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高中生物菌種保存的方法有哪些

高中生物菌種保存的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15 08:48:36

Ⅰ 保藏菌種的方法有哪些

1、傳代培養保藏法:包括又有斜面培養、穿刺培養、皰肉培養基培養等,培養後於4-6℃冰箱內保存。

2、液體石蠟覆蓋保藏法:液體石蠟覆蓋保藏法是傳代培養的變相方法,能夠適當延長保藏時間。

3、載體保藏法:載體保藏法是將微生物吸附在適當的載體,如土壤、沙子、硅膠、濾紙上,而後進行乾燥的保藏法。

4、寄主保藏法:寄主保藏法用於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的微生物。

5、冷凍乾燥保藏法:先使微生物在極低溫度(-70℃左右)下快速冷凍,然後在減壓下利用升華現象除去水分(真空乾燥),其中真空冷凍乾燥法最常見。

(1)高中生物菌種保存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菌種保藏的原理:

菌種保藏有多種方法,其原理大多大同小異,主要是運用一些方式盡量降低生物體內的代謝,達到延長生命,減少變異的目的。通常採用的方法為低溫、缺氧、乾燥。

低溫主要對菌種產生兩方面的影響,首先,較低的溫度可以減緩機體細胞的酶活,降低新陳代謝,達到保藏菌種的目的。其次,低溫同時會導致菌體誘發菌絲自溶機制,如果降溫過程失誤,同樣會造成機體的機械損傷和溶質損傷。

Ⅱ 菌種保存有什麼方法

1、液體石蠟覆蓋法:他是指斜面培養物和穿刺培養物上面覆蓋滅菌的液體石蠟,不但可以阻止氧氣進入,同時又可以避免菌種死亡。
2、就是在動物、昆蟲、雞胚內感染並傳代,此法相當於一般微生物的傳代培養保藏法。
3、是將微生物吸附在適當的載體,如土壤、沙子、硅膠、濾紙上,而後進行乾燥的保藏法。
4、可以用低溫冰箱,乾冰酒精快速凍結,氮氣等保存。
5、先使微生物在極低溫度(-70℃左右)下快速冷凍,然後在減壓下利用升華現象除去水分(真空乾燥)。
希望對你有幫助,祝愉快,望採納。。

Ⅲ 菌種保藏的常用方法及特點

摘要 1、斜面低溫保藏法

Ⅳ 細菌的保存方法。

你好!!
(一)培養基保存法
利用各種斜面和半固體培養基,加上石蠟油保存菌種,是一種最常用而又簡易的保存方法。
1.普通瓊脂斜面保存法:腸道桿菌、葡萄球菌等一般細菌可接種於不含糖的普通瓊脂斜面上,斜面底部應加少許無糖肉膏湯,以防乾涸。經35℃培養18~24h後,移種於4℃冰箱中,一般可保存一個月,每月傳代一次。
2.血液瓊脂斜面保存法: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應接種於血液瓊脂斜面上,35℃培養生長後,置4℃冰箱中保存,鏈球菌須半個月至1個月移種一次,肺炎鏈球菌的新分離菌株須2~4天移種一次,以後逐漸延長移種時間,在適應後可延至半個月移種一次。
3.巧克力色斜面保存法:宜保存腦膜炎奈瑟菌,並在35℃孵箱中保存,一般每2天移種一次。
4.雞蛋斜面保存法:適於保存含有vi抗原的沙門菌屬及其他含表面抗原的細菌,一般可保存一個月。
5.半固體穿刺保存法:將細菌接種於瓊脂半固體或血清瓊脂半固體內,經35℃培養18~24h,再以無菌方法加入滅菌的液體石蠟。高度約lcm,置4℃冰箱保存。保存時間可達3~6個月。

(二)乾燥保存法
原理是將細菌體內的水分蒸發掉,使其處於休眠和代謝停滯狀態,從而達到長期保存菌種的目的。菌種乾燥後低溫保存,可保存數年至十幾年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三)冷凍乾燥保存法
本法又稱冷凍真空乾燥法。它綜合利用了各種有利於菌種保存的因素(低溫、乾燥和缺氧等),是目前最有效的菌種保存方法之一。用本法保存的菌種具有成活率高,變異性小等優點,保存期一般3~5年,有的可長達10年以上。

希望能夠幫助你!!

Ⅳ 微生物菌種保藏的方法有哪些

菌種的優劣是食用菌生產成敗的關鍵。菌種是國家重要的生物資源,也是微生物工廠首要的生產資料。由於微生物繁殖快、易變異,因此微生物菌種特別需要妥善保藏。世界各國對微生物菌種都很重視。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專門設立了菌種的保藏機構,為各生產單位收藏和供應各種優良菌種。當然就具體的生產單位而言,大量的生產用菌種還得靠自己來生產和保藏。
菌種保藏的目的:是使優良菌種經過較長時間後,仍能保持菌種的優良性狀、生活能力及純度,降低菌種的衰亡速度,確保菌種的純一,防止雜菌污染及絕種。
保藏菌種的方法: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不少保藏菌種的經驗,常用的保藏方法有:斜面低溫保藏法、液體石蠟保藏法、砂土管保藏法、濾紙片保藏法、穀粒保藏法等。常用保藏菌種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斜面低溫保藏法這是最簡單最普通的保藏方法。首先將菌種在適宜的斜面培養基(一般PDA)上培養成熟後,選擇菌絲生長粗壯,邊緣保存。一般保存溫度4~6℃,除草菇和銀耳菌種外(10~15℃),此方法對其他食用菌都適宜,一般菌種可保藏2~4個月,所以需定時移接。此法保藏雖然方便,但是保藏時間短,需經常轉管,也很容易發生衰退變異現象。因此,不能用作長期保藏,最好與其他方法結合起來保藏。
另外,為了減少保藏期間培養基水分蒸發,瓊脂最好加到2.5%。為防止菌種在保藏過程中產酸分的積累,應加入0.2%的磷酸氫二鉀、磷酸二氫鉀等緩沖鹽類,同時,培養成熟後,最好將棉塞管口外剪平,並用礦蠟封或換以無菌木塞,這樣做也可以減少培養基水分的散失,延長保存時間。
在農村如果沒有冰箱,可採用土法保藏。即把保藏用的斜面菌種換上無菌橡皮塞,並用礦燭蠟封後密閉的廣口瓶中,懸入井底保藏。(2)貯藏室保藏法原種和栽培種一般只在貯藏室短期保藏,貯藏室溫度0~10℃為好。室內應清潔、乾燥、無光,應經常檢查溫度和濕度,以降低其生活力,減少變異退化,防止雜菌污染,避免過早出菇。溫度越高,保存的時間越短。

Ⅵ 標准菌株怎樣保存最適合的溫度是多少

可使用凍干保藏、利用多孔小珠(磁珠)在-70℃保藏或使用液氮保藏等方法。菌株不同保藏方法也不盡相同,應根據文獻資料選擇最佳保藏方法。

對於從標准菌種冷藏中心或經ISO9000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或其它有效的認證的商業機構獲得原包裝的質控菌株,復甦和使用應按照製造商提供的使用說明進行。

(6)高中生物菌種保存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標准菌株使用注意事項:

1、選擇合適的培養基:勿使用選擇性培養基。一般使用非選擇性的增菌培養基,因為微生物在選擇性培養基中生長某些生物特性可能丟失,保藏的菌種的生物特性可能與標准菌株特性不同。

2、菌液的濃度:菌液的濃度一般越大,菌種保存時間越長。保藏時細菌常使用菌液,黴菌常用無菌水或生理鹽水制備成的孢子懸液。

3、甘油濃度:甘油終濃度一般為10%~20%。由於甘油原液太粘稠,需要配製合適的甘油-水溶液。

4、對菌種進行保藏時注意慢凍快化,冷凍時降溫速率保持1℃/min,復甦時用37℃水浴融化,能夠保證菌種大的成活率。當冷凍菌種融化後,應避免再次冷凍,否則菌體的生存率會大幅度降低。

Ⅶ 菌種保藏的常用方法及特點

(1)斜面低溫保藏。是一種最常用、最簡便的菌種保藏方法。首先將需要保藏的菌種接到斜面培養基上,在適宜的溫度條下培養,當菌絲健壯地長滿斜面時,即將此試管菌種取出,放置於4 ℃的冰箱中保藏。特點:
①簡單易行,適用於各類菇類菌種保藏,是目前生產及科研普遍採用的一種方法;②保藏時間短,需6個月轉接一次,轉管次數多菌絲變異的可能性大;③如改用橡皮塞並用石蠟扣,可保藏1年~3年。
(2)液體石蠟保藏。液體石蠟保藏也稱為礦油保藏,即用礦油覆蓋試管斜面試管保藏的方法。礦油是指無色、透明、黏稠、性質穩定、不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石蠟油和液體石蠟,將其覆蓋在斜面菌種之上,可以隔絕空氣,防治培養基水分蒸發,抑制微生物的代謝活動,推遲細胞老化,從而達到長期保藏菌種的目的。特點:
①方法簡便易行,保藏條件不嚴格,保藏時間長,可作為長期保藏菌種的方法;②菌種必須垂直放,放置不方便。
(3)濾紙保藏。濾紙保藏是一種以無菌濾紙作為食用菌孢子吸附載體長期保藏菌種的方法,又稱濾紙孢子保藏法。特點:技術要求高,設備費用大,菌種不易衰老退化,菌種保藏時間長很少變異。
(4)自然基質保藏。自然基質保藏就是以不含毒性、刺激性和抑菌性而富含營養的自然生長的基質作培養基來保藏菌種的方法。自然基質很多,食用菌常用的自然基質有發酵的糞草、木屑及枝條基質等,取材方便,製作方法簡便,保藏時間也較長。使用時,只需取一塊、一粒或一條培養物放在新鮮的培養基上,並在適溫下培養即可。特點:方法簡便易行,保藏時間長。

Ⅷ 菌種的長期保存用什麼方法呢

1、定期移植法

將菌種接種於適宜的培養基中,最適條件下培養,待生長充分後,於4~6℃進行保存並間隔一定時間進行移植培養的菌種保藏方法。

2、液體石蠟法

將菌種接種在適宜的斜面培養基上,最適條件下培養至菌種長出健壯菌落後注入滅菌的液體石蠟,使其覆蓋整個斜面,再直立放置於低溫(4~6℃)乾燥處進行保存的一種菌種保藏方法。

3、沙土管法

將培養好的微生物細胞或孢子用無菌水製成懸浮液,注入滅菌的沙土管中混合均勻,或直接將成熟孢子刮下接種於滅菌的沙土管中,使微生物細胞或孢子吸附在沙土載體上,將管中水分抽干後熔封管口或置乾燥器中於4~6℃或室溫進行保存的一種菌種保藏方法。

4、真空冷凍乾燥法

將微生物冷凍,在減壓下利用升華作用除去水分,使細胞的生理活動趨於停止,從而長期維持存活狀態。

長期保存菌種的方法有很多,定期移植法、液體石蠟法、沙土管法、真空冷凍乾燥法都是不錯的保存方法,使用效果是非常好的。

(8)高中生物菌種保存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無論採用何種保藏方法,首先應該挑選典型菌種的優良純種來進行保藏,最好保藏它們的休眠體,如分生孢子、芽孢等。其次,應根據微生物生理、生化特點,人為地創造環境條件,使微生物長期處於代謝不活潑、生長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狀態。

這些人工造成的環境主要是乾燥、低溫和缺氧,另外,避光、缺乏營養、添加保護劑或酸度中和劑也能有效提高保藏效果。

Ⅸ 常用的菌種保存方法有哪些

菌種保藏是食用菌產業的一項基礎工作,是確保野生種質資源基因留存和現有生產用種遺傳性能相對穩定的必要手段。菌種保藏的方法多種多樣,有的雖然保藏效果好,但投資高或操作繁雜。在生產實踐中,更需要設備投入少,能保障菌種不死亡、不污染、最大限度地保持優良種性的簡便方法,如斜面低溫短期保藏和自然基質較長期保藏相結合的方法。

一般而言,對母種進行長期保存,對原種進行短期保存。須保證優良菌種的性狀和活力不發生變異,不死亡,不被污染,確保其純度。因此,保存方法應具備取材容易、操作方便、菌種不易退化、長期保存不污染雜菌等優點。常用的菌種保存方法如下:

(一)斜面低溫保藏 該法的優點是保藏方便且所佔空間較小。具體做法是:菌絲長滿斜面後,放在0~5℃保存。以後每隔一定時間(2~3個月)轉管一次。轉管保存不能長期用PDA培養基,否則種性易退化,灰樹花降解木質纖維素的能力減弱。因此隔一定時間(1年左右)須把菌種轉接到木屑培養基上復壯,之後挑選健壯無污染的菌絲再轉回PDA培養基保存。在長期保存過程中,要防棉塞受潮滋生雜菌。菌種試管口最好用蠟燙封,以防培養基內水分過快蒸發。增加瓊脂用量(2.5%~3%)可減緩水分蒸發。還要防止菌種管上的標簽脫落而造成種系混雜。

斜面低溫保藏方法簡便易行,能隨時觀察保藏菌株的活力和純度,一旦染雜,肉眼能及時發現。

(二)自然基質保藏 此法是根據灰樹花的特性,利用自然基質保藏其菌種的方法。灰樹花是木腐菌,可以採用以木屑為主料的培養基。自然基質營養全面,且大部為緩釋養分,不易產生營養過剩或飢餓;其次,培養基理化性狀好,可吸收或緩沖菌絲代謝出的有害物質,水分與通氣協調平衡,部分菌絲扎入基質內生長,不裸露於空氣中,菌絲呼吸強度低,生命力強。

1.原料與配方 粗、細木屑比例適當,採用板栗樹木屑最佳,粗木屑粒徑為2毫米左右,細木屑為一般圓盤鋸屑,粗、細的比例為1∶2,添加干木屑重量20%的麩皮和1%的糖,含水率為60%左右。這樣的基質通氣性好,營養豐富且供菌絲分解利用的時間長,長到基質內部的菌絲比包裹在基質外部暴露於空氣中的菌絲耐受性強。不同粒徑的基質比例適當,還能協調氣與水的矛盾。粗粒過多,架空菌絲多;細粒過多,透氣性差,菌絲生長慢。應用配方如下:

栗木屑78%,麩皮20%,石膏1%,蔗糖1%,水65%配料,裝入較粗大的試管中,裝料量為試管的1/3~1/2,1.5千克/厘米2滅菌1.5小時。冷卻後,接入需保藏的菌種,在28℃下培養,待菌絲長滿木屑培養基時取出換上無菌橡皮塞,在0~5℃冰箱內保藏1~2年轉管一次。

2.容器與裝量 採用容量250毫升的葡萄糖玻璃瓶,清洗潔凈,裝量一般不超過玻璃瓶容量的3/5,填料不能過滿,瓶壁所殘留的顆粒須擦拭乾凈,否則保藏的菌種易引起污染。

3.滅菌和冷藏 滅菌時若採用棉塞封口,基質表層易失水,接種成活率低,即使菌絲復活,生長也很緩慢,所以最好採用聚丙烯膜封口,接種後換用無菌棉塞培養,待菌絲長滿後再換成有孔滅菌膠塞冰箱保藏。

用上述方法保藏的菌種經3年貯放後,接出成活率均達90%以上,出菇驗證產量及子實體形態特徵均無明顯變化。因此,自然基質保藏法具有保存期長,菌種遺傳性能相對穩定的特點。

(三)木粒PDA斜面保藏 灰樹花在自然狀態下易發生於栗樹根部,這說明其營養需求較為特殊。根據灰樹花這種習性,在PDA基礎上添加適量的栗樹木粒製成母種培養基。在多年的使用中發現,用該培養基培養的母種生長勢好,在轉接原種時,適應能力強,萌發定植快;用作菌種保藏基質時,保藏時間長,並能很好保持菌種的優良性狀。

1.木粒PDA的製作 選取栗樹邊材,加工成0.3~0.5厘米的顆粒,及時烘乾或曬干備用。稱取葡萄糖10克,KH2PO41克,1溶解於1升清水中配製成營養液。將營養液倒入盛有木粒的小鋁鍋中,營養液以完全浸沒木粒為准。煮沸10分鍾,以加快木粒對營養液的吸收速度,起鍋靜置30分鍾讓木粒吸足營養液。撈出木粒,瀝掉表面的水,裝入試管,裝量為試管長的1/6,最多不得超過試管長的1/5,否則在擺制斜面時,不易使木粒均勻分散於斜面的表面上。

選取新鮮的馬鈴薯,去皮並切成薄片,稱取200克放入小鋁鍋中,加入1升清水,文火煮沸30分,趁熱過濾取汁,並補足1升的體積。稱取瓊脂20克,葡萄糖20克,KH2PO4 2克,MgSO47H2O 2克。先將瓊脂剪碎,加入到馬鈴薯濾液中,繼續用文火加熱,使瓊脂溶化。待瓊脂完全溶化後,加入稱好的其他3種營養成分,攪拌使這些物質溶解均勻,趁熱裝入已裝有木粒的試管中,裝至試管長的1/3處,塞上棉塞。

在0.8~1千克/厘米2蒸氣壓下滅菌40分,待氣壓降至0時,開蓋取出,趁熱輕輕抖拍試管,使木粒分散後即可擺制斜面,並使木粒呈半裸狀分布於斜面上,待凝固後便製成了木粒PDA培養基。

2.生長及保藏效果 木粒PDA斜面上培養的灰樹花母種,菌絲生長迅速、良好,12天即可長滿試管,但菌絲的後期生長勢更為粗壯、濃密,後勁足。轉接原種時,菌種適應力強,定植快。這表明,灰樹花菌絲的生長速度、生長勢不僅取決於本身的遺傳性,而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培養基的營養。常規PDA的營養成分,主要是可溶性的速效性營養,前期營養豐富,營養利用直接,因而前期菌絲生長迅速、良好,後期營養則不足,菌絲生長不良,長勢欠佳。木粒PDA由於在增添了木粒這一緩效性營養,就木腐性的灰樹花而言,營養配伍合理,補充了菌絲生長後期所需的營養,因此後勁足。

菌絲體對基質的分解利用是通過菌絲細胞分泌的胞外酶,將基質中的大分子營養分解成小分子營養後才被吸收利用的,而這些胞外酶大多為誘導酶,其合成與分泌受基質的誘導和分解產物阻遏機制調節。就纖維素酶而論,許多易代謝碳源(如葡萄糖等)具有引起酶合成阻遏作用,同時伴隨著菌絲體的旺盛生長,酶的大量合成則出現在易代謝碳源基本耗盡之後,且受到基質纖維素的誘導,常規PDA基質,到葡萄糖等易代謝碳源基本耗盡的後期,由於營養的缺乏,菌絲生理機能下降,酶的合成量減少。而木粒PDA不僅含有易代謝碳源——葡萄糖,又含有木粒這一緩效性營養,前期葡萄糖促進了菌絲體旺盛生長,獲取了大量的菌絲體,表現為菌絲粗壯、濃密。到了易代謝碳源耗盡的後期,木粒一方面補充了後期所需的營養,使菌絲的生埋機能維持在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木粒的纖維素激活菌絲細胞纖維素酶的誘導機制,合成了大量的酶,保持了木腐生性灰樹花較強的分解木材的能力,因此,用該培養基培養的母種在轉接原種時適應力強,萌發定植快。因部分菌絲長入木粒內部,抵抗不良環境的生存能力增強,種質不易退化。木粒PDA灰樹花菌種,在0~5℃保藏2~3年再轉管活化,成活率仍達到90%左右。此外,木粒PDA應用於木腐性灰樹花種的提純復壯,效果也較理想。

(四)石蠟隔氧封藏 具體做法是將液態石蠟分裝入三角瓶內,裝量達瓶空間的1/3,塞好棉塞,於121℃滅菌2小時,然後置40℃溫箱中,使其水分蒸發,或置於乾燥器內數日以除去水分,石蠟呈透明狀為宜。在無菌條件下,用無菌吸管裝入已長好菌絲的斜面試管,使液面高出斜面頂部1厘米左右。塞上無菌橡皮塞,豎直保存。此法可使菌種存活3年以上,但以1~2年移植一次為好。移植時不必倒出石蠟,用接種鉤取一塊菌絲即可。因轉移時帶有石蠟,菌絲生長弱,需要再轉管1~2次,方能復壯。

閱讀全文

與高中生物菌種保存的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自己製作竹子的方法 瀏覽:846
面部混合痣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353
中種發酵方法和技巧 瀏覽:399
中學生物教學方法ppt 瀏覽:973
怎麼設置qq鈴聲設置方法 瀏覽:56
如何用最快的方法打氣球 瀏覽:819
綠建三星計算方法 瀏覽:593
正確汽車打蠟方法圖解 瀏覽:12
周長有哪些混合運算方法 瀏覽:377
毛細管方法檢測HbA1c優點 瀏覽:659
清洗冰箱方法和步驟 瀏覽:589
如何製作直播的方法 瀏覽:977
腰間盤鍛煉的方法 瀏覽:1000
緩解疲勞的方法都有哪些 瀏覽:852
民間投籃訓練方法 瀏覽:957
哪些方法可以捕捉文案創作靈感 瀏覽:191
手機肌肉訓練方法 瀏覽:719
功能失效路徑分析方法 瀏覽:533
玻璃上油漆怎麼洗掉最簡單方法 瀏覽:126
新冦病毒有哪些檢測方法 瀏覽: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