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風濕背痛怎麼治療方法

風濕背痛怎麼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25 01:21:02

Ⅰ 因風濕引起的腰酸背痛有沒有妙方可治療的

試試物理治療,你可以用下愛斯威爾腰部助理,效果不錯的,我自己也在用,我怕吃葯有副作用,而且也沒什麼效果的,推薦你用下,不過平時你自己也要注意了,要多注意休息,不要太勞累了
不過休息的同時也不能忘了做腰部鍛煉
這個是不能忘的,你可以游泳,騎馬,這些運動都是腰痛的可以做的鍛煉

Ⅱ 得了風濕怎麼才能緩解疼痛

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一種常見的急慢性結締組織炎症。臨床上多表現為關節變形、腫脹、疼痛,尤其是疼痛。對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來說,如何減輕類風濕關節炎引起的疼痛是最值得關注的問題。為了減輕風濕性關節炎的疼痛,我們通常使用以下四種方法。

1,休息。在中醫中素有「萬葯之王」的美譽。許多病人的疼痛可以通過休息來減輕。風濕性關節炎發作時,患者可以躺在床上,用棉被覆蓋全身。關節病區的棉被可稍靠擱板支撐,可大大減輕類風濕關節炎引起的疼痛。

2, 鍛煉。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由於風濕性關節炎侵犯關節軟組織,導致關節僵硬、不活動。但是,這種情況越嚴重,就越應保持關節的適當運動,從而最大限度地保持關節的功能和靈活性。

3.更多的熱敷。風濕病主要是在人體寒冷的時候侵入人體,所以在患者日常生活的地方進行熱敷對減輕風濕性關節的疼痛有很大的幫助。

4. 針灸治療。中醫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雖然在西醫臨床實踐中對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效果並不理想,但在中醫領域卻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類風濕關節炎。因此,對於經常伴有劇烈疼痛的患者,選擇中醫針灸是緩解疼痛的好方法。

Ⅲ 治療風濕最好的方法

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它主要變現為全身性疾病,不僅局部於關節部位,而只是以關節的病變表現最為顯著。一旦遇到天氣變化,就會引起疼痛。受累的關節以手足等小關節、膝關節最為常見。早期症狀有關節腫脹、疼痛,局部皮膚發熱。逐步發生關節周圍的肌肉萎縮、關節的纖維性僵硬,特別是手的指尖關節可形成典型的梭行改變。關節病變多發性和對稱性,嚴重的晚期病例除可形成畸形外,尚可造成關節脫位等病變。除局部症狀外,尚有全身不適、消瘦、貧血、皮下結節等全身症狀。
一般來說,受涼、潮濕、勞累、精神創傷、營養不良、外傷等感染無菌炎症,使局部新陳代謝受阻常為本病的誘發因素,要徹底治癒是要消除局部的無菌炎症,改善機體新陳代謝的良性循環。大量臨床治療症明:一般患者通過「中葯外敷保守治療」治療幾天後即可逐漸消炎、止痛、退熱,患者不再受疼痛折磨;關節腫脹、麻木、僵硬等症狀逐步得到改善,逐漸伸屈自如;短期內關節功能逐漸恢復,關節變形得以糾正,鞏固治療後人體的新陳代謝加快,內分泌恢復正常,達到恢復的目的.
有些患者由於對風濕病病程長、治療難度大、易復發等特點缺乏了解,在治療上沒有耐心,不能堅持治療而導致病情加重。對此,專家提醒風濕病患者:治療貴在堅持!只有樹立信心,保持耐心,堅持按療程治療,才會提高好轉和康復的幾率。建議:
1.常飲蜂王漿。每天服用5~10m
l蜂王漿,連服2~3個月,可使關節疼痛明顯減輕,關節活動得到改善。
2.常飲鮮牛奶。每天服用鮮牛奶500ml有助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因為類風濕病在整個病程中,均缺鈣,牛奶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富含鈣離子。
3.生薑加蔥敷。取鮮生薑、鮮蔥白,按1∶3比例配用,混合搗爛如泥,乘熱敷於患處,每48小時更換1次。
4.生薑外敷。鮮生薑切片炒熱敷於膝上,兩個晚上後再將陳小麥打碎,炒熱包之。
5.苡仁粥。取苡米仁末,用粳米煮粥常食。對急性期風濕熱型或濕熱型患者有輔助治療作用。
6.泥炭療法。將泥土塊在火中燒成黑黃色,研成粉末與水調和,塗抹全身或患處,亦可將粉末倒入浴盆浴洗。這種療法對風濕有顯著療效,在歐洲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其中德國就有近百個「沁炭醫院」用泥炭療法治療風濕病。
7.砂浴療法。在海濱、江河流域或西北沙漠地帶,可採用砂浴療法,即在天氣炎熱的夏天或三伏天,患者將患肢或全身埋置於燙熱的砂中,起熱敷作用,亦可通過發汗而祛邪外出。
8.日光浴療法。夏天中午陽光最強時,可將病變部位暴露於日光下,其餘部分可用傘遮擋陽光。一般身體上部一次照射20分鍾左右,下部一般照射30分鍾左右。
9.礦泉療法。礦泉療法分水浴療法和飲療法。水浴療法即在35℃~39℃之間的礦泉水中進行短時間或長時間浸泡,以達治病目的的方法。飲療法是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礦泉水飲用。適用於各種風濕病。

Ⅳ 背痛怎麼治療

可能和你長期坐姿不正確有關系,腰背肌勞損,可以按摩,理療

平常要做到「站如松,坐如鍾,睡如弓」,同一個姿勢均不宜保持過久,應常更換.建議伏案工作不宜一次持續很長時間,每工作1小時左右,休息5~10分鍾,做頸部各方向輕輕運動,讓疲勞的頸部得到休息.其次,睡眠時枕頭不能太高,因為頸部過屈對頸椎的休息不利,合適的高度應是與自己一側的肩寬同高,一般是10cm左右.
以下鍛煉方法供您參考
1.腰部前屈後伸運動

兩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兩手叉腰,作好預備姿勢.然後做腰部充分前屈和後伸各四次,運動時要盡量使腰部肌肉放鬆.
2.
腰部迴旋運動

姿勢同前.腰部作順時針及道時針方向旋轉各一次,然後由慢到快,由大到小,順,逆交替迴旋各八次.
3.「拱橋式」

仰卧床上,雙腿屈曲,以雙足,雙肘和後頭部為支點(五點支撐)用力將臀部抬高,如拱橋狀,隨著鍛煉的進展,可將雙臂放於胸前,僅以雙足和頭後部為支點進行練習.反復鍛煉20~40次.
4.「飛燕式」

俯卧床上,雙臂放干身體兩側,雙腿伸直,然後將頭,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不要使肘和膝關節屈曲,要始終保持伸直,如飛燕狀.反復鍛煉
20~40次.
5.增加有針對性的體育療法,如太極拳,保健體操等.

Ⅳ 風濕啊!怎麼辦

風濕病的常見症狀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第一醫院風濕免疫科 鄒耀紅

風濕病學是一門年輕的臨床醫學學科,由於起步較晚,人們對風濕病的認識尚淺,易引起漏診、誤診。風濕病指主要侵犯關節、肌肉、骨骼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如肌腱、韌帶、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見的有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血管炎、骨與關節的病變,其常見的症狀有:
1.發熱是風濕病的常見症狀,可為低熱、中等度發熱、也可為高熱,往往可表現為不規則的發熱,一般無寒顫,抗生素無效,同時血沉快,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成人斯帝爾病、急性嗜中性發熱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發熱為首發症狀。
2. 疼痛是風濕病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風濕病的疼痛中,起源於關節及其附屬結構的疼痛最為常見,然而肢體和軀幹部位的疼痛也可見於內臟和神經系統病變。關節痛、頸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風濕病的主要表現,有時還伴有關節的腫脹。類風濕性關節炎常有對稱性的關節腫痛,手指關節、腕關節尤為明顯;強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時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紅眼;風濕性多肌痛有頸肩痛、肢帶肌的疼痛及肌無力。
3.皮膚黏膜症狀: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乾燥綜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潰瘍、外陰潰瘍、眼部症狀、網狀青紫、皮膚潰瘍等。
4.雷諾氏征: 指(趾)端遇冷或情緒激動時出現發白,然後發紫、發紅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嚴重的可有皮膚潰破,可見於硬皮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
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無力,肌酶升高、肌電圖表現為肌原性損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6.系統損害:有些風濕病特別是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可有多個器官的損害,如表現為心臟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腎臟損害(蛋白尿、血尿、浮腫、高血壓、腎功能衰竭)、血液系統(白細胞減少、紅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容血等)、呼吸系統(間質性肺炎、肺動脈高壓、胸腔積液)、消化系統(肝功能損害、黃疸)等。
7.常有自身抗體:抗核抗體、抗ds-DNA抗體、抗ENA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等。

風濕病能否根治

在現代醫學概念中風濕病是風濕性疾病的簡稱,泛指影響骨、關節、肌肉及其周圍軟組織,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經等一大組疾病。風濕性疾病包含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症、炎性肌病、硬皮病、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白塞病等)、系統性血管炎、脊柱關節病(如強直性脊柱炎、反應性關節炎、瑞特綜合症等)、骨關節炎、骨質疏鬆症等上百種以上的以累及骨、關節等結締組織為主的疾病總稱。
國際上把風濕性疾病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研究已有百年歷史,1927年世界五大洲成立了國際抗風濕聯盟。在我國內科學中,風濕病學是最年輕的一門臨床學科,1985年成立了中華風濕病學會,在此前後國內幾十家大醫院先後成立了風濕免疫科。經過幾代風濕病大夫的努力,我國的風濕病診治水平,已正在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然而,風濕病的知識在我們國家尚未得到廣泛普及,誤診誤治仍然非常普遍,所謂的「祖傳秘方」、江湖游醫、假葯乘虛而入,不恰當誇大西葯的副作用,使相當比例的風濕病患者深受其害,而風濕病的診治一定要到建有風濕科或風濕免疫科的大醫院才有可能保證。
各種風濕性疾病特別是自身免疫性風濕病,往往有全身多系統和多器官損害,具有繁復的症狀,常因復雜多變的臨床表現成為疑難雜症。風濕病的病程有些慢性、遷延不愈,有些爆發起病,診斷和治療是相當煩瑣和復雜的,如果不正規使用葯物,常使診斷和治療更加困難。
患者的診斷不僅需要詳細的病史和查體,而且需要進行各種抗體等檢查,確診後的治療更是一個長期過程。多數風濕病是難以根治的,往往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葯,盡管多數風濕病難以根治,但仍是可以治療的,通過正規、系統的用葯,絕大多數的患者可以控制病情、緩解症狀、預防殘疾、提高生活質量和挽救生命。如果患有風濕病,不進行治療或治療不系統,常會延誤病情,導致殘疾、甚至危及生命。隨著風濕病發病機理研究的深入,風濕病的根治方法,如幹細胞移植等,正在臨床試驗中,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風濕病是一定可以根治的。

如何就診

很多風濕性疾病屬於慢性、進展性疾病,因此,患風濕病後就得經常與醫生進行交往,所以選擇醫生對患者至關重要。 那麼,選擇一個什麼樣的醫生呢?對大部分風濕病人來說,最好是到內科就診。因為內科醫生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是經過特殊的訓練的,有一定的風濕病知識,他們能處理涵蓋面很廣的風濕性疾病。有風濕科或風濕免疫科的醫院,患者就比較方便,直接到風濕科就診。風濕病專科醫師都經過風濕病學方面的特殊訓練,對於風濕病有比較全面系統的了解,對專科疾病的診斷及治療也較嫻熟,復雜、難治的風濕性疾病,那就更應看風濕病專科醫生。目前,不少醫院已經設有風濕病專科。所以,如果您的風濕病病情復雜,不能及時作出診斷,或經一般普通內科醫生治療一段時間後病情尚未好轉,或者患有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或強直性脊柱炎等,應及早看風濕病專科醫生,對患者是有益的。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患者花了不少時間,他們看過一個又一個的廣告,找了一個醫生又找一個醫生,吃過一種又一種的葯物,往往病沒有治好。這是因為不少風濕病治療療需要較長的時間,醫生在治療方面需要有一個長期的計劃以及需要療效觀察,根據病情變化,還需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因此最好固定在一個醫院的風濕病專科,有些風濕病專科還患者建有專門的隨訪病歷,有利於長期系統的治療,以免貽誤治療。

風濕病常用檢查方法

風濕病常見的有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綜合征、硬皮病、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白塞病等)、系統性血管炎(多發性大動脈炎、結節性動脈炎、韋格氏肉芽腫、顯微鏡下血管炎、巨細胞動脈炎/風濕性多肌痛、過敏性紫癜、川崎病等)、骨與關節(強直性脊柱炎、Reiter綜合征、反應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的病變,病因往往與自身免疫及遺傳有關,臨床表現常有發熱、關節疼痛及腫脹、皮疹、肌肉疼痛、雷諾氏現象等,病情往往比較復雜。因此,在臨床診斷過程中,除了詳細了解病史,做些常規的檢查外,需要通過一些風濕病的專科檢查,如臨床免疫學檢查、骨與關節的音像學檢查、遺傳基因、病理活檢、關節鏡等,才可明確診斷。常用的專科檢查方法:1.臨床免疫學檢查包括抗核抗體譜、抗ds-DNA抗體、抗ENA抗體、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抗線粒體抗體、抗平滑肌抗體、補體、T淋巴細胞亞群等;2.骨與關節的音像學檢查包括關節MRI、血管MRI、關節CT檢查、血管造影、骨掃描等;3.遺傳方面:主要組織相容抗原MCH(HLA)如HLA-B27、HAL-DR4等;4.病理檢查:腎活檢(免疫組織化學)、皮膚狼瘡帶、唇腺活檢、血管活檢、淋巴結活檢等;5.關節鏡檢查;6.其他:骨密度、角膜熒光染色、淚膜破裂試驗、Schirmer』s試驗、唾液流量、關節液檢查等。

風濕病常用治療方法

風濕性疾病是一組以內科治療為主的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包括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及各種病因引起的關節和關節周圍軟組織,包括肌肉、肌腱、韌帶等的疾病。常用的治療方法:
1.風濕病常常侵犯關節、肌肉、骨骼以及軟組織,疼痛、腫脹、關節功能障礙、發熱這些症狀比較突出,解熱鎮痛消炎,緩解症狀是治療這組疾病的首要目的,因此往往選用非甾體抗炎葯,如扶他林、莫比可、樂松、天新利德、西樂葆、萬洛等,而且新型的非甾體類抗炎葯作用好、療效高,使得副作用明顯減少。
2.如果風濕性疾病得不到正確合理的治療,關節,肌肉,骨骼等病變會導致功能障礙和畸形,留下終身殘疾,影響生活和勞動,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經濟損失。從風濕性疾病侵犯的組織看,以往稱之結締組織病的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多發性肌炎,壞死性血管炎、強直性脊柱炎都有自身免疫的紊亂,屬於自身免疫紊亂的一組疾病。痛風性關節炎已明確是嘌呤代謝紊亂而導致尿酸鹽結晶在關節內沉積,往往有關節腔,骨骼,韌帶受累。因此風濕病的治療除了對症治療緩解症狀外,還需進行病因治療,自身免疫紊亂性的疾病需要免疫調節,例如使用皮質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劑,免疫抑制療法有了很大的進步,新葯物不斷發現,用於臨床,如驍息、愛諾華、帕夫林,新療法不斷發現,如①對輕型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採用小劑量強的松、氯喹、MTX的聯合治療,可以明顯減輕副作用;②類風濕性關節炎採用聯合治療,一線葯與二線葯的聯合治療,二線葯之間的聯合治療。③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重症風濕病。
3.生物治療及骨髓移植治療也已試用於臨床。
4.對於關節病變還可以採用關節鏡治療,大大提高療效,改觀了疾病的預後,致殘率明顯下降,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

參考資料:http://www.shalar.org/patiwr12.htm

類風濕手的自我鍛煉與調護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炎症性疾病,病因不明。自身免疫功能紊亂是其病機。雖其為全身性疾病,但以關節腫痛為主,尤其是雙手小關節早期出現僵硬、腫痛,晚期出現畸形、強直,稱為類風濕手。中醫認為該病系外受風寒濕邪侵襲,內因肝腎精血虧虛以致經絡閉阻,氣血凝滯,則為腫為痛。「肝主筋,腎主骨」,久病邪侵筋骨,加之久病必虛致肝腎更虛,不能濡養筋骨,則出現筋攣、骨枯餓,形成關節應變形。

該病除全身治療外,還應該注意預防類風濕手的發生。具體方法如下:

一、自我推拿鍛煉:

1搖法:每天晨起後堅持自我搖動腕、指掌、指間關節以達到消腫定痛的作用,維護和幫助恢復關節的正常功能。

2按揉捻指法:堅持每天雙手交替捻動十指關節,按揉各關節和相關穴位,以達到緩解痙攣、疼痛、消腫的作用。

二、自我調護:

由於手部經常暴露於外,與外界接觸最多最廣,最易感手風寒濕邪。所以患者平時應注意手部的保暖、防風、防濕。還應注意保持各關節的正常功能姿勢,以免發生強直畸形。

風濕性疾病患者在烹飪食物時應注意什麼?
食物在給人體提供營養的同時,如果烹飪得當,又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即食療作用。凡用於食療的食品,一般不應採用炸、烤、熬、爆等烹調方法,以防止其有效成分過多地被破壞.或使其性質發生改變而失去食品對疾病應有的作用。食療食品應該採用蒸、燉、煮、煲湯等方法。進行食療應少量多餐,細水長流,不可一次食用過多,以免損傷脾胃功能。

參考資料:http://www.fsbkf.com/NR/fskf05.htm

Ⅵ 風濕疼痛怎麼治

治療風濕病民間有很多偏方,有時候治起來還真見效。以下幾種方法不妨試一試:
1.常飲蜂王漿。每天服用5~10m
l蜂王漿,連服2~3個月,可使關節疼痛明顯減輕,關節活動得到改善。
2.常飲鮮牛奶。每天服用鮮牛奶500ml有助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因為類風濕病在整個病程中,均缺鈣,牛奶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富含鈣離子。
3.生薑加蔥敷。取鮮生薑、鮮蔥白,按1∶3比例配用,混合搗爛如泥,乘熱敷於患處,每48小時更換1次。
4.生薑外敷。鮮生薑切片炒熱敷於膝上,兩個晚上後再將陳小麥打碎,炒熱包之。
5.苡仁粥。取苡米仁末,用粳米煮粥常食。對急性期風濕熱型或濕熱型患者有輔助治療作用。
6.泥炭療法。將泥土塊在火中燒成黑黃色,研成粉末與水調和,塗抹全身或患處,亦可將粉末倒入浴盆浴洗。這種療法對風濕有顯著療效,在歐洲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其中德國就有近百個「沁炭醫院」用泥炭療法治療風濕病。
7.砂浴療法。在海濱、江河流域或西北沙漠地帶,可採用砂浴療法,即在天氣炎熱的夏天或三伏天,患者將患肢或全身埋置於燙熱的砂中,起熱敷作用,亦可通過發汗而祛邪外出。
8.日光浴療法。夏天中午陽光最強時,可將病變部位暴露於日光下,其餘部分可用傘遮擋陽光。一般身體上部一次照射20分鍾左右,下部一般照射30分鍾左右。
9.礦泉療法。礦泉療法分水浴療法和飲療法。水浴療法即在35℃~39℃之間的礦泉水中進行短時間或長時間浸泡,以達治病目的的方法。飲療法是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礦泉水飲用。適用於各種風濕病。

Ⅶ 轉季了,風濕痛,關節炎,腰酸背痛,肌肉酸痛怎麼辦

去蒸一個桑拿,或者是每天晚上做足療浴。減少痛苦。周圍的環境保持啊,乾燥點溫度要高一點。

Ⅷ 風濕性關節炎造成的背痛怎麼治

對於這種風濕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是特別關鍵的。因為,在臨床上,風濕性關節炎是會侵犯身體多個系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生活中的常見病、多發病,發病時間可以幾天、幾周或幾個月,並帶有不同程度的活動性,往往累及終生,形成長期病痛,也有僅因關節組織的腫脹和擴展,只有關節運動時才發生局部疼痛。隨著病情的發展,還可能會帶來活動受限、肌肉萎縮 ,最典型的危害就會會給患者造成難以治療的背痛。

閱讀全文

與風濕背痛怎麼治療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led燈接線柱焊接方法視頻 瀏覽:655
ipad如何隔空手勢操作方法 瀏覽:421
如何起小運的方法 瀏覽:371
有什麼草本方法祛痘 瀏覽:305
北京幼兒教育方法培訓班哪裡有 瀏覽:584
用什麼方法可以去除手機後面雜質 瀏覽:458
光纖測量尺的使用方法 瀏覽:376
磯竿不帶漂的使用方法 瀏覽:663
如何與異性正確相處方法 瀏覽:789
不合格模具回收方法有哪些 瀏覽:927
八門運用最佳化解方法 瀏覽:27
養豬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600
骨架穩定的正確鍛煉方法 瀏覽:127
離散型數據適合什麼方法分析 瀏覽:386
ph的測量方法必須滿足的條件 瀏覽:350
化學降溫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37
鋼筋根數有哪些表示方法 瀏覽:229
食品分析介紹過的方法類型 瀏覽:994
去火的治療方法 瀏覽:623
動作連接方法 瀏覽: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