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大學心理疏導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大學心理疏導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02 08:53:59

1. 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疏導工作

一,深入了解問題學生。教師在了解了問題學生的生理、心理、性格特點及其家庭生活背景、興趣愛好、學習基礎、發展趨向後,才能切實有效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二,尊重問題學生。尊重問題學生的青春期心理、心理發展特點,民主平等地對待和接納問題學生,傾聽問題學生的心聲,以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去關愛他們。
三,用愛心去感發問題學生。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都是在不斷發展的。教師一定要用發展的眼光去認識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世界,一個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如此獨特的個體在發展過程中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那麼教師就要滿懷愛心,不斷地與他們溝通。只有當老師給學生以真摯的愛,尤其是對於問題學生,他們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
大學生需要心理疏導是很正常的,不管問題來源於情感,學習壓力或者是社交都可以咨詢豚海心理咨詢的老師們將帶著各自對心理學的豐富經驗和領悟,幫助大學生完善性格,健康心靈,助人自助。期待著與您共同攜手,共創美好生活。

我是看到廣告到店後可以領取免費心理測評,懷著試試看的心態去體驗一下,沒想到老師和藹可親、也非常專業,首先了解了我個人情況,還簽了保密協定,這個非常贊,確實效果不錯,老師引導我去探尋內心真實的想法去認清自己,然後給予意見和建議

2. 大學生要怎樣排解自己的郁悶與不快

1.可以通過運動釋放壓力和郁悶;約上朋友打打球,游泳,跑步散步都是很不錯的方式,長時間在宿舍呆著其實頭會痛,下去走走出出汗身體立馬輕松,人也會精神不少
2.找自己的朋友或者舍友談談心,不管他們能不能幫你解決你的困難,至少說出來總比憋著好
3.疫情穩定的時候約上朋友出校外吃好吃的,逛逛街,騎騎單車看風景,郁悶的時候幹啥都不順利,還不如抽出時間出去玩一下(不是刷視頻)反而事半功倍。
等到自己心情舒暢了再去想想解決問題的辦法,說不定會靈光一閃,學習工作固然重要,但是身為成年人我們要學會調整自己,給自己放鬆的時間休息 而不是一味的埋頭苦幹,絞盡腦汁。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3. 大學生心理求助的途徑是什麼

1、加強學業及就業指導。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指導教師也可根據自身經驗,結合行業發展及市場需求幫助學生認清職業道路,了解就業前景及發展方向,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和判斷問題,盡早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好職業和人生規劃,視力清晰的奮斗目標。2、建立大學生心理疏導及干預機制。可以建立以校級、院級和班級為單位的三級疏導個干預體系。整合多方資源,充分發揮學生幹部、班主任、輔導員及專業心理輔導員的職能。3、搭建良好的心理溝通與交流平台。雖然大學生活相對單純,但是當面對各種各樣的現實問題時,大學生在各方面的壓力也在逐漸加大。必要的溝通和交流有助於大學生擺正心態,增強受挫能力。要鼓勵學生自身才能。尤其是一些心理不健康的學生,讓他們從相對封閉的狀態中走出來,克服心理障礙,更多的與人接觸和交流。這樣除了可以及時排查心理有問題的學生,還能對大學生初期心理問題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4. 我是一名大學生,有心理問題的話應該怎麼辦自己處理還是尋求幫助

如果察覺到自己有心理問題的話,第一時間是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判斷。如果不嚴重的話可以自己處理,自己處理不了的話也可以尋求他人的幫助。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問題很嚴重的話,建議求助相關的專業人員或者可以去醫院求助醫生的幫助。

5. 疫情期間如何做好學生心理疏導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原本應該充滿祥和歡樂的節日氛圍,那些不斷跳動的數字,那些不斷閃現的鏡頭,那些不斷更新的消息,這場疫情每時每刻的變化都在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內心。疫情的來臨,不僅威脅著公眾身體健康,也影響著公眾心理健康,特別是居家隔離期間學生的心理健康。
一、疫情時期,學生的心理可能出現哪些不良反應?
在疫情防控這一特殊時期,孩子們的正常生活被打亂,精心策劃的家庭旅行沒有了,春節的各種聚會取消了,不能約上三五小夥伴一起玩樂,並且還要經常被逼著洗手、戴口罩,學校推遲了開學……這種長時間在疫情陰影下、沒有任何心理准備、與外人隔絕的居家生活,確實會給人們帶來緊張、恐慌的心理。而中小學生正處於認知能力發展過程中,對社會化的需求在增加,情緒有較多體驗但控制能力不足的階段,對於疫情的關注加之生活空間的縮小會讓學生在認知、情緒、行為、人際交往和軀體方面產生一些不良反應。這些不良反應包括:
在認知上,可能因為過多攝入疫情相關新聞和真假難辯的消息而無法對疫情作出科學的判斷,甚至會出現災難化的想法;
在情緒上,會出現無聊、煩躁、憋屈、消沉、抑鬱、易怒、恐懼等各種不同的困擾;
在行為上,會無所事事,懶於學習、不思讀書或沉迷手機游戲網路電視;
在人際交往上,會產生人際交往范圍極窄(缺少同伴交往)、交往能力和慾望都下降、易與家人爭吵等問題;
在軀體化反應方面,可能會出現無明顯原因的疼痛問題、消化系統問題、飲食問題和睡眠問題,也可能因為對疫情的擔憂出現過度關心自己的身體症狀或出現反復洗手、消毒等行為。
二、面對疫情,家長應該如何做好孩子心理防護?
(一)留心觀察,及時掌握情況
新聞、網路、視頻關於病毒、疫情、死亡的消息鋪天蓋地的襲來,一下子讓這些涉世未深的小朋友們感受到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和恐懼。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焦慮、恐懼就有可能通過反常的行為表現出來。比如:晚上頻繁醒來、哭鬧,害怕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總是問:「媽媽、爸爸,你不要離開我好不好!」出現嚴重的分離焦慮;他們對事物小心翼翼,飯量減少。或者,突然變得很膽小,平常很喜歡玩的玩具或游戲都不願意參加了;還有可能出現尿床、反復吸允手指、咬指甲這樣的行為。出現以上反常情況,家長要特別注意!
(二)自我調節,控制自己情緒
一是不能將焦慮、恐懼的負面情緒傳染給孩子。只有家長表現得從容淡定,孩子才能從你的身上獲得更多放鬆的信息。同時,也要允許孩子表達恐懼,當他們感到害怕的時候,耐心的傾聽,陪伴。而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勸他們不害怕,這會起到相反的效果。二是對孩子要包容、有耐心。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越長,難免會產生更多摩擦,要對孩子進行合理引導、耐心教育。晨昏顛倒、游戲過度是許多孩子身上容易出現的現象,對此,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態,不要對孩子發火,也不宜立即將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適度打游戲不僅能增進孩子生活的樂趣,也能促進孩子之間的交流。玩手機也是「00後」少年的重要行為特徵,通過手機孩子可以獲得很多信息,學到更多的東西,但完全沉湎其中是萬萬不可取的,父母要控制好孩子的游戲時間,並關注游戲內容。
(三)以身作則,做好自我管理

6. 大學生調適情緒的方法

(一)宣洩法
不愉快的情緒是不可避免的,採取適當方法加以宣洩可以釋放心中的郁積,有利於身心健康。渲泄法有兩種:直接渲泄和間接渲泄。直接渲泄是直接針對引發情緒的刺激來表達情緒。例如,當與同學鬧了矛盾之後,心裡很難受,不妨去開誠布公地與對方交換意見,消除誤會,不良情緒就會隨之釋放出來;間接渲泄是不把發泄的對象指向引發情緒的人或事物,而通過間接途徑使不良情緒釋放出來。如對知心朋友訴說、寫日記、大哭一場或者大聲唱歌、劇烈運動等都是間接宣洩的好方法。
(二) 分散轉移注意力法
有時候,不良情緒不太強烈,甚至有時找不到明確的誘發原因,但是它卻彌漫在幾乎所有的活動當中,表現為一種混雜的焦慮心境,時間一長,也會令人感到難以忍受。針對這種情況,最好的選擇是不必關注自己的心情,做自己該做或喜歡做的事情,如學習、工作、娛樂、社交、運動、生活瑣事等等。目的是轉移注意力,不讓自己有空閑去想不愉快的事情。
(三)運用心理防禦機製法
心理防禦機制是人在面對挫折時自發產生的心理反應,它能幫助人們暫時地緩解不良情緒。因此,有意識地運用心理防禦機制,可以進行積極的自我心理調節,從而消除不良情緒。常見的心理防禦機制有:退化、想像、否認、認同、壓抑、升華、幽默、反向等。
(四)自我暗示法
積極的自我暗示,常常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自我暗示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利用語言的自我暗示、利用環境的自我暗示、利用動作的自我暗示、利用自我「包裝」的自我暗示、利用心理圖像的自我暗示等。如學生可以通過抄錄、朗誦自我激勵的句子,來振奮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心情煩躁時可以多聽聽舒緩的音樂;緊張不安時,可以擴胸做深呼吸來安定情緒;當學生身處逆境、信心動搖時,可以想像成功人士艱苦奮斗的情景,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創造有激勵作用的心理圖像,在內心反復觀看。

7. 如何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

在大學里,由於種種環境和個人原因,一部分大學生總是會暴露出許多心理問題,我覺得大學生有心理問題是正常的但是又必須十分重視的。大學生群體,一個看似輕松,事實上卻承擔巨大壓力的群體,學業、生活、情感、就業多重大山的壓迫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已經告急。一個個血淋淋的事實,在不斷警示我們,要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

其次在性與戀愛上,開放的校園使性與戀愛成為大學生活的重要話題,一些學生難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現問題可能走向極端。第三在學習上,由於從緊張的高考中脫穎而出,許多大學生到了大學就想放鬆一把,而昔日的高材生走到一起,一些學生沒有了往昔的優勢,學習壓力增大。

8. 心理有問題怎麼疏導

1、精神分析治療:通過特殊處理設置,根據精神分析理論,醫生使用精神分析技術,如治療聯盟、自由聯想和移情,理解和調整病人的潛意識心理沖突與不成熟的防禦方法,從而達到緩解症狀的治療目標和改進的個性。

適用於焦慮症、強迫症、神經性抑鬱症、分離障礙、軀體化障礙、人格障礙等。這種方法一般是一種長期的治療,持續時間從數月到數年,嚴格的精神分析治療需要一周多次的治療強度來保證療效。

2、行為治療:以行為學習理論為基礎,幫助患者按照一定的程序消除或建立一定的行為,從而達到治療目的。例如,系統脫敏療法用於治療焦慮症;ocD的暴露和反應預防療法。

3、認知治療:基於認知過程影響情緒和行為的理論假設,採用認知干預技術改變認知結構,通過改變患者不合理的想法和觀念,逐步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可用於抑鬱症、焦慮症、飲食和睡眠障礙、精神分裂症、性心理障礙等。認知療法通常與行為療法相結合,即認知行為療法。

4、家庭治療:針對整個家庭進行治療計劃和實施。治療的重點是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和互動模式,而不是過分關注個體內部的心理結構和心理狀態。適用於兒童、青少年的各種心理障礙、夫妻關系、婚姻沖突等。有家庭成員參與時,治療效果最好。

5、森田療法:是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一種特殊的心理治療方法

9.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及調適的方法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們進行廣泛社交活動的必要條件。相反,心理狀態不佳,會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們結交朋友和適應社會。因此,我們在工作生活中應該注重自身修養,個人建議努力克服以下種種人際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一、自私心理
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只講索取,不講奉獻。爭名奪利,甚至損人利已。這種心理對於交際危害極大。它時時處處會傷害到別人,這種人永遠也不會找到真正的朋友。
二、自傲心理
處處唯我獨尊,「老子天下第一」,趾高氣揚,輕視別人,甚至貶低別人、嘲笑別人,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這種心理對於交際危害很大,這些人也很難與別人相處。
三、猜疑心理
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審視對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別人議論什麼,就認為人家是在講自己的壞話。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風捉影,節外生枝,說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結果只能是自尋煩惱,害人害己。
四、逆反心理
有些人總愛與人抬扛,以此表明自己的標新立異。對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說好他偏說壞,你說一他偏說二,你說辣椒很辣,他偏說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嚴格界限,常使人產生反感和厭惡。

閱讀全文

與大學心理疏導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js封裝的方法如何在頁面內調用 瀏覽:539
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種類 瀏覽:950
腰間盤如何鍛煉方法 瀏覽:608
過河的簡單方法 瀏覽:586
傳播研究方法教材 瀏覽:281
骨科治療腱鞘炎的方法 瀏覽:596
電腦突破網路限速的方法 瀏覽:158
溶液中鋰離子濃度檢測方法 瀏覽:162
紅杉樹樹皮的食用方法 瀏覽:732
剔除離散值計算方法 瀏覽:621
seo有哪些重要的方法 瀏覽:739
阻止電瓶車上樓線路安裝方法 瀏覽:31
古代陶瓷快速降溫的方法 瀏覽:413
什麼方法能快速開車 瀏覽:69
嬰兒吐奶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737
水泥牆石材背景牆安裝方法 瀏覽:446
兩相電機如何調整接線方法 瀏覽:48
老式塑料管連接方法 瀏覽:516
城市宣傳欄的測量方法 瀏覽:766
玻璃推拉門地滑軌道安裝方法 瀏覽: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