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牛肺結核病病發率越來越高,應該怎樣妥善防治
牛結核病是在牛的成長過程中,常見的慢性傳染病之一,它是由分枝桿菌引起。這類結核分枝桿菌主要有成人型、牛型和禽型三種類型,不僅對環境帶來污染,對牛健康生長帶來不利影響,還會危害人類健康。後期根據病菌主要感染部位發生不同症狀,肺結核會出現咳嗽、聽診有摩擦音;淋巴結核,會出現下巴周邊淋巴腫大;乳房結核,下奶少,乳房腫大,結塊;腸結核會出現下痢的症狀
一旦出現 首先我們要考慮 防止再擴大 所以消毒工作是首先要做的 把病牛的內臟深度填埋或者銷毀,肉質也不要用於食用,僅對結核菌素呈陽性反應的牛。 如果數量少,以淘汰為宜;如果數量大,可集中隔離於 較遠的地方牛發牛結核病,容易在身體各處形成不同的病變反應,所以危害較嚴重,治療不容易。結核病是感染後不容易消滅的病害,一般病期很長,治療容易反復,所以要長久治療後多次復診才能說是完全消滅。
❷ 牛肺結核病是常見的牛病,怎麼防治牛肺結核
牛結核病是在牛的成長過程中,常見的慢性傳染病之一,它是由分枝桿菌引起。這類結核分枝桿菌主要有成人型、牛型和禽型三種類型,不僅對環境帶來污染,而且還會對牛健康生長帶來不利影響。
本病採用盡早發現,盡早隔離的原則。嚴重發病的牛或治療價值不高的商品牛可直接淘汰處理防止疫情蔓延。牛場線員工,如飼養員、普醫、清糞工、配種員等,入場前必須接種結核投苗,防止後期感染,疑似感染的母牛,乳汁一定要經過煮沸消毒後丟棄,禁止流人市場或飼喂犢牛。
❸ 如何診斷與防治牛結核病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的慢性傳染病,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人的結核病主要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感染,動物的結核病主要由牛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所引起,但這兩種病原菌對人和動物都可以感染。
【病因】
本病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病菌分3個類型:牛型、人型、禽型。病菌長1.5~5微米、寬0.2~0.5微米,菌體形態為兩端鈍圓、平直或稍彎曲的纖細桿菌,無芽孢和莢膜、鞭毛,沒有運動性,需氧菌,革蘭陽性。對外界抵抗力強,對乾燥和濕冷更強。對熱抵抗力差,60℃30分鍾可死亡,100℃沸水中立即死亡。一般消毒葯,如5%來蘇兒、3%~5%甲醛、70%酒精、10%漂白粉溶液等可殺滅病菌。
【流行病學】
患牛是本病的傳染源,不同類型的結核桿菌對人和畜有交叉感染性。病菌存在於鼻液、唾液、痰液、糞尿、乳汁和生殖器官的分泌物中,這些東西能污染飼料、飲用水、空氣以及周圍環境。可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環境潮濕、通風不好、牛群擁擠、飼料營養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均可誘發本病的發生。
【症狀】
潛伏期一般為10~45天,呈慢性經過。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1)肺結核
長期乾咳,之後變為濕咳,早晨和飲水後較明顯,漸漸咳嗽加重,呼吸次數增加,且有淡黃色黏液或黏性鼻液流出。食慾下降、消瘦、貧血,產奶、產肉量減少,體表淋巴結腫大,體溫一般正常或稍高。
(2)淋巴結核
肩前、股前、腹股溝、頜下、咽及頸部等淋巴結腫大,有時可能破潰形成潰瘍。
(3)乳房結核
乳房淋巴結腫大,常在後方乳腺區發生結核,乳房腫大,有硬塊,泌乳量減少,乳汁稀薄。
(4)腸結核
多發生於犢牛,下痢與便秘交替,之後發展為頑固性下痢,糞便帶血、腥臭,消化不良,漸漸消瘦。
【病理變化】
剖檢特徵為形成結核結節,肺部及其所屬淋巴結核為首,其次為胸膜、乳房、肝和子宮、脾、腸結核等。肉眼可發現臟器有白色或黃色結節,切面呈乾酪樣壞死,有的呈鈣化,有的形成空洞。胃腸道黏膜有大小不等的結核結節或潰瘍。乳房結核,在病灶內含乾酪樣物質。
【實驗室檢查】
(1)病原學診斷
採集病牛的病灶、痰、尿、糞便、乳及其他分泌物樣品,作抹片或集菌處理後抹片,用抗酸染色法染色鏡檢,並進行病原分離培養和動物接種等試驗。
(2)免疫學試驗
牛型結核分枝桿菌PPD(提純蛋白衍生物)皮內變態反應試驗(即牛提純結核菌素皮內變態反應試驗)(見GB/T 18645-2002)。
(3)結果判定
分離出結核分枝桿菌(包括牛結核分枝桿菌、結核分枝桿菌)的牛,PPD皮內變態反應試驗陽性的牛,判為結核病牛。
【防治】
應用鏈黴素、異煙肼、對氨基水楊酸鈉及利福平等葯治療本病,在初期有療效,但不能徹底根治,因此,一旦發現病牛,應立即淘汰。採取嚴格的檢疫、隔離、消毒措施,加強飼養管理,培養健康牛群。
❹ 肺結核病是牛經常得的病,如何防治牛得肺結核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牛結核病是一種可以感染人類的嚴重疾病。它是一種重要的動物疾病預防和控制。養牛過程中經常發生各種疾病。不同品種的牛發生的疾病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疾病是普遍發生的。 這些疾病要麼是高度致命的,要麼經常發生。
牛結核病是由牛分枝桿菌引起的,主要通過牛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 牛分枝桿菌隨鼻液、唾液、糞便、尿液等排出體外,污染飼料、飲水和空氣。
❺ 牛患結核病有何症狀,怎樣治療
牛結核病常年均可發生,是危險的人畜共患傳染病。肺結核為多數,病初有短乾咳,食慾正常。後轉為濕咳,早晨活動及飲水後更加重。從口腔或鼻孔內流黏性或膿性液體。體溫正常,有的稍偏高。體表可見淋巴結腫大如鵝蛋,無痛感。乳房結核可以看見乳房淋巴結腫大,不熱不痛,泌乳少或停止,乳腺萎縮。腸道結核則病牛常常腹痛,消瘦,初期交替出現腹瀉和便秘,後期拉痢疾,糞便為粥樣,混雜膿汁、黏液。
(1)肌肉注射異煙肼溶液,每次2克,每天一次,連續注射3個月。
(2)每天8~10克利福平,分2次灌服。
(3)每天將3~4克異煙肼混進飼料中,分3次喂,3個月為一療程,連用兩個療程。
(4)肌肉注射鏈黴素3~4克,分2次注射,隔一天再注射。3個月為一療程,連續兩個療程。
❻ 牛結核病如何防制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傳染病。開放性的結核病牛通過排出的氣體、唾液、痰、糞尿、乳汁和生殖道分泌物等污染空氣、土壤、水源、飼料、牛舍、用具等,並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直接或間接地傳染其他牛或人。該病的臨床特點是在機體組織如肺、淋巴、乳房、子宮、腸、腦及全身臟器形成結核結節性肉芽腫和乾酪樣、鈣化的壞死病變。
牛場現行診斷本病的方法是用結核菌素作皮內注射和點眼注射。健康牛群只用皮內注射,病牛群和假定健康牛可用2種方法同時進行。該病的檢驗由地方獸醫部門負責組織和實施,發現陽性牛隻,要按照相應的防疫條例規定,由專業獸醫衛生部門進行撲殺。
❼ 牛肺結核病病發率高,牛肺結核病如何治療
牛結核病是在牛的成長過程中,常見的慢性傳染病之一,它是由分枝桿菌引起。這類結核分枝桿菌主要有成人型、牛型和禽型三種類型,不僅對環境帶來污染,對牛健康生長帶來不利影響,還會危害人類健康。牛發牛結核病,容易在身體各處形成不同的病變反應,所以危害較嚴重,治療不容易。結核病是感染後不容易消滅的病害,一般病期很長,治療容易反復
撲殺有明顯症狀的開放性病牛,內臟銷毀或深埋。對結核菌素呈陽性反應的牛,以淘汰為宜。要加強消毒,每年進行2到4次全面大消毒,飼養用具每月消毒一次,嚴格管理牛群。肺結核會出現咳嗽、聽診有摩擦音;淋巴結核,會出現下巴周邊淋巴腫大;乳房結核,下奶少,乳房腫大,結塊;腸結核會出現下痢的症狀。
❽ 怎樣預防牛患結核病
(1)從外地引進的牛,要就地檢疫,確認健康者再購回,運回後要隔離觀察1~2個月,再檢疫一次,確實無病再入群。
(2)對原有牛群,每年定期檢疫1~2次。發現有患開放性結核病的牛,要立即淘汰。
(3)病牛屍體要銷毀或者深埋,糞便作發酵處理。
(4)不允許有結核病的人飼養和管理牛。
(5)患結核病的牛如數量少,以淘汰為宜。
(6)廄舍經常通風,保持清潔,並進行充分的戶外運動。
❾ 奶牛生了結核病怎麼辦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偶爾也是急性的人畜共患傳染病。病的特徵是在體內某些器官形成結核結節,繼而結節中心乾酪樣壞死或鈣化,引起消瘦和失重,嚴重者死亡。人及各種家畜和野生動物均可得此病。
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結核桿菌,屬分支桿菌屬,細長微彎曲,革蘭氏陽性菌,無芽孢和莢膜,不能運動。通常採用抗酸染色法,菌體呈紅色。有人、禽、牛三種類型,此三型均可感染牛。以牛型結核桿菌對牛的致病力最強,常引起典型結核病變和牛的死亡。
結核病可隨病牛呼出的氣體,排出的痰、糞便、尿、陰道分泌物、唾液、傷口分泌物或奶排出體外。在大多數情況下,牛是通過吸入空氣中帶有結核桿菌的微小塵粒而得病的。經口吃入結核桿菌而感染也是常見的現象,即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另外,由於其他動物傳播本病的危險性也不容忽視。因此,欄舍狹窄擁擠、通風不良、潮濕、光線不足、飼養管理不良,均可促成本病發生和傳播。
犢牛主要是通過乳汁感染,犢牛對結核桿菌的易感性一般高於老牛,但就一整體來說,犢牛的患病率比老牛低得多。這是因為犢牛患病後極少康復,留下的多為年老的病牛。奶牛最為常見,其次是黃牛和氂牛。
臨床特徵
根據侵害的器官不同,臨床上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肺結核
病變主要發生於肺,其症狀是慢性進行性支氣管肺炎。有的還伴有胸膜炎。如病變輕微,則症狀不明顯。隨著病情的發展,精神轉差,食慾減退,消瘦,貧血,被毛枯乾。初為短促乾咳,逐漸變為痛苦的膿性濕咳,特別是在早上、深夜、運動後及飲水後、天氣驟變時更為明顯。有的鼻流黏液或膿性黃色鼻漏。隨著咳嗽加重,呼吸次數增加,嚴重的發生氣喘;呼出的氣體有時呈腥臭味;肺部聽診有啰音和胸膜摩擦音,如肺組織因乾酪樣變,乾酪物質被強烈咳嗽排出體外,肺部形成空洞,叩診呈空洞音;如肺毛細血管破裂則引起咯血現象,叩診有濁音,並引起咳嗽;體溫一般正常或低熱,如發展為彌漫性結核性肺炎或全身粟粒狀結核;體溫升高到40℃以上,呈弛張熱或稽留熱。
(2)腹膜結核
無明顯的臨床症狀。
(3)乳房結核
臨床症狀不顯著,乳房結節在乳房上發生局部或彌漫性無熱無痛的硬結,表面高低不平,有的形成結核性膿腫,俗稱冷膿腫,一旦膿腫潰破,創部長期不癒合;泌乳量下降,乳汁稀薄如水,可引起乳腺萎縮,泌乳停止。
(4)體表淋巴結核
在耳下、頸側、肩前等部位的淋巴結腫大,如拳頭甚至碗大,無痛感。較為少見。
(5)生殖器官結核
生殖器官被侵害時,病牛發情頻繁或停止,受胎率低,孕後又易流產。病理解剖時可見不同的結合結節。
(6)腸結核
多見於犢牛,表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初期下痢和便秘交替,後期頑固性下痢,糞便中混有黏液和膿液,迅速消瘦。
預防措施
由於該病危害人、畜,流行面廣,無菌苗可接種,所以凈化牛群中結核病的重要意義已遠大於治療本病。每年春秋必須作兩次牛的結核檢疫,發現陽性反應牛必須按相應法規進行處理。補充牛時,應就地嚴格檢疫。發現病牛,立即對全群進行檢疫。撲殺有明顯症狀的開放性病牛,內臟銷毀或深埋,肉經高溫處理或充分煮熟後可以食用。對結核素呈陽性反應的牛,如果數量少,以淘汰為宜;如果數量大,可集中隔離於較遠的地方,用以培養健康犢牛。方法是犢牛出生後,全身用2%~5%來蘇兒溶液消毒,立即與母牛分離,頭5天喂親生母牛的初乳(人工擠),以後喂其他健康牛奶或消過毒的牛奶。20~30日齡、100~120日齡和180日齡時連續3次檢疫,對結核菌素均為陰性反應的犢牛,可混入健康犢牛群飼養;呈陽性反應的犢牛,隨即淘汰。陽性牛群的牛奶在消毒後方可運出,糞便發酵處理後利用。要加強消毒,全面大消毒每年進行2~4次,飼養用具每月消毒一次。
另外,結核病人不得飼養、管理牛群。工作人員要做好自我保護。
診斷及治療
本病可以據臨床症狀作出診斷,也可通過染色鏡檢及分離培養作出診斷,還可用動物接種等方法作出診斷。在牛場用得最多的診斷方法是結核菌素實驗法。
用來治療本病的常用葯為鏈黴素、二銨柳酸(PAS)和異煙醯肼。這些葯物可單獨使用,也可聯合使用。還可用異煙醯肼來對受傳染威脅的牛群作預防之用。林可黴素、丁胺卡那黴素(阿米卡星)也有較好療效,可配合上述葯物治療,但對孕牛應慎用或禁用。
❿ 牛結核病的防制
奶牛結核病的防制,主要採取綜合性防制措施,防止疫病傳入,凈化污染牛群。
防止結核病傳入:無結核病健康牛群,每年春秋各進行一次變態反應檢疫。補充家畜時,先就地檢疫,確認陰性方可引進,運回隔離觀察1個月以上再行檢疫,陰性者才能合群。結核病人不能飼養牲畜。加強飼養管理,確保環境衛生。
凈化污染牛群:污染牛群是指多次檢疫不斷出現陽性家畜的牛群。對污染牛群,每年進行4次以上檢疫,檢出的陽性牛及可疑牛立即分群隔離為陽性牛群與可疑牛群。剔除陽性牛及可疑牛後的牛群,應間隔1-1.5個月檢疫1次,連檢3次均為陰性者,認為是健康牛的可放入假定健康牛群。對陽性牛,一般不作治療,應及時撲殺,進行無害化處理,對發現的可疑病牛,要加強監控,進行隔離飼養觀察,同時復檢確診,並嚴格按國家有關規程無害化處理可疑病牛在隔離飼養期間生產的乳;假定健康群為向健康群過渡的畜群,當無陽性牛出現時,在1-1.5年的時間內3次檢疫,全是陰性時,即改稱為健康群。
培養健康犢牛群:病牛群更新為健牛群的方法是,設置分娩室,分娩前消毒乳房及後軀,產犢後立即與乳牛分開,用2-5%來蘇兒消毒犢牛全身,擦乾後送預防室,喂健康牛乳或消毒乳。犢牛應在6個月隔離飼養中檢疫3次,陽性牛淘汰,陰性牛且無任何臨床症狀,放入假定健康牛群。
嚴格執行獸醫防疫制度,每季度進行一次全場消毒,牧場、牛舍入口處應設置消毒池,牛舍、運動場每月消毒1次,飼養用具每10天消毒1次。如檢出陽性牛,必須臨時增加消毒,糞便堆積發酵處理。進出車輛與人員要嚴格消毒。
防治 定期對牛群進行檢疫,陽性牛必須予以撲殺,並進行無害化處理。
有臨床症狀的病牛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及有關規定,採取嚴格撲殺措施,防止擴散。
消毒:每年定期大消毒2~4次,牧場及牛捨出入口處,設置消毒池,飼養用具每月定期消毒1次,檢出病牛時,要做臨時消毒。糞便經發酵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