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什麼叫甲骨文造字方法有哪些

什麼叫甲骨文造字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24 04:09:42

『壹』 甲骨文的造字特點是什麼

使用了「六書」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圖形條線條,把物體的外形特徵勾畫出來,甲骨文中約40%,象形字指示是一是用一種指示性符號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如上置一長橫代表水平線上面一段短橫表示水平線以上的概念會意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結合起來的表示新的意義,如從字,兩個人形組合在一起表示跟從的意思。

形聲最為進步,用聲符來注音,用一個字表示類別,組成新字就能造出大量文字,現代漢字很多都是形聲字,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很多字體至今仍在使用,是漢字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


發展歷程

甲骨文因鐫刻、書寫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為殷商流傳之書跡;內容為記載盤庚遷殷至紂王間二百七十年之卜辭,為最早之書跡。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飲酒及敬鬼神;也因為如此,這些決定漁撈、征伐、農業諸多事情的龜甲,才能在後世重見天日,成為研究中國文字重要的資料。

商代已有精良筆墨,書體因經契刻,風格瘦勁鋒利,具有刀鋒的趣味。受到文風盛衰之影響,其大致可分為五期,底下分別介紹。商代晚期自盤庚遷殷至商紂王共約273年,經歷8世12王,這一時期的甲骨文也應有早晚先後之分。

對商代甲骨的分期斷代研究,有多種說法,如今主要採用的是董作賓依據世系、稱謂、貞人等十項標准劃分的五期說,即第一期: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廩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貳』 甲骨文一到十是什麼造字方法,解釋說明為什麼

漢字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 戶——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門(門)字的一半。 本義:單扇門 基——形聲。上下結構,(下形上聲) 本義:疊加的夯土層。承重用的夯土地面。 川——象形。象流水之形。本意:歸向澤、海的水流。伐——會意。從人,從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頭。本義:砍殺。簡——形聲。上下結構,(上形下聲) 本義:竹簡。古代書寫了文字的狹長竹片。涉——會意。從水步。甲骨文字形。中間是水,兩邊兩只腳,象涉水之形。本義:趟水過河。 牢——象形指事。據甲骨文,裡面是個「牛」字,外面象養牛的圈。泛指一般養性畜的欄圈( juàn)。 本義:關養牛馬等牲畜的圈。聞——形聲。上三包圍結構 從耳,門聲兼表詞義,合起來的意思是「門裡面的耳朵聽到了」。 本義:聽到心裡去了。析—— 形聲。左右結構。字從木,從斤,斤亦聲。「斤」指斧鉞。「木」指樹木、木材。「木」 與「斤」聯合起來表示「鑿破木材」。本義:以斧破木。 終於作完了,我就象一個小學生,認真地完成了老師留的作業。

『叄』 甲骨文是指象形指示會意形聲的造字方法

依據所學知識,甲骨文是比較成熟的文字,使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多種造字方法.其中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獨體字結合起來表示新的意義叫形聲,用圖形、線條把物體的外形特徵勾畫出來這種造字方法象形.
故選C.

『肆』 甲骨文使用了哪些造字方法

甲骨文的造字法有四種: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
1、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義,給人以空間方位的感覺。
2、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象形有象物、象事、象意三義。
3、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還有半形、半音搭配而成,可見形聲字在六種造字法中,佔比例最大。
4、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揮。武、信是也。兩個或兩個以上象形字,會合成的字,稱為會意,又如休字,靠在樹木上,是休息。
5、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愛,考老是也。轉注字亦見於半形半聲之字故人們大多將其歸於形聲字中,如秒、眇、杪字。
6、假借,假借者,可謂純音符字、一字多音,通假借用,表示不同的意思,如行走、行業;長短、長幼;快樂、音樂等。

『伍』 什麼是甲骨文

【甲骨文簡介】甲骨文主要
幾片刻有圖案符號的獸甲骨(資料照片)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19世紀末年在殷代都城遺址被今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延綿使用了一段時期。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於1898年為古董商、金石學家所識別,之後在殷墟(河南安陽小屯村)大規模挖掘,有大量的龜甲獸骨出土,加上別地的零星採集,至今已收集十幾萬片,其中單篇文章最長者達百餘字,可以看出應用文雛形。(節選自《應用寫作》月刊1992年第3期《應用文的雛形——甲骨文》)
甲骨文的發現還有一個故事:在清朝光緒年間,有個叫王懿榮的人,是當時最高學府國子監的主管官員。有一次他看見一味中葯叫龍骨,覺得奇怪,就翻看葯渣,沒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種看似文字的圖案。於是他把所有的龍骨都買了下來,發現每片龍骨上都有相似的圖案。他確信這是一種文字,而且比較完善,應該是殷商時期的。後來,人們找到了龍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陽小屯村,那裡又出土了一大批龍骨。因為這些龍骨主要是龜類獸類的甲骨,是以人將它們命名為「甲骨文」,研究它的學科就叫做「甲骨學」。
在總共10餘萬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圖形,其中已經識別的約有2500多字。
甲骨文中形聲字約佔27%,可見甲骨文已是相當成熟的文字系統。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是一種很重要的古漢字資料。絕大部分甲骨文發現於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時代遺址,范圍包括河南省安陽市西北小屯村、花園庄、侯家莊等地。這里曾經是殷商後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稱為殷墟。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統治者的占卜紀錄。商代統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內會不會有災禍,天會不會下雨,農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勝利,應該對哪些鬼神進行哪些祭祀,以至於生育、疾病、做夢等等事情都要進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烏龜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備用來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鑽出一些小坑,這種小坑甲骨學家稱之為「鑽鑿」。占卜的時候就在這些小坑上加熱是甲骨表面產生裂痕。這種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樣子。從事占卜的人就根據卜兆的各種形狀來判斷吉凶。從殷商的甲骨文看來,當時的漢字已經發展成為能夠完整及在漢語的文字體系了。在已發現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現的單字數量已達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會意字,也有很多形聲字。這些文字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區別。但是從構字方法來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陸』 甲骨文的造字法有哪些是什麼

漢字的造字法有四種: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這四種造字法甲骨文都已經具備.

『柒』 什麼叫甲骨文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但大部分還沒有被釋讀出來。

商代文字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西周文字,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現代成熟的今文字或說楷書即由商代文字漸漸演變而來。除了甲骨文,商代文字也包括商代金文,是通常比甲骨文更正式的書體。

一般認為,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安陽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國都遺址「殷墟」的所在地。

百餘年來,當地通過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十萬塊。此外,在河南、陝西其他地區也有甲骨文出現,年代從商晚期(約前1300年)延續到春秋。

甲骨文的發現,促進了各國學者對中國上古史和古文字學等領域的深入研究,並開創了一門嶄新學科——甲骨學。

2006年時,有考古學者、古文學者指出,陶文可與甲骨文同爭中國及東亞最早文字。

文字特點

甲骨文是鐫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出土在河南安陽小屯一帶,因為這里曾是商代後期商王盤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稱為「殷」。

商滅國,遂成為了廢墟,後人便以「殷墟」名之。因此,甲骨文也稱「殷墟文字」。其內容絕大多數是王室占卜之辭,故又稱「卜辭」,或「貞卜文字」。這種文字基本上都是由契刻而成,又稱「契文」、或「殷契」等。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餘年,它不僅是研究我國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統的資料,同時也是研究甲骨文書法重要的財富。從書法的角度審視,甲骨文已具備了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一共三個基本要素。

從甲骨上的文字看,它們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筆線條嚴整瘦勁,曲直粗細均備,筆畫多方折,對後世篆刻的用筆用刀產生了影響。從結構字體上看,文字不僅有變化,雖大小不一,但比較均衡對稱,還顯示了穩定的格局。

因此從章法上看,雖受骨片大小和形狀的影響,仍表現了鐫刻的技巧和書寫的藝術特色。「甲骨書法」現今已在一些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中流行,就證明了它的魅力。

從用筆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堅硬的龜甲或獸骨上,所以,刻時多用直線,曲線也是由短的直線接刻而成。其筆畫粗細也多是均勻;由於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故多數線條呈現出中間稍粗兩端略細的特徵,顯得瘦勁堅實,挺拔爽利,並且富有立體感。

就結字而言,甲骨文外形並且多以長方形為主間或少數方形,具備了對稱美或者一字多形的變化美。而且甲骨文在結字上還具有了方圓結合,開合輯讓的結構形式,有的字還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圖畫的痕跡,具有文字最初發展階段的稚拙和生動。

從章法上看,卜辭全篇行款清晰,文字大小錯落有致。每行上下、左右、雖有疏密變化,但全篇能行氣貫串、大小相依、左右相應、前後呼應的活潑局面。並且,字數多者,全篇安排緊湊,給人以茂密之感,字數少者又顯得疏朗空靈,總之,都呈現出古樸而又爛漫的情趣。

(7)什麼叫甲骨文造字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歷史

一、起源

由於甲骨文本身已經是一種發展得非常成熟的文字系統,所以學者認為它應該是起沿於一種更原始的文字。

2003年至2006年間,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平湖市博物館對位於中國浙江省平湖市林埭鎮庄橋墳遺址的大型良渚文化遺址發掘,發現240多件器物有刻畫符號,被認為可能是甲骨文的其中一個可能的起源,被稱為「良渚原始文字」。

二、塵封

《禮記·表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現在已知殷商君王在處理大小事務之前,都要用甲骨進行占卜,祈問鬼神,常命巫師在龜甲獸骨上鑽洞燒灼,形成裂痕。巫師根據裂痕分辨神諭,事後將所問之事契刻於甲骨上。

商亡之後,占卜在周代逐漸絕跡,其文字也逐漸不為人知。甲骨文最早出土於何時,目前尚無定論。河南安陽殷墟一帶,自北宋以來就不斷發現商代銅器,當地在千百年前即有甲骨出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直到清末,歷代學者都沒有注意到甲骨文的存在。

三、重現

學術界基本認同清末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是甲骨文的最早發現者。而關於具體發現過程則有兩說。

第一說源於劉鶚的記載。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河南出土龜版之後,被山東濰縣古董商人范壽軒、范維卿等人收購,並運至北京售賣。時任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素來喜好收集古物,通曉金石文字,從古董商手中高價收購了這批甲骨。

另一說流傳甚廣,與中葯「龍骨」密不可分。龍骨一般是指遠古動物的骨骼化石,中醫認為其可以入葯,有治療咳逆、瀉痢、便血的作用。後來,甲骨代替龍骨,用於葯用,安陽一帶有人甚至世代以此為業。

在這一過程中,甲骨文資料受到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光緒二十五年,王懿榮染疾服葯,偶然在中葯中的龍骨上發現了古文字。

四、認定

王懿榮為清末翰林,進士出身,具有深厚的金石學造詣。他在得到甲骨之後,即認定其上文字是比籀文更加古老的殷商遺物,並開始重金收購有字甲骨,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春,共得到1500片左右。然而,王懿榮尚未對這種文字進行深入研究,即在同年七月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時自殺殉國。

王懿榮對甲骨的收購,逐漸引起學者重視,古董商人則故意隱瞞甲骨出土地,以壟斷貨源,從中漁利。王懿榮好友劉鶚等派人到河南多方打探,皆以為甲骨來自河南湯陰。後來羅振玉經過多方查詢,終於確定甲骨出土於河南安陽洹河之濱的小屯村,這里與古文獻記載的商朝後期的殷都所在地相吻合。

五、發掘

甲骨文的發現引發了當地民間對甲骨的私掘熱潮,各地古董商人、藏家學者紛至沓來,大量收買。據統計,到民國十七年(1928年),已有數萬片甲骨流散各地。

同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創辦人傅斯年很快提出殷墟發掘計劃。8月,在考古學家董作賓領導之下,第一次對殷墟進行了科學發掘。

直到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戰爆發前夕,前後共進行十五次發掘,獲得有字甲骨24918片,尤其是其中民國二十五年的第十三次挖掘,於YH127坑獲得極重要的巨量甲骨一萬六千餘版,震驚海內外學術界。

日軍佔領安陽期間,日本方面曾組織日本學者在當地發掘甲骨及其他文物,並將所得運往日本。[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科學院等部門繼續開展甲骨發掘工作,共獲得5300多片。此外,河南輝縣、偃師、洛陽、鄭州二里崗及河北藁城等地的商代遺址也有有字甲骨出土。陝西岐山、山西洪洞、北京昌平等地還發現了周代的有字甲骨。

閱讀全文

與什麼叫甲骨文造字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讓安卓手機出故障的方法 瀏覽:399
銅的顯微結構分析方法 瀏覽:758
繞組電阻檔的測量方法 瀏覽:66
devondale奶粉使用方法 瀏覽:243
黑枸杞剪枝方法圖片 瀏覽:549
汽車導航拆卸安裝方法 瀏覽:533
流鼻涕需要用什麼方法讓他治好 瀏覽:246
電熱棒使用方法 瀏覽:144
統計指數的計算方法 瀏覽:936
鐵皮石斛種植方法能種在石頭上 瀏覽:174
高冰種翡翠原石鑒別方法圖解 瀏覽:401
租房喝水的正確方法 瀏覽:821
月見草油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4
玉樹菇食用方法 瀏覽:955
子宮上長了瘤子消除最佳方法 瀏覽:476
led燈接線柱焊接方法視頻 瀏覽:657
ipad如何隔空手勢操作方法 瀏覽:423
如何起小運的方法 瀏覽:373
有什麼草本方法祛痘 瀏覽:307
北京幼兒教育方法培訓班哪裡有 瀏覽: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