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哪些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

哪些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

發布時間:2022-08-21 15:11:07

❶ 理解方法有哪些

理解詞語的五種方法:

1、詞素法

先對詞語中的每個詞素進行理解,然後整體理解。

2、重點字詞法

重點分析理解重點的字。

3、語境法

把詞語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加以體會理解,這就是「詞不離句」「在上下文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

4、引申法

理解詞語的基礎上,聯系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對詞語進行理解。

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是靈活運用的,有時是幾種方法同時使用,而最多的是「把詞語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去體會」。

5、換詞法

根據詞語所屬的語言環境,把難懂的詞語換成其他詞語。

❷ 理解詞語的方法有哪些

一、定義法。揭示詞語概念內涵的解詞方法。

二、舉例歸類法。通過列舉相同的事物,從而概括歸類和理解詞義的方法。

三、組詞合並法。即先把構成詞語的關鍵字或詞拆開,分別註解,然後再綜合起來確定整個詞語的意義。

四、近義詞替換法。即找出與所要解釋的詞語相應又比較常見的同義詞來代替。

五、反義詞否定法。 即用反義詞加「不」或「沒有」的否定形式來解釋詞義。

六、抓關鍵詞法。一個詞語中,常常有一、兩個關鍵性的或疑難的字,只要理解好這一兩個字的意思,整個詞語就不難理解了。

七、分析綜合法。把詞語拆開來,先解釋每個字,再把每個字的意思組合起來表示詞語的意思。

八、描繪法。即對所要解釋的詞語加以具體的描繪。

九、比喻法。即用具體、形象的比喻說法來解釋詞語。

十、隨文法。先查工具書掌握詞的基本意思,然後深入課文中,結合語言環境具體分析詞語特定內容的解詞方法。

十一、就地取材法。用文中句子解釋詞語。

十二.語境聯系法。指聯繫上下文,結合特定的語言環境來解釋詞義。

❸ 請你寫出你理解文中中難懂詞語時常經常用到的方法

摘要 常用的理解詞語的方法 1、分析綜合法。即先把構成詞語的關鍵字或詞拆開,分別註解,然後再綜合起來確定整個詞語的意義。 蘇教版四年級下學期第3課《燕子》「生趣」——生活的情趣、樂趣;「愧疚」——愧,慚愧;疚,對自己的錯誤感到內心痛苦。合起來就是「慚愧不安」。第5課《蘋果里的五角星》「魅力」——魅,傳說中的鬼怪;鬼怪惹上了,是無法擺脫的,即「極能吸引人的力量。」 「橫切面」——橫著切留下的面。「果然」——然,樣子;果真這樣子。悠然——悠閑的樣子;「安然」——平安的樣子;「盎然」——氣氛、趣味等充溢的樣子;當然——應當這樣;駭然——驚訝的樣子……「新聞」——新聽來的事;11課《永遠的白衣戰士》「聲色俱厲」——聲音臉色都十分嚴厲。還有如:心悅誠服——悅,高興;服,服氣、佩服。真心實意地表示服氣、佩服。

❹ 讀書的時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我會怎樣做

首先回憶自己在讀書的時候,遇到了不理解的詞語都是怎麼解決的,把方法記錄下來,然後討論將種種做法進行歸納。

總結了以下幾種理解詞語的方法,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別人,如老師、同學、家長;如果家裡有電腦,可以上網搜索;如果讀古詩時遇到不懂的詞語,需要查需要查看注釋;

聯系生活實際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如,理解「凌亂」這個詞,就聯系生活實際,例如家裡沒人收拾房間,室內亂七八糟的樣子。

(4)哪些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擴展閱讀:

1、同義詞的解釋。方法:找出與被解釋詞的意思最接近的詞,即它的意思。

2、兼職的學位。有些詞很難解釋,只要加個程度副詞,詞的意思就清楚了。

3、突破硬詞解釋方法。有些單詞中有一兩句很難理解。如果突破了這些難懂的單詞,它們的意思就會一目瞭然了。

4、拆分和合並的解釋。解釋:確保理解單詞中的每個單詞,然後組合起來構成單詞的意思。

5、反義詞解釋。解釋:有些詞是通過找到反義詞加上否定詞「不」來解釋的。

❺ 不理解的詞語,一般可以通過什麼方法弄

你好
理解詞語的方法主要有:
1、聯繫上下文。如果是一個句子中的詞語,應該遵循「詞不離句」的原則來理解,聯繫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確解釋。
2、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有些詞語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因藉助生活經驗理解詞語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3、找近義詞、說反義詞、換詞語等方法理解詞語。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一些詞語的理解,即通過具體可感的詞語進行換詞,可以讓大體明白詞語的含義。
4、拆分法。詞語一般是由幾個字組合而成的,我們可以先把詞先拆開理解,再把意思合起來就可以組合出詞語的含義。
滿意請採納

❻ 整理一下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有哪些相似的方法

1、聯系生活實際。

課文中一些句子比較深奧,光去鑽字眼很難把握句子的准確含義。所以,可以聯系生活實際情況,體會特定情況下人物的動作、語言表達的情感。

2、聯繫上下文。

聯繫上下文是理解句子含義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含義深刻的句子一般是在事件或情節的推進中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引起讀者思考,引發讀者感悟。因此必須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品讀,句子含義便會迎刃而解。

3、抓關鍵詞。

題有題眼,文有文眼,句子也有句眼,句子的句眼就是重點詞。理解了重點詞就理解了該句子的全部。

4、查資料。

了解作者的寫作初衷、寫作背景,會有助於我們理解語言文字背後的信息。

5、找近義詞、說反義詞、換詞語等方法理解詞語。

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一些詞語的理解,即通過具體可感的詞語進行換詞,可以讓大體明白詞語的含義。

6、拆分法。

詞語一般是由幾個字組合而成的,我們可以先把詞先拆開理解,再把意思合起來就可以組合出詞語的含義。

❼ 讀書的時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怎樣做

首先回憶自己在讀書的時候,遇到了不理解的詞語都是怎麼解決的,把方法記錄下來,然後討論將種種做法進行歸納。

總結了以下幾種理解詞語的方法,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別人,如老師、同學、家長;如果家裡有電腦,可以上網搜索;如果讀古詩時遇到不懂的詞語,需要查需要查看注釋;

聯系生活實際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如,理解「凌亂」這個詞,就聯系生活實際,例如家裡沒人收拾房間,室內亂七八糟的樣子。

(7)哪些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擴展閱讀:

除了查字典,還可以用以下方法:

1、同義詞解釋法。方法詳解:找到與被解釋詞語意思最相近的詞,就是它的詞義。

2、添加程度副詞法。方法詳解:有些詞語不好解釋,只要加一個程度副詞,詞語的意思就清楚了。

3、突破難字解釋法。方法詳解:有的詞語中有一兩個字較難理解,只要突破了這幾個難字,詞義就一目瞭然。

4、拆分合並解釋法。方法詳解:先把詞語中的每個字義弄清楚,然後合起來 就是這個詞語的意思。

5、反義詞解釋法。方法詳解:有些詞語先找到它的反義詞 再加上表示否定的「不」字 ,就能解釋詞義。

❽ 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用什麼方法解決

首先回憶自己在讀書的時候,遇到了不理解的詞語都是怎麼解決的,把方法記錄下來,然後討論將種種做法進行歸納。

總結了以下幾種理解詞語的方法,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別人,如老師、同學、家長;如果家裡有電腦,可以上網搜索;如果讀古詩時遇到不懂的詞語,需要查需要查看注釋。

聯系生活實際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如,理解「凌亂」這個詞,就聯系生活實際,例如家裡沒人收拾房間,室內亂七八糟的樣子。

養成自控式學習習慣

培根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

自控式學習習慣是指在自控式學習活動中,由於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並變成內在需要的學習行為方式,是在一定情境中不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監督而能自動學習的行為傾向。

它雖然屬於非智力因素,並不直接參與智慧活動,但在智慧活動中具有動力和調節效能,屬於意志活動范疇。語文學習尤其要有這種習慣,如用心聽講、作業書寫規范、獨立完成作業、制訂學習計劃、多讀、多背、多思考、經常練筆、看報等。

❾ 讀書時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採用什麼方法

讀書時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採用的方法:

1、通過看注釋來理解。

如《題臨安邸》這首詩,我們可以通過結合注釋的方式知道「邸」的意思是:旅店。

2、通過想像、查找近義詞的方法來理解。

如:啊!多麼明朗的天空。「明朗」的近義詞是晴朗。通過想像我們知道「明朗」寫出了一夜秋風秋雨後天空明亮、晴朗的景象。

3、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來理解。

如:聽了老師的這番話,我憧憬著即將到來的一天,期待著在活動中有出色的表現。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憧憬」,我想到了自己也有過期待在「六一」兒童節表演節目的經歷,由此「憧憬」可以理解嚮往。

4、通過查字(詞)典的方法來理解。

遇到不懂的我們還可以查字(詞)典,這是最為直接的方式,而且從一年級我們就學會如何使用字典了。

5、通過向他人請教的方法。

遇到不懂的詞語我們還可以向身邊的請教,「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同學、老師、家長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請教對象。

閱讀全文

與哪些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去除積雪的方法 瀏覽:61
機器人編隊控制方法研究 瀏覽:527
小孩快速降溫的方法 瀏覽:521
三步折帽子方法簡單又好看 瀏覽:450
骨密度計算方法公式骨礦骨面積 瀏覽:827
什麼方法能讓竹子的根死亡 瀏覽:195
熱天豬掉料的解決方法 瀏覽:486
紅米2指紋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22
戴胸罩的正確方法視頻 瀏覽:469
尾氣不達標檢測方法 瀏覽:149
帶讀屬於什麼方法 瀏覽:427
早產兒體重快速增長的方法 瀏覽:308
最佳懷孕姿勢和方法 瀏覽:281
清明疊金元寶的簡單方法 瀏覽:372
四胞胎記憶方法視頻 瀏覽:463
煤氣口漏氣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998
數字萬用表交流電壓測量方法步驟 瀏覽:657
後臉部按摩儀使用方法 瀏覽:453
決策分析方法練習題 瀏覽:258
簡單擦眼霜的正確使用方法圖 瀏覽: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