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提煉細鹽
溶解,將粗鹽溶解在水中,並且用玻璃棒攪拌均勻。過濾,將液體倒在燒杯中,過濾的時候注意將濾紙緊貼漏斗內壁,並且不要有氣泡。蒸發,將濾液倒入蒸發皿中,在酒精燈上加熱,可以使用玻璃棒進行攪拌,一直到出現結晶,即得到細鹽。
3、蒸發,將濾液倒入蒸發皿中,在酒精燈上加熱,也可以使用玻璃棒進行攪拌,一直到出現結晶,我們就得到了細鹽,將提純過的粗鹽和沒有提純前的粗鹽做個對比,就會發現提純過的粗鹽因為少了雜質,顏色更白了。
B. 求古代時候鹽的提純方法
初期鹽的製作,直接安爐灶架鐵鍋燃火煮,沒有提純的方法。
安爐灶架鐵鍋燃火煮這種原始的煮鹽費工時,耗燃料,產量少,鹽價貴。於是,從鹽一誕生起,王室就立有鹽法。在周朝時,掌鹽政之官叫「鹽人」。
古籍記載,炎帝(一說神農氏)時的宿沙氏開創用海水煮鹽,史稱「宿沙作煮鹽」。
《周禮·天官·鹽人》記述鹽人掌管鹽政,管理各種用鹽的事務。祭祀要用苦鹽、散鹽,待客要用形鹽,大王的膳饈要用飴鹽。漢武帝始設立鹽法,實行官鹽專賣,禁止私產私營。
拓展資料
鹽在中國的源起。「鹽」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鹵」。《說文》中記述:天生者稱鹵,煮成者叫鹽。傳說黃帝時有個叫夙沙的諸侯,以海水煮鹵,煎成鹽,顏色有青、黃、白、黑、紫五樣。中國人大約在神農氏(炎帝)與黃帝的時期開始煮鹽。中國古時的鹽是用海水煮出來。
20世紀50年代福建有文物出土,其中有煎鹽器具,證明了仰韶時期(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古人已學會煎煮海鹽。根據以上資料和實物佐證,在中國,鹽起源的時間遠在五千年前的炎黃時代,發明人夙沙氏是海水制鹽用火煎煮之鼻祖,後世尊崇其為「鹽宗」。
在宋朝以前,在河東解州安邑縣東南十里,就修建了專為祭祀「鹽宗」的廟宇。清同治年間,鹽運使喬松年在泰州修建「鹽宗廟」,廟中供奉在主位的即是煮海為鹽的夙沙氏,商周之際運輸鹵鹽的膠鬲、春秋時在齊國實行「鹽政官營」的管仲,置於陪祭的地位。
中國也是鹽井的發明地。《蜀王本紀》:「宣帝地節(公元前69年至公元前66年)中始穿鹽井數十所。」漢代起,也始利用鹽池取鹽。王廙(yì)《洛都賦》:「東有鹽池,玉潔冰鮮,不勞煮,成之自然。」劉楨《魯都賦》:「又有鹽池漭沆,煎炙陽春,焦暴噴沫,疏鹽自殷,挹之不損,取之不勤。」
C. 粗鹽是 怎麼變成精鹽
粗鹽提純為精鹽的主要步驟有溶解、過濾、除雜、蒸發共四個。
實驗室詳細步驟分析如下:
1、粗鹽中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雜質(CaCl2、MgCl2等)和不溶性雜質(如:泥沙等)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將粗鹽溶解。
2、過濾掉溶解後粗鹽中的不溶物質得到溶液後,做好下一步的准備。
3、為除去粗鹽中的Na2SO4、MgCl2、CaCl2,得較純凈的食鹽,先加水溶解,再加過量BaCl2溶液,再加過量NaOH溶液,,再加過量Na2CO3溶液,然後過濾,過濾後再加過量的稀鹽酸。
4、最後加熱蒸發得晶體,得到精鹽。
實驗室粗鹽提純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有:
1、實驗前所稱量的粗鹽不宜過多,否則會出現過剩的現象,影響提純的質量。溶解時要注意及時攪拌,以使粗鹽能夠完全溶解到水中。
2、過濾時要注意「一貼、兩低、三靠」。
D. 細鹽怎麼提煉
溶解,將粗鹽溶解在水中,並且用玻璃棒攪拌均勻。過濾,將液體倒在燒杯中,過濾的時候注意將濾紙緊貼漏斗內壁,並且不要有氣泡。蒸發,將濾液倒入蒸發皿中,在酒精燈上加熱,可以使用玻璃棒進行攪拌,一直到出現結晶,即得到細鹽。
E. 古代粗鹽怎麼提純 古代粗鹽提純方法
1、古時候人們如果要給粗鹽提純的話,一般都是先讓粗鹽溶於清水,然後再經過過濾、蒸煮這兩個步驟得到提純的鹽,只不過那個時候提純出來的鹽是沒有現在精細的。
2、有一種說法是古時候的人們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掌握提純鹽的技術,直到宋朝末年的時候,人們才開始能夠熟練的給海鹽、礦鹽進行提純。
3、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它可以為我們的身體提供必須的影響物質,但若過多食用也對身體有損害,所以我們平時在做飯的時候一定要控制食鹽的分量。
F. 鹽怎麼提煉成細鹽
鹽的利用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周禮》中的鹽人就是當時掌管鹽務的官職。漢代就設置了鹽官管理鹽稅。歷代封建王朝都把鹽稅作為一種剝削和掠奪人民的方法,國外也是這樣。古代的不少民族,往往為了鹽而引起戰爭。公元98年,為了搶奪鹽的資源,日爾曼民族的哈脫和希連朋兩個部落之間發生戰爭,結果哈脫部落被滅絕了。
在鹽的發展史上,經歷了很多次的演變,主要有以下三次大的革命:
第一次:能吃就行。在這個時期,人們對於食鹽的組成基本上沒有標准,只要干凈,苦味低些,是鹹的就可以了。這種食鹽很多都是從海水中提煉出來的,沒有經過其他處理,質量很差,其中還含有一些有害物質。
鹽依照自然存在的狀況,鹽可分為海鹽、湖鹽、井鹽和礦鹽四種。我們都知道鹽是通過對含鹽的鹵水或海水進行結晶後加工提煉獲得的。但是,真正食鹽的提煉方法並不是如此簡單的。
例如: 在四川自貢市仍有一口至今仍延續著古法制鹽的古井。從那裡我們可以了解到古代井鹽得製作方法。
?
煉制井鹽的工序繁多。
首先需要配鹵,它的原料是鹵水,分為黃鹵和黑鹵兩種,黃鹵是種成褐色的溶液,其中含有大量的鋇離子,用它煮出的鹽味苦而且有毒;黑鹵則是一種黑色的溶液,它含有大量的硫酸根離子,也是種對人體不利的物質。那麼如何煉制出可以食用的井鹽的呢?
勞動人民發現要想把黃鹵中的鋇離子和黑鹵中的硫酸根離子去掉,只要把黃鹵和黑鹵按一定的比例調配在一塊,這樣鋇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結合生成白色沉澱(現代化學檢驗硫酸根的方法,硫酸鋇白色沉澱),然後把沉澱物去除。
之後,使用反串「鹵水點豆腐」的方法,用豆漿來洗鹵水,這樣可以使鹵水渣凈水澄。由於鹵水中有大量的雜質存在,這些雜質包括一些高價離子雜質和固體雜質,它們影響了井鹽的質量和顏色,而豆漿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蛋白質可以於這些高價離子反應產生能被過濾掉的沉澱,同時蛋白質的表面還有吸附作用,能吸附固體殘渣,所以加入豆漿不但能去除高價離子,還能去除殘渣,可謂一舉兩得。
之後是煮鹽,為了縮短煮鹽時間,往往還在熬制過程中加入一種叫「母子渣」的渣鹽,其實就是種已結晶的成鹽,它能誘導鹽鹵加速結晶。這樣就得到了潔白的結晶體--井鹽。
第二次:越白越好。19世紀工業革命以後,科學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提煉鹽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人們對食用鹽的要求發生了變化,標準是顏色越白越好,顆粒越細越好,純度越高越好,雜質越少越好。
第三次:健康第一。最近幾十年來,有大量醫學研究表明,食鹽攝入過量容易引發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等疾病。不同生活習慣的人也逐步達成了共識,要避免對食鹽的過度攝入。專家建議每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最好在5克以下,因此發明出低鈉鹽,在食鹽中添加鉀之類的替代物。當人們意識到通過在食鹽中添加各種微量元素,可以起到補充人體微量元素的作用時,就產生了健康平衡鹽。如今,各種各樣的保健鹽在人們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G. 粗鹽提純的步驟
粗鹽提純步驟如下:
1、先將粗鹽溶於水,再過濾(注意一貼二低三靠),該步驟過濾泥沙等不溶性雜質。
2、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除去Na2SO4:
BaCl2+Na2SO4==BaSO4↓+2NaCl
3、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除去MgCl2:
MgCl2+2NaOH==Mg(OH)2↓+2NaCl
4、加入過量的Na2CO3溶液,除去CaCl2和BaCl2(兩個反應方程式):
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BaCl2==BaCO3↓+2NaCl
5、過濾。
6、最後滴加適量鹽酸至恰好不再產生氣體,除去NaOH和Na2CO3(可以用PH試紙檢測酸鹼度,也有兩個反應方程式):
HCl+NaOH==NaCl+H2O
2HCl+Na2CO3==2NaCl+H2O+CO2↑
7、蒸發溶液,析出NaCl晶體。
(7)粗鹽用古老的方法怎麼提煉成細鹽擴展閱讀:
過濾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
1、「一貼」是指濾紙折疊角度要與漏斗內壁口徑吻合,使濕潤的濾紙緊貼漏斗內壁而無氣泡,因為如果有氣泡會影響過濾速度。
2、「二低」一是指濾紙的邊緣要稍低於漏斗的邊緣,二是在整個過濾過程中還要始終注意到濾液的液面要低於濾紙的邊緣。這樣可以防止雜質未經過濾而直接流到燒杯中,這樣未經過濾的液體與濾液混在一起,而使濾液渾濁,沒有達到過濾的目的。
3、「三靠」一是指待過濾的液體倒入漏斗中時,盛有待過濾液體的燒杯的燒杯嘴要靠在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防止液體飛濺和待過濾液體沖破濾紙;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輕靠在三層濾紙處以防碰破濾紙(三層濾紙一邊比一層濾紙那邊厚,三層濾紙那邊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頸部要緊靠接收濾液的接受器的內壁,以防液體濺出。
H. 粗鹽怎麼提制為細鹽
1、第一步:粗鹽中常見的雜質有沉澱、氯化鎂、氯化鈣、硫酸鹽等。粗鹽中常見的雜質可分為轉,由不溶性蜀雜質(沉澱物)和溶性雜質(氯化鎂、氯化鈣、硫酸鹽等)組成。當粗鹽中的雜質被清除後,粗鹽就被提純了。
I. 粗鹽怎麼製成細鹽
加水溶解粗鹽,靜置沉澱。將上層清夜倒入漏斗過濾。將濾液置於蒸發皿中,加熱蒸發。鹽是指一類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NH4)與酸根離子或非金屬離子結合的化合物。如氯化鈉,硝酸鈣,硫酸亞鐵和乙酸銨硫酸鈣,氯化銅,醋酸鈉等。
1、加水溶解粗鹽。
2、靜置沉澱。
3、將上層清夜倒入漏斗過濾。
4、將濾液置於蒸發皿中,加熱蒸發。
鹽是指一類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NH4)與酸根離子或非金屬離子結合的化合物。如氯化鈉,硝酸鈣,硫酸亞鐵和乙酸銨硫酸鈣,氯化銅,醋酸鈉等。一般來說鹽是復分解反應的生成物,鹽與鹽反應生成新鹽與新鹽,鹽與鹼反應生成新鹽與新鹼,鹽與酸反應生成新鹽與新酸,如硫酸與氫氧化鈉生成硫酸鈉和水,氯化鈉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與硝酸鈉等。也有其他的反應可生成鹽,例如置換反應。可溶性鹽的溶液有導電性,是因為溶液中有可自由游動的離子,故此可作為電解質。鹽酸既是鹽化工的重要產品,又是生產硅材料的重要原料。鹽是晶體的一種。
J. 誰能告訴我如何使粗鹽變成細鹽啊
可以分別向裡面加入氯化鋇、碳酸鈉、氫氧化鈉除雜。將其轉化為沉澱,除去。最後加HCl可以除去多餘的碳酸鈉、氫氧化鈉,得到精鹽水。最後蒸發結晶的得到精鹽。
食鹽的主要化學成分是氯化鈉。氯化鈉能幫助人體起到滲透作用,如食物經過消化變為可溶體後,必須有足夠的濃度,才能經過各種細胞滲透到血液中,使其中的養分送到人體各個組織。通常細鹽中含氯化鈉在96%以上。
(10)粗鹽用古老的方法怎麼提煉成細鹽擴展閱讀
粗鹽有效期是5年,可以反復使用4年,因為海鹽是氣化有效礦物,所以可以在袋子裡面反復結晶,初期使用時會覺得袋子縮小的很快但是這個時候總重量其實基本沒有變化。當鹽粒之間大空隙被新結晶的海鹽填補後,整個袋子體積不再縮小。因為易吸水如果遇到潮濕氣候可以放在塑料袋子里,如果海鹽潮濕可再太陽下曬干。
粗鹽雜質中含有酸性鹽類化合物(硫酸鎂與氧化鎂),這些酸性鹽分子水解後,會刺激味覺神經,因而會感到粗鹽比細鹽的鹹味大。
粗鹽中的氯化鎂再受熱時,會分解出鹽酸氣,鹽酸氣能幫助食物中蛋白質水解成味鮮的氨基酸,刺激嗅覺神經後,會使人感到粗鹽比細鹽的香味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