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金絲竹子種植技術及養護方法

金絲竹子種植技術及養護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31 14:00:39

Ⅰ 竹子怎麼養殖

竹子養殖的注意事項如下:

養護要點:

竹子一般都是室外栽培,所以最好能有個院子,沒有院子也沒關系,可以用盆種在陽台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下面花花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盆栽竹子的養護方法:

水分:

竹子喜濕怕積水。裝盆後第一次水要澆透,以後保持盆土濕潤,不可澆水過多,否則易爛根。如果盆土缺水,竹葉會捲曲,此時,應及時澆水,則竹葉又會展開。陰雨天切忌雨淋和積水,防止根系腐爛。

肥料:

竹子喜肥,但盆栽的竹子不能多施肥。盆栽竹肥料主要以裝盆時拌入盆土中的有機肥為主,竹子成活後適當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水施0.5%尿素或1.0%的復合肥。尤其是少施氮肥,對矮化盆竹有利。出筍長竹期不宜施肥。

修剪:

去老留嫩、去密留疏、去弱留強。每年換盆時,應適當去除枯枝,保持株型優美。

Ⅱ 怎麼養竹子

竹子喜溫暖的氣候,北方的寒冷乾燥使竹子成活率低,生長不良。要使竹子在北方始終保持綠色,生長良好,必須了解它的特性,對竹子進行精心栽培及養護。

一、栽植前的准備

1.翻地栽植前首先對栽植地進行全面平整,清除雜物,翻地深度達30厘米以上。將表土翻入底層,有利於有機物的分解;底土翻到表層,有利於風化,翻地最好在秋冬前完成。

2.挖穴

3.准備水源打好水井,並安裝好水管。

4.回填用表土回填到穴深的1/3,每穴放5公斤(小竹)或10公斤(大竹)農家肥及竹類專用生長劑,與回填土拌勻。

二、栽植

1.搬運卸車或搬運竹苗時必須輕拿輕放,如不能及時栽種應放於遮陰處,已經分散在穴中的竹苗要及時栽種。

2.竹苗處理竹苗栽種時必須進行封頂修剪,以確保成活和正常生長。封頂時主苗保留一些枝葉,同時用竹類生長素處理根部,以促進迅速形成新根。

3.種植如果土壤較貧瘠,每穴放磷酸二銨0.1公斤(小竹)或0.3公斤(大竹),穴中加入1/2深的水,與穴中泥漿充分混合,加土,將根系和泥漿蓋上後踩實,最後蓋一層鬆土,四周做埂,埂高10厘米左右,澆足澆透定根水。

4.栽植深度竹子深栽不易出筍,太淺易被風吹倒。大竹苗栽植深度為35至40厘米,小竹苗栽植深度為30至40厘米。

三、種植密度及種植穴規格

中型竹種植密度按每平方米4至8株,最高到10株。如實行大面積片植,每畝600至1000株;種植穴長×寬×深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

大型竹密度可按需要選擇,但要保證通風透光,種植穴長×寬×深為80厘米×60厘米×50厘米。

四、養護管理

1.澆水水分是直接影響新竹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因母竹經過挖掘、搬運、栽植,竹鞭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吸水能力減弱,呼吸作用加強,若水分不足,就會發生枯萎,影響生長,甚至死亡。北方地區春季一般雨量少,空氣濕度小,新栽竹的枝葉水分蒸騰量又大,更要及時澆水保濕。若遇長期雨天,要排出積水,保持土壤通透。

2.除草新栽竹林植株稀疏,光線充足,雜草容易孳生,若不及時鏟除,不僅消耗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也直接影響新竹生長。除草最好選擇夏季晴天,鏟除的雜草容易枯死。一般年鏟兩三次,若有條件除草數天後施入一些速效化肥。

3.新栽竹的養護要防止人、畜破壞,還要及時挖除一些弱筍,每株母竹保留兩三個健壯竹筍,培養成竹。新竹長成後,應砍去1/3的頂梢,減少水分蒸發,提高抗旱能力,促進竹鞭生長。此外,要防止病蟲害發生。

4.成年竹的管理新栽竹3年後便成為成年竹。為使竹園翠綠秀麗,提高出筍率,必須加強竹園的撫育管理。

(1)護筍養竹當新竹尚未郁閉時,護筍養竹是提高竹林密度、促進竹園發育的關鍵措施。散生竹應做到不挖鞭筍、冬筍,保護春筍,挖除鞭筍和冬筍對竹子的生長有很大影響,不但出筍減少,也會使成竹長勢衰弱。

(2)調整合理的竹林結構大型竹逐年砍去或挖去七年生以上的老竹,留六年生以下的青壯年竹。中型竹應挖去五年生以上的老竹,疏伐量與當年留養的新竹數量大致相等,使竹林的年齡結構為一、二、三年生竹各佔30%,四年生竹佔10%。還要砍小留大或挖小留大,視竹子的質量,砍弱竹、小竹、病竹、殘竹,留養健壯的竹子。每年冬天挖老篼,深翻土。此外,還要斷鞭、埋鞭、培土,斷鞭時間一般在 7至9月。

(3)施肥1至2月每畝施尿素15公斤,促進筍芽發育和筍體膨大,提高春筍產量。6月新竹展葉時,每畝可施入腐熟的人糞尿1500公斤,供應新竹生長和老竹復壯所需養分,並促進竹鞭生長,能使竹林葉色加深,提高光合作用。8月正值行鞭和筍芽分化階段,每畝可施尿素15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鉀肥10公斤,以促進竹鞭復壯,筍芽分化、肥大,提高來年的發筍率。秋冬伐竹後,每畝施有機肥1500公斤,垃圾肥3000公斤,以增加土溫,提早發春筍。

施肥方式可用鋪施、溝施或穴施相結合的方法。

另外還要對竹子進行去梢,以抑制頂端優勢,促進竹鞭生長和發筍,並可減少和防止風雪危害。去梢時間一般在霜降至第二年春分間進行,但以立冬時為好

Ⅲ 竹子的栽培方法

多採用分株、埋枝、移鞭、播種法繁殖。竹鞭萌芽力與叢生性都很強,早春發芽前剪斷竹鞭,連同竹竿分別栽種,當年夏季就可長出新竹。竹子開花後的種子也可以播種。
1、埋鞭育苗
適用於散生竹種和混生竹種。方法是:挖取壯鞭,保留鞭根、鞭芽,多留宿根土,將竹鞭截成50-60厘米的鞭段,平理於苗床上,覆土厚5-8厘米,保持苗床濕潤。埋鞭時間宜選擇在早春竹筍出土前一個月。埋鞭後注意旱天淋水,多雨排水。出苗後適時施氮肥,如尿素、硫酸銨和腐熟人糞尿等,還要及時除草。只要管理得當,一年後每條鞭可長出2-3條竹苗,供翌春造林用。
2、埋竿育苗
適用於叢生竹種。方法是:選2年生健壯竹竿,連蔸挖起或不帶蔸砍斷,竹竿每一節上的枝條保留一個枝節,剪斷並去掉竹竿梢頭,每隔1~2節,在節中間砍或鋸一缺口,將竹竿浸入凈水中,竹腔內浸滿水後用粘土封住切口。苗床開水平溝,將竹竿平放(切口向上),然後覆土5~10厘米,保持苗床濕潤。約1個月左右,竹竿節的芽陸續萌發出苗。經半年至一年,即可挖竹竿截成單株竹苗,用於造林。埋竿育苗最佳時期是竹子發芽前1個月左右。
3、埋節育苗
此法亦適用於叢生竹種,尤其是側枝基部具有潛伏芽的叢生竹,如撐篙竹、青皮竹、大頭典竹、吊絲竹等。方法是:將竹竿逐節或每兩節鋸成一段,再將其移埋於苗床中並覆土、保濕,其管理要求與埋竿育苗相同。
4、側枝育苗
此法亦應用於叢生竹種。方法是:從2年生以上的竹竿節上取下側枝(次生枝),剪掉過多的枝梢與竹葉,保留5~8個節,保護好基部的芽。將側枝插入苗床中並露出上半部枝葉,苗床架設蔭棚,並經常噴水保濕。1~2周後次生枝基部長根,枝節上長新芽,逐漸發育成獨立竹株。一般在竹子生長最旺盛時期進行側枝扦插效果最佳。側枝苗經一年培育,分櫱成竹叢,即可進行造林。

Ⅳ 竹子 竹子的養殖方法,竹子的養護知識,竹子怎麼養

盆栽竹養護管理
為保證盆栽竹成活、健壯生長及翠綠雅緻,必須加強養護管理,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幾方面:
1.水分管理 竹子喜濕怕積水。裝盆後第一次水要澆透,以後保持盆土濕潤,不可澆水過多,否則易爛鞭爛根。從裝盆至成活階段還要經常向葉片噴水。如果盆土缺水,竹葉會捲曲,此時,應及時澆水,則竹葉又會展開。夏天平均1至2天澆水一次,冬天少澆水,但要保證盆土濕潤,以防「干凍」。
2.肥料管理 盆栽竹肥料主要以裝盆時拌入盆土中的有機肥為主,竹子成活後適當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水施0.5%尿素或1.0%的復合肥。
3.病蟲防治 盆栽竹蟲害主要有蚜蟲、介殼蟲等,可用80%敵敵畏乳劑或40%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灑;病害主要有煤污病、叢枝病等,要加強管理,及時修剪病株。
4.其他管理 高溫季節,應把盆栽竹移至陰涼處,避免烈日暴曬。大棚要覆蓋遮陰網,並向葉片噴水,保持葉色翠綠。冬季須將盆栽竹移至背風向陽處或室內,大棚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溫。

Ⅳ 竹子怎麼種、什麼時候種 種植方法

竹子一般在秋季8~10月時種植,成功率是最高的,我們可選用埋鞭、埋竿、播種等方法育苗繁殖,還要准備一份疏鬆透氣的土壤,選取盆口大的容器栽植,將竹子幼苗盆栽到土壤里後,放在陰涼處細心養護一周,就可以正常養護了。

1、種植時間

竹子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一般需要生長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平時最好在秋季8~10月時種植竹子,這個時間段是竹子生長最旺盛的,種植的成功率也是最高的,有利於竹子生長。

2、育苗繁殖

很多人不知道竹子怎麼種,需要給竹子進行育苗繁殖,我們可以用埋鞭、埋竿、埋節等多種方法育苗,這樣可增加種植的成功率,其實也可以購買種子,播種到土壤里育苗,使竹子更好的生長。

3、土壤需求

竹子的根須比較發達,需要生長在疏鬆透氣的土壤里,如果想盆栽竹子,還要選取盆口大的容器栽植,我們可用園土、腐殖土、營養土混合做竹子的基質,也可以在土壤上墊放小石子,可起到預防蟲害的作用。

4、移植盆栽

之後將培育出的幼苗種植到盆土裡,可將盆土適當的壓實,適當的施加一下有機肥和水分,然後將溫度控制在20℃左右,放在陰涼處等待一周,發現竹子幼苗適應新的土壤後,可轉移到陽光下養護了。養護過程中,還可以選擇適當地噴施沃葉磷酸二氫鉀,增強長勢。

Ⅵ 要怎麼種植竹子呢

竹子大家都不陌生了,就連我國的國寶大熊貓都非常的喜歡吃它,那麼生活中很多人想要在家裡種一些竹子,都不知道具體的操作方法,其實竹子的種植方法並不是很難,跟種植一些花花草草的方法是一樣的。我們都知道竹子是在特定的氣候下才能生存的,比如說在我國的四川地區就分布有很多的竹子,那麼看來竹子喜歡生長在比較溫涼的地區,而且還要保持充足的水分,這些都是竹子生長中必不可少的條件,是缺一不可的。我們在種植竹子時,還需要種植在酸性土壤中。

竹子的種植是要分情況的,如果想要在家庭中種植一些竹子,那我們就要准備一些酸性的土壤,在種植完之後還要經常給竹子澆水,但是不能在根部積水,而且我們還要按時施肥。

Ⅶ 竹子的養殖方法

竹子是一種巨大的草類,是禾本科植物,它是常綠(少數竹種在旱季落葉)淺根性植物,莖一般是圓柱形具中有節;可有一種方竹的竹竿卻是四方形。竹子是重要的森林資源之一,具有分布廣以,生長快,用途多。這么好的竹子芋是如何養殖的呢?養殖中又有什麼好的 方法 呢?養殖中又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請您帶著疑問和我一起往下閱讀吧!

竹子的形態特徵

竹是高大喬木狀禾草類植物。記載有70餘屬,1000多種,但其中許多是同物異名。竹為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分布於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最集中,種類也最多。竹的地上莖木質而中空(我們稱為竹桿),是從竹的地下莖(根狀莖)成簇狀生出來的。

最矮小的竹種,其桿高10至15厘米,最大的竹種,其桿高達40米以上。成熟的竹生出水平的枝,葉片為劍形,有葉柄,幼株的葉直接從莖上生出。雖然某些種的莖桿生長迅速(每日可生長0.3米),但大多數種類僅在生長12至120年後才開花結籽。竹一生只開花結籽一次。

竹的地下莖(俗稱竹鞭)是橫著生長的,中間稍空,也有節並且多而密,在節上長著許多須根和芽。一些芽發育成為竹筍鑽出地面長成竹子,另一些些芽並不長出地面,而是橫著生長,發育成新的地下莖。因此,竹子都是成片成林的生長。嫩的竹鞭和竹筍可以食用。

竹子的生態習性

竹類適生或較適生氣候的年平均氣溫12至22℃,一月平均氣溫5至10℃,極端最低溫度-20℃;年降水量1000至20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5%至82%。而華北地區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夏季酷熱,雖然七八月降雨較多,但年平均降水量也不過500至600毫米,並不是竹子生長的理想氣候條件。因此,應選擇抗寒性比較強的散生竹品種,如黃槽竹、金鑲玉竹、黃桿京竹、紫竹、早園竹等。上述品種不僅抗寒力強,而且在北方園林建設中有許多成功 經驗 可以借鑒。

竹子是多年生一次開花植物,竹子開花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屬於竹子結籽繁殖的一個過程。中國古代人民早就觀察到這種現象,在2000多年前的《山海經》中就有:“竹生花,其年便枯。”的記載。晉代戴凱所著的《竹譜》中記述著:“葯必六十,復亦六年。

選擇適生品種

竹類適生或較適生氣候的年平均氣溫12至22℃,一月平均氣溫5至10℃,極端最低溫度-20℃;年降水量1000至20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5%至82%。而華北地區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夏季酷熱,雖然七八月降雨較多,但年平均降水量也不過500至600毫米,並不是竹子生長的理想氣候條件。因此,應選擇抗寒性比較強的散生竹品種,如黃槽竹、金鑲玉竹、黃桿京竹、紫竹、早園竹等。上述品種不僅抗寒力強,而且在北方園林建設中有許多成功經驗可以借鑒。

竹子的養殖方法

竹子生長有其特殊性,它是依靠地下莖(俗稱竹鞭)上的筍芽發育長成竹筍,再長成新竹。新竹在1~4個月內即可完成高度、直徑生長,以後不再增加。竹子年年均會發筍長竹。因此,觀賞竹子 種植 技術也有別於 其它 苗木,早園竹、剛竹、金鑲玉竹、黃槽竹、黃桿京竹、紫竹、箬竹等竹類的種植方法大體相同。

一、種植時間

1.散生竹 散生竹通常是在春季3~5月開始發筍,多數竹種6月份基本完成高生長,並抽枝長葉,8~9月大量長鞭,進入11月後,隨著氣溫的降低,生理活動逐漸緩慢,至翌年2月,伴隨氣溫回升,逐漸恢復生理活動。根據這一生長節律,散生竹理想的栽竹時節應該是在10 月至翌年2月,尤以10月份的“小陽春”最好。冬季11~ 12月種竹,盡管雨量少,天氣乾燥,但此時竹子的生理活動趨弱,蒸騰作用不強,栽竹成活率也較高。長江中下游地區,可在梅雨季節正常年份採用移竹造林。但只宜近距離移栽,且根盤帶土多方能保證高的成活率。北方地區由於冬季嚴寒,宜在秋季10月及早春2月栽竹。值得注意的是,春季3~5月出筍期不宜栽竹。“種竹無時,雨後便移”。只要保證母竹質量,精心管理,保持水份平衡,一年中除炎熱的三伏天和嚴寒的三九天外,其餘時間均可栽種。如果採用容器竹苗,則南北地區均可四季種竹,保證成活。

2.叢生竹 一般3~5月竹稈發芽,6~8月發筍,且叢生竹不耐嚴寒。所以叢生竹種植最好在春季2月竹子芽眼尚未萌發、竹液開始流動前進行最好。同樣,如果管理條件好或採用容器竹苗,也可四季種竹。

3、混生竹 混生竹生長發育節律介於散生竹與叢生竹之間,5~7月發筍長竹,所以栽竹季節以秋冬季10~ 12月和春季2~3為宜。

二、種植地整理

竹子生長要求土層深度50~100cm(中小徑竹50cm即可,大徑竹如毛竹則要求80~100cm),肥沃,濕潤,排水和透氣性能良好的砂質壤土,微酸性或中性,PH 4.5 ~7.0 為宜,地下水位1m以下(毛竹)或50cm以下(中小徑竹)。 整地是竹子種植前的重要環節,整地好壞直接影響到造竹質量的高低和成林速度的快慢。整地方法採用全面整地最好,即對種植地進行全面耕翻,深度30cm,清除土壤中的石塊、雜草、樹根等雜物。如土壤過於粘重、鹽鹼土或建築垃圾太多,則應採用增施有機肥、換土或填客土等方法進行改良。 整好地後,即可挖種植穴。種植穴的密度和規格,根據不同的竹種、竹苗規格和工程要求具體而定。在園林綠化工程上,一般中小徑竹每平方米3~4株,株行距 50~60cm,種植穴的規格為長、寬各40cm、深30cm。

Ⅷ 竹子怎麼種 竹子種植方法與注意事項

選擇適生品種

竹類適生或較適生氣候的年平均氣溫12至22℃,一月平均氣溫5至10℃,極端最低溫度-20℃;年降水量1000至20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5%至82%。而華北地區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夏季酷熱,雖然七八月降雨較多,但年平均降水量也不過500至600毫米,並不是竹子生長的理想氣候條件。因此,應選擇抗寒性比較強的散生竹品種,如黃槽竹、金鑲玉竹、黃桿京竹、紫竹、早園竹等。上述品種不僅抗寒力強,而且在北方園林建設中有許多成功經驗可以借鑒。

科學栽種

根據竹類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

特點,栽種時應選擇背風向陽的地點,如假山、樓房、山丘的陽面。

栽種點的土壤以壤土或沙壤土為最好,若土壤過於黏重或是純沙地,要進行改土。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以有機肥料為主,每畝地大約施用4立方米左右),進行耕翻,深度不低於40厘米。

我國北方栽種的竹類多為散生竹,一般採用移竹或移鞭的方法。不論採用哪種方法,都要選擇1至2年生長很壯、無病蟲害、竹鞭鮮黃、竹芽飽滿的竹鞭。移竹時也一定要帶地下的竹鞭,否則難以成活。

栽種季節以春末夏初為最好。若太早會因乾旱少雨,氣候乾燥,多風而影響成活;若栽種太晚竹子已進入速生期,傷根太多對成活也不利。若採用當地苗源,也可在多雨夏季移種,但必須帶坨。

栽種的深度應根據土壤的黏重程度而定,一般在20至25厘米,若太深竹筍破土困難,若過淺竹筍出土後細而弱。根據竹鞭長度(一般40至50厘米),挖成長條穴,埋入竹鞭,覆土後踏實,澆足水。
栽種後的管理

竹子喜濕潤,栽後要經常保持土壤的濕潤,特別是出筍期或幼竹生長期必須及時灌水。移植栽種時,對地上植株要及時噴水,在有條件的每天9時前,下午3時後對竹葉進行噴水,也可用30%至50%的遮陽網進行遮陽。若是平坦地栽植,需在西北、北、東北三面搭防風障。

移竹栽種時,有「假死現象」,在管理不當的情況下,竹葉可部分或全部脫落。但只要枝幹始終保持鮮綠色,注意保濕,均能重新發芽展葉。

加強病蟲害的防治。竹蚜蟲是危害竹子主要害蟲之一,全年發生高峰期在北方多在8至10月份。可用50%鋅硫磷、50%殺蜈松各1000倍液噴殺。另外還有白粉虱等蟲害的危害,均要及時防治。竹葉煤污病是竹葉病害之一,多由竹蟲所引起,在高溫多濕,通風不良的情況下極易發病。防治方法除加強竹園管理,改善不良環境條件外,消滅竹蚜是防治煤污病的根本措施。

Ⅸ 竹子栽培管理技術

竹子的栽培管理技術:

一、選擇適生品種
竹類適生或較適生氣候的年平均氣溫12至22℃,一月平均氣溫5至10℃,極端最低溫度-20℃;年降水量1000至20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5%至82%。而華北地區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夏季酷熱,雖然七八月降雨較多,但年平均降水量也不過500至600毫米,並不是竹子生長的理想氣候條件。因此,應選擇抗寒性比較強的散生竹品種,如黃槽竹、金鑲玉竹、黃桿京竹、紫竹、早園竹等。上述品種不僅抗寒力強,而且在北方園林建設中有許多成功經驗可以借鑒。



閱讀全文

與金絲竹子種植技術及養護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季度開票金額計算方法 瀏覽:31
電腦操作方法要教給上司嗎 瀏覽:445
goodnote閃退解決方法 瀏覽:881
大烏龜編織方法視頻 瀏覽:364
包皮環切器使用方法 瀏覽:862
大蝦宴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929
教師資格證常用的心理輔導方法 瀏覽:529
如何確定工資發放方法 瀏覽:252
艾滋哪種治療方法副作用小 瀏覽:332
華為運營商顯示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96
餐飲利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183
好的引流方法怎麼形容 瀏覽:852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口訣 瀏覽:110
釣鮁魚的線組方法圖片 瀏覽:266
小米6定位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74
簡單幸運繩的編織方法 瀏覽:427
糖尿病高危人群計算方法 瀏覽:199
煤氣燃燒器安裝方法 瀏覽:281
貔貅怎麼佩戴好貔貅佩戴方法詳解 瀏覽:297
榮耀截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