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蠶豆怎麼種
挑選成活率高,抗病率強的品種,先用清水泡一晚上,第二天會發現清水變渾濁,可以換上干凈的水繼續泡五個小時左右,種子長出小芽後即可播種。選擇松軟濕潤的土質將種子種下,深約兩到三公分,濕度達到23%。出苗30天左右可以進行灌肥。
蠶豆(學名:ViciafabaL.),別名南豆、胡豆等,屬於豆科、豌豆屬,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蠶豆是世界上第三大重要的冬季食用豆作物。蠶豆營養價值較高,其蛋白質含量為25%-35%。蠶豆還富含糖、礦物質、維他命、鈣和鐵。此外,作為固氮作物,蠶豆可以將自然界中分子態氮轉化為氮素化合物,增加土壤氮素含量。
❷ 蠶豆怎麼種植方法
蠶豆可以通過播種的方法種植,首先需要挑選生長健康的種子,然後直接將其播種在疏鬆透氣的土壤中即可,在養護的過程中,可以為蠶豆提供無污染的清水、以及營養豐富的無機肥料,維持其生長,還可以為蠶豆提供全天的日照,保持葉片的翠綠。
1、播種種植
種植蠶豆時,需要選擇有機質含量較為豐富、排水性好的腐殖土作為基土,然後挑選顆粒飽滿、未遭受病蟲害的種子進行播種種植,在播種後,可以向土壤中噴灑多菌靈溶液,消滅土壤中的細菌,讓種子盡快的發芽生長。
2、補充光照
蠶豆適合生長在較為溫暖的環境中,在養護的過程中,可以將其放在向陽的環境中,讓植株可以接受全天的日照,但是蠶豆幼苗無法在強光環境下生長,所以在蠶豆苗期,只能將其放在散光環境中,保持葉片的翠綠。
3、科學施肥
蠶豆在生長的過程中對養分的需求較大,在養護的過程中,可以為其提供均衡的營養,最好可以在蠶豆生長較為旺盛的時期,使用以氮肥為主的肥料,在蠶豆開花結果的時期,使用以磷鉀肥為主的肥料,讓植株更好的生長。
4、澆灌水分
蠶豆在生長的過程中離不開水分,澆水過少就會導致植株生長緩慢,但是頻繁澆水,又會導致植株積水腐爛,所以在養護蠶豆的過程中,需要嚴格的控制水分,最好可以天氣炎熱時一天澆水兩次,在天氣涼爽時,三天澆水一次。
❸ 種蠶豆的方法步驟
蠶豆種植方法如下:
(一)選用良種:蠶豆應選擇產量高、品質優、抗病力強的優良品種,以本地大白葫豆為佳。
(二)精細整地:蠶豆喜濕但不耐澇,應選取土質肥沃、陽光充足地塊種植,前作收後,翻耕整平,冬閑田要開好圍溝、廂溝,按廂寬1~1.5米,廂高25厘米,溝寬35厘米的規格做成深溝高廂,耙平廂面,使其溝溝相通不漬水。
(三)合理施肥:以農家肥、磷鉀肥為主。一般每畝用豬牛糞、土雜肥或堆肥1000~1500公斤、過磷酸鈣30~35公斤、草木灰100公斤拌和做底肥,播種後窩施蓋種;當幼苗達5~6片真葉時,畝用腐熟人糞尿5擔,加硫酸鉀或氯化鉀5~7.5公斤,兌水澆施;盛花初莢期,每畝用磷酸二氫鉀0.2~0.5公斤兌水50公斤葉面噴施,以防落花、落莢,影響產量。
(四)適時播種:提早播種會出現早花、影響產量,推遲播種則會影響來年春種作物,應於霜降前後5天,按行距33厘米,窩距12~18厘米的規格播種,窩播2~3粒,播種深度為5~6厘米,畝播種量8~15公斤,播種後覆蓋土雜肥,有條件的可實行根瘤菌拌種。
(五)加強田管:主要把握五個關鍵技術,一是播種後7天發現缺株,應就近挖取較密的幼苗,帶土移補,也可用已催芽的種子補種。二是當幼苗達5~6片真葉時,結合追肥中耕培土一次。三是在盛花期,選擇晴天無風的上午,用鐮刀割、或用手摘去頂芽4~6厘米。
(六)打頂整枝,防治病害。蠶豆打頂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冬至前後打頂,摘除主莖生長點,促進提早分枝,增加有效分枝數;第二次整枝在30-40%植株開始形成第一豆莢時,摘除嫩枝2-3厘米,能提高結莢率20%左右。蠶豆的主要病害有赤斑病、銹病等。注意防治
❹ 蠶豆怎麼種
種蠶豆:
一、選種
種子能否成活、長出來是否茁壯,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得是種子的選擇。在選種的時候要挑選成活率高,抗病率強的品種。這個可以到種子店直接購買。蠶豆種植之前,要先用清水泡一晚上,天氣較熱(盛夏)時時間減半即可。第二天會發現清水變渾濁,可以換上干凈的水繼續泡五個小時左右。種子長出小芽,即可播種。
食療價值:
豆科草本植物蠶豆的種子。又稱胡豆、南豆、馬齒豆、櫃豆、夏豆。我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夏季採取未成熟或成熟的莢果,除去莢殼,鮮用或曬干用。
1、味甘,性平。能健脾益胃,利小便,止血。
2、含蛋白質、糖類、磷、鈣、鐵,維生素B1、B2和煙酸、巢菜鹼甙等成分。
3、用於脾胃不健,飲食不下;水腫,小便不利;吐血、胎漏。
3、煎湯,煮食,研末等。
4、本品不可生食。其性壅滯,多吃令人腹脹。但若「浸以發芽,更不壅滯。」(《隨息居飲食譜》)對蠶豆過敏的慎用。若稍多食,會發生類似黃疸的蠶豆黃病。常在食後一天左右發病,可見發燒、頭痛、腹痛、嘔吐、皮膚發黃、小便棕紅色、乏力衰弱等,須及時救治。發生該病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蠶豆的巢菜鹼甙進入對此過敏的人體後,發生了血細胞溶解而出現急性溶血性貧血故。
❺ 如何種植蠶豆
蠶豆的種植技巧:選種播種、苗期管理、追肥澆水、中耕整枝、適時採收。
1、選種播種
選擇蠶豆種子的時候應該選擇產量高的,沒有病害的優良種子。在播種前要將土地深挖翻耕,讓土地變得松軟,這樣有利於根擴展發芽形成跟根瘤,再利用根瘤菌接種可以提高產量。可使用土壤接種的方法在種過蠶豆的土壤中取大約100斤的土,在播種時灑在溝內。
2、苗期管理
在苗期的時候要注意苗情,要根據苗情的情況做出相應的控制方法。播種後要用土覆蓋,蓋上稻草維持溫濕度。在生長中期的時候就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了,對發病的植株進行處理,將病殘體與雜草清除,集中銷毀。噴灑農葯進行病蟲鼠防治,控制好水分,整理枝苗。要保證植株的正常發育。後期保證植株對水分的需求,控制好密度,保持好地間的透風通光性。
3、追肥澆水
播種完後要及時澆灌,保持所需的水分,這樣可以促進早點發芽出苗。播種完後要將土壓實,防止長大後的植株出現倒伏現象。在長出幼葉時,可以是適當追施一些束小氮肥,在生長期間要分時間追施磷肥和鉀肥。結莢的時候要多施一些微量元素,可以減少掉花掉莢的現象,實現豐產。在初期的時候主要還是要保證排水與通風性,不然會引起花莢掉落,豆粒干癟。
4、中耕整枝
在出苗後要及時檢查,如果發現了缺苗的情況要立即補種。在苗期時要經常中耕除草,將土拍實壓厚,防止出現倒伏現象。在開花期前後要多注意苗的分枝情況,蠶豆的分枝難以結莢,應該要切除多餘的分枝,為主幹多吸收養分,提高結果率,提高飽滿率。
5、適時採收
在採收蠶豆時,可以分批次進行,從下至上,大約一周一次。可以保存一些成熟的種子,在葉片掉落時,摘取中下部分的豆莢,曬干之後將豆莢剝開保存蠶豆。
(5)蠶豆怎麼種植的方法擴展閱讀:
蠶豆種植范圍:
蠶豆在全國大多數省份都可種植,長江以南地區以秋播冬種為主,長江以北以早春播為主。除山東、海南和東北三省極少種植蠶豆外,其餘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種有蠶豆。其中秋播區的雲南、四川、湖北和江蘇省的種植面積和產量較多,佔85%,春播區的甘肅、青海、河北、內蒙古佔15%。雲南是蠶豆種植面積的省份,佔全國的23.7%,常年種植在35萬公頃左右,以秋播為主。
❻ 蠶豆怎麼種植 蠶豆種植方法
1、精細整地:蠶豆是深根系作物,播種前進行精細整地,可使土壤松軟,有利於根系擴展和根瘤的形成。
2、接種方法:蠶豆播種前用根瘤菌接種可提高產量,接種方法有土壤接種和種子接種。
3、播種時間:蠶豆的播種時間在不同地區種植時間也不一樣,在南方稻田應在水稻收割後搶時播種,長江沿岸為寒露到霜降之間,華南雙季稻地區在小雪前後,北方在春季解凍之後搶播。
4、播種密度:蠶豆播種密度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收取籽粒比作青飼料或綠肥的稀些,生長期長、植株高、分枝多的品種較生長期短、植株矮小的稀些,土壤肥力低、施肥水平低的密些。
❼ 如何種植蠶豆 蠶豆的種植方法
蠶豆種植方法如下:
(一)選用良種:蠶豆應選擇產量高、品質優、抗病力強的優良品種,以本地大白葫豆為佳。
(二)精細整地:蠶豆喜濕但不耐澇,應選取土質肥沃、陽光充足地塊種植,前作收後,翻耕整平,冬閑田要開好圍溝、廂溝,按廂寬1~1.5米,廂高25厘米,溝寬35厘米的規格做成深溝高廂,耙平廂面,使其溝溝相通不漬水。
(三)合理施肥:以農家肥、磷鉀肥為主。一般每畝用豬牛糞、土雜肥或堆肥1000~1500公斤、過磷酸鈣30~35公斤、草木灰100公斤拌和做底肥,播種後窩施蓋種;當幼苗達5~6片真葉時,畝用腐熟人糞尿5擔,加硫酸鉀或氯化鉀5~7.5公斤,兌水澆施;盛花初莢期,每畝用磷酸二氫鉀0.2~0.5公斤兌水50公斤葉面噴施,以防落花、落莢,影響產量。
(四)適時播種:提早播種會出現早花、影響產量,推遲播種則會影響來年春種作物,應於霜降前後5天,按行距33厘米,窩距12~18厘米的規格播種,窩播2~3粒,播種深度為5~6厘米,畝播種量8~15公斤,播種後覆蓋土雜肥,有條件的可實行根瘤菌拌種。
(五)加強田管:主要把握五個關鍵技術,一是播種後7天發現缺株,應就近挖取較密的幼苗,帶土移補,也可用已催芽的種子補種。二是當幼苗達5~6片真葉時,結合追肥中耕培土一次。三是在盛花期,選擇晴天無風的上午,用鐮刀割、或用手摘去頂芽4~6厘米。
(六)打頂整枝,防治病害。蠶豆打頂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冬至前後打頂,摘除主莖生長點,促進提早分枝,增加有效分枝數;第二次整枝在30-40%植株開始形成第一豆莢時,摘除嫩枝2-3厘米,能提高結莢率20%左右。蠶豆的主要病害有赤斑病、銹病等。注意防治。
❽ 蠶豆怎麼種植
一、選地、整地
蠶豆喜溫涼濕潤氣候,不耐炎熱,不耐澇,水份過多,土溫低,通氣不良,根系及根瘤發育不好,且易導致根腐病及銹病,因此,土壤以疏鬆深厚、肥沃的粘土或粘壤土為宜。
二、施肥
1、基肥:耕作前每畝施農家肥1000—2000Kg,過磷酸鈣40—50公斤草木灰50—100Kg,然後耕翻細碎耙平。
2、大田施肥:全生育期進行二次。第一次栽後一個月左右每畝配合灌水施復合肥30Kg。第二次追肥在開花前施用,促進花的發育和結莢,每畝用大庄元牌復合肥30kg。
三、播種
1、種子選擇
蠶豆的種類很多,根據我地的栽培習慣和鮮食習慣,選擇屬大粒種的開遠大庄蠶豆種,
2、播種時間
水稻收割後就可播種,最遲不要超過10月中下旬。
3、種植密度
如果條播和打塘點播按株行距15×20cm進行,用細糞土或火土蓋種。如果水稻田免耕法,直接將蠶豆種按在稻樁旁即可,(株距可隔一株按一粒)種植深度2—3cm。
4、用種量
每畝用種量為20Kg左右。
四、種植方法
(一)常規種植法:
1、稻收割後,選擇晴天對耕地進行耕翻,耕翻深度25cm,曬地二天後耙平。
2、結合耕翻,每畝施用農家肥1000—2000kg,普通過磷酸鈣40—50kg,草木灰10—100kg作基肥。
3、田要配好一豎三橫當家溝,溝寬30cm、深30cm。
(二)免耕法
1、稻收割後,每塊田開好一豎三橫當家溝。
2、草木灰50—100kg,普通過磷酸鈣40—50kg。
五、大田管理
(一)清溝壅土:經常清溝理溝道,保證溝系暢通不積水。清溝的泥土放在蠶豆根系邊。
(二)施肥:施肥原則掌握:重施基肥,畝施30公斤復合肥作種肥,肥料嚴禁接觸種子以防肥害;薄施苗肥,當苗高7—10cm時,噴施1‰尿素水,一星期一次連噴2—3次,以促進幼苗健壯生長。增施臘肥,臘肥一般在元月上旬施用,以磷鉀肥為主,氮肥為輔;巧施硼鉬肥,在苗期和始花期噴施硼砂、鉬肥2-3次,可減少落花、落莢,提高結實率;補施莢肥,結莢初期因田制宜補施莢肥,每畝施尿素5-8公斤。磷鉀肥除能滿足蠶豆本身需要,減少落花落莢,防止倒伏、促進早熟外,還能促進根瘤菌的發育活動,因此,蠶豆開花結莢期,可連續噴施磷酸二氫鉀2~3次,每次畝用100克,對水50公斤。
(三)及時整枝打頂:除蠶豆莖基部的一級分枝為有效分枝外,高節位一級分枝和二、三級分枝多為無效分枝,應及早去除。去除無效分枝需在蕾期分次進行,當半數植株開始形成第一節,即植株上出現由6—7片小葉組成的復葉時進行打頂,打頂以摘除1葉1心為度。可減少植株內養分無效消耗,促進生殖生長,增加有效豆莢數,具有明顯的增產作用。打頂整枝必須注意以下三點:(1)嚴格掌握打頂時間,過早、遲都不利於增產,最好在不孕花出現之前進行,(2)必須選擇晴天的上午9時後—下午4時前進行。(3)蠶豆生長較差,預計最終高度不超過60cm,則可不打頂。
(四)中耕除草:出苗後根據墒情,中耕除草1—2次。
五、採收
開花後25~30d,當豆莢飽滿、豆粒充實、籽粒呈淡綠色、,嫩而不老、豆粒皮色呈淡綠種臍有如頭發絲精細的一條不明顯黑線為採收適期。應防止過早採摘、影響產量。採收宜在下午豆莢含水量相對較低時採摘。
❾ 蠶豆什麼時候種植,蠶豆的種植時間和方法
一般來說南方蠶豆都是秋冬季節開始播種的,然後來年4到5月可以收獲。而北方蠶豆則由於天氣較冷等原因只能春季開始播種,自然收獲時間也相對較靠後一些。
不管是南方秋季種植蠶豆,還是北方春季種植蠶豆,首先我們要考慮的是適合蠶豆生長的氣候環境。蠶豆主要在較溫暖而略濕潤的氣候下生長,需水較多,但又不能受漬,耐寒性較差,也不耐高溫和乾旱。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左右,適於多種土壤栽培,以耕層有機質含量高,排水良好的粘質壤土或比較肥沃的砂質壤土;在pH值6~8之間的土壤上可生長良好,所以可廣泛適應我國各地的紅壤水稻土、紫色土以及濱海的鹽鹼地水稻田生長。
❿ 在生活中蠶豆應該如何種植
蠶豆是一年生植物,可以作為蔬菜食用,以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和美味的口感深受人們喜愛。提高蠶豆品質和產量是當地農民增產增收的重要措施。下面給大家介紹關於蠶豆的種植方法。
以上就是關於蠶豆的種植方法介紹,供大家了解參考和學習,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多有不足,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