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農村遷墳立碑需注意什麼
四月將至,說明清明節也快要到來了,而清明節是我們傳統的一個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古往今來人們拜祭祖先,掃墓上墳的日子,而如今很多人也喜歡在清明時節遷墳,為祖先選擇更好的墳地,那麼詳談農村遷墳有什麼講究必須要注意呢?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第一,遷墳時要擺案上香,祭祖燒錢,禱告先祖所遷原因、地址,祈求先祖對後人的祝福護佑之詞等。
第二,在遷墳的時間上,最好選擇在清明節來臨之前遷墳最佳,讓先人在清明節這天「入土安身」護佑後人。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第三,遷墳的過程在時辰上以不過「午」時最利,以免「午」時的陽氣灼傷屍骨。
第四,起穴後先祖的屍骨一定要安放整齊,把屍骨的各個關節原位安放,如有遺失的指節要仔細翻土查找,以免對後代子孫帶來肢體上的傷害。
遷墳注意事項
對地上風水與地下風水都要面面顧及到,地上風水以砂水理論為原則,地下風水以見黃色土質較好;忌見惡水(谷稱軟錐),因為沖死者背部位,對後輩多有不利趨勢;忌見硬塊石頭(稱稱硬錐),以示後輩窮而硬,此也稱為氂牛地;忌見螞蟻(俗稱活錐),因螞蟻吃掉死者的骨肉,對後輩有害無益;忌見棺上加棺(谷稱死錐),此凶對死者害處較大或對地師有害;忌有寒風洞,試探有無風洞方法:用臘燭點燃對著洞口,如燈頭不動則可用,如燈滅為風洞,用則必殃(應災之人事按砂水吉凶斷)。如此井可用則再嗅味,如乳味則為貴地,定財官印及子息必佳,有異味則有吉也減力。
墳地風水注意事項
土壤不足,且會積水的墓地,就要趕緊填土。
樹木的枝葉從周圍蔓延到墓土上來時,就要加以剪除。
樹根蔓延到墓地內時,就要砍掉樹木或鏟除樹根。
因東南側有高大的建築物,而使墓地在正午之前得不到陽光照射的話,就要考慮遷移墓地。
『貳』 農村墳地怎樣完善
問:農村那些墳地該如何完善呢?
「 富修墳,窮算命 」,但實際上,無論是有錢人還是窮人,都很在意墳地的修繕與維護,因為墳地是先人安息的地方。
墳地不完善,輕則長滿雜草而難以祭掃,重則墳頭自然平整消失而不復尋見。當然,墳地再完善,也過不了百十年。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單單一個村子在幾千年來不知埋過多少人,但就是見不了幾座古墓,大部分墳頭都在 歷史 的長河中消失了。那墳地該如何完善呢?
不同地區,農村墳地的現狀不一樣。在平原地區,別說山了,就連一個小山坡都難見到,就更不用說荒地荒山了。刺楸曾去過平原地區,看到好些墳地就直接埋在農用田地里,特別顯眼。
有的麥田裡就孤零零的一座墳頭,而有的麥田裡則出現了較為集中的墳堆堆。雖多在農用田地里,但時間久了照樣會是「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最好的例子就是宋太祖的皇陵,現在只能見到幾只石獸、石像,而周圍則成了農民的農田。
現在山區和丘陵地區,好些墳地則是依山而建,更多的是利用荒山荒坡,真正埋在農用田地里的很少。荒山荒地容易長草和樹,若不去管理,年歲一久就容易找不著而上錯墳頭。
不說遠了,上五代的墳墓應該去打理,即天祖的墳地也要完善好,畢竟即便古代的皇帝都有「 天子之廟七世而祧 」的做法,普通老百姓祭掃上五代的先人應該沒問題吧?
完善先人墳地,至少要知道墳地所在地,有條件的可以樹碑,在墳頭前做一塊擺放貢品的石板,但墳地最好不要硬化。此外,現在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墳地周圍綠化一下,比如刺楸這邊有栽種墳頭草的習慣,即在墳頭上栽種斑茅草之類常年不易枯萎的禾本科植物,再可在墳地周圍種上松柏之類的常青樹。
通過綠化,可避免墳地長滿雜草,這樣在祭掃的時候,既不會上錯墳頭,也不用費時費力地去清理墳頭上的雜草。
農村墳地如何完善,既然出了這個題目,就說明農村墳地管理比較混亂,有待完善。
膠東農村,一般都是多姓雜居,一個村就一個姓氏的不多,所以各村的墳地,往往分姓氏而建,一個姓氏一塊墓地,這是由老輩傳下來的,由於膠東多丘陵,所以墓地多建在荒山野坡或者樹林里,很少有佔用耕地的現象,總體看來,還是比較規范的。
至於個別村處在小平原上,有時候不得不佔用耕地,不過一般都提倡深埋,也有的村集中建立了公墓,盡量少用土地。說實話,入土為安是中國人的傳統,雖然現在實行火化,但我們這里火化後骨灰盒還是依俗土葬,留個墳頭,讓後人上墳有個撲頭,這符合大眾的心理,一律平了墳頭,或者有人提出建骨灰堂,都是不符合民眾的心理習慣的。
其實,農村墳地怎麼完善,我個人主張還是建立公墓比較好,村集體應該負起這個責任來,不能允許私人隨意埋墳,盡管先人的墳墓讓人感懷,上墳祭祖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但是隨處可見的墳墓還是會讓人心理上不安。所以,集中建設公墓,把墳墓集中在平日人們不常去的山野中,是比較可行的。
其實,早在1992年民政部就出台了公墓管理辦法。提倡建設公墓,按民政部規定,公墓分公益性公墓和經營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是為農村村民提供的公共墓地,經營性公墓是為城鎮居民提供的有償服務的公共墓地。 公益性公墓由村委會建立,建立公益性公墓由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報縣民政部門批准。所以,村委會應該負起這個責任來。現在我們這兒,有不少村建立了公墓,安排專人管理,各姓都集中在公墓內,但各個姓氏還是分開的,這樣大家都能接受。
民政部規定,建立公墓應當選擇荒山瘠地,不得佔用耕地,不得建在風景名勝區和水庫、湖泊、河流的堤壩及鐵路、公路兩側。這些其實都很容易做到。在我們膠東,山坡薄地較多,只適合發展林業。其實中國人自古有樹葬之說,都會在墓地栽植松柏一類的樹木。而我們這里松林本來就比較多,把墳墓建在山上的松林里,還省了我們在墳前植樹。
另外,現在有些地方農村墳地樹碑現象比較普遍,也有個別發財的人會出巨資修建獨立的祖墳,圈佔山地,這種現象應該杜絕。民政部規定,公墓墓誌要小型多樣,墓區要合理規劃,因地制宜地進行綠化美化,逐步實行園林化。這些規定都是不錯的,把墳地建在山上林地,實行綠化美化,讓墳地更加莊重肅穆,這更符合人們的心理習慣。建在林地里,讓各種樹木掩蓋那些墳頭的碑石,不到祭掃的時候看不到墳頭,也不會給人們心理增添一些不適,個人以為這是我們農村墳地發展的主方向。
年後村裡面因為上墳,而發生了兩件大動干戈的事情, 三天前是鄰居三爺爺去世的十周年,按照我們農村的傳統習俗,這一天要舉行一場儀式,家族裡面的晚輩,以及親朋好友們,要去三爺爺的墳前悼念一波,燃燒紙錢,三跪九叩,以此來表達後輩們的哀思。
三爺爺的墳墓埋葬在村裡隔壁老王的麥地裡面,在三爺爺十周年的前兩天,正趕上隔壁老王家裡澆麥子,三爺爺的子孫提前告知了老王一聲,讓他稍等一天澆地,等十周年儀式結束,再給小麥澆水,老王也一口答應了下來。
可誰知道等三爺爺十周年那天,眾多親朋好友,前往三爺爺墓地拜祭的時候,突然發現,那塊地裡面居然已經澆滿水了,整個地裡面泥泥泥濘濘,根本就進不去人,一般親朋好友只能是跪倒在路邊,對著墳墓遙遠的拜祭了一番。
中午親朋好友吃過飯,三爺爺的兩個孫子喝了點酒,一時氣不過,直接就找到老王的家裡理論,老王解釋說,他白天幹活去了,忘記把不能澆水這件事情,告訴自己的媳婦,所以在老王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媳婦自己去澆水的,希望三爺爺的兩個孫子能夠諒解。
本來三爺爺的兩個孫子吵吵了幾句,這件事情也就算是完結了,可就在三爺爺的兩個孫子,走出老王家門口的時候,老王嘴裡嘟囔了一句,我自己的麥地,我想什麼時候澆水,就什麼時候澆水,管你們什麼事那?三爺爺的兩個孫子,本來就對老王的解釋不滿,聽到這句話以後,怒火一下子就徹底爆發起來,兩個人逮著老王就是一頓胖揍,最後鬧得不可開交。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因為,村裡面的老張頭去世,他家的祖墳並不在自己的地裡面,所以他去世以後,被埋在了村裡面劉麻子的麥地裡面,大家都知道,埋葬去世的人,往往鬧得動靜會比較大,人來人往的比較多,再加上喪葬車隊的來往,所以確確實實對麥苗造成了一定的損害。
老張頭埋葬完以後,劉二麻子不願意了,一定要老張頭的兒子,賠償給自己一部分青苗補貼,說是麥苗被壓倒了,會造成減產,所以這個損失要讓老張頭的兒子承擔,老張頭的兒子堅決不認賬,言辭鑿鑿的說道,自古以後,咱們村裡面,埋葬老人,都是按照這個規矩埋的,大家都沒有要過補償,你憑什麼給我要錢?兩個人各說各的理,爭執不下大打出手,結果雙雙住進了醫院。
以上就是我們村裡面,最近發生過的,因為墳墓埋葬而發生的爭執,像這樣的事情,其實在一些農村是層出不窮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個現實就是,農村裡面的墳墓,或者是祖墳,所埋葬的地方,現在大都是不在自己的責任田裡面,一開始墳墓肯定是都埋葬在自己的責任田,但是後面隨著責任田的承包分配,所以如今就導致了這么一個結果:自己家的祖墳埋葬了別人農田裡面,而別人家的祖墳埋葬在,自己的責任田裡面,眾所周知,現在的人過世,埋葬的位置,肯定是跟著祖墳埋,所以會出現有一些農戶田地裡面,會埋葬好幾個別人家的墳墓。
肯定而言,田地裡面埋葬過多的墳墓,一來會造成畝產量減持,農耕勞作不方便,再者就是弄得種地的這家人心惶惶,過去農民都是老實善良,沒有人在乎這個,而現在一些農民斤斤計較,就開始對這種現狀不滿,所以就會發生類似於這樣的糾紛。
農村墳地怎樣完善?首先很負責地說,入土為安落葉歸根,是幾百年的傳承,我所在的魯西南農村,雖然說是火化以及成了主旋律,但是土葬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很直白的來說就是:把去世的人火化以後,然後再進行土葬,這也是目前大多數農村的一個喪葬現狀吧。
根據我個人的觀點來認為,當前農村對於墳地整改的條件是遠遠不夠的,第一來說就是,當前的農村條件有限,公墓或者祠堂建設都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經濟條件,還遠遠不成熟。
第二點來說,農民的意識還跟不上,入土為安落葉歸根已經深深地烙印在,絕大多數農民的心中,我認為死後火化已經是當前農民對於喪葬接受的最大底線了,在趟過去一步,實施下去的困難程度難上加難。
在目前階段,平墳墓,大規模的組織遷移墳墓都是很難實施下去的,當然了一些有深度,有經濟條件,農民思想先進的農村,都在有組織有規律的組建公墓,這一點是非常可喜的,我給出的建議就是,組建公墓的過程一定不能操之過急,這不是一時之功,一定要最大限度的考量當地農民的態度,千萬不要冒天下之不韙而為之。
當前農村對於墳墓的完善,目前可行,行之有效的辦法,還是非常少的,責任田墳墓過多,肯定會導致收割不便,農作物減產,如果按照這個思路去考慮,那麼遷移墳墓,組建公墓勢在必行,可是如果考慮千年傳承,祖上根本,那麼又是一個大大的忌諱,所以農村墳地完善舉步維艱,行動不可在當下,需一步一個腳印。
農村墳地怎樣完善?題主所提問題應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對已去逝的人有各民族的葬法,大部分地區都有逝者入土為安的講法。這也是幾千年遺傳下來的習俗。造成了到處都有墳地墳頭,不僅佔用了土地,也給環境帶來了污染。叫人看到總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優期是到祭祀故人的節日,到處墳頭上都壓上了墳頭紙,到處都是煙霧升空,由此引發火災事故時有發生。
完善墳地是件好事,做起來難度是很大的。要有國家與各級政府的支持才能做到。就拿我們地區來說吧!中小城市有的人花幾萬到幾十萬買墓地,在農村,有的村留有全村公墓,不論誰家去逝了人,火化後葬入公墓,築一個墳頭。這樣的村是比較好的。還有很多村沒有公墓,一但有去逝的人,沒辦法,只有安葬在自己的承包責任田裡。不僅佔用了耕地,而且給耕種人帶來了不便,又不好說什麼。就目前來看,不論是公墓還是自己的地里,不光是立了碑,而且墳墓越築越大,成為發展趨勢。
每年清明節前後去上墳的時候會發現,有些村裡的墳墓埋的亂七八糟,根本沒有聚集在一起,很多都是將骨灰埋在自己家的耕地或者承包的果園裡面。不但佔用了耕地,而且天天去地里幹活,都要面對自己的親人,心裡會非常的難受。我們對門的娘家媽去世以後,就埋在她弟弟的果園裡面,而她自己每年秋天又都要回去幫助弟弟摘蘋果。她說她非常不願意去果園里幫助弟弟幹活,因為只要去果園裡面,就要面對母親的墳墓,心裡特別的難過。
有人說把墳墓埋在耕地裡面,就是死人跟活人搶飯吃。話說的有些難聽,但事實上也有幾分道理。我覺得我們村對墳墓的處理方式,應該算是比較合理。既避免了浪費耕地,又能夠做到清明節和寒衣節上墳的時候控制火災,教育大家文明祭祀。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村對墳墓的管理方式。
由於我們村比較靠近縣城,所以幾年以前,就把村裡所有的墳墓全部遷走了,遷移到了離我們村幾十里路的山上。村民自己遷移各家的墳墓,每口墳墓所需的費用由村裡統一發放。由於墳地離家太遠,村民去上墳很不方便,所以每年清明節和寒衣節上墳所需的交通費用,也由村裡年底的時候統一發放。墳墓的排列方式是,從輩分最大的開始往前排,自家親人的墳墓都挨在一起,包括我們這一代人,墳墓已經提前准備好了。村裡讓遷墳的時候,我特意去看了一下自己那個永遠的家。
為了避免上墳的時候發生火災,村裡在離開墳地不遠處的一個角上,安放了一個四方的大鐵籠子,如果有人想焚燒紙幣的話,必須在大鐵籠子裡面燃燒,嚴禁各家各戶到墳頭焚燒紙幣。這樣即使是刮風的天氣,燃燒著的紙幣也不可能飛出鐵籠子,有效避免了因上墳引起的火情。
每年的清明節或者是寒衣節,村裡的大喇叭就會提前通知大家要文明祭祀。當天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和村裡的幹部們,都輪流在墓地值班,每一個墳墓統一發放一支鮮花,教育大家盡量不要焚燒紙幣,如果有人想焚燒紙幣的話,必須在村裡規定的地方焚燒。我覺得我們村對墳地的管理還算是比較合理,既不破壞我們的傳統祭祀方式,又能夠盡量做到讓大家文明祭祀,用鮮花代替冥幣。從我們村遷墳以後,從未發生過一次因上墳引起的火災。
把墓地設在耕地里後續會出現很多問題。我們家的墓地原在耕地里,分田到戶的時侯,我叔叔為祭祀時方便,就要了墓地周邊的耕地,但第二輪承包時墓地周邊的耕地分給了別人。後來才知道人家是有預謀承包我家墓地周邊的耕地的,因為這家與我們有些過節,想整事。人家承包以後把墓地原本空閑著地方都開墾成耕地,並主動到村裡申報了增加的耕地面積,待我叔叔過世時,又花錢從人家手買了一個穴位,才得從和先人葬在一處。待我母親去世時,我們不想與這家進行任何交涉,就另買了一塊較大的墓地,也就是說另立祖墳了。另外,也怕這種小人在墳上做手腳,恐對後人不利,就選擇了離這種人遠遠的,實際上是惹不起躲得起的辦法,但必竟被人算計了,不僅心裡不舒服,也覺得很沒面子。所以我認為,墓地是整個家族安息之地,必須有後人的預留位置,也千萬不能設在耕地里。
這個問題,
個人認為每個人都有父母。
亦有祖人,是吧?
至如怎樣完善,
應該因人而異。
因地制宜。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在農村地區,對於先人墳地的完善,這對農村人來講,是一件大事。在農村關於墳的講究,實在是太多了,像是山地十不葬、白虎不過堂、遷房不遷墳等等,這類的講究都是出在風水學上。
農村人比較迷信,相信好的一處風水,會福佑後人。不過因為以前的農村,對於墳地的管理,是較為鬆散的。導致不少地方的農村修建的,墳存在著很多問題。
比如我以前去中原地區,第一次看到一望無際的小麥田,一副綠油油景象。作為山地長大的我,心裡是充滿了喜悅,這些都是當地農民朋友們希望的收獲。 因此,我就想讓同行的人,幫我拍個照片,結果卻未能如願。
因為幾乎每片麥田上,都突出一個小土堆,當地的人告訴我,這些小土堆其實就是墳地,而拍照的時候,是不能把墳地也拍進去。
對於當地的農民,把墳修建在自己家的田地間,我也是第一次見到。難道他們不怕土地二次承包地之後,這片土地成為別人的田地嗎? 或者將自家的田地,不去種糧食,卻修建一座墳場這樣好嗎?
我家鄉是沿海山區,同樣是存在著墳修建的問題。
雖然我們當地農民不會把墳修建在農田上,但一樣是修建在山坡上。這些山坡地,有些是當地農民的果園,是花了高價,補償了青苗向他們購買的。
山地的農村人,喜歡把墳修建的豪華些,一些農民會花幾萬、十來萬,甚至上百萬去修建。這是嚴重的資源浪費,浪費的不單是那些田地,還有那些無用的高價大理石,有錢也不能這樣亂花啊。
對於不同地方的農村,墳的完善,我有以下建議:逝者和活人爭地,這種現象確實是不正常,好好的一塊良田,非要修一個墳,這是嚴重的浪費有限的土地面積。
現在國家要求能達到火化的地區,必須進行火化處理,雖然農民們是遵守了。 不過有些地方的農民,會把骨灰盒放在棺材裡再去埋葬。
這種行為有何意義呢,難道瓷質的骨灰盒,還沒有木質的棺材久經耐放嗎?骨灰盒一個才幾十厘米大,一個棺材要2米左右寬,如果要埋到土地中,會佔用更多的面積。
因此,我建議直接就把骨灰埋的深一些,這樣占的面積也就小。我們也不要再堆小墳包了,直接在埋骨灰的地方,栽種長青樹、松柏等這類的樹木,後人要掃墓的時候,在樹下就可以祭拜。
這種方法也是極好的,難道對著墳包就是祭拜,對著樹就不是祭拜嗎?心誠則靈,無論是墳包還是樹,都只是一個表面形式罷了。如果害怕樹根影響到作物的生長,也可以只立一個石碑就可,無論是石碑、墳包、樹,都不影響祭拜。
在山地的那些農村居民,他們修建了豪華墳墓,要讓人家去拆墳,是會有農民心裡產生情緒。我們當地的管理者,是要求把那些大石塊去除,墳可不動,但要做好綠化。
也就是講你墳可以修建在山坡地,但你必須要保證,你墳地所在的地方,不要用那些能影響到植物的生長大石頭壓著,你一樣可以去在墳上,種些樹或者青草皮。
綜上所述,對於農村有些人對於平墳的抵制情緒,也是可以理解的,這類人喜歡看中表面形式。要把自家的墳,修建的比自己住的房子還要高端大氣,其實這種做法要不得。墳的大小都是表面的,說墳的風水好,會福佑後代,更是荒謬的說法。你風水能比過以前的皇家陵墓或者當時的權貴人家嗎?
結果呢?光有好的風水,佑福他們的後人了嗎?農村有句老話叫富不過三,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隨著時代的改變,墳的完善可以採用更為省地的方法去進行,沒有必要在修建的多豪氣。
以我個人的見解,農村墳的完善要建立在不影響生者的情況下,大可不必在骨灰盒上再弄個棺材,佔用田地。也沒有必要弄個墳包,立個簡單的石碑、種棵樹,不會影響到你祭拜先人。
關於農村墳地怎樣完善這個問題,辦法是有很多,說起來很容易,但真正辦起來卻有點難了,因為影響到全村每戶的家庭,而且每個地方農村的風俗習慣也不一樣,有時卻不能一刀切,要遵從大部分的人同意才能實行起來。
在我們這里農村還是以土葬為主,很多去世老人都想自己死後可以入土為安。他們大部分的墳都是埋在村裡山林上的,只有少量的埋在耕地上或者平原荒地。墳頭埋在耕地上對於我們耕地農民來說確實有點不便,浪費耕地,因為耕地是我們用來耕種的,如果不制止年復一年這樣下去,農村的土地到處都是墳頭,對於我們來說是不利的,阻止了土地的發展和利用價值。下面我說說我對農村墓地如何完善的看法。
一、統一集中建立公墓。在村裡選一塊荒地,用來做公墓地使用的,每個村委都統一集中建立,由村委或者政府帶頭實行和日後的完善和管理。這樣就能為村裡騰出大量的土地,讓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二、在村裡選一個山林或者荒地用來做墳地。從今以後,老人去世後只能安葬在統一規劃的墳地上,這個當然也需要村委或者政府帶頭規劃了,這樣也是給村裡騰出了大量的土地,而在統一規劃的墳地上,做好一些綠化,刻好墓碑,相信大家每年去掃墓也會更方便一點。也不會找不到墳頭或者拜錯墳了。
三、在村裡統一建立祠堂。這個是對於已經實行火葬的地方來說是比較好的建議,我知道有些農村已經實行火葬了,讓村裡老人去世火葬的骨灰盒都放在祠堂里,這樣來也是方便我們後代的祭拜。
四、如果我們思想比較前衛,覺得無所謂的話,都改為海葬,海葬是一種比較節約、環保的方式。這樣一來農村土地墳地亂像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但是我想沒有多少人願意用海葬的方式,很多還是以過去幾千年留下的土葬傳統方式。
這是我的個人看法,關於農村墓地怎麼完善?各位有什麼高見?歡迎留言。
題主的提問農村墳地如何完善很好,值得大家探討,提出合理化建議,既能附合多數村民認可,又能節約土地資源共同努為。
我國有個傳統習俗,入土為安,也就是死後要埋入地底才能安息。不知在那時起一直延續至今,進入80年代我地推行火葬,實際上就是火化一下。
經過二十多年的宣傳教育,村民們終於接受了火化這一新生事物,自覺遵守這一規定,結束了傳統埋屍的老習俗,對凈化環境,減少屍體腐爛後對土壤,地下水的污染,對那些患有傳染病的死者火化後減少了細菌的揮發,傳染他人,
但是,由於受傳統思想的影響,火葬以後仍然保持土葬,與推行火葬的目標還是有距離的,推行火葬的目的是節約耕地,解決活人與死人爭地盤,但是沒有達到推行效果,對此,根據我們本地情況如何使農村墳地完善提出自已的看法。
1,農村墳地完善,是三農工作的其中之一,人死後隨意亂埋應得到控制,要引起鎮村領導的關注,應納入議事日程,並引導村民制定村規民約。
2,為了節約耕地,建以村或者以組為單位建立公墓,不僅便於管理,嚴防上墳發生火災,而且節約了耕地。
3,事實上改革開放前,農村墳地雖說亂,由於受土地的制約,和風水的影響,農村墳地比現在規范,每個家族都有自已主墳山,外姓人住在本村有指定的地點安葬死者,現在由於家家有承包地,經濟條件有好轉,年輕一代又重新選擇墓地條件,而目把鄰星承包地賣給別人做墓地,在農村已是常態,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4,為了制止這一亂象,建議,活人有房產證,墓地應像房產證一樣,發放墓地證,使村裡了解全村墓地基本情況。
5,建議建設墓地少用耐用性的建築材料,因為一般普通家族的墓地也只能保存百年左右,不便於孑孫後代平整土地恢復耕地。
『叄』 遷移墳墓有什麼講究
第一,遷墳時要擺案上香,祭祖燒錢,禱告先祖所遷原因、地址,祈求先祖對後人的祝福護佑之詞等。
第二,在遷墳的時間上,最好選擇在清明節來臨之前遷墳最佳,讓先人在清明節這天「入土安身」護佑後人。
第三,遷墳的過程在時辰上以不過「午」時最利,以免「午」時的陽氣灼傷屍骨。
第四,起穴後先祖的屍骨一定要安放整齊,把屍骨的各個關節原位安放,如有遺失的指節要仔細翻土查找,以免對後代子孫帶來肢體上的傷害。
拜墓時的注意事項
因為墳墓既不是石頭也不是物品,所以一定要把它當做人或神來加以祭拜。換句話來說,無論拜墓時或早晚在家中的神案前燒香祭拜時,都要呼喚他的名字、向他問候,這才是正確的供奉祭拜法。帶子女一起拜墓,主子孫昌隆。
拜墓時刻,以午前最好,下午三點以後,就要加以避免。順道來參拜,這是不好的。靈骨寄存在寺廟的靈骨塔內時,一定要先進入正堂參拜眾神,然後再去祭祀祖先。墓地的雜草要清除干凈(從周圍向中央清除)。
清掃完畢之後,就要按照該地的風俗或宗教習慣來加以膜拜經常把碗或容器等旋轉在墓碑前,這是屬於兇相,所以要絕對加以避免。
『肆』 遷墳時得注意什麼
1) 首要選地
必由主家有決斷能力的人隨同地師擇定瑩地;
2) 風水
對地上風水與地下風水都要面面顧及到,地上風水以砂水理論為原則,地下風水以見黃色土質較好; 忌見惡水(谷稱軟錐),因為沖死者背部位,對後輩多有不利趨勢;忌見硬塊石頭(稱稱硬錐),以示後輩窮而硬,此也稱為氂牛地; 忌見螞蟻(俗稱活錐),因螞蟻吃掉死者的骨肉,對後輩有害無益;忌見棺上加棺(谷稱死錐),此凶對死者害處較大或對地師有害;忌有寒風洞,試探有無風洞方法:用燭點燃對著洞口,如燈頭不動則可用,如燈滅為風洞,用則必殃(應災之人事按砂水吉凶斷)。如此井可用則再嗅味,如乳味則為貴地,定財官印及子息必佳,有異味則有吉也減力;
3)關於井(墓坑)
井(墓坑)穿好後,用多層黃紙鋪到井下平面上,用七星線(硬幣)壓黃紙上,然後用松香沫撒到黃紙上面點燃,俗稱暖坑,以盡後輩之孝心,換取先輩辛寒撫養之恩,又為暖井以使吉氣來的快,旨在後人速發福;
4) 陰宅立向
只用天干,不用地支。而材之大頭以乾、震、坎、艮為上,故大頭以乾、震、坎、艮方位最好;
5) 下葬排列主次
分別:即東為上位,西為下位;東北為上位,西南為下位;北為上位,南為下位;西北為上位,東南為下位;(按後天八卦陽性位為上位記)。如一夫兩妻下葬應夫在上位,先妻次位,後妻又次位;
6) 遷墓其目的
其一為男女合穴,其二又擇一吉地營造。實遷墓有吉有凶,吉為使原墓不吉而又擇一吉地而乘生氣,凶為使原墳富貴之氣因遷墓使元氣泄散以致減吉或致凶;
7) 在遷墓地要求
一定要把原來棺材底下的血土再往下深挖八寸後,用干凈的袋子裝好移到新的營墓中去,否則吉凶效果不大,帶走的土不可讓原土丟在路上被人踩,這樣會對死者的晚輩有害,對不起死者,猶如死者在世時被路人腳踩刀割一樣,故此重要。另外因年歲多,墓地棺材板已拾不起來,用杴連骨連土鏟也是很不對的,一定要讓死者平輩用手拾骨為宜,死者的晚輩之人是不能用手拾取長輩屍骨白的,此切忌。
8) 什麼叫回殃(或回煞)
即人死當天的日干支按先天數的干支相加等於何數即為幾天回殃。例:人死甲子日,為甲已子午九數,甲子相加為18天回殃日,又以此推死者在死前18天這一天里是醉生夢死狀態,吃飯無規律,大一口小一口,好似吃不飽。先天數法:甲 已子午九,乙庚丑未八;丙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戊癸辰戌五,己亥為四數。在此有一俗說:死人當天被鬼抓去後,待回殃日小鬼要到死者家裡去看一看,如見主家無招待之物則對死者要處罰,故回殃日主家必有酒菜相待,一則為祭死者,二則又是對辦喪有功者的酬勞。故古時很重視回殃日。
9) 如果遷墓葬墓無吉地怎麼辦呢
應先把骨灰盒放到紀念堂中,或把屍體先寄放在一個大荒中間。此為八個卦屬平地,吉凶產生不大,此待時擇吉營墓為最佳選擇。又有在遷墓時看到墓穴有龜蛇藤子纏繞棺材,此類吉相,不可硬遷,以破吉慶之元氣,求福反邀禍端也,殃及後人,故須切記。
10) 致喪要則
地師到主家辦理喪事第一要先寫某宅致喪文張貼在大門口,再寫好回殃日期,六七日期,百日之期,張貼在大門口,抬頭上寫俸告諸親或寫俸諸君,注意要用紅紙寫俸諸君,用白紙寫某宅致喪。
11) 遷墓(洗骨,拾金,移葬)的擇日
遷墓(洗骨,拾金,移葬)日需擇日。遷墓(洗骨,拾金,移葬)日忌與生者犯沖! 啟攢(洗骨,拾金,移葬)宜日:鳴吠對日忌日:建日 破日 平日 收日 劫煞 災煞 月煞 刑日 害日 月厭日 四廢日 五墓日 復日 重日又忌日:亢日 奎日 婁日 鬼日牛日星日 天火日紅沙日 歲破日 天克地沖日 本命日。
12)
要請有真本領的風水師勘驗祖墳和尋找龍穴之地,這是最為關鍵的一步。遷葬過程也要在風水師的指導下進行,因為墳的立向和深淺至關重要。
13)
無論是遷墳還是新造墳,挖土動工時,一定要選擇一個吉日吉時。這一點很關鍵。更不能挖出墳窩來以後,停好幾天再下葬,以免內堂遭到野生動物的糟蹋,或者風吹雨曬。
14)
請人幫忙要請自己非常要好的朋友,千萬不要弄臟內堂(墳窩),比如往內堂中吐痰、仍臟東西、抹鼻涕等等。而且要請命運比較好的人幫忙,不要請那些命運非常糟糕的人,不好的信息就會留在內堂,對先人和後人都不利。
15)
下葬時不要隨便往內堂中放入十二生肖的小動物,以免與自己的祖先以及後代的生辰八字相沖,帶來負面影響。
16)
下葬時不要放入桃木製品、硃砂、金屬利器、雄黃等辟邪物品。這些東西的磁場都很大,都會影響祖先的居住,給後人帶來不好的命運,千萬要注意!
迄今去往公墓的比較多,堪輿也需要注意
『伍』 遷墳有什麼講究
隨著城市擴張、新農村改造,導致越來越多的墳墓需要遷移,而移墳是極其重要的一件事,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很多不詳。總結了一些平日為人挪墳時的注意事項,不盡完善,至少可以為即將挪墳的朋友們提供一些參考。
一、挪墳需要准備的物品:
1、先選好風水寶地、吉日吉時。
2、准備好壽材、墓碑。
3、紅手套、紅紙、紅布、涼席。
4、大蘿卜、五穀雜糧、四個饅頭。
5、大黃紙、冥幣、下葬吉祥物。
6、錢幣、經書(一般用《地藏經》)。
7、供品、供桌(一般是五樣水果、煙酒糖果點心等)。
8、金蟾四個,用於墊棺材(也可以用古錢幣)。
二、破土
起墳之前,要誦《安土地咒》:
元始安鎮,普告萬靈。岳瀆真官,土地祇靈。
左社右稷,不得妄驚。迴向正道,內外澄清。
各安方位,備守家庭。太上有命,搜捕邪精。
護法神王,保衛誦經。皈依大道,元亨利貞。
《啟土地咒》:
此間土地,神之最靈。通天徹地,出入幽冥。
為我開召,不得留停。有功之日,奏與上清。
還有《安主墳咒》(略)
先讓長子在遺棄的墳頭上挖一鍬土,放在一邊,然後幫工們才能開始挖墳破墓。四立前18天,土王用事不宜動土,有專門的破土咒可以化解:
破土咒:
天圓地方,律令九章。吾今破土,普掃不祥。
金鎬玉就,萬事吉昌。土公主母,閃在一旁。
三、撿屍骨
用紅布遮蔽陽光開始撿屍骨,有的地方風俗同時用紅白黃布遮光,因各地風俗不同而論。往做好的壽材里撿骨時,故去的是男的,由兒子戴紅手套撿;故去的是女的,由女兒戴紅手套撿。撿完屍骨,一個坑裡扔一個蘿卜,起幾個墳,扔幾個蘿卜。然後由長子把先挖出去的那鍬土添回坑,灑在蘿卜上。撒上幾把高粱,填完坑可以起靈了。每逢過橋或岔路口都要扔紙錢,到墓地時要把紙錢全部扔完。有的過橋是壓黃紙。
四、安葬
安葬之前要讀破土文與立契文(略)。一般在沒有起靈前,墓地已有人打好墓穴,在打墓時,多給打墓人帶些吃的,讓打墓人吃飽喝好,取義為「寶墓」。
一定要選黃道吉日吉時,七不出八不葬,尤其是十七、十八更不能下葬,一般都忌諱雙日下葬,遇到特殊情況,風水師也選不出好日子。不得已非要急著下葬的,可使用「禳鎮重喪法」,用白紙造函一個,用黃紙硃砂書寫四字、置於函內,放在棺上,也可手拿。書寫完畢在下葬時與棺材一起埋或火化。
正二六九十二月,朱書「六庚天刑」。
三月,朱書「六辛天建」。
四月,朱書「六壬牢天」。
五月,朱書「六癸天獄」。
七月,朱書「六甲天福」。
八月,朱書「六乙天德」。
十月,朱書「六丙天威」。
十一月,朱書「六丁天陰」。
『陸』 遷墳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1、尊重當地的民風民俗。只有尊重當地的習慣才是對老人們的最大尊重,才是九泉之下他們想要的。
2、擇吉日吉時吉地。這就是盡孝心的具體體現。
3、不知你是哪裡的人啊,是農村還是城市,能不能邀請親戚朋友以及老人們生前的好友等參加,如果能哪是最好不過了。
一點小建議,僅供你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柒』 我家祖墳在別人的地里,現在要求遷移或補償
可以肯定地說,你家的祖墳不是在別人地里,是在村集體的土地里。因為農村所有的土地所有權都歸村集體,農民只有承包使用權。所以,現在你家的祖墳地,所有權歸村集體,雖然別人承包了這塊土地,但他家沒有所有權。所以,遇到這種事情,還要找村委會調解解決,而沒有必要和對方硬碰硬。
這塊地原來屬於你們家的,這可有可能,因為過去土地私有制的時候,祖墳一般埋在自己家的山嵐或者土地里。但是隨著農村合作化,在農村人民公社實行時,農村扡有的土地都收歸了集體所有。你爺爺去世後也埋在這里,說明這塊地村裡一直承認是你家墳地所在。雖然土地後來承包給了別人,但承包時一般是刨去墳地所佔面積的。所以,承包土地的人,沒有權力讓你家遷走祖墳。
根據國家關於農村墳墓的管理相關規定,墳墓一般不要佔用耕地,確實佔用耕地的,要求進行深埋處理,但沒有要求遷出耕地。因為在平原地區,許多墳墓本身就是在耕地里的。從法律的層面講,關於農村墳地的規劃和使用,沒有具體的法律,只有民政部門的一些規定。雖然國務院也有殯葬管理的條例,但條例出台之前的祖墳,不愛此限制。即使因為國家徵用或其他原因必須遷墳,也要相關部門給予補償才能遷墳,私人沒有資格要求誰家遷祖墳。
我國人非常講究入土為安,對於祖墳非常重視,墳墓不能隨意遷,所以,只要不是和國家法律法規沖突,不是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要求,千萬不要去動祖墳。對於農村的一些事務,如果法律沒有相關明確規定,就要依照當地的公序良俗來進行。在農村,動人墳墓,是非常忌諱的事情。所以,你家不搬祖墳,承包土地的人一般不敢隨意動你家的祖墳,如果他敢動,你就可以起訴他。
所以,針對題目遇到的問題,碰斷土地承包者的樹枝,可以適當賠償他一點經濟損失,對方不要,那就不要管他,他要求你遷走祖墳,這是無理要求,你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如果雙方起了沖突,這時候可以找村委會進行調解,畢竟土地是村集體的,遷和不遷,村委會說了才算。並且,如果要遷墳墓,村委會也必須劃給新的墳地。如果土地承包者亂來,不僅會受到人們斥責,也有可能觸犯法律。總之,可以明確地說,此事最後交村委會調解,對方沒有資格讓你遷走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