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茶樹怎麼種植呀,是種種子還是插枝呀
我家是黑龍江的,在家裡種了茶花,是用的插枝方法,還是很好養活的。
山茶花需要合適的光照,但是又怕高溫烈日直射。 春季、秋末時將山茶花要移到見光多的陽台上或地面,接受全天光照,促使植株生長發育,促使它花芽分化,花蕾健壯。進入夏天陽光最為強烈,就要將花盆移到見光背陽、通風良好的環境中養護,也可以移到北邊陽台上或南邊陽台內下邊蒔養,還可以用75%遮陽網,從上午9時到下午5時將植株蓋好,避免烈日直射,引起葉面創傷或小株枯萎,有條件的將山茶移到陽棚下安全越夏。
溫度是山茶花生長的重要條件之一。山茶花喜歡溫暖,生長最宜的溫度為18℃至25℃,相對濕度60%至65%。 茶花的生長,春梢一般在3月中下旬萌動,4月份開始抽芽,5月中下旬形成頂芽,停止生長,逐漸分化出葉芽或花芽,從花芽形成直到開花要180天至240天。夏梢在7月下旬萌動,至9月上旬停止生長。山茶雖然耐低溫,但遇寒潮侵入,氣溫驟然下降0℃以下或又遇上乾燥西北大風,就會引起嫩枝凍害,花蕾受凍害則枯萎,為此,就將花盆移到背北向南處養護,使它安全越冬。
要給盆栽茶花補足水分,在春秋生長季節每天澆水1次,在夏天特別是「三伏天」每天早晚各澆水1次,如果地面乾燥還要向花盆的地面和周邊澆水或噴水1次至2 次,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植株就生長茂盛。同時,注意因澆水多,而且大多數家庭都是澆自來水,天長日久花盆的土壤就會鹼化。為此,在澆水時,每月補澆0.5%至1%硫酸亞鐵水,也可以採用5%至8%食用酸醋液,對葉片進行噴施。山茶花喜歡濕潤的土壤,但又怕花盆內積水,在下雨天如果盆內積水,必須及時排除,以免根系浸泡在水中悶死、腐爛。
山茶花喜歡生長在空氣適度流動的環境中生長,最喜愛微風吹動,它喜東南風帶來的水汽,但怕西北風和大風,而使水分蒸發過快,茶花供求失去平衡,株葉也易損傷,造成植株落蕾落花現象。冬季茶花要放在避風向陽環境中養護,並有一定溫度和濕度。春秋季節要將花盆移到陽台,使它通風透光,受微風搖動,這樣不僅植株生長良好,也有利於花芽分化,花蕾生長發育,還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通過多年的實踐表明,適度通風,適宜光照,能起到預防病蟲害的作用。
這是我找的資料,大致就是這樣,祝你養花成功
② 怎麼種茶葉
1、開墾
茶園開墾坡度15°以下平緩坡地直接開墾。翻墾深度50厘米。坡度15°以上坡地,以等高水平線築梯坎,梯面寬應大於1.5米,然後翻墾。屬塾地的,經過深耕平整就可劃行種植;生荒地分初,復墾兩次。初墾深度達50厘米,深耕後不必整碎土塊,以利蓄水。
墾翻時注意不要把草皮翻入底層,以便復墾時清出園外,初墾完畢,就可以進行復墾,復墾深度為25-30厘米。復墾要求敲碎土塊,除凈柴草根。切忌把生長密結的草皮塊翻入下層,免得雜草腐爛後形成孔洞,影響茶苗根系水肥吸收。
2、種植
要利用地下部活動的生長時期進行定植,有利於根系的伸長和發育,也有利於吸收土壤養分供地上部的開始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高山地區的茶苗定植時期宜掌握在每年的2月份(春節前後)進行。
在完成開墾的茶園定植溝內用定植農具挖穴10-12厘米深,穴徑10厘米以上,把茶苗垂直種於穴內,填滿土,並壓緊壓實,或用農具夯實苗莖部三方土層,再培上細土1-2厘米,澆透水分,苗木定植時要比正常深1-2厘米。如果能選擇在下雨之前定植最為理想。
茶苗定植要採用「雙行單株」的方式,株距30厘米,株與株之間呈三角形。在定植溝茶行中鋪放3-5厘米厚的稻草或其它草類植物進行覆蓋,有利於保溫保濕,又達到抑制雜草生長的作用。
3、修剪
修剪時期應掌握在5月下旬或6月上旬、10月中旬秋茶結束後為宜。
修剪方法如下:
定型修剪:其目的是茶樹在幼齡階段中培養合理的樹體骨架及豐產樹冠。一般進行4次,每次定剪的新梢刀口處必須要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第一次修剪結合定植在離地15-18厘米處定剪;
第二、三、四次定剪要求在前一次定剪刀口向上提高15厘米處定剪。經過四次的定型修剪樹高已達到60厘米,有2-3級的分枝結構,初步形成合理的採摘樹冠,即可投入生產。
輕修剪:輕修剪的目的在於調整樹冠,培養良好的採摘面。每年進行一次,輕修剪的程度,以剪去蓬面上3―5厘米的為度,主要是剪掉冠面上的小樁頭、無用新梢等。
深修剪:經過多年的採摘和輕修剪的樹,應用深修剪的方法剪去樹冠上部10-15厘米的一層枝葉,使茶樹重新抽發新枝,提高茶樹發芽能力,延長茶樹高產穩產的年限。
重修剪:對半衰老和未老先衰茶樹,一般以剪去原樹高的1/2為宜,結合整理(抽剪),重新培養健壯枝乾和採摘樹冠。
台刈:對十分衰老的茶樹,宜在離地面約10-15厘米高處鋸(或剪)掉全部枝幹,重新培養樹體骨架結構和採摘樹冠。
③ 怎樣種茶
最佳種植時間? 一年四季中,春、秋二季都適宜茶苗移栽。早春在(2月下旬~3月上旬)、深秋在(10月中旬~11月份)為移栽的最佳時期。但秋末冬初移栽要比春季移栽好,因為秋末冬初茶樹地上部分的生長已逐漸進入休眠期,而地下部根系因地溫高於氣溫而處於生長活躍期,這段時間移栽的茶苗有利根系生長發育。有利因起苗致傷根系的恢復和再生,有利茶苗成活。 3、種植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茶樹栽培的一些基本知識 一、移栽方法 首先把種茶土地進行翻耕,整平。①開好排水溝,防止土壤積水,然後按一定種植密度開好定植溝,有條件的可以在定植溝一側開深45公分,寬30公分的施肥溝,施入有機肥或土雜肥,及時蓋土後再開定植溝,定植溝一般掌握在深20公分,寬15公分左右,密植程度根據土壤條件好壞,茶苗多少而定。如行距4、5尺,株距1尺,每穴二株,畝需茶苗3000株,如行距4尺,株距1尺,雙行條栽,每畝需苗4500-5000株。移栽時,每穴二株。方法是一手將苗扶直在種植行,一手將土填入溝中,將土覆致不露須根時,再用手將茶苗向上微微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及時壓緊壓實,蓋土直至茶苗根(泥門)上面3-5公分為止,澆足定根水,然後再覆蓋鬆土,以防水分蒸發。 二、栽後管理 移栽後茶苗必須及時剪去尚綠部分的嫩枝,目的防止凍害,減少地上部分的水分蒸發。移栽後茶苗必須保持一周內土壤濕潤,如遇久晴未雨,土壤乾燥,每天早晚要及時澆水,促使茶苗成活。
④ 茶樹種植方法和管理
一、播種
1、播種方法
以中小葉種栽培為主的地區,主要有單條栽和雙條栽兩種
(1)單條栽:一般的種植行距1.3-1.5米,叢距25-33厘米,每叢種植2-3株,每畝用苗2500-4000株。在氣溫較低或海拔較高的茶區,行距可適當縮小到1.2-1.3米,叢距縮小到20厘米左右。
(2)雙條栽:在單條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種植方式,每2條以30厘米的小行距相鄰種植,大行距為1.5m,叢距為25-33厘米,每叢種植2-3株,每畝用苗4000-6000株。與單條栽相比,雙條栽具有成園和投產較快但同時保持了日後生產管理的便利性,目前已逐漸成為北方中小種地區主要的處植方式。
2、種前整地與施基肥
茶樹能不能快速成園及成園後持續高產,首先是以種前深墾、種前基肥來決定的;種前深墾既加深了土層,直接為茶樹根系擴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又能促進土壤進行一系列的理化變化,提高蓄水保肥能力,為茶樹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水、肥、氣、熱條件;深墾結合施入一定量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更能發揮深墾的作用,種前未曾深墾的必須重行深墾,已經深墾的,則開溝施入基肥,按快速成園的要求,應有大量的土雜肥或廄肥等有機肥料和一定數量的磷肥,分層施入作基肥。生產實踐中的種前基肥用量相差較大,按大多數豐產栽培經驗,種前以土雜肥為基肥應不少於15-25噸,磷肥50-100公斤,結合深墾,分層施於種植溝中。平整地面後,按規定行距,開種植溝
3、茶籽直播
(1) 播種時間 :南方地區11月底至次年3月均可播種,而北方地區則因土壤封凍,宜在3月中下旬播種,一般不要延遲到4月中旬以後播種。春播時應注意保管好茶籽,要保持適當的含水率,防止微生物污染和鼠、蟲害。適宜的保存溫度為5-7度和60%-65%的相對濕度。
(2) 層積催芽 :催芽可達到提早出土和提高出苗率的效果。將浸水飽和的茶籽和濕潤的沙子(以手攥不出水為宜)按一層沙子一層茶籽堆藏,沙堆不要高於60cm,否則透氣性差,容易漚爛茶籽。堆藏20天左右,隨時檢查茶籽發芽情況,待一半的茶籽露出胚根時就可播種
(3) 播種密度和深度 :整好地以後,開好種植溝,澆足水。採用條式等距離穴播,株距25-35cm,每穴3-5粒左右,播種深度3-5厘米,覆好土。
(4) 加強苗期管理 :主要有及時除草、抗旱、防凍、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等工作。
4、苗木移栽
(1) 移栽時期 :田間圃地育成的茶苗,要選擇茶苗地上部處於休眠時期進行移栽,有利於茶苗成活。同時,還應該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避免在乾旱和嚴寒時期移栽。根據我國茶區的氣候與生產情況,移栽可在秋末冬初或早春時進行。秋末冬初移栽有利於茶苗的成活,這是由於此時地上部雖然已經停止生長,而根系生長還在繼續,茶苗越冬後,根系在翌年春天可較早進入正常生長。但是在冬季乾旱或冰凍嚴重的地區,以選在春初進行較好,這時溫度低、雨水足,栽後澆水數量和次數都可減少。
(2) 移栽技術 :茶苗移栽前,先要在待種植的茶園內開好溝,溝深35cm左右,施下底肥,然後選擇無風的陰天起苗定植。實生苗的主根太長,可以剪短些;扦插苗在取苗前一天要澆濕圃地,以減少取根苗時傷根。從外地調運的茶苗,要注意包裝與通氣,並澆水提高其成活率。也可用黃泥漿沾茶根來提高茶苗的成活率。茶根在土中力求舒展,然後覆土踩緊,防止上緊下松,使泥土與茶根密切結合。移栽後若連續晴天,一般隔3-5天澆水一次,每次澆水要澆透,使根部土壤全部濕潤。
(3) 做好保苗、補苗工作 :茶苗移栽後,一般生長幼弱,根系淺,抗旱力差,因此要做好護苗工作。一般可採用鋪草或淺耕來提高抗旱能力,以採用鋪草防旱效果較好,比未鋪 草覆蓋的茶園茶苗成活率提高20%以上。如果有缺苗的地方,應該及時補苗,必須是同齡茶苗,一般就地間苗補缺,或用「備用苗」補缺。補缺的方法和補後的管理,與移栽茶苗一樣。
(4) 及時防治病蟲害 :幼齡茶園由於苗木移栽前後生態環境改變,加上初期苗木生長勢較弱,對病、蟲的抵抗力不強,因此應加強病蟲害防治。
二、成年茶樹的周期修剪
為了維持茶樹的旺盛生長,長期保持樹冠的良好群體結構,方便操作管理,使茶樹延長高產年限,除了加強肥培管理外,還必須通過年度修剪來進行調控。
1.常規茶園的周期修剪
(1)輕修剪。主要目的是平整樹冠面,使發芽部位相對一致,調節芽數和芽重,控制樹高,刺激下輪茶萌發,提高鮮葉質量等。輕修剪的深度應依據茶樹品種、樹齡、氣候條件、茶園管理水平及樹勢狀況而定。樹勢強健的修剪宜淺,只要剪去3~5厘米即可,樹勢較弱的修剪稍重,以剪去5~10厘米為宜。修剪偏重可使單芽重明顯增加,但芽的密度減少,修剪較輕的則有利提高發芽密度,修剪時需根據茶園具體情況靈活掌握。輕修剪可以每年秋末冬初(11~12月)進行,也可隔年修剪一次。如在高寒山區為了早發春茶,多采春茶,輕修剪最好延遲到春末夏初(5月下旬)時進行。修剪的茶樹以弧形為好,可增大發芽面和採摘面。修剪工具都採用綠籬剪(杭州、四川生產),有條件的地方也可用電動整枝機修剪(日本零件,杭州組裝)。
(2)深修剪。茶樹經過幾年輕修剪和採摘後,樹冠面的枝條會變得密集而瘦弱,為使採摘面上的枝條得到更新就需進行比輕修剪重的修剪,這種剪法稱為深修剪。深修剪程度一般是剪去樹冠面綠色層10~15厘米,即基本上剪掉上一年留下的全部枝葉,對大葉種茶樹則需剪去20~30厘米才能達到目的。深修剪對當年產量有一定損失,不宜短周期進行,通常每隔3年搞一次較恰當。貴州省各茶區大多在春茶采後進行深修剪,這對當年產量的損失會相對少一些,而夏季高溫多雨又有利於快速恢復。
2.密植茶園的修剪
密植茶園成園投產後,樹冠已密接郁閉,下部葉片受光較差,茶蓬採摘面積,生產枝密度等均已保持穩定,提高產量的潛力受到一定限制。為使茶芽多發快長,在需要利用群體頂端優勢而保證芽重的基礎上加快新梢的生長速度,增加採摘輪次,從而提高生產率。這就需要在年度輕修剪時盡量減少對萌動芽的損害,充分利用秋冬季形成的越冬頂芽和上位肥壯腋芽的生長優勢,從而實現繼續增產。為此可採用抽枝修剪法,即只剪去蓬面的雞爪枝和徒長枝。這種修剪法,綠色葉面損失極小,枝條受傷少而輕,越冬芽完好無損,既保證了芽的數量又增加了芽的重量,並且可以比一般輕修剪提早5~7天萌發,春茶提早10天以上開采,增產達二成以上。抽枝修剪不受時間和季節限制,一年中的任何時候都可進行,對密植茶園來說也是協調個體、群體矛盾的有效手段。連續抽枝修剪幾年之後,若樹高增長太快可用深修剪進行調節。密植茶園因樹冠面大,往往使人行走道密接而影響農事操作,也影響茶園的通風透光,放在每年秋冬季(也可在春茶前)修剪一次邊腳枝(也可用鐮刀割)。
⑤ 如何種植茶葉
田間圃地育成的茶苗,移栽適期應選擇茶苗地上部休眠期,移栽成活率較高,或應據氣候特點,避免在乾旱和嚴寒時進行。長江中下游地區種茶,在秋冬季或早春(11月至次年3月)都可以移栽。移栽時間早一些,有利於茶苗成活,但有的年份冬旱嚴重,大面積移栽澆水花工多,所以選在春初進行較好,這時溫度低,雨水多,茶苗移栽方法栽後澆水數量和次數都可減少。茶苗的移栽先要開好溝,選擇無風的陰天起苗定植。實生苗的主根太長,可以剪短一些。扦插苗在取苗前一天要澆濕圃地,以減少茶苗失水和取苗時傷根。從外地調運茶苗,要注意包裝與通氣,並澆水提高其成活率。茶苗移栽,每叢要用符合規格、生長基本一致的茶苗2~3株時進行種植,不符合規格的茶苗,在苗圃地歸並撫育,待次年後取用。茶根在土中力求舒展,然後覆土踩緊,防止上緊下松,讓泥土與茶根密切結合。移栽後若連續晴天,一般隔3~5天澆水一次,每次澆水要澆透,使根部土壤全部濕潤,在種植最後覆土時,應使茶行兩邊蓋土略高,使種植線形成凹形,這樣有利於再次澆水時,水分集中,不致流失。
⑥ 茶葉種植技術
一、地塊選擇與土壤管理
地塊選擇是茶樹栽培過程當中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一般來說,綜合茶樹生長所需的土壤條件、海拔高度以及地勢狀況等方面的內容來考察選定種植的地塊。在茶樹種植的土壤選擇方面,傾向於腐殖質含量較高、土層肥厚的微酸沙質土壤,這一類土壤一般具有比較良好的透氣、排水優勢。
平穩是茶樹種植過程當中對於地勢的最基本要求,建議茶農選擇坡度在25度以下的山坡進行茶樹的種植。對茶園的土壤進行日常管理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土地肥力的保持,通過使用草葉的覆蓋可以穩定土壤對於水分的保持促進茶園土地的活性,還能夠非常有效地抑制雜草的發育以及蔓延。
二、平衡施肥
茶樹種植的施肥管理主要包括兩個步驟的內容,一方面是基肥的施加,另一方面則是追肥的應用。茶農應當選擇秋天時節在茶樹之間挖掘土溝,進行肥料的施加,推薦史丹利純硫基17-17-17。
基肥的施加最為重要的原則就是保證肥料的充足性。理想的施肥方法是採用生物肥料與史丹利的純硫基混合施加以豐富土地的營養成分。追肥的工作則是集中在茶樹發芽的早春時節,首選尿素為主,有機肥為輔。土壤的填蓋一定要注意攪拌的充分性與均勻性,為了避免土溝的下沉,應當是鋪蓋的填土高到地平線以上。
三、氣候災害和病蟲害防治
茶樹病蟲害防治要注意的問題包括乾旱的預防以及害蟲的防治。由於昭平縣具有夏季高溫少雨的基本特點,因此要在茶園的開辟上加強對抗旱能力的注意。為了預防乾旱,理想的茶園應當選擇在土層厚實的近水源地。病蟲害的防治應當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防治茶尺蠖可使用苦參鹼、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小綠葉蟬可選用藜蘆鹼、茚蟲威、丁醚脲;
防治茶橙癭蟎可選用礦物油、炔蟎特,防治芽葉病害可選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在病蟲害防治技術施用過程中,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包括:農葯使用的頻率與課題應當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對於茶樹天敵應當盡量採用利用而非殺滅的方式;加強對生物農葯的積極應用與推廣。
四、茶葉修枝與摘采
在適宜的時期對茶樹樹枝進行正確的修剪,對茶樹的長勢協調、茶葉的產量提高以及質量保證都是非常必要的。茶葉的修枝主要包括主幹確定、抹蕾工作以及整形修剪三個環節。一般情況下通過三到四次的植株修剪就可以突出茶樹的主幹,在首次的修剪當中一般落在茶樹上挑選三四條比較粗壯的枝條來作為留用的主枝以備進一步培養;
第二次修剪在上次的留選枝幹中再選定兩到三個分支。如此反復,就可以修剪出一米左右的主幹,確定出整株茶樹的樹形。
採茶時間的科學確定具有兩層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所採集到的茶葉在質量上能夠得到保證,另一方面則是可以避免對茶樹健康發育造成的負面影響。在實踐當中,根據茶樹特有的「早采早發」特點,形成了一套採茶的基本方法。
在理論上,茶葉摘採的一般部位出於中開面以及小開面的中間,無論是在春秋季節還是在冬夏季節都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在實際生產的茶樹栽培管理當中,一般在春季將茶葉的摘采稍作提前,這樣的茶葉採集方法有利於延長茶葉生長周期,處理好茶葉生長與採摘、質量與數量之間的矛盾。
拓展資料:
一、茶葉:
茶葉源於中國,茶葉最早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但從春秋後期就被人們作為菜食,在西漢中期發展為葯用,西漢後期才發展為宮廷高級飲料,普及民間作為普通飲料那是西晉以後的事。發現最早人工種植茶葉的遺跡在浙江餘姚的田螺山遺址,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
飲茶始於中國。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依據品種和製作方式以及產品外形分成六大類。依據季節採制可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種毛茶或精製茶葉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為花茶、緊壓茶、萃取茶、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飲料等。
茶葉中含有兒茶素、膽甾烯酮、咖啡鹼、肌醇、葉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進人體健康。茶葉飲品-茶被譽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
參考資料:網路茶葉
⑦ 茶樹怎麼種植什麼季節種容易成活
茶樹早春深秋容易成熟。
茶樹種植方法
1、種植茶葉樹要先培育土
要種植茶葉樹,培育土壤是關鍵,種植茶葉樹的土地種植前要翻2次土,第一次翻土地要10-20厘米左右,之後給土地施放農家的營養土,第二次翻土地要40厘米以上,然後繼續給土地放營養土。種植茶葉樹的土地上的石頭和雜草根都要清理掉,不然會影響到茶葉樹的成長發育。
2、茶樹苗的管理
種植茶葉樹的時候,一般小茶葉樹苗同時種植4-5種,如果按照種植茶葉樹的面積來說,50畝地以下就種植4種茶葉樹苗,50畝地以上就種植5種茶葉樹苗。
茶葉樹苗種植的時候給它們的根部沾一些稀土,這樣能保證茶葉樹苗的生存成功率。一般小茶葉樹苗在第一次種植時候需要防寒處理,只要在茶葉樹苗的根上加一些乾的草,讓茶葉樹苗保持穩定的溫度就可以。
3、後期肥水管理
種植茶葉樹的時候要注意,因為茶葉樹的根很淺,所以它們的防禦濕澇、乾旱的能力都不好。
要注意澆水的時候,從中間的溝渠向兩邊澆水,不要從茶葉樹的樹頂開始澆水,不然從樹頂澆水會噴不到茶葉樹的根,雨天茶農們要注意好好防水。還有給茶葉樹施肥最好是少量多次的混合肥,施放肥料大約在採摘茶葉前的3天左右,這樣茶葉樹可以在生長出來新的芽。
(7)茶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茶樹病蟲害防治
1、適時採摘。根據茶葉生產的要求及時採摘幼嫩芽葉,減少棲居在茶樹蓬面上的病蟲害如小綠葉蟬、葉蟎類及部分芽葉病害基數。
2、合理修剪。結合茶園栽培管理要求,宜在春茶結束和秋末進行茶樹修剪,減少病蟲基數和形成不利於病蟲生存條件,一般春茶結束後採用深修剪或重修剪,秋末進行輕修剪。
3、茶園翻耕。秋末結合施基肥,進行茶園耕翻,對在土壤中越冬的鱗翅目、象甲類害蟲的生存不利,減輕來年此類害蟲的發生。
4、及時清園。秋末將茶園根際附近的落葉及表土清理至行間深埋,可防治葉部病蟲害,減輕在土壤中越冬害蟲的發生。
5、測土配方施肥。採用測土配方確定茶園土壤養分情況,實行有機肥和無機肥、氮與磷鉀、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提高茶樹抗病蟲能力。
⑧ 如何種植茶樹
田間圃地育成的茶苗,移栽適期應選擇茶苗地上部休眠期,移栽成活率較高,或應據氣候特點,避免在乾旱和嚴寒時進行。長江中下游地區種茶,在秋冬季或早春(11月至次年3月)都可以移栽。移栽時間早一些,有利於茶苗成活,但有的年份冬旱嚴重,大面積移栽澆水花工多,所以選在春初進行較好,這時溫度低,雨水多,茶苗移栽方法栽後澆水數量和次數都可減少。茶苗的移栽先要開好溝,選擇無風的陰天起苗定植。實生苗的主根太長,可以剪短一些。扦插苗在取苗前一天要澆濕圃地,以減少茶苗失水和取苗時傷根。從外地調運茶苗,要注意包裝與通氣,並澆水提高其成活率。茶苗移栽,每叢要用符合規格、生長基本一致的茶苗2~3株時進行種植,不符合規格的茶苗,在苗圃地歸並撫育,待次年後取用。茶根在土中力求舒展,然後覆土踩緊,防止上緊下松,讓泥土與茶根密切結合。移栽後若連續晴天,一般隔3~5天澆水一次,每次澆水要澆透,使根部土壤全部濕潤,在種植最後覆土時,應使茶行兩邊蓋土略高,使種植線形成凹形,這樣有利於再次澆水時,水分集中,不致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