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審計抽樣類型
審計抽樣是指注冊會計師對具有審計相關性的總體中低於百分之百的項目實施審計程序,使所有抽樣單元都有被選取的機會,為注冊會計師針對整個總體得出結論提供合理基礎[1]。 審計抽樣應具備的三個特徵: 1.對具有審計相關性的總體中低於百分之百的項目實施審計程序↓ 2.所有抽樣單元都有被選取的機會(但不定機會均等)↓ 3. 可以根據樣本項目的測試結果推斷出有關抽樣總體的結論
(1)統計抽樣和非統計抽樣。
審計抽樣
統計抽樣和非統計抽樣的相同點:
A、都需合理運用專業判斷;
B、都可以提供審計所要求的充分、適當的證據;
C、都存在某種程度的抽樣風險和非抽樣風險。
統計抽樣和非統計抽樣的根本區別:
統計抽樣時利用概率法則來量化控制抽樣風險;
非統計抽樣中,注冊會計師全憑主觀標准和個人經驗確定樣本規模和評價樣本結果。
只要設計得當,非統計抽樣也可達到統計抽樣一樣的效果。
兩種抽樣的選用:統計抽樣的產生並不意味著非統計抽樣的消亡。
A、不影響運用於樣本的審計程序的選擇,因為抽樣方法的選用主要涉及的是審計程序實施的范圍問題。
B、不影響獲取證據的適當性
C、不影響注冊會計師對發現樣本的錯誤所作的適當反映
(2)屬性抽樣與變數抽樣。統計抽樣在審計工作中的具體運用方法,主要有屬性抽樣和變數抽樣兩種,同時還存在雙重目的抽樣等。
①屬性抽樣
指在精確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條件下,為了測定總體特徵的發生頻率而採用的一種方法。根據控制測試的目的和特點所採用的審計抽樣通常稱為屬性抽樣。
目標:估計總體既定控制的偏差率(次數)
②變數抽樣
指用來估計總體金額而採用的一種方法。根據實質性測試的目的和特點所採用的審計抽樣稱為變數抽樣。
目標:估計總體金額或者總體中的錯誤金額。
③雙重目的抽樣
在審計實務中,經常存在同時進行控制測試和實質性測試的情況,在此情況下採用的審計抽樣稱為雙重目的抽樣。
步驟
(一)樣本設計:審計抽樣中樣本設計階段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確定測試目標;
2、定義總體與抽樣單元,注冊會計師應當確保總體的適當性和完整性;
3、定義誤差構成條件。
(二)選取樣本
1、確定樣本規模;
2、選取樣本;
3、對樣本實施審計程序。
(三)評價樣本結果
1、分析樣本誤差;
2、推斷總體誤差;
3、形成審計結論。
使用范圍
1、當控制的運行留下軌跡時,注冊會計師可以考慮使用審計抽樣實施控制測試;
2、在實施細節測試時,注冊會計師可以使用審計抽樣獲取審計證據。
② 注冊會計師可以運用審計抽樣有哪些。
統計抽樣、非統計抽樣、屬性抽樣、變數抽樣
審計抽樣是指注冊會計師對具有審計相關性的總體中低於百分之百的項目實施審計程序,使所有抽樣單元都有被選取的機會,為注冊會計師針對整個總體得出結論提供合理基礎。審計抽樣應當具備三個特徵:
(1)對某類交易或賬戶余額中低於百分之百的項目實施審計程序;
(2)所有抽樣單元都有被選取的機會;
(3)審計測試的目的是為了評價該賬戶余額或交易類型的某一特徵。
在了解審計抽樣的概念和特徵之後,接下來應該了解審計抽樣在審計測試流程中的適用性 ,都在哪些審計測試流程中適用審計抽樣?中華會計網校的注會考前輔導名師李景輝為學員總結出一個表格,用它來把握哪些程序中適用審計抽樣是比較方便的。
審計測試流程 具體內容 是否適宜採用審計抽樣
(1)風險評估 全部程序 不適宜
(2)控制測試 留下控制運行軌跡的內部控制 適宜
未留下控制運行軌跡的內部控制 不適宜
(3)實質性程序 細節測試 適宜
實質性分析程序 不適宜
首先判斷屬於統計抽樣還是非統計抽樣。
如果判斷出來屬於非統計抽樣,此時就需要判斷什麼時候運用比率法什麼時候運用差額法,第一種方法是比率法,即用樣本中的錯報金額除以該樣本中包含的賬面金額占總體賬面總金額的比例。例如,注冊會計師選取的樣本可能包含了應收賬款賬戶賬面金額的10%。如果注冊會計師在樣本中發現了100元的錯報,其對總體錯報的最佳估計為1 000元(100元÷10%)。這種方法不需使用總體規模。比率估計法在錯報金額與抽樣單元金額相關時最為適用,是大多數審計抽樣中注冊會計師首選的總體推斷方法。
第二種方法是差異法,即計算樣本中所有項目審定金額和賬面金額的平均差異,並推斷至總體的全部項目。例如,注冊會計師選取的非統計抽樣樣本為100個項目。如果注冊會計師在樣本中發現的錯報為200元,樣本項目審定金額和賬面金額的平均差異則為2元(200元÷100)。然後注冊會計師可以用總體規模(本例中為5 000)乘以樣本項目的平均差異2元,以估計總體的錯報金額。注冊會計師估計的總體錯報則為10 000元(5 000×2元)。差異估計法通常更適用於錯報金額與抽樣單元本身而不是與其金額相關的情況。
如果判斷出屬於統計抽樣,此時需要按照已知條件進行判斷,主要是結合公式本身的條件進行判斷:
均值估計抽樣:
樣本平均值=樣本的審定金額/樣本規模
總體的審定金額=樣本平均值*總體規模
推斷的總體錯報=總體的審定金額-總體賬面金額
差額估計抽樣:
單位樣本錯報=(樣本實際金額-樣本賬面金額)/樣本規模
推斷的總體錯報=單位樣本錯報*總體規模
比率估計抽樣:
樣本錯報/樣本總金額=推斷的總體錯報/總體總金額
比如樣本賬面是400,審定金額是500,總體的賬面金額是5000。總體的規模是220,樣本量是20。
在均值估計抽樣下,樣本項目的平均審定金額為500/20=25,總體的推斷金額為25*220=5500,推斷的總體錯報=5500-5000=500。
在差額估計抽樣下,樣本的錯報是500-400=100,樣本的平均錯報是100/20=5,總體的推斷錯報是5*220=1100。
另外需要注意,在樣本之間差異比較大的前提下,通常不採用均值估計抽樣
④ 審計方法中的抽查法有哪些
抽樣方法有統計抽樣和非統計抽樣、屬性抽樣和變數抽樣。
一、統計抽樣
統計抽樣是指同時具備下列特徵的抽樣方法:
1.隨機選取樣本項目;
2.運用概率論評價樣本結果,包括計量抽樣風險。
統計抽樣能夠客觀地計量抽樣風險,並通過調整樣本規模精確地控制風險,這是與非統計抽樣最重要的區別。但統計抽樣又可能發生額外的成本。統計抽樣要求單個樣本項目符合統計要求,這些也可能需要支出額外的費用。
二、非統計抽樣
不同時具備統計抽樣兩個基本特徵的抽樣方法為非統計抽樣。
使用非統計抽樣時,也必須考慮抽樣風險並將其降至可接受的水平,但無法精確地測定(控制)抽樣風險。不管統計抽樣還是非統計抽樣,兩種方法都要求注冊會計師在設計、選取和評價樣本時運用職業判斷。
如果設計適當,非統計抽樣也能提供與統計抽樣方法同樣有效的結果。
注冊會計師在統計抽樣與非統計抽樣方法之間進行選擇時主要考慮成本效益。
三、屬性抽樣
屬性抽樣在審計中最常見的用途是測試某一設定控制的偏差率,以支持注冊會計師評估的控制風險水平。
在屬性抽樣中,設定控制的每一次發生或偏離都被賦予同樣的權重,而不管交易的金額大小。
四、變數抽樣
變數抽樣是一種用來對總體金額得出結論的抽樣方法。變數抽樣在審計中的主要用途是進行細節測試,以確定記錄金額是否合理。
⑤ 統計抽樣的方法
統計抽樣
1統計抽樣編輯
定義:統計抽樣是指同時具備下列特徵的抽樣方法:(1)隨機選取樣本;(2)運用概率論評價樣本結果。不同時具備上述兩個特徵的抽樣方法為非統計抽樣。
2具體方法編輯
(1)屬性抽樣;(2)變數抽樣。
1)簡單隨機抽樣
簡單隨機抽樣指「從含有N個個體的總體中抽取幾個個體,使包含有凡個個體的所有可能的組合被抽取的可能性都相等」。簡單好用
2)分層隨機抽樣
如果一個批是由質量明顯差異的幾個部分所組成,則可將其分為若干層,使層內的質量較為均勻,而層間的差異較為明顯。從各層中按一定的比例隨機抽樣,即稱為分層按比例抽樣。對有差異的個體抽樣,真實性較好。
3)系統隨機抽樣
如果一個批的產品可按一定的順序排列,並可將其分為數量相當的幾個部分,此時,從每個部分按簡單隨機抽樣方法確定的相同位置,各抽取一個單位產品構成一個樣本,這種抽樣方法稱為系統隨機抽樣。個體較多時,這種方法較好。
與非統計抽樣
統計抽樣與非統計抽樣的相同點:
1、都是通過樣本中發現的錯報或偏差率推斷總體的特徵。
2、運用得當都可以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這也就是導讀中提到的非統計抽樣運用好了一樣能達到與統計抽樣相同的效果)
3、通過擴大樣本量來降低抽樣風險。
統計抽樣與非統計抽樣的不同點:
1、統計抽樣可以量化風險,而非統計抽樣不能量化風險,只能通過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定性評價。
2、選取樣本的方法不同。統計抽樣只能採用隨機數表法和系統選樣法選取樣本(都是隨機,總體中每個抽樣單元在被抽取時不但都有機會被選中,而且機會均等),而非統計除了可以採用上述兩種選取樣本方法外還可以採用隨意選樣。
3、推斷總體結論不同。
(1)統計抽樣
①屬性抽樣
②變數抽樣
如果總體錯報上限不小於可容忍錯報,不接受總體;如果總體錯報上限低於可容忍錯報,接受總體。
(2)非統計抽樣
非統計抽樣由於不能量化風險,故它要比統計抽樣謹慎很多。
①屬性抽樣
如果樣本偏差率不低於或低於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不接受總體;如果樣本偏差率與可容忍偏差率之間的差異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考慮擴大樣本規模,進一步收集證據;如果樣本偏差率大大低於可容忍偏差率,接受總體。
⑥ 審計方法中的抽查法,是什麼呢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提供三種抽樣方法,包括等距抽樣、隨機抽樣、PPS抽樣,從被審單位被審計對象中抽取其中一部分進行審查,根據審查結果,藉以推斷審計對象總體有無錯誤和弊端。
希望高頓網校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更多的USCPA相關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⑦ pps抽樣的方法有哪些
pps抽樣的方法有2種,一般就是漢森-赫維茨方法和拉希里方法。
PPS抽樣變種於屬性抽樣,用於找出在會計總體中全體貨幣量的錯誤數。不像傳統的屬性抽樣方法那樣著眼於會計總體的物理單元(發票、支票),PPS抽樣的著眼點在貨幣單元。假設抽樣審計被審單位有5000個獨立的往來帳,會計總體值為¥100,000的帳簿,審計人員將用貨幣單元取代5,000個物理單元作為抽樣體單位。
當一個獨立的貨幣數被抽選出來考核j並不是這個貨幣數本身被測試。實質上它的作用是一個鉤子,把它所在的那個完整的項目(物理單元)拖出來,讓審計人員去測試。象第二章討論的那樣,為此審計人員必須累加全體的貨幣數。
採用PPS抽樣方式有兩個條件:
1、會計總體中錯誤率應較小(小於10%) ,並且會計總體中至少要包含2000個項目,並使用泊松概率分布去評估樣本。
2.任何項目中的錯誤量不能超過該項目的會計帳面值。
如果設定的PPS抽樣方式適用於會計總體測試並使用方式得出的結論符合審計目標,那麼審訐人員應考慮採用PPS抽樣。
⑧ 統計抽樣的方法和技巧
統計抽樣的方法和技巧
判斷抽樣和審計抽樣並不是相互獨立的,審計人員不能將它們割裂開來,需要將統計抽樣與非統計抽樣結合使用。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統計抽樣的方法和技巧的知識,歡迎閱讀。
統計抽樣的方法和技巧
統計抽樣(概率抽樣),是一種客觀方法來決定樣本量大小、選擇樣本、評估業務結果的抽樣技術。統計抽樣的標准明確具體,對樣本的具體選定不是在主觀判斷基礎上進行的,可以提高審計結論的客觀性;
非統計抽樣(判斷抽樣),是一種以主觀方法來決定樣本量大小,選擇樣本、評估業務結果的抽樣技術。判斷抽樣中選擇樣本依據的是審計師的經驗和主觀意願。因為是有意識的抽樣,所取得的審計結果不能用以推論總體。
在審計工作過程中,適當的運用抽樣方法,可以節省人力、物力、提高審計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於抽樣方法各有利弊,在審計過程中,具體選擇哪一種抽樣方法,應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考慮審計目的
如果審計目的要求得出比較精確的結論,可以採用判斷抽樣。比如,如果審計師相信某具體計算機程序要麼總是對的,要麼總是錯的,那麼只要檢查一個項目,讓該程序運行一次就足夠得出結論了;如果審計目的是想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狀況,或要證實某項資產、債務的'價值等,則可以採用統計抽樣。
2.考慮被審計單位
假如被審計單位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所需的各項會計資料齊備,則適合採用統計抽樣;假如被審計單位管理混亂,內部控制制度不全,會計資料不足,或者是臨時拼湊和假造的,則不適合採用統計抽樣,因為這樣的情況下使用統計抽樣進行審計工作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得出的審計結論會十分不靠譜。
3.考慮審計重點
判斷抽樣可用於選擇有缺點的事項,以支持審計員的論點(如制度不健全);統計抽樣適宜對存貨、現金收入和費用等資產或債務價值的審查、分析。
4.考慮總體項目數量
一般來說,總體項目數量越多,統計抽樣的正確性越高,相對於判斷抽樣來說效率也越高,優越性越大;反之判斷抽樣的優越性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判斷抽樣和審計抽樣並不是相互獨立的,審計人員不能將它們割裂開來,需要將統計抽樣與非統計抽樣結合使用。在審計過程中,充分利用兩種審計方法的優勢,時刻做到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審計效果。
;⑨ 審計中可以用於統計抽樣的方法有哪些
審計中可以用於統計抽樣的方法主要有屬性抽樣、變數抽樣、貨幣單位抽樣這三種抽樣方法,合適的抽樣方法對審計活動中,會計資料及其他經濟資料進行審核,色差相關資料及其所反映的財務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與合理性有非常重要的的幫助。下面詳細介紹這三種審計用語統計抽樣的方法:
第一個是屬性抽樣,它有三種抽樣分類。
1、固定樣本量抽樣,也叫固定樣本規模抽樣,是基本應用最廣泛的屬性抽樣方法。
2、停一走的抽樣,是固定樣本量抽樣的一種改進形式。
3、發現抽樣,一般用於查找中大舞弊事件或極少出現的例外事件
第二個是變數抽樣,它有四種抽樣分類。
1、單位平均數估計抽樣,適合被審總體較接近正太分布的情況,樣本的平均值能較好代表總體的平均值的情況
2、差額估計抽樣,適合在總體各項目誤差接近正太分布,樣本平均差額能教好反映總體的平均差額的情況。
3、比率估計抽樣,適合於被審總體中各項目的真實值與賬面值近似有一定比例關系的情況。
4、分層抽樣,總體分布出現傾斜時,分層抽樣比使用非分層抽樣可靠。
第三個是貨幣抽樣,貨幣抽樣又陳元單位抽樣,根據抽出貨幣但願樣本勾出七所在的物理但願,金額越大的項目被選出審查的概率越大。
如何選取合適的審計統計抽樣方法,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考慮:
1、做好統計與審計的有機結合
2、進一步充實審計統計工作
3、要做到統計與沖擊分析的有機結合
4、要進一步完善審計統計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