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小魚苗怎麼獲得最快方法

小魚苗怎麼獲得最快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31 22:59:15

⑴ 快速育魚苗的方法是什麼

早期苗種一般指6月前產出的魚苗。培育的目的是利用適溫季節,快速培育苗種,爭取在當年養成商品魚。苗種池要背風向陽,光照充足,東西向,不漏水,底質肥而污泥少;池底平坦,四周有淺水區。水深1.5米左右。育苗前10天左右放乾池水,用生石灰清塘,3~4天後回灌水50~80厘米深。在放養魚苗前4~5天,每畝施畜糞等有機肥300~500千克。放苗前,用密網將池塘中有害昆蟲、蛙卵、蝌蚪和雜魚等拉出。培育以適當稀放精養為宜,可縮短苗種培育期,提早育成夏花種。一般每畝可放養魚苗4萬~5萬尾。魚苗規格要一致,避免出塘規格不整齊或造成大魚種吃小魚種。放苗時要注意水溫之差不能太大(溫差應控制在3℃以內)。魚苗下塘後,水的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可追施肥以維持水的肥度。同時適量投喂豆漿,保證魚苗有足夠的餌料。每天餵食2次,8:00~9:00和14:00~15:00現磨現喂。前期應沿池邊潑灑,後期逐漸轉為全池潑灑。投喂量視水中浮游動物多少而定,一般每畝用黃豆1.5~2千克,連續5~7天。當魚苗長至2厘米時,需增喂精飼料。將米糠或麥麩等沿池周淺灘投喂,每天喂1~2次,數量以2小時內吃完為宜。要注意適時加註新水,整個培育過程注水3~5次,每次約15厘米深左右,使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左右。

⑵ 孔雀魚苗該怎麼喂可以長的快

剛出生的小苗要和大魚分離出來,單獨飼養,這個時候天氣涼了,注意保持水溫! 小魚剛出生第一天最好不要餵食,最好第二天才喂。

一.幼魚對溫度的變化不可超過1℃,所以養幼魚的缸要放在溫度較高且穩定的地方.還有,幼魚對水質也很敏感,換入的水的水質和原水的水質差異較大時,很可以讓小魚死掉.給幼魚換水不要太頻繁.

二.幼魚運動能力差,所以水流不能太強.

三.餵食方面有幾種方法:
1.喂草履蟲、豐年蝦、水蚯蚓。豐年蝦可以到魚鋪買卵來孵化。
2.雞蛋黃,可以捏碎用紗布包住,喂的時候在魚缸里晃晃.也可以用一小部分放到水裡.
3.飼料.如果喂大魚的飼料是固體顆粒飼料,可以把它研碎,投放到水裡,飼料會被泡軟,小魚就能吃了. 注意要及時清理糞便和殘料,以免夏天氣溫高水變質。 因為它是雜食性的,當它大一點的時候還可以喂一些綠色的食物。 當它大到一定後,就能像大魚一樣照顧了。
(幼魚體質較弱,一但發現有病就要馬上治療,用葯份量不能太多).

⑶ 小孔雀魚(幼魚)如何生長最快

只要食物合適,其它方面和大魚的飼養差別不大。
1.幼魚對溫度的變化不可超過1℃,所以養幼魚的缸要放在溫度較高且穩定的地方.還有,幼魚對水質也很敏感,換入的水的水質和原水的水質差異較大時,很可以讓小魚死掉.給幼魚換水不要太頻繁.
2.幼魚運動能力差,所以水流不能太強.
3.餵食方面有幾種方法:
1.喂草履蟲、豐年蝦、水蚯蚓。豐年蝦可以到魚鋪買卵來孵化。
2.雞蛋黃,可以捏碎用紗布包住,喂的時候在魚缸里晃晃.也可以用一小部分放到水裡.
3.飼料.如果喂大魚的飼料是固體顆粒飼料,可以把它研碎,投放到水裡,飼料會被泡軟,小魚就能吃了.
注意要及時清理糞便和殘料,以免夏天氣溫高水變質。
因為它是雜食性的,當它大一點的時候還可以喂一些綠色的食物。
當它大到一定後,就能像大魚一樣照顧了。
4.幼魚體質較弱,一但發現有病就要馬上治療,用葯份量不能太多.

⑷ 如何養小魚苗

1.投喂餌料 。
剛孵出的魚苗,體長0.2~0.3厘米,靠吸收體內卵黃囊中的營養生活。孵出後2~3天,卵黃囊中的營養物質被吸收殆盡,魚的消化系統已初步發育完全,魚鰾中充滿氣體,魚苗開始向各方向游動、覓食。對這些剛開食的魚苗,應酌量投喂輪蟲、纖毛蟲類的浮游動物,即「洄水」。若無「洄水」,可投喂熟蛋黃,方法是用1~2層紗布將蛋黃包住,擠碎,然後將紗包置於水面上輕拍,邊拍邊移動,使蛋黃均勻懸浮於水中,供魚食用。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以1小時內吃完為宜。這樣喂養7~10天後,魚苗漸大,可停止喂蛋黃,改喂活水蚤。魚苗長到1厘米以上時,可投喂各類輪蟲。

2.換水。
魚苗孵化後,每日吃剩的食料積存水中,日久腐敗則會影響魚苗生活,因此需要換水。換水要採用脫水的方法,即換水時,將魚和比較清的老水一起倒入新水中。第1次脫水約在孵化後10天至半個月後進行,以後每隔半月進行1次。經過 3次脫水的魚苗,全長已達2厘米左右,應進行換水。由於魚的抵抗力較弱,換水溫差以保持在4℃內為宜。

3.選魚與分池。
在魚苗的生長過程中,應根據各種養殖魚的特點,不斷地擇優去劣,以保證培育出優良品種。一般1尾留種親魚,大約要經過4~5次選擇,才可達到要求。
選擇的標准與方式如下:
第1次選魚,孵化10天至半個月,魚苗體長1.5厘米左右,即可開始選擇,主要淘汰單尾、畸形尾及尾柄不正者。選魚後,留下的好魚按每平方米約150尾的密度,進行分池放養。
第2次選魚,當魚苗長至2厘米以上時,尾鰭已形成。凡不具3尾、4尾的魚一律淘汰。 第3次選魚,淘汰背鰭發育不全的魚。留下的好魚按每平方米約120尾的密度,分池放養。
第4、5次選魚,魚苗已長成幼魚,可結合品種特徵,以形態為主,進行選擇。如龍睛,左右眼球應大小一致;水泡眼的泡宜大,左右對稱等等。

⑸ 草魚幼苗可以通過哪些方式繁殖一定需要人工受精嗎

草魚繁殖出幼苗是成熟草魚經過卵的受精產卵得到的,現在草魚繁殖一般是人工授精的。

1.一般性腺發育正常都可以的,但是在排卵期間,要有流水條件,所以草魚性腺成熟有流水才能產卵。

首先是要達到性成熟,達不到性成熟的魚是不會產卵繁殖的,正常情況草魚下要達到性成熟需要3年以上,同時魚的體重在8斤以上才行,要不也很難出現產卵繁殖。

另外就是要有水流刺激才會產卵,自然環境下性成熟的草魚通常都會有水流的地方產卵繁殖,因為水流可以刺激其體內魚卵的發育和起到刺激魚排卵的作用。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魚塘里養殖的草魚年齡和體重已達到產卵的標准,但就是不自己產卵的原因,因為這種塘缺少合適的水流刺激。

但我們所養殖的草魚因需要的量大,如果僅是靠自然環境下的魚苗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出現了人工繁殖,這也是我們平時見到的草魚苗。苗場有專門的種魚,到了繁殖季節之後會將種魚放在專用的魚池來培育,同時不斷地沖水形成水流,盡量模仿自然環境下的產卵條件,當魚的性腺發育成熟之後,這時會根據天氣情況來擇機對種魚打催產葯物來催產,從而得到批量的草魚苗,這就是市場上所賣的草魚苗。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的意見,如有不同的看法或建議,請在大家在評論框下面發表自己的意見,大家交流共同進步。

⑹ 如何進行撈苗操作

當池塘水溫穩定在18℃以上時,親魚可配組入繁殖池。親魚進入繁殖池後20天左右,當水溫穩定在25℃以上4~7天,魚池淺水區便開始見苗,見苗後的第2天或第3天開始撈苗。採用4米×1.5米長方形小網(網眼40目),每天早、晚沿池塘邊淺水區撈苗各一次,趁小魚苗游動能力還比較弱時,盡量撈盡。剛放入繁殖池的越冬親魚,由於在越冬池是在高密度條件下飼養,因此大部分卵巢發育程度基本接近,第一次產卵比較同步,產卵、出苗時間相對集中,而且魚苗規格較整齊,也容易撈盡。在隨後的時間里,因親魚的個體差異,性腺發育水平不一致,產卵的時間也就參差不齊,從而造成出苗的時間也就不同。這時用撈苗法就很難撈盡魚苗,沒有撈盡的魚苗長至2~3厘米就會出現大苗吃小苗的現象,使產苗量減少。為此,需每隔10天左右用大密網(網眼40目,網長為池塘寬的2/3,網高1.5~2.0米,沉子為常規網的1/5)沿池塘來回捕苗一次,捕出大規格的魚苗,在繁殖盛期要少用。魚苗捕撈上來後,先暫養在網箱或小水池中。

網箱中的魚苗

⑺ 野生小魚苗怎麼養

養活野生小魚最重要的就是餵食,根據它的食性選擇合口的飼料,剛出生沒多久的魚主要喂洄水。同時每隔一段時間還要注意換水,保持水體的干凈衛生,有利於魚兒的健康。平時需要定期清理魚缸,清理的時候最好將魚兒撈出來,然後再把缸壁上的污物刮掉,最後還要注意充氧。

一、注意餵食
想要養活野生的小魚,首先要注意餵食,剛撈出的小魚,如果還沒出生多久,需要給它餵食洄水,水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很適合作為飼料。如果弄不到洄水的話,可以喂它一點熟蛋黃,但一定要輕捻一點到水中,喂多了容易換水。

二、定期換水
無論養什麼魚,都要定期換水,野生的小魚也是如此。通常養這種魚也要用自來水,但為了除氯,最好提前幾天曬一曬,這樣的水用起來才安全。通常換水要一周換一次,每次不要換的太多,換總量的四分之一就足夠了。

三、清理魚缸
魚缸時間長了也會變臟,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清理。清理魚缸的時候需要先將小魚撈出來,然後用刮藻刀等其它工具,將魚缸壁上的藻類和水垢等統統刮掉,清理完成後,重新放水養魚。

四、適當充氧
野生的小魚由於原本生活在自然水體中,溶氧往往比較充足,而家裡養的話,由於水不是很多,所以氧氣可能會不夠,需要給它定期充氧,保持水體的溶氧充足,這對於魚兒的健康很重要。

⑻ 小魚苗怎麼養才不會死,怎麼養會快長大

養殖小魚苗時要做好飼料投喂、水溫控制、換水管理及增氧工作,以保證其健康生長,溫度驟變極易導致其死亡,要根據魚苗的種類控制好養殖溫度,如熱帶魚或者一些廣溫性的魚,需將水溫保持在20℃以上。若想讓小魚苗盡快長大,養殖時就做需控制好養殖密度,同時充分餵食並做好預防疾病工作等。

一、小魚苗怎麼養才不會死

1、飼料投喂

(1)對於出生不久的小魚苗,可用熟蛋黃投喂,或者餵食豐年蝦。

(2)熟蛋黃的投喂方法為,用1-2層紗布將蛋黃包住並將其擠碎,之後將紗包放在水面上輕拍,邊拍邊移動,使蛋黃均勻懸浮於水中,讓魚苗自由進食。

(3)用熟蛋黃喂養7-10天後,魚苗逐漸長大,此時可停喂熟蛋黃並改喂活水蚤,等魚苗長至1厘米以上時,可餵食蚯蚓、紅蟲、輪蟲等。

2、注意水溫

養小魚苗時要注意水溫,溫度變化過大極易導致其死亡,一般要根據魚苗的種類,將溫度控制在適宜區域間,如熱帶魚或者一些廣溫性的魚,需將水溫保持在20℃以上,若是冷水魚苗,則需保持在20℃以下。

3、定期換水

(1)養小魚苗時要定期換水,但小魚苗害怕強烈的水質波動,注意換水不能過於頻繁,而且每次的換水量不宜太大,同時換水時要注意新舊水的溫差。

(2)一般一周換一次水即可,若水質較好可半月換水一次,每次更換水缸內1/3的水。

(3)若飼養的是孔雀魚魚苗,則需每天換一次水,且每次換掉水缸內20%的水,兩周左右要全部換水一次。

4、適當增氧

小魚苗對氧氣的要求較高,若水體的溶氧不足,則極易導致其死亡,若養殖密度不是很高,則無需一直打氧,只需間歇性打氧即可。

二、小魚苗怎麼養會快長大

1、飼養密度:若想讓魚苗快速生長就需注意飼養密度,若養殖密度較大,魚苗的活動空間受限,就會影響其生長發育。

2、充分餵食:魚苗的生長離不開充足的營養,若餵食不足,會影響魚苗的生長發育,一般每天要投喂2-3次左右,每次投喂要在半小時內吃完。

3、預防疾病:水質的變化會增加魚苗患病的機率,日常要做好預防工作,保證水質的干凈清潔,同時定期在食物中拌入一些葯,以起到預防作用。

⑼ 魚怎麼生小魚(急!!!!!!!)

魚類受精和發育的方式有以下四種:

1、體外受精,體外發育。

2、體外受精,體內發育。

3、體內受精,體外發育。卵未產出前,雄魚通過特殊的交接器官。如鰭腳、短管等,使精液流入雌魚生殖孔內,卵在體內受精後不久,卵成熟後,排出體外發育。

4、體內受精,體內發育。

魚類為雌雄異體,生殖腺通常成對。軟骨魚類一般為體內受精,行卵胎生、胎生或卵生,多數硬骨魚為體外受精。所產之卵淡水魚為沉性或浮性,海水魚均為浮性。

魚類的性成熟與種類、營養、水溫、光照等有很大關系,並由促性腺激素調節。受精卵經一定時間後孵化,仔魚脫膜而出。魚的一生分為胚胎期、仔魚期、未成熟期與成魚期。其中仔魚期死亡率最高。

(9)小魚苗怎麼獲得最快方法擴展閱讀:

產卵洄遊的魚——大馬哈魚:

大馬哈魚的祖輩原本生活在寒冷地區的河流中,但是那裡食物缺乏,為了覓食和種族繁衍,它們不得不順河而下,一直游到海洋中去覓食成長。海洋中有著豐富的食物,它們在那裡自由自在地生活。然而漫長的歲月並沒有使它們完全適應海洋生活,隨著它們身體的長大成熟,它們的思鄉之情愈來愈強,無論離開出生地多遠,也要返回故鄉養兒育女。

因為幼年的大馬哈魚離不開故鄉的哺育。 大馬哈魚的回鄉之路漫長而充滿了艱辛,並且途中還要經過數米高的瀑布和其它許多障礙。但是,無論困難有多大,它們都百折不回,勇往直前。它們有著極靈敏的嗅覺器官,故鄉的氣味吸引著它們一直游回去,它們要經過數千里的游泳才能抵達產卵地。

剛開始出發的時候,它們身體豐滿,膚色俊美,精力充沛。它們的游泳速度很快,溯河而上每晝夜可行40千米。經過日日夜夜的長途跋涉,經歷了千辛萬苦,它們終於回到了久別的故鄉。然而,這時的大馬哈魚己經疲憊不堪,整個身體暗淡無光,瘦得背部像駝峰一樣突出來,下顎向內變成鉤狀,又大又長的牙齒裸露在外,呈現出一付猙獰的面孔。

即使這樣,它們還在積極地籌劃自己的婚禮。開始時它們先在清澈的溪流里嬉鬧玩耍,然後成群結對地聚集在一個個的小石坑中,在那裡雌魚先產下卵子,雄魚將精液撒在上面,這是大馬哈魚一生中的最輝煌的時刻。生殖完畢的大馬哈魚已經筋疲力盡了,在故鄉甘美的水中走完了生命的旅程,慢慢地死去。

閱讀全文

與小魚苗怎麼獲得最快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米6定位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71
簡單幸運繩的編織方法 瀏覽:425
糖尿病高危人群計算方法 瀏覽:196
煤氣燃燒器安裝方法 瀏覽:279
貔貅怎麼佩戴好貔貅佩戴方法詳解 瀏覽:296
榮耀截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32
花膠的正確泡發方法 瀏覽:840
這才是手機清理內存最好的方法 瀏覽:204
跳繩練腹肌方法視頻 瀏覽:551
酷派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53
手機uc瀏覽器版本查看方法 瀏覽:287
研究中國股市的有效性問題的方法 瀏覽:661
天然氣洗澡的使用方法 瀏覽:792
工業鹽使用方法 瀏覽:145
鍛煉基礎腹肌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203
介入方法是什麼意思 瀏覽:647
汽車阻尼器的安裝方法 瀏覽:155
論文設計並運用相關研究方法 瀏覽:560
js封裝的方法如何在頁面內調用 瀏覽:541
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種類 瀏覽: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