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牛蛙養殖需要什麼樣的技術要求
牛蛙是很多人都特別喜愛的一種美食,而且牛蛙的營養價值非常的高,所以說大家也都會選擇自己養殖牛蛙。這樣也是需要有一定的養殖管理技術,不然的話也會導致自己養殖的牛蛙不好,還會深受到很多人的質疑。人們也都表示,牛蛙的池塘養殖需要准備充足的水分,也應該排灌方便,這樣的話才能夠種植出比較大的牛蛙。
預防牛蛙生病還有很多的人也是需要預防牛蛙生病的現象,如果說牛蛙出現了身體上的疾病,那麼也會對他們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說很多的人都表示,牛蛙在養殖的過程當中是需要注意很多事情的,他們也需要定期的對牛蛙進行篩選。然後把種類相同的牛蛙放在一起,這樣也有利於牛蛙更好的成長,不然的話只會導致牛蛙生長的越來越不好。
❷ 牛蛙怎麼養
牛蛙流水式養殖方法
池塘選擇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無污染,環境安靜,交通便利,供電充足。
蛙池建造每100平方米為一個大池,每個大池平均分成四個小池。池邊用40目的篩絹圍好,篩絹高出池底1米左右,篩絹底部20~30厘米埋入土中,池埂高40厘米,池坡比1∶3,水位30~40厘米,水體深度不低於20厘米。
牛蛙的籠養
牛蛙的籠養
進、排水口設置在大池的對角,每個池子放4塊80厘米×40厘米的泡沫塑料板作為牛蛙的休息台,並用黑色遮陽網遮陽。
苗種放養放苗前,每畝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白粉10~15公斤進行消毒。清塘消毒後10天即可放苗,幼蛙放養前用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0~20分鍾。放養密度:幼蛙期60~80隻/平方米,成蛙期30~40隻/平方米。
飼養管理
(1)巡池檢查。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防止牛蛙外逃,流水保證24小時不間斷,每天換水率達到300%,排水口處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來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池塘水深30~40厘米。發現牛蛙攝食與活動有異常及時採取措施。
(2)飼料以浮性配合飼料為主,投喂前半小時先將配合飼料用水泡濕,促使軟化
牛蛙的卵(2)
牛蛙的卵(2)
膨脹。日投喂量為在池蛙總量的7%~15%,並根據氣候、水質及殘餌等情況適時調整,投喂量以半小時內吃完為宜。
(3)分級飼養,每隔一段時間及時將規格較大的個體分級篩選,把規格相近的牛蛙調整到同一口池塘進行養殖。
疾病防治苗種放養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殺滅敵害生物和病原體,並定時用漂白粉或強氯精全池潑灑消毒,分池後用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對蛙體進行消毒,防止機械損傷。發現病蛙、死蛙及時挑出隔離飼養,並適時用高濃度的漂白粉或高錳酸鉀溶液消毒。
❸ 養牛蛙的技術方法
養牛蛙的技術方法
養牛蛙的技術方法,牛蛙是水陸兩棲動物,同樣它也是一種夜行動物,而且我們經常都能看到有吃牛蛙的店,牛蛙吃起來還是十分的鮮嫩的,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養牛蛙的技術方法的相關資料。
牛蛙是原產於北美洲的,它也是可食用蛙當中體型最大的一個種類。牛蛙在生長方面比較快,肉味鮮美、營養比較豐富、蛋白質含量又比較高。而國外養殖用的牛蛙分別是由美國牛蛙、沼澤綠牛蛙、春蛙、非洲牛蛙、非洲大牛蛙等等。
而牛蛙的個體重有時是可以達到一公斤以上,比較喜愛高溫蔭濕,它們也會多棲息在池塘邊沿而近水處的一些草叢當中,特別喜歡棲息在那些池塘坑邊,然後被波浪擊拍而成的半干半濕的土穴當中,往往它們的下半身是會浸到水中,頭部則是會露出水面,頭向外。而牛蛙的鳴叫聲則是酷似黃牛,一旦聽到牛蛙的叫聲,就可以預知到產卵期即將來臨,產卵期過後牛蛙就會停止鳴叫。
野外進行粗養:是可以分為全天然放養和半粗放飼養兩種類型的,常見的養殖方式則是有水庫養殖,沼澤養殖,湖泊養殖,河道養殖,稻田養殖。這是可以比較充分利用到天然餌料以及其他的一些自然條件,從而去圈定一定的養殖范圍,投放牛蛙的種苗,適當的來增喂一些餌料,定期的進行採收和捕捉。
集約進行精養:我們也可以利用人工餌料和非農耕地,去採取人工方法來進行建造池塘,進行集約化精細管理的一個養殖方式。再根據飼養場地的差別,我們也可以分為池塘養殖,場區養殖,庭院養殖,室內養殖,恆溫養殖等等的幾種方式。
建造蛙池:養殖場我們是應該要在冬暖夏涼,遠離嘈雜,交通便利,供電充足,這樣是以方便進行養殖生產。其中,水源條件的好壞可以說是養蛙成敗的關鍵問題,一般情況下,一定要水源充足,排灌比較方便,水質的要求則是需要沒有污染,從而會達到漁業的水質標准。
巡池查看:每天早、中、晚都是需要進行巡池一次,檢查篩絹網是否會出現一些破洞,如果有破損的話,一定要馬上進行修復才可以,因為這樣是可以防止牛蛙的外逃,從而可以保證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流水,每天至少要達到百分之三百的換水率才可以。
飼料的投喂:其實飼料主要還是以浮水性配合飼料為主的,餌料的投喂也應該要做到「四定」,那就是定點、定時、定量、定質。投喂之前的.半個小時是需要先將配合飼料用清潔的水進行泡濕,這樣是可以使飼料稍微的進行軟化膨脹,也可以預防餌料吸收池中的一些污水,避免牛蛙在進食以後,它們的腸胃會發生一些疾病,也可以促進牛蛙對於營養方面的吸收。
分級來進行飼養:大家在牛蛙的飼養當中,為了防止牛蛙會出現互相殘食的一些現象,我們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及時的去將規格相差比較大的一些個體來進行篩選的分級哦,然後再規格一樣的牛蛙進行同一口池來進行飼養,這樣完全可以防止出現大蛙吃小蛙,也可以注意控制一些養殖密度的哦。
牛蛙是一種兩棲動物,是蛙科中體形比較大的食用蛙種。它不但營養豐富,而且對人身體有好處。喜歡在江河和池塘沼澤和岸邊草叢中或者是洞穴內,晚上出去活動覓食,每到繁殖的季節,牛蛙常集體遷移到池塘等環境優良的場所,互相嬉戲、抱對繁衍子代。牛蛙是屬於變溫的動物,其體溫和活動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一般是在10月中旬以後,停止活動和攝食,潛入水底或者是比較潮濕的鬆土層中過冬,第二年的三月,過冬就結束了。牛蛙以動物性為主,尤其是喜歡活的餌料。在不同的發育階段所需要的食物也不同,牛蛙也適量的吃一些少量的植物性的餌料,大多數是吃水生植物的葉片還有植物的種子。
牛蛙養殖場的選擇還有建造要根據自身的條件還有環境的因素來考慮,還要遵循經濟上的投入少,然後要效益高,還要照顧到生產上的科學性,方便於管理。
(1)建場條件:
要建造防逃跑的設施,因為牛蛙擅長跳爬等,可以用塑料薄膜還有鐵絲網等東西,有條件的話可以用磚砌個圍牆更牢固和持久。還必須要有充足的水源的,像江還有湖水庫的水,是水質最好的氧氣也高,水量也比較充足。還要建在冬暖夏涼的地方,不僅要水質非常好還要排水和換水方便,還就具備不同用途的養殖池塘。
(2)養殖池的建造:
①親蛙池:主要用於培育牛蛙產卵用的還有分別養殖雌雄親蛙。
②產卵池:分為水泥池和土池兩種。水泥池主要是在人工催產時候使用的。
③孵化池:也是主要分為水泥池和土池兩種的。使用效果的話還是水泥池效果比較好
④蝌蚪池:也是分為水泥池和土池兩種,總面積還是要根據所需要培養蝌蚪的數量還有要發育成幼蛙的數量
⑤幼蛙池:是為方便於飼養的管理
⑥成蛙池:是要將不同規格、不同用途的成蛙分開
3、養殖牛蛙的方式
①集約養殖:就是高密度的精養
②半天放工養蛙:就是可以投放幼蛙,主要以天然餌料為主,人工飼料為鋪。
③流放式的養殖:就是把牛蛙投放到成千上萬畝的水面上進行養殖。
4、溫度的注意事項
牛蛙對溫度十分敏感,它的皮膚曝露在外面,沒有任何的防止蒸發的保護組織,所以牛蛙對乾燥的環境抵抗能力非常差,特別是幼蛙特害怕日曬還有乾燥。三十分鍾的溫度日曬就能把牛蛙致死。而且牛蛙在空氣特別乾燥的環境下二十小時以內會自動死亡。
5、飼養管理
(1)巡池查看:每天早中晚各巡視一次,檢查一下網是否出現破油,如果有破損必須要馬上修復,防止它逃跑。並且保證一天二十四小時內不斷的流水,還要注意觀察牛蛙吃飯的量還有活動的情況若是出現了異常現象,應該立馬採取措施。
(2)飼料的投喂:主要是以浮水性的配合這飼料為主,還要根據天氣氣候的變化還有牛蛙的體重做出一些調整,做到多餐少食。
(3)分級的飼養:為了防止大的牛蛙會吃了小的牛蛙,所以要把大小相同的牛蛙放在同一地方進行餵食和養殖。
(4)疾病的防治還有措施:放養之前要進行池塘的消毒,可能用生石灰或者是漂白粉來進行消毒,要是發現病的牛蛙還有死的牛蛙要及時的隔離出,除此之外,還要進行消毒,當養成成蛙的時候,要是出現個別歪頭和紅腿的現象要及時的把它們隔離開,要大加的換水和消毒。還要做好敵害的清除,蛇鼠還有貓等都是牛蛙的天敵,必須要建立巡視制度而且採取清除措施。
❹ 牛蛙幼苗的養殖技術是
幼蛙養殖方法:
這里指的幼蛙並不是指小蝌蚪時期的牛蛙,而是指身體已經脫離蝌蚪時期近兩個月左右的小牛蛙,這時的小牛蛙體重只有20克左右,這時我們給牛蛙進行餵食的話飼料主要是活昆蟲為主,可以准備一些蚯蚓及小魚等,另外幼蛙還有一個不好的習性就是不吃死物,所以為了能夠讓幼蛙適應吃死物的習性,讓其慢慢轉變過來。
可以在餵食先將死物放在飼料盤中,然後再放一些活物到飼料盤中,比如准備幾條活泥鰍,這樣能夠讓青蛙產生一定的錯覺,讓它以為都是活物,然後慢慢的轉變過來。幼蛙的放養量可以為一平方米100隻,如果是在滿了四十日齡以上的牛蛙即可放80隻每平方米。
牛蛙的養殖要點
一般幼蛙養上一年之後其性腺就發育成熟了,一隻成年幼蛙的標准體重能夠達到250g以上,一般達到這個標准就可以上市售賣了。成年幼蛙的進食對象一般多為小型昆蟲及水生動物,像蚯蚓及小蝦等都可以是它的食物,如果幼蛙經過飼料馴化後它也是可以改變食性的,可以將蠶蛹等家畜的內臟給其作為飼料餵食,因為牛蛙是晝伏夜出,屬於夜行動物。
所以餵食時間盡量在晚上,一般都是傍晚進行餵食,餵食就要一次性喂足,因為如果飼料不夠的話其會出現互相搶食以及互相殘殺的現象,而且飼料不能太單一,否則會導致其營養不良,從而發生維生素缺乏症,一旦患上這類病很容易引起牛蛙的皮膚病。
❺ 牛蛙的養殖技術和管理
回答❻ 牛蛙怎麼養殖
牛蛙放苗前每畝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白粉10~15公斤進行消毒,
清塘消毒後10天即可放苗,幼蛙放養前用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0~20分鍾,幼蛙期60~80隻/平方米,成蛙期30~40隻/平方米。
巡池檢查: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
防止牛蛙外逃,流水保證24小時不間斷,
每天換水率達到300%,排水口處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來控制水位的高低,
一般池塘水深30~40厘米。發現牛蛙攝食與活動有異常及時採取措施。
飼料投喂:飼料以浮性配合飼料為主,投喂前半小時先將配合飼料用水泡濕,
促使軟化膨脹。日投喂量為在池蛙總量的7%~15%,
並根據氣候、水質及殘餌等情況適時調整,投喂量以半小時內吃完為宜。
牛蛙飼養要採用分級飼養,每隔一段時間及時將規格較大的個體分級篩選,
把規格相近的牛蛙調整到同一口池塘進行養殖。
疾病防治:牛蛙苗種放養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
殺滅敵害生物和病原體,並定時用漂白粉或強氯精全池潑灑消毒,
分池後用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對蛙體進行消毒,防止機械損傷。發現病蛙、死蛙及時挑出隔離飼養,
並適時用高濃度的漂白粉或高錳酸鉀溶液消毒。I
❼ 怎樣養殖牛蛙
牛蛙,獨居的水棲蛙,因其叫聲大而得名,鳴叫聲宏亮酷似牛叫,故名牛蛙。 以下就是我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牛蛙的介紹
牛蛙體大粗壯,成蛙體長20厘米,重達1千克。皮膚粗糙,體背綠棕色,有暗棕色斑紋,腹部灰白色,雄蛙咽部黃皮。
牛蛙,體形與一般蛙相同,但個體較大,雌蛙體長達20厘米,雄蛙18厘米,最大個體可達2千克以上。頭部寬扁。口端位,吻端尖圓面鈍。眼球外突,分上下兩部分,下眼皮上有一個可折縐的瞬膜,可將眼閉合。背部略粗糙,有細微的膚棱。四肢粗壯,前肢短,無蹼。雄性個體第一趾內側有一明顯的灰色瘤狀突起。後肢較長大,趾間有蹼。膚色隨著生活環境而多變,通常背部及四肢為綠褐色,背部帶有暗褐色斑紋;頭部及口緣鮮綠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顏色隨雌雄而異,雌性多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為金黃色。鳴聲很大,遠聞如牛叫而得名。
牛蛙的養殖技術
(1)網箱設置
用來製造養殖牛蛙的網箱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通風透水性, 一般可採用塑料網片或紗窗縫合製成,網箱的規格和形狀要因地制 宜,一般以長方形為好,體積不宜超過10立方米,網片縫制好後可用竹片或木條紮成箱架並將網片固定其上,充分張開。在池塘中設置網箱時,可在箱體入水30厘米處綁縛泡沫板或浮性材料,以保證箱內水位的穩定,並在岸邊用繩索牽拉以防大風吹動。
(2)放養密度
網箱 飼養 牛蛙應充分利用箱內水體,可進行高密度飼養,一般 放養密度為:蟒抖每平方米300-500尾,幼蛙每平方米50-200隻,成體蛙80—100隻。牛蛙放人網箱後應視其生長快慢及時將大 小蛙分箱分級,以免相互殘食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合理投餌
蛙苗人箱後,應視箱體大小以及蛙的數量多少,在箱中設置一
個或多個餌料盤。每日的投餌數量應根據蛙體大小、天氣變化和水溫高低來決定,以投餌後一小時內吃完為宜。通常情況下每天投餌兩次,上午9一10時和下午5—6時各一次。
(4)防病消毒
因網箱飼養牛蛙時放養密度大,蛙群集中,所以應切實做好防病消毒工作,一般每10天用濃度為lppm的漂白粉溶液對箱體進 行潑灑消毒。
牛蛙幼蛙的飼養管理
(一)幼蛙池的建造
幼蛙池可建水泥池,也可建土池,面積不易過大,盡量利用小面積的水面集約放養幼蛙。
水泥池可建數個,每個面積為30一50㎡,四周池壁與池底垂直,池壁高為lm。池內要留1/4的陸地,並鋪設磚,用水泥抹面。池中陸地高度為40cm。池水深度可隨幼蛙的逐漸長大而從15cm加至40cm。池內一邊設進水管,相對一邊底部設排水管。為了方便幼蛙登陸,水面應與陸地面接近,或在水面和陸地的交界處擱置木板。夏季在水泥地上方仍應搭涼棚,以免幼蛙被暴曬。隨著幼蛙的長大,幼蛙可能從池內陸地上跳出池外,所以水池上方要用網片蓋好。
土池培育幼蛙,面積可在30一200㎡之間,水陸面積比以l:l為好,池堤坡度為1:2.5,池的進水口與排水口之間要有一定的傾斜度,以便於池水排干。池深0.8一1.0m,保持水深0.6一0.8m。土池四周仍要設1.5m高的防逃網,以防止幼蛙逃跑。
無論用水泥池還是土池培育幼蛙,都應用池中2/3的水面來 種植 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蘆等,土池陸地上要栽種一些闊葉樹或花草,土池南岸仍要搭設遮蔭棚,作為夏天降溫和牛蛙隱蔽棲息之用。
(二)幼蛙池的消毒
牛蛙幼蛙是指脫離蝌蚪期後1一2月內飼養的小蛙,其體重一般在50g以下。牛蛙幼蛙,生長迅速,但蛙體嬌嫩,適應環境能力弱,尤其對寒冷和病害的抵抗能力更弱。用於幼蛙池消毒的葯物一般為漂白粉或生石灰,用葯量標准和消毒 方法 與蝌蚪池完全相同,消毒時間應於幼蛙放養前的7一10天進行,待消毒葯物的毒性完全消失後才可放養幼蛙。
(三)幼蛙的放養
牛蛙幼蛙以活蟲為食,不吃死餌。但人工大規模養殖,活蟲等天然飼料無法解決,因此要想方設法馴養它們從幼蛙階段開始就會攝食蠶蛹、禽畜內臟和人工配合飼料等間接的靜態飼料,即平常所說的死飼料。實踐證明:牛蛙幼蛙馴食效果的好壞與其放養密度的高低有直接的相關關系。牛蛙幼蛙的放養密度宜高不宜低,目前,每㎡幼蛙池放養30日齡以內的幼蛙一般為200隻左右,放養30日齡以上的幼蛙為100一120隻。
(四)幼蛙的飼喂
1.幼蛙飼料牛蛙幼蛙飼料有直接飼料和間接飼料兩大類。直接飼料為各種活體飼料,主要有黃粉蟲、蠅蛆、蚯蚓、蝸牛、飛蛾、各種昆蟲、小魚、小蝦等。間接飼料為各種靜態飼料,主要有蠶蛹、豬肺、豬肝、雞鴨內臟、碎肉、死魚塊和人工配合的顆粒飼料等。
2.餵食方法為便於清除殘食,防止蛙池水質惡化,減少幼蛙病害的發生,喂給幼蛙的飼料必須投喂在食台上。食台可用泡沫板製作,也可用木框聚乙烯網布製作。用泡沫板製作,一般將泡沫板裁成長50一60cm、寬40~50cm、厚3一4cm,再在其長邊的中心點鑽個小洞,將一根小竹竿穿過小洞固定在幼蛙池中即可。木框聚乙烯網布食台製作方法是:先做一個長60cm、寬50cm、高8一10cm、厚2cm的木框,然後將聚乙烯網布拉緊,用塑料包裝帶壓條,再用小鐵釘釘在木框的底部。若此食台浮力不足,可在這種食台的兩端再縛一條泡沫條,用以增加食台浮力。牛蛙幼蛙食台以每250一300隻幼蛙搭設一個為准。
活飼料投喂可直接放在食台上,而死飼料投喂則需先對幼蛙進行馴事。馴食就是人為地馴養幼蛙由專吃昆蟲等活飼料改為部分或全部吃人工配合飼料、蠶蛹等靜態飼料。牛蛙的食性並非天生不變的,經過馴化是可變的,而且可塑性還比較大。馴食時間越早,馴化時間就越短,馴食效果就越好,飼料損失越少。一般要求在牛蛙幼蛙變態後的5一7天即應馴食。
拌蟲馴食是將蠶蛹、豬肺、魚塊等靜態飼料和人工配合飼料加工成直徑小於3mm的顆粒飼料放入食台中,按比例在這些靜態飼料上放上黃粉蟲、蛆蟲、蚯蚓等會爬行的活飼料。這些活飼料在靜態飼料中間爬行、蠕動和翻滾,從而帶動靜態飼料的位移和滾動。牛蛙幼蛙見到這些飼料由靜變動,誤認為是 “活蟲”,在爭食活飼料的同時也攝食了這些“動”的靜態飼料。拌蟲馴食一般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3靜態飼料拌和2/3活飼料飼喂,第二階段靜態飼料和活飼料對半拌和飼喂,第三階段以2/3靜態飼料拌和1/3活飼料飼喂,每階段7一10天。若效果不理想,可延長時間,直到牛蛙幼蛙能直接攝食靜態飼料為止。
拌魚馴食是將木框聚乙烯網布食檯布於幼蛙池中,使食台底部的網布沉入水中4一5cm左右。將剁細的靜態飼料倒入食台上,使之在食台內漂浮。食台內再放入20一30尾活泥鰍和麥穗魚。這些活魚一進食台即會亂游亂竄,從而帶動了靜飼料的移動和翻動。牛蛙見之誤以為是“活蟲”而爭食。
拋食馴食是在幼蛙比較安靜的堤邊斜擱一塊小木板,小木板下面安放一個面積為2一4㎡的較大型的食台。每天定時將靜態飼料拋向斜擱的小木板上,這些飼料沿著斜放的木板滾落到下面的食台上,牛蛙誤以為“活蟲”而爭食。
滴水馴食即在木框聚乙烯網布食台內放置1一2塊小石塊,食台網底沉入水中4一5cm,食台的正中上方設一條小水管,水連續不斷地滴入食台正中,盪起水波和漣漪,再將靜態飼料放入食台,飼料在水滴的作用下不斷地漂動,牛蛙誤以為“活蟲”而爭食。
震動馴食是將彈性很好的彈簧安裝在食台底部的正中或四角,將此食台安裝在牛蛙池四周的堤埂邊或池中陸島上,食台底部離地面5一 7cm,食台上設放靜飼料和少量的蛆蟲、蚯蚓等,牛蛙看見蛆蟲、蚯蚓即會跳上食台。隨著牛蛙不斷地跳上和跳下,食台上下震動帶動了靜飼料不停地震動和滾動,牛蛙誤大為“活蟲”而爭食。
牛蛙食慾十分旺盛,平時蹦跳不停都是為了尋找可口食物。一天之中牛蛙幼蛙攝食的時間一般都在6~7小時以上。因此,飼養牛蛙幼蛙的投飼量宜多不宜少,一般每日投喂3一4次,每次投喂的飼料以2一3小時內吃光為佳。其日投飼量約蛙體總重量的10%一15%。
投飼要堅持“四定”投飼,一般日投四次,即上午8時、11時、下午2時、5時各一次;飼料直徑不宜大於3mm,每次投喂的飼料應在2 一3小時內吃光;牛蛙有大蛙吃小蛙、同類相殘的習性,馴食期間,不宜將野生幼蛙或野生蝌蚪作為牛蛙飼料,以免馴食失敗;馴食牛蛙不可操之過急,要因勢利導,潛移默化地進行,逐漸培養其對靜態飼料能引起條件反射的能力。馴食期間,要逐步減少活餌,增加靜態飼料。對已馴化的牛蛙仍應堅持在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地點投喂靜態飼料;牛蛙幼蛙移養新環境時,往往不取食,躲在遮陽處或蛙巢內很少活動。遇這種情況,一是增加活飼料的投喂量,二是將不吃食的幼蛙捉住,強開其口,將蚯蚓、黃粉蟲填塞進口,促進開食。
(五)幼蛙的管理
1.遮蔭牛蛙幼蛙體質比較脆弱,懼怕日曬和高溫乾燥。將牛蛙幼蛙放在高溫乾燥的空氣中暴曬0.5小時即會致死。致死的原因一是高熱,二是嚴重脫水。遮蔭棚一般用蘆葦席、竹簾搭制,面積宜比食台大l倍左右,高度以高出食台平面0.5一1.0m即可。也可採用黑色稀編的塑料網片架設在幼蛙池上方1.0一1.5m處遮蔭,遮擋了60%陽光,既降溫,又通氣,效果較為理。此外,在牛蛙幼蛙池邊種植葡萄、絲瓜、扁豆等長藤植物,再在離幼蛙池水面 1.5一2.0m高度處搭建竹、木架,既為幼蛙遮蔭,又能收獲經濟作物。
2.控溫牛蛙幼蛙較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5一30℃。溫度高於30℃或低於12℃,牛蛙即會產生不適,食慾減退,生長停止。嚴重的甚至會被熱死和凍死。盛夏降溫 措施 通常是使幼蛙池池水保持緩慢流動或部分更換池水。一般每次更換半池水為宜,新水水溫與原池水溫的溫差不超過2一3℃。還可以搭設遮蔭棚或向幼蛙池四周空曠的陸地上每天噴灑1一2次水。越冬保溫措施,可以建塑料大棚、建蛙巢、引用地熱水等,使其安全越冬。
3.防污要經常清掃食台上的剩餘殘餌,洗刷食台。晴天,可將洗刷干凈的食台拿到岸邊讓陽光暴曬1一2小時後放回原處;若遇陰雨天,則將洗刷干凈的食台放在石灰水中浸泡0.5小時,徹底殺滅黏附在食台上的病原體。及時撈出池內的病蛙、死蛙以及其他腐爛物質,保持幼蛙池水清潔。經常消毒幼蛙池,每隔10一15天用1g/m3濃度的漂白粉溶液對幼蛙池進行潑灑消毒一次,殺滅池水中的各種病原體,以防幼蛙發病。一旦發現幼蛙池水開始發臭變黑,則應立即灌注新水,換掉黑水臭水,使幼蛙池池水保持清新清潔。
4.除害老鼠、蛇是牛蛙的天敵,對幼蛙的危害更為嚴重,用鼠葯滅鼠和人工捉蛇、驅趕蛇是常用的有效方法。
5.分養在人工高密度飼養下,牛蛙幼蛙的生長往往不一,蛙體大小很不勻稱,相差懸殊。同期孵出,同期變態的幼蛙,經兩個月飼養,大的個體可達100g以上,小的個體還不到20g。因此,在牛蛙幼蛙飼養期內要經常將生長快的大蛙揀出,分池分規格飼養,力求同池飼養的牛蛙幼蛙生長同步,大小勻稱,方可避免弱肉強食、大蛙吞吃小蛙的現象發生。
牛蛙的價值
經濟價值
牛蛙具有生長快、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等優點,是名貴食品。也可以出口創匯。其皮還可製革,臟可制葯;牛蛙生長快,肉質細嫩,味鮮美,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高級營養食品;蛙皮可製作高級皮革,其草皮薄、柔軟、堅韌,是製造上等錢包的材料,皮帶、領帶、皮鞋、樂器、外科手術線的優良原料,蛙內臟可以葯用,蛙油可製作高級潤滑油。
葯用價值
牛蛙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味道鮮美。每100克蛙肉中含蛋白質19.9克,脂肪0.3克,是一種高蛋白質、低脂肪、低膽固醇營養食品,備受人們的喜愛。
牛蛙還有滋補解毒的功效,消化功能差或胃酸過多的人以及體質弱的人可以用來滋補身體。牛蛙可以促進人體氣血旺盛,精力充沛,滋陰壯陽,有養心安神補氣之功效,有利於病人的康復。牛蛙的內臟及其下腳料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經水解,生成復合胺基酸。其中,精胺酸、離氨酸含量較高,是良好的食品添加劑和滋補品。水解的復合胺基酸,經分離提純,用於醫葯,化妝工業。牛蛙的內分泌系統分泌各種激素,經提取可用於醫葯、工業生產和科學研究,如腦垂體激素用作魚類、兩棲類的人工催產劑,利於人工繁殖。牛蛙的胃腺、腸腺及胰腺含有豐富的消化鶤,尤其是水解蛋白質的鶤類含量高,可提取利用。牛蛙的膽汁提取,加工後可作葯用。蛙皮可製作外科手術線的優良原料。蛙油可製作高級潤滑油。
牛蛙的養殖相關 文章 :
1. 牛蛙養殖方法
2. 牛蛙怎麼養殖
3. 牛蛙可以怎麼養
4. 怎麼養殖牛蛙
❽ 牛蛙的養殖人群很多,牛蛙養殖技術要點有哪些
為搞好牛蛙養殖工作,在生產開始之前必須對牛蛙養殖的動態、有關的生物學知識、具體管理及採收、加工技術、經濟核算、供產銷的信息等有所了解。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養殖成功,獲得比較理想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濕度對牛蛙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因為牛蛙的表皮是完全裸露在外面的,沒有任何保護組織,所以牛蛙生長環境太過乾燥的話也會影響到它的生長,如果直接對其曬半個小時左右能夠直接曬死。確定好了養殖規模後,再規劃牛蛙建設場地,然後就可以開始准備基建材料,紅磚,水泥,石明瓦,石灰粉,遮陽網類,接電,引水,請基建施工人員,請挖掘機,建牛蛙池,牛蛙渠,賣牛蛙種苗等。
還必須要有充足的水源的,像江還有湖水庫的水,是水質最好的氧氣也高,水量也比較充足。還要建在冬暖夏涼的地方,不僅要水質非常好還要排水和換水方便,還就具備不同用途的養殖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