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單選題:造林方法,按造林所用的材料不同,可分為植苗造林、播種造林和( )
網路:造林,在林業用地上採用植苗、扦插或播種等方法營造或更新森林的生產活動。
看題那應該選 C
㈡ 人工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哪些
森林資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是生物多樣化的基礎。不僅可以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寶貴的樹木資源,更能調節水土,防風固沙,是環境保護必不可少的屏障。然而,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卻在不斷下滑,這樣不但影響到我國的生態環境,還會阻礙我國的經濟發展。掌握造林的基本內容,提高植樹造林的效率是我國林業發展的首要任務。本文主要論述了一些常用的造林整理和造林方法,以期對林業發展起到幫助。
[關鍵詞] 造林 整理 方法
[中圖分類號] S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6-0125-01
前言:森林資源的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我國環境保護的支柱。造林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造林整理、人工播種、造林方法。只有全面了解掌握造林的基本內容,提高樹木的成活率,才能增強植被覆蓋率,改善森林資源環境。
1 造林整理的基本內容
1.1 造林地的清理
整理造林地是進行造林之前不可缺少的准備工序。整理造林地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造林地的環境條件,為新苗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進而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地的清理需要把土地上的灌木、雜草、竹類以及採伐跡地上的枝丫、梢頭、站桿、倒木、伐根等全部清除掉。一共有3種清理方法,分別是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化學葯劑清理。割除清理即使用人工或機械來割取灌木或雜草。將樹枝和雜草用火燒清除,這種方法稱之為火燒方法。第三種方法是化學葯劑清理,即使用化學除草劑清除灌木和早操。這三種方法各有利弊,割除法不能完全去除雜草,而且費時費力,但不會破壞土壤。火燒法和化學葯劑法雖然可以快速的清除雜草,但是都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影響土壤的質量。
1.2 造林地的整地方式
造林地清理工作完成後,下一個步驟是進行造林地整地。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地整地又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兩種方式。主要依據造林地的實際情況而選取不同的整地方式。平原地區多採用全面整地的方式,即翻墾造林地的全部土壤。而局部整地多用於不規整和不平坦的造林地區。其中帶狀整地用於呈長條狀的造林地,整地方法分為水平帶狀、水平狀、水平溝、犁溝、高壟等,要依據長條造林地所處的地界選擇不同的整地方法。而塊狀整地用於呈塊狀的造林地,具體的整地方法根據塊狀造林地所處的位置來決定。在山地的塊狀造林地採用的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等;而在平原的塊狀造林地採用的整地方法有坑狀、塊狀、高台等。
2 人工播種的基本方法
2.1 撒播方法
撒播,顧名思義,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將種子均勻地撒在造林地里。這種播種方法的優點是不用提前做好造林地整理的工作,只需要將種子均勻地撒在土壤里即可,也不用為種子蓋土。操作較簡單,不必藉助大型的機械器具,大大縮減了經費和工作任務量。缺點是由於撒播的種子沒有土壤覆蓋,易被大風吹走或被水流捲走,種子的成活率較低。一般使用撒播方法的地區多為人煙稀少、偏遠不發達的地區或是地表土壤遭到嚴重破壞(大量砍伐或大面積火燒)的地區。
2.2 條播方法
條播,即指按照一定的行距播種,根據具體情況可將種子播種成單行或雙行,連續或間斷。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種子的成活率較高,且播種出的植株排列比較整齊,成行成列。這種方法的缺點是由於播種後需要為種子蓋土,工作任務量較大,可以使用大型的機械器具來節約工作時間,這會使工作經費增加。而且種子的消耗量也比較大。一般次生林改造工程多使用條播方法。且對於播種灌木、喬木而言,條播方法既簡便易行,又高效省時。
㈢ 中國傳統園林的造林手法有哪些在現代景觀設計中是如何應用的並舉例說明
有框景、障景、抑景、對景、借景、漏景、夾景、添景等經典手法。
結合現代的景觀元素,共同營造豐富多變的景觀空間,達到步移景異、小中見大的景觀效果。中國傳統文化表現在藝術上,可以概括為「含蓄、內斂而博大精深」。傳統文化符號追求的是和諧、樸素和含蓄的思想,與中國傳統的人文、自然、哲學觀一脈相承。可以說,傳統符號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它不僅僅是作為景觀設計中的裝飾,也不是一個簡單的物質化,在這些樸素的圖形背後有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框景應用案例:天津薊縣麴院風荷。整體建築風格為新中式徽派格調,多用黛瓦粉牆、馬頭牆、層樓疊院曲徑迴廊等元素。
㈣ 沙柳的造林方式有哪些
沙柳天然分布多,種條來源廣,繁殖容易,故生產上通常不經過育苗,直接造林。
1.插條造林:早春土壤解凍,芽苞未放前,或者秋季落葉後,選取2~3年生、直徑0.6厘米以上的枝條(同齡枝條,愈粗生根愈多),截成長60厘米的插條,隨截隨插。只要注意插條質量,掌握「深插、少露、實埋」的原則,成活很容易。一般多採用穴狀簇植和障蔽式密植。
2.埋條斷根造林:在春秋造林時,於3~4年生沙柳四周挖50厘米、寬30厘米的坑4個,將沙柳枝條2~4根合成1束,每坑壓入1束,枝梢露出坑外,覆土踏實,待翌午新根長出後,用刀將枝條與母樹連接處砍斷,即由1穴繁殖成5穴,一般成活均在95%以上。
3.植苗造林;當晚秋早春之時或者夏季連陰雨天,在濕潤丘間低地挖掘1~2年生苗,注意深掘,保持根系完整,如有損傷,適當修剪。然後將其移栽,行與主風向垂直。這樣移栽的沙柳,當年生枝平均高25厘米,冠幅30厘米。
4.天然下種:種子在5月成熟時,吐絮隨風飄揚,當落到濕潤丘間低地和水圪坨上後,遇適當溫度,即可萌發出幼苗。當年生高達50厘米,逐漸形成茂密沙柳林。沙區天然沙柳林。
㈤ 如何正確掌握造林方法與技術
核心提示:一、科學規劃造林規劃要貫徹因地制宜的原則,在造林設計時,應合理搭配樹種,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各種針葉樹、闊葉樹和灌木樹種。
一、科學規劃
造林規劃要貫徹因地制宜的原則,在造林設計時,應合理搭配樹種,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各種針葉樹、闊葉樹和灌木樹種,實行針闊混交、喬灌混交、灌灌混交,避免營造單一的純林。而且還要貫徹適當集中的原則,不同地區的造林工作有不同方向和任務。同時要恢復和發展生態平衡出發,形成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產潛力,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充分發揮造林地的自然優勢,實現森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墾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雜草、竹類以及採伐跡地上的枝丫、梢頭、站稈、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為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和塊狀清理3種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為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用化學葯劑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機具,如推土機、割灌機、切碎機等機具。清理後歸堆和平鋪,並用火燒方法清除。也可以採用噴灑化學除草劑,殺死灌木和草類植物。
三、整地方式和方法
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於平坦地區。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
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帶狀整地方法有: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溝、帶狀、高壟等。
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平原應用的方法有:坑狀、塊狀、高台等。
四、人工播種方法
1.播前的種子處理。
目的:完成種子發芽准備,加速種子發芽,縮短留土時間,保證出苗整齊,預防動物及病蟲害的危害。措施:消毒、拌種、浸種、催芽。春播時深休眠種子要催芽。春播時逼迫休眠種子應浸種,但是如果造林地比較乾旱、晚霜與低溫危害嚴重不宜浸種。雨季一般播種干種子,如果能准確掌握雨情時也可浸種。秋季播種時一般都不浸種、催芽。病蟲害危害嚴重的地方應進行消毒液浸種、悶種或拌種。
2.播種方法。
撒播:均勻地撒播種子到造林地的方法。一般不整地、播種後不覆土,種子在裸露條件下發芽。工效高,成本低。作業粗放,種子易被植物截留、風吹或水流沖走、鳥獸吃掉,發芽的幼苗根系很難穿透地被層。適用條件:勞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區,皆伐跡地、火燒跡地,急需綠化的地方,中小粒樹種。
條播:按一定的行距播種,可播種成單行或雙行,連續或間斷。播後要覆土鎮壓。可進行機械化作業。種子消耗量比較大適用條件:跡地更新,次生林改造;主要為灌木樹種和個別喬木樹種穴播:按一定的行、穴距播種的方法。根據樹種的種粒大小,每穴均勻地播人數粒到數十粒種子。播後覆土鎮壓。操作簡單、靈活、用工量少。適用條件:適用各種立地條件。大、中、小粒徑的種子都適用。
塊播:在大塊狀整地上,密集或分散地播種大量種子的方法。塊狀面積一般在1m2以上。可形成植生組。施工比較復雜。適用條件:已有闊葉樹種的天然更新跡地引入針葉樹種,沙地造林。
五、造林方法
不能認為造林是簡單的挖坑栽樹,高標準的造林工程,從前期規劃到選種育苗、培育養護,每個環節都要有先進技術和科學方法做支撐。應注意加大科技投入,講究造林質量和效果。
1.播種造林法: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於在大面積造林地上進行造林。但是這種方法造林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格,造林後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適合於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如橡櫟類、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種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對於邊遠且人煙稀少地區的造林更為適宜。
2.植苗造林法:又稱栽植造林、植樹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對不良環境條件的抵抗力較強,生長穩定,因此,對造林地立地條件的要求相對地說不那麼嚴格。但是,在造林時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損傷或擠壓變形和失水,栽植技術要求高,必須先育苗,卻也節省種子。總之,植苗造林法受樹種和造林地立地條件的限制較少,是應用最廣泛的造林方法。
3.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莖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能夠節省育苗時間和費用,造林技術簡單,操作容易,成活率較高,幼樹初期生長較快,而且在遺傳性能上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但要求有立地條件較高的造林地,同時分殖造林材料來源,受母樹的數量與分布狀況的限制,這種方法主要用於適用營養繁殖的樹種,如松樹、楊樹、柳樹、泡桐和竹類等。
㈥ 常見造林樹種的配置 方式有哪些
園林綠化的常用樹種,根據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樹種,一般情況下只分為南方與北方,如在濟南常用的樹種(包括喬木、灌木和藤本)有:懸鈴木、毛白楊、垂柳、旱柳、雪松、龍柏、灑金柏、鋪地柏、水杉、銀杏、冷杉、白皮鬆、朴樹、桑樹、構樹、牡丹、小檗、玉蘭、臘梅、香樟、海桐、蚊母樹、杜仲、薔薇、月季、海棠、石楠、櫻花、紫葉李、合歡、紫荊、槐樹、刺槐、紫藤、椿樹、苦楝、黃楊、火炬、冬青衛矛、五角楓、元寶楓、欒樹、爬山虎、木槿、梧桐、檉柳、紫薇、石榴、柿樹、白蠟樹、連翹、丁香、流蘇、女貞、泡桐、梓樹、金銀木、錦帶花、淡竹、箬竹、棕櫚等。
㈦ 新疆楊主要造林技術有哪些
(1)造林地以選擇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的沙壤土為好。「四旁」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林木生長快,成材早,適於營造新疆楊。
(2)大面積造林,可用機械進行全面整地,深度25~30厘米,並修水渠,平整土地,便於灌溉。
(3)新疆楊樹冠小,在一般條件下,5年生時冠幅1.5米,10年生時冠幅2.5米左右,15年生時,冠幅3~4米。因此,造林密度可密些。營造防護林時,初植行距2米,株距1~1.5米;培育小徑材林時,密度為2米×2米,中徑材密度為3米×3米,大徑材為4米×4米左右或更大。
(4)造林方法。主要採用植苗造林,方法與銀白楊、毛白楊相同,也可用插干造林。插干造林,多在早春用長1.5~3米,直徑3~8厘米的2~4年生的枝幹,放在水(最好是活水、淡水)中浸2~3天後,穴栽。栽植深度為50~80厘米,上露1~2.2米。在沿溝渠栽植的成活率可達70%~80%。栽苗時,多用1~2年生壯苗,穴栽,栽後踏實。有灌溉條件的,栽後灌溉,可以提高成活率。
此外,還可在胡楊上嫁接新疆楊,生長良好,可擴大新疆楊栽培范圍。方法有兩種:
①套接 選擇直徑1厘米左右的1~2年生胡楊萌芽條作砧木,選擇與砧木同樣粗的新疆楊條作接穗,環狀斷皮,扭活接套。套上保留一個完整的飽芽,並將同樣粗的砧木平茬剝皮後,速將扭活的接套由接穗上取下來套在砧木上,亦可先取下一定數量的接套放入盛水的盒中,再套在砧木上,對緊對嚴。此法多用於春夏季節。
②皮下接 選直徑3厘米以上的胡楊萌芽條作砧木。先鋸去砧木的樹干,後將剪好的長10~15厘米,粗0.4~0.8厘米,有3~7個健壯芽的接穗粗的一頭,削成斜形,直插在砧木的皮下(即形成層中),每一個砧木視其大小,分別在形成層的一周插2~6個,然後用麻皮或塑料帶綁扎,並用泥密封。多在春季採用。
嫁接的部位越低越好。嫁接後的新疆楊,初期生長很快。
㈧ 造林整地有哪些方式
造林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整地兩種。 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的整地方式,這種方式改善立地條件的作用顯著,便於實行機械化作業及林糧間作,但用工大,投資大,易造成土壤侵蝕。一般來說,全面整地可用於平坦、遼闊的造林地。 局部整地則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相對來說,局部整地的用工少,投資小,適合於各種造林地。
㈨ 簡述造林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點及適用范圍
1:植苗造林 可以用播種苗,扦插苗,組織培養苗等2:插條造林或叫插桿造林
㈩ 毛竹的造林方法
造林方法有移竹造林、移鞭造林、截稈移兜造林、實生苗造林和鞭節育苗造林等。其中,移竹造林法在生產中應用最廣。
選好母竹:母竹以竹齡2-3年生、胸徑3-6厘米、生長健壯、分枝較低、枝葉繁茂、竹節正常、無病蟲害的林中竹為宜。挖母竹前應作好標記,使之在竹林中分布均衡。
母竹挖掘:挖母竹前應作好標記,使之在竹林中分布均衡。挖掘時,應判斷好竹鞭的走向,再細心扒開土找到竹鞭,向母竹引伸過來的鞭稱來鞭,留30-40厘米截斷;延伸出去的鞭稱去鞭,留70-80厘米截斷,然後沿鞭兩側逐漸挖掘。挖取時要多帶宿土,做到不傷鞭根,不傷筍芽,不傷「螺絲釘」,不傷母竹。挖出後,留5-7盤枝,砍去竹尾。
運輸:母竹運輸的路途和時間越短越好。遠距離運輸必須用稻草或蒲包包紮,保護好鞭芽和「螺絲釘」,並隨時澆水保濕。
栽植:栽植時先在穴底墊上表土10-15厘米,然後解去母竹捆紮物,輕輕將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下部與土密接,再填土、踏實。填土深度要比母竹原入土深度高3-5厘米,填土成饅狀形,以防積水爛鞭。填土踏實時,要防止損傷鞭根和筍芽。栽後澆足「定兜水」。
季節:毛竹造林的良好季節是冬季和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