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牡丹園種植方法

牡丹園種植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19 16:03:10

Ⅰ 牡丹花的詳細介紹

原產於中國西部秦嶺和大巴山一帶山區,漢中是中國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為落葉亞灌木。喜涼惡熱,宜燥懼濕,可耐-30℃的低溫,在年平均相對濕度45%左右的地區可正常生長。喜光,亦稍耐陰。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溫處栽植。花期4-5月。多採用嫁接方法進行栽培,因為與芍葯同屬芍葯屬,又多選用芍葯作為砧木。
一、土壤
1、土質:牡丹適宜疏鬆肥沃,土層深厚的壤土。土壤排水能力一定要好。盆栽可用一般培養土。
2、土性:中性或中性微鹼土。
二、澆水
諺語說、俗語說:「牡丹宜干不宜濕。」牡丹是深根性肉質根,怕長期積水,平時澆水不宜多,要適當偏干。
三、施肥
諺語說、俗語說:「清牡丹","濁芍葯」。栽培牡丹基肥一定要足。基肥可用堆肥、餅肥或糞肥。通常以一年施三次肥為好,即開花前半個月澆一次以磷肥為主的肥水;開花後半個月施一次復合肥;入冬之前施一次堆肥,以保第二年開花。
四、溫度
牡丹耐寒,不耐高溫。華東及中部地區,均可露地越冬氣溫到4℃時花芽開始逐漸膨大。適宜溫度:16~20℃,低於16℃不開花。夏季高溫時,植物呈半休眠狀態。
五、光照
諺語說、俗語說:「陰茶花,陽牡丹。」牡丹喜陽,但不喜歡曬。地栽時,需選地勢較高的朝東向陽處,盆栽應置於陽光充足的東向陽台,如放南陽台或屋頂平台,西邊要設法遮蔭。
六、常見病害
褐斑病、紅斑病和銹病等;常見害蟲有線蟲、蠐螬和地老虎等。
(1)葉斑病:也稱紅斑病,此病為多毛孢屬的真菌傳染。病菌主要浸染葉片,也浸染新枝。發病初期一般在花後15天左右,7月中旬隨溫度的升高日趨嚴重。初期葉背面有穀粒大小褐色斑點,邊緣色略深,形成外濃中淡、不規則的圓心環紋枯斑,相互融連,以致葉片枯焦凋落。葉柄受害產生墨綠色絨毛層;莖、柄部染病產生隆起的病斑;病菌在病株莖葉和土壤中越冬。
防治方法:①11月上旬(立冬)前後,將地里的於葉掃凈,集中燒掉,以消滅病原菌;②發病前(5月份)噴灑1:1:160倍的波爾多液,10一15天噴一次,直至7月底;③發病初期,噴灑500-800倍的甲基托布津、多菌靈,7-10天噴一次,連續3-4次。
(2)紫紋羽病:為真菌病害。由土壤傳播。發病在根頸處及根部,以根頸處較為多見。受害處有紫色或白色棉絮狀菌絲,初呈黃褐色,後為黑褐色,俗稱"黑疙瘩頭"。輕者形成點片狀斑塊,不生新根,枝條枯細,葉片發黃,鱗芽癟小;重者整個根頸和很系腐爛,植株死亡。此病多在6-8月高溫多雨季節發生,9月以後,隨氣溫的降低和雨水的減少,病斑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①選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塊栽植;②雨季及時中耕,降低土壤濕度;③4-5年輪作一次;④選育抗病品種;⑤分栽時用 500倍五氯硝基苯葯液塗於患處再栽植,也可用5%代森銨1000倍液澆其根部;⑥受害病株周圍用石灰或硫磺消毒。
(3)茵核病。又名莖腐病。病原為核盤菌。發病時在近地面莖上發生水漬狀斑,逐漸擴展腐爛,出現白色棉狀物。也可能浸染葉片及花蕾。
防治方法:選擇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塊栽植;發現病株及時挖掉並進行土壤消毒;4-5年輪作一次。
經常見的還有炭疽病、銹病。炭疽病在葉面上發生圓形或不規則形淡褐色凹陷病斑,擴展後邊緣為紫褐色;銹病在葉背著生黃色孢子堆,引起葉片退綠,後期病葉上生柱狀毛發物。防治方法同葉斑病。
繁殖與栽培 清新脫俗的牡丹花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播種和扦插。移植適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可過早或過遲。喜肥,每年至少應施肥三次,即「花肥」、「芽肥」和「冬肥」。栽培2-3年後應進行整枝。對生長勢旺盛、發枝能力強的品種,只需剪去細弱枝,保留全部強狀枝條,對基部的萌櫱應及時除去,以保持美觀的株形。除芽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為使植株開花繁而艷、保持植株健壯,應根據樹齡情況,控制開花數量。在現蕾早期,選留一定數量發育飽滿的花芽,將過多的芽和弱芽盡早除去。一般5-6年生的植株,保留3-5個花芽。新定植的植株,第二年春天應將所有花芽全部除去,不讓其開花,以集中營養促進植株的發育。
牡丹為深根性落葉灌木花卉,性喜陽光,耐寒,愛涼爽肏屄環境而忌高溫悶熱,適宜於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中生長。因此一般栽培牡丹花的盆土宜用砂土和餅肥的混合土,或用充分腐熟的廄肥、園土、粗砂以1:1:1的比例混勻的培養土。如栽培土壤中水分過多,其肉質根部容易腐爛。因此,遇到連續下雨的天氣時,要及時排水,切不可讓其根部積水。牡丹不耐高溫,夏季天熱時要及時採取降溫措施。最好搭個涼棚,為其遮蔭。中午前蓋上草簾或蘆葦,傍晚揭去。這一措施及時做好,可以防止落葉,若任其受熱、落葉,將嚴重影響以後開花。牡丹因根須較長,植株較大,因此適合於地栽,若要盆栽,則應選大型的、透水性好的瓦盆,盆深要求在30厘米以上。最好用深度為60-70厘米的瓦缸。牡丹花的繁殖,用播種法、分株法、嫁接法都可以。 一、株型
因品種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叢有獨、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異。一般來說按其形狀或分為五個類型;
1、直立型
枝條直立挺拔而較高,分布緊湊,展開角度小,枝知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30o以內。節間較長,新生枝年生長量在10~15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厘米,高者達1米以上。如「首案紅」、「紫二喬」、「姚黃」等。
2、疏散型
枝條多疏散彎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於株高,形成低矮展開的株形,枝條展開時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45o以上,新枝長,較軟。如「趙粉」、「守重紅」、「山花爛漫」、「青龍卧墨池」等。
3、開張型
枝條生長健壯挺拔,向四周斜伸開張,角度在上述兩者之間,株形圓滿端正,高矮適中,新枝年生長量6~8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厘米。如「狀元紅」、「銀紅巧對」、「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
枝條生長緩慢,節間短而葉密,枝條分布緊湊短小,年新枝生長量為2~4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15高厘米左右。如「美人紅」、「羅漢紅」、「海雲紫」等為代表。
5、獨干型
多為人工培植的藝術造型,具有明顯的主幹,主幹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厘米。主幹上部分生數枝,構成樹冠(有的無樹冠),形態古雅,酷似盆景,生長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號」等。
上述每一植株類型中,因品種不同,直立程度、高矮、斜伸角度等亦有不同;同時,枝條的粗壯、細弱、硬挺、直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如矮生類型中「羅漢紅」即屬於粗壯矮生型,而「出梗奪翠」則屬於細弱矮生型;又如直立型中的「首案紅」屬粗壯直立型,「姚黃」則屬於細硬直立型。
二、根
牡丹根系發達,具有多數深根形的肉質主根和側根。初生根始為白色,漸變為黃色至褐色,肉質白色,個別紅色,肉質中心木質化,俗稱「木心」。肉質部儲有大量養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長,一般來說,根深的植株枝葉茂盛,植株較高,根淺則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種不同,其根型、數量也不一致,但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1、直根型
此類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厘米以上),但根條稀疏,沒有明顯的主根,僅有幾十條粗細均勻的粗「面條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極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後稱「丹皮」)產量高,質量好。如「鳳丹」、「趙粉」、「二喬」、「墨魁」等。這類牡丹多為葯用兼觀賞兩用品種。
2、坡根型
此類根條粗細長短不一,分生側根較多,交叉生長,俗稱「雞爪根」,多數入土較淺,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貫雪」、「白玉」、「黃花葵」等品種,此類牡丹產丹皮質量、產量低於直根型,不適於葯用栽培。
3、中間型
此類根條稀密適中,無明顯主根,生有多數粗細均稱、根皮光滑的「面條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厘米,如「種生黑」、「姚黃」等,既可觀賞,又可葯用。
三、芽
牡丹的芽外由6~8枚鱗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稱「鱗芽」。牡丹以鱗芽越冬。
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為花芽、葉芽、潛伏芽和不定芽四種。
1、花芽
牡丹的花芽為混合芽,能抽枝、長葉、開花。著生在枝條頂端的稱為「頂生花芽」,開過一次花的枝條,花莖便自行乾枯回縮一段。著生在乾枯花莖下部的葉腋間的花芽稱為「腋生花芽」或「側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較肥大飽滿,剝除鱗片,可見「花胎」(即鱗芽內部的幼小花蕾)。
2、葉芽
葉芽只抽枝長葉,多數著生在花芽下部的葉腋間,也有著生在枝條頂端的,較花芽瘦小,萌發後發育成枝條。
3、潛伏芽
潛伏芽著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狀癟小,如粟粒,俗稱「狗鱉」。平時不萌發,在花芽、葉芽或枝條受傷後才能萌發,其壽命較長,可維持10~15年之久。
4、不定芽
著生在根莖處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後抽生為萌櫱枝,俗稱「土芽」。不定芽萌發力特強,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來源。不定芽當年不開花,生長旺盛者,在頂部當年可發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開花。
牡丹在芽因品種不同在形狀、顏色等方面均有差異,形態百出,各有特徵。大體上有圓錐型、珍珠型、扁圓型、長錐型、鷹咀型等;各形狀之間又有大小、鱗片的多少、芽質癟瘦虛實等差別;顏色也有青綠、黃綠、土紅、土黃、銀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紅等色;另外還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種的主要依據。因此,單靠芽的形狀、顏色等很難識別牡丹的品種,需靠長期耐心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種鱗芽的特性。
四、分枝

因當年生效枝上節間長短不同,著生芽數及新枝萌發力強弱也不同,分枝的習性也有明顯差異但分枝上有以下類型:
1、單枝型
當年生新枝節間長,著生芽較少,僅在基部1~2節部位或第1~3節部位上生芽,並且這些新芽中,當年僅有一芽萌發成為當年生新枝,該類型一般株高枝稀,如「姚黃」等。
2、稠枝型
當年生新枝節間短,著生新芽較多,一般3~5個,新芽發枝力強,每個新芽在當年都能抽出形成短枝,枝多較稠、叢生。這類品種的植株一般較矮,分枝密。如「瑛珞寶珠」、「丹爐焰」、「脂紅」等。
五、葉
牡丹葉互生,由葉片、葉柄組成。葉形、大小、色澤、質地等因品種而異可分為以下幾類:
1、大形圓葉型
全葉大而圓,長40厘米以上,寬25厘米以上,小葉寬大,圓純而肥厚,呈廣卵形或卵形;側小葉邊緣缺少;葉面多平展。如「王紅」、「大胡紅」、「墨魁」、「首案紅」等。
2、大形長葉型
全葉大小同前,但小葉較狹長,呈長橢圓形,質較薄,邊緣缺刻少而尖,葉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銀粉金鱗」、「冰凌罩紅石」等。
3、小葉圓葉型
全葉較小,長約20~30厘米,小葉短而厚,邊緣缺刻少而圓純。如「葛巾紫」、「藍田玉」、「美人紅」等。
4、小形長葉型
全葉大小同上,但小葉較狹,邊緣缺刻尖而上卷。如「脂紅」、「煙龍紫」等。
5、中形葉型
全葉中等大小,長約30~40厘米,小葉長橢圓形,邊緣缺刻多且較尖又上卷,葉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狀元紅」、「大棕紫」等。
另外,還有特殊的葉形。如「三奇集盛」,每個葉柄上只生三枚不規律的圓形葉片,比一般品種少三分之二,為二回一出復葉;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葉柄上著生三組葉片,分為頂五後六共十一枚小葉,比一般品種多二片。
牡丹葉的顏色以綠色、黃綠色為主,個別品種的葉有深淺不同程度的紫暈;有的葉面上還綴有紫色或黃色的斑點;葉背面多為灰綠色和淺灰色,個別的品種(如「鶴白」)茸毛特別多。
六、葉柄
牡丹的葉柄也有粗細、硬軟、長短之分,長者可達40厘米,短者不過10厘米;葉柄凹處多為暗紫、紫紅、灰褐、黃綠等不同顏色。葉柄的長短,特別是葉柄和枝條夾角的大小因品種不同差異較大,同時對花的觀賞價值影響也較大,葉柄與枝夾角大,葉面平展或下垂,葉也較稀,如「墨魁」,花朵均著生在葉叢之上,形成花美葉秀,相得益彰的觀賞價值;相反,葉柄較短,葉柄與枝條夾角較小,因枝葉緊密,花朵常藏在葉叢中,造成「葉里藏花」現象,大大降低了觀賞價值。
七、花
牡丹花大色艷,品種繁多。有的品種花器齊全,萼片,雄蕊、雌蕊發育正常,如「似荷蓮」、「鳳丹白」等;但有的品種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繽紛的花朵。
根據花瓣層次的多少,傳統上將花分為:單瓣(層)類、重瓣(層)類、千瓣(層)類。在這三大類中,又視花朵的形態特徵分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綉球型(傳統上把皇冠型和綉球型稱為起樓)六種花型。這種分類方法比較直觀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種變化形態。
近幾年來,有關牡丹專家學者與產區的科研人員一起,結合傳統的分類方法,經多年實地觀察研究及對牡丹花的解剖觀察,摸清了花型及花朵構成的演化規律後,提出了新的花型分類,
1、單瓣
花瓣2-3輪,10-15片,寬大平展,雄蕊200-300個,雌蕊4-6枚,雄、雌蕊發育正常,結實能力強。此類花型以「鴉片紫」、「石榴紅」、「賽珠盤」、「鳳丹白」等品種為代表。
2、荷花型
花瓣4-5輪,20-25片,花瓣寬大,形狀大小近似,排列清晰,雌蕊發育基本正常,結實能力較強,但個別品種偶有雄蕊或雌蕊柱頭瓣化現象。此類花型以「似荷蓮」、「錦雲紅」、「雪蓮」、「玉板白」等品種為代表。
3、菊花型
花瓣6輪以上,花瓣形狀相似,排列整齊,層次分明,自外向內逐漸變小,雄蕊正常或減少變小,並偶有瓣化,雌蕊5~11枚,正常生長或退化變小。有些品種柱頭有瓣化現象,結實力較差,此類花型以「玫瑰紅」、「叢中笑」、「銀紅巧對」、「錦袍紅」等品種為代表。
4、薔薇型
花瓣多輪,花瓣由外向內逐漸變小,雄蕊部分瓣化成正常花瓣,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結實力差。此類花型以「紫二喬」、「烏花耀輝」、「紅霞爭輝」等品種為代表。
5、托桂型
外花瓣2~5輪,寬大整齊,部分雄蕊瓣化成細長花瓣,瓣瑞常殘留有花葯或花葯痕跡,瓣間雜有正常雄蕊,排列不規則而稀疏,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具有結實力。此類花型以「淑女裝」、「嬌紅」、「仙娥」、「三變賽玉」等品種為代表。
6、金環型
外花瓣2~3輪,寬大平展,花朵中心有部分雄蕊瓣化成狹長直立大花瓣,中心花瓣與外輪花瓣之間有一圈正常雄蕊呈金環狀,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結實力差。此類花型極少,以「白天鵝」、「俊顏紅」品種為代表。
7、皇冠型
外花瓣2~5輪,寬大平展,排列規則,雄蕊大部或全部瓣化成細碎或曲皺花瓣,瓣群稠密聳起,形似皇冠。內花瓣排列不規則,瓣間常雜有正常雄蕊或退化中的雄蕊,瓣端也常殘留有花葯;雌蕊退化或瓣化,偶有結實。此類花型以「藍田玉」、「胡紅」、「姚黃」、「首案紅」等品種為代表。
8、綉球型
雄蕊充分瓣化,內外瓣形狀大小近似,擁擠隆起呈球形或橢圓形;雌蕊基本或全部退化或瓣化,無結實能力。此類花型似「豆綠」、「綠香球」、「雪映朝霞」等品種為代表。
9、千層台閣型
下方花瓣4輪以上,花瓣排列較整齊,形狀近似,瓣間不雜有雄蕊和退化的雄蕊。雄蕊正常而量小,或偶有瓣化,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上方花瓣量少,平展或直立,雄蕊量少而變小,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此類花型以「菱花湛露」、「脂紅」、「壽星紅「等品種為代表。
10、樓子台閣型
下方花雄蕊瓣化較充分,與正常花瓣形狀相似,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上方花花瓣略大,數量較大,雄蕊基本全部瓣化或退化;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有的品種退化消失。此類花型以「赤龍煥彩」、「盛丹爐」、「玉樓點翠」、「紫重樓」等品種為代表。
牡丹的花型在演進程中,有些品種同株、同枝常開2-3花型或更多種花型。如「趙粉」、「青香白」、「白鶴卧雪」、「山花爛熳」等,同株可開「皇冠」、「托桂」、「單瓣型」等花型。所以在確定某一品種的花型時,應以該品種演化達到最高的花型為標准。
八、果實種籽
單瓣花結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圓形。外果皮始為綠色,有毛,成熟時為蟹黃色,種籽為黃綠色,過熟時果角開裂,種籽為黑褐色,每公斤可稱干種2400-3000粒。重瓣花一般結果1-5角,但種籽僅有部分成實,或完全不實;千瓣花類不結果和籽。 價值和用途 牡丹之王」的美稱。牡丹可在公園和風景區建立專類園;在古典園林和居民院落中築花台養植;在園林綠地中自然式孤植、叢植或片植。自身存在的酶水解,成為牡丹酚(C15H20O8)及一份子L阿拉伯糖。根皮咽炎引起的咽癢、咽干、刺激性咳嗽等症,效果良好。 牡丹花語 牡丹:富貴,圓滿、濃情
秋牡丹:生命、期待、淡淡的愛情。 中國牡丹主要產地 1。河南洛陽,古詩有「洛陽牡丹甲天下」,有「牡丹之都」「中國之都」之美譽。
2。山東菏澤,素有「牡丹之鄉」之美稱,2006年被評為「中國牡丹城」。
3。甘肅紫斑牡丹
4。安徽銅陵
5。河北柏山,有株千年牡丹
6。陝西漢中,有牡丹園
7。安徽巢湖銀屏山有一株千年牡丹。
可栽培中心或重要栽培地
洛陽、杭州、牡丹江、成都、杭州、陳州、杭州、吳縣、成都、杭州江陰、北京、成都、南京、灌陽、北京、上海、嘉興、寧國、成都、臨夏、蘭州。
由於牡丹系深根性花木,對土壤深度及肥力均有較嚴要求,因此小盆栽植一般都不易開花。

Ⅱ 牡丹花種植 牡丹花種植方法詳細介紹

洛陽是一個以牡丹花而聞名的城市,那裡也種植了許許多多美麗的牡丹花,牡丹它是屬於多年生的落葉小灌木,它的花色澤艷麗,富麗堂皇是有著花中之王的美譽的。牡丹花廣受人們喜愛,其艷麗的色彩,漂亮的花型,美好的寓意都是人們對其喜愛的原因。下面了解下牡丹花種植以及相關知識。 一、牡丹花介紹 中國是牡丹的故鄉,洛陽又是中國牡丹的發祥地之一。洛陽牡丹以花大色艷、富麗端莊名揚天下。她始於晉、興於隋,盛於唐,極盛於宋。自隋唐以後,洛陽牡丹在四川天彭、江蘇鹽城、浙江杭州、安徽毫川、山東曹州、廣東韶關等地相繼引種栽培,如今已遍布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洛陽牡丹已溶入了中國牡丹的花海之中,並且香飄海外。公元724年,中國牡丹傳入日本;公元1330至1850年引入法國;公元1656年荷蘭開始引種;公元1789年英國引進中國牡丹,培育出100多個園藝品種;美國在公元1826至1830年也開始引進。 牡丹為深根性落葉灌木花卉,性喜陽光,耐寒,愛涼爽環境而忌高溫悶熱,適宜幹事兒於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中生長。因此一般栽培牡丹花的盆土宜用砂土和餅肥的混合土,或用充分腐熟的廄肥、園土、粗砂以1:1:1的比例混勻的培養土。 牡丹為我國園藝花較早的觀賞花卉之一。牡丹不僅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還有相當重要的葯用價值。牡丹五彩繽紛,雍容華貴,被譽為國色天香,是花中之王。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而「甲天下」於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洛陽牡丹不僅以其雍容華貴,國色天香而美譽遐邇;也以其造化鍾情,天下君臨而總領群芳。洛陽也成為人們心目中牡丹之聖地。 二、牡丹花種植方法 栽植:對於牡丹栽植的土壤我們要選擇質地疏鬆的肥沃的並且是帶有中性微鹼性的壤土,還要將所栽的牡丹苗的斷裂、病根剪除然後殺菌等放入事先准備好了的盆里或者是坑內,要讓它的根系舒展開,填土多半處將苗輕輕晃動了以後在踏實封土。 澆水:在栽植後第一次是要為它澆透水的,而牡丹又是忌諱積水的,所以在它處於生長季節的時候也是需要為它酌情的澆水的。 施肥:在對它栽植後一年,秋季的時候可以為它進行施肥,要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然後在結合鬆土等就可以了,而在春夏季是多用化學肥料的,在結合澆水施花前肥和花後肥。如果是盆栽的還可以結合澆水來為它施液體肥。 修剪:在栽植的當年,春季萌發之後就要留下5枝左右,然後將其他的抹除,這樣就可以集中營養,讓第二年的花能夠顏色更加的鮮艷,在秋冬季節我們也還能夠結合清園為它剪去細弱的,無花的等枝葉,盆栽的時候還能夠按照自己的喜愛剪成不同的形狀呢。 換盆:當盆子的牡丹生長了三四年以後就需要我們在秋季的時候為它加入新的肥土以及大盆或者是分株另栽了。 三、牡丹的繁殖方法 1、分株繁殖 將生長繁茂的大株牡丹,整株掘起,從根系紋理交接處分開。每株所分子株多少以原株大小而定,大者多分,小者可少分。一般每3~4枝為一子株,且有較完整的根系。再以硫磺粉少許和泥。將根上的傷口塗抹、擦勻,即可另行栽植。分株繁殖的時間是在每年的秋分到霜降期間內,適時進行為好。 2、嫁接繁殖 牡丹的嫁接繁殖,依所用砧木的不同分為兩種,一種是野生牡丹;一種是用芍葯根。常用的牡丹嫁接方法主要有嵌接法、腹接法和芽接法三種。嵌接法用芍葯根作砧木,其砧木是用直徑2~3厘米、長10~15厘米的粗壯而無病蟲害的芍葯根。腹接法是種高接換頭改良品種的方法。 3、扦插繁殖 方法是將扦插的枝條先剪下,脫離母株,再插入土壤或其他基質內使之生根,成為新株。牡丹扦插繁殖的枝條,要選擇由牡丹根部發出的當年生土芽枝,或在牡丹整形修剪時,選擇莖干充實,頂芽飽滿而無病蟲害的枝條作穗,長10~18厘米。 4、壓條繁殖 牡丹壓條法,是利用枝條能產生不定根的道理而進行的繁殖方法,將枝條壓倒或在植株上用土壓埋,不脫離母株,土壤保持濕潤,技條被埋處生根,然後剪掉栽植,成為新株,同樣屬牡丹的無性繁殖法。這種方法主要有:套盆培土壓條法和雙平法。 最後,以上就是有關牡丹種植方法的介紹,牡丹花在我國有悠久的培植歷史,已然發展出了多種繁殖方式,希望以上的內容對大家有所幫助。

Ⅲ 牡丹園所種植的植物

牡丹園里種植的植物基本都是牡丹或者是種一些芍葯,因為牡丹和芍葯種在一起可以生長的更加的旺盛。

Ⅳ 花卉栽培有幾種方式

花卉栽培的方式有多種,通常因栽培目的和性質不同,分為生產栽培與觀賞栽培兩類,其中又分多種專業栽培。

(1)生產栽培以生產切花、盆花、提煉香精熏茶用的香花、種苗以及球根等為主的專業性栽培。生產栽培對土地利用最為集約,經營管理最為精細,通常應用高新的栽培技術和最完善的設備,如採用無土栽培、組織培養、環境調控等技術。由於花卉栽培要求高度的農業技術和大規模的生產,從而形成了各種專業經營,專門栽培一種或幾種花卉,如專門生產鮮切花、盆花、種苗及球根等。

(2)觀賞栽培栽培花卉以觀賞為目的,而非生產性的企業。如城市公園、街道、廣場、街頭綠地、校園、醫院及企事業單位庭園中栽植的花卉。家庭養花也以觀賞栽培為主。

(3)標本栽培以普及國內外花卉的種類、生態、分類和利用等科學知識為目的的花卉栽培。如植物園的標本區、標本植物溫室,公園的各種專類園,如牡丹園、月季園、蘭花園等。

Ⅳ 油用牡丹怎樣應用於園林綠化中

油用牡丹怎樣應用於園林綠化中?

當前我國廣泛推廣種植的油用牡丹包括紫斑與鳳丹2種,紫斑抗逆性強,屬於乾燥寒冷類植物,比較適宜種植在乾旱、低溫等區域;而鳳丹則屬於江南類品種,可廣泛種植於我國多數地區。鳳丹苗聯系方式微信;18374545223。油用牡丹因其較高的經濟和觀賞價值,可廣泛應用於園林建設中,如廣場、單路、專類園、荒山綠化等,同時需要結合地形同其他植株、建築、山石等和諧搭配,注意因地制宜、季節變化和層次錯落的問題,以實現最高的綜合性價值。

1油用牡丹在現代園林中的應用

1.1廣場及道路兩側

在廣場林園、草坪等綠化區域中,可以自然種植牡丹叢植。在道路兩側接近行人、行車視線區域,可將油用牡丹和其他綠植搭配建設花帶區,以春、夏為主,比如,在分車帶綠化區中,可利用油用牡丹、月季、紫薇和芍葯等花卉,形成一種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美觀景象。

1.2花台

由於油用牡丹喜愛乾燥、禁忌積水低窪區,因此,在一些地下水位高、地勢低窪或者降水量較多的地方,需要利用花台進行種植。花台能夠拉近牡丹與遊人的距離,大大提升觀賞效果。花台通常要求與地面相距70?100,為保證花台的觀看效果,需合理搭配牡丹花色、植株高度、形狀。

花台通常包含規則式、自然式2種樣式,規則式花台主要是一些橢圓、長方形、圓形等形狀的檯面,以水泥、磚石等材料製成,其台內所栽種的牡丹植株距離大致相等,在檯面邊緣一般會種植一些比較矮小的花草、灌木,以襯托牡丹之美;自然式花台則是利用形狀自然的山石砌成,變化較多且參差不齊,利用自然花草、樹木和山石來襯托牡丹[2],進而形成一種相對自然的、有山野特色的風景。

1.3牡丹專類園

在這一類專類園林中,植株種植以油用牡丹為主,配備部分觀賞性的牡丹,能夠最大限度地展示不同品種植株,方便進行專門的科普和研究。一般情況下,專員類牡丹園包含自然式、規則式兩種類型,規則式植株分配相對規則,按照等距離方法栽種植株,比較整齊,便於集中觀賞和研究,不育其他種類牡丹、山石等搭配出現,管理也相對方便。這種集中式、大面積的種植類型,在盛花期時場面十分壯觀;自然式則是根據中國傳統造園手法,以油用牡丹為主題,配備自然石塊、植株和建築等,結合地形、氣候的特點,凸顯牡丹的高貴。

1.4孤植、群植和叢植

這3種種植類型相對靈活,在多數城市中,油用牡丹主要應用於公園、工廠、機關單位和學校綠地的草坪中,形式也在這3種之列。比如牡丹和松樹都為傳統植株類型,松樹的樹形比較古樸,在松樹旁通常會放置一些造型同樣古樸的石塊,與牡丹搭配展示。草坪一般視野較為開闊,景物深遠,種植的油用牡丹比較突出;叢植草坪里的牡丹,在盛花期中,屬於空間構圖的中心,尤其是多姿多彩的鳳丹牡丹,更是易於吸引人眼球。另外,牡丹群植、叢植也可設計為一種對景、夾景,所形成的空間收放靈活,應用十分廣泛。

1.5綠化荒山

由於油用牡丹的根系相對發達,有著較強的防風固山、保水保墒的效果,可將其應用於荒山綠化中,根據相關研究數據表明,油用牡丹栽種地塊相比荒山,1hm2可減少12m3的水土流失[3],積累、固定碳25t,涵養水源約2500m2。當前在我國中西部地區,由於氣候乾旱、綠化覆蓋低,農民的綠植種植積極性較低,可將油用牡丹引進該地區,進而改善中西部環境,提升綠化覆蓋率。除此之外,我國山西省屬於煤炭大省,區域內廢棄地、采空區相對較多,即使復墾其土質也大大下降,此時可種植油用牡丹,既保證了種植的經濟效益,也能改善土壤的質量,起到生態建設的效果。

1.6其他應用形式

在較多園林項目中都可應用到油用牡丹,如在廣大城市地區,可將油用牡丹同其他樹木花草、建築、山石等巧妙結合在一起,將牡丹的尊重感凸顯出來,形成一種相對靚麗的景色。尤其是在一些城市的道路兩側,人們可邊趕路邊欣賞美景,從而產生一種自然感受。

2油用牡丹應用於園林中的注意事項

在牡丹種植過程中,需充分考慮到色環境、氣候、地形等多方面因素,因地制宜選擇,避免牡丹在水分、光照、營養等方面與其他綠植產生矛盾。最後,為保證觀賞效果,需要注意牡丹的季節變化,其盛花期與盛果期時間有限,需要合理安排,防止落花時期園林景色過於單調。

Ⅵ 牡丹園秋季冬季葉子落了,套種什麼花才好看

秋季和冬季種球根類植物和需要春化的植物比較合適:

球根植物有:朱頂紅、鬱金香、風信子、秋植酢漿草、銀蓮花等,冬季開花會很美。

如果要3-4月份還有花看,可以種植瓜葉菊、勛章菊、瑪格麗特、六倍利等,現在種植到3月開始就會繁花盛開了。

朱頂紅在春季4月開花,冬季又開花,為促進開花應及早加強管理。朱頂紅生長快,經1年或2年生長,頭部生長小鱗莖很多,因此在換盆、換土同時進行分株,把大株的合種為一盆,中株的合種為一盆,小株的合種為一盆。

施肥。朱頂紅在換盆、換土、種植同時要施底肥,上盆後每月施翠姆磷鉀肥一次,施肥原則是薄施勤施,以促進花芽分化和開花。

修剪。朱頂紅生長快,葉長又密,應在換盆、換土同時把敗葉、枯根、病蟲害根葉剪去,留下旺盛葉片。

Ⅶ 牡丹花的栽培方法

栽培與管理
1:土壤,肥料,種苗,准備
牡丹性宜冷畏熱,喜高躁惡低濕。栽於高敞向陽排水良好之處為宜。

牡丹為肉質深根小灌木,根長入地達1—1.5米深。故選擇土質疏鬆,土層深厚的壤質粉沙土(俗成輕沙地)及粉質壤土(俗成兩合土或半沙半淤土)栽種為宜。澇窪黏土,飛沙地不宜栽種,更不能栽種在鹽鹼地中。鹽鹼地PH值高於7.8的土地則需要換土栽種。

為使牡丹根深葉茂,大田栽種須在種植前1~~2個月進行施肥深翻土地,深度一般為0.5~0.8米,經夏季日曬魚淋,促進風化,增加土壤肥力。

肥料以豆餅肥為好,也可施用多元素復合肥。每畝施豆餅肥200千克,豆餅肥須發酵腐熟後才可使用,否則易染病生蟲,且易造成爛根。

種苗准備,一般來說在我國夏季高溫多濕的江南地區,宜選用較耐高溫高濕的江南品種群作為種苗;在我國北方和西北地區,宜選用耐寒性均較強的西北品種群和部分中原品種群作種苗最恰當;。而龐大的中原品種群,因其品種生態型豐富,即有生長勢強健,適應性廣的品種,如「銀紅巧對」,「金貴飄香」,也有抗性強,耐濕熱的品種,如「趙粉」,「菱花湛露」等,還有不少抗病蟲害,耐鹽鹼地的品種,如「綠香球」,玉板白「等,總之,在選擇用品種時。一定不可忽視品種群和品種的習性而盲目種植。

2 :田間管理

管理措施適當,植株生長健壯,花開豐滿,株齡延長;否則,植株生長緩慢或發育不良。因此,必須根據牡丹的生長發育特性和不同栽培用途而搞好各個環節上的田間管理。

(1)鋤地鬆土
鋤地不僅能使土壤疏鬆,空氣流通,而且早春能提高地溫。春季2月上旬到3月上旬間進行第一次鋤地鬆土,此次鋤地只是在植株越冬覆土的基部疏鬆一下,主要是加強空氣流通。

3月下旬和4月上旬,各年的牡丹進行第二次,第三次鋤地。第二次一定要深鋤,一般在10厘米左右,並且要鋤細。

8月上旬到8月下旬間是初草滅種的關鍵時刻,應淺鋤,將雜草消滅在結籽之前。

(2)追肥
栽植第一年的牡丹,因栽前底肥已施足,苗小消耗養分少,一般不追肥。從栽後第二年開始,每年追肥2~3次。第一次在3月下旬前後進行,保證新枝迅速生長和花蕾發育有足夠的養分。開花後正是枝葉旺盛生長和花芽開始分化之時,應進行第二次追肥,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和花芽形成。第三次在11月上旬立冬後封凍前進行,此次用量可多些,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又有助於牡丹的越冬保護。

(3)整形修剪
牡丹的整形修剪 在分栽後的第二年春天開始(一年生植株不必整形修剪,順其自然生長),時間一般在3月下旬(春分)前後,當嫩芽長至5公分左右長時進行。過早嫩枝場勢不明顯,不便去弱留強,氣溫低也易受凍害;過晚新枝伸長,新枝已木質化,耗費養分,因此。適時整形修剪。

Ⅷ 牡丹花苗在浙江能地栽嗎衢州冬天會凍死嗎

牡丹可以在浙江生長 成活,浙江寧波北侖就有一個牡丹園,南方種植牡丹首先品種上應該選擇南方品種;如日系的 金閣 花王 日月錦 島錦 等等 ,這些品種抗濕性較強,因為南方雨水較大 所以種植的時候要考慮防水措施 如種植的區域不能是低窪存水的地塊,種植的時候還應該起40公分左右的土壟 防止積水。至於過冬的問題根本就不用考慮,山東菏澤 河南洛陽 是牡丹的發源地 那裡的冬天比浙江溫度要低很多,我們在新疆 東北種植的牡丹一樣過冬 生長良好

Ⅸ 菏澤牡丹的栽培歷史

牡丹在我國已有1900多年的栽培歷史。漢代以葯用植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隋代,北方已大量種植;唐代,盛植於長安;北宋,洛陽牡丹為天下冠;南宋,牡丹種植中心開始南移,四川的天彭牡丹繼起,有「小洛陽」之稱。天彭牡丹之後的亳州牡丹也曾經盛極一時。再後來「亳州寂寥,而盛事悉歸曹州」(《曹縣志》)「至明,曹州牡丹甲於海內」(清朝蘇毓眉的《曹南牡丹譜》)。「曹南」即指今菏澤一帶。
菏澤牡丹栽培始於何時已難於查考。早在南宋就記載,至明朝的嘉靖年間,栽培已盛。到了清代更加興盛,栽培面積已達千畝,曾建牡丹園數處,尤以「桑籬園」「凝香園」「綺園」最為著名,菏澤牡丹在中國牡丹發展史上獨領風騷500餘年,2012年菏澤牡丹栽培面積已達12萬余畝。《曹南牡丹譜》載:「至明曹南牡丹甲於海內。」清代即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說。
菏澤牡丹是在明清以來風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幾處牡丹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清朝道光年間的趙氏園、桑籬園,創於明代的毛花園,以及當時的鐵藜寨花園、大春家花園、軍門花園等。當時的縣志記載:「每至仲春花發,出城迤東,連阡接陌,艷若蒸霞」。同時,讓牡丹冬季開放的技術也在清代道光年間問世,成了菏澤花農的一門絕技。花農通過嚴格控制溫度、濕度、調節光和空氣,使牡丹隆冬發育,春節怒放。
菏澤牡丹的種植面積十分廣闊,歷史上種植面積最多時曾達五千畝,一九七六年調查還有三千多畝,單是城東的「曹州牡丹園」就佔地一千畝,2012年菏澤牡丹種植約十二萬余畝。每年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花期時候,千頃牡丹,一望無際,千姿百態,爭奇斗艷,好似人間仙境一般。2012年全國各地的牡丹,大部分都是由菏澤運去的。
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菏澤牡丹不斷發展。傳統品種延繹不斷,新育品種日益增多。如今,菏澤人民又研究成功了「大田催花」技術,人工控制牡丹的花期,可使其四季開花,並通過了國家級鑒定。2012年,種植面積已達兩萬余畝,為全國最大的牡丹生產、科研基地。一九八二年,在趙樓、李集、何樓牡丹集中產地修建了「曹州牡丹園」,王梨庄恢復了以編制松藝動物為特色的「古今園」,洪廟新辟了具有傳統品種的「百花園」。
2012年,菏澤供應外地的牡丹每年都有幾十萬株,品種達200餘個,除銷往廣州、深圳、上海、北京、洛陽、西安、等各大中城市和港澳地區外,還遠銷日本、朝鮮、蘇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菏澤市牡丹栽培歷史悠久,明代已負盛名。蒲松齡在其《聊齋志異》里就有「曹州牡丹甲齊魯」之說,並寫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話故事,後又有「菏澤牡丹甲天下」之稱。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富有歷史傳統的曹州牡丹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2012年,我市牡丹種植面積已達12萬多畝,品種多至1237個。歷史上形成的包括葯物學、植物學、園藝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戲劇曲藝、民俗學等多科在內的牡丹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

閱讀全文

與牡丹園種植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糾正自卑的方法 瀏覽:276
如何快速剝濕蒜的方法 瀏覽:232
韓國紅參的食用方法 瀏覽:347
鉗形表溫度測量方法 瀏覽:529
創造的心是如何方法 瀏覽:882
美縫紙的使用方法圖片 瀏覽:869
阿咖酚散的的食用方法 瀏覽:466
彎折的最佳方法 瀏覽:266
管理會計案例分析的方法 瀏覽:793
正確梳頭方法視頻 瀏覽:22
稻田捕河蟹的最佳方法 瀏覽:76
打疫苗用的什麼注射方法 瀏覽:949
水餃睡不著有什麼好的方法 瀏覽:467
鑄鐵鍋的使用方法 瀏覽:608
共同海損金額計算方法 瀏覽:885
如何鑒定飲茶方法 瀏覽:938
達克寧水腫治療方法 瀏覽:969
華為手機開關機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93
想把腳洗干凈用什麼方法 瀏覽:764
石灰粉發電方法視頻 瀏覽: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