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汽車上制動間隙的調整有哪幾種方法
1、拆下壓板(如塞尺插入方便可不拆壓板),向箭頭所指方向推動鉗體,使外側制動塊與制動盤緊密結合。2、撥動內側制動塊使其靠近制動盤,測量間隙活塞總成整體推盤與制動塊背板之間的間隙。3、整體推盤與制動塊背板之間的間隙應在0.8~1.mm之間,如小於0.8mm,應更換間隙自動調整機構(AZ9100443500活塞總成)。(1)間隙調整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判斷活塞總成是否有效:
1、用SW10扳手逆時針轉動手調軸至極限位置(大體上逆時針旋轉兩周),而後反向微調少許(以防螺紋發卡);
2、在氣壓足夠大的情況下,原地連續踩剎車10次左右。注意:踩剎車時將扳手扣在手調軸上,以觀察剎車時手調軸是否轉動,正常現象應該是開始幾次制動時扳手轉動(順時針)角度較大,越來越小,最後穩定到某個角度,此時即表明間隙已經調整到設計值。
如果踩剎車時手調軸不轉動或者有逆時針轉動狀況,則該自動調整機構(活塞總成)已不能正常工作,必須更換。
② 滾珠絲杠副軸向間隙調整與預緊的方法有哪些
軸向間隙調整與預緊方法主要分為四類,分別是雙螺母螺紋預緊調隙式、雙螺母墊片預緊調隙式、雙螺母齒差式預緊調隙式、彈簧式自動調整預緊調隙式。
滾珠絲杠副的軸向間隙是承載時在滾珠與滾道型面接觸點得彈性變形所引起的螺母位移量和螺母原有間隙的總和。通常採用雙螺母預緊的方法,把彈性變形控制在最小限度內,以減小或消除軸向間隙,並可以提高滾珠絲杠副的剛度。
雙螺母螺紋預緊調隙式的結構,通過一個帶螺紋的鎖緊螺母和一個圓螺母固定。調整時通過旋轉圓螺母然後用鎖緊螺母鎖緊產生一定的軸向預緊力,從而消除軸向間隙。其特點是結構簡單、剛性好、預緊可靠,但是精度一般。
(2)間隙調整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滾珠絲桿副是在絲杠與螺母間以鋼球為滾動體的螺旋傳動元件。它可將旋轉運動轉變為直線運動,或者將直線運動轉變為旋轉運動。因此滾珠絲杠副既是傳動原件,也是直線運動與旋轉運動相互轉化元件。
使物體運動時,一般來講需要將動力產生的運動直接或通過其他機構間接地傳達到最終運動部。以發動機為例,在發動機內由於汽油的燃燒使活塞上下移動,再通過中間機構最終傳遞到車輪使之發生回轉運動。
能代表機械的、有各種運動機構的裝置,可以說無一不是具有某種形式的運動傳導機構。滾珠絲杠副是將回轉運動轉化為直線運動,或將直線運動轉化為回轉運動的最合理的產品。
③ 調整軸承間隙的調整方法
軸承內部的軸向間隙可以藉助移動外圈的軸向位置來實現。
1 調整墊片法:
在軸承端蓋與軸承座端面之間填放一組軟材料(軟鋼片或彈性紙)墊片;調整時,先不放墊片裝上軸承端蓋,一面均勻地擰緊軸承端蓋上的螺釘,一面用手轉動軸,直到軸承滾動體與外圈接觸而軸內部沒有間隙為止;這時測量軸承端蓋與軸承座端面之間的間隙,再加上軸承在正常工作時所需要的軸向間隙;這就是所需填放墊片的總厚度,然後把准備好的墊片填放在軸承端蓋與軸承座端面之間,最後擰緊螺釘。
2 調整螺栓法:
把壓圈壓在軸承的外圈上,用調整螺栓加壓;在加壓調整之前,首先要測量調整螺栓的螺距,然後把調整螺栓慢慢旋緊,直到軸承內部沒有間隙為止,然後算出調整螺栓相應的旋轉角。例如螺距為1.5mm,軸承正常運轉所需要的間隙,那麼調整螺栓所需要旋轉角為3600×0.15/l.5=360;這時把調整螺栓反轉360,軸承就獲得0.5mm的軸向間隙,然後用止動墊片加以固定即可。
④ 滾珠絲杠副軸向間隙調整有哪幾種方法
常用的間隙調整方法如下:
1、墊片調整法墊片調整法。一般用螺釘把兩個帶凸緣的螺母固定在殼體的兩側,並在其中一個螺母的凸緣中間加墊片,調整墊片的厚度使螺母產生軸向位移,以消除間隙和產生預緊力。
特點:結構簡單可靠,剛性好,拆卸方便。因調整時需對墊片進行修磨,工作中不能隨時調整,適用於一般精度的機構中。
2、螺紋調整法。一個螺母的外端有凸緣,另一個螺母的外端沒有凸緣,而只有伸出套筒外的螺紋,並用兩個圓螺母鎖緊,調整圓螺母即可消除間隙。
特點:結構緊湊,調整方便,應用較廣泛,但調整的軸向位移量不精確。
滾珠絲杠機構的軸向間隙,一般是指絲杠固定不動,在限制螺母回轉狀態下,螺母受到軸向力時,螺母相對螺桿的軸向位移量。
消除滾珠絲杠螺母的間隙和對其施加預緊力,對於實現精密傳動十分必要。為此常採用雙螺母結構。
(4)間隙調整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滾珠絲杠螺母副的結構原理:
組成:主要由絲桿、螺母、滾珠和滾道(回珠器)、螺母座等組成。
工作原理:在絲桿和螺母上加工有弧行螺旋槽,當它們套裝在一起時便形成螺旋滾道,並在滾道內裝滿滾珠。而滾珠則沿滾道滾動,並經回珠管作周而復始的循環運動。回珠管兩端還起擋珠的作用,以防滾珠沿滾道掉出。
滾珠絲杠的特點:
傳動效率高:機械效率可高達92%~98%。
摩擦力小:主要是用滾珠的滾動代替了普通絲桿螺母副的滑動。
軸向間隙可消除:也是由於滾珠的作用,提高了系統的剛性。經預緊後可消除間隙。
使用壽命長、製造成本高:主要採用優質合金材料,表面經熱處理後獲得高的硬度。
⑤ 氣門間隙調整方法
逐缸調整法:根據汽缸點火次序,確定某缸活塞在壓縮上止點位置後,可對此缸進、排氣門間隙進行調整;調妥之後搖轉曲軸,按此法逐步調整其它各缸氣門間隙。
採用兩次調整法:搖轉曲軸使第一缸活塞處於壓縮上止點,飛輪記號與檢查孔刻線對正,這時可調1、2、4、5、和8、9氣門(指發動機氣門由前向後排列順序);然後搖轉曲軸一圈,使六缸活塞處於壓縮行程上止點,再調3、6、7、10「加兩只」(即11、12)氣門,這實際上是記憶法調整。調整時一邊擰調整螺釘,一邊用厚薄規插入氣門桿端與搖臂之間來回拉動,感到有輕微阻力為宜,然後重新檢查一遍,直到合適為止。
逐缸法需搖轉的曲軸次數多,檢調所花費時間多,但對於磨損較嚴重的發動機,用逐缸法檢調氣門間隙比較精確。兩次法調整氣門間隙比較省時省力,但對於不同車型需記憶不同的可調氣門順序號,車型復雜,對維修人員記憶就有些難度。
⑥ 差速器軸承間隙怎樣調整
一、調整左、右軸承的環形調整螺母來的調整間隙,具體方法如下:
1、首先我們需要拆掉汽車上的差速器(前驅車布置在前橋,而後驅車則是後橋)。
2、然後使用扳手將差速器的內軸輪盤松開,方便調整差速器的間距。
3、隨之就到測量齒輪間距的步驟,將差速器測量表放置到差速器齒輪上即可。
4、接下來就可以直接使用差速器扳手調整左側螺絲,使得差速器間距變小。同時逆時針轉動右側螺絲,也能將差速器間距變小。
5、那麼,調整完成之後我們還要檢查一下,如果手動旋轉差速器,並沒有出現異響的話,就說明差速器的間距已經恢復正常了。
二、利用二道減速的圓柱主動齒輪來調整的。將減速器外殼側蓋、墊片等拆掉,將齒輪移位,再將差速器裝配,進行軸承間隙調整。
差速器軸承間隙調整合格後,再將拆掉的二道減速部件復原裝配,這樣實際上是進行部件單體調整,它可以防止兩套部件相互影響而造成錯覺。
(6)間隙調整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差速器的裝配與調整的要求:
1,差速器殼體與蓋的組裝時,應按原有記號裝配。十字軸孔與十字軸的配合間隙一般為-0.01—+0.16mm。
2,行星齒輪與半軸齒輪的配合間隙為0.2—0.3mm,應用增減行星齒輪球形墊圈及半軸齒輪墊圈的厚度來調整。
3,從差速器殼潤滑孔檢查各錐齒輪應轉動靈活,無阻滯現象。半軸齒輪端隙應為0.5-0.8mm,最大不得大於1mm,若大於,應更換止動墊片。
4,差速器軸承軸向間隙的調整:差速器軸承軸向間隙應為0.05-0.1mm,可旋動調整大螺母進行調整。
差速器軸承為圓錐止推軸承,位於差速器殼左、右兩側,安裝在減速器殼承座孔上。它的作用是承受並傳遞差速器和減速器的驅動力,並減小傳動摩擦阻力,提高傳動效能和可靠性。差速器軸承的損壞可分為軸承磨損或燒蝕,其原因多為鈾承間隙不當。
軸承間隙過大會導致軸線偏擺,加速磨損,還會影響其他部件;軸承間隙過小會導致軸承磨損、摩擦表面及滾棒表面燒蝕、斑痕、表面層脫落等。
⑦ 氣門間隙的調整方法有哪兩種
氣門間隙的調整方法有哪兩種 氣門間隙調整方法有以下兩種:1、一是逐缸調整法,即根據汽缸點火次序,確定某缸活塞在壓縮上止點位置後,可對此缸進、排氣門間隙進行調整;2、調妥之後搖轉曲軸,按此法逐步調整其它各缸氣門間隙。二是採用兩次調整法,即搖轉曲軸使第一缸活塞處於壓縮上止點,飛輪記號與檢查孔刻線對正(如EQ6100型發動機),這時可調1、2、4、5、和8、9氣門(指發動機氣門由前向後排列順序);3、然後搖轉曲軸一圈,使六缸活塞處於壓縮行程上止點,再調3、6、7、10「加兩只」(即11、12)氣門,這實際上是記憶法調整;4、調整時一邊擰調整螺釘,一邊用厚薄規插入氣門桿端與搖臂之間來回拉動,感到有輕微阻力為宜,然後重新檢查一遍,直到合適為止。逐缸法需搖轉的曲軸次數多,檢調所花費時間多,但對於磨損較嚴重的發動機,用逐缸法檢調氣門間隙比較精確。 @2019
⑧ 氣門間隙的調整方法有哪些,分別該如何調整
常見氣門間隙檢查和調整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逐缸調整法,即根據汽缸點火次序,確定某缸活塞在壓縮上止點位置後,可對此缸進、排氣門間隙進行調整;調妥之後搖轉曲軸,按此法逐步調整其它各缸氣門間隙。
二、是採用兩次調整法,即搖轉曲軸使第一缸活塞處於壓縮上止點,飛輪記號與檢查孔刻線對正(如EQ6100型發動機),這時可調1、2、4、5、和8、9氣門(指發動機氣門由前向後排列順序)。
然後搖轉曲軸一圈,使六缸活塞處於壓縮行程上止點,再調3、6、7、10「加兩只」(即11、12)氣門,這實際上是記憶法調整。
調整時一邊擰調整螺釘,一邊用厚薄規插入氣門桿端與搖臂之間來回拉動,感到有輕微阻力為宜,然後重新檢查一遍,直到合適為止。逐缸法需搖轉的曲軸次數多,檢調所花費時間多,但對於磨損較嚴重的發動機,用逐缸法檢調氣門間隙比較精確。
氣門形式
根據氣門位置的不同,有側置氣門(SV)、底置氣門(OHV)和頂置凸輪軸式氣門(OHC)三種。從結構上來講,側置氣門最為簡單。但由於採用這種氣門形式後,發動機的抗爆性能和高速性能差,只能用於低壓縮比和轉速不高的發動機,因此國外已不再採用。
從性能上來講,頂置凸輪軸式氣門最為理想,它能適當前高轉速、高壓縮比重大功率車型的要求,同時具有良好的經濟性,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底置氣門結構較為復雜,目前僅在美國、原西德(BMW廠生產的R系列摩托車)的義大利等國家由於生產習慣尚繼續採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氣門間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四缸發動機
⑨ 常用的調整齒側間隙的方法有哪幾種
(1) 圓柱齒輪傳動,包括偏心套(軸)調整法、軸向墊片調整法和雙片薄齒輪錯齒調整法;
(2) 斜齒輪傳動,消除斜齒輪傳動的側隙的方法與錯齒調整法基本相同,也是用兩個薄片齒輪與一個寬齒輪嚙合,只是在兩個薄片斜齒輪的中間開了一小段距離,這樣它的螺旋線便錯開了。
(9)間隙調整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齒側間隙的存在會產生齒間沖擊,影響齒輪傳動的平穩性。因此,這個間隙只能很小,通常由齒差來保證。對於齒輪運動設計仍按無齒側間隙(側隙為零)進行設計。
在回轉機構的傳動中,小齒輪與回轉軸承安裝在一起,是標准件,齒厚不能改變,為了滿足齒輪承受大載荷的需要,小齒輪的厚度不能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