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安塞腰鼓中各段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運用了排比,擬人和誇張。
《安塞腰鼓》是劉成章寫作的散文,最早出自1986年10月3日的《人民日報》,並被收錄在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教材第3課。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這一特點。
安塞腰鼓是黃土高原的「絕活兒」,它的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風格正與當地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等渾然一體、不可分離。
(1)安塞腰鼓寫作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安塞腰鼓的起源:
安塞腰鼓的形式與發展,和當地的歷史地理環境及民情習俗是分不開的。安塞區位於陝西省延安市的北部,地域遼闊,溝壑縱橫,延河在境內蜿蜒流過,屬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
歷史上就是軍事重鎮,素有"上郡咽喉"、"北門鎖鑰"之稱,為抵禦外族入侵的邊防要塞之一。當地群眾傳說,早在秦、漢時期,腰鼓就被駐防將士視同刀槍、弓箭一樣不可少的裝備。
遇到敵人突襲,就擊鼓報警,傳遞訊息;兩軍對陣交鋒,以擊鼓助威;征戰取得勝利,士卒又擊鼓慶賀。
隨著時間的流逝,腰鼓從軍事用途逐漸發展成為當地民眾祈求神靈、祝願豐收、歡度春節時的一種民俗性舞蹈,從而使腰鼓具有更大的群眾性,但在擊鼓的風格和表演上,繼續保留著某些秦漢將士的勃勃英姿。
❷ 《安塞腰鼓》中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各舉一例,並分析其作用。
1)「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腰鼓的後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運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具體地表現了舞蹈場面的壯美,突出了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火烈等特點。
2)「百十個腰鼓發出沉重的響聲,碰撞在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了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運用了疊詞和反復的修辭手法表現了「安塞腰鼓」氣吞河山的場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❸ 《安塞腰鼓》中「耳畔傳來一聲漂緲的雞啼」用了什麼寫作手法
通感,用另一種聲音來描寫聲音
❹ 安塞腰鼓的寫作手法
有很多啊
比喻,反復,強調,誇張,對比。感情熱烈,具有很強的形象、氣勢,還有鮮明的對比反襯,寫出了安塞腰鼓的熱烈。
❺ 安塞腰鼓一課運用的兩種典型的寫作手法是什麼
《安塞腰鼓》寫作手法有排比、反復,增強語勢,抒發強烈情感。
❻ 安塞腰鼓這篇文章文中運用的兩種典型的寫作手法是什麼
《安塞腰鼓》這篇文章運用的兩種典型的寫作手法是排比和反復。
此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不僅交錯出現,而且一連許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連用三個排比段落,猶如江河一瀉千里不可遏止。許多排比,對仗工整,如「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一段,氣勢昂揚;還有的排比層層遞進,如「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排山倒海般讓人透不過氣來。
安塞腰鼓
❼ 安塞腰鼓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起什麼作用
用了排比和反復的修辭手法,起了增強語勢、表達強烈的情感的作用。
文中例句:
1、排比
①概念:排比是一種修辭手法,利用 三個或三個以上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和語氣相同的片語(主謂/動賓)或句子並排,達到一種增強語勢加深感情的效果。
②作用:用排比來說理,可收到條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來抒情,節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用排比來敘事寫景,能使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
例子: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突出了生命沸騰、力量噴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生命的熱情一旦被釋放出來,就沒有什麼東西能阻擋得住力量的噴涌。
2、反復
①概念:是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特意重復某個詞語或句子。
②作用:反復的修辭手法主要運用在詩文中,起到反復詠嘆,表達強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時,反復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起伏,充滿語言美。
例子: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運用比喻,寫出了沉重的鼓聲清楚地回響在山崖之間,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強烈的鼓點。
三個「隆隆」反復出現,造成一種回環音的效果。山崖與之產生共鳴,運用比喻,形象傳神。
疊詞的運用,反復和排比的綜合運用,表現出「安塞腰鼓」氣吞河山的場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拓展資料:
《安塞腰鼓》是劉成章寫作的散文,最早出自1986年10月3日的《人民日報》,並被收錄在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教材第3課 (朗讀人是梓君)。
安塞腰鼓是黃土高原的「絕活兒」,它的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風格正與當地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等渾然一體、不可分離。另外一點也頗有意味:它是人、鼓合一的,沒有一種樂器能夠像它這樣要求人和樂器的結合必須達到這樣的高度。
人的表演和樂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勢、鼓借人威、酣暢淋漓,精、氣、神無阻無礙,一脈貫通。 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這一特點。
劉成章,當代詩人、散文家,共產黨員,陝西省延安市人。1937年出生,1961年畢業於陝西師大中文系,他在中學時代就開始了文學創作,高中寫詩,然後又轉寫詞,後寫了戲劇,再寫散文。曾任該系助教、延安歌舞劇團編劇、《文學家》主編,陝西人民出版社文藝部副主任、陝西省出版總社副社長。
現任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一級作家。主要成就首屆魯迅文學獎《羊想雲彩》,陝西省雙五文學獎特別獎等。代表作品《羊想雲彩》《安塞腰鼓》等,其中《安塞腰鼓》入選八年級人教版上冊3課、六年級冀教版29課及六年級蘇教版14課。
❽ 作者為了描寫壯闊,浩方,火烈的安塞腰鼓,採用了哪些寫作方法進行表達
文章是怎樣寫演出情況的?有何好處?
2.劃分第二部分層次,概括段意.
3.文中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何特點?怎樣描寫的?有何好處?
4.安塞腰鼓的聲音使人聯想到什麼?
5.第8段中有3組反義詞,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好處.
6.第2部分第2層怎樣描寫安塞腰鼓的響聲?
7.找出句子內部的排比句,句與句之間的排比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句各一例,說說這對表現文章思想感情有何好處?
8.第28段中的"交織!旋轉!……升華!"這幾個詞語可否調換?為什麼?
答案
1.由靜到動,再由鬧歸靜。好處是讓文章形成1個整體.
2.從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到那麼一股勁!好一個安塞腰鼓.主要用排比的手法寫出了安塞腰鼓的氣勢恢宏,一往直前的生命的力量。
3.用「充滿了力量」「呼呼作響」「是光和影的匆匆變換」「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好處是抒發了對力與美的贊頌,對鮮活的,強盛的生命的贊頌。
4.聯想到:「落日找大旗,馬鳴風蕭蕭」「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5.冰冷——燥熱;恬靜——飛濺;睏倦——亢奮 寫出了轟轟烈烈的安塞腰鼓帶給人們的激情與活力。
6.用「隆隆隆隆」這樣的擬聲詞描寫。
7.句內的: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句與句的: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
段與段的: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8.不可調換.這里是一種層次間的遞進關系.氣勢越來越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