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生產要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一、生產費用按經濟內容的分類 費用:是指一定時期內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耗費的貨幣表現。 生產費用:發生於生產中的各種耗費 費用按經濟內容(或性質)不同所作的分類,在會計上稱為生產費用要素; 1.外購材料 2.外購燃料 3.外購動力 4.工資費用 5.折舊費 6.其他支出(差旅費、租賃費、設計制圖費) 生產費用不等於產品成本——因為生產成本包括(未完工的生產費用、產品成本等) 生產費用與產品成本的區別 1.包含的范圍不同 生產費用包括_工業生產費用和非工業生產費用。 計入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只包括工業性生產費用。 工業性所發生的費用——應計入_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_。 非工業性所發生的費用——如:計入資產的價值或營業外支出等 2.計算的基礎不同 生產費用是同「期間」相聯系的。不管該費用是否應計入本期的產品成本,都應計入本期的生產費用當中 產品成本是同「產品」相聯系的。它反映本期產品成本所應負擔的費用,本期的產品成本計入本期的生產費用。 生產費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則 費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則可概括為: 凡是屬於直接費用的應直接計入產品成本,屬於間接費用的經歸集與分配後計入產品成本。 生產費用要素的歸集與分配,是通過編制費用要素分配表來進行的 企業實行一級成本核算體制時,應由財會部門來編制,實行兩級成本核算體制時,則是由各車間的成本會計人員來編制。
㈡ 成本費用的分配方法有哪些
企業的要素費用按與生產工藝的關系分類分為直接生產費用與間接生產費用。按其計入產品成本的方法分類分為直接計入費用與間接計入費用。直接費用可能是直接計入費用,也可能是間接計入費用。
直接計入的要素費用直接計入某種產品。而間接計入的要素費用分配關鍵是找到一種合理的分配標准。合理的分配標准與所分配的費用多少有密切的聯系,因而分配結果比較准確合理,而且還應是比較容易取得的資料,計算也應比較容易。分配間接計入費用的分配標准主要有三類:1 成果類:如產品的重量、體積、產量、產值等;2 消耗類:如生產工時,生產工人的工資、機器工時、原材料消耗量等。3 定額類:如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等。
分配時先計算費用分配率,即每一單位分配標准應負擔的費用額。然後再根據各種產品的分配標准額乘以費用分配率,即可求得每種產品應分配的間接計入要素費用。
部門費用的核算
部門費用是指企業為商品產品的生產提供產品、勞務或直接從事生產組織管理工作的生產部門所發生的費用。包括輔助生產成本和製造費用。
關於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可劃分為兩種情況:根據輔助生產車間生產的特點,基本上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是,即產品性生產和勞務性生產。產品性生產如自製材料、工具、模具等,其特點是產品的生產與耗費可以分布在不同的時點。而勞務性生產其生產與耗費不能間斷,必須同時進行。如供電、維修、運輸等。
對於產品性生產的輔助生產成本可先計算出其產品的單位成本,然後再按各部門領用耗費多少進行分配。對於勞務性生產的輔助生產成本可採用直接成本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計劃成本法、代數分配法、順序分配法等方法進行分配。關於部門費用中的製造費用,應重點理解按年度計劃分配率法。採用這種方法,不論各月實際發生多少製造費用,每月各種產品中的製造費用都按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但在年度內如果發現全年的製造費用與實際數可能發生較大差額時應及時調整計劃分配率。採用這種方法製造費用的總賬和明細賬月末會有餘額,而且余額所在方向不固定,即有可能在借方,也有可能在貸方。這個余額就是全年製造費用的實際發生數與計劃分配額的差額,一般應於年末計入12月份的產品成本。生產損失的核算
生產損失是指在正常的生產下,為了獲得合格品而不可避免的、連帶發生的資金耗費。主要包括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兩部分。在這兩部分損失中,除個人責任事故和非正常損失外,其餘都要由本期生產的同種產品或同類合格品的成本負擔。
1 廢品損失是指生產過程中發現的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以及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扣除回收的廢殘料價值和應收賠款以後的凈損失。
廢品損失的核算應專設「廢品損失」科目核算。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直接計入該科目,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應先從生產成本賬戶中結轉出來計入生產成本。由於廢品損失屬於成本開支范圍的一項內容,因此計算出實際的費用損失之後,還應再轉入生產成本賬戶。
2 停工損失是指生產車間或車間內某個班組在停工期間發生的全部費用。包括停工期間發生的原材料費用、工資及福利費用和製造費用等。應由過失單位或保險公司負擔的賠款,應從停工損失中扣除。
為簡化核算工作,停工不滿一個工作日的,一般不計算停工損失。
在產品成本核算
約當產量法、按定額成本計價法、定額比例法三種方法。
1 約當產量法:所謂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是將尚示完工的在產品按其完工程度或投料程度折算成完工產品的數量。
2 定額比例法:是指企業分別成本項目,按照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定額耗用量或定額費用比例分配成本費用的一種方法。先計算出每一單位定額應分攤的費用即費用分配率,然後用費用分配率乘以完工產品或在產品的定額,分別計算出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生產成本。
3 按定額成本計價法:是指月末在產品成本按其數量和事先核定的在產品單位定額成本來計算在產品生產成本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將在產品實際成本與定額成本的差異全部轉嫁給了完工產品,因此如果在產品數量較多採用這種方法就不太合理了。
以上這三種方法是難度相對較大的方法,對此作了特別的提示。再次提醒大家要認真理解掌握每一種方法的優點及其缺陷,才能在實際工作中採用適合自己企業實際情況的具體方法。
㈢ 要素費用的分配的一般原則
要素費用分配的一般原則:
對於直接用於產品生產而且專設成本項目的直接生產費用直接計入「基本生產成本」總賬;
對間接用於產品生產但沒有專設成本項目的各項費用,先計入製造費用,再分配轉入「基本生產成本」總賬及所屬明細賬製造費用項目。
㈣ 如何進行各要素費用的劃分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費用、收入是對資產類、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的深入分類,俗稱會計的六大要素,收入和費用合並稱為損益類。就成了會計的五大要素。這五大要素每個要素都有自己的細分會計科目,所以會計科目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費用、收入是不對的。將具體情況給你說下: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包括了末分配利潤)、收入、成本費用5要素
其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項會計要素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收入、費用和利潤三項會計要素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事業單位會計要素分為五大類,即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
1. 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2.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
3.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4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性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5.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余額、直接記錄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
6.會計要素就是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包括靜態的三大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動態的三大要素:收入、費用、利潤。他們之間的關系就是兩個會計恆等式,
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
㈤ 請簡要說明如何選擇要素費用的分配方法,各種費用分配的標准主要有哪幾類
摘要 製造費用一共有6種分配方法主要是
㈥ 要素費用包括哪些如何進行要素費用的歸集
要素費用的組成:
(1)外購材料。它是指企業為生產耗用而從外部購進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半成品、包裝物、低值易耗品、修理用備件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外購動力。企業生產耗用而從外部購進的各種動力。
(3)外購燃料。企業為進行生產而耗用的一切向外購進的各種燃料,包括固體燃料、液體燃料、氣體燃料等。
(4)職工薪酬。企業所有應計入生產費用的職工工資、工資性津貼、補貼、獎金及職工福利費用等。
(5)折舊費與攤銷費。企業計提的固定 資產折舊費和無形資產等的攤銷費。
(6)利息支出。借款利息支出減去利息收入後的金額。
(7)稅金。計入管理費用的各種稅金。
(8)其他支出。不屬於以上個要素的費用支出。如差旅費、辦公費、租賃費、保險費和訴訟費等。
1.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
輔助生產費用歸集和程序與基本生產費用歸集和程序相類似。「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科目可以按成本項目設置明細賬,歸集所發生的直接費用;單獨設置「製造費用—輔助生產車間」科目,歸集所發生的間接費用。期末,再從「製造費用」科目的貸方直接轉入或分配轉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科目及其明細科目借方的製造費用成本項目。
為了簡化核算工作,輔助生產所發生的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都記入「輔助生產—生產成本」科目及其所屬明細賬,不單獨設置「製造費用—輔助生產車間」科目。這樣,計算輔助生產成本時,可將成本項目與製造費用項目結合起來,設置簡化的項目,即費用項目,在「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明細賬中按成本項目與費用項目結合歸集費用,計算成本。
2. 製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是通過設置「製造費用」科目進行的,各項製造費用發生時,在生產多種產品的車間中,一般很難直接分清應由各成本核算對象負擔多少,因此,先通過「製造費用』科目借方匯總;月末,採用一定分配標准從該科目的貸方,分配轉入有關成本計算對象。該科目按照車間、部門設置明細賬,賬內按費用項自反映。製造費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生產工時比例法、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機器工時比例法、按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等。分配時通過編制製造費用分配表進行,根據分配表編制會計分錄,登記有關總賬和明細賬。期末一般應無余額,如果期末有餘額(借余或貸余),則作為待攤費用或預提費用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年未如有餘額時,在12月末進行調整,調整後應無余額。
3.廢品損失的歸集
不符合規定的技術標准,不能按照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後才能使用的在產品、半成品和產成品,不論是在生產過程中發現,還是在入庫後發現的,都是生產中的廢品。按其報廢程度和修復價值,可分為不可修復廢品和可修復廢品。廢品損失也就是指的不可修復廢品的報廢損失和可修復廢品。廢品損失也就是指的不可修復廢品的報廢損失和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不可修復廢品的成本有兩種方法計算:(1)按廢品所耗實際費用的計算方法;(2)按廢品所耗定額費用的計算方法。通過廢品損失計算表,計算不可修復廢品的成本和廢品損失。 廢品損失的歸集和分配是通過設置「廢品損失」科目進行的。該科目借方登記不可修復廢品的成本和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貸方登記不可修復廢品的殘值,以及廢品凈損失轉入「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的借方數額。期末根據廢品損失計算表,編制會計分錄,登記「廢品損失」總賬和明細賬,以及有關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