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甲蟲是如何繁殖的
甲蟲是通過卵來繁殖,生活史里有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甲蟲是完全變態(完全變態發育是昆蟲變態的兩種類型之一。昆蟲在個體發育中,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地叫完全變態。完全變態的幼蟲與成蟲在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蜻蜓的發育過程是不完全變態過程,蝶、蚊則是經過完全變態而長成的昆蟲。)的昆蟲。
卵的大小和數量各不相同。隱翅蟲的卵很大,但每次只產數個;地膽科的卵很小,但每次產數千個。瓢蟲大都把卵成堆產在葉子上;象鼻蟲常在植物莖上鑽個孔把卵產在裡面;有些金花蟲有特殊的卵囊保護著卵;還有的把卵產在泥土裡或水裡。
它們的幼蟲有的可自由活動,有的常躲在隱蔽處。幼蟲大都在土裡或隱蔽處化蛹,不結繭,不過也有些種類會結繭保護著蛹。從幼蟲到成蟲有的只要一個星期,有的二十年。依食性,觸角形狀,翅脈等不同,甲蟲可分為肉食性,多食性,有吻三大類。
Ⅱ 黃粉蟲養殖技術
(一)成蟲期
蛹羽化成蟲的過程大約3-7天,頭、胸、足、翅先羽出,腹、尾後羽出。因為是同步挑蛹羽化,所以幾天內可全部完成羽化,剛羽化的成蟲很稚嫩,不大活動,約5天後體色變深,鞘翅變硬。雄雌成蟲群集交尾時一般都在暗處,交尾時間較長,產卵時雌蟲尾部插在篩孔中產出,這個時期最好不要隨意攪動。發現篩盤底部附著一層卵粒時,就可以換盤。這時將成蟲篩卵後放在盛有飼料的另一盤中,撥出死蟲。5-7天換一次卵盤。成蟲存活期在50天左右,產卵期的成蟲需要大量的營養和水分,所以必須及時添加麥麩子和菜,也可增加點魚粉。若營養不足,成蟲間會互相咬殺,造成損失。
(二)卵期
成蟲產卵在盛有飼料的木盤中,將換下盛卵的木盤上架,即可自然孵化出幼蟲,要注意觀察,不宜翻動,防止損傷卵粒或傷害正在孵化中的幼蟲。當飼料表層出現幼蟲皮時,1齡蟲已經誕生了。
(三)幼蟲期
卵孵化到幼蟲,化蛹前這段時間稱為幼蟲期,而各齡幼蟲都是中國林蛙最好飼料。
成蟲產卵的盤,孵化7-9天後,待蟲體蛻皮體長達0.5厘米以上時,再添加麥麩子和鮮菜。每個木盤中放幼蟲1公斤,密度不宜過大,防止因飼料不足,蟲體活動擠壓而相互咬殺,要隨著幼蟲的逐漸長大,及時分盤。
麥麩子是幼蟲的主要飼料,同時也是棲身之地。因此飼料要保持自然溫度。在正常情況下,當溫度較高時,幼蟲多在飼料表層活動,溫度較低時,則鑽進下層棲身。木盤中飼料的厚度在5厘米以內,當飼料逐漸減少時,再用篩子篩掉蟲糞,添加新飼料。1-2齡幼蟲篩糞,要選用60目篩網,防止幼蟲從篩孔漏掉。要先准備好盛放新飼料的木盤,邊篩邊將篩好的凈幼蟲放入木盤上架。
黃粉蟲幼蟲生長要突破外皮(脫皮),經過一次次蛻皮才能長大。幼蟲期要蛻7次皮,每蛻一次皮,蟲體長大,幼蟲長1齡。平均9天蛻一次皮。幼蟲蛻皮時,表皮先從胸背縫裂開,頭、胸、足部,然後腹、尾漸漸蛻出。幼蟲蛻皮一般都在飼料表層,蛻皮後又鑽進飼料中,剛蛻皮的幼蟲是乳白色,表皮細嫩。
(四)蛹期
幼蟲在飼料表層化蛹。在化蛹前幼蟲爬到飼料表層,靜卧後蟲體慢慢伸縮,在蛻最後一次皮過程中完成化蛹。化蛹可在幾秒鍾之內結束。剛化成的蛹為白黃色,蛹體稍長,腹節蠕動,逐漸蛹體縮短,變成暗黃色。
幼蟲個體間均有差異,表現在化蛹時間的先後,個體能力的強弱。剛化成蛹與幼蟲混在一個木盤中生活蛹容易被幼蟲在胸、腹部咬傷,吃掉內臟而成為空殼;有的蛹在化蛹過程中受病毒感染,化蛹後成為死蛹,這需要經常檢查,發現這種情況可用0.310-6漂白粉溶液噴霧空間,以消毒滅菌。同時將死蛹及時挑出處理掉。挑蛹時將在2天內化的蛹放在盛有飼料的同一篩盤中,堅持同步繁殖,集中羽化為成蟲。
編輯本段
管理措施
黃粉蟲三種形態在黃粉蟲的養殖過程中,掌握好養殖技術和管理措施十分重要,它關繫到黃粉蟲繁殖的速度、蟲體質量、經濟效益等問題。
(一)禁止非飼養人員進入飼養房。如非進入室內不可的人員,必須在門外用生石灰消毒。
(二)在黃粉蟲的生活史中,四變態是重要的環節,掌握好每個環節變態的時間、形體、特徵,就能把握養殖的技術。
(三)飼料要新鮮,糠麩不變質,青菜不腐爛。
(四)在幼蟲期,每蛻一次皮,更換飼料,及時篩糞,添加新飼料。在成蟲期飼料底部有卵粒和蟲糞,容易發霉,要及時換盤。
(五)為了加快繁殖生長,對幼蟲,羽化後的成蟲,在飼料中適當添加葡萄糖粉或維生素粉、魚粉。每天都要喂鮮菜。
(六)飼養人員每天都要察看各蟲期情況,如發現病蟲、死蟲應及時清除,防止病菌感染。
(七)黃粉蟲的養殖要按計劃進行。飼養蟲量和養殖中國林蛙的數量要銜接,使各齡的幼蟲數量都要有完整的記錄,才能保證黃粉蟲養殖的成功。
利用農村廢棄的作物秸稈飼養黃粉蟲幾乎不花什麼成本,3-5斤秸稈粉加少量的麥麩、玉米面,再加少量菜葉就可飼養一斤商品蟲。
將適齡的雌雄成蟲,集中同時配對,並放入同一塑料盆中統一飼養,這樣既可提高飼養員的勞動生產率,也有利於強化飼養管理工作,確保各項生產性能的同步發揮。黃粉蟲配對後,一般在3~4天開始產卵,由於全群適齡繁殖的成蟲在同一時期配對,因而會出現同步產卵的結果。具體時間一般在7~10天,在適宜的溫度下7天後應篩一次卵。篩卵時應先將盆中的飼料及其他碎物篩下,防止盆中存有個別的卵粒或幼蟲,然後將接卵紙一起放入塑料盆中或搬到孵化箱中。孵化箱與成蟲產卵箱規格相同,箱底是木板,孵化箱可孵化2~3個卵箱或用塑料盆中孵化2~3個卵盆的卵,但應分層堆放,層間要用3~4根木條隔開,以透空氣,在乾燥季節,卵上還要蓋上一層菜葉。卵在箱中或盆中10天之內即可全部孵化出幼蟲。同步喂養 將孵化出的幼蟲放入飼養室內進行人工飼養。飼養室要消毒、清掃,並安裝飼養架,架上放塑料盆,盆中添0.4~0.5公斤的混合飼料,一般每個盆中放幼蟲0.15~0.2公斤。
幼蟲的飼料配方和投飼數量依不同齡期而調整。幼蟲的飼料配製比為麥糖85%、玉米面15%。飼料配合得當,對黃粉蟲的生長發育有利,還可節省飼料。如僅給一些粗飼料,只能維持生長,使生長受阻,發育緩慢,蟲體易退化,個體變小,繁殖率會下降。平時應給一些青菜葉、蘿卜片、西瓜皮、嫩樹葉等,以補充水分,但應適量。生長到6齡以後應分成兩盆飼養,每盆還是0.15~0.2公斤。飼料的配製比為玉米秸粉80%、麥麩20%,也可以每天喂飼料,這樣能便於掌握幼蟲吃食與生長,一般1公斤蟲長到8齡需要2.5公斤飼料,比原來節省1公斤多,每隔3~5天,用篩清除糞便一次,在冬春季注意保溫,夏季高溫注意通風降溫。
編輯本段
市場前景
1.黃粉蟲養殖業利潤不高導致沒有大量的資金和人才進入,在餐飲方面的研發和銷售人才缺口大。
2.關於黃粉蟲菜餚消費定位的問題,作為普通食物材料的進入一些低檔的餐館,由於飲食習慣和餐館小老闆的思維有局限導致推廣效果不理想,定位於高端餐飲的話黃粉蟲幼蟲的產量又比較大,蛹的活產、運輸、保存都沒有比較好的辦法,倒是一些農家樂和一些以昆蟲為主題的餐飲方式做的比較好。
3.黃粉蟲富含這種Ento-蛋白質,可作為一種可持續的的蛋白源來代替現在的魚粉,另一個問題,Ento-蛋白質由於脫敏過程復雜,人們大量食用後少數人後有輕微皮膚過敏現象,因此,它的選擇性受到限制。目前,黃粉蟲做保健品仍不是最佳選項,我們試圖找出影響脫敏Ento-蛋白基因點,如果去掉Ento過敏基因,食用黃粉蟲蛋白粉將會形成巨大市場。
編輯本段
病蟲害防治
一、如何防治黃粉蟲乾枯病
(1)病因:發病原因主要是空氣乾燥,氣溫偏高,飼料含水量過低,使黃粉蟲體內嚴重缺水而發病。一般在冬天用煤爐加溫時,或者在炎夏連續數日高溫(超過39℃)無雨時易於出現此類症狀。
(2)症狀:先從頭尾部發生乾枯,再慢慢發展到整體乾枯僵硬而死。幼蟲與蛹患乾枯病後,根據蟲體變質與否,又可分為「黃枯」與「黑枯」兩種表現。「黃枯」是死蟲體色發黃而未變質的枯死(見彩圖66、67);「黑枯」是死蟲體色發黑已經變質的枯死(見彩圖68、69)。
(3)防治:在酷暑高溫的夏季,應將飼養盒放至涼爽通風的場所,或打開門窗通風,及時補充各種維生素和青飼料,並在地上灑水降溫,防止此病的發生。在冬季用煤爐加溫時,要經常用溫濕度表測量飼養室的空氣濕度,一旦低於55%,就要向地上灑水增濕,或加大飼料中的水分,或多給青飼料,預防此病的發生。 (4)對乾枯發黑而死的黃粉蟲,要及時挑出扔掉,防止健康蟲吞吃生病。
二、如何防治黃粉蟲腐爛病(軟腐病)
(1)此病多發生於濕度大、溫度低的多雨季節。因飼養場所空氣潮濕,加上難篩而用力幅度過大造成蟲體受傷,再加上管理不好,糞便及飼料受到污染而發病。
(2)症狀:表現為病蟲行動遲緩、食慾下降、產仔少、排黑便,重者蟲體變黑、變軟、腐爛而死亡(見彩圖68、69)。病蟲排的黑便還會污染其他蟲子,如不及時處理,甚至會造成整盒蟲子全部死亡。是一種危害較為嚴重的疾病,也是夏季主要預防的疾病。
(3)防治:發現此狀況後應立即減少或停喂青菜飼料,及時清理病蟲糞便,開門窗通風排潮,及時挑出變軟變黑的病蟲。若連續陰雨室內濕度大溫度低時,可燃煤爐升溫驅潮。
葯物防治措施:可用0.25克氯黴素或土黴素拌豆面或玉米面250克/盒投喂,等情況轉好後再改為麥麩拌青料投喂。
三、如何預防黃粉蟲黑頭病?
(1)病因:據我們日常觀察,發生黑頭病的原因是黃粉蟲吃了自己的蟲糞造成的。這與養殖戶管理不當或不懂得養殖技術有關。在蟲糞未篩凈時又投入了青飼料,導致蟲糞與青飼料混合在一起,被黃粉蟲誤食而發病。
(2)症狀:先從頭部發病變黑,再逐漸蔓延到整個肢體而死(見彩圖72 )。有的僅頭部發黑就會死亡。蟲體死亡後一般呈乾枯狀,也可呈腐爛狀(也有人認為黑頭病屬於乾枯病)。
(3)預防:此病系人為造成,提高工作責任心或掌握飼養技術後就能避免。
(4)死亡的黃粉蟲已經變質,要及時挑出扔掉,防止被健康蟲吞吃生病
四、如何防治蟎蟲侵害
蟎蟲可說是動物界生命力最頑強、繁殖能力驚人的微小動物,能侵害絕大部分的動物,連人也不能倖免。
蟎蟲的成蟲體長不到1毫米,全身柔軟,成拱弧形,灰白色,半透明有光澤。全身表面生有若干剛毛,有足4對。幼蟎具足3對,長到若蟎時具足4對,若蟎與成蟎極相似。高溫、高濕及大量食物是蟎蟲生長的環境與物質條件,在這種條件下蟎蟲每15天左右發生一代,每頭雌蟎能產卵200粒,可見其繁殖力之強。
危害黃粉蟲的蟎蟲主要是粉蟎,欲稱「糠虱」、「白虱」、「虱子」。夏、秋季節,在米糠、麥麩中很容易滋生,使飼料變質。如果把帶有蟎蟲的米糠作飼料投喂時被帶入盒內,在高溫、高濕的適宜環境條件下,又有豐富的營養,蟎蟲繁殖力又極強,能在短時間內繁殖發展、蔓延到全部飼養盒中。(見粉蟎圖)
(1)病因:一般在7~9月份高溫高濕容易發生蟎蟲病害。餌料帶蟎卵是蟎害發生的主要原因。
(2)症狀:蟎蟲一般生活在飼料的表面,可發現集群的白色蠕動的蟎蟲,寄生於已經變質的飼料和腐爛的蟲體內,它們取食黃粉蟲卵,叮咬或吃掉弱小幼蟲和正在蛻皮的中幼蟲,污染飼料。即使不能吃掉黃粉蟲,也會攪擾得蟲子日夜不得安寧,使蟲體受到侵害而日趨衰弱,食慾不振而陸續死亡
(3)防治:
1)選擇健康種蟲:在選蟲種時,應選活性強、不帶病的個體。
2)防止病從口入:對於黃粉蟲餌料,應該無雜蟲、無霉變,在梅雨季節要密封貯存,米糠、麥麩、土雜糧面、粗玉米面最好先爆曬消毒後再投喂。摻在餌料中的果皮、蔬菜、野菜濕度不能太大。還要及時清除蟲糞、殘食,保持食盤的清潔和乾燥。如果發現飼料帶蟎,可移至太陽下曬5~10分鍾(飼料平攤開)即可以殺滅蟎蟲。加工飼料應經日曬或膨化、消毒、滅菌處理。或對麥麩、米糠、豆餅等飼料炒、燙、蒸、煮熟後再投喂。且投量要適當,不宜過多。
3)場地消毒:飼養場地及設備要定期噴灑殺菌劑及殺蟎劑。一般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對飼養室、食盤、飲水器進行噴灑消毒殺蟎。還可用40%的三氯殺蟎醇1000倍溶液噴灑飼養場所,如牆角、飼養箱、喂蟲器皿等,或者直接噴灑在飼料上,殺蟎效果可達到80%~95%以上。也可用40%三氯殺蟎醇乳油稀釋1000~1500倍液,噴霧地面,切不可過濕。一般7天噴1次,連噴2~3次,效果較好。
黃粉蟲圖片(8張)
4)誘殺蟎蟲:
①將油炸的雞、魚骨頭放入飼養池,或用草繩浸米泔水,晾乾後再放入池內誘殺蟎類,每隔2小時取出用火焚燒。也可用煮過的骨頭或油條用紗網包纏後放在盒中,數小時將附有蟎蟲的骨頭或油條拿出扔掉即可,能誘殺90%以上的蟎蟲。
②把紗布平放在池面,上放半干半濕混有雞、鴨糞的養土,再加入一些炒香的豆餅、菜籽餅等,厚約1~2厘米,蟎蟲嗅到香味,會穿過紗布進入取食。1~2天後取出,可誘到大量的蟎蟲。或把麥麩泡製後捏成直徑1~2厘米的小團,白天分幾處放置在養土表面,蟎蟲會蜂擁而上吞吃。過1~2小時內再把麩團連蟎蟲一起取出,連續多次可除去70%蟎蟲。
用途
黃粉蟲俗稱麵包蟲,是人工養殖最理想的昆蟲,它富含很高的蛋白質、礦物質和十七種氨基酸等 黃粉蟲蛹是高檔的菜餚,是一道營養最豐富的綠色無害食品,含高蛋白,低脂肪和人體不可缺少的多種維生素。在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的原則下,追求綠色昆蟲蛹菜現成為一種時尚,倍受人們青眯,是優良的蛋白食品。黃粉蟲口感好、風味獨特、是易於被消費者接受的一種食品昆蟲。可以烘烤、煎炸、加工成具有果仁味的蛋白飲品、精製蛋白粉等多種形式的食品。
黃粉蟲不僅蛋白質含量豐富,所含氨基酸的種類齊全,組成合理;黃粉蟲其獨特的多種營養有易於消化和吸收,可提高人體免疫力,抗疲勞,降低血脂,抗癌,促進新陳代謝等功效,在黃粉蟲里提取SOD作為抗衰老,防皺,美容,養顏,效果優先於現有市場產品。市場前景廣闊,用於特種養殖,如:鳥、蠍子、魚、蛙、蛇等珍貴禽畜動物,能加快生長發育,提高抗病免疫能力,降低飼料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隨著社會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黃粉蟲是綠色食品,把它譽為「蛋白質食品寶庫」。養殖黃粉蟲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引人注目的行業,被農業部列為農、牧、漁業豐收計劃,是一條把昆蟲資源變廢為寶,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徑,已成為產業化發展熱點,並多次成為中央七套農業欄目重點推廣項目,受到養殖愛好者的青睞,並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
Ⅲ 怎麼養甲蟲『獨角仙』
問:為什麼要叫他獨角仙呢?
答:因為雄性獨角仙的頭部有一支巨大的角,故稱為獨角仙
問: 獨角仙吃什麼?
答: 獨角仙是一種益蟲,它的幼蟲是生活於腐爛的木頭或泥土中。成蟲則吸食樹汁為生
問: 獨角仙的角有什麼作用 ?
答: 雄蟲頭部前方長有觭角,用來爭奪食物或對抗情敵,前胸背板中央亦長有小觭角. 獨角仙打架的方式是把它的觭角插到對方的腹部下面,然後高高舉起,使對方飛出去
問: 獨角仙是生活又是如何的呢 ?
答: 它的一生中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問: 獨角仙從卵到成蟲的生長時間是多久??
答: 獨角仙是一年一化的昆蟲,當獨角仙的卵粒在夏末被產下之後,經過十天至十四天左右的時間,就會孵化出一齡幼蟲;經過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則會脫皮成為二齡幼蟲;再經過三星期後會再次脫皮成為三齡幼蟲. 想要真正了解到獨角仙飼養的樂趣,建議最好能從幼蟲開始養起,經過一齡、二齡、三齡 的成長過程一直至化蛹、羽化為成蟲,最後還可以為其進行配對、繁殖的工作,這樣一來才算完整的體驗到獨角仙的每一個生命階段。
問: 獨角仙成蟲可以活多久??
答: 獨角仙是屬於金龜子科的兜蟲亞科,兜蟲成蟲的一般壽命在2~3個月, 獨角仙在飼養箱內大約可以存活3個月,成蟲交配或產卵之後會相繼死亡,死亡的成蟲可以製成標本
問: 飼育獨角仙我要准備什麼呢?
答: 第一. 選擇適合的飼育容器, 以飼養2~4隻幼蟲為例, 長寛高大約為25* 15* 15公分, 就足以做為獨角仙從幼蟲一直到化蛹,羽化的安樂窩了
第二. 飼育材料, 一為昆蟲專用闊葉樹腐葉土, 二為昆蟲專用礫木發酵木屑, 以兩者混合即可
問: 木屑加上腐葉土就可以了嗎??
答: 只要再加上水混合就ok了, 大約是40%的水分, 如4升的飼育材料, 大約加入1.6升的清水混合. 或以手拿起一把混濕後的土, 然後握緊再松開手, 土能裂兩半為參考
問: 獨角仙吃的木屑和腐葉土多久要換一次??
答: 獨角仙卵經過十天至十四天左右的時間,就會孵化出一齡幼蟲;經過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則會脫皮成為二齡幼蟲;再經過三星期後會再次脫皮成為三齡幼蟲。
以飼養四隻為例,大約4升土就足以從卵至三齡初, 過二個月更換材料,
可准備一個洗臉盆,更換土時輕輕將土倒至洗臉盆中, 將幼蟲取出, 此時應該都是三齡幼蟲了.
接著拌新土(2.5升腐葉土+2.5升木屑+2升水), 填入飼育箱中壓緊( 壓緊土的目的在讓幼蟲有安全感 ), 用手指搓四個洞(大約2公分深), 然後放入剛取出的三齡初幼蟲. 以後每二至三個月換一次新土, 做法如上.
問: 怎麼知道獨角仙幼蟲是不是化蛹了呢??
答: 每年六七月獨角仙會陸陸續嬻化蛹, 要進入化蛹階段前, 幼蟲會用體內大便(就是幼蟲吃進去的土)製造出一個堅硬的蛹室, 從容器的外面觀察如果看到有一區顏色不同的土, 很可能就是獨角仙做的蛹室, 這時就盡量不要打擾它化蛹, 蛹期大約30天左右, 成蟲就能羽化出來了.
成蟲管理
剛羽化出來的獨角仙成蟲需要經過大約25天的蟄伏期, 這時獨角仙不愛動也不會進食和交配, 可以將其取出分別放入小容器中, 置入沾水的手紙 保持適當的濕度.
度過蟄伏期的獨角仙, 你會看到手紙上有尿漬黃黃的…, 這時就可以開始餵食高糖分的水果或果凍
大約進食後十天就可以進行交配, 把一對獨角仙放入飼育箱中, 箱內放入一些樹皮和果凍, (樹皮是為了讓獨角仙抓爬用的, 才不會因翻倒爬不起來體力透支而死亡), 大約三至五天, 確定有交配之後, 就可以讓母蟲開始繁殖了
繁殖箱的布置
獨角仙母蟲的蛋產在土裡
第一步: 用飼育箱容器放入混好的土(木屑+腐葉土+40%水)大約5升
第二步: 下層4/5的土壓緊, 上層1/5輕壓
第三步: 土表放上樹皮和果凍
第四步: 放入交配過的母蟲一隻
完成了!!
經過一個月後就可以開挖了~~~~
我還要注意些什麼呢
1.容器要打孔,孔不用大, 像25*15*15公分的容器, 打上6~8個直徑3mm的洞就可以了
2.飼養獨角仙的溫度, 最好在15~30度
3.幼蟲飼育時最好放在較暗的地方
4.飼育材料過了三個月一定要更換, 木屑和腐葉土屬於有機物, 加水後一段時間會腐壞.
5.飼養的獨角仙, 在生命結束後可做標本, 放於框中做裝飾品.
6. 不要餵食水分高的水果,如: 西瓜
Ⅳ 甲蟲好養嗎,有多長時間的壽命...
那要看你要養的甲蟲是什麼品種,比如,你要養獨角仙的話,壽命就是3-6個月,如果你是養鍬甲的話,那壽命就是1-2年,甲蟲飼養並不難,比較容易,記得採納,謝謝
Ⅳ 甲蟲是如何繁殖的
還是要好好的學習一下。
甲蟲是通過卵來繁殖,生活史里有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甲蟲是完全變態(完全變態發育是昆蟲變態的兩種類型之一。昆蟲在個體發育中,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地叫完全變態。完全變態的幼蟲與成蟲在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蜻蜓的發育過程是不完全變態過程,蝶、蚊則是經過完全變態而長成的昆蟲。)的昆蟲。
卵的大小和數量各不相同。隱翅蟲的卵很大,但每次只產數個;地膽科的卵很小,但每次產數千個。瓢蟲大都把卵成堆產在葉子上;象鼻蟲常在植物莖上鑽個孔把卵產在裡面;有些金花蟲有特殊的卵囊保護著卵;還有的把卵產在泥土裡或水裡。
它們的幼蟲有的可自由活動,有的常躲在隱蔽處。幼蟲大都在土裡或隱蔽處化蛹,不結繭,不過也有些種類會結繭保護著蛹。從幼蟲到成蟲有的只要一個星期,有的二十年。依食性,觸角形狀,翅脈等不同,甲蟲可分為肉食性,多食性,有吻三大類。
Ⅵ 甲蟲寵物怎麼養{兜蟲、鍬蟲}
溫度25-30度,其實沒關系,成蟲過了交配季節就死,加溫也不會延長幾天的壽命。
最好不要混養,果凍是代用品,高糖分水果最好,比如荔枝、菠蘿。
Ⅶ 鍬形蟲怎麼養
1、容器
依蟲種而定,大型蟲用大箱(25cm x 35cm x 30cm)小型蟲可以酌量用小一點的箱子,容器必須保持通風,密閉容器可以事前在蓋子或是側面的頂部開孔.
2、產卵木
依蟲種而定,如安達幼實大鍬,雞冠,彩虹,大多數的鋸鍬,等等喜歡較軟的木頭,產卵木必須是闊葉木,如楓木,櫟木(少數鍬甲有可能偏好針葉木)。
產卵木通常需要除蟲並且調整的適合的濕度,通常是將產木完全埋入水中24小時,再取出陰量處晾乾12小時左右,除蟲的方法可以用冷凍或是微波爐,目的是除去木頭中會對鍬甲幼蟲有傷害性的蟲子,比方說擬步甲或是吉丁蟲的幼蟲。
3、木屑腐植
也是依蟲種而定,大多數鍬甲喜歡細致,充分發酵的木屑,部分如鬼艷屬(光脛)或是圓翅屬喜歡較偏向腐植土的產卵環境,木屑或是腐植土也必須要調整的適合濕度,一般大鍬喜歡的濕度大約是手捏緊後手掌中間木屑不會滴水,只會在捏緊時指縫中微微滲水。
4、布置步驟
一般種類通用型的布置方式:先將木屑再容器底部用力壓實約3~5cm,放入事先准備好的產卵木,用木屑把產卵木周圍填滿並用手指稍微壓實,產卵木埋入的程度依蟲種不同做調整,放上樹皮或木片防止母蟲翻倒後無法翻回,放入果凍及完成交配的母蟲或是對蟲。
放入食物,以果凍為例應在布置完成母蟲放入後每7~10天檢查,吃完了或是腐敗了必須馬上更換。環境較乾燥的可以在容器蓋子下面放上一張打滿小眼的塑料布防止水分散失太快,另外塑料布也可以防止蕈蠅的大量發生。
5、采卵挖幼
在母蟲放入產卵環境後通常每周要定期更換果凍,若是在放入30~40天剛好遇有母蟲爬到表面可以將他取出,若要繼續讓他產卵只需喂養一陣子再置入另一個產卵環境即可。原來的箱子可以再另外放置30天左右再行開箱采幼蟲,這30天的等待是為了等後母蟲最後產下的卵順利孵化。
若是對孵卵有心得的玩家也可以再把母蟲取出後直接開挖采卵,采卵或是采幼蟲時必須非常謹慎以防壓死珍貴的幼蟲或卵,木屑底床中的卵可以利用仔細的檢查得到,最好是將整個飼育環境中的材料倒出,再細細檢查,產卵木中的卵或幼蟲可以先觀察母蟲的產卵痕跡,
在產卵痕跡旁邊1~2cm處開始剝開,順著幼蟲的食痕找到幼蟲或是母蟲的產卵痕跡附近找到卵或是剛孵化的幼蟲。
6、卵的照顧
采出的卵可以用小容器,鋪放2/3的發酵木屑,放入卵後再將容器以木屑填滿,並打上通風小孔,注意孵化過程木屑千萬不能幹掉。
7、幼蟲飼養
鍬甲幼蟲的飼養方式可分為四種:
菌瓶飼養:大多數大扁大鍬(Dorcus桃鍬甲屬),彩虹,部分鋸鍬,部分叉角都適合。
發酵木屑飼養:絕大多數的鍬甲都可以用發酵木屑飼養。
腐植土飼養:那些食性跟大兜蟲比較近似吃腐植土的有部分鬼艷屬及部分圓翅屬。
原木飼養:因為好木頭難以取得,已經較少使用。
(7)地甲蟲怎麼養殖方法擴展閱讀
鍬形蟲為完全變態,一生經歷卵、幼蟲、蛹、成蟲等4個蟲態,只能進行兩性生殖。
成蟲食液、訪花食蜜,部分具有肉食性,幼蟲腐食,棲食於樹樁及其根部等,能幫助分解朽木和腐植質,占具著獨特的生態位,且具有開發生物防治的前景。成蟲多夜出活動,大部分種類具有趨光性,也有白天活動的種類。
Ⅷ 地下蟲害惹人煩,需要怎麼處理蟲害呢
與村裡幾位大棚種植戶閑聊,期間,有一位種植棚室韭菜的種植戶抱怨,說他的棚室韭菜經常受到韭蛆的滋擾;這位種植戶表示,從播種韭菜開始,就使用了農葯拌種,但防治地下蟲害的效果很一般;其他幾位種植戶也紛紛附和,說他們各自的棚室土壤里經常會有蠐螬,地蛆,金針蟲,螻蛄等地下蟲害出沒,棚室里的辣椒,西紅柿,茄子,黃瓜等作物植株莖基經常會被這些地下蟲害咬斷。
概述
甲維鹽是一種高效廣譜安全經濟的新型生物農葯,它不僅對地面蟲害治理效果明顯,而且對地下蟲害也具有獨到的施治功效;如果甲維鹽和菊酯類,煙鹼類農葯混配或復配使用,可起到快速滅除,持續滅除,安全滅除地下蟲害的效果;但是甲維鹽是一種遇到強烈光線容易分解的生物制劑,所以建議在下午太陽落山之後施治;盡管甲維鹽是一種低毒低農殘的農葯,但低毒不代表無毒,如果施葯不當,它會對蜜蜂或魚蝦類產品產生一定影響;故需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使用甲維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