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直譯意譯還有哪些翻譯方法

直譯意譯還有哪些翻譯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23 19:00:51

❶ 文言文翻譯的6個基本方法

文言文翻譯的6個基本方法
欄目:其他專業問答 發布時間:2020-10-27 16:56:24 閱讀:89

文言文翻譯的6個基本方法是:一增二刪三調四留五擴六縮,一增是指增補,在翻譯時增補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二刪是指刪除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志作用的助詞和湊足音節的助詞等虛詞,三調是翻譯文言文倒裝句時,應把古漢語倒裝句式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四留是保留古今意義相同的詞、專有名詞、國號等。

一增

1、增補原文省略的主語、謂語或賓語。

2、增補能使語義明了的關聯詞。

二刪

就是刪除,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志作用的助詞和湊足音節的助詞等虛詞,因在現代漢語中是沒有詞能代替,故翻譯時無須譯出,可刪去。

三調

就是調整,在翻譯文言文倒裝句時,應把古漢語倒裝句式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才能使譯句通順。這就需要調整語句語序,大體有三種情況:

1、前置謂語後移

2、後置定語前移

3、前置賓語後移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人名、官職、地名等,在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五擴

就是擴展。

1、單音節詞擴為同義的雙音節詞或多音節詞。

2、言簡義豐的句子,根據句義擴展其內容。

六縮

就是凝縮,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為了增強氣勢,故意實用繁筆,在翻譯時應將其意思凝縮。

❷ 除了"意譯","直譯"還有什麼翻譯方法

除了直譯,意譯還有
音譯法
音譯意譯結合法
只要符合「信達雅」的翻譯規則就可以。

❸ 英語翻譯有哪些方法

對於零基礎而言,個人建議不要直接拿著中英文就開始翻譯,你會抓狂的。建議可以找個英語基礎好的小夥伴一起練習,沒有的話,可以選擇阿卡索外教網哦,每天花25分鍾時間跟著外教學習。

想學習地道的英語知識,建議可以跟著老師學習,點擊藍字領取免費外教課:【免費領取,外教一對一精品課程】課均不到20元,每天都能跟著老師學習英語技巧。

英語翻譯,需要積累一定量的詞彙和語法知識,阿卡索外教網,採用外教一對一授課,一節課25分鍾,每天都能跟著外教一對一學習。價格也很劃算,課均不到20元,就能擁有自己的專屬外教,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不知道如何選擇英語機構,可以網路咨詢「阿卡索vivi老師」;

如果想下載免費英語資源,可以網路搜索「阿卡索官網論壇」。

❹ 翻譯方法有哪些

1、直譯法

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譯過來,例如漢語中的「紙老虎」直譯成「paper tiger」,外國人看起來不但深明其義,而且覺得很是傳神,所以現已成為正式的英美民族語言。另外,我們口中的「丟臉」也被直譯為「lose face」,「走狗」譯成為「running dog」。

2、意譯法

有些習語無法直譯,也無法找到同義的習語借用,則採用意譯的方法來對待.例如漢語中的」落花流水」用來表示被打得大敗之意,譯成英文便是「to be shattered to pieces」。「烏煙瘴氣「形容情形混亂不堪,可用「chaos」來表達。

3、省略法

漢語中有一種情況,就是習語中有的是對偶詞不達意組,前後含意重復。偶到這種情況時可用省略法來處理,以免產生畫蛇添足之感。例如「銅牆鐵壁」可譯成「wall of bronzl」已經足夠。

4、增添法

為了更清楚地表達原意,有時要結合上下文的需要,在譯文中增添一些說明。例如「樹倒猢猻散」可譯成「Once the tree falls,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其中helter-skelter是「慌慌張張」之意,是增添的成分,原文雖無其字而有其義,加了使形象突出,有聲有色。

5、還原法

一些習語源於外語,翻譯時可使之還原。例如「夾著尾巴」應寫成」with the tail between the legs」;」戰爭販子」是英文」war-monger」的中譯;」藍圖」則是」blue-print」等。

❺ 文言文的翻譯方法有哪些

一、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二、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嬰」、「晏子」等不用翻譯.「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語氣助詞,可不譯,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討沒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連詞,可不譯,整句意思是「子猷與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如《桃花源記》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一詞是「妻子、兒女」的意思;(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語時了不悲」,翻譯為:(子猷)說話時候完全不悲傷.「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聞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裝,賓語前置句,意思是「為什麼」.「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子猷問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對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古文翻譯口訣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照顧前文,聯系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系緊密.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弧,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句子流暢,再行擱筆.三、要做好文言文翻譯題,就必須掌握必要的方法(一)增.就是增補,在翻譯時增補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弧.1、增補原文省略的主語、謂語或賓語.例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譯句:「(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來的.」例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後省略了謂語「鼓」,翻譯時要補上.例3:「君與具來.」「與」後省略了賓語「之」.2、增補能使語義明了的關聯詞.例:「不治將益深」是一個假設句,譯句:「(如果)不治療就會更加深入」.(二)刪.就是刪除,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志作用的助詞和湊足音節的助詞等虛詞,因在現代漢語中是沒有詞能代替,故翻譯時無須譯出,可刪去.例1:「夫戰,勇氣也.」譯句:「戰斗,靠的是勇氣」.「夫」為發語詞,刪去不譯.例2:「孔子雲:何陋之有?」譯句:「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之」為賓語前置的標志,刪去不譯.例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譯句:「從師學習的風尚已經很久不存在了.」「也」為句中語氣助詞,起到舒緩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在翻譯時,完全可以去掉.(三)調.就是調整,在翻譯文言文倒裝句時,應把古漢語倒裝句式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才能使譯句通順.這就需要調整語句語序,大體有四種情況:1、前置謂語後移.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調成「汝之不惠甚矣」.2、後置定語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可調成「能面刺寡人之過群臣吏民」.3、前置賓語後移.例:「何以戰?」可調成「以何戰」.4、介賓短語前移.「還自揚州.」可調成「自揚州還」.(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人名、官職、地名等,在翻譯時可保留不變.例:「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譯句:「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到巴陵郡做太守.」「慶歷四年」為年號,「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五)擴.就是擴展.1、把文言文中的單音節詞擴為同義的雙音節詞或多音節詞.例:「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譯句:「變更你的差役,恢復你的賦稅,那麼怎麼樣呢?」「役」、「賦」擴展為雙音節詞.2、對於一些緊縮復句或言簡義豐的句子,在翻譯時,要根據句義擴展其內容,才能使意思表達清楚.例:「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譯句:「使敵人降服,讓遠方的人歸附,招撫誰,誰會不來呢?」(六)縮.就是凝縮,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為了增強氣勢,故意實用繁筆,在翻譯時應將其意思凝縮.例:「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譯句:「(秦)有吞並天下,統一四海的雄心.」(七)直.即直譯,就是指緊扣原文,按原文的詞句進行對等翻譯的今譯方法.對於文言文的實詞、大部分虛詞、活用詞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譯的,否則,在考查過程中是不能算作準取得翻譯.例:「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譯句:「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八)意.即意譯,就是指在透徹理解原文內容的基礎上,為體現原作神韻風貌而進行整體翻譯的今譯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辭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譯的要恰當處理,將其意譯.1、互文不可直譯.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錯而又相互補足,交互見義並合而完整達意.例1:「秦時明月漢時關」譯句:「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例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譯為:「將軍和壯士身經百戰,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而歸.」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譯為「金子修築的城」或「金屬修築的城」,可譯為「鋼鐵般的城防」或「堅固的城防」.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萬鍾於我何加焉」中的「萬鍾」代高官厚祿等.「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中的「黃發」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4、婉曲.主要是避諱.如把國王的死說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說成「填溝壑」,還有把上廁所說成「更衣」.(九)替.就是替換,1、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把古詞替換成同義或近義的現代詞或片語.例1:「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這句中的「愚」,要換成「我」;「悉」,要換成「都」;「咨」,要換成「商量」.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換成「出身卑微,見識短淺」.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結構替換成現代詞或結構.例:「然則……」:換成「既然這樣,那麼……」;「何以………?」換成「根據什麼……」.(十)選.就是選擇,文言文中一詞多義,一詞多用的現象很常見,因此要選用恰當的詞義翻譯才能使句子正確.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個多義詞,它有「兵器;士兵、軍隊、軍事、戰爭」等義項.例句中的「兵」翻譯時應選擇「兵器」.為便於同學們記憶,特將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編成一段順口溜:文言語句重直譯,把握大意斟詞句,人名地名不必譯,古義現代詞語替.倒裝成分位置移,被動省略譯規律,碰見虛詞因句譯,領會語氣重流利.「增、刪、調、留、擴、縮、直、意、替、選」是中考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在具體運用時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幾種方法結合在一起的,我們要根據表達需要靈活運用.四、文言文翻譯的要求(一)文言文翻譯要做到「信、達、雅」三個字.「信」是指譯文要准確無誤,就是要使譯文忠於原文,如實地、恰當地運用現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達」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雅」就是指譯文要優美自然,就是要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二)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後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三)文言文翻譯「四重奏」最近兩年高考對文言文翻譯的考察由選擇正誤改為筆譯.這就增加了答題難度,而且所出試題均出於課外,彷彿無跡可求,無從下手.其實,還是可以講究一點技巧,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譯四重奏」:1.翻譯要注意補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現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語、省略謂語動詞、省略介詞、省略賓語等.在大家做翻譯題時,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補充完整,否則譯文易句意不清、不通.2.翻譯要注意調整語序.文言文中變式句時常出現,有主謂後置、定語後置、介詞結構後置、賓語前置等四種類型.翻譯時調整好語序,才能便於翻譯,否則譯文易顛三倒四,給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3.翻譯要注意活用現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實詞可以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改變它的詞性和用法,這就是活用.主要有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用作動詞,名詞作狀語等.翻譯時要抓住詞語的臨時含義.4.翻譯要抓住關鍵詞,聯系語境,重點突破.在文言文閱讀中,有些句子往往因為個別詞而影響全句的理解.這個詞就是一個關鍵詞.對於它,我們要聯系語境去理解、參悟.綜上所述,文言文翻譯,只要平時努力,並注意以上四點,加以靈活掌握,要翻譯正確是不難的.五、文言文翻譯得分點把握技巧「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高考考試范圍,對這一知識點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譯題中體現,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譯題已成為考生們關注的焦點.1、看詞性——從詞類活用現象方面把握備考對策: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語法現象,主要有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的活用.翻譯時,對活用的詞要善於通過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來確定它的詞性及詞義.2、觀句式——從文言句式特點方面把握備考對策:文言句式已納入高考考查范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點,特別要掌握好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賓語前置句.而這些句式一般說來都有語言標志,因此,可以通過對這些語言標志的識別,來判斷它們是屬於哪種句式特點.3、悟詞義——從關鍵實詞意義方面把握備考對策:所謂關鍵實詞,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關鍵意義的、解釋通常與現代漢語不同的或有多個義項的詞語.句子中的關鍵實詞,以動詞最多,形容詞、名詞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等.4、辨用法——從主要虛詞用法方面把握備考對策:虛詞是句子構成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試大綱18個文言虛詞中經常考的有「而、以、於、因、用、乃、其、為、則、之」等,考前應當注意把它們的用法進行歸納並強化訓練以加深印象.翻譯時,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注意上下文的關系,注意意思的銜接和連貫.所以,在文言文翻譯中,一定要注意通過看詞性、觀句式、悟詞義、辨用法等方法,敏銳地發現這些得分點並准確地把它們翻譯好,翻譯得通順流暢.這樣,才能在文言文翻譯中得到高分.

❻ 英語翻譯的方法

英語翻譯的方法

英語翻譯的方法,說到英語翻譯相信很多人就開始頭疼了,因為英語對於很多人來說始終是一個很難攻克的難關更別說翻譯了,但事實上掌握了方法,英語翻譯會容易一點,下面我和大家分享英語翻譯的方法。

英語翻譯的方法1

1、直譯法----就是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譯過來,例如漢語中的「紙老虎」直譯成「paper tiger」,外國人看起來不但深明其義,而且覺得很是傳神,所以現已成為正式的英美民族語言。另外,我們口中的「丟臉」也被直譯為「lose face」,「走狗」譯成為「running dog」、由於中國熱而大為外國人歡迎的「功夫」音譯成「kung fu」等也算是直譯法的一種。

2、同義習語借用法——兩種語言中有些同義習語無論在內容、形式和色彩上都有相符合,它們不但相同的意思或隱義,面且有相同的或極相似的形象或比喻。翻譯時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不妨直載了當地互相借用。比方說漢語中有一句習語是「隔牆有耳「,英語中卻有」walls have ears」,兩句話字、義兩合,無懈可擊。我們說「火上加油」,英國人則說」to add fuel to the flame」,兩者也完全一樣。

3、意譯法——有些習語無法直譯,也無法找到同義的習語借用,則只好採用意譯的方法來對待、例如漢語中的」落花流水」用來表示被打得大敗之意,譯成英文便是「to be shattered to pieces」。「烏煙瘴氣「形容情形混亂不堪,可用「chaos」來表達。

4、省略法—漢語中有一種情況,就是習語中有的是對偶詞不達意組,前後含意重復。偶到這種情況時可用省略法來處理,以免產生畫蛇添足之感。例如「銅牆鐵壁」可譯成「wall of bronzl」 已經足夠,實在無須說成」wall of copper and iron」、」街談巷議「在意義上也是重復的,所以譯成」street gossip」便可以了。

5、增添法—為了要更清楚地表達原意,有時要結合上下文的需要,在譯文中增添一些說明。例如「樹倒猢猻散」可譯成「Once the tree falls,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其中helter-skelter是「慌慌張張」之意,是增添的成分,原文雖無其字而有其義,加了使形象突出,有聲有色。

6、還原法—一些習語源於外語,翻譯時可使之還原。例如「夾著尾巴」應寫成」with the tail between the legs」;」戰爭販子」是英文」war-monger」的中譯;」藍圖」則是」blue-print」等、

英語翻譯的方法2

英語翻譯的基本方法分析

有關英語翻譯的方法具體有以下幾種:一是直譯法,也就是參照文字的字面意思進行直接的翻譯,如在漢語中紙老虎可以直接翻譯成「papertiger」,在外國人眼裡既深明其義,並且有一種非常傳神的感覺,因此,也成英國、美國民族的正式語言。除此之外,我們所說的丟臉也是直接翻譯成「loseface」,「走狗」直接翻譯成「runningdog」。

二是同義習語借用法,也就是兩種語言中有一些同義的習慣用語,不管是在形式、內容以及色彩方面都比較符合,它們的意思或隱義不但相同,並且形象或者比喻也是非常的相似。在進行翻譯的時候若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進行相互借用。

三是意譯法,就是有一些習慣用語沒有辦法進行直接翻譯,也找不到相同意義的習語可以借用,只能使用意譯的方法來翻譯,如在漢語中所說的落花流水,主要是一種被打得大敗的意思,翻譯成英文就變成「tobeshatteredtopieces」。「烏煙瘴氣「形容混亂不堪的情形,可以用「chaos」一詞來進行表達。

四是省略法,在漢語中有一種情況是在習慣用語中,有的詞不達意,前後有重復的含義。遇到這樣的情況就可以用省略的方法來翻譯,避免產生畫蛇添足的感覺。如銅牆鐵壁就可以翻譯為「wallofbronzy」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再說成「wallofcopperandiron」。

五是增添法,此種方法主要是為了對原意進行清楚的表達,有的時候要與上下文的需求相結合,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需要增添一些說明。

六是還原法,有一些習慣用語來源於外語,進行翻譯的時候可以進行還原。

英語翻譯中的一些小技巧分析

首先,對文中的一些銜接手段要多加關注,在進行英語翻譯的過程中,漢語與英語這兩種語言,有一些語篇的銜接手段在使用的過程中都有著各自的特點,漢語更常用原詞復現和省略,而英語對照應與替代更為常用。除此之外,在語篇的銜接過程中,漢語沒有明確的單復數概念,在進行翻譯的時候,翻譯者會對單復數的使用進行有意識的加強,這對於一些原來模糊的譯文結構有很大的澄清作用。 其次,在意譯與音譯方面要多加註意,在英語中中文的名稱可以找到對應的詞,用意譯法,例如「葛藤粉」可以翻譯成Kudzuvinepowder,「竹蓀」指的是小竹筍的最頂端的部分,被翻譯成tenderbambooshoots。除此之外,有音譯的還包括地名,例如「百花洲」不必譯為hundredsofflowersislet,譯為Baihuazhou即可。

有些名稱意譯、音譯均可。如「豆腐」,源自中國,意譯為beancurd,音譯為toufu。

最後,在國俗意義以及品牌翻譯方面也要注意,在產品說明書的.翻譯中,就會涉及到商標的品牌。在對商標品牌進行翻譯的時候,對商標詞語的國俗語義要加以關注。國俗語義表現出了語義的民族性,也把使用此語言的國家的歷史文化以及民情風俗的特點充分的反映出來。因為每個國家的文化背景以及民情風俗都不一樣,因此,在不同的文化中,同一詞語也會有不一樣的國俗語義,有時還會有語義沖突發生。例如:在我們國家給喜鵲賦予了吉祥與喜慶的含義。由於在早春的時候它們會成對活動,給人們帶來了春天的氣息,但是,在南斯拉夫、德語以及法語中,喜鵲所表達的意思卻是小偷。蘇聯有部電影,片名就是偷東西的喜鵲。再比如,在我國龍象徵了中華民族,有很多品牌都是以龍來命名的,但是,在西方,龍卻象徵著邪惡。在聖經中,撒旦是與上帝作對的惡魔,被稱之為thegreatdragon。

在基督 教的美術中,邪惡的代名詞是dragon。在進行品牌商標翻譯的時候,要避免與國俗語義發生沖突。具體的做法也不復雜,當意譯發生語義沖突的時候,就要按照意譯進行處理。當音譯和語義發生沖突的時候,則按音譯進行處理,當然也可以另外創造一個品牌,例如:聯想被翻譯成Legend,就表現出了一種創新的方法。

❼ 翻譯策略有哪幾種

1、直譯與意譯

所謂直譯,就是在譯文語言條件許可時,在譯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內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別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每一個民族語言都有它自己的詞彙、句法結構和表達方法。當原文的思想內容與譯文的表達形式有矛盾不宜採用直譯法處理時,就應採用意譯法。意譯要求譯文能正確表達原文的內容,但可以不拘泥與原文的形式。

2、歸化和異化

歸化翻譯的最大特點就是採用流暢地道的英語進行翻譯,在這類翻譯中,翻譯者的努力被流暢的譯文所掩蓋,譯者為之隱形,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也被掩蓋,目的語主流文化價值觀取代了譯入語文化價值觀,原文的陌生感已被淡化,譯作由此而變得透明。

歸化是採用民族中心主義態度,是外語文本符合譯語的文化價值觀,把原作者帶入譯語文化。 

譯者在翻譯的時候,心中既要想著原作及原作作者,盡可能的把原文的內容和風格准確而生動的表達出來;同時,譯者還要想著譯文的讀者,翻譯出來的東西要盡可能接近讀者,便於讀者理解和接受。

3、語義翻譯與交際翻譯

語義翻譯其目的是「在目的語語言結構和語義許可的范圍內,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達的意思准確地再現出來。語義翻譯重視的是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而不是目的語語境及其表達方式,更不是要把譯文變為目的語文化情境中之物。

由於語義翻譯把原文的一詞一句視為神聖,因此有時會產生前後矛盾、語義含糊甚至是錯誤的譯文。語義翻譯通常適用於文學、科技文獻和其他視原文語言與內容同等重要的語篇體裁。

交際翻譯的重點是根據目的語的語言、文化和語用方式傳遞信息,而不是盡量忠實地復制原文的文字。譯者在交際翻譯中有較大的自由度去解釋原文,調整文體、排除歧義,甚至是修正原作者的錯誤。通常採用交際翻譯的文體類型包括新聞報導、教科書、公共告示和其他很多非文學作品。


(7)直譯意譯還有哪些翻譯方法擴展閱讀:

翻譯技巧:

1、倒置法

漢語習慣里常將定語修飾語和狀語修飾語放在被修飾語之前;英語習慣里這兩者位置卻顛倒過來,因此翻譯時往往要重新顛倒和調整原文語序。

eg:He has put forward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at once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他提出了一個既經濟又可行的辦法。

2、分譯法

翻譯時,改變原文的句子結構,將復制的原文長句譯成並列的散句或分離的單句。

eg:The ancients triensucessfullyto explain how a rainbow is formed. 古人曾經試圖說明彩虹是怎樣形成的,但沒有成功。

❽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古文直譯的具體方法主要有對譯、移位、增補、刪除、保留等。

1、對譯

對譯是按原文詞序,逐字逐句地進行翻譯。

2、移位

移位是指古代漢語某些詞序與表達方式與現代漢語不同,翻譯時要按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移動詞語位置。

3、增補

增補是指古代漢語省略或表達過於簡古的地方,今譯時要作必要的增補。

4、刪減

與「增補」相反,刪減是指原文中個別詞語可以刪掉不譯。文言文中某些表達方式和某些虛詞,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也沒有類似的句法結構和相應的虛詞,遇到這種情況,只要譯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達清楚了,個別詞語可以不譯。

5.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詞語可以不譯而直接保留在譯文中。凡古今意義相同的詞語,特別是許多基本詞彙,如人、牛、山、草等,當然可以保留不譯。


(8)直譯意譯還有哪些翻譯方法擴展閱讀:

古文今譯常見的錯誤有以下幾種:

一、因不了解字詞含義造成的誤譯

由於不明用字通假,古今字、詞的本義和引申義、古義與今義、單音詞與復音詞等字詞問題而造成的誤譯,在文言文今譯的錯誤中占很大比重。

二、因不了解語法修辭造成的誤譯

例如:

1、孔子登東山而小魯。(《孟子·盡心上》)

2、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狼》)

例1「小」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如果不理解,就會譯為無法理解的「小了魯國」。這句應譯為「孔子登上東山而覺得魯國變小了」。

例2的「犬」是名詞用作狀語,不理解就會誤譯為「其中一條狗坐在前面」。

三、因不了解古代生活與典章制度而誤譯

缺乏古代文化常識,不了解古代社會生活,也會造成誤譯。

例如:

1、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袁枚《黃生借書說》)

2、董生舉進士,連不得志於有司。(韓愈《送董邵南序》)

參考資料:網路-古文翻譯

❾ 英語翻譯法中有直譯,意譯,還有啥方法

增譯法,也叫做增詞法。相反地,還有減詞法。

閱讀全文

與直譯意譯還有哪些翻譯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昂科威燒機油最簡單的修復方法 瀏覽:155
簡單小白菜種植方法 瀏覽:814
讓安卓手機出故障的方法 瀏覽:399
銅的顯微結構分析方法 瀏覽:758
繞組電阻檔的測量方法 瀏覽:66
devondale奶粉使用方法 瀏覽:243
黑枸杞剪枝方法圖片 瀏覽:549
汽車導航拆卸安裝方法 瀏覽:533
流鼻涕需要用什麼方法讓他治好 瀏覽:246
電熱棒使用方法 瀏覽:144
統計指數的計算方法 瀏覽:936
鐵皮石斛種植方法能種在石頭上 瀏覽:174
高冰種翡翠原石鑒別方法圖解 瀏覽:401
租房喝水的正確方法 瀏覽:821
月見草油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4
玉樹菇食用方法 瀏覽:955
子宮上長了瘤子消除最佳方法 瀏覽:476
led燈接線柱焊接方法視頻 瀏覽:657
ipad如何隔空手勢操作方法 瀏覽:423
如何起小運的方法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