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單形基本形的簡化方法有哪些
一、設計時一般先選擇適當的基礎埋深和基礎底面尺寸,設基底寬度為b,則按上述要求,基礎高度應滿足下列條件:
由於台階寬高比的限制,無筋擴展基礎的高度一般都較大,但不應大於基礎埋深,否則,應加大基礎埋深或選擇剛性角較大的基礎類型(如混凝土基礎),如仍不滿足,可採用鋼筋混凝土基礎。
二、牆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的構造要求:
1、墊層的厚度不宜小於70mm,通常採用100mm。
2、錐形基礎的邊緣高度不宜小於200mm,階梯形基礎的每一級高度宜為300~500mm。
3、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不宜小於10mm,間距不宜大於200mm,也不宜小於100mm;分布鋼筋的直徑不宜小於8mm,間距不大於300mm,每延米分布鋼筋的面積不小於受力鋼筋面積的15%。
4、保護層厚度:有墊層時不小於40mm,無墊層時不小於70mm。
單形的推導方法:將一個原始晶面置於對稱型中,通過對稱型中全部對稱要素的作用,必然可以 導出一個單形的全部晶面。注意:不同的對稱型可以導出不同單形;在同一對稱型中原始晶面與對稱要素的相對位置 不同,也可以導出不同的單形來。
每一個對稱型中,原始晶面與對稱要素的相對位置最多隻有七種,因此,同一對稱型最多能推導出七種單形。 對稱要素較少的對稱型,晶面與對稱要素可能的相對位置數也會相應減少。對32種對稱型逐一進行推導, 最多可以推導出146種單形,稱為146種結晶單形。
在146種結晶單形中,如果只考慮其幾何形態 的不同,則只有47種單形,稱為幾何單形。 47種幾何單形的形狀及描述: 通常對一個單形的描述,包括晶面的形狀、 數目、相互關系、晶面與對稱要素的相對位置以 及單形橫切面的形狀等。
② 平面構成中基本形的組合形式有哪幾種
平面構成是視覺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視覺效果,力學的原理,進行編排和組合,它是以理性和邏輯推理來創造形象、研究形象與形象之間的排列的方法。
平面構成的主要形式有下面幾種:
1、重復形式:以一個基本單形為主體在基本格式內重復排列,排列時可作方向、位置變化,具有很強的形式美感。
2、近似構成形式:有相似之處形體之間的構成,寓「變化」於「統一」之中是近似構成的特徵,在設計中,一般採用基本形體之間的相加或相減來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3、漸變構成形式:把基本形體按大小、方向、虛實、色彩等關系進行漸次變化排列的構成形式。
4、發射構成形式:以一點或多點為中心,呈向周圍發射、擴散等視覺效果,具有較強的動感及節奏感。
5、空間構成形式:利用透視學中的視點、滅點、視平線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間形態。
6、特異構成形式:在一種較為有規律的形態中進行小部分的變異,以突破某種較為規范的單調的構成形式,特異構成的因素有形狀、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變化的比例不能變化過大,否則會影響整體與局部變化的對比效果
③ 平面構成中如何區分骨骼的近似與基本型的近似
首先 你要了解基本形和骨骼的概念
基本元素 即點 線 面等簡單元素是基本形
骨骼則組織了畫面空間 決定了畫面各個部分的坐標位置!
所以 基本形在骨骼鏈接之後 其大小 面積 外形輪廓都會有明顯變化
那麼 基本形的近似即基本形不變 骨骼漸變 基本形比較單調 同一 簡單說 就是基本形不變的排列或者其他手法的組合
那骨骼的近似就是骨骼不變 基本形變化 在形象的近似變化中 有意識的突出某個元素特徵的一致性 這樣的構成會因為基本形的變化變得生動 但是又因為骨骼的規范不失嚴謹!
不知道你明白嗎 還是很好區分的 純手工碼字 我自己的知識
如果回答滿意感謝採納!
④ 常用的基本形的構成方法有哪七種
上下結構,左右結構,上中下結構,左中右結構,品字形結構,獨體字,全包圍結構,半包圍結構。
平面構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體分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線排列格式、折線排列格式)重復構成形式
⑤ 請問平面構成 "近似"的書面定義是什麼
平面構成
構成的含義
平面構成是視覺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視覺效果,力學的原理,進行編排和組合,它是以理性和邏輯推理來創造形象 研究形象與形象之間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產物。
平面構成是設計的基礎
平面構成主要是運用點、線、面和律動組成結構嚴謹,富有極強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實用特點和創造力的設計作品,與具象表現形式相比較,它更具有廣泛性。是在實際設計運用之前必須要學會運用的視覺的藝術語言,進行視覺方面的創造,了解造型觀念,訓練培養各種熟練的構成技巧和表現方法,培養審美觀及美的修養和感覺,提高創作活動和造型能力,活躍構思。
平面構成的骨架:規律性,半規律性,無規律性,單一骨架,復合骨架,無作用骨架,有作用骨架
種類:重復構成,變異,漸變,發射,肌理,近似構成,密集構成,分割構成,特異構成,空間構成,矛盾空間,對比構成,平衡構成
1. 平面構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體分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線排列格式、折線排列格式)
2. 重復構成形式(以一個基本單形為主體在基本格式內重復排列,排列時可作方向、位置變化,具有很強的形式美感)
-簡單重復構成
-多元重復
3. 近似構成形式(有相似之處形體之間的構成,寓「變化」於「統一」之中是近似構成的特徵,在設計中,一般採用基本形體之間的相加或相減來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4. 漸變構成形式(把基本形體按大小、方向、虛實、色彩等關系進行漸次變化排列的構成形式)
-形的大小、方向漸變
-形狀的漸變
-疏密的漸變
-虛實的漸變
-色彩的漸變
5. 發射構成形式(以一點或多點為中心,呈響周圍發射、擴散等視覺效果,具有較強的動感及節奏感)
-一點式發射構成形態
-多點式發射構成形態
-旋轉式發射格
6. 空間構成形式(利用透視學中的視點、滅點、視平線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間形態)
-點的疏密形成的立體空間
-線的變化形成的立體空間
-重疊而形成的空間
-透視法則形成的空間(以透視法中近大遠小、近實遠虛等關系來進行表現的)
-矛盾空間的構成(錯覺空間構成):以變動立體空間形的視點、滅點而構成的不合理空間,「反轉空間」是矛盾空間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
7 .特異構成形式(在一種較為有規律的形態中進行小部分的變異,以突破某種較為規范的單調的構成形式,特異構成的因素有形狀、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變化的比例不能變化過大,否則會影響整體與局部變化的對比效果)
8. 分割構成形式
-等形分割(形式較為嚴謹)
-等量分割(只求比例的一致,不需求得型的統一
-自由分割(特點靈活、自由)
9. 肌理形態構成(肌理指客觀自然物所具有的表面形態,是各種物體性質表面特徵),製作更多的肌理圖案:
滴色法 水色法 水墨法 吹色法 蠟色法 撕貼法
壓印法 干筆法 木紋法 葉脈法 拓印法 鹽與水色法
⑥ 基本形的繁殖構成方式有哪些
菌落是指一個細菌或真菌在適宜的培養基上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細菌或真菌集團);細菌菌落特徵:菌落較小,形狀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乾燥,易挑起,多為白色;真菌落特徵:菌落較大、菌絲細長,菌落疏鬆,呈絨毛狀、蜘蛛網狀、棉絮狀,無固定大小,多有光澤,不易挑,有時還呈現紅色、褐色、綠色、黑色、黃色等不同的顏色(孢子的顏色).因此,從菌落的大小、形態、顏色可以大致區分細菌和真菌,以及它們的不同種類
⑦ 基本形的繁殖構成方式有哪些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