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關讀書方法的名人名言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學習,永遠不晚。——高爾基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
4、學習必須與實干相結合。——泰戈爾
5、謹慎的勤奮帶來好運。——英國
6、不怕讀得少,只怕記不牢。——徐特立
7、智慧源於勤奮,偉大出自平凡。——民諺
8、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9、我的成就,當歸功於精力的思索。——牛頓
10、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11、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狄德羅
12、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13、對我來說,不學習,毋寧死。——羅蒙諾索夫
14、讀書必專精不二,方見義理。——(明)薛煊
15、研卷知古今;藏書教子孫。——《對聯集錦》
16、活著就要學習,學習不是為了活著。——培根
17、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朱用純
18、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卡萊爾
19、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0、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21、不知道自己無知,乃是雙倍的無知。——柏拉圖
22、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23、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4、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5、學習從來無捷徑,循序漸進登**。——高永祚
26、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27、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28、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爾基
29、讀書而不思考,等於吃飯而不消化。——波爾克
② 關於讀書方法的名言警句。
1、不怕讀得少,只怕記不牢。——徐特立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3、曉月閑移三尺劍;孤燈苦讀五更書。——《對聯集錦》
4、如果把生活比喻為創作的意境,那麼閱讀就像陽光。——池莉
5、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狄德羅
6、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7、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朱熹
8、或作或輟,一曝十寒,則雖讀書百年,吾未見其可也。——(明)吳夢祥
9、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愛因斯坦
10、書讀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但當你讀書而思考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爾泰
③ 關於讀書方法名言
1、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2、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3、讀死書是沒有用的,要知道怎樣用眼睛去觀察,用腦子區思想才行。
4、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5、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
6、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9、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10、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11、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12、讀書,永遠不恨其晚。晚比永遠不讀強。
④ 名人的讀書方法或名言
1、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人不學,不知理。
2、活到老,學到老,學到八十仍嫌少。
3、笨鳥先飛早入林,功夫不負苦心人。
4、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5、勉之期不止,多獲由力耘。——歐陽修
6、勤奮者廢寢忘食,懶惰人總沒有時間。
7、學在苦中求,藝在勤中練。
8、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9、勤奮是好運之母。
10、越努力,越幸運。
11、韋編三絕,懸梁刺骨,鑿壁偷光,囊螢映雪,卧薪嘗膽,圓木警枕。
12、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收獲得好,必須耕耘得好。——徐特立
13、天才來自勤奮。
14、只要能收獲甜蜜,荊棘叢中也會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15、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
16、勤奮的人是時間的主人,懶惰的人是時間的奴隸。
17、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8、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19、謹慎和勤奮帶來好運,勤勉是好運之母。
20、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21、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22、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2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24、要得驚人藝,須下苦功夫。
25、讀書勤乃有,不勤腹中虛。——韓愈
26、自古以來學有建樹的人,都離不開一個「苦」字。
27、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愛迪生
28、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卻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雨果
29、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願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30、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卡萊爾
⑤ 讀書方法的名言警句
讀書方法的名言警句
1、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2、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3、讀死書是沒有用的,要知道怎樣用眼睛去觀察,用腦子區思想才行。
4、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⑥ 名人讀書的方法有哪些
古今名人的讀書方法如下:
1、諸葛亮:觀大略法。
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一起讀書,但讀書的風格和方法卻各有千秋。徐、石、孟三人「務於精熟」,而諸葛亮則「獨觀大略」。「務於精熟」,就是認真精讀,力求理解透徹,並爛熟於心。
「獨觀大略」,就是說諸葛亮的讀書方法與其他三人不同,獨樹一幟;他是從總體上高屋建瓴地把握書本的精神實質,而不被枝蔓問題所糾纏。看得出來,諸葛亮無論是打仗還是讀書,都勝人一籌。
2、陶淵明:不求甚解法。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寫過一篇《五柳先生傳》,文中雲:「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意會,便欣然忘食。」描繪自己的讀書生活,闡發自己對讀書的見解。陶淵明提出「不求甚解」的觀點,是有針對性的。他認為不必花很多的精力去研究沒有價值的注釋,而應注意讀原著,領會原作的基本內容。
如果不論讀什麼書都去「求甚解」,那你一輩子能讀幾本書呢?對有的書就可以「不求甚解」,翻翻便過去了;有的書,可暫時「不求甚解」,等到需要「求甚解」的時候,再「求甚解」。
3、韓愈:提要鉤玄法。
唐代大學問家韓愈在雄文《進學解》中曾說過一句名言:「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後人將他的話概括為「提要鉤玄」讀書法。
讀書首先要將書分門別類,然後按其性質類型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讀書法。對於那些記事性質的歷史書籍,閱讀時必須提出綱要,提綱摯領地將書中的主要內容抽出來;對於那些理論方面的書籍,閱讀時則要注意探取其深奧的觀點,即抓住它的精髓部分。
讀書若能做到提要鉤玄,效果必定會好。因為「提其要」,能使自己對書中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一目瞭然,對事件發生發展的原因清清楚楚,從而可以進一步了解事件之間的相互聯系,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鉤其玄」,便於把握重點,吃透精神實質,對某些重要觀點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開拓視野,活躍思維,增長知識,提高水平,將書中的營養,化為自己的血肉。
4、蘇東坡:八面受敵法。
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的「八面受敵」法,是很著名的一種讀書方法。有個名叫王庠的人在應制舉時,向蘇東坡請教讀書方法。蘇東坡就給他寫了封回信,信中說:內容豐富的書籍就像大海一樣,百寶俱全,應有盡有。
但是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將所有的東西都得到,只能得到自己所需求的部分。所以,凡是有志於讀書的人,每次讀書,只須集中注意一個問題。比如,你想研究歷代興亡治亂和明君賢臣的地位、作用,那你就可以只集中注意這個問題,不要再想別的問題。又如,你想考慮史實古跡和經典文物,仍用同樣的方法辦理,其他以此類推。
這種「八面受敵」法讀書,看起來似乎迂鈍了一些,但到了學成之日,是那些涉獵者們所無法攀比的。「八面受敵」受到後人推崇,因為它是一種高明的讀書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八個方面,然後各個擊破,對研究成果進行加工整理,再得出結論,既深刻又全面!
蘇東坡在談到他讀《漢書》的經驗時說:「吾嘗讀《漢書》矣,蓋數過而始盡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財貨之類,每一過專求一事。不待數過,而事事精竅矣。」這是蘇東坡運用「八面受敵」法讀書的一個具體範例。
他讀《漢書》要讀許多遍,將《漢書》分為治道、人物、地理等幾個方面,每讀一遍專門研究一個問題,結果他對書中的每一方面的問題,都了解得非常透徹。
5、朱熹:循序漸進法。
「或問讀書之法,其用力也奈何?曰:循序漸進」。這是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在《讀書之要》中提出的基本讀書方法。
朱熹對此方法作了詳盡的解釋:以兩本書而言,則「通一書而後及一書」;以一本書而言,則「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亂也。」他還要求:「未及乎前,則不敢求其後;未通乎此,則不敢志乎彼。」
為什麼要循序漸進呢?朱熹以生動的比喻說,「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處,不知自低處不理會,終無至高處之理。」
朱熹的這個主張說明,讀書要選定一個目標由淺入深,從最基本的書讀起,讀通一本然後再讀另一本,讀通一節然後再讀另一節;而不能不分主次先後,雜亂無章地亂讀一氣。只要做到循序而漸進地讀書,就會收到「意定理明,而無疏易凌躐之患」的效果。《弟子規》中將這種方法概括為「此未終,彼勿起」。
讀書法的具體操作
1、准備階段
1)選定指導教師。
指導教師應是閱讀學習的專家,熟知一般的學習技巧,或者是對指定書籍內容非常熟悉。
2)選定閱讀書籍。
書籍選定是讀書法的關鍵步驟。所選書籍應針對具體的培訓對象、培訓目標而定,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2、實施階段
讀書法應用職業教育中,一般分為短期閱讀法和長期閱讀法。
1)短期閱讀法。
所謂短期閱讀法是指在一定時間內讓研習人員閱讀部分資料,並讓其馬上提交心得報告(口頭或書面)的一種教育方法。
該方法的特徵為:
短期閱讀法分為閱讀和默讀。如果資料內容相對生僻一些,可採用朗讀法;如果資料內容淺顯易懂,則應默讀,加快閱讀速度。指導人員的主要工作是提示資料重點、難點,並對個別學員進行輔導。
2)長期閱讀法。
所謂長期閱讀法是指提前幾個月將閱讀資料發給研習人員,並明確訓練目標,要求研習人員對書籍仔細學習、研究,最後集中一起討論以檢測學習效果,也可讓研習人員上交心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