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常用消毒方法有哪幾類
(1)根據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分為5類
1)通過與菌體的蛋白質結合,使蛋白質變性、沉澱而達到抑菌或殺菌作用,包括來蘇兒、乙醇、福爾馬林、紅汞、苯酚等。
①來蘇兒
即煤酚皂溶液(含煤酚47%~53%,其餘是肥皂和水;煤酚是鄰、間、對甲酚的混合物)。將來蘇兒用水稀釋成5%~10%的水溶液,用作用具、排泄物及環境消毒。
②乙醇
俗稱酒精,主要用於皮膚和醫療器械消毒。其75%的水溶液消毒作用最強。濃度過高可使菌體表層蛋白質迅速凝固而妨礙乙醇向內滲透,影響殺菌作用。
③福爾馬林
是40%的甲醛(HCHO)的水溶液。以2%~5%水溶液用於噴灑牆壁、地面、料槽及用具消毒。
4%的水溶液用於固定生物的標本。
④紅汞
即汞溴紅,也叫二百二、紅葯水,是人工合成的含有汞和溴的有機化合物。
2%~4%水溶液用於皮膚傷口或皮膚黏膜的消毒,不可與碘同用。
⑤苯酚
俗名石炭酸。純品為無色晶體。其1%水溶液用以噴灑、浸泡手術器具,散布於排泄物上等消毒。
2)通過氧化細菌體內活性基因而起殺菌作用,如灰錳氧、雙氧水。
①雙氧水
過氧化氫(H2O2)的水溶液。無色,其3%的水溶液用於清洗傷口(創傷、潰瘍等),1%的水溶液用於沖洗口腔,0.3%的雙氧水靜脈注射,搶救中毒休克。
②灰錳氧
高錳酸鉀水溶液,0.1%~0.5%溶液用於創傷洗滌,0.01%~0.02%溶液用於某些有機葯物中毒的洗胃及尿道灌洗。
3)通過鹵化作用,使細胞蛋白質變性而殺菌,包括碘酒、漂白粉等。
①碘酒
內含2%碘及1%~5%碘化鉀的酒精溶液,呈棕黃色。有很強的殺菌和消腫作用。主要用於皮膚消毒、毒蟲叮咬及疔癤等皮膚感染。
②漂白粉
CaCl2和Ca(ClO)2混合物,其消毒原理是由於生成不解離的次氯酸,能氧化原漿蛋白的活性基因而殺菌,常用於飲水及排泄物消毒。
4)通過影響細菌的正常代謝而產生抑菌作用,包括甲紫、利凡諾、乙酸等。
①甲紫
也叫龍膽紫、紫葯水,是一種含氯有機物,1%~2%的水溶液或酒精溶液,可用於皮膚及黏膜創傷、感染和潰瘍,殺菌力強且無刺激性。
②利凡諾
也叫雷佛奴耳,其0.1%~0.2%水溶液外用作殺菌、防腐劑,適用於外科創傷及黏膜消毒用。
③乙酸
具有殺菌防腐作用。
5%的乙酸溶液置於爐上隔火加熱蒸發,用於對室內空氣消毒。
5)通過改變細菌胞漿膜的通透性,使胞內物質外滲而顯殺菌作用,包括消毒凈、新潔爾滅等。
①消毒凈
對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都有殺滅作用,刺激性小。0.1%水溶液用於手及皮膚消毒(5~10分鍾),手術器械消毒(30分鍾)。
②新潔爾滅
對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均有殺菌作用,0.1%水溶液(加0.5%亞硝酸鈉)用於外科器械消毒,浸泡30分鍾,1∶2500用於洗手消毒。
(2)根據化學性質分類可分為9大類
①酚類
苯酚、煤酚、復合酚等。
②醇類
乙醇(酒精)等。
③醛類
甲醛溶液(福爾馬林)、戊二醛等。
④鹼類
氫氧化鈉(苛性鈉)、氧化鈣(生石灰)等。
⑤酸類
硼酸、水楊酸等。
⑥氧化劑
過氧化氫溶液(雙氧水)、高錳酸鉀、過氧乙酸等。
⑦鹵素類
碘、碘仿、漂白粉、二氯異氰脲酸鈉(優氯凈)等。
⑧表面活性劑
新潔爾滅、洗必泰、百毒殺等。
⑨其他
環氧乙烷等。
⑵ 常用消毒方法有哪幾種
凡清除和殺滅微生物的措施都具有消毒作用,可分為衛生消毒、物理消毒和化學消毒三類方法,通常要配合進行。
(1)衛生消毒 包括清掃、水沖、洗刷、粉刷等。
清掃:將養雞和孵化環境中的雞糞、污物、蛛網等鏟除、清掃干凈,也就清除了大量微生物,餘下的微生物無藏身之處,就比較容易清除和殺滅。
水沖和洗刷:要在清掃的基礎上進行。有條件的,最好在雞舍外面設置水池或大缸,不斷向其中補水,同時以水泵、軟管、噴頭為工具,像滅火一般,以屋頂、牆壁、地面、棲架等反復沖洗,邊沖、邊泡、邊刷,達到清潔為止。無此條件的,可向牆下部及地面潑水沖刷。槽具、出雛盤等拿到外面洗刷。
粉刷:以石灰乳粉刷牆壁,可殺死和覆蓋微生物。
(2)物理消毒 是利用陽光、紫外線燈、火焰及高溫等殺滅微生物。
陽光消毒:槽具、蛋盤、出雛盤、蛋箱、運雛雞的紙箱及墊草等,分別洗凈、擦凈、掃凈,在陽光下曝曬一至數小時,有強大的殺滅微生物作用。陽光如經過玻璃,則其中的紫外線已被濾去,基本上沒有消毒作用。
火焰消毒:雞舍經清掃、水沖之後,對牆縫及角落,最好再用酒精或液化氣噴燈作火焰消毒。
高溫消毒:包括煮沸和高壓蒸氣消毒,適用於小件器械,葯瓶等。
(3)化學消毒 是利用各種消毒葯品殺死微生物,方法有葯液噴灑、葯劑熏蒸及葯液噴霧等,不論何種方法,均應達到以下五種要求:
葯液必須達到規定濃度。
葯液的量必須充足。以葯液噴灑地面進行消毒時,濕潤一下效力甚微,對事先已用清水沖凈的水泥地面,每平方米至少要用葯液1.5升,不很乾凈的則要用到3~4.5升。
葯液在地面、牆壁及所有被消毒的物體上,要維持浸泡、濕潤狀態20分鍾以上。
消毒時室溫及葯液的溫度應在20℃以上,溫度越高,葯效越好(少數不能加熱的葯品如漂白粉等除外)。如果室溫和葯液溫度在10℃以下,則消毒效果很差,加大1倍濃度也只能稍有改善。福爾馬林熏蒸消毒也同樣要求室溫在20℃以上。
必須在清掃、水沖、除去一切污物的基礎上進行葯物消毒。各種污物,特別是雞糞,會大大降低消毒葯的效力。
⑶ 常見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1)預防消毒
這是結合日常生產管理,定期對養殖環境(水池、養殖籠筐、生產工具及周邊環境等)及養殖生物進行例行性消毒。這種消毒沒有明確的傳染源存在,因此,所使用的消毒劑應是廣譜的。
(2)臨時消毒
亦稱緊急消毒。在該地區、養殖場(池)內的養殖生物發生傳染病,尤其是發生急性流行性傳染病時,對疫源區及周邊地區進行針對特定病原體所做的應急處理,目的在於及時將傳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清除或殺滅。它所用的消毒劑應是針對該疫源病原體的特效消毒劑,所用的濃度也較預防消毒要大,以期盡快切斷疫源區向非疫區(場、池)的傳播蔓延途徑。
(3)終止消毒
疫情已被控制、病已痊癒、疫區封鎖行將解除、生產即將開始恢復正常管理之前,為了徹底消滅該次引發疫病的病原體而進行的一次消毒,這是為防止疾病復發的消毒。這種消毒很重要,但卻往往由於被忽略而造成疫病更為廣泛的傳播。
在鮑養殖業中,上述三種消毒中又分帶活鮑消毒與無活鮑消毒。前者因在被消毒系統中有鮑的存在,因此,所選用的葯劑、施用濃度、處理方法與處理時間等,都必須以不傷害養殖鮑為前提。對被消毒設備(池子、工具等),每次只能選用一種消毒劑。
⑷ 主要消毒方法和機理
主要消毒方法和機理
消毒是指利用溫和的物理化學因素抑制病原體繁殖的手段。消毒有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及生物方法,但生物方法利用生物因子去除病原體,作用緩慢,而且滅菌不徹底,一般不用於傳染疫源地消毒,故消毒主要應用物理及化學方法。
1.1概述
城市污水經一級或二級處理(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後,水質得到改善,細菌含量也大幅度減小,但其絕對值仍很大,有病源菌存在的可能。因此,污水排入水體前應進行消毒,即通過消毒劑或其他消毒手段殺滅水中病微生物。
消毒對飲用水是必不可少的處理工藝。對廢水而處理而言,雖非必需,但對某些廢水的安全排放或回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水處理中,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法和化學法兩類,化學法有氯消毒、次氯酸鈉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水消毒等,而紫外線消毒屬於物理法消毒。
1.2氯消毒機理
氯消毒在水中不含氨的情況下,向水中加入氯後立即發生反應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水解能生成次氯酸根離子,一般情況下,次氯酸和次氯酸根離子在水中同時存在,相對比例取決於pH值和溫度,但它們的總和則保持一定值。
次氯酸為很小的中性分子,可擴散到帶負電的細菌表面,並滲入細菌體內通過氧化作用破壞菌體內系統而使細菌死亡。因次氯酸根離子本身帶負電,難以接近帶負電的細菌,很難起到直接的消毒作用。所以在較低的pH值條件下,次氯酸所佔比例較大,則消毒效果較好。不過,雖然次氯酸根離子難於直接消毒,但是當水中的次氯酸被消耗後,次氯酸根離子會不斷轉化為次氯酸,因此,次氯酸和次氯酸根離子的所含氯量均為消毒劑的有效氯含量。
氯消毒的效果與水溫、pH值、接觸時間、混合程度、污水濁度以及所含干擾物質、有效氯濃度有關。
1.3主要消毒方法和機理
1、消毒方法的選擇
主要消毒方法有液氯、臭氧、二氧化氯、次氯酸鈉和紫外線等,每種消毒方法均有各自的優缺點和選擇適用條件。消毒方法的選擇要求能高效快速地滅活多種致病微生物,又要具有較好的適應性、經濟性、安全性、無二次污染以及操作方便和耗材便於運輸儲存等特點。
由於氯的價格低廉,消毒效果良好和使用較方便等,所以它是當前較常用的消毒葯劑。
2、主要的消毒方法
⑴氯消毒
加氯處理的方法也稱氯化處理或氯化法。氯消毒可使用液氯,也可以使用漂白粉。前者述及,氯消毒的效果與水溫、pH值、接觸時間、混合程度、污水濁度以及所含干擾物質、有效氯濃度有關。
由於氯是強氧化劑,污水中氣有具有還原性的物質均要消耗氯,因此污水消毒的加氯量應該經試驗確定。對於生活污水,可參考的數值為:一級處理水排放時,投氯量為20~30mg/L,二級處理水排放時,投氯量為5~10mg/L.
氯加入水中後,一部分被能與氯化合的雜質消耗掉,剩餘的部分稱為余氯。保留一定量余氯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自來水出廠後還具有持續的殺菌力。
氯氣是一種有毒氣體,因此氯的`運輸貯存和使用應小心,加氯設備的安裝位置應盡量靠近加氯點。加氯間應結構堅固,能防凍保溫,通風良好,並宜安裝排風扇。
液氯消毒的工藝流程一般是:液氯通過加氯機與污水在混合池內反應,然後在接觸池內接觸一定時間後即可出水。在混合池內的混合反應時間為5~15min,在接觸內的接觸時間為30min左右,沉澱速度採用1~1.3mm/s,保證余氯量不小於0.5 mg/L.
國內使用的加氯機種類很多。例如ZJ型轉子加氯機,來自氯瓶的氯氣首先進入旋風分離器,再通過彈簧膜閥和控制閥進入轉子流量計和中轉玻璃罩,於是經水射器與壓力水混合、溶解於水內被輸送至加氯點。
⑵次氯酸鈉消毒
電解食鹽水可以得到次氯酸鈉,然後將次氯酸鈉加入污水後與水反應產生次氯酸,所以說次氯酸鈉的消毒作用依然靠次氯酸,但其消毒作用不及氯強。
因次氯酸鈉易分解,所以通常採用次氯酸鈉發生器現場製取,就地投加,不宜貯運。它一般適用於小型工廠。
⑶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用於受污染水源消毒時,可減少氯化有機物的產生,故二氧化氯作為消毒劑日益受到重視。
①消毒原理
二氧化氯溶於水,不與水發生化學反應,其殺菌主要依靠吸附和滲透作用。二氧化氯對細菌壁的穿透能力和吸附能力都較強,大量二氧化氯分子聚集到細胞的周圍,通過封鎖作用,抑制其呼吸系統,進而滲透到細胞內部,破壞含硫基的酶,從而加速抑制微生物蛋白質的合成。
②二氧化氯的制備
主要有還原法、氧化法和電解法。
③二氧化氯系統的運行
在適當的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二氧化氯的殺菌能力越大。二氧化氯殺菌作用持續時間長,適用 pH值范圍寬。
二氧化氯易揮發,氣體和液態的二氧化氯均易爆炸,因此,二氧化氯裝置的安裝場所以及操作程序均應符合有關規定。
④二氧化氯消毒的特點
a.二氧化氯不僅可以將水體中的微生物氧化除去,還可以將水中引起臭味的物質如硫化氫、硫醇等氧化分解為無毒無味的硫酸或磺酸,能將氰類和酚類等有毒物質氧化降解為氨根離子和簡單的有機物;
b.因為二氧化氯不與水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其消毒作用受pH值影響極小,在較高pH值時二氧化氯消毒能力比氯強;
c.二氧化氯殺滅對象多,殺菌效果好,用量少,作用快,殺菌持續時間長,不僅能殺死細菌,而且能分解殘留的細胞結構,並具有殺孢子和殺病毒的作用。因此,在醫院污水等可能含有較多病原微生物的污水處理場合可以有應用。
⑷臭氧消毒
①消毒原理
臭氧分子由三個氧原子組成,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氣體,它是淡藍色的具有強烈刺激性的氣體。臭氧極不穩定,分解時放出新生態氧[O].新生態氧具有極強的氧化能力,對具有頑強抵抗力的微生物如病毒、芽子孢等具有強大的殺傷力。臭氧能氧化有機物,去除水中的色、味,還可去除水中溶解性的鐵、錳鹽類及酚等。
②臭氧消毒系統簡介
臭氧是空氣中的氧通過高壓放電產生的,製造臭氧的空氣必須先行凈化和乾燥,以提高臭氧發生器效率並減少腐蝕。臭氧發生系統的前部為空氣凈化和乾燥裝置,以後為臭氧發生器。其系統布置為:空氣壓縮機將空氣送至冷卻器,然後再經過濾加以凈化,再經過1~2級硅膠或分子篩乾燥器,將空氣乾燥至露點(-50℃)以下,最後經臭氧發生器,通過15000~17000V高壓電,在空氣中放電後產生臭氧。現場用空氣或氧氣為原料制備的臭氧的濃度在2%~10%之間。
臭氧具有高腐蝕性能,通常橡膠、大多數塑料、普通鋼鐵、銅以及鋁等材料都不能用於臭氧系統。可用的材料主要包括316和305不銹鋼、玻璃、氯磺烯化聚乙烯合成橡膠、聚四氟乙烯以及混凝土。
③臭氧消毒的特點
a.由於臭氧比氯有較高的氧化電位,比氯消毒具有更強的殺菌作用,對細菌的作用比氯快,消耗量明顯較小,例如,在0.45mg/L臭氧作用下,經過2min後脊髓灰質炎病毒死亡,如果用氯消毒,則劑量為2mg/L時需經過3h.
b.臭氧消毒在很大程度上不受pH值的影響;
c.在某些特定的用水中,如食品加工、飲料生產以及微電子工業等,臭氧消毒不需要從已凈化的水中去除過剩殺菌劑的附加工序,如用氯消毒時的脫氯工序。
d.不會產生象氯酚那樣的臭味;
e.不會產生三鹵甲烷等氯消毒的副產物;
f. 缺點:大量研究表明,含有機物污染的水經臭氧處理後,有可能將致突變物或THMS(三氯甲烷)的前體物如腐殖酸等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分子較小的有可能致突變物;水中含有氨氮時,在臭氧投量有限的情況下,臭氧不可能去除氨氮,有可能把有機氨氮氧化為氨氮,致使水中氨氮含量增高。因此,在使用臭氧時,應注意解決可能產生的問題。
g.臭氧在水中不穩定,容易消失,不能在管網中繼續保持殺菌能力,故在臭氧消毒後,往往需要投加少量氯,以保持水中一定的余氯量;
⑸紫外線消毒
①消毒原理
紫外線殺菌機理是細菌受紫外線光照射後,紫外光譜能量為細菌核酸所吸收,使核酸結構破壞。根據試驗,紫外線的波長范圍在200~390nm,波長260nm左右的紫外線殺菌能力最強。這是因為細菌DNA對紫外線的吸收峰在260nm處,DNA吸收紫外線後分子結構被破壞,引起內蛋白質和酶的合成發生障礙,最終導致細菌死亡。
②紫外線消毒設備
紫外線光源由紫外燈管提供。不同型號、規格的紫外燈管所提供的紫外光主波長不同,應根據需要選用。消毒設備主要有兩種形式:浸入式和水平式。
③紫外線消毒的特點:
優點:不需化學葯品,不存在THMS(三氯甲烷)類副產物,處理後的水無味無色;操作容易,管理簡單,運行和維修費用較低;
缺點:消毒效力受水中懸浮物含量影響,消毒後不能保持殺菌能力,同時,消毒費用高。
④影響紫外線消毒的主要因素
a.微生物的類型;b.微生物數量;c.照射時間與水層厚度;d.水的色度和其他雜質均會降低紫外線的消毒效果;e.消毒環境。
;⑸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幾種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三種,即物理消毒法、化學消毒法、生物消毒法。
(1)物理消毒法
指用物理因素殺滅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包括自然凈化、機械除菌、高熱滅菌和太陽光照射等。
(2)化學消毒法
指用化學葯品進行的消毒方法。
(3)生物消毒法
指用微生物發酵所產之熱達到消滅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⑹ 常用的化學消毒方法有那些
原理無一例外是改變細菌蛋白質結構,讓其失活。打個比方吧,生雞蛋可以付出小雞,用開水煮過之後就只是雞蛋了。
按: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碰到二氧化氯類產品的"敵人",包括:次氯酸鈉(鈣)、臭氧、碘伏、 潔而滅、酒精、過氧乙酸等。我們既不能貶低別的類別產品也不能對自己的產品沒有信心。 這一切的前提是:科學、全面的了解各類產品的性能及優缺點。只有知己知彼、揚長避短才 能服務好客戶,作好我們的工作。以下是我對這些產品的總結和摘抄。
總 則 :理 想 的 化 學 消 毒 劑 特 質
(1)殺菌譜廣; (2)使用有效濃度低; (3)殺菌作用速度快; (4)性能穩定; (5)易溶於水; (6)可在低溫下使用; (7)不易受各種物理化學因素影響; (8)對物品無腐蝕性; (9)無臭無味,無色; (10)毒性低,消毒後無殘留毒害; (11)使用安全,不易燃燒; (12)價格低廉; (13)運輸方便; (14)可大量生產供應。 目前的化學消毒劑中,沒有一種能夠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因此在使用中,只能根據被消毒 物品性質、工作需要及化學消毒劑的性能來選擇使用某種消毒劑。
1、 過 氧 乙 酸
過氧乙酸又叫過醋酸, 它是目前所有化學消毒劑中比較突出的一種消毒劑。 屬高效消毒 劑、市售濃度為 16-20%。 (1)殺菌原理:過氧乙酸的殺菌原理有兩點: ①依靠強大的氧化作用使酶失去活性,造成微生物死亡; ②通過改變細胞內的 pH 值,而損傷微生物。 (2)主要優缺點:
優點: ①高效廣譜能殺滅一切微生物、殺菌效果可靠; ②殺菌快速、徹底; ③可用於低溫消毒; ④毒性低、消毒後物品上無殘餘毒性,分解產物對人體無害; ⑤合成工藝簡單,價格低廉,便於推廣應用。 缺點: ①易揮發, 不穩定, 貯存過程中易分解, 遇有機物、 強鹼、 金屬離子或加熱分解更快; ②高濃度穩定但濃度超過 45%時,劇烈振盪或加熱可引起爆炸; ③有腐蝕和漂白作用; ④有強烈酸味,對皮膚粘膜有明顯的刺激。 (3)適用范圍: 適用於耐腐蝕物品、環境、皮膚等的消毒與滅菌。
⑺ 消毒滅菌法有哪些包括物理消毒滅菌法,化學消毒滅菌法
1、熱力滅菌法 (物理滅菌)
使用熱力滅菌法,在溫度和壓力等規定的滅菌條件下,要達到一定的加熱時間。包括:①火焰滅菌法②乾熱滅菌法③高壓蒸汽滅菌法④流通蒸汽滅菌法⑤煮沸滅菌法。
2、過濾滅菌法(物理滅菌)
過濾滅菌法是用篩除或濾材吸附等物理方式除去微生物,是一種常用的滅菌方法,適用於不能受熱的物品,如含有可溶性或不穩定物質的培養基、試驗液體和液狀醫葯品等,過濾法的最大缺點是不能濾除病毒。
3、照射滅菌法 (物理滅菌)
①放射線滅菌法是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在內,利用從放射源產生射線進行照射,是殺滅微生物的一種方法,適用於玻璃製品、磁製品、金屬製品、橡膠製品、塑料製品與纖維製品等耐受放射線照射的物品。
②紫外線滅菌法是利用照射紫外線殺滅微生物的一種方法,適用於玻璃製品、金屬製品、橡膠製品、塑料製品和纖維製品等,還可用於設施、設備、水或醫葯品等。
4、氣體滅菌法 (化學滅菌)
氣體滅菌法是利用環氧乙烷或甲醛滅殺微生物的一種方法,主要用於玻璃製品、磁製品、金屬製品、橡膠製品、塑料製品、纖維製品等,還可用於設施、設備或粉末狀的醫葯品等。使用氣體滅菌時,其被滅菌的物品以未變質為前提條件。
5、葯液滅菌法 (化學滅菌)
通常使用的葯液有乙醇、甲酚、苯酚水或福爾馬林水等,適用於玻璃製品、磁製品、金屬製品、橡膠製品、塑料製品、纖維製品等物品,還可用於手指、無菌箱或無菌設備等。
⑻ 消毒方法有哪些
消毒方法大致可分為3類,即物理消毒法、化學消毒法和生物學消毒法。
1、物理消毒法:
是指用物理因素殺滅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其特點是作用迅速、消毒物品不遺留有害物質。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有自然凈化、機械除菌、熱力滅菌和紫外線輻射等。
2、化學消毒法:
是指用化學葯品進行消毒的方法。化學消毒法使用方便,不需要復雜的設備,但某些消毒葯品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蝕性,為保證消毒效果,減少毒副作用,須嚴格執行要求的條件和使用說明。
3、生物學消毒法:
是利用某些生物消滅致病微生物的方法。特點是作用緩慢,效果有限,但費用較低。多用於大規模廢物及排泄物的衛生處理。常用的方法有生物熱消毒技術和生物氧化消毒技術。
(8)物理化學消毒方法各有哪些擴展閱讀
同樣消毒方法對不同性質物品、效果往往不同。對油漆光滑的牆面,噴灑葯液不易停留,應以沖洗、擦拭為宜。對較粗糙牆面,易使葯液停留,可用噴灑消毒。環氧乙烷熏蒸,對易於吸收葯物的布、紙張效果較好,而對金屬表面,須延長時間。
糞便、痰液消毒不宜用凝固蛋白質葯物處理,因蛋白質凝固對病原體可起保護作用,高壓蒸氣殺菌效果雖好,但不宜用於毛皮,塑料和人造纖維製品。
環氧乙烷熏蒸賽璐珞製品,高濃度過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劑如漂白粉浸泡綿織品,來蘇液多次長時間浸泡乳膠手套,均可造成損壞。對於食品及餐具不宜用有毒或有惡臭的消毒液處理。
⑼ 消毒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