的情境,使幼兒的注意力和思維處於積極狀態,激勵幼兒去學習去探索。為了讓幼兒准確的掌握形、體的概念,加深對其基本外形特徵的理解,還要對幼兒進行隨時隨地的強化訓練,例如:教師抓住幼兒午飯後散步這個時機,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中那些是「形」,那些是「體 」。並讓他們去摸一摸,真正的去感受一下。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進一步正確認識形、體。 例如:要求幼兒在幼兒園或家裡找出那些物體和自己學過的形體的特徵一樣,並記在腦子里,來園後告訴老師。經過老師的啟發、誇獎,幼兒對此很感興趣,觀察的很仔細。晨間接待時,他們都爭先恐後的告訴老師。有的小朋友說自己吃飯用的碗口和碗底是圓形的,乒乓球、玻璃球、地球、眼睛等都是球體。圓筒茶葉盒、煙筒、燈棍、杯子等物體都是圓柱體。但也有少數幼兒對概念模糊不清,如把碗說成是圓柱體,把電視機說成是正方體等等,這就需要教師及時抓住時機出示有關實物,進一步讓幼兒進行驗證性操作,以便把錯誤的概念及時糾正過來。 總之,教幼兒認識幾何形體的教學,應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而採取各種教學方法,並利用周圍環境的有利條件,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去探索去摸索,幫助他們正確的認識「形」與「體」。

Ⅲ 炒股入門如何認識圖形

股票K線圖是以交易時間為橫坐標,價格為縱坐標將每日的K線連續繪出即成股票K線圖。投資者如想學習股票K線圖,建議到螞蟻財經網去看看,上面有股票K線圖經典圖解,股票入門K線視頻講解等相關技術資料,是個學習的好地方。

股票K線圖中的柱體有陽線和陰線之分。一般用紅色柱體表示陽線,黑色柱體表示陰線。如果柱體表示的時間段內的股票收盤價高於開盤價,即股價上漲,則將柱體畫為紅色,反之則畫為黑色。如果股票開盤價正好等於收盤價,則形成十字線。 一般把K線歸納為簡單的三招,一看陰陽,二看實體大小,三看影線長短。這樣就容易判斷股票股價的變動方向。

Ⅳ 如何藉助多媒體幫助學生認識立體圖形

一、巧用多媒體,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小學生思維的特點一般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然後形成表象,通過一系列的思維活動,才上升到理性認識。因此,在立體圖形的教學中必須注意直觀教學,教師的演示和指導操作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如一位老師上公開課,教學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他先用多媒體演示把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分別擺成一個長4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的長方體和一個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之後引導學生觀察: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厘米?每個長方體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每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然後教師指導學生操作:4人一組,每人用12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一個長方體,要求同組的同學擺出的形狀盡可能不同。最後指導學生討論:每人擺出的長方體體積是多少?長方體的體積與什麼有關系?可以怎樣計算?學生在動手操作和觀察中發現,擺出的長方體形狀雖然不同,但它們都含有12個小正方體,所以體積都是12立方厘米。擺出的長方體所含的單位體積的個數=每排個數×排數×層數,而長方體中每排個數、排數、層數分別相當於長方體的長、寬、高。所以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這樣,通過多媒體的形象演示、自己動手操作和思考討論,學生親身經歷了長方體體積的推導過程,從而加深了對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建立了長方體這一空間概念,也為後面學習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二、巧用多媒體,讓學生理解抽象的空間概念
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很抽象,尤其是把一個長方體切成兩個長方體,或把兩三個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問表面積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增加或減少了多少。大多數學生根本無法想像這類題空間的變化。而形象具體的多媒體課件則彌補了這一缺憾,給教學帶來諸多方便。如教學「把右圖的木塊平均分成三塊後,木塊的表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5厘米][10厘米][15厘米]
學生看到這題,馬上就會想到:先求出大長方體的表面積和三個小長方體的表面積之和,再用三個小長方體的表面積之和減去大長方體的表面積。這樣計算繁瑣且容易出錯。老師可以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其分割的過程,同時展示增加的面。讓學生仔細觀察並思考:長方體木塊平均分成三塊後,增加了哪幾個面?這些面的面積怎樣求?學生直觀形象地看到:4個長10厘米、寬5厘米的長方形面積就是木塊表面積增加的面積。列式:10×5×4=200(平方厘米),比前面的方法簡便得多。這樣的演示教學既優化了計算方法,又拓展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可謂恰到好處。
三、巧用多媒體,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此,在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形成後,教師可以經常藉助多媒體,給學生想像的時間和素材。讓學生在頭腦中能想像出一些立體圖形的基本形狀,以培養他們的想像力。例如利用多媒體教學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徵後,教師應留兩三分鍾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素材在頭腦中畫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並說說它們的特徵,為後面學習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打下基礎。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實際運用時,教師也可以先讓學生聯系實物進行想像:比如求長方體餅干盒四周商標紙有多大,就是求哪幾個面的面積?粉刷教室的屋頂和四壁,求粉刷的面積,又是求哪些面的面積?再利用課件直觀演示進行驗證。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也能激發想像的熱情,體驗成功的快樂。
想像力是創新精神的基本構成元素,沒有想像力就談不上任何創造發明。小學生正處於想像力飛速發展的年齡,如果教師能從教學內容的特點出發,在課堂上經常巧用多媒體,創設直觀形象的情境,優化立體圖形的教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相信學生的空間想像力會得到有效提高。

Ⅳ 認識圖形的辦法有哪些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第一次認識幾何圖形,只要求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能夠辨認這些圖形,正確地說出它們的名稱。對於每種圖形的特徵,不需要學生用准確的數學語言來進行描述,只要直觀的感知就可以了。 因此,本節課的目標定為:(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徵,會辨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概念;(2)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 我從學生們非常熟悉的生活中的一些物體的圖片導入,讓學生根據他們的形狀進行分類,孩子們分的非常好,分出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這樣四類。這樣組織教學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在課前我讓學生准備了一些物體,這些物體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經常看到的和用到的,比如葯盒、茶葉筒、牙膏盒、魔方等,把搜集來的物體擺在一起進行觀察,讓孩子們也分成四類。接著同桌合作把不同的長方體放在一起摸一摸、看一看進行觀察比較,發現什麼?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自主的發現長方體的特徵。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思考的能力。另外,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辨別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以及接近圓柱體的圓台體。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又設計了「找朋友」的環節,讓學生找出和長方體(圓柱體)作朋友的物體,目的:
(1)鞏固所學知識。
(2)讓學生感受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長方體。
(3)抓住錯例進行提高辨別能力。我找出這兩種形狀的物體讓學生判斷,並說出理由。使學生對這兩種形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整節課我創設了大量的讓學生動手操作、用眼觀察、動口表達、用心思考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學生始終在輕松、、和諧、愉快的氛圍下探索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效的提高了問題解決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正如「課標」中所說的,使每一個孩子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Ⅵ 人教版幾何圖形的認識

在七年級上第四章《圖形初步認識》

第四章 圖形認識初步
4.1 多姿多彩的圖形
閱讀與思考 幾何學的起源
4.2 直線、射線、線段
閱讀與思考 長度的測量
4.3 角
4.4 課題學習 設計製作長方體形狀的包裝紙盒
數學活動
小結

另外附目錄

七年級(上)
一.目錄
1.3 有理數的加減法
實驗與探究 填幻方
閱讀與思考 中國人最先使用負數
1.4 有理數的乘除法
觀察與思考 翻牌游戲中的數學道理
1.5 有理數的乘方
數學活動
小結
復習題1
第二章 整式的加減
2.1 整式
閱讀與思考 數字1與字母X的對話
2.2 整式的加減
信息技術應用 電子表格與數據計算
數學活動
小結
復習題2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從算式到方程
閱讀與思考 「方程」史話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並同類項與移項
實驗與探究 無限循環小數化分數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弧與去分母
3.4 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
數學活動
小結
復習題3
第四章 圖形認識初步
4.1 多姿多彩的圖形
閱讀與思考 幾何學的起源
4.2 直線、射線、線段
閱讀與思考 長度的測量
4.3 角

第五章 相交線與平行線
5.1 相交線
5.1.2 垂線
5.1.3 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觀察與猜想
5.2 平行線及其判定
5.2.1 平行線
5.3 平行線的性質
5.3.1 平行線的性質
5.3.2 命題、定理
5.4 平移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標系
6.1 平面直角坐標系
6.2 坐標方法的簡單應用
閱讀與思考
6.2 坐標方法的簡單應用

第七章 三角形
7.1 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
7.1.2 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
7.1.3 三角形的穩定性

7.2 與三角形有關的角
7.2.2 三角形的外角

7.3 多變形及其內角和

7.4 課題學習 鑲嵌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組
8.1 二元一次方程組
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
8.3 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

*8.4 三元一次方程組解法舉例

第九章 不等式與不等式組
9.1 不等式

9.2 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不等式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第十章 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
10.1 統計調查

10.2 直方圖
10.3 課題學習從數據談節水

Ⅶ 畫立體圖形的簡單方法是什麼

紙上畫圓,用尺子將旁邊畫直線,空白部分畫橫線,圓的部分畫豎線。

常見的立體圖形有柱體(圓柱、稜柱)、錐體 (圓錐、棱錐)、台體(圓台、稜台)和球體 (球)四類。比如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圓錐、直三稜柱等。

正方體有8個頂點,6個面。每個面面積相等(或每個面都由正方形組成)。有12條棱,每條棱長的長度都相等。(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7)認識圖形用簡便方法擴展閱讀:

認識立體圖形,建立空間觀念。利用它們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認識各種物體的形狀和特點,自己動手擺出不同形狀的立體組合,還可以通過拆分體會各種幾何體之間的變換關系,從而加深對立體圖形特徵的認識和理解。 例如:兩個正方體可以組成一個長方體,一個圓柱體可以拆成兩個圓柱體。

閱讀全文

與認識圖形用簡便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js封裝的方法如何在頁面內調用 瀏覽:539
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種類 瀏覽:950
腰間盤如何鍛煉方法 瀏覽:608
過河的簡單方法 瀏覽:586
傳播研究方法教材 瀏覽:281
骨科治療腱鞘炎的方法 瀏覽:596
電腦突破網路限速的方法 瀏覽:158
溶液中鋰離子濃度檢測方法 瀏覽:162
紅杉樹樹皮的食用方法 瀏覽:732
剔除離散值計算方法 瀏覽:621
seo有哪些重要的方法 瀏覽:739
阻止電瓶車上樓線路安裝方法 瀏覽:31
古代陶瓷快速降溫的方法 瀏覽:413
什麼方法能快速開車 瀏覽:69
嬰兒吐奶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737
水泥牆石材背景牆安裝方法 瀏覽:446
兩相電機如何調整接線方法 瀏覽:48
老式塑料管連接方法 瀏覽:516
城市宣傳欄的測量方法 瀏覽:766
玻璃推拉門地滑軌道安裝方法 瀏覽: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