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樂曲轉調有哪些方法

樂曲轉調有哪些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1 13:44:00

⑴ 曲子怎樣變調

變調,指漢語的音節在連續發出時,其中有一些音節的調值會受到後面的音調聲調的影響,從而發生改變的現象。又稱為連接變調,即是將聲調變化之方法使用於字詞音節並合上的處理。變調在梵文里意思為
"合並在一起"。在所有的聲調性語言里改變聲調的程序是一種主動形態的作為,不過從某些方面看來也是一種語言上比較普遍性的聲調並合運作形態。
先要在電腦上下載安裝CoolEdit
Pro
2.1版軟體,這是一款很老的處理音頻的軟體,我已經用了很多年,我非常喜歡這個軟體,我對音頻處理的各種需求基本上用這個軟體都能解決。
下面只說變速和變調,該軟體的其它功能就不介紹了。
首先用該軟體打開一首你想處理的歌曲。
1)變速
用滑鼠點上面菜單里的'效果',然後選擇'變速/變調',再點選'變速'(如下圖)。
此時就會彈出一個提示框如下圖。這時要注意的是,它應該如圖左上角那樣,是「恆定速度」,而左下角是選擇了「變速(保持音高)」。此時該提示框的左上部有一個可以用滑鼠左右拉動的滑塊,向左拉就是減速,向右拉就是加速,拉得越多,速度變化就越大。當你拉動它之後,可以點擊右下方的「預覽」來聽聽效果。當改變的速度符合你的要求之後,點擊「確定」即可,最後選擇「另存為」將該曲子保存到硬碟里,變速的任務就完成了。

2)變調
還是在上面的菜單里選擇'變速/變調',不過這次再點就選擇'變調',此時就會彈出如下的提示框。
在該提示框里,先要做兩個操作:①點擊中間的'平直化'選項,這樣才能使得整首歌曲都變調;②在它下面的'范圍'這里,填入數字2(原來是48),這個2的意思就是你變調的范圍是2個半音,你填3或者4
也可以。
做完以上設置之後,在該提示框上面有一個黑底的圖形,上下的正中有一條藍線,在沒變調之前,這條藍線右邊的位置是0。藍線的左右兩端各有一個小白點,用滑鼠按住小白點可以上下拖動藍線。如果你要降調,就把兩邊的小白點向下拉,如果要升調,就往上拉。例如我這里的圖上,藍線被我往下拉了一格,它右邊的數字是-1,這表示我要把曲子的調降半音,如果拉到-2,就是降兩個半音了。同理,往上拉也可以升半音或者升全音。這里有一點要注意:不管怎樣,這條藍線要水平,不要一頭高一頭低。
如果你變調的范圍要更大,只需在'范圍'那裡把2改大一些即可。
同樣,當你變了調之後,點擊'預覽'可以聽聽變調後的效果。如果滿意了,就點擊'確定',並且把曲子'另存為'另一個文件即可。
上面介紹了變速和變調的方法。這個軟體的好處是:變速的時候,音高是不變的;變調的時候,速度是不變的。兩個方法如果配合使用,那就愛怎麼變怎麼變了。

⑵ 轉調怎麼轉,比如C調轉D調

要把C調的簡譜翻譯成D調的五線譜,如果不改變樂曲所有音符的音高,只需按固定唱名法將音符寫入五線譜中,在標注調號為D大調(一個升號)後,在全曲所有唱名fa的音符前面加註還原記號即可。

因為,D大調調號是一個升號,而C大調調號即沒有升號也沒有降號,C大調的fa是本位音fa,既無升,也無降。所以要把C調的簡譜翻譯成G調的五線譜,在不改變原來音符的音高的情況下,就必須將D大調中的「升fa」還原為本位「fa」。

(2)樂曲轉調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C大調平穩,中庸的白色調性,如同山谷般的寧靜和晴朗,較一般大調更為寧靜、庄嚴(如巴赫C大調前奏曲)。在古典主義時期,C大調是在皇室慶典、貴賓邀請時專用的調式(如海頓C大調第九十七交響曲和莫扎特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後來,C大調經常被音樂家看成是回歸自然、追求理性或展望未來。

平行關系小調的組成音和其大調的組成音相同,也就是說以大調6這個音為起始音就是它的平行關系小調。C大調的平行關系小調為a小調D大調的平行關系小調為b小調G大調的平行關系小調為e小調這是一個關系大小調圖這樣我們大概可以區分一首歌的大小調了。

大調歌曲往往明朗、雄壯;小調歌曲往往柔美、抒情。在和弦上表現為C大調歌曲開頭、結束都使用C和弦。a小調歌曲開頭、結束都使用Am和弦。C大調歌曲以C、G、F為主。a小調歌曲以Am、Em和Dm為主。

⑶ 古箏在彈奏中如何轉調

古箏在彈奏中轉調步驟如下:

古箏的轉調是指將原調升高或降低而變成另外一個調。具體地說,就是將21根弦的音高位置進行重新排列。 古箏是五聲音階定弦,常用調都是以「移柱」達到「轉調」目的的。

例如:在D調的基礎上,將所有D調的「3」的箏碼向右移動,升高半音;把第3、8、13、18弦的箏碼向岳山移動,這四根弦都升高半音,每組八度的音階就變成G調了。

古箏通常採用近關系轉調,即兩個調的關系只相差一個升號或一個降調。

古箏是五聲音階定弦,常用調都是以「移柱」達到「轉調」目的的。古箏常用調性的轉調順序排列如下:#F <--- B <--- E <--- A <--- D ---> G ---> C ---> F ---> bB ---> bE

(3)樂曲轉調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古箏轉調方法:

1、A調的轉調方法:在D調的基礎上,將所有D調的「1」的箏碼向左移動,降低半音;

2、E調的轉調方法:在A調的基礎上,將所有A調的「1」的箏碼向左移動,降低半音;

3、C調的轉調方法:在G調的基礎上,將所有G調的「3」的箏碼向右移動,升高半音;

4、F調的轉調方法:在C調的基礎上,將所有C調的「3」的箏碼向右移動,升高半音;

5、B調的轉調方法:在F調的基礎上,將所有F調的「3」的箏碼向右移動,升高半音。

⑷ 音樂上如何轉調,比如C調轉D

從一個調式轉到另一個調式需要一個關系和弦!~如果沒有這個關系和弦歌曲會在轉KEY的時候聽起來非常生硬!~劉傳的三月通和李延亮的書中都有轉調的方法!~
3種轉調方法:①自然和弦轉調:以兩調所共有的自然和弦為媒介,將該和弦按新調的音級作功能轉換,進入明確屬於新調的和弦引向新調,並用收束式加以肯定。②變和弦轉調:用作轉調媒介的共同和弦為某一調的自然和弦,而在另一調為變和弦,或兩調均為變和弦。③等和弦轉調:將共同和弦中某一音或數音作等音變換,使之成為新調的和弦,並按新調的傾向繼續進行
C-Am-bB-D

⑸ 樂理題目:關於移調有什麼很簡易易懂的方法嗎

以下是李重光老師《音樂理論基礎》中關於移調的章節,現摘錄於下,供你參考

音樂作品的調與其內容是密切相關的,誰都知道在歌曲演唱中,由於定調不當而在音樂表現上所產生的不良後果。作曲家為自己的作曲所選擇的調,是經過慎重考慮的。但有時為了使一支旋律適合不同的人聲和樂器以及創作上的需要,將旋律由一個調移到另一個調,也是可以而且是必需的。這種將作品的全部或作品的一部分由一個調移至另一個調的情況,叫做移調。

第一節 移調的應用
在音樂中移調的應用是多種多樣的。
1.在創作樂曲的時候,為了使旋律得到進一步的擴展,往往會在不同的高度上重復著旋律。
把專為某種樂器所寫的樂曲改編為其他樂器使用時,為了適合新樂器的特點,也需要應用移調。
2.由於人聲音域的不同,要使一些為高音所創作的歌曲適合於低音演唱,也需要應用移調。
3.為某些移調樂器(圓號、單簧管等)作曲時,應進行移調記譜,例如要使bB調單簧管吹奏C大調的旋律,則需在樂譜上記成D大調。這是由於該樂器自動地將樂譜上的音移低大二度的關系。樂譜上的移調永遠和器調上的移調方向相反。
第二節 移調的方法
移調的方法有三種:
1.按照音程來移調 這種移調的方法是:首先明確樂曲的原調,然後明確要移到的新調。有時是先明確要移高或移低的音程度數,然後再確定調。然後在譜號旁寫上新的調號,再把作品中的每一個音按照已確定的音程度數移動。在移動時要保持音數的准確。假如旋律中有臨時變音記號,在新調中則應記上相應的變音記號,以保持原變音記號中升高或降低的意義。
在用這種方法進行移調時,不要僅限於機械的、純粹的音程移動,而要用聽覺在理論上掌握音及和弦的調式意義。
向上移高小三度的例子:
2.更改調號的移調(移至增一度) 這種移調可以把所有的音符保持在原位不動,而只用新的調號來代替原調的調號,這種新調和原調只能是相距變化半音。如果旋律中有臨時記號,則應記以新的、相應的記號,以保持原記號升高或降低的意義。例如將上例移低變化半音:
3.更改譜號的移調 這種移調的方法是為了演奏過程中的移調而使用的。它只適合那些能夠讀各種譜號而不感到困難的人。用這種方法移調,也是打算把音符留在原位不動。移調的具體步驟如下:首先在五線譜上找到原調的主音,然後將該音改稱為將要移到那個調的主音,並從各種譜號中找出適合這個音符新意義的譜號,再在新譜號旁記上新調號就可以了。假如有臨時變音記號,照例要記以相應的新變音記號以保持原升高或降低音的意義。例如將上例移到d羽調式:

⑹ 常見的五聲調式轉調手法主要有哪兩種

五聲調式轉調手法主要有變宮為角和清角為宮。

「變宮為角」的轉調是把原調的「變宮」音作為新調的「角」音,轉移到多一個升號或少一個降號的宮系統的調 ;「清角為宮」的轉調是把原調的「清角」音作為新調的「宮」音轉入多一個升號或者少一個降號的宮系統的調。

⑺ 吉他和弦轉調方法有哪些

調有近關系調和遠關系調。在大調中,它的關系小調和它上方五度、下方五度的兩個大調,及這兩個大調的關系小調,為五個近關系調。在小調中,它的關系大調、和它上方五度、下方五度的兩個小調,及這兩個小調的關系大調,為五個近關系調。
一般進行的方法是:
一、最基本的轉調方法是在轉入新調之前,把原調結束在該調主和弦上,然後經過新調的某一屬功能和弦,如屬和弦、屬七和弦、屬九和弦、減七和弦而進行轉調,這種轉調稱為屬和弦轉調。
二、同名大小調的互換,稱為平行調轉調法。如C大調轉如C小調,通常通過兩調的屬和弦互換,兩個大小調的屬功能和弦相同。
三、也可以利用根音升高半音而進行轉調。如:1 → #1 → 2,從C調轉入D調。
四、也可以不用上面的規則,自由的轉入其它調,最常用的是把握樂曲的一剎那間隙而轉調。
五、更多的情況是在原音樂主題上的反復,最常見的是小二度的轉調。

⑻ 轉調的基本做法是什麼

音樂進行時脫離原來的調性而進入另一調性稱轉調,那麼,轉調的基本做法是怎樣的呢?大家想知道嗎?下面就跟隨我的步伐一起來了解一下轉調基本做法的相關知識吧!

轉調的基本做法

專業學音樂的聽樂曲的轉調基本上是聽和聲色彩,比如從大調式轉小調式,會聽到從明亮的音樂主題一下子變成灰暗的和聲色彩.民族調式之間轉調有很明顯的風格改變,說白了就是曲子風格一下子改變跟先前聽到的有明顯的區別,其次如果你有一個曲子的譜子,那分析就更簡單了但是你必須要掌握樂理和和聲這樣才能從容的應付,研究轉調是個很邏輯的問題需要你仔細的分析不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明白建議你多看基本樂理書還有和聲書。

如果你不是專業學音樂的,轉調一般先聽色彩,比如說以前是一個小調的曲子,色彩很黯淡的,後來感覺突然變得明亮了,那就是轉調了,一般大調的色彩比較明亮。先從色彩上判斷。如果你學過一些音樂知識,也懂得和聲的話,轉調應該不成問題,主要是找到中介和弦,然後很輕松的過渡到下一個調上去。想學好很難,就算把斯波索賓的書全都看完也未必轉得漂亮,主要是多作和聲習題,多練習,熟能生巧。

古代樂律術語。以七音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配十二律,每律均可作為宮音,因此宮音的位置就有十二種,商、角等音也隨之有相應的位置變化。稱之為“旋相為宮法”簡稱為“旋宮”。以各律為宮所建的音階,稱“均”,如以黃鍾宮為宮的音階成為“黃鍾均”,以大呂宮為宮的音階稱為“大呂均”等。把十二律和七音都按相生關系來排列,叫“旋宮圖”。圖中可呈現簡單的規律:十二律隔八相生、七音隔五相生,每均有七調,十二均得八十四個調,即所謂“八十四調”。實際上,旋宮就是旋宮轉調,在十二律和七音位置相應移動中,曲調得主音由不同階名的音來擔任而造成的調式轉換。

調性音樂中,從某一調到另一調的交換稱為轉調。這種變換包括:①調中心音高的改變,②調式的改變,③調中心音高和調式同時改變。其中同音列各調式的互相轉換及同主音各調式的互相轉換又稱調式交替。轉調可以豐富樂曲的表現力,使樂曲在力度上和色彩上增加變化,並在發展樂思、構成曲式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主音----在大小調式中,音階的第一級音,就叫主音.

屬音----主音上方純五度,那個音.

通俗的解釋是:音階的第一級音是主音,第五級是屬音.

按照五度相生理論,音階的產生是:1(do)生5(sol),也就是說:第一級音生出了第五級音,所以第五級音從屬於第一級,因此第五級叫屬音.

音階一共有七級,每個音級都有自己的名稱

大調小調名稱………….....級數..

7........5......導音………….....第七級...有上行到主音的強烈傾向

6........4......下中音...第六級...在主音與下屬音中間

5........3......屬音………….....第五級...從屬於主音

4........2......下屬音...第四級...是主音的下方五度

3........1......中音………….....第三級...在主音與屬音中間

2........7......上主音...第二級...在主音上方

1........6......主音………….....第一級...音階(音樂)以這個音為主音

轉調的過程

除換調外,任何轉調都需依靠共同因素作過渡。共同因素包括和弦、單音以及片斷的旋律或和聲進行。以和弦為共同因素時,可有下列 3種轉調方法:①自然和弦轉調:以兩調所共有的自然和弦為媒介,將該和弦按新調的音級作功能轉換,進入明確屬於新調的和弦引向新調,並用收束式加以肯定。②變和弦轉調:用作轉調媒介的共同和弦為某一調的自然和弦,而在另一調為變和弦,或兩調均為變和弦。③等和弦轉調:將共同和弦中某一音或數音作等音變換,使之成為新調的和弦,並按新調的傾向繼續進行。

以單音作媒介的轉調,稱共同音轉調,常用前、後調主和弦的和弦音作為媒介。以片斷的旋律作媒介的轉調,稱旋律轉調。用片斷的和聲進行作媒介的轉調,主要用於轉調模進,亦稱經過轉調。

轉調的調性布局

⑼ 誰能告訴我歌曲轉調的時候的一些演唱技巧

音樂進行中,脫離原來的調性而進入另一調性稱轉調。轉調是通過合理的和聲進行來完成的。所進入的新調稱副調。副調必須得到鞏固(屬、主音均出現,並作完全收束),轉調方才完成。否則稱為離調。轉調可以改變調號或不改變調號;可以改變調試或不改變調式。轉調的方法與類型有許多種,如同音列轉調、同主音轉調、近關系轉調、遠關系轉調、自然和弦轉調、等音和弦轉調、逐漸轉調、突然轉調、換調等。轉調是音樂發展的重要手法,能提高音樂的表現力。

調性音樂中,從某一調到另一調的交換稱為轉調。這種變換包括:①調中心音高的改變,②調式的改變,③調中心音高和調式同時改變。其中同音列各調式的互相轉換及同主音各調式的互相轉換又稱調式交替。轉調可以豐富樂曲的表現力,使樂曲在力度上和色彩上增加變化,並在發展樂思、構成曲式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調關系 在大小調體系中,一般根據兩調主和弦在自然音體系范圍內或是在變音體系范圍內及調式音列的同異程度而分為近關系調和遠關系調。近關系調是指新調的主和弦包含在原調的自然音階大、小三和弦之內的五個調,即原調的平行調、屬調及其平行調、下屬調及其平行調,如 C大調的近關系調為a、G、e、F、d;c小調的近關系調為bE、g、bB、f、bA。除近關系調外,其餘各調的主和弦均為原調含有變音的大小三和弦,屬於遠關系調。另外,有的理論家根據和聲大小調式而將大調的下屬小調及小調的屬大調劃為近關系調,也有的將同主音調也作為近關系調。在近關系調及遠關系調中,尚有再細加劃分其遠近關系。

轉調種類 根據不同的角度,轉調可分為許多種如:①從調關系來說,分近關系轉調及遠關系轉調,後者又稱疏遠轉調。②從新調的肯定程度來說,轉調系指新調得到明確的肯定者,即新調具有完滿的收束並與樂曲的段落相一致,或轉調後新的主題得到明確呈示者。如新調甚為短暫而不肯定,則稱離調或暫轉調。③從轉調手法來說,凡直接轉向新調者稱直接轉調;通過若干中間調而最後到達目的調者,稱間接轉調;大調直接轉入下屬小調或小調直接轉入屬大調稱闊步轉調;不通過共同媒介而直接進入新調者稱換調。

轉調過程 除換調外,任何轉調都需依靠共同因素作過渡。共同因素包括和弦、單音以及片斷的旋律或和聲進行。以和弦為共同因素時,可有下列 3種轉調方法:①自然和弦轉調:以兩調所共有的自然和弦為媒介,將該和弦按新調的音級作功能轉換,進入明確屬於新調的和弦引向新調,並用收束式加以肯定。②變和弦轉調:用作轉調媒介的共同和弦為某一調的自然和弦,而在另一調為變和弦,或兩調均為變和弦。③等和弦轉調:將共同和弦中某一音或數音作等音變換,使之成為新調的和弦,並按新調的傾向繼續進行。

以單音作媒介的轉調,稱共同音轉調,常用前、後調主和弦的和弦音作為媒介。 以片斷的旋律作媒介的轉調,稱旋律轉調。用片斷的和聲進行作媒介的轉調,主要用於轉調模進,亦稱經過轉調。

調性布局 在有轉調的作品中,各個調性出現的先後次序稱調性布局。18、19世紀的西洋音樂中,調性布局的一般規律是以樂曲的主調為核心,通過其他副調的變化與對比,最後復歸主調。就調性的功能關系來說,大都表現為主—屬(或下屬)—主或主—屬—下屬—主的規律性;就調性的音程關系來說,各個不同時期又有自己的特點,如古典派以四、五度關系為主,浪漫派則更多的使用三度關系等。

中國民族音樂中的轉調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早已有轉調的理論及樂曲中調變換的記載。北宋陳□《樂書》「犯調篇」及「玉兔渾脫篇」均有「唐自天後末年,《劍氣》入《渾脫》,始為犯聲」的記載,「犯調篇」並有正犯、旁犯、偏犯、側犯之別。元熊朋來《瑟譜·詩新譜》中為《詩經·七月》所譜的曲調等,有頻繁的調變換。在民間音樂中,不論是民歌、器樂曲、曲藝及戲曲音樂中,也都有各種不同形式的轉調、離調、換調、調式交替等。

由於中國民間音樂主要為單聲音樂,所以轉調也總是通過旋律的進行顯示出來。以五聲為骨乾的旋律所產生的各種轉調和調式交替,概括起來可分為兩大類:①同宮系統的調式交替,即在保留原五聲音列的基礎上,作調式和主音的改變,廣泛存在於中國民歌中,如河北民歌《十朵鮮花》(徵與宮交替)、江蘇民歌《紫竹調》(宮與羽交替)等。②異宮系統的轉調,又以轉向上、下五度宮調系統(即近關系轉調)為最常見,因仍在七聲自然音列之內,色彩柔和。這類轉調又可分為3種:調式改變而主音不變,即同主音各調式的犯調,如江蘇民歌《手攀楊柳望情哥》(G徵轉G宮);調式不變,主音改變,如福建民歌《採茶燈》(b羽轉e羽);調式與音高均改變,如四川民歌《青崗路》(a羽轉F宮)。其中旋律上以變宮取代宮音或以清角取代角音而轉上、下五度宮調系統,簡便而富有特色。

閱讀全文

與樂曲轉調有哪些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口訣 瀏覽:108
釣鮁魚的線組方法圖片 瀏覽:264
小米6定位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73
簡單幸運繩的編織方法 瀏覽:427
糖尿病高危人群計算方法 瀏覽:198
煤氣燃燒器安裝方法 瀏覽:281
貔貅怎麼佩戴好貔貅佩戴方法詳解 瀏覽:296
榮耀截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32
花膠的正確泡發方法 瀏覽:841
這才是手機清理內存最好的方法 瀏覽:204
跳繩練腹肌方法視頻 瀏覽:551
酷派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53
手機uc瀏覽器版本查看方法 瀏覽:287
研究中國股市的有效性問題的方法 瀏覽:661
天然氣洗澡的使用方法 瀏覽:792
工業鹽使用方法 瀏覽:145
鍛煉基礎腹肌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203
介入方法是什麼意思 瀏覽:647
汽車阻尼器的安裝方法 瀏覽:155
論文設計並運用相關研究方法 瀏覽: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