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愛菊的種植方法

愛菊的種植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1 21:42:20

❶ 菊花是在什麼時候開放的

菊花分好多品種,日常中的菊花多在秋天開放。

菊花
【別名】壽客、金英、黃華等
【學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
【科屬】菊科菊屬
【生態習性】菊屬30餘種,我國原產的有17種。菊花適應性強,喜涼爽,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攝氏度,最高32攝氏度,最低10攝氏度,地下根莖耐低溫極限為-10攝氏度。花期最低夜溫17攝氏度,開花中後期可降至13~15
攝氏度。喜充足陽光,也稍耐陰。較耐旱,忌積澇,喜地勢稍高、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至微鹼性土中皆能生長,而以pH6.2~6.7最好。秋菊為短日性植物,在每天14.5h的長日照下進行營養生長,每天12h以上的黑暗與10攝氏度的夜溫適於花芽發育。但夏菊能在夏季長日照下進行花芽分化和開花。菊花為多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菊花可用種子繁殖和營養繁殖。種子發芽適溫25攝氏度,2~4月播種,可當年開花,此法僅用於育種。營養繁殖包括扦插、分株、嫁接、壓條及組織培養等,生產中以扦插法為主,此法又分根櫱插、嫩枝插、單芽插及帶蕾插等。根櫱插,自根莖抽生的分櫱常稱「腳芽」,在秋冬間切取離植株較遠的茁壯根櫱。按株距3~4cm,行距4~5cm扦插,保持7~8攝氏度,春暖後移於室外。嫩枝插,2~8月間剪取嫩梢插於苗床中,在18~21攝氏度溫度下,20~30天生根後即可上盆。單芽插,從枝條上剪取帶腋芽的1葉扦插,僅用於珍稀品種的繁殖。帶蕾插,用帶蕾的側枝或主枝扦插,用於珍稀品種繁殖,或培養案頭菊。嫁接用黃蒿或青蒿作砧木,常用於懸崖菊、塔菊及大立菊的賠養。分株在3月間進行。
1.花壇小菊栽培用小菊或地被菊為深秋花壇,可以選取早花而花期長的品種,在5~6月扦插成活後選排水良好土地作畦,以30cmX30cm株行距種植。經多次摘心養成叢株,於8~9月之間定頭、現蕾後定植。
2.盆菊栽培我國盆菊主要用於國慶節,多採用早菊品種或對秋菊品種進行遮光栽培。國際上盆栽菊花主要供應母親節,栽培盆菊的全過程都在溫室內進行。溫室每半個月全面消毒一次,扦插苗生根後經常用肥水灌溉。經摘心,換大盆,使其 達到所需要的分枝數,用矮壯素控制植株高度,並進行短日照處理,可調節開花時間。
3.切花菊栽培 菊花在世界切花生產中佔有重要地應。要求花型整齊,花徑7~12cm,花色鮮艷,花朵半開,無病蟲,葉濃綠,莖直,高80cm以上,水養期長。切花栽培與秋菊常規栽培相似,株距12~13cm,行距約15cm,每平方米達50株,需設網扶持植株。採收時離地畫10cm剪下,去掉下部1/3的葉片,10~12支一束包裝運銷。一些國家為了保證切花菊質量,在溫至內生產,肥料的種類、比例、施用時間都嚴格根據計劃執行,極大程度上滿足了菊花的生長需要,能夠充分表現品種的特性。
4.促成和抑制栽培 在長日照季節,用35~50cm高的植株,於每日17時至次層7時遮光,或日出前至9~10時遮光,每日日照10h,至花蕾現色時停止遮光,可提前開花,稱促成栽培。於短日照季節,每天加光至14.5h,以控制花芽分化,延遲開花時間,稱控制裁培。
5.非常規栽餡 包括(1)標本菊栽培;(2)懸崖菊栽培;(3)大立菊栽培;(4)塔菊(十樣錦)栽培;(5)案頭菊栽培等。
菊花常見的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褐銹病、黑銹病、棍腐病等,為防治這些病害應注意通風和防止土壤過濕,及時清除和銷毀病株、病葉,盆土宜用福爾馬林液消毒;生長期用波爾多液,68%可濕性代森鋅500倍溶液,或50%可濕性托布津粉劑與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O~800倍液噴施。蟲害有蚜蟲、紅蜘蛛、尺蠖、菊虎、蠐螬、潛葉蛾幼蟲、蚱蜢及蝸牛、小地老虎、菊花鑽心蟲、綠盲椿象等,可通過加強栽培管理、人工捕捉以及噴約進行防治。

雛菊
【別名】延命菊、春菊
【學名】Bellis perennis
【科屬】菊科雛菊屬
【生態習性】雛菊原產歐洲至西亞,現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喜冷涼、濕潤和陽光充足,較耐寒,地表溫度不低於3~4攝氏度條件下可露地越冬,但重瓣大花品種的耐寒力較差。對土壤
要求不嚴,不耐水濕。為當年生草本花卉,常作二年生栽培。
【栽培管理】播種、分株和扦插繁殖均可。種子發芽適溫22~28攝氏度。華北地區8月下旬至9月上旬露地播種,播後5~10天出苗,於10月下旬移入陽畦越冬。翌年4月下旬定植,株行距12cmX15cm。生長季節給予充足肥水,則開花茂盛,花期也可延長。雛菊須根發達,開花後可分根繁殖,栽於花盆,置冷涼處越夏,初冬移入溫室,加強肥水管理,冬季或翌春可再次開花。夏季炎熱天氣往往生長不良,甚至枯死。

金盞菊
【別名】長生菊
【學名】Calenla officinalis
【科屬】菊科金盞菊屬
【生態習性】原產歐洲南部加那利群島至伊朗一帶地中海沿岸。性較耐寒,我國長江以南可露地越冬,黃河以北需入冷床或行地面覆蓋越
冬。不擇土壤,但以疏鬆肥沃土壤生長旺盛。喜照光充足。能自播繁衍。為一二年生花卉。【栽培管理】播種法繁殖,我國華北地區於9月上中旬播種,10月下旬假植於陽畦,加蓋蒲席越冬,4月下旬定植,5月上旬開花。春季播種,初夏開花。涼爽處栽培能安全越冬,9、10月間再次開花。注意花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

大麗花
【別名】天竺牡丹、西番蓮、大麗菊、大理菊、地瓜花
【學名】Dahlia pinnata
【科屬】菊科大麗花屬
【生態習性】原產墨西哥高原地帶,不耐寒,在酷暑下生長不良,生長適溫為10~30攝氏度。喜光但不宜過強。不耐乾旱,且怕澇。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當年
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繁殖以分株、扦插為主,播種適於矮生花壇品種及培育新品種。分株,於春季發芽將塊根分割,每株塊根帶根莖芽1~2個,植於木槽或花盆內。扦插,早春將塊根置於木槽中,棍冠露出土表,放在溫床上催芽,侍芽長到6~7cm時,留基部一對葉,截取插穗扦插,其葉腋處可再萌生新芽。如此重復扦插,一墩塊根可繁殖幼苗50~100株,溫度15~22攝氏度,15~20天生根。播種,於春季在露地或溫床條播,也可溫室盆播,適溫12~30攝氏度。當盆播幼苗長至4~5cm時,需分苗到花槽或花盆中。播種能迅速獲得大批實生苗,但性狀易發生變異。待苗高8~10cm時栽入口徑10cm的花盆,一盆3株,苗高12~15cm時分盆。每盆一株。 20~30天後,換16cm盆,並加施肥料。待根系長滿盆時即可露地定植。盆栽需換33~40cm的花盆。夏季高溫時,葉面每天噴水1~2次。當幼苗葉色淡綠時,追肥1~2次。盆栽以腐殖土為基質。
露地栽培:栽植密度因品種而異,每平方米1~3株。需立支架。現蕾後不宜而過多氮肥,否則莖、葉徒長,影響開花。盆栽:選用矮生品種的,控制株高在35~60cm之間,花徑可達25~35cm。塊根貯藏:將塊根干早霜後挖出,留至16cm左右,晾曬後,藏於背陰處,溫度保持3~5攝氏度。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防治方法是加強田間管理,切除早期癌腫,用甲醇:冰醋酸:碘片=4:2:1的混合液塗於癌面及周圍。白粉病,病株噴施800~1000倍液的托布津或乙磷鋁,7~10天一次。葉斑病,交替噴灑0.5波美度石硫合劑與波爾多液,發病期隔10天噴一次800倍液退菌特或多菌靈液。主要蟲害有紅蜘蛛、蚜蟲、食心蟲等,應及時防治。

翠菊
【別名】江西臘、藍菊、七月菊
【學名】Callistephus chinensis
【科屬】菊科翠菊屬
【生態習性】翠菊原產我國,分布於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山東、雲南和四川等省,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現世界各國已廣泛栽培。喜光照充足、溫暖濕潤環境,耐寒性不強,越冬最低溫度2~3攝氏度,高溫下延遲開花或開
花不良。對土壤要來不嚴,喜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分期播種,5~10月份均有花開放,單株花期約10天。為一二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播種法繁殖。因品種和應用要求不同,矮型品種,2、3月在溫室播種,5、6月開花;4、5月露地播種,6、7月開花;7月上中旬播種,10月1日前後開花;8月上中旬播種,幼苗在冷床越冬,翌年5月1日前後開花。中型品種,通常5、6月播種,8、9月開花;3月播種,冷床越冬,翌年5~6月開花。高型品種,夏季播種,秋天開花。10~20攝氏度的條件下,4天可發芽。兩枚真葉時分苗,晚霜過後定植露地。應施足基肥,並經常追肥,注意淺耕保墒。北方秋播小苗植於冷床越冬。華東地區10月下旬播種,用稻草覆蓋即可露地越冬。矮型品種現蕾後應控制澆水,以形成低矮株型,使開花繁茂。常見病蟲害有:銹病,可用12O~16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或250~300倍敵銹鈉液防治。立枯病,可用100倍福爾馬林進行土壤消毒。紅蜘蛛,可噴施1500倍樂果防治。

荷蘭菊
【別名】紐約紫菀、柳葉菊
【學名】Aster novi-belgii
【科屬】菊科紫菀屬
【生態習性】原產北美,現廣泛栽培於北半球溫帶地區。耐嚴寒,也較耐旱。適應性強,喜陽光充足及通風良好的環境和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為多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原始類型用播種法繁殖,3月下旬至4月中旬露地播種,發芽適溫為15~18攝
氏度,播後14天出苗。栽培品種用扦插或分株法繁殖。秋季,剪去植株地上部分,移至陰畦或塑料大棚過冬,待基部櫱芽長約10cm,具8片葉時取下扦插於地溫22~24攝氏度的苗床上,分株繁殖春、秋季均可。北方地區分株時間應在土壤上凍前一個半月。生長前期(5、6月份)應適當修剪,7、8月整形摘心,欲使10月1日開花。應在9月5日前後進行最後一次摘心。荷蘭菊易罹白粉病與褐斑病,應及早用等量式波爾多液、100O倍百菌清液或托布津液防治。

向日葵
【別名】葵花、轉日蓮
【學名】Helianthus annus
【科屬】菊科向日葵屬
【生態習性】原產北美。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主要產區為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喜溫暖,要求陽光充足,耐旱,耐瘠薄,鹽鹼地也能生長。為一年生草本植物。
【栽培管理】播種繁殖。早春露地直播,在4~5攝氏度下可發芽,7天後出生。幼苗生長迅速,應及時間苗。株行距一般40~60cm,管理粗放,易於栽培。

一枝黃花
【別名】加拿大一枝黃花
【學名】Solidago canadensis
【科屬】菊科一枝黃花屬
【生態習性】原產北美東北部。喜陽光充足和涼爽高燥的環境。較耐寒、耐旱,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為宜。為當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分株及播種繁殖。分株春、秋季均可,每 3 年分株一次,分株時每個新株應
有3個以上的芽。3~4月播種。地栽、盆栽均可。實生苗翌年開花。栽培管理極為粗放。露地栽培2~3年需重栽一次。

孔雀草
【別名】紅黃草、藤菊、小萬壽菊
【學名】Tagetes patula
【科屬】菊科萬壽菊屬
【生態習性】原產墨西哥。喜陽光充足,但在半陰處也能生長開花;喜溫暖。但能耐早霜;
耐旱力強,忌多濕。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耐移植,生長迅速,栽培容易,病蟲害較少。為一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用播種或扦插繁殖。3~4月播種於苗床,種子發芽適溫為20攝氏度左右。幼苗生長迅速,應及時間苗。真葉2~3片移植,5月下旬定植露地,一般60~70天開花。也可直播,播後一般50~60天開花。5~6月扦插,約15天生根,20天可出圃,30天後開花。後期易倒伏,且枝葉枯老,若及時摘除殘花,疏去過密莖葉,施追肥一次,可再次開花。炎夏容易發生紅蜘蛛,可噴1000倍三氯殺蟎醇防治。

百日草
【別名】步步高、節節高、對葉梅、五色梅
【學名】Zinna elegans
【科屬】菊科百日草屬
【生態習性】原產北美、墨西哥及南美等地,世界各地有栽賠。喜溫暖,不耐寒。宜陽光充
足,在長日照條件下舌狀花增多。耐乾旱、耐瘠薄,忌連作,對土壤要求不嚴。為一年生草本花卉。
【栽培管理】播種法繁殖。發芽適溫20~25攝氏度,7~10天出苗,播種後70天左右開花。真葉2~3片時移苗,真葉4~5片摘心促分枝,幼苗經2~3次移植後即可定植。移植後14天可施追肥,並及時中耕。切花品種可於4月上旬直播,真葉1~2片時間苗,真葉4~5片時摘心,每株保留4~5個分枝,及時施肥、澆水、中耕、除草等,6月中旬可切取花枝。

瓜葉菊
【別名】干日蓮。甩時琶
【學名】Senecio hybris
【科屬】菊科瓜葉菊屬
【生態習性】瓜葉菊喜冷涼氣候,忌酪暑,帕嚴寒。喜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生育適溫10~15攝氏度,小苗能經受1攝氏度左右的低
溫。不須強烈的直射光,以略有遮蔭處和明亮的散射光為宜。
【栽培管理】以播種法繁殖。6~9月播種,20~25攝氏度的條件下,10~20天出苗。小苗定植於口徑15cm的小盆中,定植後15~20天追施稀薄肥料1次,直至第一朵花開放,停止施肥。如需延遲花期,可將植株置於冷床,至用花的前40~45天翻盆移入溫室,加溫養護。如需花朵同時開放,需要進行整形。瓜葉菊為重要的冬季花卉,適於室內和陽台種植。

❷ 介紹一種中國的花

國花牡丹:
牡丹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間;根肉質,粗而長,中心木質化,長度一般在0.5~0.8米,極少數根長度可達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澤因品種而異;枝幹直立而脆,圓形,為從根莖處叢生數枝而成灌木狀,當年生枝光滑、草木,黃褐色,常開裂而剝落;葉互生,葉片通常為三回三出復葉,枝上部常為單葉,小葉片有披針、卵圓、橢圓等形狀,頂生小葉常為2~3裂,葉上面深綠色或黃綠色,下為灰綠色,光滑或有毛;總葉柄長8~20厘米,表面有凹槽;花單生於當年枝頂,兩性,花大色艷,形美多姿,花徑10~30厘米;花的顏色有白、黃、粉、紅、紫紅、紫、墨紫(黑)、雪青(粉藍)、綠、復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現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與品種、栽培環境條件、生長年限等有關;正常花的雄蕊多數,結籽力強,種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嚴重的花,結籽少而不實或不結籽,完全花雄蕊離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狀子房一室,邊緣胎座,多數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圓形,成熟時為共黃色,老時變成黑褐色,成熟種子直徑0.6~0.9厘米,千粒重約400克。
牡丹是中國傳統名花,它端麗嫵媚,雍容華貴,兼有色、香、韻三者之美,讓人傾倒。歷史上不少詩人為它作詩贊美。如唐詩贊它:「佳名喚作百花王」。又宋詞「愛蓮說」中寫有:「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名句流傳至名。「百花之王」、「富貴花」亦因之成了贊美牡丹的別號。

唐朝人更愛牡丹,曾在牡丹花開季節,舉行牡丹盛會,長安人傾城而出,如醉似狂。宮中亦愛重牡丹,詩人李正封贊它為「國色」、「天香」,唐皇極為贊賞。「國色天香」亦從此成了牡丹的又一雅號。

牡丹以它特有的富麗、華貴和豐茂,在中國傳統意識中被視為繁榮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徵。
產地與習性:原產中國,漢中是中國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為落葉亞灌木。喜涼惡熱,宜燥懼濕,可耐-30℃的低溫,在年平均相對濕度45%左右的地區可正常生長。喜光,亦稍耐陰。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溫處栽植。花期4-5月。 多採用嫁接方法進行栽培,因為與芍葯同屬芍葯屬,又多選用芍葯作為砧木.

形態特徵:根系肉質強大,少分枝和須根。株高1-3m,老莖灰褐色,當年生枝黃褐色。二回三出羽狀復葉,互生。花單生莖頂,花徑10-30cm,花色有白、黃、粉、紅、紫及復色,有單瓣、復瓣、重瓣和台閣性花。

牡丹的分尖方法很多,按株型可分為直立型、開展型和半開張型;按芽型可分為圓芽型、狹芽型、鷹嘴型和露嘴型;按分枝習性可分為單枝型和叢枝型;按花色可分白、共、粉、紅、紫、藍、黑和復色(實際上並無純正的藍與黑色);按花期可分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和秋冬型(有些品種有二次開花的習性,春天開花後,秋冬可再次自然開花,即稱為秋冬型);按花型可分為系、類、組型四級。四個系即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黃牡丹系和紫牡丹系;二個類即單花類和台閣花類;二個組即千層組和樓子組;組以下根據花的形狀分為若干型,如單瓣型、荷花型、托桂型、皇冠型等。

繁殖與栽培: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播種和扦插。移植適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可過早或過遲。喜肥,每年至少應施肥三次,即"花肥"、"芽肥"和"冬肥"。栽培2-3年後應進行整枝。對生長勢旺盛、發枝能力強的品種,只需剪去細弱枝,保留全部強狀枝條,對基部的萌櫱應及時除去,以保持美觀的株形。除芽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為使植株開花繁而艷、保持植株健壯,應根據樹齡情況,控制開花數量。在現蕾早期,選留一定數量發育飽滿的花芽,將過多的芽和弱芽盡早除去。一般5-6年生的植株,保留3-5個花芽。新定植的植株,第二年春天應將所有花芽全部除去,不讓其開花,以集中營養促進植株的發育。

常見病害有褐斑病、紅斑病和銹病等;常見害蟲有線蟲、蠐螬和地老虎等。

應用:
牡丹觀賞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牡丹可在公園和風景區建立專類園;在古典園林和居民院落中築花台種植;在園林綠地中自然式孤植、叢植或片植。也適於布置花境、花壇、花帶、盆栽觀賞,應用更是靈活,可通過催延花期,使其四季開花。根皮入葯,花瓣可釀酒。

牡丹形態
牡丹由野生變家種後,因環境條件變化及人工不斷地選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變異外,而且在株的形態、根的長短、粗細、葉的色澤、形狀等方面也發生了變異。

一、株型

因品種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叢有獨、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異。一般來說按其形狀或分為五個類型;

1、 直立型

枝條直立挺拔而較高,分布緊湊,展開角度小,枝知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30º以內。節間較長,新生枝年生長量在10~15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厘米,高者達1米以上。如「首案紅」、「紫二喬」、「姚黃」等。

2、 疏散型

枝條多疏散彎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於株高,形成低矮展開的株形,枝條展開時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45º以上,新枝長,較軟。如「趙粉」、「守重紅」、「山花爛漫」、「青龍卧墨池」等。

3、開張型

枝條生長健壯挺拔,向四周斜伸開張,角度在上述兩者之間,株形圓滿端正,高矮適中,新枝年生長量6~8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厘米。如「狀元紅」、「銀紅巧對」、「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
枝條生長緩慢,節間短而葉密,枝條分布緊湊短小,年新枝生長量為2~4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15 高厘米左右。如「美人紅」、「羅漢紅」、「海雲紫」等為代表。

5、獨干型
多為人工培植的藝術造型,具有明顯的主幹,主幹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厘米。主幹上部分生數枝,構成樹冠(有的無樹冠),形態古雅,酷似盆景,生長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號」等。

述每一植株類型中,因品種不同,直立程度、高矮、斜伸角度等亦有不同;同時,枝條的粗壯、細弱、硬挺、直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如矮生類型中「羅漢紅」即屬於粗壯矮生型,而「出梗奪翠」則屬於細弱矮生型;又如直立型中的「首案紅」屬粗壯直立型,「姚黃」則屬於細硬直立型。

二、根

牡丹根系發達,具有多數深根形的肉質主根和側根。初生根始為白色,漸變為黃色至褐色,肉質白色,個別紅色,肉質中心木質化,俗稱「木心」。肉質部儲有大量養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長,一般來說,根深的植株枝葉茂盛,植株較高,根淺則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種不同,其根型、數量也不一致,但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1、直根型
此類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厘米以上),但根條稀疏,沒有明顯的主根,僅有幾十條粗細均勻的粗「面條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極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後稱「丹皮」)產量高,質量好。如「鳳丹」、「趙粉」、「二喬」、「墨魁」等。這類牡丹多為葯用兼觀賞兩用品種。

2、坡根型

此類根條粗細長短不一,分生側根較多,交叉生長,俗稱「雞爪根」,多數入土較淺,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貫雪」、「白玉」、「黃花葵」等品種,此類牡丹產丹皮質量、產量低於直根型,不適於葯用栽培。

3、中間型
此類根條稀密適中,無明顯主根,生有多數粗細均稱、根皮光滑的「面條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厘米,如「種生黑」、「姚黃」等,既可觀賞,又可葯用。

三、芽

牡丹的芽外由6~8枚鱗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稱「鱗芽」。牡丹以鱗芽越冬。

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為花芽、葉芽、潛伏芽和不定芽四種。

1、花芽
牡丹的花芽為混合芽,能抽枝、長葉、開花。著生在枝條頂端的稱為「頂生花芽」,開過一次花的枝條,花莖便自行乾枯回縮一段。著生在乾枯花莖下部的葉腋間的花芽稱為「腋生花芽」或「側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較肥大飽滿,剝除鱗片,可見「花胎」(即鱗芽內部的幼小花蕾)。

2、葉芽

葉芽只抽枝長葉,多數著生在花芽下部的葉腋間,也有著生在枝條頂端的,較花芽瘦小,萌發後發育成枝條。

3、潛伏芽

潛伏芽著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狀癟小,如粟粒,俗稱「狗鱉」。平時不萌發,在花芽、葉芽或枝條受傷後才能萌發,其壽命較長,可維持10~1 5年之久。

4、不定芽
著生在根莖處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後抽生為萌櫱枝,俗稱「土芽」。不定芽萌發力特強,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來源。不定芽當年不開花,生長旺盛者,在頂部當年可發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開花。

牡丹在芽因品種不同在形狀、顏色等方面均有差異,形態百出,各有特徵。大體上有圓錐型、珍珠型、扁圓型、長錐型、鷹咀型等;各形狀之間又有大小、鱗片的多少、芽質癟瘦虛實等差別;顏色也有青綠、黃綠、土紅、土黃、銀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紅等色;另外還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種的主要依據。因此,單靠芽的形狀、顏色等很難識別牡丹的品種,需靠長期耐心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種鱗芽的特性。

四、分枝

因當年生效枝上節間長短不同,著生芽數及新枝萌發力強弱也不同,分枝的習性也有明顯差異但分枝大體上有以下兩種類型:

1、單枝型

當年生新枝節間長,著生芽較少,僅在基部1~2節部位或第1~3節部位上生芽,並且這些新芽中,當年僅有一芽萌發成為當年生新枝,該類型一般株高枝稀,如「姚黃」等。

2、稠枝型

當年生新枝節間短,著生新芽較多,一般3~5個,新芽發枝力強,每個新芽在當年都能抽出形成短枝,枝多較稠、叢生。這類品種的植株一般較矮,分枝密。如「瑛珞寶珠」、「丹爐焰」、「脂紅」等。

五、葉

牡丹葉互生,由葉片、葉柄組成。葉形、大小、色澤、質地等因品種而異可分為以下幾類:

1、大形圓葉型

全葉大而圓,長40厘米以上,寬25厘米以上,小葉寬大,圓純而肥厚,呈廣卵形或卵形;側小葉邊緣缺少;葉面多平展。如「王紅」、「大胡紅」、「墨魁」、「首案紅」等。

2、大形長葉型

全葉大小同前,但小葉較狹長,呈長橢圓形,質較薄,邊緣缺刻少而尖,葉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銀粉金鱗」、「冰凌罩紅石」等。

3、小葉圓葉型
全葉較小,長約20~30厘米,小葉短而厚,邊緣缺刻少而圓純。如「葛巾紫」、「藍田玉」、「美人紅」等。

4、小形長葉型
全葉大小同上,但小葉較狹,邊緣缺刻尖而上卷。如「脂紅」、「煙龍紫」等。

5、中形葉型
全葉中等大小,長約30~40厘米,小葉長橢圓形,邊緣缺刻多且較尖又上卷,葉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狀元紅」、「大棕紫」等。

中外,還有特殊的葉形。如「三奇集盛」,每個葉柄上只生三枚不規律的圓形葉片,比一般品種少三分之二,為二回一出復葉;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葉柄上著生三組葉片,分為頂五後六共十一枚小葉,比一般品種多二片。

牡丹葉的顏色以綠色、黃綠色為主,個別品種的葉有深淺不同程度的紫暈;有的葉面上還綴有紫色或黃色的斑點;葉背面多為灰綠色和淺灰色,個別的品種(如「鶴白」)茸毛特別多。

六、葉柄

牡丹的葉柄也有粗細、硬軟、長短之分,長者可達40厘米,短者不過10厘米;葉柄凹處多為暗紫、紫紅、灰褐、黃綠等不同顏色。

葉柄的長短,特別是葉柄和枝條夾角的大小因品種不同差異較大,同時對花的觀賞價值影響也較大,葉柄與枝夾角大,葉面平展或下垂,葉也較稀,如「墨魁」,花朵均著生在葉叢之上,形成花美葉秀,相得益彰的觀賞價值;相反,葉柄較短,葉柄與枝條夾角較小,因枝葉緊密,花朵常藏在葉叢中,造成「葉里藏花」現象,大大降低了觀賞價值。

七、花

牡丹花大色艷,品種繁多。有的品種花器齊全,萼片,雄蕊、雌蕊發育正常,如「似荷蓮」、「鳳丹白」等;但有的品種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繽紛的花朵。

根據花瓣層次的多少,傳統上將花分為:單瓣(層)類、重瓣(層)類、千瓣(層)類。在這三大類中,又視花朵的形態特徵分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綉球型(傳統上把皇冠型和綉球型稱為起樓)六種花型。這種分類方法比較直觀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種變化形態。

近幾年來,有關牡丹專家學者與產區的科研人員一起,結合傳統的分類方法,經多年實地觀察研究及對牡丹花的解剖觀察,摸清了花型及花朵構成的演化規律後,提出了新的花型分類,即把牡丹花型分為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千層台閣型、托桂型、金環型、皇冠型、綉球型、樓子台閣型。

1、 單瓣

花瓣2-3輪,10-15片,寬大平展,雄蕊200-300個,雌蕊4-6枚,雄、雌蕊發育正常,結實能力強。此類花型以「鴉片紫」、「石榴紅」、「賽珠盤」、「鳳丹白」等品種為代表。

2、 荷花型

花瓣4-5輪,20-25片,花瓣寬大,形狀大小近似,排列清晰,雌蕊發育基本正常,結實能力較強,但個別品種偶有雄蕊或雌蕊柱頭瓣化現象。此類花型以「似荷蓮」、「錦雲紅」、「雪蓮」、「玉板白」等品種為代表。

3、 菊花型

花瓣6輪以上,花瓣形狀相似,排列整齊,層次分明,自外向內逐漸變小,雄蕊正常或減少變小,並偶有瓣化,雌蕊5~11枚,正常生長或退化變小。有些品種柱頭有瓣化現象,結實力較差,此類花型以「玫瑰紅」、「叢中笑」、「銀紅巧對」、「錦袍紅」等品種為代表。

4、 薔薇型

花瓣多輪,花瓣由外向內逐漸變小,雄蕊部分瓣化成正常花瓣,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結實力差。此類花型以「紫二喬」、「烏花耀輝」、「紅霞爭輝」等品種為代表。

5、 托桂型

外花瓣2~5輪,寬大整齊,部分雄蕊瓣化成細長花瓣,瓣瑞常殘留有花葯或花葯痕跡,瓣間雜有正常雄蕊,排列不規則而稀疏,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具有結實力。此類花型以「淑女裝」、「嬌紅」、「仙娥」、「三變賽玉」等品種為代表。

6、 金環型

外花瓣2~3輪,寬大平展,花朵中心有部分雄蕊瓣化成狹長直立大花 瓣,中心花瓣與外輪花瓣之間有一圈正常雄蕊呈金環狀,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結實力差。此類花型極少,以「白天鵝」、「俊顏紅」品種為代表。

7、 皇冠型

外花瓣2~5輪,寬大平展,排列規則,雄蕊大部或全部瓣化成細碎或曲皺花瓣,瓣群稠密聳起,形似皇冠。內花瓣排列不規則,瓣間常雜有正常雄蕊或退化中的雄蕊,瓣端也常殘留有花葯;雌蕊退化或瓣化,偶有結實。此類花型以「藍田玉」、「胡紅」、「姚黃」、「首案紅」等品種為代表。

8、綉球型

雄蕊充分瓣化,內外瓣形狀大小近似,擁擠隆起呈球形或橢圓形;雌蕊基本或全部退化或瓣化,無結實能力。此類花型似「豆綠」、「綠香球」、「雪映朝霞」等品種為代表。

9、千層台閣型

下方花瓣4輪以上,花瓣排列較整齊,形狀近似,瓣間不雜有雄蕊和退化的雄蕊。雄蕊正常而量小,或偶有瓣化,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上方花瓣量少,平展或直立,雄蕊量少而變小,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此類花型以「菱花湛露」、「脂紅」、「壽星紅「等品種為代表。

10、樓子台閣型

下方花雄蕊瓣化較充分,與正常花瓣形狀相似,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上方花花瓣略大,數量較大,雄蕊基本全部瓣化或退化;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有的品種退化消失。此類花型以「赤龍煥彩」、「盛丹爐」、「玉樓點翠」、「紫重樓」等品種為代表。

牡丹的花型在演進程中,有些品種同株、同枝常開2-3花型或更多種花型。如「趙粉」、「青香白」、「白鶴卧雪」、「山花爛熳」等,同株可開「皇冠」、「托桂」、「單瓣型」等花型。所以在確定某一品種的花型時,應以該品種演化達到最高的花型為標准。

八、果實種籽

單瓣花結骨 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圓形。外果皮始為綠色,有毛,成熟時為蟹黃色,種籽為黃綠色,過熟時果角開裂,種籽為黑褐色,每公斤可稱干種2400-3000粒。重瓣花一般結果1-5角,但種籽僅有部分成實,或完全不實;千瓣花類不結果和籽。

❸ 黃菊花一般什麼時候種植比較好

在北方春播。
黃菊花種子一年四季均可播種,但由於黃菊花的播種要求氣溫高於15℃(或有加溫保溫條件),因此不同地區,不同省份因為氣候不同,適宜播種的時間也有差異,例如長江中下游一帶的播種期一般在8~11月;氣候暖和的南方可以一年四季播種,在北方則流行春播。
種子萌芽是生命成長的過程,生搬硬套「標準的」播種時間是不合理的,想要選擇最適宜播種的時期,還需要結合當時當地的氣候進行分析。
黃菊花又名孔雀草,花語是爽朗陽光,但是它爽朗陽光可不代表萌芽過程可以敷衍為,對於如何提高黃菊花種子的發芽率並使其茁壯成長,順利綻放,筆者根據多年種植經驗,有以下幾點與大家共勉。
溫度適宜:如果是在早春育苗,應注意確保一定的生長溫度,盡量避免生長停滯,孔雀草的發芽適溫22~24℃。
遮光處理:黃菊花種子發芽無需光照,通常經消毒處理,在播種後稍稍覆蓋一層薄而疏鬆的介質,如稻草苫或報紙,這樣,既可以遮光,又可以保持育苗初期的濕潤,不過切記要防止過濕。
整地作畦,施足基肥:合理整地,作畦和施足基肥,可施入腐熟有機肥,覆蓋田面土,一般畦高30厘米以上,寬100厘米,畦長20米不等,並做到溝渠排水暢順,雨後能及時排除積水。
定植:將小苗定植於已整好的畦上,定植前先開穴,每穴種四根,株行距為為30x30厘米,種好後澆定根水,使土壤緊密結合,保持土壤濕潤,促進生長。
中耕施肥:定植後要及時中耕除草,以防止土壤板結及雜草叢生。
至於施肥,前期勤施薄施,在生長旺盛期,花芽分化形成到現蕾期,可重施追肥。
6.科學採收:要使黃菊花切花存放時間長,切花最佳是在頂蕾約開10朵,其它含苞欲放為宜,如遇高溫天氣,待陰涼時切花為宜,切好運回工作房,分級包裝,每二十支一紮,用紙包好,入庫或裝箱出售。
菊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又是「花之隱逸者」,黃菊花更是具有極高的葯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在「五一」和「十一」期間以及重陽節,都是它的主場,不管職業花農,還是如陶淵明那般的愛菊之人,科學的種植方式和用心的種植態度都是必要的。

❹ 這些菊花都是什麼品種,叫什麼名字急!急!急!

明代著名詩人李夢陽的「萬里游燕客,十年歸此台,只今秋色里,忍為菊花來。」詩中的一個「忍」字,也真正說出了我對菊花的愛。今年10月23日,出差之餘我們遊了七朝古都開封的龍亭,正逢開封第二十三屆菊花節在這里舉行,我怎忍心不看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菊花展;怎忍心不看菊花的萬姿千容;怎忍心不聽一聽菊花伴樂秋之聲;怎忍心不聞一聞能醉倒人的花香。這是我人生最難得的一次好的機會,不能錯過。

金秋十月,秋高氣爽,菊花竟放,十里長街,十里菊花,百里飄香,龍亭上下,錦旗招展,綵球升空,人頭攢動。公園湖畔,到處都是盛開的菊花;到處都是賞菊的人流;到處都是對菊花的嘖嘖贊美聲;到處都充斥著沁人心脾的花香。我們從中門進去,過玉帶橋,經嵩呼、朝門、大殿以至北門廣場,在全長近千米的展覽線上,分別擺設有大立菊、塔菊、九龍菊等千餘種, 庄嚴古樸的龍亭建築群,掩映在一片菊海之中。在龍亭大殿前擺設著精品菊花,浪漫的開封人給他們取了很好聽的名字,我們不忍心遺忘,有的人用照像機一一拍攝,有的人用筆在紙上仔細記錄,為以後備查,你聽:紫羅銀星,高原之雲,聖光秋月、千手觀音、麻姑獻瑞,貴妃出浴、天女散花、漁女蓑衣、西湖秋月、黃山雲霧、金碧輝煌、國華游景以及黑麒麟、卷西風、黃鶯舞、粉十八、碧樂春等多個好聽的名字,珍貴的菊花加上這文雅的名稱能不叫你一見而終生不忘嗎?

開封人不但浪漫,而且還有深厚的文化基礎。不信你看,構思巧妙的「雙獅迎賓」、「金雞報曉、」「節日禮花」、「菊海騰龍」、「秋菊遇仙」、「陶令採菊」、「菊城相會」、「和諧社會」、「祖國萬歲」等藝術造型,能不叫你流連忘返嗎?站在高高的龍亭大殿上,看著開封四周的城池,隱隱約約的都是菊影,空氣中時不時的飄來淡淡的菊香,真可謂「金秋花朝人影亂,香飄十里動菊城」。

回到承德,我思念菊花的情懷始終放不下,查了大量有關菊花的書,使我知道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其實,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古都開封,對菊花的栽培,已有悠久的歷史,素享盛名,唐代已相當馳名,到宋代,養菊之風十分興盛,每年都栽培了大量的菊花。每逢重陽節,不僅民間有花市,菊花賽,就是宮廷之內,也有插花、養菊、掛菊燈、開菊會、飲菊酒的活動。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 ?重陽》中,記載:「九月重陽,都下(開封)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若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曰金鈴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酒家皆以菊花贊賞菊縛成洞戶。宋太守之婿李遵勖曾贊賞菊花為「此花開後更無花」,道出了菊花的名貴和地位,也充分表達出開封人愛菊和惜菊之情。《東坡雜記》中有「近日都下(開封)菊花甚多,皆以地草接成,不復與時節相應,始八月至十月,菊花不絕於市」的記載,說明當時已有了菊花的嫁接技術。宋代的藝菊專著,也相繼出現,至今仍存有劉蒙、范成大等著的數部「菊譜」。宋人陳景沂所編輯的《全芳備祖》,分三綱二十多目,用長達30頁的篇幅,對菊花進行描寫和贊頌。清朝時,開封養菊、賞菊之風仍很盛行,清乾隆皇帝觀賞開封菊花時,吟有「楓葉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詩句。

寫著寫著我的思緒又回到了開封,眼前幻化出很多的菊花。可不,現如今開封的菊花更非往昔的唐、宋、明、清時所能比,據導游介紹,開封有很多菊花栽培基地,不但有很多單位栽培,而且城市的市民和城郊的花農也栽培。品中很多,有23大類,700多個菊花品種,既有傳統的名菊,也有新引進的國內外優良品種,諸如綠菊、墨菊等深受群眾歡迎的名貴品種,也栽培了很多。栽培的方法和形式,也多種多樣,如有的地栽菊、盆栽菊、套盆菊和盤枝壓條等,菊花栽培的形式,最能表現出不同品種的不同特色,如有一株只開一朵的獨木菊,有一株能開出六千朵的大立菊;有一株能開出數朵花的多頭菊;此外還有繁花密集形成懸垂山崖狀的懸崖菊,以及獅子菊、孔雀菊、猴子菊等多種動物造型的菊花。世界上最大的菊花和最小的菊花都能欣賞到,那能不是人生的快樂之事?

每年的每年都會秋高氣爽,菊花瓢香的;每年的每年開封人都會以菊花為媒, 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每年的每年菊花都會被開封人紅紅火火的演唱下去的。我相信菊花帶給開封人視覺美、環境美的同時,更會給開封人民創出更大經濟效益的。花海如潮,如潮的花海,歡樂與友情,交流與合作,期盼與夢想,一起在花海中奔騰澎湃。年年歲歲花如此,歲歲年年人不同。十月花潮照人影,百里飄香動菊城。今朝並肩登高處,明日同舞七彩虹。讓我們真誠相約吧!待到秋天時,還來看菊花。
回答者:明月松 - 副總裁 十一級 10-30 08:19

秋天又要離我們而去了。今年的秋天來的遲可去的也遲,在此交替之季,今又重陽,與往年一樣,人民公園菊展正濃。

我應女兒之邀去看菊展, 菊花,一片黃色中,夾雜著白色、紫色的,裝點著國慶氣氛,給蕭瑟的秋天帶來了勃勃生氣。那朵朵小小的卻黃燦燦的菊花似乎是上帝送給人間這個季節的生命之花。我望著這點綴大地的菊花,眼前彷彿是活躍的自由奔放的精靈,這精靈已在大地上輪回了幾千年。

菊在園中盛開,無拘無束;菊在幽香中怒放,蓬蓬勃勃;菊在遊人視線中搖曳,意趣盎然......天高氣爽,空氣中飄逸著菊的清芬,無邊無際的菊肆無忌憚地傾泄著她們生命的激情,把整個秋季裝點得絢麗與輝煌。

女兒攙著我的手臂,生怕被遊人擠散,看著女兒和我親呢的樣子,彷彿是二十年前的我,不由得讓我想起了父親。父親在世時,酷愛菊花,他喜歡過田園生活,專門辟了個大菊花園,種菊成了他最大的嗜好。

他終日與菊為伴,自號「菊友」,人稱「菊迷」。菊,在秋天盛開,有「九月之魂」的美稱。每年的金秋重陽日,他都要請來親朋好友到他的菊園作客。他就攤煎餅,燒菊茶款待親朋,大家走時採菊相送,還自語到:「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開;親朋知我意,重陽一日來」。

父親愛菊,主要是欣賞菊花精神。「九月九日,草木遍枯,而菊花芳獨秀」。父親還把宋代《寒菊》中的兩句詩,寫成條屏掛在菊園的草棚里:「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其實父親愛菊,正因為他一生富有菊花精神……

「媽媽你看」,女兒的一聲喚,把我從回憶中驚醒。順著女兒的手指望去, 繪萃中,日,歐,美1200多種優良品種的精品,在這里恭候中外愛菊賞菊人。

淡雅的菊香始終彌漫、浸潤著華夏民族的精神。浸潤著賞菊者的心,菊的傲霜斗寒的不屈品格已成千古佳話,歷代有志之人托志於菊,以菊為鄰,以菊為友,以菊養性。因此,不管世態炎涼,人淡如菊便成為一種信念,一種處世哲學。

歷史上叱吒風雲的英雄豪傑也喜愛菊,他們常常以菊喻示鬥士風采。捨身刺秦王的荊軻,在「風蕭蕭兮易水寒」中,踏上不歸路,此時,他身後岸邊的菊花正在獵獵寒風中開放,為「一去不復返」的壯士送行,那朵朵傲霜的野菊在歷史的天空中留下了亘古不變的光影。當年,楚霸王與虞姬在四面楚歌聲中作生死離別;虞姬揮著青銅利劍,長袖飄拂,青銅劍優雅地在雪白的頸項間飛舞,血色的菊花驟然開放。而不久後,「無顏見江東父老」的項羽,在烏江上自刎的鮮血濺到岸邊,立即染紅了盛開的菊花,從此,這烏江邊的菊花幽香縷縷盛開千年。

多少年後,一位新中國的締造者,在山野馳騁指點江山的時候,萬里霜天下的菊正在隆隆炮聲中嫣然開放,輝映著黎明的曙色。這位偉人也是詩人,在秋風勁吹送來濃烈的菊香里,他看到了歷史的原野上一代代英雄相漸逝去,而菊花依然年年飄香。他眼前的菊花沒有脂粉氣,孤傲氣,也沒有血腥味,香味醇正,醉人心脾。偉人此時的澎湃詩情,似滾滾江水奔瀉而來:「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昔日的戰地黃花如今已將古老的中國裝點得金碧輝煌。

「春花已開盡,菊蕊獨盈枝」。秋去冬來,陽光爍爍,金風送爽,正是菊花爭妍之時,在這「碧雲天,黃花地」的初冬時節,倘若你徘徊在菊花叢中佇目細賞,那黃的、白的、紫的、黑的、粉的……千姿百態,爭奇斗艷,真是一種享受。對於菊花,我總是持有一種偏愛之情,這不僅因為我是秋天出生的,似乎對秋天的景色如黃色的稻穀、火紅的楓樹、藍藍的天空、淡淡的菊香等等,有著愛屋及烏的特殊感情,更重要的是因為菊花它那種飄若浮雲的獨特風姿,以及它那「凌霜留晚節,殿歲奪春花」的可貴風格。所以每年的秋菊展覽,我必光臨,因為利用工作余瑕,從容地欣賞自己的心愛之物,其實也是對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種陶冶。

每看菊花,我總是沉靜在一種「入靜」的感情之中,這感情是朦朧的,卻又是清晰的,言無盡也意無窮。我愛菊花,愛它朴實無華的氣質和品德。菊花不像月季那樣應月而開,時開時謝,而是「開花獨自遲」,它沒有牡丹那樣天資富貴,卻有高風亮節。當百花凋零的寒霜季節,唯有它在秋風中婷婷玉立,表現出「我花開後百花殺」的風格。菊花沒有桃花的輕佻,芍葯的艷俗,它的顏色紅的浮沉,黃的典雅,白的神聖。它也少牡丹之霸氣,無梅花之傲氣,同紅葉凌霜,與青松為伍。所以歷代志士文人多以菊花的品德自勵自勉,對菊花倍加吟頌,從屈原的「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在」;陶淵明的「採菊冬蘺下,悠然見南山」;韓琦的「莫嫌老圃秋容淡,猶看黃花分外香」;蘇東坡的「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秋」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呤菊名句,而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的呤菊詩「我花開後百花殺」,以及毛澤東同志的「戰地黃花分外香」詩句,則更給菊花賦予了另一種含義。

「菊花如志士,過時有餘香」。菊花,它在秋風中送來淡淡的清香,它於人間求甚少,泥盆素土,幾杯清水尚足矣!堂堂正正,千古高風。它的這些高貴的氣質和品德,不正是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嗎!由此使我想到,作為人民法院的每一名工作人員,尤其是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法官群體,在自己的職業活動中,常常要同形形色色的犯罪行為和違法行為打交道,經常要接觸到一些社會陰暗面,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中,西方資產階級的消極思想和文化大量入侵,腐敗漫延,不正之風盛行,物質誘惑叢生,作為執法者的法官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犯罪對象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干擾,少數犯罪分子甚至用資產階級的世界觀、價值觀來腐蝕拉攏法官,他們有的可能以吹捧、奉承來麻醉你,有的可能以人情、實惠來軟化你,有的可能以哥們義氣來拉攏你,有的可能以金錢、物質來賄賂你,有的還可能以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以至女色來引誘我,企圖從中打開缺口,達到逃避法律懲罰的目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否想一想菊花的品格,是否學一學菊花的精神,時刻保持著自己應該有的自尊、自重、自律的意識,做到「凌霜留晚節,清如玉壺冰」,堅持一身正氣,守住聖潔靈魂,用自己的智慧去支配慾望,用正氣去戰勝世間污塵,用職業道德去支撐自己做人的人格尊嚴,"形象重於生命",這應當成為我們堅定不移、忠貞不渝的信念!「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們不要流連在菊花的海洋之中,要實實在在地學習菊花的精神,做到與人相處,少些霸氣,少些傲氣,多些朴實,多些神聖;對待物慾,坦盪無邪,潔身自好,超越自我,靜來潔去,心若鐵石,氣若風雲,像菊花那樣把自己有限的生命無私無畏地奉獻給人間。

我素愛的是那種只開五分的白菊花,羞澀得有些韻味,插在極亮的瓶子里,青青的一色,特別美麗。

記得小時侯,只有到了姨父家,才能奪目地欣賞到白色的氣焰。滿山遍野的白菊花,連翩著向天邊蔓延,朦朧的是冬日下的春天。姨父是開明的,抽巴著煙,豎豎眼色,點點頭,我們便沖過去了。

我被淹沒在花海里,泛著波浪,淡雅的花香將我打醉。淡薄的花瓣簇擁起一個透明的王國,似風上的葦笛喧騰著,惹醉滿池粲然一笑。我以為是野生的,海摘了一大把,抱在懷里。不知怎的,田裡忽地豎起一個黑點,那個老人揮著棍子,說要教訓我們。表弟早已逃得遠遠的,我只著急地拚命跑,卻還緊緊抓著菊花不放,花朵倒也爭氣地掉了一大把。姨父青著臉,訓斥我們,只揪著表弟的耳朵,疼得他「哇哇」叫,一面和顏悅色道:「小孩子不懂事。」老伯才放過我們。

我以為那是芍葯,在我的印象中應是白色的,只是沒見過,又聽那農家說可以入葯,便以為是了。把白色花瓣一片片摘下來,泡開了,是透明的一點水靈,漂浮著,像春日裡的一尾雪花。當真喝上一口,香醇的,卻又有些苦澀。後來姨父才告訴我,這是農家的葯菊,喝涼的,「你可撿到便宜了。」我咂著嘴,笑了。那天他可精神著,眼神明亮的,要教我泡茶,「我小時侯可比你們鬼著呢。」一雙厚實的大手在柔色花瓣里穿梭,然後是一股清香。

那白白的菊花,不是秋天的憐兒嗎?可我是在盛夏的引誘下,海摘了一回。也許時間不對,氣氛不對,我愛上了菊花。

那一天,是姨父出了車禍,媽媽和我匆匆地去了。我聞到房間里軟軟的空氣,淡淡的香。床邊是一枝白色怒放的菊花,姨父疲憊地彎曲著身子,瘦削地,只微微扯著嘴角。我沒看見那個頑皮的孩子,透過窗戶,卻看見他單薄的身影在白茫的土岡上一點點晃動,白色的菊花像朝陽里的鳶尾,一片絢爛。

我折了一枝,插在了門前的土裡,真心地等待著,祈禱著,只是十天之後便枯萎得像逝去的落日。我哭泣著要給姨父泡茶,卻朦朧地看見一排的白色,姨父微笑起來。

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了,現在也很少回家。只依稀地記得有那麼一塊田地上開著輕輕的白花,還有一兩只生趣的小鳥,徘徊在那個土丘上。淡淡的,像一個天堂。

❺ 菊花的圖片和資料

菊花

菊科菊屬植物的栽培種。經長期人工選擇培育出的名貴觀賞花卉。又稱藝菊,品種已達千餘。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頭狀花序直徑2.5~20厘米,大小不一。總苞片多層,外層外面被柔毛。舌狀花顏色各種。管狀花黃色。菊花不是單元起源的,不能用簡單的種系發生方法來概括。菊花是異花授粉植物。可以利用菊花的有性繁殖,藉助遺傳重組和性狀分離或基因突變來選擇新品種,而利用無性繁殖的方法來固定新性狀,培育新品種,或利用芽變和固定芽變的辦法培養新品種。菊花的無性繁殖有扦插、分枝與壓條等,而扦插是常用的方法。菊花一般秋季開花,故又名秋菊。但它是短日照植物,可根據這種生物學特徵,使之提早或延遲開花,供節日或盆景布置之用。菊花品種繁多,頭狀花序皆可入葯,味甘苦,微寒,散風,清熱解毒。這就是葯菊。按頭狀花序乾燥後形狀大小,舌狀花的長度,可把葯菊分成白菊花、滁菊花、貢菊花和杭菊花4類。在每一類里則根據原產地取名。

菊花--花中四君子之一

學名:Dendranthemamorifolium

英名:FloristsChrysanthemum

別名:菊華、秋菊、九華、

黃花、帝女花

科名:菊科

菊花,別名黃華、女華、金蕊等。屬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高30一80厘米,葉互生,卵形,具深裂或淺裂,邊緣有缺刻或鋸齒。頂生頭狀花序,四周的舌狀花形大而美麗,中部為黃色筒狀花,但花冠的顏色變化極大,除藍色外,呈黃,白、紅、橙、紫及各色混雜;花型變化也很大。花期夏秋至寒冬,但以10月為主。果實為瘦果。

菊花原產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記載,古人還有重陽賞菊的風習。

菊花耐寒,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在沙質壤土,忌積澇。

菊花有多方面的經濟價值。杭菊是很好的清涼飲料;菊花可入葯,能清熱散風,平肝明目。

菊花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名花,有著三千多年栽培的歷史。也被譽為"四君子"之一。

晉朝陶淵明獨愛菊,他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是大家熟識的。

菊花品種繁多,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已有二萬至二萬五千多個,我國也有七千個以上。如此眾多的品種中,不僅花色、花瓣形、花期、花徑各異,而且在整枝方式及園林應用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常見的幾種分類法介紹如下:

按菊花的自然花期分類1、春菊:花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下旬。

2、夏菊:5月下旬至8月開放。

3、秋菊: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開放,為最常見的菊花。

4、寒菊(冬菊):12月上旬至次年1月開放。

按整枝方式或應用不同分類

菊花的整枝方式不同,體態各異,園林應用方式也不同,一般分為下列幾種:

1、獨本菊(標本菊)

為一株一花的菊花,一般花徑可達20-30厘米,供展覽或品種特性鑒定之用。鑒賞標准以莖桿粗壯,節間均勻,葉茂色濃,腳葉不脫,花大色艷,高度適中(40厘米)為上品。

2、立菊(多本菊)

為一株數花的菊花,多為布置花壇或作切花,留種等用。栽培時摘心須注意枝條高度一致。鑒賞標准以枝葉繁茂,花枝高度,花朵大小及花期均一致,著花整齊,分布均勻為上品。

3、大立菊

為一株有花數百朵乃至數千朵,其花朵大小整齊,花期一致,適於作展覽或廳堂、庭園布置用。通過摘心和嫁接(芽接),可達到數千朵花的造型。鑒賞標准以主幹伸展,位置適中,花枝分布均勻,花朵開放一致,表扎序列整齊,氣魄雄偉為上品。據目前所知,1994年11月中山市小欖菊花會展出的一株含5766朵(39圈)花的大立菊是我國大立菊之冠。

4、懸崖菊

是小菊的一種整枝形式。通常選用單瓣型、分枝多、枝條細軟、開花繁密的小花品種,仿效山間野生小菊懸垂的自然姿態,整枝成下垂的懸崖狀。栽培的關鍵是用竹架誘引主幹向前及適時摘心。鑒賞的標準是花枝倒垂,主幹在中線上,側枝分布均勻,前窄後寬,花朵豐滿,花期一致,並以長取勝。

5、嫁接菊

是一株上嫁接多種花色的菊花。用芽接的方法使不同的品種、不同色彩的菊花在一株上開放。

6、案頭菊

是獨本菊的另種形式。每盆一株一花,要求株高20厘米,植株矮壯,花朵碩大,適於室內茶幾、案頭擺設。多施用矮化劑,使其矮化壯實。

7、盆景菊

用菊花與山石等素材,經過藝術加工,在盆中塑造出活的藝術品。菊花盆景通常以小菊為主,選用枝條堅韌、葉小、節密、花朵稀疏、花色淡雅的品種為宜。亦有留養上年的老株,加強管理,使越冬後繼續培養復壯。這樣的盆景老莖蒼勁,可以提高欣賞價值。

菊花的適應性很強,喜陽光充足,但也稍耐陰,較耐寒,亦較耐干,忌積水,忌連作。喜地勢高燥、土層深厚、腐殖質豐富、排水良好的沙壤地土。繁殖以扦插、分株、嫁接為主。菊花為短日照植物,可以通過遮光或延長光照而促其提前或推後開花。

栽培管理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澆水是養菊的關鍵。

菊花喜濕潤,但忌積水。澆水不足,影響生長發育,澆水過多,使枝葉徒長或爛根死亡。故澆水時要做到"干透澆足",切不能過干過濕,又不可半干半濕。

2、菊花喜肥,施肥的原則是薄肥多施。

如葉片過大,肥厚,色濃綠發黑,是肥料過多的表現,如葉片小,瘦而色黃,是施肥不足的表現。施肥時勿濺污葉片,以免引起脫葉。

3、適時摘心除芽。

摘心可促側枝生長,達到預期開花的朵數;可以控制株高及控制花期,一般最後一次摘心後80~85天就可開花。除芽和除蕾,可使養份集中,一般盆栽菊花每枝頂端只留一個花蕾,其餘側芽及花蕾都全部摘除,以便花朵碩大。留蕾要求外形大小基本一致,除蕾一次不夠,還要分多次摘除。

菊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它雋美多姿,然不以嬌艷姿色取媚,

卻以素雅堅貞取勝,盛開在百花凋零之後。人們愛它的清秀

神韻,更愛它凌霜盛開,西風不落的一身傲骨。中國賦予它

高尚堅強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徵視為國萃受人愛重,菊

作為傲霜之花,一直為詩人所偏愛,古人尤愛以菊名志,以

此比擬自己的高潔情操,堅貞不屈。

中國人極愛菊花,從宋代起民間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會。

古神話傳說中菊花又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如菊花與

喜鵲組合表示「舉家歡樂」;菊花與松樹組合為「益壽延

年」等,在民間應用極廣。

❻ 就風水而言,庭院宜種植菊花嗎

自古君子愛菊,尤其是陶淵明,不僅自己愛菊還自己養了許多菊花,更是寫下很多菊花相關的詩詞。就風水來講,並無不妥。除了白菊的花語是「哀悼」,冬菊的花語是「別離」以外,其他菊花的花語都是美好積極的,而且菊花象徵著長壽,可以放心栽植。天津海榮蘭德景觀設計為您提供專業優質的庭院設計及施工服務。

❼ 菊花竹怎麼

菊花竹對水分要求比較高,要保持盆土處於濕潤狀態,當然也不能過多的積水。如過干會大大縮短花期,如積水會造成根系腐爛。

菊花竹種植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白天最好放在陽台,或離光源近的地方,保證5-8小時的光照,在夜間,讓菊花竹遠離路燈或日光燈,因其是短日照植物,意味著它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黑暗時期來開花。

開過花的菊花竹要把花頭剪掉,讓它底部的腳芽萌發,再發出來的新枝,進行適當的短截,一直維持這種豐滿的形狀。菊花竹是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持續到下一次開花,如是大花的菊花,還需要重新扦插重新栽培,才能復花。

菊花竹的土壤要求土質疏鬆、腐殖質豐富。菊花最忌連年栽在原地或用栽過菊花的老盆土,因為連種會導致盆土理化性質的惡化,對菊花生長不利,所以每年都要准備新的培養土。

(7)愛菊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菊花竹種植的注意事項

1、菊花竹幼苗定植以後,每日施一次稀水肥,自立秋孕蕾到開花前這段時間,需要肥量較大,可每星期施一次追肥,逐漸增加肥水的濃度。

2、菊花竹要及時摘心,及時摘心可促發側枝,有效地壓低株高。盆栽的摘心時間和次數,因不同選形藝術而異。

❽ 菊花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主要分成哪幾個階段

根據經典的記載,中國栽培菊花歷史已有3000多年。最早的記載見之於《周官》、《埠雅》。《禮記·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黃華」,說明菊花是秋月開花,當時都是野生種,花是黃色的。從周朝至春秋戰國時代的《詩經》和屈原的《離騷》中都有菊花的記載。《離騷》有「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說明菊花與中華民族的文化,早就結下不解之緣,在秦朝的首都咸陽,曾出現過菊花展銷的盛大市場,可見當時栽培菊花之盛了。
漢朝《神農本草經》記載:「菊花久服能輕身延年」。《西京雜記》:「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當時帝宮後妃皆稱之為「長壽酒」,把它當作滋補葯品,相互饋贈。這種習俗一直流行到三國時代。「蜀人多種菊,以苗可入萊,花可入葯,園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葯肆」。從這些記載看來,中國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葯用為目的的。
晉朝陶淵明(355-417年)愛菊成癖,曾廣為為流傳。他寫過不少詠菊詩句,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秋菊有佳色,更露攝其英」等名句,至今仍燴炙人口。當時上大夫慕其高風亮節,亦多種菊自賞,並誇贊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艷群英」。
南北朝的陶弘景(452-536年)將菊花分為「真菊」和「苦薏」兩種。莖紫、氣香而味甘,葉可作羹食者為真菊;青紫而大,作蒿艾氣,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這對菊花的認識又進了一步。
唐朝(618-907年)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栽培技術也進一步提高,採用嫁接法繁殖菊花;並且出現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種。如李商隱詩:「暗暗淡淡紫,融融冶治黃」。白居易詩:「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等就是明證。這時,菊花從中國傳到日本,得到日本人民的贊賞。之後他們將菊花與日本若干野菊進行雜交,而形成了日本栽培菊系統。
宋朝栽培菊花更盛,隨著培養及選擇技術的提高,菊花品種也大量增加,這是從葯用而轉為園林觀賞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的菊譜,對所栽的品種即以花色歸類,並對花形也有較詳細的記載。劉蒙的《菊譜》(1104年)是最早記載觀賞菊花的一本專著,記有菊花品種26個。范成大菊譜(1018)記載有35個品種,其中的「合蟬」、「紅二色」是管瓣出現的最早記載。其後,花色又出現了綠色的「綠芙蓉」和黑色的「墨菊」。在栽培上對菊花的整形摘心、養護管理和利用種子繁殖獲得新品種等都有了進一步的經驗。《致富廣集五記》記載:「臨安園子,每至重九,各出奇花比勝,謂之開菊會」。《杭州府志》中記載:「臨安有花市,菊花時制為花塔」。可見南宋時的首都臨安有了花市、花會。流傳至今的菊花會是在南宋時杭州開始的。宋未史鑄的《百菊集譜》記載有131個菊花品種。
明朝栽菊技術又進一步提高,菊花品種又有所增加,菊譜也多了起來。如黃省曾、馬伯州、周履臣、高濂、樂休園等人都著,有《菊話》。在黃省曾的《菊譜》中記載了220個菊花品種。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580年)和王象晉的《群芳譜》(1630年)對菊花都有較多記載。《群芳譜》對菊花品種作了綜合性研究,記有黃色92個品種,白色73個品種,紫色32個品種,紅色35個品種,粉紅22個品種,異品17個品種,共6類、271個品種;至少有16種花型。
清朝的菊花專著更多,有陳昊子《花鏡》、劉灝《廣群芳譜》、許兆熊《東籬中正》、陸延燦《藝菊志》、閩延楷《養菊法》、徐京《藝菊簡易》、顏祿《藝菊須知》、計楠《菊說》、陳謀善《藝菊瑣言》、吳儀一《徐園秋花譜》等等。《花鏡》一書記載當時菊花有黃色的54種,白色的32種,紅色的41種,紫色27種,共計154個品種。計楠的《菊說》載有菊花品種233個,其中新培育的品種有100多個,並提出了菊花育種的方法。清朝菊花品種日益增多,在乾隆年間還有人向清帝獻各色奇菊,乾隆曾召集當時花卉畫家鄒一注進宮作畫,並裝訂成冊。在文人中畫菊題詩,也蔚然成風。中國菊花傳入歐洲,約在明未清初開始,1688年荷蘭商人從中國引種菊花到歐洲栽培,1689年荷蘭作家白里尼曾有《偉大的東方名花——菊花》一書。18世紀中葉,法國路易·比爾塔又將中國的大花菊花品種帶到法國。19世紀英國植物學家福窮(Fortune)曾先後在中國浙江省舟山群島和日本引入菊種,並進行雜交育種,而形成英國菊花各色類型。不久,又由英國傳至美國。從此,這一名花遍植於世界各地。中國的栽培菊花也就成為今天西洋菊花的重要親本。
民國以來,菊花品種大批失散,已無正式文獻可查。解放後,隨著園藝事業的發展,菊花也經歷了曲折歷程而日益發展壯大。菊花的栽培歷史,是中國花卉園藝發展的一部分。近年來,在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高栽培技術,採用雜交育種、輻射誘變、組織培養等新技術,不僅提高了菊花的生產質量,並使品種數量劇增,據不完全統計已經達7000個品種以上。大立菊一株可開花5000朵以上,案頭菊、盆景菊的發展。

❾ 菊花用什麼土栽培

最好使用砂質土壤栽培

❿ 關於菊花的種類、花型和顏色

菊花--花中四君子之一

學名:Dendranthemamorifolium

英名:Florists Chrysanthemum

別名:菊華、秋菊、九華、

黃花、帝女花

科名:菊科

菊花,別名黃華、女華、金蕊等。屬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高30一80厘米,葉互生,卵形,具深裂或淺裂,邊緣有缺刻或鋸齒。頂生頭狀花序,四周的舌狀花形大而美麗,中部為黃色筒狀花,但花冠的顏色變化極大,除藍色外,呈黃,白、紅、橙、紫及各色混雜;花型變化也很大。花期夏秋至寒冬,但以10月為主。果實為瘦果。

菊花原產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記載,古人還有重陽賞菊的風習。

菊花耐寒,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在沙質壤土,忌積澇。

菊花有多方面的經濟價值。杭菊是很好的清涼飲料;菊花可入葯,能清熱散風,平肝明目。

菊花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名花,有著三千多年栽培的歷史。也被譽為"四君子"之一。
晉朝陶淵明獨愛菊,他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是大家熟識的。
菊花品種繁多,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已有二萬至二萬五千多個,我國也有七千個以上。如此眾多的品種中,不僅花色、花瓣形、花期、花徑各異,而且在整枝方式及園林應用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常見的幾種分類法介紹如下:
按菊花的自然花期分類 1、春菊:花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下旬。
2、夏菊:5月下旬至8月開放。
3、秋菊: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開放,為最常見的菊花。
4、寒菊(冬菊):12月上旬至次年1月開放。
按整枝方式或應用不同分類
菊花的整枝方式不同,體態各異,園林應用方式也不同,一般分為下列幾種:
1、獨本菊(標本菊)
為一株一花的菊花,一般花徑可達20-30厘米,供展覽或品種特性鑒定之用。鑒賞標准以莖桿粗壯,節間均勻,葉茂色濃,腳葉不脫,花大色艷,高度適中(40厘米)為上品。
2、立菊(多本菊)
為一株數花的菊花,多為布置花壇或作切花,留種等用。栽培時摘心須注意枝條高度一致。鑒賞標准以枝葉繁茂,花枝高度,花朵大小及花期均一致,著花整齊,分布均勻為上品。
3、大立菊
為一株有花數百朵乃至數千朵,其花朵大小整齊,花期一致,適於作展覽或廳堂、庭園布置用。通過摘心和嫁接(芽接),可達到數千朵花的造型。鑒賞標准以主幹伸展,位置適中,花枝分布均勻,花朵開放一致,表扎序列整齊,氣魄雄偉為上品。據目前所知,1994年11月中山市小欖菊花會展出的一株含5766朵(39圈)花的大立菊是我國大立菊之冠。
4、懸崖菊
是小菊的一種整枝形式。通常選用單瓣型、分枝多、枝條細軟、開花繁密的小花品種,仿效山間野生小菊懸垂的自然姿態,整枝成下垂的懸崖狀。栽培的關鍵是用竹架誘引主幹向前及適時摘心。鑒賞的標準是花枝倒垂,主幹在中線上,側枝分布均勻,前窄後寬,花朵豐滿,花期一致,並以長取勝。
5、嫁接菊
是一株上嫁接多種花色的菊花。用芽接的方法使不同的品種、不同色彩的菊花在一株上開放。
6、案頭菊
是獨本菊的另種形式。每盆一株一花,要求株高20厘米,植株矮壯,花朵碩大,適於室內茶幾、案頭擺設。多施用矮化劑,使其矮化壯實。
7、盆景菊
用菊花與山石等素材,經過藝術加工,在盆中塑造出活的藝術品。菊花盆景通常以小菊為主,選用枝條堅韌、葉小、節密、花朵稀疏、花色淡雅的品種為宜。亦有留養上年的老株,加強管理,使越冬後繼續培養復壯。這樣的盆景老莖蒼勁,可以提高欣賞價值。
菊花的適應性很強,喜陽光充足,但也稍耐陰,較耐寒,亦較耐干,忌積水,忌連作。喜地勢高燥、土層深厚、腐殖質豐富、排水良好的沙壤地土。繁殖以扦插、分株、嫁接為主。菊花為短日照植物,可以通過遮光或延長光照而促其提前或推後開花。
栽培管理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澆水是養菊的關鍵。
菊花喜濕潤,但忌積水。澆水不足,影響生長發育,澆水過多,使枝葉徒長或爛根死亡。故澆水時要做到"干透澆足",切不能過干過濕,又不可半干半濕。
2、菊花喜肥,施肥的原則是薄肥多施。
如葉片過大,肥厚,色濃綠發黑,是肥料過多的表現,如葉片小,瘦而色黃,是施肥不足的表現。施肥時勿濺污葉片,以免引起脫葉。
3、適時摘心除芽。
摘心可促側枝生長,達到預期開花的朵數;可以控制株高及控制花期,一般最後一次摘心後80~85天就可開花。除芽和除蕾,可使養份集中,一般盆栽菊花每枝頂端只留一個花蕾,其餘側芽及花蕾都全部摘除,以便花朵碩大。留蕾要求外形大小基本一致,除蕾一次不夠,還要分多次摘除。
菊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它雋美多姿,然不以嬌艷姿色取媚,
卻以素雅堅貞取勝,盛開在百花凋零之後。人們愛它的清秀
神韻,更愛它凌霜盛開,西風不落的一身傲骨。中國賦予它
高尚堅強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徵視為國萃受人愛重,菊
作為傲霜之花,一直為詩人所偏愛,古人尤愛以菊名志,以
此比擬自己的高潔情操,堅貞不屈。

菊花是中國傳統名花。

菊花為多年生宿根亞灌木。株高30 cm—200cm,菊花的莖干因種類不同而不同,或直立,或開展,或匍匐,有的比較纖細,有的比較粗壯。枝條表皮呈青綠色,有的呈紫褐色,上有縱溝,表皮被灰白色茸毛,節間長短不一致。

菊花屬陽性植物,但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對光的要求也不同。在營養生長和發育階段都需要充足的陽光。在花蕾展開以後,植株停止生長,這時就不再需要充足的陽光,可以遮陰或半遮陰,因此可長期移置室內擺放,延長花期和觀賞時間。如果需要進行雜交育種,為了收獲充實飽滿的種子,在花期和開花後都應給予充足的陽光。菊花喜歡濕潤涼爽的生態環境,具有一定的抗寒性和抗霜能力。在炎熱的夏季生長多處於半停頓狀態;立秋以後生長旺盛,這時莖干加粗,葉片增大,開始進行花芽分化。

繁殖方法 一般有兩種繁殖法,即營養繁殖和種子繁殖。

菊泡茶飲用,具有以下功效:
1. 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
2. 有解熱作用;
3. 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擴張冠狀動脈作用;
4. 有抑菌作用,菊花水煎劑及水浸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霍亂弧菌、乙型溶血型鏈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人型結核菌及流感病毒均有抑製作用。

閱讀全文

與愛菊的種植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業鹽使用方法 瀏覽:140
鍛煉基礎腹肌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201
介入方法是什麼意思 瀏覽:645
汽車阻尼器的安裝方法 瀏覽:153
論文設計並運用相關研究方法 瀏覽:558
js封裝的方法如何在頁面內調用 瀏覽:539
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種類 瀏覽:950
腰間盤如何鍛煉方法 瀏覽:608
過河的簡單方法 瀏覽:587
傳播研究方法教材 瀏覽:281
骨科治療腱鞘炎的方法 瀏覽:596
電腦突破網路限速的方法 瀏覽:158
溶液中鋰離子濃度檢測方法 瀏覽:162
紅杉樹樹皮的食用方法 瀏覽:732
剔除離散值計算方法 瀏覽:622
seo有哪些重要的方法 瀏覽:739
阻止電瓶車上樓線路安裝方法 瀏覽:31
古代陶瓷快速降溫的方法 瀏覽:414
什麼方法能快速開車 瀏覽:70
嬰兒吐奶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