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失語症的康復訓練該怎麼做
神經外科疾病中,特別是腦外傷、腦腫瘤、腦血管畸形、高血壓腦出血術後可引起偏癱、嚴重的失語,使病人與外界交流產生很大障礙。得了失語症除了要積極的治療之外,還應注重日常的康復訓練。那麼下面就請我院專家給您介紹一下。 專家指出:失語病人發病後在病情穩定一周內,就應開始進行發音訓練。功能康復訓練包括發音訓練、短語訓練、會話訓練、朗讀訓練、復誦句子 訓練、文字辨識、指出物品名稱、執行命令以及圖片、實物配對練習等。 1、對完全性失語症病人的康復訓練要像教小孩學說話一樣從學發音開始,如讓病人發「啊」音或用嘴吹口哨誘導發音。然後再說常用單字 ,如吃、喝、好、行等,或出示卡片,讓病人讀出上面的字。再依次教雙音詞、短語、短句、長句等。訓練時說話與視覺刺激結合起來,如說 「吃」時與飯菜結合起來,或以看圖識字方法,說與看圖結合起來。 2、不完全性運動性失語病人,能說出一些單字、片語、句子或者說話不流利,病人常常有詞彙貧乏、講話緩慢、重復語言等。對這類病人 要耐心地教,反復復述閱讀的故事,練習靈活性,鍛煉語言的運用技巧。 3、感覺性失語症病人的訓練要比運動性失語困難些,可運用視覺邏輯法、手勢方法進行訓練。如給病人端上臉盤,放好毛巾,並對病人說 「洗臉」,病人雖然不理解「洗臉」二字之意,但從邏輯上他會理解你是讓他洗臉。如此反復進行多日,就會使患者語言與視覺結合起來,語 言功能得以恢復。手勢方法即家屬或陪護人員用手勢與語言結合的方法來訓練病人。如讓病人「吃飯」,訓練者拿筷子做吃飯的動作,反復示範,病人很快就能理解,從而主動拿筷子吃飯。 4、混合性失語症的病人功能訓練更困難,必須採取說、看、聽三結合的方法反復多次進行。如讓病人穿毛衣,必須一邊說「穿毛衣」讓病 人聽,一邊指著准備好的毛衣,並作出手勢示意給病人看。 通過上面的介紹,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⑵ 如何幫助中風失語症患者康復
失語症是由於大腦語言中樞受到損傷而引起的,常由腦中風、腦腫瘤、顱內感染和頭部外傷等所致。失語症患者多會在理解問題和語言表達上存在困難。比如表現出說話、理解口頭語言或手勢、閱讀、計算或寫字能力部分或全部消失。
失語症嚴重影響人感情和思想的交流,但失語症也不一定是永久存在。有研究表明,患腦中風失語的病人,有25%在3個月之內能恢復語言能力到功能水平(如能自己開口說話、理解別人的話及簡單的手勢表達等),另外有25%的病人在一年之後能恢復使用語言的能力(能交流、閱讀或寫作等)。
對失語症患者進行康復訓練非常重要。作為醫生來講,應向病人或家屬推薦合適的方法,為病人提供有規律的語言治療,如鼓勵病人玩積木、猜字迷等。應鼓勵家人或朋友一道參加這些活動。但醫生在推薦選擇活動和游戲時,應仔細考慮病人的腦受損傷程度,從訓練內容和時間上一般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
中風失語症的康復有一個較長過程,且大部時間是在家裡調養。除必要的服葯外,家屬(包括老伴、子女等)的鼓勵和幫助也十分重要。失語症患者常伴有心理障礙,心理比較脆弱或有自卑感。國外一治療失語症專家曾專門就失語症患者的護理問題,提出了如下中肯建議,值得病人家屬參考。
(1)盡力去理解病人說的每一件事;(2)說話要緩慢和清晰;(3)用手勢來表達你的想法;(4)鼓勵病人用手勢或畫畫幫助他交流;(5)把重點放在病人存在的能力上;(6)任何時候,都要盡可能的減少使病人煩心的事,如收音機或電視機聲音過大等;(7)不要大吵,因為失語病人並不聾;(8)不要假裝理解了病人所說的話,誠實一些,讓他知道你不理解,請他再說一遍;(9)不要失去你的耐心,給病人足夠的時間去回答;(10)不要完成他的句子或「填空」;(11)不可因為你難以理解他說的話而躲避他;(12)當進行治療活動時,不要使病人精疲力竭;(13)不要以為病人肯定需要幫助,要先問問他;(14)不要假裝病人不存在,他或許不理解對話,但要讓他參與你們的交談;(15)不要以高人一等的口吻對病人說話,要像正常人一樣對待他,但要用簡短和簡單的句子。
⑶ 語言障礙症怎麼訓練
鼓勵患者多與家人及朋友溝通,以建立患者與他人交流的信心。
l 與患者講話時要保持環境安靜。面對患者,盡量用簡單句子,減慢說話速度,以增加語句的清晰度,使患者有足夠的時間明白說話的內容。
l 利用手勢、表情,指向實物及代表性動作幫助患者理解,同時也鼓勵患者用手勢,如指向所需的物品。
l 對患者要有耐心,使患者有足夠的時間明白說話的內容,要忍耐患者可能出現哭、喊等失控情緒及無意識的講粗話、罵人的話。
l 當患者疲勞、遇到陌生人緊張或心急,說話雜亂無章時,應先停下來,稍稍休息後再進行交流訓練。
l 允許患者發音停頓,在他尋求表達方法時不要打斷他,不要為糾正每個不協調的詞而插嘴。
l 應多陪伴患者外出拜訪朋友,不要與外界隔絕,可減低孤獨感。
l 要仔細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以便了解他是否理解了你的意思。
l 強調關鍵詞,使患者更易了解談話的內容,也可利用是非題或選擇題引導患者,使其能較容易指出所需要。當患者不能理解時,可改用其他的詞句表達同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