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醫治療癲癇方法有哪些
(一)定癇熄風、豁痰開竅法 此法針對本病發病的緣由主要是「風」、「痰」為患,風主動搖故抽搐,痰蒙清竅而神昏,故本法乃治療癇證之常法。 (二)瀉火通實法 癲癇屬神志疾患,火熱熾盛常是其主要誘發因素。火邪一方面煉熬津液,釀成痰熱;另二方面觸動內伏痰濁,使痰隨火升,擾亂神明,造成本病發作。臨床表現除癇症外,常見性急易怒,躁擾不寧,面紅目赤,口渴便秘,舌紅,脈弦緊等症,亟宜瀉火通實,使腑通火平,志定神寧,發作得以控制。 (三)活血化瘀法 由於癲癇的病因有一部分是由於腦外傷造成,或腦部因炎症的粘連,大腦皮層運動區產生刺激性病灶,也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腦缺血缺氧,而致發本病。現代醫學研究已知活血化瘀中制劑具有改善全身微循環、使腦局部供血得到改善、並可改變血液流變性質、減輕粘連、使皮層運動區凝滯性病理性興奮灶逐漸消除等作用,因而有利於癲癇的控制。 (四)育陰潛陽法 癲癇為肝所致,肝為剛臟,最忌剛制劑,主張「因勢利導,以柔制剛」,尤其對頑固性癲癇,宜以育陰潛陽法治療,使窒滯之機得暢,橫恣之勢得柔,以取定癲平癇之功。 (五)扶正祛邪法 本法亦無非從健脾、養心、滋肝、益腎、補氣血等方法著手,補氣健脾,則杜絕生痰之源,補益肝腎,滋水則所以涵木,以防肝氣橫逆,歷代醫家一般主張發作期著重治標為先,間隙期以治本為主,重在扶正。 沈陽93303部隊醫院
希望採納
② 癲癇病中醫治療方法都有哪些
你好,癲癇病中醫治療方法。中醫的辯證論治與西醫的定位定性相結合對怎樣治療癲癇病是很關鍵的。我們認為中醫的精髓就是辯證,抓住辯證就是找准了中醫治病的根本,用望、聞、問、切的方法,把病症分為寒證、熱證、虛證、實證、表證、里證等,而定位定性則是現代神經病學和解剖學的精華,運用在治療癲癇病方面,就是通過腦電圖、腦電地形圖、影像學檢查結合臨床症狀,搞清癲癇病灶的准確位置和性質。中醫的整體治療與西醫的局部治療相結合。整體治療是中醫治病的基本方法之一,主張把機體看成是一有機整體對怎樣治療羊癲瘋病也是不同的,通用協調各臟器的功能,從而達到祛病去邪的目擊的。但見效慢,個別病人不易奏效。而局部治療正好彌補之不足,它通過定位定性,確定其病灶的准確位置,使葯物和葯力直接抵達病灶,達到直中病機效果,見效快。這正是定位定性的巨大優越性,手術對怎樣治療羊癲瘋病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手術的目的有兩個方面,一個就是完全控制,通過引起癲癇的病灶去除,同時把放電阻斷。第二類我們也能夠預測到,有些病人可以手術,但是手術療效可能不能達到完全的控制,重要的功能區,像語言聽覺、視覺,這種只能把間歇性放電採取阻斷的方法,但是病人達不到完全治療的效果,但是這樣能夠讓他減少一些。癲癇病中醫治療方法是什麼,癲癇病是對患者的影響很大的,只有盡早的認識癲癇病的治療方法,那麼癲癇病的徹底治癒,這才是最重要的,癲癇病的徹底康復並不困難的,患者應該盡早的了解。
③ 誰知道治療癲癇病中醫有哪些方法
(1)活血化閼法
此法對於顱腦外傷,或小兒難產、顱內出血所造成的癲癇更為適宜。癲癇發作時,人體臟腑氣血失去了平衡而發生紊亂。氣機紊亂必然導致血流不暢,這是因為氣和血有密切的聯系。氣滯以後血流瘀阻,血瘀以後氣機更加不利。所以在治療癲癇時,尤其是治療外傷性癲癇時,運用活血化瘀的葯物可以提高療效。常用活血葯時要注意,婦女月經過多或妊娠期間禁用。
中醫學有"久病多瘀"之說,對於癲癇,有瘀血症狀者,應用活血化瘀法當屬無疑。但對於部分癇證,有時瘀阻之象不明顯,但病久難愈,用其他治法效不顯著時,也可配合使用活血通絡治療,往往可收到好療效。
(2)醒神開竅定癇法
癲癇神昏竅閉當以開竅法救急,這是共識,但如何開竅,認識並不統一。有人主張芳香開竅,有人主張豁痰開竅,有人則認為勿需單用開竅葯,而應以活血化痰通絡為主。我的經驗是遇癇發急症,要針葯並用,中西醫並舉,迅速止癇,以保護腦髓神機免遭持續損害為目的。安宮牛黃丸、蘇合香丸、至寶丹皆是常用之品。現在臨床腦病科常用的中葯如醒腦靜、清開靈注射液,皆可辯證應用於癲癇的臨床治療,特別是發作期的急救。
(3)化滯通腑,清熱止癇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中醫所說的"食癇"、"熱癇",食癇即由於飲食失節而誘發的癲癇病,小兒癇病用此法者較多。癲癇發作時多數伴有胃腸道的症狀,如打嗝,脘腹脹滿,納呆厭食,或反復嘔吐,或陣發性劇烈腹部疼痛。常用的消食化滯葯物有山楂、檳榔、麥芽、雞內金、神曲、萊菔子等。這些葯物必須同祛風、化痰、鎮驚、清熱等方法同時應用才能取效。
關於通腑法的作用范圍,不論是發作期或休止期都可用通下法。且下之宜早不宜遲。若有腹脹、便秘、舌紅、苔黃、脈實則更是必用之證。臨床上通腑至大便瀉,腑氣通為度,不宜過量,同時還需根據正氣盛衰,病機之兼夾,靈活配伍用化痰、平肝、活血、補益等。
(4)祛風解毒止癇法
本法適用於因風邪而引起的癲癇。風邪有外風和內風的區別。外風多是指風寒或風濕之邪,從口鼻或皮毛而入,風邪阻於經絡可以見到劇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內風則是由於肝陽上亢或陰虛內動、風挾痰濁瘀血上擾神明而引起癲癇抽搐。臨床上發病迅猛,變化迅速,臨床表現復雜多樣,或出現全身強直抽搐,搖頭動肩,口眼震顫,肢體肌肉抖動,或兩眼上視或斜視,頭暈目眩、脈弦勁有力。
(5)祛痰止癇法
中醫認為"無痰不作癇",也就是說痰是致癇之源,故逐痰、豁痰是治療癲癇很重要的方法。癲癇病人或是由於形之痰閉阻肺絡,出現喉間痰聲漉漉、口吐痰涎,或者由於無形之痰蒙蔽狀。這些痰證有的是由於脾虛運化失職,水濕所化的痰,開成熱痰、燥痰所致。驗之臨床,當根據患者痰邪性質不同,分別選用清熱化痰、燥濕化痰、理氣化痰、搜風化痰等法。
參考資料:
www.sy93303.com
④ 中醫治療癲癇病有什麼好的方法嗎
癲癇病一定要早治療,這樣才能抓住治療的最佳時間,也能讓患者朋友減輕痛苦,這對患者來說也是有幫助的,癲癇病的治療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治療不可以盲目的進行,需要選對方法,要針對患者的病情,不可以自己隨便的治療,否則治療的效果也不會很好的。下面給大家簡單的講講嬰兒癲癇病常用的治療方法。
1、中葯治療:治療癲癇建議你用傳統中葯天麻,琥珀,羚羊角,麝香,柴胡,桂枝,石菖蒲,青陽參,白僵蠶,鉤藤,羊癇草,珍珠母,鐵膽粉,龍戟草,甘草治療,這些中葯具有扶正祛邪,安神鎮靜,活血化淤,祛濕化痰,醒腦開竅、健脾補氣、填精益髓等功效,從根本上調理臟腑機能,是治療癲癇病這一頑症的最佳治療方案。
2、中醫治療癲癇的方法很多,有中葯、針灸、埋線、電針等,但治療癲癇的效果還不能完全肯定,目前中葯治療嬰兒癲癇是首選的,效果也是特別好的,但是嬰兒癲癇病在選擇中葯時不要盲目選擇,因為中葯的葯物類型特別多,人們對於中葯的知識了解地非常少,所以不要私自換葯,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
3、飲食治療:主要指生酮飲食療法。這種治療方法是通過選用含脂肪比例高,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比例低的飲食配方,使體內產生酮體,以模擬身體對飢餓的反應,來進行羊角風治療。對葯物難以控制的羊角風,可考慮試行生酮飲食治療,家屬必須嚴格在有條件的羊角風專業醫院,並嚴格執行飲食方案進行羊角風治療。
治療嬰兒癲癇費用沒有一個具體的數目,應該要根據患者的病情不同,選擇的治療方案不同還有醫院的收費不同有所區別,患者不要一直考慮治療的費用問題,應該及時的就診,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縮短治療的療程,自然治療的費用也就會比較的少了。治療嬰兒癲癇建議去專業正規的醫院就診,因為這類醫院對於癲癇的研究比較深入透徹,治療的理念先進專業,醫生和護士的專業水平,治療經驗都比較豐富,醫院的收費也是規范合理的。
嬰兒癲癇給小孩的身體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治療一定要專業及時,避免因為治療不及時,或者治療不正規耽擱了病情給患者的身體帶來了負面影響。治療嬰兒癲癇常見也是主要的治療方案就是通過葯物治療,嬰兒癲癇患者選擇葯物的時候一定要綜合考慮患者的身體狀況,選葯時應注意盡量選擇對認知功能、記憶力、注意力無影響的葯物,以對患者的影響小,治療的效果好為主要的原則。如果採用葯物治療治療的效果不好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手術治療或者神經調控治療。
⑤ 中醫治療癲癇方法有哪些
中醫治癲癇的幾種方法:
(1)針灸
①體針
取穴:主穴:背三針、鳩尾、筋縮、腰奇、間使、額三針、豐隆。配穴:中脈、照海、神門、關元、三陰交、足三里、太淵、三沖、膻中、血海。
治法:以主穴為主,每次酌情選用4~6穴。背上針取0.6~1.5寸芒針循督脈透刺,如神道透陽關,神道透大椎,腰奇透陰關。進針後中等頻率(120次/分)捻轉1分鍾。額三針為雙側眉沖穴沿膀胱經透刺二針,取此連線為底邊的等腰三角形,另一頂點沿督脈透針。余穴邪實用瀉法,體虛用補法,留針15分鍾,每日1次或隔日1次。
療效:經上方治療124例,配合三元辨證療法,顯效85例,有效28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91.06%。
②頭針
取穴:癲癇穴,頂中線,額中線,頂旁線,枕上正中線,顳後斜線。 癲癇穴位置:風池內1寸上1寸,斜方肌盡頭處。
治法:進針後用G-6805治療儀通低頻脈沖電30分鍾,發作嚴重者可適當延長通電時間。通電以麻感達到前額為好,亦可在腦電圖病灶部位進行針刺通電。隔日1次。
③穴住埋線
取穴:主穴:脊中、筋縮。配穴:大椎、長強、膻中、中脘、氣海、內關。
治法:每次選1個主穴,辨證選用1~2個配穴。主穴常規消毒後,切開皮膚,用3號羊腸線3厘米埋人,不縫合。配穴用18號穿刺針埋線。每次埋線為一療程,每療程3個月。 療效:用此法治療816例,顯效678例,有效138例,總有效率為10O%。大多數患者埋線1~4次。
(二)口服中葯
口服中葯較多,效果也不盡相同。中葯講究「對症施治」,同一種葯不可能適合所有的癲癇病患者,長期的臨床實踐證明。
(三)常用中葯 石菖蒲:
辛、苦,溫。歸心、胃經。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於脘痞不飢,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是最常用的抗癲中葯。
馬蹄香:
味微辛、苦、甘、淡,氣香,性平,無毒。入肝、腎、小腸、膀胱經。內服利尿通淋、清熱鎮驚、解暑、消風散氣、去積、活血。
鉤藤:
味甘、微苦,微寒,歸肝、心包經。功效平肝熄風、清熱鎮驚,適用於肝陽上亢、熱盛風動所致的抽搐。鉤藤主要成分為鉤藤鹼和異鉤藤鹼,此葯有明顯鎮驚作用,可以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有預防和控制癲癇發作的作用。 牽牛子:
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用於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 纈草:
味辛微甘,性溫,入心、肝二經,安神鎮靜,驅風解痙,生肌止血,止痛,治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