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便秘怎樣灌腸
首先,要說明的是灌腸只適合進行急性期的處理,而不能夠有效地,治療一個慢性的便秘,慢性便秘的治療,必須是要結合飲食,合適的葯物,運動,以及非葯物療法,進行綜合處理,才能獲得比較理想的一個效果。
然後,要准備好一套灌腸的東西,肛管血管鉗潤滑劑,棉簽兒,同時還要准備好衛生紙,橡膠或者塑料帶兒治療,金冠牌兒輸液架水溶劑。灌腸常用的肥皂水的濃度為0.1%到百分0.2,成人每次用量為500到1000毫升,溶液的溫度39到41度。一般採取的體位為,左側卧位,雙膝屈曲露出臀部,墊治療巾。將肛管輕輕插入,成人,7到10厘米,25頁題的時候要慢,液體流完時,夾緊橡膠管,用衛生紙包住鋼管拔出,放入碗盆內,插進肛門,保留5到10分鍾以後排便。
『貳』 潤腸通便的好方法有哪些
潤腸通便的方法有多種。在平時可以養成吃水果、蔬菜、粗糧的習慣。早晨起床泡一杯蜂蜜水或者喝一杯芝麻糊,吃一些富含油脂的堅果,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物理灌腸治療常用的灌腸方法有葯物灌腸和溫肥皂水灌腸,葯物包括中葯湯劑、西葯甘油灌腸劑等,協助潤腸通便。一定要禁辛辣食物,保持大便通暢柔軟,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每天多吃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香蕉、蜂蜜、多喝水以及按摩腹部就會改善。想要潤腸通便,日常生活和飲食也是需要好好注意。日常生活中也是需要多多鍛煉,以便排便正常。
『叄』 灌腸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你說的是哪種灌腸?
1.灌腸,灌腸是北京人愛吃的小吃,也是一種大眾街頭小吃。
灌腸在明朝開始流傳。《故都食物百詠》中提到煎灌腸說:「豬腸紅粉一時煎,辣蒜咸鹽說美鮮。已腐油腥同臘味,屠門大嚼亦堪
憐。」老北京街頭常有挑擔小販經營此食品。有記載:「粉灌豬腸要炸焦,鏟鐺筷碟一肩挑,特殊風味兒童買,穿過斜陽巷幾條。
灌腸分兩種:一種為大灌腸,用豬肥腸洗凈,以優質麵粉、紅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種原料調料配製成糊,灌入腸內,煮熟後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上鹽水蒜汁,口味香脆咸辣。 另一種叫小灌腸,用澱粉加紅曲水和豆腐渣調成稠糊,蒸熟後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鹽水蒜汁食用。 灌腸外焦里嫩,用竹簽扎著吃,頗顯特色。
老北京的灌腸以長安街聚仙居的為最好。
2.灌腸是將一定量的溶液直接注入直腸、結腸 ,刺激結腸、直腸蠕動引起排便的方法。灌腸治療最常用在直腸糞便嵌塞的病人 ,使糞質軟化後容易排出。灌腸也可用於幫助生物反饋治療的便秘病人 ,因為在建立這種排便行為之前 ,必需先將肛直腸內的糞塊消除。灌腸方法是用一根管子插入肛門內 ,深入3~5厘米 , 然後將液體徐徐輸入。灌腸治療便秘不應長期使用 ,它是一種臨時措施。採取灌腸的液體一般為生理鹽水 ,溫度控制在39~40℃為宜 ,有時也可用硫酸鎂瀉劑或礦物油如甘油 ,最好不用肥皂水 ,因為鹼性水對腸黏膜有刺激作用。
短時的間斷灌腸治療對全身的影響不大 ,不良反應少 ,是一種較好的通便方法 ,可用於急性便秘 ( 如急性糞嵌塞 )。有時也可採用這種方法刺激直腸 ,以達到重新建立直腸排便反射的作用 ,可用於一些便秘病人的早期治療。灌腸療法也是小兒便秘的基本治療方法 ,常用於小兒特發性便秘或先天性巨結腸通便。對那些經飲食療法、口服瀉葯等方法治療仍無效的嚴重便秘病人 ,灌腸常常是被迫採取的最後通便手段。另外 ,經常灌腸可產生依賴性 ,應予注意。
長期使用灌腸通便對人體是有害的 ,特別是長期採用肥皂水灌腸時 ,可引起結腸炎 ,這與肥皂的鹼性作用及長鏈脂肪酸的毒性有關。此外 ,與灌腸有關的並發症還包括過敏、腹瀉和脫水 ,也有極少數死亡病案報道。因此 ,正確掌握灌腸的適應症及灌腸方法對病人來說是很重要的。
3。蒙古民族一般把羊血漿灌入大腸,做成灌腸。食用時一般在肉湯里煮10-15分鍾。蒙古人和西藏人還直接運用動物的活血。《馬可波羅游記》中記敘:"當情況緊急時,有一種緊急探馬,這些探馬,能夠馬不停蹄地連續賓士十晝夜,既不舉火也不進餐,只用馬血維持生命,他們割斷自已坐騎的一根血管,吮吸馬的血充飢。" 從醫學觀點看來,血有高味覺性等益處。但不到緊急的時候,人們不常吸用活血。另一種灌腸加之薄層肉及肝等,拌以蔥類和油鹽等調料,煮之半小時後食用,此叫灌腸。
灌腸的工作一般都在現殺的羊皮上進行。因為羊皮光滑,腸子不易弄斷。多數需二人合作。小腸下接盲腸(俗稱苦腸),盲腸下接細肥腸。把細肥腸割掉,從割口處灌進水去,容量較大的盲腸就成了一個天然的大漏斗。灌滿以後,一人不斷用力擠壓,水就流入小腸。一人用兩手不斷捋小腸,將糞便排在泔水桶里。如此再灌再排,直到把小腸基本洗凈。再割一塊肺子塞進小腸里,上面灌水並擠壓排出,再用水涮一兩次,就可以灌腸了。
從羊腔中舀在盆里的羊血,一般正好灌滿它自己的腸肚。灌時,先用手把凝結的血塊攥碎,攪進蕎面或白面,加入切碎的漫肚、油、鹽、調料、蔥蒜等物。亦從割口處灌入,要灌得不可太滿也不可太扁。小腸二三丈長,為煮食方便,可斷為四、五部分,不撕掉外面連接腸壁的油脂。這些油脂有固定小腸的作用,灌時要注意擺順不使揚子扭結。煮出時盤纏一團,一如腹中的自然狀態。卧羊時節腸肚太多,一時吃不了,就灌好分成四五團凍起來,在來年清明時節煮食。
『肆』 怎樣能夠潤腸通便
1.臨床上常見的潤腸通便的葯物
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桃仁,冬瓜仁,杏仁,柏子仁,瓜蔞,當歸等。具體用葯需要根據不同的病情,辨證論治進行配伍治療。
2.常用的潤腸通便的方劑
潤腸丸,濟川煎,五仁丸,增液承氣湯等進行治療。
3.臨床上常用的潤腸通便的中成葯
(1)麻仁潤腸丸(膠囊)主要作用為潤腸通便,用於腸胃積熱,胸腹脹滿,大便秘結。症見脘腹灼熱,口乾口苦,口渴喜飲,小便量多,大便秘結者。
(2)芪蓉潤腸口服液主要作用為滋陰補腎,潤腸通便。主要用於中老年人,產後病後等虛性便秘及習慣性便秘。證見便秘,伴有面色無華,頭暈目眩,口唇色淡,大便無力,腰酸,舌淡的患者。
(3)其他的通便的中成葯如麻仁(軟)膠囊(丸),一清膠囊,木香檳榔丸,胃腸復原膏等葯也可以治療便秘,但其瀉下理氣等作用比較明顯,潤腸的作用較弱,在便秘日久不下時可以臨時運用,但並不太適合腸道津虧的便秘患者長期使用,在臨床運用中需要酌情運用。
『伍』 有什麼潤腸通便的方法
每天清晨起床用適量鹽水灌腸,具體方法很簡單,用一杯300ml左右的溫開水加些許食鹽一口氣喝下,具體的量要感覺比你平時炒菜偏淡一些即可,一般人灌一次鹽開水就已經能夠出很多貨了。如果仍然沒有便意再重復一次。
『陸』 女性灌腸做法大全,有哪些步驟和過程
灌腸是將肛管經肛門口插入並注入溫水、溫鹽水或甘油等,從而引起排便的一種方法。
灌腸液:可用溫鹽水2000-3000毫升;或溫水500-1000毫升;或液體肥皂水75毫升加溫開水至1000毫升。
栓劑:如甘油、開塞露。既可軟化糞塊,又可刺激直腸黏膜張力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腸蠕動而促進排便。
簡易導便法:用鹹菜條或肥皂條1根,長約3-5厘米,插入肛門,保留片刻,即可通便。 據說張仲景琢磨了一個利用蜂蜜給病人通大便的辦法。
女性灌腸做法大全,有哪些步驟和過程
用蜂蜜放到銅碗里邊,然後放到火上,慢慢地熬,一邊熬一邊攪,把蜂蜜熬稠了,稍微讓它冷一冷,就形成一個固體的東西,然後他把一頭弄尖了,順著這個尖頭塞到病人的肛門里,過了一會,隨著病人的體溫,蜂蜜的蜜碇就開始軟化,結果在局部產生潤滑作用,使得病人就排除了大量干結惡臭的大便,病人馬上就好了一大半。 病人的病治好了,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蜜煎導方」這種新的治病方式也流傳了下來。
女性灌腸做法大全,有哪些步驟和過程
只不過現在使用的葯物又增加了補充營養的葯液和清熱解毒以及消炎的葯物,雖然兩種方法所用的器具不一樣,但是機理是一致的
『柒』 清腸通便的方法有哪些
1.多吃穀物蘑菇;多吃綠色蔬菜、水果、豆類、菌菇類、芋類以及全谷類等富含食物纖維的食物。
2.每天水要喝足;每天最好額外再喝約2升的水,對改善便秘的效果非常不錯的。
3.喝酸奶;酸奶裡面內含富含益生菌,每天適量吃一些能減少致病菌。
4.也可以吃好健時清好清暢潤腸膠囊,對潤腸通便也是有很大幫助!
『捌』 怎樣灌腸
灌腸法是用導管自肛門經直腸插入結腸灌注液體,以達到通便排氣的治療方法。能刺激腸蠕動,軟化、清除糞便,並有降溫、催產、稀釋腸內毒物、減少吸收的作用。此外,亦可達到供給葯物、營養、水分等治療目的。
目的:1.刺激腸蠕動,解除便秘,排除腸脹氣;2.應用低溫溶液為高熱患者降溫;3.清潔腸道,為某些手術、檢查或分娩做准備;4.稀釋和清除腸道內的有害物質,減輕中毒。[1]
操作前准備
(1)評估病人的病情、合作程度、肛周情況。(2)根據醫囑准備灌腸溶液及用物:灌腸溶液為0.1~0.2%肥皂水、生理鹽水。液體量為成人500~1000ml,小兒200~500ml。溫度以39~41℃為宜,降溫時用28~32℃,中暑病人用4℃生理鹽水。(3)關閉門窗,適當遮擋。
操作步驟
(1)備齊用物攜至床邊,向病人解釋,囑其排尿,屏風遮擋。(2)病人取左側卧位,雙膝屈曲,露出臀部,墊治療巾及橡膠單於臀下,彎盤放於臀邊。(3)掛灌腸筒於架上,液面距肛門40~60cm,潤滑肛管,連接玻璃接管,並排氣,夾緊肛管。(4)將肛管輕輕插入直腸(成人7~10cm,小兒4~7cm),松開夾子,使溶液緩慢灌入。(5)觀察液體灌入情況,如灌入受阻,可稍移動肛管;有便意時,適當放低灌腸筒,並囑病人深呼吸。(6)液體將流完時,夾緊橡膠管,用衛生紙包住肛管拔出,放彎盤內,擦凈肛門。囑病人平卧,保留5~10分鍾後排便。(7)清理用物,並做好記錄,如1/E表示灌腸後大便一次。
『玖』 灌腸的方法和步驟
(1)備齊用物攜至床邊,向病人解釋,囑其排尿,屏風遮擋。
(2)病人取左側卧位,雙膝屈曲,露出臀部,墊治療巾及橡膠單於臀下,彎盤放於臀邊。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病人可取仰卧位,臀下墊便盤。蓋好被子,只暴露臀部。
(3)掛灌腸筒於架上,液面距肛門40~60cm,潤滑肛管,並排氣,夾緊肛管。
(4)將肛管輕輕插入直腸(成人7~10cm,小兒4~7cm),松開夾子,使溶液緩慢灌入。
(5)觀察液體灌入情況,如灌入受阻,可稍移動肛管;有便意時,適當放低灌腸筒,並囑病人深呼吸。
(6)液體將流完時,夾緊橡膠管,用衛生紙包住肛管拔出,放彎盤內,擦凈肛門。囑病人平卧,保留5~10分鍾後排便。
(7)清理用物,並做好記錄,如1/E表示灌腸後大便一次。
注意事項
(1)掌握灌腸的溫度、濃度、流速、壓力和液量,如為傷寒病人灌腸,溶液不得超過500ml,壓力要低(液面距肛門不超過30cm);降溫灌腸應保留30分鍾後排出,排便後30分鍾測體溫,並記錄。(2)灌腸過程中注意觀察病人反映,若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劇烈腹痛、脈速、心慌、氣急等,立即停止灌腸並通知醫生進行處理。(3)禁忌證: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嚴重心血管疾病等不宜灌腸。(4)操作時盡量少暴露病人肢體,保護病人自尊心,並發防止受涼。(5)肝性腦病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腸;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或鈉水瀦留病人禁用生理鹽水灌腸。
用物准備
(1)治療盤內備灌腸筒一套,肛管,血管鉗,潤滑劑,棉簽。
(2)治療盤外備衛生紙,橡膠或塑料單,治療巾,彎盤,便盤,便盤巾,輸液架,水溫計,屏風。
(3)灌腸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液,生理鹽水。成人每次用量為500ml~1000ml,小兒200~500ml。溶液溫度為39~41攝氏度,降溫時用28~32攝氏度,中暑用4攝氏度[1]
2.病人准備 了解灌腸的目的,過程和注意事項,並配合操作。
3.環境准備 關閉門窗,屏風遮擋。[2]
『拾』 潤腸通便的方法有哪些
潤腸通便是指用於治療年老津枯,產後血虛,熱病傷津及失血等所致的便秘的一種方法。
在中醫治療上需要根據不同的病情,辨證論治進行治療。具體的潤腸通便療法除了中葯湯劑之外還包括飲食生活調理、物理灌腸療法進行輔助治療。
1、生活調理:可以平素養成吃水果、蔬菜、粗糧的習慣。早晨起泡一杯蜂蜜水,或者喝一杯芝麻糊吃一些富含油脂的堅果如花生、核桃、腰果、松子、杏仁、開心果等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2、中葯治療:臨床上常見的潤腸通便的葯物有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桃仁,冬瓜仁,杏仁,柏子仁,瓜蔞,當歸等。具體用葯需要根據不同的病情,辨證論治進行配伍治療。
3、物理灌腸治療:常用的灌腸方法有葯物灌腸和溫肥皂水灌腸,葯物包括中葯湯劑,西葯甘油灌腸劑等,協助潤腸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