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歷史辨析方法有哪些

歷史辨析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29 16:34:38

Ⅰ 歷史分析方法:動機與效果、目的與手段兩種方法的區別和辨析方法有哪些

前者指原因和影響(利弊),後者指原因和措施方法。

Ⅱ 歷史做題方法和技巧

選擇題做題技巧
1、文字材料型選擇題
文字材料型選擇題是新情境試題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要求學生進行判斷,論證或者評價,解答此類試題一般的人要求是:
(1) 讀懂材料的核心思想。這是解答此類試題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中國古代史的選擇題一般採取文言文的形式出現,很多學生不解其意,而造成錯答。
(2)對號入座。任何試題都是對所學知識的考查,這就要求將試題中的材料與所學的知識「掛鉤」在此基礎上進行解答。
(3)對照設問。它的意思也就是明確試題的問題,根據問題尋找材料中有效信息,並結合所學知識綜合判斷。
例題:《春秋左傳》中有一段關於宗法制的記載:「王後無適,則擇立長。年均以德,德均以卜」這段記載說明了什麼( )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齡大小來確定繼承人 B春秋時期只能靠占卜來解決繼承問題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對完整的實施辦法 D賢德是宗法制確立繼承人的首要依據
2、圖片材料型選擇題
該類試題主要以李世圖片、照片或繪畫等為載體,考查學生解讀歷史圖片、分析李世問題的能力
(1)審圖:必須弄清楚審圖的三要素:人物、器物和文字
(2)審註:「注」對圖起到補充性和解釋性的作用,很多是試題設計者為降低試題的難度或者保證答案的唯一性而加註的,對於解答試題起到關鍵作用
(3)審設問:設問是圖片題的落腳點和出發點,不同的設問決定了不同的答題方向
(4)在認真審圖的基礎上,建立與教材知識的鏈接,左後確定答案。
3、概念性選擇題
概念性選擇題主要依據基本麗水概念來命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概念的再認識和理解闡釋能力。此類題題干中經常出現的詞語有「內容是」「標志是」「特點是」「准確的理解是」等。解答概念型選擇題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背景法。歷史概念有其客觀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據歷史時間和歷史空間,聯系所學知識,直接選取合適的答案。
(2)定性法。就是對歷史概念的性質、本質等屬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概念是什麼」凡是與題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質不同的選項就要被淘汰。比如,題干提供的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概念,而選項的闡釋卻是經濟方面的內容,明顯排除
(3)定量法。就是對歷史概念的時間、適用范圍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概念在什麼時間空間內存在,在什麼范圍內適用」
(4)理論法。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等辯證關系原理,階級分析法等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
例題:《春秋繁露》記載「古之造文者,三畫連其中,謂之王,三畫者,天地人而連其中,通其道也,謂之王」材料體現()
A天人感應思想 B制天命而用之
C陰陽五行學說 D封建等級思想
4、評價性選擇題
此類題側重對歷史概念、歷史觀點和歷史結論等進行分析、判斷和評價,不著眼於「是什麼」而著眼於「為什麼」
(1) 堅持正確的立場。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對同一事件的評價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所以要堅持正確的立場,如國際主義的立場、愛國主義立場、民族團結的立場、社會進步的立場、改革探索、勇於創新的立場。
(2)堅持正確的標准。要堅持生產力標准和時間標准,即一切歷史活動凡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過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就應該堅持。
(3)堅持「三個有利於」即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社會的進步,有利於人民生活的改善。
例題:歐洲中世紀穀物的收成通常是播種量的三四倍,最好的收成也不過六倍。從「雲夢竹簡」的材料來看,早在秦漢時期中國穀物的收獲量就至少為播種量的十倍或十幾倍。古代中國片農業相對發達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B基於小農經濟的精耕細作
C鐵制農具的使用和推廣 D黃河長江流域適宜農業發展
5、因果關系型選擇題
因果關系型選擇題就是考察歷史事件或歷史顯現的原因和結果的選擇題,在高考選擇題中最為常見。解答因果關系型選擇題的基本法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根據時間順序判斷:時間在前才有可能是「因」時間在後才有可能是「果」
(20運用基本原理判斷: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時因,社會意識是果)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
(3)限定詞法。即要正確理解相關概念的含義,能夠正確區別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國內影響和世界影響、政治影響和經濟文化影響。
例題:《資治通鑒》記載了唐代宰相劉禕(yi)之的名言「不經鳳閣(中書省)鸞台(門下省)何名為敕」這體現了()
A唐代政治民主的進步性 B決策中樞的分權制衡性
C統治之道貴在外儒內法 D君主專制政令不夠通達
6、組合型選擇題
組合型選擇題是近年高考歷史選擇題中常見的題型。這類題型四個備選題枝是由多個小選項排列組合而成,這類題具有角度多、跨度大、迷惑性強等特點,每年的高考選擇題中,該類試題是選擇題中得分率較低的一種。
排除法是准確判斷組合型歷史選擇題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具體有戲、以下幾種方法:
(1)排「錯」法:就是從題目提供的選肢中直接排除錯誤選肢,只要能夠確定組合肢中的一個錯誤選項就可以把凡是有該組合肢的備選答案排除,往往一步就能得出正確答案。
(2)排「正」法:即在眾多的選肢中,確認一個或幾個正確選肢,從而在四個備選組合肢中排除不含有正確備選項的組合肢。
(3)排「異」法。即排除本身正確但與題干無緣的選肢
(4)存同辨異法:在經過上述三種排除法之後扔不能得到正確答案的情況下,可以將剩下的備選題肢中相同的小選項保留下來,不同的選項再進行辨析。
(5)自相矛盾排除法:備選的選肢存在表述相互矛盾的,排除組合肢中同時含有相互矛盾的選肢,最後判斷兩個矛盾選肢進行作答。
7、表格材料型選擇題
表格材料型選擇題是運用計量史學研究成果的產物,也是學生從定量分析道定性分析的過程,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1)解答這類選擇題,對圖片表格要「三看」:一看錶格的時間、空間,界定答題范圍;二看錶格反映的問題所在,確定答題方向。三看錶格的關鍵信息,明確內涵外延。
(2)選項要「二思」:一思每一個備選項是不是符合歷史事實,排除不符合圖片所反映的史實。二思是不是符合題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題干要求的。總之,要將材料圖表選項三者結合起來,進行思考。
例題:《中國城市發展史論集》對中國古代城市化率的變化情況有如下統計:
朝代
戰國
西漢

南宋
清(1820)
城市化率
15.9%
17.5%
20.8%
22.0%
6.9%
請指出南宋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是()
1國家統一,社會穩定 2市坊界限被打破3政府不再限制商業發展4商業發展的推動
A12 B24 C 14 D 23
8、否定性選擇題
否定性選擇題即要求選出不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也稱為逆向選擇題。唱出現的人標志性詞語有「不是」「不正確」「不包括」「無」「沒有」「錯誤的」「無關的」「不屬於」等詞語,所以要特別注意逆向思維,此類題的主要解法有:
(1)排除法,通過排除不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選出符合題意的選項
(2)推理法。若不能確定某個選項時,可以先假設此選項正確,然後再根據所學知識進行推理,分析其結論是否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
(3)直選法。根據自己對歷史史實的認識和見解,直接確定不符合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
例:北宋著名學者李覯曾經指出:「儒失其守,教化墜於地。凡所以修身正心,養生送死,舉無其柄。。。。當是時也,釋之徒以其道鼓行之,焉往而不利雲雲」對此段材料里歐接錯誤的是()
A材料揭示了儒學復興的某種背景 B材料將儒佛對比,對佛學甚是推崇
C該材料反對儒學的倫理說教,陳義甚高D材料顯示學者思考探索,試圖改造儒學
9、最佳選擇題
此類題型在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題干與備選項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聯系,其他選項因不夠全面或不完全切題而不能成為最佳選項。在題干中往往用一個表示程度的副詞、形容詞作為限定條件,如「根本」「最突出的」「主要」「直接」等。
(1)排除法:排除表述存在錯誤的選項、表述不夠嚴密的選項和與題干沒有必然聯系的選項
(2)比較分析法:即分析比較選項與題乾的關系,選取對於題干來說更直接更具體更全面更具有根本性的選項。注意不能入選的選項常有以下幾種毛病:以偏概全,范圍過大,過於間接。等
(3)基本理論分析法: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i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如主觀與客觀、量變與質變、主次矛盾、共性與個性,發展觀等進行比較分析,確定答案
(4)聯系歷史背景分析法:把歷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去分析,找出最佳選項。錯誤選項常范圍過大,以偏概全,或者「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10、排序式選擇題
排序式選擇題的特點是要求學生將一些歷史事件、現象或按時間或按空間方位,或按因果關系等加以排列選出正確答案,解題方法主要有()
(1)首位判斷法:即找出發生最早的意見史實,然後找出選項中以這一史實的序號為首的選項,即可用直選法選出正確答案
(2)尾端判斷法:原理與上面相似
(3)兩者比較法:在眾多史實中能夠判斷兩個或者三個事件先後順序,可以根據他們先後順序排除選項,以減少判斷難度。
11、比較性選擇題
比較性選擇題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等進行比較分析的選擇題。比較性選擇題在題干中一般有「相同點」「不同點」「共同之處」「相似之處」「最大不同點」「最根本的不同」「本質上區別」等詞語出現。解答此類選擇題主要分四個步驟:
(1)審,仔細審題,明確題干要求,注意題干考查角度,看題干考查的是二者間的聯系還是區別。
(2)聯,聯系材料中的相關知識,抽取、儲備與題意相關知識,並進行對比。
(3)比,把備選項和題干進行聯系比較,先看備選項的表述是否錯誤,再看備選項的觀點是否符合題干考查角度。
(4)查,審查備選項,只是本身是正確的且符合題干要求的備選項才能最後入選。
例題:1859年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最早提出在中國修建鐵路的建議:「為全國 之脈絡,通則無病焉」1874李鴻章在《籌議海防折》中提出修建鐵路的建議:「有內地火車鐵路,屯兵於旁,聞警馳援,可一日數百里,則統帥當不至於誤事」二者的直接影響()
A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B推動了中國交通的近代化
C有利於中國近代海軍的建立 D方便了中國百姓日常出行

Ⅲ 歷史辨析題的答題技巧

最重要的是從歷史事件所處的歷史環境去分析問題

Ⅳ 正確評價歷史事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歷史職稱考試

第一,歷史性原則。評價歷史事件時一定要把該歷史事件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中進行,決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現實。如,如何正確認識清初實行的閉關政策?眾所周知,閉關政策是導致近代中國落後挨打的重要原因。但是最初實行是有原因的,一是佔主導地位的自然經濟作祟——中國不需從國外進口商品,二是為了防範和抵禦侵略者在中國沿海地區的種種不法和侵略行徑。雖然閉關政策的消極作用很大,但從背景我們不難看出閉關政策在一定時期內(當時)一定程度上抵禦了侵略者的侵略活動,起到了一定的自衛作用,故應給予一定的肯定。

第二,兩點論原則。對歷史事件的評價,應該堅持兩點論,不能一點論。也就是說,評價歷史事件要全面,既要看到其積極的作用(即意義),又要認識其消極影響(即局限性)。

第三,階段性原則。由於歷史階段的不同,同一歷史事件所起的作用和結果就會不同,評價也就會有差異甚至相反。如「請就科舉制度從隋唐的產生到明清以後衰落的歷史,談談你對其作用的評價。」科舉制度在建立之初,擴大了地主階級的統治基礎,並為繁榮古代文化做出了貢獻,因此當以肯定為主。而到了明清時期,科舉考試內容限制在四書五經范圍之內,八股取士使許多知識分子不講實際學問,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並且還嚴重阻礙了科技文化的發展,因此當以否定為主。

第四,史論結合原則。要正確評價一個歷史事件,必須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准確地概述史實,客觀、公正、全面地分析史實,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正確認識歷史事件的本質,然後才能對歷史事件作出正確的分析和評價。評價歷史事件必須以史實為依據,脫離史實的空洞的評價只能是空泛之談。如「簡述秦始皇建立封建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主要措施,並作簡要評價」。

Ⅳ 歷史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基本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幾種:

1、考據法,即搜集和考證材料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2、計量史學,通常通過一些統計的數據進行計量,然後得出一些結論

3、口述史學方法,也稱口碑史學、口頭史學等,是運用現代化的手段收集人們口述的歷史資料,用來研究歷史的新學科。口述歷史學是歷史學與社會學、民族學、人類學等注重田野工作即實地調查的學科相結合的產物。

4、比較史學,是通過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歷史現象的比較來加深、擴大和驗證對歷史的認識的一種方法。

5、心理史學方法,又稱「心理歷史學」,西方「新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汲取心理學的某些理論、原則和方法,探究世界歷史進程中人類的各種活動,從「心理」的視角豐富和完善歷史認識的能力,提高歷史研究的科學認識水平。由精神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所開創。

6、跨學科史學方法,跨學科學是以學科間有關的共同問題為研究對象,運用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促進學科技術全面協調發展的新學科。現代科學發展的突出特點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一方面,學科劃分越來越細,分支越來越多;另一方面解決日益復雜的許多重大問題又需要多學科的配合和綜合,學科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相互結合,不斷涌現與傳統學科分類迥異的新學科。

(5)歷史辨析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歷史研究是一種很有意義的研究方法。這一方法具有其他方法不具備的優勢。譬如,人們通常對過去的事情感到有興趣,而興趣對於研究者來講,是不可缺少的。另外,歷史研究有彈性,也就是說,它無需固定的時間,也不受人事因素的限制。

它能充分結合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因而有利於研究的開展。但是,歷史研究也有局限性。因為歷史具有不可復驗性。因而無法確定在新的情況下是否會有同樣的結果發生,是否會得出與舊情況下相同的結論。此外,歷史資料往往難以搜集完整,其本身的有效性難以判斷。這些局限性恐怕是與人自身的局限性相關的。

參考資料:歷史研究法-網路

Ⅵ 歷史論述題答題思路方法

是除選擇題之外考查學生的一種重要題型,在我們政治中考中占據近60%的分值。它的類型多樣,可以是言行評析題、觀點辨析題、材料分析題等;它的信息容量大,答案的綜合性要求強。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歷史論述題答題思路 方法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論述題答題思路方法

1.文字型材料題

這是中考材料題中的傳統題型 。一般都是選擇書上的引文或學生比較熟悉的 文章 ,這類題目一般是問得直接明了,考生較好回答。這種類型的材料題旨在考查閱讀材料並尋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圖表型材料題

圖表型材料題是以數字表格或圖像(線) 變化為信息載體,通過一定的數量關系來反映事物的數量特徵、變化規律及內在聯系。

解決這類材料題的關鍵是通過圖表材料所呈現出的數字或線段的變化,來確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要先讀設問部分,帶著問題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識地去觀察分析材料。通過觀察發現現象之間的聯系,再分析原因然後組織答案。

3.開放型材料題

近年來開放型材料題命題的一個趨勢就是選擇材料時,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聞時事、 名人 名言 、 諺語 詩歌、漫畫海報等,材料來源無法預知。但考生應當把握一點,即無論材料千姿百態,所選擇的材料必定是以歷史課程中的重點知識為依託,所設問題必我所學、必我所能,不會超標,所考問題必然是歷史課程中的重點知識。

在解答這類材料題時,一定要史論結合,論從史出,能敢於創新、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獲得高分的保證。

材料分析題是近年來歷史中考的必考題,也是很多學生日常考試中比較畏懼的題目之一,其實只要我們掌握了基本的歷史知識,運用了正確的解題方法,這類題目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難。

1、看題目

看懂題目,注意關鍵詞

(1)看清有幾問?謹防粗心漏答。(2)答題有何要求

如「依據材料」,則是在材料中找答案即使與所學知識不符也要按照材料回答;

如「結合所學知識」,則是以材料做引子用教材中的語言作答;

如「不得引用原文」,請自己組織概括答案;

如「有何變化」,即從什麼變成什麼或「不同」,則要前後對比;

如有「如何」,一定要基於史實答題;

如有「反映什麼」或「含義」,那就是就材料表面意思回答;

如問「啟示」,就要注意聯系現實,並且一定要圍繞主題來回答。

如:看到「改革」就想到「實事求是,根據國情,與時俱進,勇於創新」、看到「工業革命」就想到「 教育 興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看到「仁」就想到「和諧社會」、看到「污染」就想到「保護環境,持續發展」、看到「閉關鎖國」「學習西方」就想到「堅持開放」、看到「日本右翼」就想到「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還有時間、空間的限制等等,如某一時間段、某一國家……(在問中劃出來)

如對某種觀點的認識,就要先肯定(或否定)再說出自己的論據。

如「評價」(或影響),要注意一分為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全面分析。

如「歸納」,基本上就是分段概括材料的含義。注意標好點子。

2、看材料

①、帶著問題,明確方向,提取有效信息。(在材料中把涉及到的與題目有關的信息勾畫出來,組織答案的時候有可能要用到。)

②、運用歷史觀點,聯系史實,站在歷史高度讀懂材料。

③、注意材料中的標點符號,尤其注意句號、分號、省略號。每一個句號、分號就是一層意思,往往就是一個得分點。材料原文一般很長,試題只能摘錄其中一小部分。從某句開始摘錄到某句為止,這開頭和結尾兩句,當然得考慮為答題服務;省略號刪去的是與答題無關的內容,省略號兩邊保留的內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隱含著重要信息。

④、注意材料前 提示語 或引文出處。出處往往能夠提供材料的時間、國別、作者,由此給我們隱形提示。

⑤、注意分值。一般1分即一個知識點,如3分肯定是三個知識點;2分是一個或兩個知識點。看分答題。

⑥、注意材料之間的聯系。每一道材料題一般都有一個主題。找出了主題,然後圍繞這個主題,確認材料涉及的內容或對課本知識進行遷移,便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如:改革類;民族團結類;科技 文化 類;國家統一;國家建設類;反侵略類、戰爭等等,每一主題有每一主題答題的套路。

3、規范答題

①、嚴防錯別字。

②、根據材料回答的題,一定要結合材料((可能是材料中的主旨句,也可能是材料的關鍵詞語、 短語 ,或者截取材料的詞語組成一句話。)答題要把材料提煉,言簡意賅,避免整段抄襲。

③、結合所學知識的,答題盡可能用教材文字和觀點,史實准確,言簡意賅;

④、序號化:回答問題要注意按照問題的先後順序,再按時間、空間順序等依次作答,且標明序號。

4、「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這種問法,材料中的點子歸納完後,還要用教材中相關知識點進行補充。看分答題。

5、談看法、啟示、建議之類的題。一定要圍繞主題談,要幾則材料共同反映了一個什麼主旨弄清楚。這種題一般是1分或2分。如果是2分,至少要答2點。

材料分析題的解題技巧,3個步驟要掌握好,

第一步,讀懂讀透閱讀材料

首先,要先閱讀題的設問,後讀材料。不少老師和學生會認為要先讀材料,後看題目設問。事實上這樣做有較大的局限,先讀材料比較陌生,如遇到難懂的古文和外來材料障礙更大,易於產生懼怕心理,影響答題;且在不了解答題要求和方向的情況下閱讀材料,針對性不強、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讀幾遍才能知曉。因此,我們要先讀題目的設問。先讀設問的實質是使對材料的分析定向化。所以讀材料時,一定要認真審讀設問,明確設問的要求,然後帶著設問有重點地讀材料。尤其要注意文字(包括圖表、圖示等)展示給我們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從中找到材料敘述的核心內容,獲取有效信息。

其次,要掌握閱讀材料的基本原則:看兩頭,找信息。材料的首尾兩頭,一般是命題者對材料的出處和內容作簡要介紹的地方,內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時間、國別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個或多個信息。這些說明性文字,往往給解題者某種暗示和引導,有可能埋伏著解題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再次,要把握好材料間的聯系。有時一個材料題往往不止一則材料,有兩則、三則材料。這些材料從表面上看肯定各不相同,有時則分別聯系著兩個或多個不同的歷史事件。但閱讀時既要認真讀懂每一則材料的中心內容,不能把它們完全割裂開來,又要注意其內在聯系性,為下一環節的思考作準備。

第二步,找取相關信息點

要注意找設問與材料中的關聯點,要注意找取材料與課本關聯中的相似點,要注意找取材料論述的中心。

試題雖然都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設問,但迄今為止,任何一道材料題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這里的關聯,一是指試題以教材知識為背景或依託,二是指試題的一兩處設問需用教材知識來回答或確定大方向。確定了材料與教材的某個或某方面重要知識的關聯,回答問題就不難了,甚至有的設問可以在教材中「對號入座」。

第三步,回答設問內容

①.注意答好第一問。一般情況下,一個材料分析題設好幾問,而設問大都是相互聯系著的。往往答對了第一問,其他便迎刃而解了。因此,答第一問時一定要細心,要注意對材料作多方面的考慮,既要考慮材料的顯性含義,又要分析材料的隱性含義,全面考慮問題的正反面,力求全面准確。

②.注意審准設問。在好多設問中,都有一些引導性、限制性詞語對問題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據材料概括提煉」「不得照抄材料原句」「如何評價材料的觀點」等。這些限制詞語大體上代表了設問內容的本質含義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給予充分注意。

③.注意設問分值。材料分析題每問分值不同,所以答題時問什麼答什麼,不必展開,而分值大的則是要深入分析,回答問題應展開論述,詳加說明。

④.注意答案的簡明扼要。緊扣題意,論從史出,答出重點。對於材料分析題的文字表達能力,歷年中考試題的要求都是很高的。材料分析題的答案要求言簡意賅,條理清楚,邏輯嚴謹。問什麼答什麼,不必展開。對問題作出准確地說明,嚴密地論證,並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感悟,有意識地反映出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另外,答案用語要規范.准確使用「應試語言」。

⑤.解答錯誤分析。一種是死摳教材,有的學生作材料題不太讀材料及題目就開始翻教材,以為教材是萬能的,希圖從教材中找到現 成語 句、段落成為理想答案。一種是野馬脫韁,這樣的學生做材料題根本不管教材上知識點,材料的中心也把握不準,想到哪裡說到哪裡,但往往不得要領。


歷史論述題答題思路方法相關文章:

★ 歷史材料題答題技巧

★ 高考歷史答題技巧及思路

★ 高考文綜歷史論述題解答應對策略

★ 高考歷史:主觀題答題思路(評價類)

★ 高中歷史綜合題解題技巧和思路

★ 高考歷史答題思路方法

★ 歷史主觀題解題思路分析

★ 高考歷史主觀題的答題技巧方法

★ 高考歷史12種題型的解題方法整理

閱讀全文

與歷史辨析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暖巢囊腫保守治療方法 瀏覽:424
不用水咸鴨蛋腌制方法最快又簡單 瀏覽:858
腰肌經絡鍛煉方法 瀏覽:672
電動洗腳盆使用方法 瀏覽:646
全站儀引點計算方法 瀏覽:172
咳嗽嘔吐怎麼辦方法 瀏覽:957
酒店冷藏櫃不製冷解決方法 瀏覽:574
怕體檢測血壓有什麼方法 瀏覽:574
碧海金沙帳篷使用方法 瀏覽:463
2個大拇指好麻木用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355
站立檢測骨盆前傾的方法 瀏覽:404
最簡單雙螺紋起針方法 瀏覽:252
種玉米的方法視頻 瀏覽:12
雙層樓梯尺寸計算方法 瀏覽:326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瀏覽:490
vivo手機打電話黑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00
分析設備設施的風險方法是 瀏覽:548
紅警2尤里的復仇兼容性解決方法 瀏覽:110
手工紅包小魚燈籠製作方法步驟及圖片 瀏覽:89
重量分析方法包括哪兩個過程 瀏覽: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