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崩漏怎麼治療
西醫治療
⑴止血
① 孕酮類葯物:黃體酮20mg/日,肌注3天;安宮黃體酮8—16mg/日、婦寧片4-8mg/日或婦康片2.5-5.Omg/日,共5天,口服。對閉經較久,內膜較厚者,同時並用丙酸睾丸酮,年輕者25mg/日,年長者50mg/日,肌注3-5天。適用於血色素大於6克及更年期功血患者。
② 雌激素制劑:己烯雌酚2mg,每6-8小時1次,血止後3天遞減1/3量,維持量O.5mg/日,至血止後20天。或用苯甲酸雌二醇2n氓,每6—8小時肌注1次,遞減法同上,血止後改用口服己烯雌酚。適用於急性大出血而有明顯貧血的青春期功血患者。
③ 其他止血葯物:如安絡血、止血敏、止血芳酸、維生素K等,但效果不理想,故僅作為止血的輔助措施。
⑵ 調整月經周期(血止後應用)。
①人工周期治療(見月經稀發)。
②雌孕激素聯合治療:一般用口服避孕葯,服法同避孕,適用於生育年齡而無生育要求者。
③孕激素治療:下次出血前1—2天或見血後肌注黃體酮20mg/日,共3天,或口服安宮黃體酮、婦摩片等。用於更年期功血,連用3個周期。
⑶恢復排卵功能,是治療青春期和生育期五排卵性功血的根本措施。
①克羅米酚(見月經頻發)。
②三苯氧胺(見月經頻發)。
③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於月經周期第16-18天,每次5000-10000IU,隔日肌拄1次,共2次。
④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於月經中期連續脈沖式給葯,每天5mg,共3天。
⑷ 誘導閉經:對更年期及老年婦女用甲基睾丸素5-10mg/日,或棉酚類葯抑制子宮內膜,使月經漸少直至閉經。
⑸子宮切除術:用於保守治療無效及無需生育的重症患者。
中醫治療
基本治療
⑴ 實證
治法行氣散寒,通經止痛。以足太陰經及任脈穴為主.
主穴三陰交 中極次髎
配穴 寒凝者,加歸來,地機;氣滯者,加太沖;腹脹者,加天樞,氣穴;脅痛者,加陽陵泉,光明;胸悶者,加內關。
操作毫針瀉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方義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可通經而止痛。中極為任脈穴位,可通調沖任之氣,散寒行氣.次髎為治療痛經的經驗穴。
⑵ 虛證
治法調補氣血,溫養沖任.以足太陰,足陽明經穴為主。
主穴 三陰交足三里氣海
配穴氣血虧虛者.加脾俞,胃俞;肝腎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腎俞;頭暈耳鳴者,加懸鍾。
操作 毫刺補法,可加用灸法.
方義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之交會穴,可以健脾益氣,調補肝腎,肝脾腎精血充盈,胞脈得養,沖任自調。足三里補益氣血.氣海為任脈穴,可暖下焦,溫養沖任。
其他治療
⑴ 耳針法 選內生殖器,交感,皮質下,內分泌,神門,肝,腎,腹.每次選2~4穴,在所選的穴位處尋找敏感點,快速捻轉數分鍾,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針20—30分鍾。也可用埋針或埋丸法.
⑵ 皮內針法選氣海,阿是穴,地機,三陰交。消毒穴位後,取撳釘型或麥粒型皮內針刺人,外用膠布固定,埋入2天後取出.
⑶ 皮膚針法 選下腹部任脈,腎經,胃經,脾經,腰骶部督脈,膀胱經,夾脊穴。消毒後,腹部從肚臍向下叩刺到恥骨聯合,腰骶部從腰椎到骶椎,先上後下,先中央後兩旁,以所叩部位出現潮紅為度,每次叩刺10-15分鍾,以痛止,腹部舒適為度.
⑷ 穴位注射法選中極,關元,次髎,關元俞。用2%普魯卡因或當歸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入葯液2毫升,隔日1次.
中葯驗方
[1]地榆炭30克,仙鶴草30克,側柏炭15克,金剛藤15克,女貞子15克,旱蓮草20克,生黃芪15克,杜仲10克,桑寄生20克,續斷15克,白及15克,炙甘草10克。
7預防辦法
⑴ 注意身體保健。要增加營養,多吃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以及蔬菜和水果。在生活上勞逸結線路,不參加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睡眠要充足,精神愉快,不要在思想上產生不必要的壓力。這對功血崩漏的防治很有效。
⑵ 應用葯物進行止血。葯物止血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使子宮內膜脫落干凈,可注射黃體酮;一種是使子宮內膜生長,可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再用些止血葯物,如雲南白葯、安絡血、維生素k、止血芳酸和止血敏等,一般都可以達到治療功血崩漏的目的。
⑶ 恢復卵巢功能,調節月經周期。一般連續服用已烯雌酚等葯物,每天0.5-1克,連用20天,用葯最後5天增加註射黃體酮每天20毫克。一般青春期功能性子宮出血,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合理治療,可以很快痊癒。對於有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在排卵前期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可望調節月經周期。
以上就是一些預防功血崩漏的方法,大家可以仔細研讀,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降低功血崩漏的發病率。從根源上杜絕它的發生。
8食療保健
簡介
崩漏是指經血非時暴下不止或淋漓不盡,前者稱崩中,後者稱漏下,崩與漏出血情況雖不同,但二者常相轉化,故概稱崩漏。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功能性子宮出血」。中醫認為本病為任虧損;肝腎失調所致。
芝麻粥
[來源]《聖濟總錄》
[原料]生薴麻根30克,炒陳皮10克,粳米、大麥仁各50克,細鹽少許。
[製作]先煎薴麻根、陳皮,去渣取汁,後入粳米及大麥仁煮粥,臨熟放入鹽少許。
[用法]分作2次服,每日空腹趁熱食。
[功效]涼血、止血、安胎。適用於血熱崩漏,妊娠胎動下血及尿血,便血等症。
崩漏宜食
崩漏期間患者適宜食用豬瘦肉、雞肉、豬肝、兔肉等清淡、富有營養的食物;多吃青瓜、青菜、豆角等新鮮蔬菜、豆製品。偏腎陽虛崩漏患者可選食火腿、海蝦、雞肉、羊肉、黃花菜等。脾虛崩漏患者,選食山羊肉、山葯、牛肉、紅棗等。偏於血熱崩漏患者,選食苦瓜、生藕、芽菜等。
崩漏忌食
崩漏期間,應禁食辣椒、胡椒、大蒜、蔥、姜、油炸辣蠶豆、炸油條等辛辣燥熱刺激的食物;禁食凍汽水、凍西瓜、凍果汁等生冷寒涼的食物;嚴禁喝烈酒和濃茶。食療偏方:生地藕節飲:原料:鮮生地50克,鮮藕節100克,紅糖:20克,丹皮30克。:製法:將生地、藕節、丹皮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煎半小時。:用法:加糖,去渣取汁服。[2]功效:清熱,涼血,止血。
藕節甘澀性平,止血散淤;配生地清熱涼血。適用於實熱引起:之崩漏,亦適用於咳血、唾血、溺血、便血、:血痢等。274烏賊雞肉湯原料:烏賊肉75克,雞肉200克,大棗lO枚。製法:將烏賊發開洗凈切丁;雞肉洗凈切塊;大棗去核,加清水適量同燉至魚肉爛熟,食鹽、味精等調服。用法:每日l劑。功效:補益氣血,收斂止血。適用於脾虛型功血,經血非時而至、崩中繼而淋漓、血色淡而質薄、氣短神疲、面色蒼白,或面浮肢腫、手足不溫,或飲食不佳。
紅米生地粥
[來源]《食醫心鑒》
[原料]生地黃50克,紅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作]取生地黃,洗凈後煎取葯汁,與紅米加水共煮,煮沸後加入冰糖;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溫熱食。
[功效]清熱生津,涼血止血。適用於血熱崩漏,鼻衄及消化道出血,還可用於熱病後期,陰液耗傷,低熱不退,勞熱骨蒸,或高熱心煩,口乾作渴。
[注意事項]此粥不宜長期食用。服用期間,忌吃蔥白、韭白、薤白及蘿卜
阿膠粥
[來源]《食醫心鑒》
[原料]阿膠30克,糯米100克,紅糖適量。
[製作]先將糯米煮粥,待粥將熟時,放入搗碎的阿膠,邊煮邊攪勻,稍煮1—2沸,加入紅糖即可。
[用法]每日分2次服,3—5日為l療程。
[功效]滋陰補虛,養血止血,安胎。適用於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及血虛,咳血,衄血,大便出血等。
[注意事項〕連續服用可有胸滿氣悶的感覺,故宜間斷服用。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
烏雄雞粥
[來源]《太平聖惠方》
[原料]烏雄雞1隻,糯米100克,蔥白3條,花椒、食鹽適量。
[製作]將雞毛去凈,除內臟,洗凈切塊煮爛,再入糯米及蔥、椒、食鹽煮粥。
[用法]每日2次,空腹食。
[功效]益氣養血,止崩安胎。適用於脾虛血虧而致的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凈,血色淡質薄,面色恍白或浮腫,身體倦怠.四肢不溫,氣短懶言等。
山葯山萸粥
[來源]經驗方
[原料]山萸肉60克,山葯3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製作]將山英肉、山葯煎汁去渣,加入粳米、白糖,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分2次,早晚溫熱食。
[功效]補腎斂精,調理沖任。適用於腎虛型崩漏。
[注意事項]因熱致病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