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幾種農葯防治紋枯病效果試驗
幾種葯劑防治水稻紋枯病葯效比較試驗
摘 要:通過對阿特米、拿敵穩、阿米妙收等6種葯劑對水稻紋枯病葯效比較試驗,結果表明,以阿米妙收對紋枯病防治效果最好,為90.00%,井岡黴素水劑防效最差,為64.77%。阿米妙收、阿特米等5種葯劑可作為防治水稻紋枯病的替代葯劑,防治效果良好,可有效控制紋枯病的蔓延和危害。
關鍵詞:水稻紋枯病;葯劑;葯效示範;泰和縣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3-04-85-02
水稻紋枯病是泰和縣水稻生產的一種常發性和重發性病害,單季危害損失率達20%左右,給糧食生產造成了重大損失。目前,井岡黴素等常規葯劑對紋枯病的防治效果不太理想,市場上又出現了許多新的防治葯劑。為了解不同葯劑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筆者於2014年在晚稻上進行了阿特米等6種葯劑防治紋枯病的葯效比較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對象、作物和品種的選擇 試驗對象:水稻紋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試驗作物:晚稻,品種為五優華占。
1.2 作物栽培及環境條件 試驗田常年種植水稻,肥力中等,灌溉方便,試驗田周圍種植作物均為水稻。試驗田為紋枯病的常發區和重發生,與農業生產實際相符。
1.3 試驗設計和安排
1.3.1 示範葯劑及每667m2處理劑量 (1)18%嘧甘素・噻呋醯胺SC(商品名:阿特米)40mL,浙江桐廬匯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2)75%肟菌・戊唑醇WG(商品名:拿敵穩)15g,拜耳作物科學(中國)公司生產;(3)30%苯甲・丙環唑EC(商品名:愛苗)20mL,先正達(蘇州)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4)32.5%苯甲・嘧菌酯SC(商品名:阿米妙收)40mL,先正達(蘇州)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
(5)25%己唑醇懸浮劑20mL,江蘇蘇濱生物農化有限公司生產;(6)5%井岡黴素水劑200mL,浙江桐廬匯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7)設清水為空白對照(ck)。
1.3.2 小區面積、重復與排列 葯劑處理每小區面積160m2,空白對照小區面積60 O,不設重復,共7個小區,隨機排列。
1.3.3 施葯方法、時間和次數 施葯使用騰燕牌3WBS-16A型電動噴霧器,每667 O兌水50kg均勻噴霧。8月26日下午施第一次葯,9月4日施第二次葯,共施葯2次。第一次施葯時,水稻處於分櫱末期,紋枯病處於發病初期;第二次施葯時水稻處於破口初期。各處理按試驗設計用量,折算成小區葯液用量均勻噴霧。施葯時加入20%氯蟲苯甲醯胺15mL、50%噻嗪酮60g防治卷葉蟲和稻飛虱。
1.4 調查、記錄和測量方法
1.4.1 氣象及土壤資料 施葯當天,8月26日,天氣晴天,平均溫度28.8℃,氣溫變化區間在25.7~34.2℃;9月4日,天氣為晴天,平均溫度25.7℃,變化區間在21.8~31.5℃。試驗期間沒有出現對試驗結果影響極大的惡劣天氣,變化區間在20.1~37.0℃,相對濕度為61%~85%,8月31日、9月11日下中至大雨,6d降了小雨,其餘天氣均為晴天或多雲天氣。試驗田為沙質壤土、肥力中等、灌溉方便,pH值為7左右。
1.4.2 調查方法、時間和次數 最後一次葯後14d,即9月18日調查一次葯效,共調查一次。以株為單位,採用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調查相連5叢水稻,共25叢,記錄總株數、病株數和病級數。紋枯病分級標准按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的《農葯田間葯效試驗准則(一)》(GB/T17980.1-17980.53-2000)進行。葯效計算公式如下: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的防效比較 由表1可知,在分櫱末期和破口初期各施一次葯,6種供試葯劑對水稻紋枯病均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效果,但不同的葯劑對紋枯病的防效有較大的差異。其中,每667m2用阿特米40mL防治效果為88.23%,拿敵穩15g對紋枯病的防治效果為86.07%,阿米妙收40mL對紋枯病的防治效果為90.00%,愛苗20mL對紋枯病的防治效果為80.93%,己唑醇20mL對紋枯病防治效果為83.42%,井岡黴素200mL對紋枯病的防治效果為64.77%,以阿米妙收對紋枯病防效最好,阿特米次之,其他依次為:拿敵穩、己唑醇、愛苗、井岡黴素。由於田間未發生稻曲病,各種葯劑對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有待於進一步試驗觀察。
2.2 安全性分析 試驗葯劑對水稻安全,對非靶標生物影響不明顯。
3 結論與討論
由試驗結果可知,阿米妙收、阿特米、拿敵穩、愛苗、己唑醇等試驗葯劑可以用來防治水稻紋枯病,按試驗設計用量,每667m2兌水50kg均勻噴霧,在水稻分櫱末期和破口初期各施一次葯,對紋枯病的發生和蔓延有良好的控製作用。這些葯劑均可以用來替代井岡黴素使用時間長而導致防治效果下降帶來的不足。由於試驗田未發生稻曲病、稻瘟病,該葯劑對稻曲病、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有待於進一步試驗驗證。
② 提高農葯葯效的六個方法分別是什麼
第一個,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進行農葯的噴灑,這樣的話也能夠提高農葯的葯效。農葯選擇進行噴灑的時候,確實應該要掌握一個比較合適的時間點,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今天早上下雨的,那麼我們就不應該去噴灑農葯了,因為這個時候選擇去噴灑農葯會降低農葯的葯效,搞不好還得要重新配置,下雨會將農葯給稀釋了。
第五個選擇用河水,不要選擇用井水勾兌。井水有一些礦物質,往往都是一些硬水,所以在配對農葯的時候效果往往不大好。農葯會跟一些含有礦物質的水,產生一些化學或者物理反應,所以我們選擇一些水的時候,不要選擇井水,能夠選擇河水或者稻田裡的水,往往是比較好的。
第六個配好以後就應該要馬上用,不要長期存放。農葯它也會揮發的,所以我們一旦配好了農葯以後,就應該要立馬使用,不要長時間存放,避免出現不好的反應。
我們可以先對農葯的一個濃度進行查看,然後就是也要看一下這個農葯到底適不適合治療這種疾病,最後就是也要先適當的噴灑一些,然後看看效果之後再去決定。這樣的話,才能夠很好的鑒別這個農葯的葯性。
④ 農葯田間葯效試驗可以分為哪幾類
以葯劑為主體的系統田間試驗
(1)田間葯效篩選。在毒力測定的基礎上,將新合成的化合物或新組合物加工成不同劑型,進行田間篩選。
(2)田間葯效評價。經過田間葯效篩選出的制劑,通過設計不同劑量、不同施葯時間與使用方法,考察其對主要防治對象的效果,對作物產量和對有益生物的影響,總結出其切實可行的應用技術。
(3)特定因子試驗。為了全面評價田間葯效或明確生產中提出的問題而專門設定的試驗,包括環境條件對葯效的影響,不同劑型葯效的比較,農葯混用的增效或頡頏作用,耐雨水沖刷能力和在農作物與土壤中的殘留等。
2.以防治對象為主體的試
即針對某種防治對象篩選最有效的農葯品種,確定最佳劑量,最佳施葯次數與最佳使用方法等。
田間葯效試驗包括小區試驗、大區試驗和大面積示範試驗。試驗結果用「葯效」表示。
我國實行農葯登記制度,田間葯效試驗是農葯登記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制訂農葯產品標簽的重要技術依據,而農葯標簽又是安全、合理使用農葯的指南。
⑤ 申請農葯田間葯效試驗要做哪些程序請詳解
田間葯效的試驗要求:
田間小區試驗是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植物種類、有害生物、有益生物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研究農葯在應用上的各種效應,鑒別農葯防治病、蟲、草、鼠害的效果,對作物的安全性,對有益生物的影響及對環境的影響,是綜合評價農葯的使用與推廣價值所必須的步驟,是新農葯室內試驗過度到大田實際應用的中間紐帶。為了正確評價一種農葯,使葯效資料符合農葯登記的要求,試驗結果有一定的可比性,並要與國際上的試驗方法取得一致,以便交流,田間葯效試驗應按著統一的試驗程序,嚴格的科學性和准確性,
內容力求
全面。試驗單位和地點應由農業部農葯檢定所統一安排。
1)每一個新研製的農葯、新劑型應在我國不同氣候條件,具有代表性的耕作區完成兩年以上的田間小區葯效試驗。
2)試驗地選擇:
試驗地是田間小區葯效試驗的最基本條件,選擇當地有代表性的試驗地,要求地勢平坦,土壤類型、肥力基本一致,作物種植和管理水平一致,排灌方便的田塊,並應記錄灌溉的方法,時間及水量。不要將試驗地選在樹林、房屋、河流、池塘及大路邊的田塊。否則會影響試驗的代表性。
3)試驗作物和防治對象的選擇:一般來說,新農葯、新劑型在進入田間小區試驗之前,基本掌握了它的試驗作物和防治對象,為了獲得理想結果,應選擇敏感品系作物進行試驗,創造和提供有利於防治對象發生的條件。也
就是說該葯的防治對象是什麼,選擇的防治對象的寄主(為害作物)是什麼。根據這些來選擇在哪種作物上進行試驗。所選擇的作物應該有防治對象發生(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根據需要創造發生的條件),否則沒有防治對象試驗無法進行,防治對象的發生程度一般中等偏重且發生均勻為宜。
4)田間試驗小區設計:
試驗葯劑應選擇三個不同的試驗劑量,對照葯劑可使用一個常用劑量,也就是用當地推廣使用的有效計量。對照葯必須選用已登記注冊過的產品,並經過實踐證明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其劑型和作用方式接近於試驗葯劑。試驗同時要設有隻噴清水的空白對照,共五個處理。
試驗小區一般情況下應採用隨機排列,每個處理最少4次重復。一種單劑的田間試驗不得少於20個小區。
小區面積:各種試驗的要求不一樣,應該按著農葯田間葯效試驗准則規定的面積執行。但應注意試驗地周圍及小區之間應該留有保護行。
5)施葯方法:施葯方法應與科學的農業實踐相適應,採用常用器械施葯,保證葯量准確,分布均勻。如果是噴霧,使用的葯劑要做到正反面均勻周到,否則會直接影響葯效結果。
施葯的時間和次數應根據試驗葯劑的種類、理化性質、生物活性等特點以及作物生長特點,病蟲害發生規律,自然環境因素和試驗的具體要求等來決定。例如:速效性好和持效期長的葯劑,調查時間就不能相同,後者就應該延長調查時間並增加調查次數。
葯劑劑量的表示方法:試驗報告中葯劑使用劑量應以公斤或升/公頃的制劑量表示,也可以用克(有效成分)/公頃,果樹則應用毫克/公斤表示或用稀釋倍數表示。
在試驗中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對非靶標生物要使用其它葯劑處理,應對所有的試驗小區(包括空白對照)進行均一處理,且要與試驗葯劑和對照葯劑分開使用,盡量使用作用方式不同的葯劑,使其干擾因素保持在最小程度,並在試驗報告中提供這類施葯的准確記錄。
⑥ 農葯有效期的鑒定,有哪些妙招
化肥無效的識別方法:1、顆粒劑化肥的辨別
(1)形象化法:假如表面顯著返潮,葯面成團結一致塊,葯味不濃或有別的霉酸臭味;或拿手捏體內濕氣較重,用勁捏捻結團,說明此葯基本上無效。
(2)融解法:取可濕性粉劑化肥30g,放進玻璃器皿中,先放小量調水成粘稠,再加滿150g冷水攪拌均勻,靜放觀查。未變味的化肥融解特性好,飄浮粉狀總數少,且沉積速度比較慢;相反,如沉積迅速,粉狀大且結團,表明化肥早已霉變無效。
第三,務必在限制的期內市場銷售,務必在一定的時間內做到市場銷售,超出了時間就不可以市場銷售了。
⑦ 如何評價農葯的葯效和防效
農葯葯效和防效是指農葯對病蟲害或雜草的毒殺效果。殺蟲劑葯效可用施葯後害蟲的死亡百分率、死亡速度來表示。殺菌劑葯效可用病情指數的降低及受害率的降低來表示。除草劑葯效可用施葯後雜草的死亡百分率來表示。葯效的測定,一般先經室內毒力試驗證明有效後,再進行田間小區試驗。在小區試驗基礎上,證明葯效比較好的若干品種,可進行大區試驗以進一步肯定其葯效和推廣價值。
在評價農葯的葯效和防效時,還要評價這種農葯的理化性質對生態環境安全性的影響,如這種農葯的水溶性、化學穩定性、土壤揮發作用、土壤淋溶作用、土壤降解作用、對非靶標對象的影響等。
⑧ 農葯有效期的鑒定方法,都有哪些
既然是失效農葯的辨別,那麼題主肯定知道農葯的名字,只是不知道該農葯的質量及效果如何。在實際的生產生活中,清江鶴是用以下幾種方式方法來快速辯別農葯是否失效或變質的。可供親們進行參考。
一,外觀目測法:首先看農葯的生產日期是否有效(註:過期農葯不一定無效)。隨著過期時間的長短,農葯葯效變質或失效的程度有所差別。
四,清水沉澱法:將粉劑類農葯放入玻璃容器內,加適量清水進行攪拌成糊狀,再加清水攪拌均勻後靜置十分鍾。葯效不減的可溶性,可濕性粉劑溶液混濁均勻,粉粒細且沉澱慢而且很少。變質或實效的粉劑農葯,沉澱多沉澱快,溶液混濁不均出現上清下混底沉現象。
五,化學葯劑驗證法:生產生活中運用很少。不但沒有專業的設備,而且也沒有專業的試劑。分析方法也比較復雜,沒有專業知識是不能勝任的。但是一些簡單的化學葯劑驗證還是可以有的。在此不贅述。可到專業葯檢所去進行分析化驗,但須支付一定的費用。
⑨ 檢驗農葯的四種方法,你知道哪些呢
農葯也是有有效期的,有時候我們的農葯放了一段時間就想要檢驗是否有效,那麼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一定的方法來檢查農葯是否實效,如果失效以後就沒有必要再使用了,畢竟失效的農葯不但起不了效果,還容易引發葯害,使用起來只會得不償失,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應該要用哪些方法來進行鑒別。
如果我們的農葯是粉劑型的農葯,那麼可以用火燒的方式來檢驗是否有效。
對於粉劑型的農葯或者說乳劑型農葯,也可以選擇兌水的方式來進行鑒別。
農葯本來就是需要進行兌水然後進行噴灑的,當我們將這些農葯兌水經過充分攪拌均勻以後,看是否會出現沉澱,如果沉澱了,那麼說明農葯失效了。
⑩ 如何做好農葯登記田間葯效試驗
摘要:農葯登記田間葯效試驗是為農葯生產企業辦理農葯登記提供資料的葯效試驗。農葯生產企業申請登記農葯.再報農業部農葯檢定所審批,獲得「農葯田間試驗批准證書」後,企業與試驗單位簽訂試驗協議,開展大田葯效試驗。農葯登記田間葯效試驗是農葯在進入市場之前,國家為保證農葯對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和對作物及環境的安全性而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