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串聯諧振做交流耐壓試驗有幾種方法
串聯諧振做交流耐壓試驗有:試驗超低頻法、試驗振盪電壓法、試驗諧振耐壓法三大方法。
試驗超低頻法
由於常用的工頻耐壓試驗中,電纜容量大,試驗變壓器容量大、且需要現場提供相當大的試驗電源,來給電纜提供無功功率,因此,工頻耐壓試驗並不適用於現場,所以就需要採用超低頻作為試驗電源,不僅可以讓試驗變壓器的容量降低,而且在現場試驗操作起來更簡單,但由於此方法檢測出的絕緣缺陷效果不太好,所以詞方法一般在中低壓電纜試驗中應用。
試驗振盪電壓法
試驗原理是對電纜進行直流充電,電壓達到一定值後,通過間隙對電阻電感放電,就得到一個阻尼振盪電壓,以此檢查電纜主絕緣和附件的絕緣缺陷,這一方法要比直流耐壓試驗更有效,不過震盪電壓存在衰減,不能滿足長電纜的需要,且高頻率電壓對電纜有非常大傷害,這是這一方法存在的問題。
諧振耐壓試驗方法
此方法可以滿足高電壓、大電流的試驗要求,諧振耐壓法按調節方式分為調感式和調頻式,按諧振方式分為串聯諧振和並聯諧振,調感式諧振耐壓是經過調解迴路電抗器的電感量,讓電抗器和電纜的電容在工頻(50Hz)下產生諧振,來達到試驗要求;調頻式諧振耐壓是改變試驗電源的輸出頻率,使迴路中固定電感量的電抗器與試品產生諧振來達到試驗要求。
串聯諧振是當試驗變壓器的電流滿足試驗要求而電壓達不到試驗電壓時,採用電抗器與試品串聯的方式進行試驗,當迴路處於諧振狀態時,試品上可以產生Q倍(Q為迴路品質因數)的變壓器輸出電壓,電源供給的能量僅僅是迴路中消耗的有功功率;並聯諧振法是當試驗變壓器的電壓滿足試驗要求而電流達不到要求時,採用電抗器與試品並聯的方式使迴路參數滿足諧振要求進行試驗,此時電抗器的感性電流補償試品的容性電流。
回復者:華天電力
⑵ 電力系統諧振過電壓的產生原因及防範措施有哪些
(1)線性諧振過電壓。諧振迴路由不帶鐵芯的電感元件(如輸電線路的電感,變壓器的漏感)或勵磁特性接近線性的帶鐵芯的電感元件(如消弧線圈)和系統中的電容元件所組成。(2)鐵磁諧振過電壓。諧振迴路由帶鐵芯的電感元件(如空載變壓器、電壓互感器)和系統的電容元件組成。因鐵芯電感元件的飽和現象,使迴路的電感參數是非線性的,這種含有非線性電感元件的迴路在滿足一定的諧振條件時,會產生鐵磁諧振。
⑶ 諧振是如何產生的怎樣消除諧振危害
產生諧振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電路在運行是,電路中的感抗與容抗相等才能產生諧振。你注意在電路中不產生諧振時,電路是處在哪種狀態,是容性電路還是感性電路。如果是容性電路就用一個電容並聯在電路中,如果是感性電路,就用一個電感線圈並聯在電路中,這樣做使電路的感抗與容抗不至相等而產生諧振。
⑷ 串聯諧振試驗裝置產生高壓的原理是什麼
串聯諧振試驗裝置
分為調頻式和調感式,一般是由
變頻電源
、
勵磁變壓器
、
電抗器
和
電容分壓器
組成,被試品的電容與電抗器構成串聯諧振連接方式。分壓器並聯在被試品上,用於測量被試品上的諧振電壓,並作
過壓保護
信號。
在電阻、電感及電容所組成的
串聯電路
內,當
容抗
XC與
感抗
XL相等時,即XC=XL,電路中的電壓U與電流
I的
相位相同,電路呈現電阻性,這種現象叫串聯諧振;當電路發生串聯諧振時,電路的阻抗Z=√R^2
+(XC-XL)^2=R,電路中總阻抗最小,電流將達到最大值。
如果
諧振頻率
等於電源頻率,則電感和電容上的電壓都可以超過電源電壓的好多倍,這就像
盪鞦韆
一樣,只要順應它的節湊,不必用很大的力,就可越盪越高,從而升壓,從理論上說,反正電容和電感的阻抗相抵消,只剩下
直流電阻
,因此電流可以很大,電阻是
耗能元件
,電容和電感是
儲能元件
,電源是
供能
元件;如果一個周期內補充的能量大於電阻消耗能量,系統能量增大(電感電容兩端電壓就升高),
迴路電流
就增大,電阻耗能增大,從而達到平衡,
電線電纜
試驗就是利用串聯升壓而得到高電壓。
回復者:
華天電力
⑸ 請問指的是什麼諧振高壓是怎樣產生的 最近在學習日光燈原理
日光燈電路還談不上什麼諧振高壓,日光燈管是靠啟輝器斷電瞬間,鎮流器線圈產生的反電勢和電源電壓疊加形成的高電壓擊穿的。
⑹ 諧振是怎麼產生的如何消除
頻率相同,改變其中之一的頻率即可。
⑺ LC串聯諧振電路,產生諧振高壓的原理及相關的計算公式
在RLC串聯電路中,因為電感上的電壓UL和電容上的電壓UC是反相的,電感上的電壓超前電阻上的電壓UR 90度,電容上的電壓滯後電阻上的電壓90度,電感和電容上的電壓相互抵消,抵消後的差額(UL-UC)與電阻上的電壓方向差90度。求電路的總電壓U時,就要把UR作為一條直角邊,把(UL-UC)作為一條直角邊,把U作為斜邊來解直角三角形。於是有:
電路的總電壓U=√UR^2+(UL-UC)^2 (都在根號裡面) (1)
UR=電路里的總電流I * 電阻R;
UL=電路里的總電流I * 電感的感抗XL;
UC=電路里的總電流I * 電容的容抗XC;
U= 電路里的總電流I * 總阻抗Z;
把這些關系代入(1)式,得:
阻抗Z=√R^2+(XL-XC)^2 (都在根號裡面) (2)
當電路發生諧振時,XL剛好等於XC,所以,電路里總阻抗達到了最小值
Z=R;
電流達到了最大值
I=U/R。
對於總電路來說,電感和電容相當於一點阻抗都沒有了。但他們各自本身是有阻抗的,只不過對總電路來說互相抵消了而已。因為電感的感抗是隨頻率上升的,電容的容抗是隨頻率下降的,正好在諧振頻率時他們兩者相等。
這時,電感上的電壓:
UL=I*XL
電容上的電壓:
UC=I*XC
他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設諧振頻率為f0,則
XL=2*∏*f0*L
XC=1/(2*∏*f0*C)
即:
2*∏*f0*L=1/(2*∏*f0*C)
f0=1/(2*∏*√L*C) (3)
我們把諧振時電感或電容上的電壓與電源電壓的比值,定義為電路的品質因數Q。其物理意義就是看看電感或電容上的電壓比電源電壓大了多少倍。
因為諧振時電阻上的電壓剛好等於電源電壓,所以:
Q=UL/U=UC/U=XL/R=XC/R=2*∏*f0*L/R=1/(2*∏*f0*C*R)
那麼為什麼諧振時電感或電容上的電壓會高於電路的總電壓Q倍呢?就是因為電路里的電流達到了最大值,而電感的感抗又與電容的容抗相等。所以他們都達到了電源電壓的Q倍。從上面的公式還可以看到,想增大Q值,必須盡量減少電路里的「等效」串聯電阻。想減少Q值,就要增大R。
我為什麼要在串聯電阻前加「等效」二字呢?是因為分析串聯諧振電路時,應把並聯在電感或電容上的電阻「等效」為串聯電阻來看待。
⑻ 串聯諧振高壓產生方法
1、根據電路參數,調整信號頻率。
2、根據信號頻率,調整電路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