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有哪些方法減少身體的酸鹼度

有哪些方法減少身體的酸鹼度

發布時間:2022-08-30 00:43:04

如何改變身體酸鹼平衡

在近年的一些科普文章中,有好多關於食物酸鹼性質的宣傳,主張「選擇食物要注意酸鹼平衡」,並且特彆強調酸性食物對健康有害。這些宣傳在我們居民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從營養學的角度看,這些提法缺乏科學根據,因而不值得提倡。首先,食物灰分是是食物燃燒後剩下的一些元素的氧化物,與食物在體內代謝性質是不同的。食物進入人體後,經過消化吸收和各種復雜的代謝反應,形成數以千計的產物。這些產物有酸性、鹼性,還有很多呈中性。血液的酸鹼度是各種代謝產物綜合平衡的結果,不是僅僅由食物燃燒後剩餘的幾種礦物元素可以決定的。 其次,雖然食物在體內的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酸性物質和鹼性物質,但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不斷地在適應各種復雜的條件,體內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緩沖系統和調節系統,以保證內環境(主要是血液)的酸鹼平衡,健康人血液的酸鹼度值恆定保持在7、35~7、45的范圍,一般不會受食物的攝入而改變,除非在消化道、腎臟、肺等器官發生疾病造成人體代謝失常時,才有可能會受到影響。文獻檢索未見因為日常攝入食物不同引起健康人血液ph改變的研究資料,也未見因為血液ph變酸而致慢性疾病增加的科學證據。 另外,食物酸鹼平衡論還宣傳谷類、肉類、魚和蛋等酸性食物攝入過多可導致酸性體質,引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腫瘤等慢性病的發生;蔬菜水果屬於鹼性食物,能夠糾正酸性體質,防治慢性疾病。實際上,蔬菜水果能夠預防上述慢性病的發生,是因為它們產生能量低,而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以及對健康有益的植物化學物質,而不是所謂的鹼性的作用。按照「酸鹼平衡論」,如果糾正酸性體質就可以預防慢性病,那麼每天服用小蘇打(碳酸氫鈉)不就解決問題了嗎?顯然,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人的汗腺多少也是有遺傳的,這個是無法改變的,但出汗多不一定就一定是汗腺多,也與一個人的體質強弱有關,所以,你首先要想方設法增強你的體質,因為人體是一個整體,只要整體健康了,那麼其他的局部問題都可迎刃而解。那麼,怎樣增強整體體質呢?這就要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充足睡眠。如果能養成這樣一個好的生活習慣,你肯定能逐漸健康起來的。你想要很具體的指導,太具體的東西往往又太死,不好變通。所以,你還是從原則上把握好以上原則,這是我的經驗。只要掌握了原則,掌握了規律,那麼,你就可以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受用無窮。
目前人們面臨著一個健康的新問題,即酸性體質,它可導致百病叢生人體內環境需要相對穩定的酸鹼平衡,人的血液的PH在7.35-7.45之間;精液的PH在7.2~8.9之間;尿液的PH在6.5左右。機體通過攝取與排泄,不斷地調節自身的酸鹼環境,使之處於相對穩定狀態。
人體內各種體液必須具有適宜的酸鹼度,這是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條件之一。組織細胞在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酸性和鹼性物質;還有一定數量的酸性和鹼性物質隨食特刊入體內。機體可通過一系列的調節作用,最後將多餘的酸性或鹼性物質排出體外,達到酸鹼平衡。
有研究證明,當PH降0.1,胰島素的活性就下降30%,在酸性環境下,免疫細胞的吞噬與識別功能下降,神經的敏感性降低,內分泌及機體許多重要功能將發生混亂,癌細胞更易生長與擴散,紅細胞在缺氧狀態下呈串狀重疊。因此,不少科學家認為慢性病、癌症及亞健康狀態都與酸性體質有關。
體內酸性物質主要來源於糖、脂類和蛋白質及核酸的代謝產物,其次是飲食和葯物中的成酸物質及少量酸性物質。體內的性物質主要來自某些食物和致鹼性葯物。
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化學實驗室,體內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無數的生物化學反應,使新陳代謝正常運轉。如果「實驗室」內的酸鹼失衡,那就會「天下大亂「了:
酸性體質的生理表徵:
1.皮膚無光澤。
2.香港腳。
3.稍做運動即感疲勞,一上公車便想睡覺。
4.上下樓梯容易氣喘。
5.肥胖、下腹突出。
6.步伐緩慢、動作遲緩。
為什幺會形成酸性體質?
1.過度攝取乳酸性食品
a)肉類、乳酪製品與蛋、牛肉、火腿等皆屬於酸性食品。
b)攝取過量的酸性食品血液會傾向酸性而變黏稠,不易流到細血管的末稍,而易造成手腳或膝蓋的冷寒症,以及肩膀僵硬和失眠等。
c)年輕力壯時吃適量的肉類是對的,但老年人則以蔬菜或小魚為宜。
2.生活步調失常會造成酸性體質
a)生活步調失常會造成精神與肉體的壓力。
b)據統計,晚睡者罹患癌症的機率比正常人高出五倍。
c)人類本來就活在節奏的世界裡,無法事先儲備睡眠或飲食,也不能日夜顛倒。
d)人體內臟受自律神經控制,白天主要是交感神經活動,晚上則由副交感神經工作,若使其錯亂及倒置,就亦百病滋生。
3.情緒過於緊張
a)文明社會會造成的壓力。
b)工作上或精神上的壓力。
c)當一個人承受精神壓力後,一旦緊張鬆弛,時會造成猝死,稱為潛在性副腎皮質機能不全症。
4.肉體的緊張
a)動手術之前應先檢查腎上腺皮質機能是否正常。如果副腎皮質機能較差,或手術壓力遠超過副腎調整功能,則可能造成病人死亡或其它不良影響。
b)若發現病患臉部浮腫,需詳加詢問病史及服葯狀況,為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賀爾蒙者,施以針灸要特別注意反應。
c)勞動或運動過度,通宵打牌、開車等壓力都應盡量避免。
70%的病人為酸性體質
土壤有酸性和鹼性之分,人體血液也有酸性和鹼性的不同。正常情況下人的血液pH為7.35-7.45之間,高於此數值表明體液偏鹼性,低於此表明體液偏酸性。由於生活與環境的影響,多數人為酸性體液,人類所患疾病的70%與酸性體質有關。體弱多病的老年人其體液明顯偏酸性,而健康老人血液PH多在正常范圍內。這與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變化有關,體弱的老年人呼吸功能減弱,氧氣吸入量不足,二氧化碳排出也不足,導致血液中氧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因此血液也就偏酸性了。
酸性體質者容易患的疾病有:糖尿病、離溢血、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等。
環境對體液的影響
當人在日光照射下、或勞動、或憤怒、或悲哀不安時,體液呈酸性。與此相反,當人在陰暗的屋裡、或寧靜休息、或興奮、或平心靜氣時,體液呈鹼性;洗冷水浴時,體液為酸性,洗溫水浴時體液為鹼性;登山時體液為鹼性,下山時呈酸性。
神經與體液的關系為:交感神經興奮時,體液為酸性;副交感神經興奮時,體液為鹼性。
食品與體液的關系
吃魚類、肉類等動物性食品和欲類食品時,體液呈酸性。吃谷類以外的植物性食品和水果時,體液呈鹼性。喝牛奶後體液呈鹼性。有趣的是,蔬菜煮熟時,體液變為酸性,生吃後體液成為弱鹼性。因此,吃生菜對許多疾病都有驚人的療效。
欲類、魚、肉等食物基本上不含有機酸或含量很低,口感上不顯酸味,但在人體內徹底分解代謝後,主要留下氯、硫、磷等酸性物質,所以,營養學上稱它們為成酸食物。很多水果的口味為酸性,但是這種酸為有機酸,有機酸在體內參與新陳代謝後成為二氧化碳和水;留下的是果蔬中所含的鈉、鉀、鈣、鋅等鹼性礦物質元素,所以稱水果、青菜等,為成鹼食物。專家告訴我們,每天攝入食物的酸鹼比例應該為2∶8。。
增強體液酸鹼平衡的調節機能
人體的正常代謝要求體液保持一定的滲透壓和本能鹼度,以保持體內生物化學條件的恆定。
人類有自然調節體液酸鹼平衡的能力。當偏食肉類或偏食蔬菜後,不必過分擔心。但過於偏重肉食,使體液變為酸性,容易引發一些疾病。人體調節酸鹼平衡的主要臟器是肺和腎,另外還有肝臟和血管。
調節人體血液酸鹼度可採用兩個方法:一是糾正偏食習慣,科學飲食。青少年對酸鹼平衡的調節能力較強,應適當多呼吸方法,採用縮唇呼吸法或腹式深呼吸。在安靜狀態下,深吸一口氣,然後縮唇緩慢向外呼氣,盡可能多向外呼氣,反復10分鍾即可。如每天堅持鍛煉,體液鹼性將有所增加。
酸鹼誤區
誤區一:酸鹼食物是以口味酸鹼來區分並非味覺上有酸味的食品就屬於酸性食品,新鮮的成熟水果,即使其味道是酸的,也是鹼性生成物。
誤區二:酸性食品是壞的,鹼性食品是好的將食物以酸鹼分為好壞是大錯特錯,飲食並非「鹼性越多越好」,人體有良好的酸鹼調節系統,使體液保持相對穩定的酸鹼數值,只有平衡才能健康。

㈡ 如何改變人體酸鹼度

多運動
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人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
多吃鹼性食物
日常生活中要盡量多吃鹼性食物,鹼性食物比如海帶、白蘿卜、豆腐、紅豆、大豆、蘋果、洋蔥、芥蘭、番茄、菠菜、香蕉等都是不易引起食慾但卻對身體有益的東西,人們通常都會認為吃酸的東西就是酸性食物,諸如一看就會流口水的葡萄、草莓、檸檬等,其實這些東西正是典型的鹼性食物,因為水果含有的有機酸在體內會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不會生成酸性代謝產物,而且蔬菜、水果中的鉀離子等鹼性物質,能中和酸性物質,維護身體達到平衡。
多喝水
如果主要的飲水是白開水,那麼這個小竅門興許對你有用;我們總是習慣把水燒開的時候先不關火,讓水再燒一會,這是對的;但要注意在水燒開後要把壺蓋打開燒3分鍾左右,讓水中的酸性及有害物質隨蒸氣蒸發掉,而且燒開的水最好當天喝不要隔夜。
早睡
晚上1:00以後不睡覺,人體的代謝作用由內分泌燃燒,用內分泌燃燒產生的毒素會很多,會使體質變酸;通常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機率比抽煙或喝酒的人都來得高,所以每天盡量在12:00以前睡覺,不要常熬夜,若非要熬夜,一星期以一次為限!

㈢ 如何調節身體酸鹼度呢

目前,生活在大城市,80%以上的人,人體體液PH值處於低端,浮現不健康的酸性體質。人的體液偏酸,時光久了,皮膚上的PH值也會轉變,皮膚的微生態會失衡,促生色素微球菌(尤其是褐色、桔黃色的微球菌),當它們生產的色素超過皮膚局部自凈的能力時,會沉積加重色斑。 正確差異食品酸鹼性差異食品的酸、鹼性,是不能以食品在口中的直覺反應或主觀以為來決議。一般而言,食品中所含無機質成分如硫、碘、氯、磷等較多者,可認定為酸性食品,如雞肉、豬肉、牛肉、乾酪、蛋黃、魚子、牡蠣、鰻魚、鯉魚、鯽魚、鮑魚、蝦、白米、麵粉及面製品,大麥片、花生、油炸豆腐、蘆筍、清酒、啤酒等。而含鈉、鈣、鉀、鎂、鐵、銅等成分較多者,可列為鹼性食性。如豆腐、大豆、四季豆、菠菜、萵苣、蕪菁、蘿卜、竹筍、甘薯、馬鈴薯、洋蔥、茄子、黃瓜、西瓜、海帶、柑橘、楊桃、香蕉、蘋果,葡萄、柿子、牛乳、蛋白、咖啡、草莓、甘藍菜等。身體酸鹼性與色斑的關系人體的正常血液PH值應為7.35~7.45,在這個范疇內陽陰離子處於平衡狀況。假如PH值偏弱酸,會引起內分泌失調,導致和加重色素冷靜。影響血液PH值的因素很多,飲食是最直接、最持久的因素。固然血液有較強的平衡能力,但長期飲食結構分歧理,會引起血液PH值的波動。假如長期食用過多酸性食品,會轉變體內正常的弱鹼性環境,體液變酸,血液循環能力變差,皮膚新陳代謝降低。皮膚會變的粗糙、失往光澤、色斑加重、毛孔粗大。食品調控身體酸鹼度把持身體酸性體液,很重要的一點是長期保持酸鹼食品的調配。這里還要再次提示一點,做好酸鹼食品搭配,首先要理解如何分辯酸鹼食品。食品吃在嘴裡,經過味覺反應,有酸性、澀味等等味道,需要留意的是,直覺的味覺不代表這種食品是酸性或者鹼性食品。例如橘子、楊桃吃起來有酸味,而卻是鹼性食品。又如白米、面類並無明顯的味覺感,卻是酸性食品。食品的重要影響不同種類的食品經消化、接收後對血液的酸鹼度的影響,會直接關系人的健康。日常生活中要特殊留意把持酸性食品,血液為了中和這些酸性的物資,還會消費體內大批的鈣、鎂等鹼性元素,會進一步加重色斑的發生。看血型挑食品不同血型的人,在飲食方面除斟酌酸鹼性外,對體質的影響方面也有一些差異,每個人可以聯合自己的狀況參考食用.總而言之,面部題目由身內而起,面部祛斑是有限的,學會和保持調養好體質,也就是管好肚子是第一重要的。A型血,適合素食天天凌晨要喝一杯木瓜汁大豆蛋白質是這類人的健康食品。稍宜食用:豆類及其製品,魚、雞蛋、乳酪、奶油等,蘿卜、洋蔥、南瓜、菠菜、芹菜、大蒜,檸檬、菠蘿、李子、蘋果、桃、葡萄乾、櫻桃,亞麻籽油。少量食用:所有肉類,魚子醬、小龍蝦、小鰻魚、大牡蠣、貝殼類等,全脂奶和冰淇淋,洋白菜、茄子、辣椒、土豆、橄欖、胡椒、香蕉、椰子、芒果、橘子,菜油。O型血,適合高蛋白食品可在睡前吃幾個奇異果稍宜食用:牛肉、羊肉、鱸魚、雞蛋、脫脂牛奶,豆腐、大蒜、蘿卜、萵苣、洋蔥、甘薯和南瓜等,蘋果、柚子、葡萄、梨、西瓜和桃子、橄欖油或亞麻籽油。少量食用:鵝肉、肥豬肉、火腿等,魚子醬、章魚,冰淇淋、酸奶、全脂奶,蘑菇、橄欖、土豆、白玉米等,玉米油或葵花油。

㈣ 怎樣調節身體酸鹼度

營養專家說,健康人體內環境的酸鹼度(ph值)在7.35到7.45之間,即體液應該呈弱鹼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物質代謝。
可是根據調查,只有10%的人
ph值在此范圍內,屬於鹼性體質;而多達70%的人是酸性體質,體液ph值經常徘徊在7.35左右或稍低,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
人們想調節自身的酸鹼度,除了多做運動、調節心理外,還要特別注意補充鹼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
簡單地歸納,動物性食品中,除牛奶外,多半是酸性食品;植物性食品中,除雜糧、五穀、豆類外,多半為鹼性食品;而鹽、咖啡、油、糖、茶等,都是中性食品。
但也有少數例外,例如李子照理說應該是鹼性食品,但所含的有機酸人體不能代謝,因此會留在體內呈現酸性反應。橘子或檸檬則不同,它們含的有機酸人體可以新陳代謝,是鹼性食品。
強酸性:蛋黃、乳酪、白糖做的西點或烏魚籽、柿子、柴魚等。
中酸性:火腿、鮪魚、豬肉、雞肉、鰻魚、牛肉、麵包、奶油、小麥、馬肉等。
弱酸性:紅小豆、甘藍菜、洋蔥、蘿卜、蘋果、豆腐等。
中鹼性:蘿卜干、大豆、橘子、番木瓜、紅蘿卜、番茄、草莓、梅干、檸檬、菠菜等。
強鹼性:葡萄、葡萄酒、茶葉、海帶等。尤其是天然綠藻,富含葉綠素,是不錯的鹼性健康食品。
注意酸、鹼食物的合理搭配,才能維護健康的體內環境。

閱讀全文

與有哪些方法減少身體的酸鹼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怕體檢測血壓有什麼方法 瀏覽:574
碧海金沙帳篷使用方法 瀏覽:463
2個大拇指好麻木用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355
站立檢測骨盆前傾的方法 瀏覽:404
最簡單雙螺紋起針方法 瀏覽:252
種玉米的方法視頻 瀏覽:12
雙層樓梯尺寸計算方法 瀏覽:326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瀏覽:490
vivo手機打電話黑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00
分析設備設施的風險方法是 瀏覽:548
紅警2尤里的復仇兼容性解決方法 瀏覽:110
手工紅包小魚燈籠製作方法步驟及圖片 瀏覽:89
重量分析方法包括哪兩個過程 瀏覽:670
如何讓人記住你的方法短視頻 瀏覽:287
手機圖標隱藏功能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0
樣本量少用什麼統計學方法 瀏覽:489
松下遙控器通用手機版使用方法 瀏覽:292
簡便計算的方法字母公式 瀏覽:899
核素敷貼治療方法 瀏覽:941
如何運用會計核算的方法 瀏覽: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