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分翹舌、平舌,有哪些練習平翹舌發音的方法可以推薦
繞口令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
繞口令練習法
這個不用多說了,依舊是在有意識控制發音的情況下去糾正發音,但這個就算能說得很標准,也不能證明你這兩組發音就已經發得很好了。只是用來增加趣味性的一種輔助練習。網上一搜一大堆,我就不列舉了。
以上幾種方式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循序漸進也可以各項穿插進行,如果自己實施有些困難,可以找專業的普通話發音訓練老師指導,可以根據練習者的實際情況制定更細致的課程計劃,效果要好很多。
最重要的還是多加練習啦!
2. 普通話矯正 平翹舌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訓練、培養。
一、養成用普通話進行思維和表達的習慣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是思維的外在表現形式。這種表現形式是長期使用的習慣形成的。我們習慣了使用方言來思維,也就習慣了用方言來表達,一旦要進入另外一個習慣系統,難免要出現不適應的情況,所以,我們的「說話」在進入普通話領域時,常常出現結結巴巴,語無倫次甚至說不下去的現象。但是,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只要我們方法得當並持之以恆,就一定能夠養成用普通話進行思維和表達的習慣。
1、常聽普通話播音
學習語言,聽力是相當重要的。人類識別語音的能力是和發音能力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兒童先要聽懂了話,才能學會說話,這時識別語音的能力先於發音的能力。一旦掌握了發音能力,又會對識別語言能力產生影響,對自己能發的音易於識別,對自己不能發的音就不容易分辨。不同方言區的人不易進行言語交流,原因就在這里。我們可以通過聽規范的普通話播音來訓練自己聽普通話的能力,從中體會同樣一個意思用普通話該怎樣表達。常聽普通話播音就能常接觸普通話信息,常接觸普通話信息就有了說好普通話的基礎。
2、常進行普通話說話練習
「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目的是有利於全國人民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有利於社會主義建設。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不斷深入發展,民眾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口語交際顯得越來越重要。進行口語交際只解決「聽」的障礙還不行,最根本的還是要解決「會說」的問題。要想會說普通話,必須勇於實踐,要放得下架子,丟得開面子,不在乎別人譏笑,不怕難為情,更不能自以為是,認為自己說的話就是普通話。要利用一切機會進行普通話練習,久而久之就習慣用普通話進行思維和表達了。
根據多年來的推普經驗,以下兩種方式對提高普通話說話能力,養成普通話思維習慣十分有效:
(1)、模仿
模仿是最好的老師。現代電子科技的迅猛發展為我們的模仿提供了便利的物質條件,錄音機、復讀機、CD機、mp3機等隨處可見。我們可以利用現成的普通話磁帶、光碟,或自己錄制的普通話資料來進行模仿練習,把自己的模仿也錄制下來,與原聲帶比較。通過比較,找出差距,從而學習標準的說法,糾正錯誤的說法。
(2)、造境
這里的造境,指的是營造說普通話的環境。學習語言,語境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國家搞推普宣傳周就是在製造說普通話的氛圍和環境,讓人人從意識深處認識到說普通話的重要。學校是推普的前沿陣地,為學生營造普通話環境是不可推卸的責任。造境的渠道可謂多種多樣。在校舍環境布置上,可利用牆壁等張貼推普宣傳畫、宣傳標語、辦宣傳板報等。班級設推普員,設推普角,開展推普月或普通話日等活動。在課堂上要求師生必須說普通話,特別是在語文課堂上還可以利用復述、講故事、說笑話、演課本劇、課前說話練習、課堂討論、辯論等諸多方式進行普通話說話練習。課余時間,可進行形式多樣的普通話競賽活動,像演講、口頭作文、辯論賽等等。通過這樣一種大環境的影響,改變學生個體的方言習慣。當然,就個體來說,也要努力為自己營造說普通話的環境,常跟普通話說得好的同學接觸,而一旦學會說普通話又要不為環境所左右,在何時何地都要堅持說普通話。要把學說普通話變成一種自覺自願的行動。惟其如此,用普通話進行思維和表達的習慣才能最終養成。以普通話為工作語言的工作人員更要自覺克服重重困難,努力為自己營造說普通話的環境,說好普通話,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3. 普通話平翹舌訓練方法
普通話平翹舌訓練方法
所謂平舌音,是指舌頭平伸,抵住或接近上齒背,發出的z、c、s。而翹舌音,是指舌尖翹起,接觸或接近前硬齶,發出的zh、ch、sh、r。那麼,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普通話平翹舌訓練方法,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1、長蟲圍著磚堆轉,轉完磚堆鑽磚堆。
2、早招租,晚招租,總找周鄒鄭曾朱。
3、三山屹四水,四水繞三山;三山四水春常在,四水三山四時春。
4、鍋里煮豬肉,肉里包著骨,取肉去豬骨,放上一點醋,都吃熟豬肉。
5、隔著窗子撕字紙,一撕橫字紙,再撕豎字紙,撕了四十四張濕字紙。
6、十四四十十四四,四十十四四四十,四十十四四十四,不知是十還是四。
7、日頭熱,曬人肉,曬得心裡好難受。曬人肉,好難受,曬得頭上直冒油。
8、字紙里裹著細銀絲,細銀絲上趴著四千四百四十四個似死似不死的小死虱子皮。
9、小四約小石學寫字,小石約小四看電視。小四不看電視只要學寫字,小石不學寫字只看電視。
10、師部司令部指示:四團十連石連長帶四十人在十日四時四十四分按時到達師部司令部,師長召開誓師大會。
11、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不要知道的說不知道,也不要不知道說知道,要老老實實,實事求是。
12、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十不能說成四,四也不能說成十,假使說錯了,就可能誤事。
13、三哥三嫂子,借給我三斗三升酸棗子,等我上山摘了三升三斗酸棗子,再奉還三哥三嫂子的三斗三升酸棗子。
14、史老師,講時事,常學時事長知識。時事學習看報紙,報紙登的是時事。常看報紙要多思,心裡裝著天下事。
15、抱子看報紙報紙是報紙,抱子是抱子,報紙、抱子兩件事,抱子不是報紙,看報紙不是看抱子,只能抱子看報紙。
16、蔥蔥栽了十顆蔥,鬆鬆栽了十棵松。沖沖說栽松不如栽蔥,鬆鬆說栽蔥不如栽松。是栽松不如栽蔥,還是栽蔥不如栽松?
17、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莫把四字說成十,休將十字說成四。若要分清四十和十四,經常練說十和四。
18、辨讀找到不念早到,亂草不念亂吵,製造不念自造,師范不念思凡,質子不念字紙,師長不念司長,主力不念阻力,木柴不念木材。
19、石獅寺前有四十四個石獅子,寺前樹上結了四十四個澀柿子,四十四個石獅子不吃四十四個澀柿子,四十四個澀柿子倒吃四十四個石獅子。
20、三月三,小三去登山;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出了一身汗,濕了三件衫;小三山上大聲喊,離天只有三尺三。
21、水中映著彩霞,水面游著花鴨。霞是五彩霞,鴨是麻花鴨。麻花鴨游進五彩霞,五彩霞網住麻花鴨。樂壞了鴨,拍碎了霞,分不清是鴨還是霞。
22、紫瓷盤,盛魚翅,一盤熟魚翅,一盤生魚翅。遲小池拿了一把瓷湯匙,要吃清蒸美魚翅。一口魚翅剛到嘴,魚刺刺進齒縫里,疼得小池拍腿撓牙齒。
23、撿顆小石子,在地上畫個方格子,畫好了格子造房子,畫個大方格子造個大房子,畫個小方格子造個小房子,樓上的房子分給鴿子,樓下的房子分給兔子。
24、扁擔長,板凳寬,扁擔沒有板凳寬,板凳沒有扁擔長。扁擔要綁在板凳上。板凳不讓扁擔綁在板凳上。扁擔偏要綁在板凳上。板凳偏不讓扁擔綁在板凳上。
25、有個好孩子,拿張圖畫紙,來到石院子,學畫石獅子。一天來畫一次石獅子,十天來畫十次石獅子。次次畫石獅子,天天畫石獅子,死獅子畫成了活獅子。
26、雜志社出雜志,雜志出在雜志社,有政治常識、歷史常識、寫作指導、詩詞注釋、還有那:植樹造林、治理沼澤、栽種花草、生產手冊、種種雜志數十冊。
27、石、斯、施、史四老師,天天和我在一起。石老師教我大公無私,斯老師給我精神食糧,施老師叫我遇事三思,史老師送我知識鑰匙。我感謝石、斯、施史四老師。
28、認識從實踐始,實踐出真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知道說不知道,也不要不知道裝知道,老老實實,實事求是,一定要做到不折不扣的真知道。
29、山前有四十四個小獅子,山後邊有四十四棵紫色柿子樹,山前四十四個小獅子吃了山後邊四十四棵紫色柿子樹的澀柿子,山前四十四個小獅子讓山後邊四十四棵紫色柿子樹的澀柿子給澀死了。
30、天上有個日頭,地下有塊石頭,嘴裡有個舌頭,手上有五個手指頭。不管是天上的熱日頭,地下的硬石頭,嘴裡的軟舌頭,手上的手指頭,還是熱日頭,硬石頭,軟舌頭,手指頭,反正都是練舌頭。
31、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說好四和十得靠舌頭和牙齒。誰說四十是「細席」,他的舌頭沒用力;誰說十四是「適時」,他的舌頭沒伸直。認真學,常練習,十四、四十、四十四。
32、公園有四排石獅子,每排是十四隻大石獅子,每隻大石獅子背上是一隻小石獅子,每隻大石獅子腳邊是四隻小石獅子,史老師領四十四個學生去數石獅子,你說共數出多少只大石獅子和多少只小石獅子?
33、石小四,史肖石,一同來到閱覽室。石小四年十四,史肖石年四十。年十四的石小四愛看詩詞,年四十的史肖石愛看報紙。年四十的史肖石發現了好詩詞,忙遞給年十四的石小四,年十四的石小四見了好報紙,忙遞給年四十的史肖石。
34、一隻花皮花背花青蛙,遇見花背花皮大西瓜。青蛙說西瓜的背皮沒有青蛙的皮背花,西瓜說青蛙的皮背沒有西瓜的背皮花。小花貓愛畫畫,先畫一朵臘梅花,又畫一個小喇叭,帶著臘梅花,吹著小喇叭,回家去見媽媽,媽媽見了笑哈哈。
35、山裡有個寺,山外有個市,弟子三十三,師父四十四。三十三的弟子在寺里練寫字,四十四的師父到市裡去辦事。三十三的弟子用了四十四小時,四十四的師父走了三十三里地。走了三十三里地就辦了四十四件事,用了四十四小時才寫了三十三個字。
36、八十八歲公公門前有八十八棵竹,八十八隻八哥要到八十八歲公公門前的八十八棵竹上來借宿。八十八歲公公不許八十八隻八哥到八十八棵竹上來借宿,八十八歲公公打發八十八個金弓銀彈手去射殺八十八隻八哥,不許八十八隻八哥到八十八歲公公門前的八十八棵竹上來借宿。
37、四十四個字和詞,組成一首子、詞、絲的繞口詞,桃子、李子、梨子、栗子、桔子、柿子、檳子、榛子,栽滿院子、村子和寨子。名詞、動詞、數詞、量詞、代詞、副詞、助詞、連詞,組成語詞、詩詞和唱詞,蠶絲、生絲、熟絲、繅絲、染絲、曬絲、紡絲、織絲、自製粗絲、細絲、人造絲。
38、石司四、史肖石去閱覽室。石司四年十四,史肖石年四十,年十四的石司四愛看詩詞,年四十的史肖石愛看報紙。年四十的史肖石發現了好詩詞忙遞給年十四的石司四,年十四的石司四見了好報紙忙遞給年四十的史肖石。石司四接過雜志看詩詞,史肖石接過報紙看時事,看完詩詞和時事,史肖石和石司四齣了閱覽室。
39、四月十四日十四時四十上集市,司小四買了四十四斤四兩西紅柿,史小世買了十四斤四兩細蠶絲。司小四要拿四十四斤四兩西紅柿換史小世十四斤四兩細蠶絲。史小世十四斤四兩細蠶絲不換司小四四十四斤四兩西紅柿。司小四說我四十四斤四兩西紅柿可以增加營養防近視,史小世說我十四斤四兩細蠶絲可以織綢織緞又抽絲。
40、柳林鎮有個六號樓,劉老六住在六號樓。有一天,來了牛老六,牽了六隻猴;來了侯老六,拉了六頭牛;來了仇老六,提了六簍油;來了尤老六,背了六匹綢。牛老六、侯老六、仇老六、尤老六,住上劉老六的六號樓,半夜裡,牛抵猴,猴鬥牛,撞倒了仇老六的油,油壞了尤老六的綢。牛老六幫仇老六收起油,侯老六幫尤老六洗掉綢上油,拴好牛,看好猴,一同上樓去喝酒。
普通話訓練的基本途徑
一、普通話訓練不可或缺的基本途徑
家庭是把學校和社會連接起來的紐帶。在推廣普通話的進程中,學生在家中改成方言交談的現象會影響其在社會上流暢地用普通話表情達意,這一現象勢必成為全社會大力推廣普通話道路上的「絆腳石」「攔路虎」。由此可見,在家庭中延續普通話,對於普通話的全面推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家庭教育來說,普通話訓練既要關注學生本人,還要關注家長以及其他家庭成員。要想把推廣普通話深入到每個家庭之中,教師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們可以藉助全班五六十個學生,把自己一個人有限的力量擴大到五六十倍,使它無限延伸。在學校,教師以身作則,從拼音a、o、e標准讀音到字詞的正確拼讀,一步一個腳印,教學生掌握好普通話的正確發音,創設「講普通話,寫規範字」的良好氛圍。回到家中,讓一個個學生給家長當「小老師」,用自己的語言行動帶動家長,影響家長,和家長一起講普通話,將普通話的訓練延續、深入到家庭之中,社會之中。
二、普通話訓練幾種簡便易行的常用方法
練習普通話不僅要有恆心、耐心,還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科學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加速講普通話的進程。每個人的學識、環境、年齡不同,練習普通話的方法也會有所差異,但只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幾種簡便易行的普通話訓練常用方法,加上持之以恆的刻苦訓練,那麼就會在通向成功的大道上迅速成長起來。
1、常聽:良好的聽力是學好普通話的基礎,聽得越准,就有可能說得越好。一方面要求學生和家長多聽廣播、電視、電影里標準的普通話,尤其是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節目,聽的時候,注意區分平翹舌音、前後鼻韻母、輕聲詞、兒化詞等。經過長時間的堅持,很多家庭已經養成了每天堅持收看「新聞聯播」的好習慣,不僅聽到了普通話的標准讀音,還了解了國家大事,真是一舉兩得。國家體育場「鳥巢」的讀音很容易讀成「鳥cao」,很多學生都是聽了中央台新聞播音員的正確讀音之後改正過來的。
2、多說: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是為了運用,都離不開說的練習。要想把推廣普通話深入到每個家庭之中,要求學生每天必須用普通話和家長溝通交流。在家中,無論是談孩子的學習情況,還是聊聊家庭的瑣事,都必須始終如一地講普通話,中間不許「換台」。如果家長經常不說普通話,沒有養成用普通話思維的習慣時,孩子就要發揮「小老師」的'作用,用自己的普通話去「影響」父母,帶動他們說普通話。即使家長的普通話說得很不標准,方言濃重,孩子也不能嘲笑,要鼓勵他們大膽開口去說。在一個都說普通話的環境中,大家畢竟會耳濡目染,近朱必赤。
3、廣讀:「讀」指的是朗讀,是有意識地用嘴出聲去讀,而不是單純地用眼去看書、讀報。讀時以字音準確為前提。學生在家時,每天讀書不少於半小時,出聲讀書不少於10分鍾。每天,學生將語文書中的課文讀給家長聽,讀准字音,讀出感情。也可將圖書、報刊上的詩文讀給家長聽,培養良好的語感。
在讀的過程中,遇到一個難以讀準的方言後,就要暗暗地朗誦其標准音,並注意與方言音的對應關系。比如我們陝西咸陽地區人,常常把「n」和「混為一談,面對這樣的方言誤區,要求學生針對易讀錯的字詞製作卡片,進行強化練習,爭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4、勤查:在讀書過程中,學生由於字形相近而將甲字張冠李戴地讀成乙字,誤讀現象十分常見,一些「白宇先生」常常鬧出笑話。為了避免自己成為別人的笑料,進行普通話練習時就要做到手――勤查字典。在讀一篇課文或讀一篇文辭優美的詩文時,若遇到一些不認識、拿不準、弄不懂的字、詞時,先要向字典詞典虛心請教,搞清楚,弄明白,直至完全正確為止,然後再開始朗讀。
俗話說:「字典是我們的老師。」學生應該將字典隨身攜帶在書包里,時時和這位「老師」做好朋友,遇到問題時及時向「老師」請教。一些多音與多義的字音是練習普通話時最容易混淆,最令人難以捉摸的,就連中央電視台新聞節目主持人都把「圈(juan)養」讀成「圈(quan)養」,更何況小學生呢?作為小學生,在朗讀一篇文章時,尤其要注意一些多音與多義的字。要勤藉助字典這個「小老師」,查出這個字的多種讀音,再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分析這個字的不同調號,從而掌握好這個字的標准讀音。
讓我們一起努力,每個人都致力於推廣普通話的活動中。在學校重視普通話訓練,在家庭中注重普通話的交流,在社會上強調普通話的推廣。惟其如此,普通話的普及才有全面徹底的大功告成之日、在不久的將來,普通話將會遍及社會的角角落落,農村、工廠、學校,甚至到達偏遠山區、邊防。那時候,社會上將呈現出教師講課用普通話,家庭交流用普通話,職員上班用普通話,人與人之間溝通用普通話。
;4. 普通話老是說不好怎麼辦特別是平舌和翹舌
以下是針對普通話平翹舌音學習方法的建議:
1. z c s 是平舌音,其發音是舌尖前音、齒間音。把舌尖的舌面放到上牙齒的齒背後面,即。舌尖的舌面輕抵一下上牙齒的齒尖背後的部位。上下牙不要咬緊,露出一點兒縫隙,可以讓氣流順利流出。 z c s 這三個音的發音部位是一樣的,ZC 的發音方法都是清塞擦音[ts],只是Z是不送氣音,C是送氣音[ts』];s 是清擦音[s]。
2. zh、ch、sh是翹舌音,其發音是舌尖後音,用舌舌尖的舌面順著上牙齒向上舔,過了上齒齦,有一處凸起的部分,這就是硬齶部位。舌尖的舌面輕抵住或接近硬齶前部氣流形成阻礙,然後留出一點縫隙,以便讓氣流順利流出。 zh ch sh 這三個音的發音部位是一樣的,Zh Ch 的發音方法都是清塞擦音。
發音練習的時候,把發音部位和發音位置找准後。先把聲母與韻母分開慢慢讀,然後加快速度,逐步加速,最後形成一個音節。例如宅[zhai]→[zh----ai]→[zh---ai]→[zh--ai]→[zh-ai][zhai]。
這樣反復訓練,肯定能學會。
再給以下練好普通話的建議:
1. 買本報考普通話測試的省級推薦普通話測試指導用書,裡面都會有普通話測試的詞彙、朗讀作品的示範讀音,你找一個普通話好的同學,每天陪你一起進行聽讀訓練。
2. 在訓練前,打開指導用書,翻到詞彙頁,從頭至尾把每個字詞都讀一遍,讀的時候先不看拼音,讀完以後再看拼音,看自己是否讀正確了。然後用紅色的筆把所有沒讀爭取的字詞標記出來。如果自己拿不準是否正確,可以找個普通話好的同學幫忙並標記。
3. 以後每天訓練的時候主要針對讀錯的字詞進行訓練。只要肯下功夫,一定能練好的。
4. 字詞基本能讀准確後,在開始跟光碟訓練朗讀作品。
5. 最後再練習命題說話。以下是我關於普通話測試問題回答的優質答案鏈接,點擊打開後可供參考。
(1)普通話測試題型、內容和扣分點http://..com/question/509058654
(2)命題說話的誤區與應試技巧http://..com/question/530059738
5. 小學生,漢語拼音,平翹舌音不分,如何糾正
小學生漢語拼音平翹舌音部分想要糾正的話只能多讀文章多練習,平時說話的時候也要多注意平翹舌音。作為家長和老師可以多陪孩子練習,及時糾正孩子發音錯誤。
6. 怎樣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高中)
語文背誦十七法
中學教材中背誦篇目佔有很大比重,許多學生畏「背」如虎。怎樣才能加強記憶,取得事半功倍的背誦效果呢?
1.理解記憶法
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背誦。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記憶。背誦課文要盡量運用意義記憶,既加強理解記憶。要反對不求甚解的死讀書的學習方法。背誦一篇或一段文章時,首先要通讀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後了解文章的層次,來龍去脈,掌握文章的語言特點,抓住一些起關聯作用的詞語和句子,通過先分析、後綜合,這樣背誦起來就快得多了。背誦也要因文而法,如背誦議論文,可以從分析論點、論據、論證入手;背誦記敘文,可以從了解和掌握有關事實、記敘順序入手。
2.快速誦讀法
背誦是在朗讀和默讀的基礎上熟悉書面材料的結果。在初步理解文章後,要始而反復朗讀,繼而反復默讀。只有熟讀,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誦。實踐證明,持續性的緩慢閱讀,不但費時費力,而且會使記憶信號中斷;反之,讀熟課文之後,逐步加快閱讀速度,則可在大腦皮層形成連貫的信號刺激,從而強化記憶效果,提高背誦速度。
3.提綱挈領法
古人雲:「舉一綱而萬目張。」文章的「綱」便是文章的脈絡,而文章的脈絡又體現著作者的寫作思路。所以,背誦課文時,一定要根據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行文順序順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後連,上遞下接,環環緊扣,連綿不斷。這樣,不但背得快,而且記得牢。只要我們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行文順序邊讀邊想,邊想邊背,背誦也就不太困難了。
4.求同存異法
某些詩文具有「重章復唱」的特點,各章(段)字句大體相同,因此,我們在背熟第一章(段)後,只要找出其餘各章(段)不同的字句並記住它們就可以了。
5·示範激勵法
一些功底深厚的語文教師在要求學生背誦之前,往往自己先在學生面前熟練而有表情地背誦一遍。這樣做,對提高學生的背誦信心無疑是有很大激勵作用的。此外,由於人們的記憶力存在著差異性,所以,在學生開始練習背誦之後,教師就要深入學生,一方面進行背誦指導,一方面及時發現背誦課文「千里馬」,並讓這些「千里馬」在全班同學面前作示範背誦,這樣做,對於增加其他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背誦信心,尤其具有重要的意義。
6.關聯詞提示法
並聯詞不但能體現復句關系和句群關系,而且也能體現議論文的內在聯系,有人說,關聯詞是議論文的語言軌跡。因此,及時把握關聯詞這個「語言軌跡」,對背誦議論文是有很大幫助的。例如,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文中有這么一段:「彼與此世界作別之日不遠矣,而我少年乃新來而與世界為緣。使舉國之少年而查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這段文字中含關聯詞「……而……使……則……使……則……故……而……」其中第一句中的「而」連接兩個分句,表並列關系;第二句中的「使……則……使……則」構成兩對關聯詞,分別表示假設關系;第三句中的「故」連接上下兩個句子,表因果關系;「而」連接兩個分句,表並列關系。我們只要把握住這些關聯詞,弄清它們表示的關系,邊想邊背,句句銜接,環環緊扣,背誦這段文字也就不大困難了。
7.辭格勾連法
教科書中要求背誦的課文皆為名家名篇,而名家名篇在修辭格的運用上自有獨到之處。因此,從背誦課文所用的修辭格入手,採用上勾下連的方式,往往可以收到意料不到的背誦效果。例如,背誦課文《口技》中有這么一段文字先用排比句式「百千……百千……百千……聲……聲……聲」,接著用「頂針」句式「人……手,手……指……人……口,口……舌……」生動地描寫了發生火災時人們驚恐萬狀的忙亂場面。所以,我們只要按照作者所用的這種修辭格的句式特點逐句對照,上勾下連,背誦這段文字同樣是不太困難的。
8.聽錄音背誦法
生理學家認為,讓視覺和聽覺共同參與記憶,要比單用視覺和聽覺,提高記憶效果30%—40%,這種記憶方法,人們稱為「協同記憶法」。根據這一理論,在練習背誦時,可適當播放課文錄音,使學生邊讀課文,邊聽錄音,從而形成記憶信息的雙向刺激,以強化記憶效果。
9.趣味背誦法
在學生練習背誦達到一定程度時,為了進一步強化記憶,消除持續背誦造成的單調感、疲勞感,依據「寓教於樂」的原則,無妨採用以下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背誦興趣:①「對歌」式背誦法。即摹仿山區或某些兄弟民族「對歌」的方式,由甲、乙兩個學生每人一句,輪流背誦;②「接力賽」式背誦法,即摹仿體育運動中接力賽跑的方式,由三個學生每人一句,上遞下接,循環往復;③「疊羅漢」式背誦法,即摹仿雜技演員「疊羅漢」的方式由第一人背誦第一句,第二人接背二、三句,以下依次每人遞增一句,連續不斷,直到背完為止。以上方法不但趣味性強,而且參與面廣,並能增強學生的群體意識,不妨一試。
10.分層背誦法
理解是記憶的前提和基礎。分層背誦法,就是先理解背誦部分的總的意思,然後把它分為幾個層次,歸納概括出每層的意思,了解層與層之間的內在聯系,把思路理清,將各層的意思連貫起來,在此基礎上,再反復誦讀幾遍,就能較快地背誦下來。這種方法適合於背誦段落或篇幅不長的課文。比如《為學》這篇課文,首先要注意理清思路,劃分層次,找出聯系。全文可分三大段。第一自然段為第一大段,提出全文的觀點:人求學確實有難易之別,但只要努力去學,就能變難為易。要記住這一段,一是要理清它的主要觀點,二是要理清由一般事物到具體事物的推理過程,三是要抓住對照的寫作特點。第二至第六自然段為第二大段,是用「僧之南海」的事例證明上述觀點。第二自然段頭一句是第一層,交待地點、人物;第六自然段是第三層,交待結果;中間貧富二僧的兩次對話是第二層。最後一自然段為第三大段,總結全文,勉勵晚輩應向貧僧學習,樹立遠大的志向,並為之而努力奮斗。前一句承上文而引出後一句;後一句順著上文而來反問點明題旨。經過這樣梳理一番,再反復讀幾遍,就很容易背誦了。
11.圖表背誦法
圖表是一種直觀的簡化的表達方式。採用這種方法,首先要把背誦章段的結構,用主要詞語(最好是原文)設計成圖表(也可藉助教師的板書設計),然後對照圖表誦讀幾遍,再依據圖表嘗試背誦,就能較快地背誦下來。如《遍鵲見蔡恆公》便可設計如下圖表幫助背誦:
12.輔助背誦法
指利用某些起指示作用的語文標志幫助記誦。比如,《詩經》二首的《伐檀》、《碩鼠》,都運用了重章迭句、反復詠唱的形式,每章只在韻腳處換了幾個字,其餘字句不變,所以,只要背過一章和換韻的那幾個字,文章就都會背誦了。《庖丁解牛》一文,可利用片語熟誦課文:目皆全牛——目無全牛——神遇全牛——游刃有餘——技經肯綮——批郄導款——目不轉睛——躊躇滿志。屈原的《涉江》詩,可利用「涉」的路線,理清脈絡:抒理想——渡瀟湘——上沅水——入漵蒲——憶歷史——寫「亂」章。諸如課文線索、情節發展、人物順序、邏輯軌跡、時間推移、地點轉換、空間方位、領頭字句等等,都可作為背誦的標志和助手。這就好比旅遊,有了向導或導游圖,游覽得既快又好,心曠神怡。
13.整體背誦
把課文作為一個整體,一遍又一遍地、從頭到尾地進行記誦。優點是脈絡連貫、加深理解。缺點是內容太多,容易疲勞。
14.整分背誦
顧名思義就是整體背誦和分層背誦的有機結合。優點是取其整體背誦和分層背誦的利而去其弊,揚長而避短,符合整體——部分——整體的認識規律。背誦較長的詩文,常常是最前面的部分容易記住,即心理學上說的「初始效應」;中間部分則往往記不住,即心理學上說的「中遠效應」。因此,運用此法時要強化「中遠效應」,增加復習率,形成強刺激。
15.嘗試背誦
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讀幾遍,合上書本嘗試記誦:看看哪裡易背,哪裡難背,哪裡會背,哪裡不會背。難背、不會背的地方要重點朗讀,熟讀直至會背。這種理解、朗讀、背誦三位一體的方法,比一遍又一遍地機械記誦的效率高得多。
16.「三步記憶法」
第一步是抓住文章的思想用腦默記,第二步是閉目回憶,實在回憶不起來時,就「偷看」一下,第三步是迅速反復,多次誦讀。
17.「五次反復法」
為了使背誦的課文長期不忘,有的教師就採用此法,即早讀時重背昨天課堂上背過的內容,這是第一次反復。第二次批復是每個單元結束後,同時進行第三次反復,這就是把上單元已過關的課文再重復背誦一次。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復,主要是結合期中、期末的復習進行。
1:興趣是最好的方法,培養興趣
2:讀書是智慧的鑰匙---猶太人的精神財富
3:你自己是你過去的累積和形成的,你的成功是你的過去點滴累積的,要注意積累。要養成正確的思維模式,所以要養成正確的思維模式。成功,要重視累積
4空杯心態:舉例:小孩子心態,即保持一種好奇心。
5學習的一種方法只要復制他人的行為就可以.絕對重要,復制學習好的人的好習慣,名人成功的總結.雖然一個人一種方法,但也可以借鑒.
7. 怎麼學好普通話裡面的平翹舌音
普通話並不難學。但是有許多上海人就是學不好。學了許多年,說起普通話總是發音不標准,原來是我們從小所說的方音在作怪。普通話發音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的。而我們上海人從小所說的卻是上海話。上海話屬於「吳方言」。這種方言的發音跟北京語音有一些地方不同。受到吳方言的影響,我們的普通話發音就難免「不地道」了。這些「不地道」的地方,就形成了「上海腔」。所以要學習標准、地道的普通話發音,我們就一定要擺脫上海話發音的影響。
要想克服方言影響,當然先得知道上海話發音跟普通話發音主要有哪些不同。其實上海人要想學好普通話,在發音方面只要掌握下面三個要領就可以了。
第一個要領是學會「翹舌音」。在普通話里,有許多字音發音的時候舌尖是往裡面縮的,聽起來聲音很柔和,這就是聲母zh、ch、sh。但是上海話裡面沒有這一組聲母。上海人說話的時候,碰到這些字就發成類似的「平舌音」聲母z、c、s。雖然聽起來差不多,可是「平舌音」發音的時候舌尖平伸,並且有時候會碰到上面的牙齒,發出絲絲聲,聽上去就遠不如「翹舌音」好聽了。
更重要的是,發音不標准還會叫人誤會你的意思。例如上海人常常把「吃(c師)飯」說成「ci(粢)飯」,其實「chi飯」是一日三餐,而「d飯」卻成了糯米飯包油條的早點了。
我們看看「常用詞語100個」:從「制止」到「賞識」,每一個音節聲母都是「翹舌音」;從「製造」到「成材」,每個詞語都由一個翹舌音和一個平舌音組成,是「翹」+「平」的格式;從「自主」到「私事」,則是「平」+「翹」的組合。我們用三個詞語為例做一個簡單的說明:
「制止」是「翹」+「翹」的格式。這兩個字聲母都是「zh」。「製造」是「翹」+「平」的格式:前一個音節聲母是「zh」,後一個音節聲母是「z」。「自主」是「平」+「翹」的格式:
前一個音節聲母是「z」,後一個音節聲母是「zh」。如果我們把「制」的聲母說成了「平舌音」,那「製造」就變成了「自造」;如果把「自」的聲母說成了翹舌音,那「自主」就變成了「至囑」。完全是別的意思了。
我們可以利用「常用詞語100個」中的三種組合方式來練習平翹舌音的發音。
第二個要領是嘴唇活動要積極。這是發准「復韻母」的關鍵。普通話里有大量的復韻母,上海話里的復韻母沒有那麼多,特別是普通話里有很多復韻母發音時嘴唇活動要從大到小,例如「ai、ei、ao、ou」等,但是在上海話里就沒有這樣發音的復韻母。所以,上海人發這樣的復韻母往往出現嘴唇活動不積極的現象,聽起來就是「發音不到位」。由於發音不到位,就會使得原來有很大差別的韻母變成差不多的音,以致造成意思的混淆。
我們看看「常用詞語100個」中從「哀求」到「有些」的詞語,它們的韻母都是復韻母。我們用「好多」為例來說明一下:「好」
的韻母是復韻母「ao」,發音時,嘴唇從大到小;「多」的韻母是「uo」,發音時嘴唇從小到大。但是在上海話里這兩個音節的韻母都不是復韻母而是單韻母,發音時嘴唇不需要變化;受到上海話的影響,許多人在說普通話時嘴唇活動也就不積極。把「好多」說得像「虎都」,本來區別很大的兩個韻母幾乎變得完全一樣了。
這種「發音不到位」的狀況還表現為在發音時丟掉了一些不應該丟掉的東西。例如「對待」的「對」里有一個「u」的音,但是許多上海人因為上海話裡面沒有這個音,在說普通話肘也丟掉了「u」,把「對待」說得好像「待待」。
學習發好復韻母的關鍵是嘴唇不要「偷懶」。我們可以利用「常用詞語100個」從「哀求」到「有些」的詞語來反復練習。
第三個要領是分清前後鼻音。普通話里有兩類鼻韻母,一類帶著前鼻音韻尾,例如"an、en、ian、in」,叫做「前鼻音韻母」;另一類帶著後鼻音韻尾,例如「ang、eng、iang、ing」,叫做「後鼻音韻母」。但是在上海話里韻母卻沒有「前後」之分。兩個上海人見了面,一個問:「您貴姓?」一個回答:「免貴,姓陳。」另一位還非得再問:「是耳東陳還是禾旁程?……」怎麼這么啰嗦?要是兩位北京人見了面,就絕不需要說這么多。因為在普通話里這兩個姓發音是不一樣的。「陳」是前鼻音而「程」是後鼻音。別人告訴你「我姓陳」一聽就明白是「耳東陳」,因為他發的是「前鼻音」;要是「禾旁程」呢?就一定發出「後鼻音」了。可是,就因為上海話沒有前後鼻音的差別,不論是前鼻音還是後鼻音」,都說成不前不後的「中鼻音」,於是人們就不得不用「拆字」的方法藉助漢字來區別。
上海人最不容易分辨的是in、ing和en、eng這兩對鼻韻母。我們可以利用「常用詞語100個」最後的詞語來分辨它們。從「僅僅」到「拼音」,每個音節韻母都是前鼻音門。從「明星」到「經營」,每個音節韻母全都是後鼻音ing。如果把它們的韻母前後鼻音交換一下,它們的意義馬上就變了。例如「經營」,兩個音節都是後鼻音。如果我們把後鼻音韻母換成前鼻音韻母,那麼「經營」就變成了「金銀」。我們對比一下:
jingying jinyin
經營——金銀
要想發准前後鼻音,要注意:發後鼻音的時候嘴要張大一點,舌頭往後拉,快結尾的時候舌根抬起來頂住上齶;發前鼻音的時候嘴不要張得很大,舌頭往前推,快結尾的時候舌尖抬起來頂住上齒背。
從「進行」到「聽信」,是in+ing和ing+in的組合。前五個詞語是前鼻音在前;後五個詞語是後鼻音在前。同樣,如果變換次序,也會造成意義的改變。例如「心情」和「辛勤」、「平民」和「貧民」的區別就是組合方式不同,我們對比一下:
xinqing xinqin
心情——辛勤
pingmin pinmin
平民——貧民
從「本身」到「整整」,是en和eng的練習。其中,前七個詞語每個音節韻母都是前鼻音即;後三個詞語每個音節的韻母都是後鼻音eng。(由此可見在常用詞語中前鼻音的數量大大超過了後鼻音,上海人學習普通話的重點應該是前鼻音。)
最後10個詞語是en+eng以及eng+en的組合。前四個詞語是前鼻音en在前;後六個詞語是後鼻音eng在前。我們可以利用它們來練習分辨前後鼻音。
除了字音的問題之外,要把普通話說好,還要注意「輕聲」和「兒化」的問題。
「輕聲」是普通話重要的特點。普通話的節奏感很強,也很有音樂性,這跟「輕聲」有很大的關系。「輕聲」使普通話里有些音節會變得又輕又短。這樣,非輕聲的音節又重又長,輕重對比,長短交錯,就產生了節奏感和音樂性。同時「輕聲」和「非輕聲」還有區別意義的作用。例如我們嘴裡的舌頭,這「頭」就不能說得跟「頭發」的「頭」一樣重。要說得一樣,那「舌頭」聽起來就像是「蛇頭」,跟偷渡沾上了邊似的。我們一定要把「頭」說得又輕又短,那怎樣才算「又輕又短」呢?我們的標準是聽不出這個音節原來的聲調。例如「頭」原來是第二聲,在「輕聲」的狀態下,你要讓別人聽不出「第二聲」,就算你發對了。
哪些詞語是輕聲詞語?有的有規律,有的就要靠記憶了。在「常用輕聲詞100個」中我們列舉了1m個S玫那嶸�視鎩F渲星?SPAN lang=EN-US>20個詞語是有規律的輕聲詞。例如帶上「子、兒、頭」的名詞——包子、孩子、舌頭、碼頭,表示多數的「們」——我們、他們,動詞後面的「了」——為了,重疊詞——爸爸、媽媽,表示所屬的「的」——你的,一些連綿詞——玻璃等。
「兒化」也是普通話發音的特點之一。普通話里把一些詞語加上「兒」音。有的表示「小」,例如「小辮(兒)」,有的表示「少」,例如「一會(兒)」,還有的表示喜愛,例如「小孩(兒)」。
有的「兒化」和不「兒化」可以區別意義。例如「蓋上蓋兒」,前一個「蓋」不「兒化」是動詞,表示一個動作;而後面的「蓋」兒化了,這時,它表示的是一種物件,成了名詞。
我們在「常用兒化詞100個」中給大家列舉了100個常用的普通話兒化詞語。這些詞語有的直接寫上了「兒」,例如「這兒」、「那兒」、「哪兒」;有的沒寫上「兒」,例如:「大夥」、「一塊」,但是無論是否寫出「兒」字,在發音時必須注意不能把「兒」發成一個單獨的音節而要把「兒」跟前一個音節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音節。經過「兒化」之後,「JL」就變成了兒化韻尾。
掌握了聲母、韻母、輕聲、兒化,您的普通話就相當不錯了。當然,要真正達到「爐火純青」,還得在容易誤讀的聲調、語調、多音多義字等方面再下一番工夫。相信您會以這本小書作為起點,不斷提高自己的普通話水平。
要注意每個拼音的發音規律、方法,練好拼音,接著,依照拼音讀准每個字的讀音,遇到不懂的或模糊的要勤查字典,不要嫌麻煩。另外,還要注意輕聲,要說得又輕又短;以及兒化,兒化也要說得好,因為後面的「兒」字不自成音節,而和前頭的音節合在一起,使前一音節的韻母成為捲舌韻母。例如「花(兒)」的發音是huār,不是huā』ér.對了,還要多看電視中用普通話主持的節目(聽廣播也可以),這樣,普通話的水平就會慢慢提高了
8. 孩子在學習上缺乏策略,該如何讓他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最終的落腳點在「適合自己」。我們知道學習方法有很多,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到的方法,但是真正適合自己的才算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記得上學的時候,經常會有學習經驗交流會,老師會讓班級里學習前幾名的同學為大家介紹學習經驗。當看到他們取得了那麼好的成績,又能把自己學習的獨到之處娓娓道來的時候,心裡感到很羨慕,於是也想把他們的學習方法嘗試著用一下。但是後來卻發現,優秀學生的方法並不完全適合自己。這就讓我想到了「拿來主義」,就是所謂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我們的學習經驗交流會也不是讓同學們照搬別人的學習經驗和方法,而是要「借鑒」別人的學習經驗,歸納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因此首先在這里提醒大家:把握好「拿來主義」,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經驗。
同學們在總結學習方法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自己。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知道自己的強科是什麼、弱科是什麼,哪些科目提高的空間還很大;還需要了解自己的作息規律,比如有的同學適合早晨記憶,有的同學晚上記憶效果最好,在了解了自己的特點之後,我們才有可能做出更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
其次,要總結以往的成功經驗。無論成績優秀的學生還是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總有一些成功的學習經驗,我們要多留意這些經驗,運用到平日的學習中,把好的學習習慣堅持下來,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習才能保持上升的態勢。
另外,與同學、老師、家長及時溝通也很有必要。學習的時候我們難免會遇到很多困惑,比如說這種類型的題我怎麼總會出錯呢?或者我的學習效率為什麼總是這么低,有什麼可以提高的辦法嗎?當自己遇到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悶在心裡,因為高考的路上你不是孤獨的,不僅身邊有老師、同學、家長陪伴你,還有我們的高考進行時節目在你的身邊,你隨時隨地都可以向他們求助的。
1.向同學求助
很多學生都認為,學習是一件自己的事情,家長又幫不上任何忙,因此與家長無關。其實,學習與家長做好溝通工作是極為關鍵的。因為這樣你才不會感到孤單,身後有爸爸媽媽的信任和支持,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當一家人一起分擔中考的壓力的時候,你身上的重擔就不會那樣沉重了,有了困難和爸媽一起解決,有了成績和爸媽一起分享,做好了跟爸媽的溝通工作,你的中考備考生活才會變得更加從容自如。並且爸媽是最了解你的人,有了問題向爸媽求助,他們會幫你找到問題所在,並且也會幫你想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信在家長的關愛下,你會順利的度過自己的「問題時期」。
最後給大家兩點建議:
首先是針對一時還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同學。咱們要樹立必勝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也相信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一定會取得中考的勝利。只要自己持之以恆,就一定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另外建議那些找到好的學習方法的同學們:「貴在堅持!」習慣的養成要有一個過程,摒棄不好的學習習慣到堅持好的學習方法更要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在這期間,希望大家能夠咬緊牙堅持下來,當習慣成了自然,大家就能夠體會好的學習方法讓我們受益無窮。
9. 如何糾正平舌翹舌不分有什麼比較適用的辦法嗎
練繞口令其實還是不錯的糾正平舌翹舌的方法。平舌翹舌不分主要還是因為我們平時說話習慣,平時說話就不會特別注意這個問題,練繞口令可以訓練我們口腔肌肉,讓口腔肌肉形成記憶力,而且還要注意平時說話時要注意字的平舌還是翹舌,習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