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樣做好免抵退
一、基礎數據採集:
1、進料加工手冊登記錄入:將進料加工有關數據錄入申報系統中。
2、進口料件明細申報:出口企業根據進口報關單等資料將進口情況錄入該模塊,錄入時系統自動檢測進料加工手冊是否登記。
3、進料加工手冊核銷錄入:錄入核銷信息後,申報系統對整本手冊的相關數據進行重新計算,出具手冊核銷後的證明,調整「免抵退稅額抵減額」和「不予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4、出口貨物明細申報錄入:按出口發票輸入當期出口的明細情況,包括一般貿易出口和進料加工貿易出口,一般所屬期標識按出口日期填列。
5、生成出口貨物沖減明細。企業出口貨物發生退運退關,原出口發票號、申報商品代碼、數量、金額等有關數據錄入有誤或出口貨物逾期未收齊單證需進行補稅處理等要在當期進行負數沖減時的可執行此功能,沖減原申報記錄,並將正確的申報數據在當期出口貨物明細申報中錄入。6、收齊出口單證明細申報:該菜單的功能主要是根據有關當期收齊單證,將相關記錄從前期出口貨物明細表轉到單證收齊出口貨物明細表,出口企業應先對紙質核銷單、報關單、出口發票、代理證明等相關資料進行審核,審核無誤後通過修改或批量接單完成相關數據錄入。
7、免稅出口貨物明細錄入。出口免稅貨物或小規模納稅人出口貨物錄入該模塊。
8、間接出口貨物明細錄入。現行政策規定對進料加工深結轉實行用免稅,根據間接出口報關單、出口發票、間接出口購買方提供的資料進錄入進料加工深結轉有關項目。
9、來料加工出口明細錄入。 根據來料加工手冊、出口報關單、出口核銷單、出口發票等相關資料錄入,生成出口免稅收入。
10、納稅申報相關數據錄入。根據已申報的納稅申報表相關數據填列,進項稅合計按納稅申報表12欄減14欄填列,其他與納稅申報表一致,免抵退應退稅額根據上期免抵退匯總表中的應退稅額自動產生,如與稅務機關審批數不符,應以批准數錄入。
11、免抵退匯總申報表錄入。輸入所屬月份,點擊自動產生有關匯總數據,與明細表相關數據核對無誤確認本月匯總申報數據。
二、免抵退稅預申報
生成明細申報數據。明細數據錄入完成後,就可以生成預申報數據到當地稅務機關進行預審,預審前應先做數據一致性檢查,對出現錯誤提示要仔細查找出錯原因並進行修改,但對一些由於報關單、核銷單未收齊、錄全而產生的疑點可不予調整,一致性檢查完成後,選擇「免抵退稅申報-生成明細申報數據」生成當月明細申報數據。
辦理預申報。企業拿已生成好的軟盤或通過上傳到主管退稅機關做預申報(申報),稅務機關經預審後將審核結果反饋給企業。
預審核反饋疑點調整
稅務機關反饋信息讀入。選擇「反饋信息處理-稅務機關反饋信息讀入」將稅務機關審核疑點反饋情況表、出口信息不齊情況表、免抵退稅匯總調整表讀入到系統中。
稅務機關反饋信息查詢。通過該模塊可以查詢到預審疑點反饋情況和出口信息不齊情況,出口企業應先進入申報數據處理模塊,點擊[撤消已申報數據],將申報數據轉到數據採集區,根據不同情況作分別處理。
稅務機關反饋信息處理
對出口信息不齊的處理。對於系統提示「信息不齊標志為B或D」的申報數據,首先查看是否因為報關單號和代理證明號錄入是否錯誤,如果不是,應進入「中國電子口岸出口退稅子系統」查詢報關單信息是否已「報送」。如屬上述二種情況的在基礎數據採集中修改、電子口岸中進行報送後,並在申報數據處理-設置出口信息不齊標識下點擊[信息不齊]再按提示將信息不齊標識設為「空」,當期免抵退申報表中會產生相應的免抵退稅額。
撤銷預申報數據後,選擇「反饋信息處理-稅務機關反饋信息處理」用稅務機關反饋的信息不齊數據更新出口貨物明細表中的信息不齊標志。用稅務機關反饋的增值稅申報表數據更新本系統中的增值稅納稅申報數據。
三、免抵退稅正式申報
1、模擬出具進料加工貿易免稅證明。在增值稅納稅申報和免抵退匯總申報前,必須模擬出具進料加工免稅證明。生成明細申報數據後,有進料加工業務的生產企業,就可以開具進料加工免稅證明。選擇「申報數據處理-模擬出具進料加工免稅證明」錄入所屬期後系統會根據明細記錄自動計算當月進口料件組成計稅價格、免抵退稅額抵減額、不予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2、生成明細申報數據。經預審無誤後重新生成明細申報
3、生成免抵退稅匯總表。把前面幾個步驟採集的數據採集匯總後,根據已設置申報標識的各明細表數據自動生成匯總申報表該步驟必須在「生成明細申報數據」、「模擬出具進料加工免稅證明」、「納稅申報表數據採集」之後進行。選擇「基礎數據採集-免抵退匯總表錄入」點擊「增加」鍵錄入所屬年月按回車,匯總表中的所有數據會自動生成匯總申報數據。免抵退匯總附表。
所有明細數據和匯總數據錄入完後,就可以正式申報。選擇「免抵退稅申報-生成匯總申報數據」,輸入所屬期點擊「確定」後,要求錄入匯總申報數據存放的文件夾。
⑵ 出口貨物退(免)稅的方法
出口貨物退(免)稅的方法
出口貨物退(免)稅的方法
出口貨物退(免)稅的方法,由於出口企業類型的不同,增值稅分別有以下三種:即免退法、免抵退稅法、免稅法。消費稅有兩種計算方法:即退稅和免稅。
(一)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的計算辦法
屬一般納稅人的生產企業自營或委託外貿企業出口自產貨物,除另有規定者外,增值稅一律實行免、抵、退稅管理辦法。實行“免、抵、退”稅辦法的“免”稅,是指對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免徵本企業生產銷售環節增值稅;“抵”稅,是指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動力等所含應予退還的進項稅額,抵頂內銷貨物的.應納稅額;“退”稅,是指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在當月內應抵頂的進項稅額大於應納稅額時,對未抵頂完的稅額部分予以退稅。有關計算公式:
1、當期應納稅額的計算:
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
2、免抵退稅額的計算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抵減額。其中:免抵退稅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退稅率
3、當期應退稅款和免抵稅款的計算
(1)如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則當期應退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2)如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則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免抵稅額=0
4、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的計算
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二)外貿企業出口貨物“免退法”計算辦法
外貿企業以及實行外貿企業財務制度的工貿企業、企業集團等被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出口企業,實行增值稅免退稅辦法,即對銷項免稅,進項稅額退稅。
外貿企業出口貨物增值稅的計算應依據購進出口貨物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所註明的進項金額和退稅率計算。
應退稅額=出口貨物的進項金額×退稅率
;⑶ 出口免抵退稅五步法
一、正面回答
1、剔,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的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征稅率-退稅率),如果有免稅購進原材料的需要從外銷價格中扣減;
2、抵,當期應納稅額,內銷銷項-(進項-剔)-上期留抵稅額;
3、算尺度,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退稅率;
4、比,抵和尺度比,誰小按誰退。抵-尺度=下期留抵稅額;
5、免抵稅額,尺度-比=免抵稅額。
二、分析詳情
出口免抵退稅是指對生產企業自營出口或委託外貿企業代理出口的自產貨物,免徵本企業生產銷售環節增值稅。抵稅,是指生產企業自營出口或委託外貿企業代理出口的自產貨物應予免徵或退還的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已納稅款抵頂內銷貨物的應納稅款。退稅,是指生產企業自營出口或委託外貿企業代理出口的自產貨物占本企業當期全部貨物銷售額50%及以上的。
三、出口免抵退稅申報流程
免抵退稅預申報生產企業在貨物出口並按制度的規定在財務上作銷售後,在增值稅法定的納稅申報期內向征稅部門申報辦理增值稅納稅和免抵申報手續。通過申報,征稅機關掌握出口企業出口單證齊全和出口單證不齊全的數據,並通過這些數據來分析出口企業在出口單證齊全和出口單證不齊全的情況下,對免抵稅和退稅分別有什麼影響,從而達到分析稅源變化,掌握稅收收入進度的目的。到稅務機關進行預審後,將預審反饋信息讀入出口退稅申報系統,並根據反饋疑點調整申報數據。
⑷ 免抵稅如何做呢
稅收"減、免、抵、退"的會計處理 (一) 實行"減、兔"辦法的會計處理 1.內資各類企業經批準的減免稅:①按照稅法規定的減免稅額,除個別指定用途以外,應統一通過"應交稅金"科、目核算,結轉"盈餘公積--國家扶持資金"科目單獨反映;②稅法規定以外經批準直接減免的增值稅,記人"補貼收入"科目,列入當期損益。2.外資企業(包括港、澳、合資企業)經批准享受所得稅"兩免三減半"優惠政策的,在減免稅期間其減免稅額不作會計處理。3.有進出口經營權的生產性企業(包括外商投資企業)自營或委託代理出口貨物的減免稅,自2001年1月1日起,一律按"先征後退"或"免、抵、退"辦法執行。 (二) 實行"先征後退"、"先征後返"辦法的會計處理 1."先征後退"是指出口貨物一律先按照增值稅的規定征稅,然後再由稅務機關按照不同產品的退稅率退稅。①按照規定的退稅率計算出應收出口退稅額(當期出口貨物的離岸價x外匯人民幣牌價x規定的退稅率),借記"應收補貼款(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增值稅)"科目,計算出不予退稅額[當期出口貨物的離岸價x外匯人民幣牌價x(出口貨物徵收率一退稅率)],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產品銷售成本)"科目;貸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科目。②按照規定的征稅率計算的應交增值稅上繳時,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③收到稅務機關退稅款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收補貼款(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增值稅)"科目。④因不符合退稅規定,退稅憑證不全等造成無法退稅的,或者實際收到的退稅款與原申報退稅款不符的,應調整出口貨物成本,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產品銷售成本)"科目;貸記"應收補貼款(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增值稅)"科目。⑤對已申報的退稅貨物,如發生退關退貨的,應根據其主管稅務機關核定的應補交稅款,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科目,按征、退稅率之差計算的不予退稅額,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產品銷售成本)"科目;貸記"應收補貼款(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增值稅)"科目。2."先征後返"是指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規定實行所得稅及流轉稅先征後返政策的,應先按照稅法規定的徵收率征稅,然後經批准稅收返還。在實際收到返還稅款的當期,作如下會計分錄:①實行所得稅先征後返的公司,沖減當期所得稅費用,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所得稅"科目。②公司收到先征後返的消費稅、營業稅等,計人當期損益,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支出"科目。③公司收到先征後返的增值稅,計人當期損益,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補貼收入--增值稅返還"科目。 (三) 實行"免、抵、退"辦法的會計處理 "抵"是指生產性企業以自營出口或委託代理出口貨物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已納稅額抵頂內銷貨物的應納稅額:"退"是指生產性企業自營出口或委託代理出口的貨物占本企業當期全部貨物銷售額50%及以上的,因應抵頂的稅額大於應納稅額而未抵頂完的,稅務機關可將未抵頂完的稅額予以退稅。反之,未抵頂完的稅額結轉下期繼續抵扣。1.實行"免、抵、退"辦法的有進出口經營權的生產性企業,在計算當期出口貨物應退稅、應免抵稅、不予免抵稅的稅額時:當外購貨物進項稅額大於應納稅額而未全部抵扣,按規定應予退回的稅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x外匯人民幣牌價x出口貨物徵收率一當期外購貨物的進項稅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x外匯人民幣牌價x(出口貨物徵收率一退稅率)],借記"應收補貼款(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增值稅)"科目,按規定計算的當期應予抵扣的稅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x外匯人民幣牌價x出口貨物退稅率-出口貨物退稅額),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貨物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科目,按規定計算的當期出口貨物不予免徵、抵扣和退稅的稅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x外匯人民幣牌價x(出口貨物徵收率-退稅率)],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產品銷售成本)(不予免抵稅額)"科目;按應予退回的稅額加上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貸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科目,按不予免抵稅額,貸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科目。2.未實行"免、抵、退"辦法的企業,作如下會計處理:貨物出口銷售時,按當期出口貨物的應收款項,借記"應收賬款"等科目,按規定計算的出口退稅款,借記"應收補貼款(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增值稅)"科目,按不予免抵稅額,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產品銷售成本)"科目;按當期出口貨物實現的營業收入,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產品銷售收入)"科目,按規定徵收率計算的應交稅額,貸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 二、稅收"補、罰"的會計處理 1.稅務機關在稅務稽查中查補當年應納稅額,按常規辦法進行會計處理時,借記有關科目;貸記"應交稅金"科目。稅務機關在年度稅收匯算清繳中查補上年度及以前年度的稅款時,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處理:①查補以前年度應交的流轉稅、所得稅,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貸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應交所得稅"等科目。若為多交應退的稅額,則作相反分錄。②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的借方余額,結轉未分配利潤,借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貸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若為貸方余額,則作相反分錄。③調整以前年度少計或多計的盈餘公積。補計盈餘公積時,借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貸記"盈餘公積--法定盈餘公積金、--法定公益金"科目。沖減多計盈餘公積時,作相反分錄。2.稅務機關在稅務稽查和稅收匯算清繳中對納稅人因違反稅法而作出應繳滯納金和罰款的,不論屬於哪一年度,均在發生當期在稅後利潤中支付,借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⑸ 現行出口貨物增值稅的退(免)稅辦法有哪些
出口貨物退(免)稅是在國際貿易業務中,對出口貨物退還或免徵在國內各生產環節和流轉環節按稅法規定繳納的增值稅和消費稅,即對出口貨物實行零稅率。
(一)現行出口貨物增值稅的退(免)稅方法有五種:
1、免、退稅:即對出口銷售環節增值部分免稅,進項稅額退稅。
2、先征後退稅:即先按出口貨物離岸價征稅,在單證齊全後予以退稅。
3、免、抵、退稅:即對出口銷售環節增值部分免稅,進項稅額准予退稅的部分從內銷貨物的應納稅額中抵扣,不足抵扣的部分實行退稅。
4、免稅:即對出口貨物直接免徵增值稅和消費稅。
5、免、抵稅:即對本環節增值部分免稅,進項稅額准予抵扣的部分在內銷貨物的應納稅額中抵扣。
(二)出口貨物退(免)消費稅的方法:
免稅:對有進出口經營權的生產企業自營或委託出口自產的屬於應征消費稅范圍的貨物,一律免徵消費稅。
退稅:對外貿企業收購後出口的已征消費稅的貨物實行退稅(全額退稅)辦法。
⑹ 生產企業免抵退稅的步驟有哪些
生產企業免抵退稅 步驟:
第一步: 剔稅(相當於進項稅額轉出,即:計算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
免抵退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 = 出口貨物離岸價格×外匯人民幣牌價×(增值稅率-出口退稅率)
第二步: 抵稅(即:計算當期應納增值稅額)
當期應納稅額 = 當期內銷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的稅額)-上期末留抵稅額
第三步: 算尺度(即:計算免抵退稅額)
免抵退稅額 = 出口貨物離岸價 * 外匯人民幣牌價 * 出口退稅率
第四步: 確定應退稅額
若第二步中當期應納稅額為 正值,則本期沒有應退稅額,即 退稅額為0
若當期應納稅額為負值,則比較 當期應納稅額的絕對值 和 免抵退稅額的大小,選擇 較小者 為 應退稅額。
第五步: 確定免抵稅額
免抵稅額= 免抵退稅額 - 應退稅額
總結上五步:1. 剔稅 2. 抵稅 3. 算尺度 4. 確定應退稅額 5. 確定免抵稅額
⑺ 什麼是免抵退,如何處理免抵退
為了與出口企業的會計核算辦法相一致,我國《出口貨物退(免)稅管理辦法》規定了兩種退稅計算辦法:第一種辦法是「免、抵、退」辦法,主要適用於自營和委託出口自產貨物的生產企業;第二種辦法是「先征後退」的辦法,目前主要用於收購貨物出口的外(工)貿企業。
實行免、抵、退稅管理辦法的「免」稅,是指對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免徵本企業生產銷售環節增值稅;
「抵」稅,是指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動力等所含應予退還的進項稅額,抵頂內銷貨物的應納稅額;
「退」稅,是指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在當月內應抵頂的進項稅額大於應納稅額時,對未抵頂完的部分予以退稅。
具體計算方法與計算公式:
(1)當期應納稅額的計算:
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貨物-(當期進項稅額-不得史征和抵扣稅額)-上期留抵稅額
(2)免抵退稅額的計算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額抵減額
(3)當期應退稅額和免抵稅額的計算:(比大小)
A、如當期期末留抵稅額小於等於當期免抵退稅額,則: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
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B、如當期期末留抵稅額大於當期免抵退稅額,則: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
當期免抵稅額=0
2、企業免、抵、退稅計算實例
某自營出口的生產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出口貨物的征稅稅率為17%,退稅稅率為13%。2003年4月的有關經營業務為:購進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註明的價款200萬元,外購貨物准予抵扣的進項稅額34萬元,貨已驗收入庫。上月末留抵稅款3萬元;本月內銷貨物不含稅銷售額100萬元;收款117萬元存入銀行;本月出口貨物的銷售額摺合人民幣200萬元。試計算該企業當期的「免、抵、退」稅額。
(1)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200*(17%-13%)=8(萬元)
(2)當期應納稅額=100*17%-(34-8)-3=-12(萬元)
(3)出口貨物「免、抵、退」稅額=200*13%=26(萬元)
(4)按規定,如當期末留抵稅額小於等於當期免抵退稅額時: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
即該企業當期應退稅額=12(萬元)
(5)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當期免抵稅額=26-12=1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