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的羅漢魚養了好幾個月了都是吃飼料根小魚的,現在不吃飼料只吃小魚根小蝦請教高手如何讓它吃回飼料。
一、起原與發展
羅漢的配種繁殖一直是養者非常保守的秘密,所以,有關羅漢的起源今仍是眾說紛紜,難以定論。但是通過分析它的體型和特點,我們不難看出,它至少應是由以下5種慈鯛科的魚類經過反復雜交而培育出來的,它們是青金虎、紫紅火口、金剛鸚鵡、金錢豹、九間波羅。羅漢魚也被稱為彩鯛、花羅漢、花角、羅漢等,為了敘述方便,本文將採用「羅漢」這個通俗的名稱對其進行介紹。
羅漢的學名:Cichlasoma spp.
羅漢的英文名:Rajah Cichlasoma和Horn
原創第一代青金虎雄魚,頭部微隆,體型線條寬闊流暢。改良後的羅漢雖然保留著「青金虎」的特點,但各方面已經大為改善,尤其是頭型更具欣賞性。經過進一步改良後,羅漢已經擁有更寬闊的體型,色彩和花紋的表現度更佳,額珠高聳飽滿,非常惹人喜愛。現今流行的羅漢,其體高與體長的比例更加接近於1:1~1:1.5的最佳比例,身上的珠點、墨斑紋和顏色更加漂亮,額珠以水頭居多更加飽滿,更具靈性,與人的互動性更強。
二、動物生物學分類
羅漢在動物學分類上屬於:
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鱸形目→慈鯛科→慈鯛屬
三、羅漢的分類
關於羅漢品系的分類,我們采訪了很多羅漢養殖者和愛好者,說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原因就在於羅漢是雜交品種,無論從什麼角度分類,都太過復雜。但為了便於讀者更好的閱讀,本文綜合了被采訪者的意見,暫且按照羅漢體表特徵的不同將羅漢分為三大品系。即花角品系、金花品系、珍珠品系。不屬於這三大品系的羅漢均在「其他品系」中單獨加以介紹。
花角品系 金花品系 珍珠品系
體色 多色系,顏 單色居多, 多色系,
色鮮艷強烈 色澤平淡, 色彩最鮮
尾鰭容易發黑 艷絢麗
墨斑 身上有明顯 大多數在成 身上有明
墨斑,且多 年後墨斑會 顯的墨斑
數連貫成一線 褪掉 ,以墨斑連貫為佳
珠點 珠點較多且 珠點比較細 珠點粗
完整 小,不過經
過雜交改良,
新款的金花
已經具有類
似珍珠的珠點
體型 屬於弓型身 呈長方形或 身體較
橢圓形,體 長,後窄
型寬厚而圓潤 前寬
額珠 額珠小,微 額珠向前突 起頭率較
隆 出 高,額珠向上突出
尾鰭 尾鰭渾圓 尾鰭呈扇形,尾鰭呈圓
三鰭包尾 形,三鰭不包尾,
且有明顯的珠點,
個別成魚有尾鰭下垂的情況
背鰭 背鰭和臀鰭 背鰭和臀鰭 背鰭和臀
和臀 不包裹尾鰭 包尾,而且 鰭不包裹
鰭 三鰭末端呈 尾鰭,且
一條直線 背鰭和臀鰭更為細長
嘴型 嘴型長而厚 嘴型短,上 中等嘴型
下唇一樣長 ,下唇
長於上唇
眼睛 平眼 凹在腮部, 凸在腮部,
有白色、紅 主要為紅
色和橙色( 眼
其中以白眼為佳)
其他品種:是以上三個品系之外的羅漢品種,它們既有自己獨特的特徵,又有和花角、金花、珍珠品系羅漢相同的特徵,這些羅漢有的是經過品種改良而培育出來的,有的是基因變異的結果。其中,金馬騮和紅馬騮是當今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兩個品種,紅馬騮全身通紅,喜歡和人玩耍,非常通人性;金馬騮頭部布滿金線,體色金黃,面部像一隻猴子,精靈可愛。
四、如何管理
1、羅漢的餌料
羅漢的餌料分為天然餌料和人工配合飼料兩種,天然餌料可分為活餌和死餌兩種。一般情況下,羅漢對活餌比較感興趣,它可以增加羅漢的捕獵性及活躍性。但活餌體內含有很多寄生蟲和細菌,很容易使羅漢患病,而且羅漢捕捉活餌的時候容易撞傷身體。因此餵食活餌時,應先把活餌清洗干凈,經紫外線殺菌後再餵食,並在投入水中前把其捏暈,使魚較容易吃到,以避免魚兒撞傷。
為減少活餌帶菌對羅漢帶來的傷害,通常可把活餌直接冰凍,然後再餵食羅漢。利用低溫冷凍殺死活餌身上的寄生蟲和細菌,這樣餵食羅漢比較保險。
現在市場上銷售的人工飼料種類較多,質量參差不齊,建議大家買正規廠家生產的品牌飼料,質量有保證,有利於羅漢的健康。
2、餌料投喂方法
養殖羅漢應採用「四定」投喂法,這種方法有利於培養羅漢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有利於它的健康。
定時:指每次投喂的時間和間隔要固定,使羅漢形成良好的進食習慣,減少消化道疾病的發生。一般每天餵食2~3次,每次餵食時間不宜過長,以羅漢在10分鍾內吃完為宜。餵食時間應根據季節、溫度及氣候做相應的調整,如在氣壓低的天氣條件下,餵食次數和每次餵食時間就可以相對減少。
定點:指每次投喂餌料的位置要固定,這樣,時間一長,羅漢就會養成定點吃食的習慣,每天到了固定的投喂時間,羅漢都會主動在那等候主人來餵食,很有趣的。
定質:指的是要保證餌料的質量既新鮮又有營養成,不可投喂變質或過期的餌料,有條件的話可以用紫外對餌料進行殺菌。
定量:指投喂的餌料量要相對固定,不能忽多忽少,一般給餌量為羅漢體重的1~2%比較適宜,並根據羅漢的大小、攝食情況、季節變化等來決定應該投喂的餌料量,每次不要喂太多,使魚在10分鍾內吃完為宜,不能讓羅漢暴飲暴食,否則會出現突然死亡的情況。餵食時要注意羅漢的反應,當羅漢食慾減退的時候要停止餵食。
3、飼養羅漢的水質
色度:是指水的顏色和透明度。養殖羅漢的水體最好為無色透明、沒有渾濁物。
溫度:羅漢最適宜在水溫26~30℃的水體中生活,其中以28℃為最佳溫度。在養殖過程中一定要避免溫度的突變,如果溫差超過±2℃,那麼魚兒就會因為不適應而生病。
溶解氧:指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量,用D.O表示,單位是毫克/升。養殖羅漢的水體DO在5~7毫克/升屬於正常。過低將影響羅漢的新陳代謝。由於羅漢排泄量較大,容易造成水質惡化,並使水中缺氧,所以要用氣泵為水體增氧,以保持水中溶氧充足。平時應注意多觀察,如發現羅漢出現浮頭或呼吸急促的現象,表明水中的溶解氧量過低,應及時採取增氧措施。
硬度:硬度一般用KH表示,KH7以下為軟水,KH7以上為硬水。水的硬度與pH值有關系,pH值高,水的硬度就偏高;pH值低,水的硬度就偏低,但兩者沒有絕對的換算關系。一般而言,羅漢喜歡中性偏硬的水質。如果想調整水體的硬度,可通過調整水體的pH來實現。
酸鹼度:水體酸鹼度用pH表示。PH值的范圍為0~14,pH7為中性,pH7以下為酸性水,pH7以上為鹼性水。羅漢適宜生活在pH為6.5~7.2的水體中,在pH為6~7.8的水體中也能生活,但超過這個范圍就會影響到它的生長。如果水中的酸鹼度較高,可以加入磷酸、沉木、軟水樹脂等,把pH慢慢調低。如果pH太低則可以加入珊瑚砂,使pH慢慢提高。
氨氮、亞硝酸鹽、硝酸鹽:氨、氮是對生物有害的化學物質,含量過高會造成生物死亡。氨、氮是蛋白質分解的產物,魚和其他生物的排泄物,如尿素、糞便會產生氨、氮;魚缸中的剩餘餌料和死魚分解也會產生氨、氮。養殖羅漢時,水體中的氨、氮含量應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
亞硝酸鹽是氨、氮初級氧化後的產物,對魚及其他生物也有毒害作用,養殖羅漢時,水中亞硝酸鹽含量應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
硝酸鹽是氨氮氧化後最終產物,對魚及其他生物沒有直接傷害,但積累過多會使水質老化,造成有害細菌、藻類大量孳生,導致生態失衡。養殖羅漢時,水中的硝酸鹽含量一般應控制在30毫克/升以下。
4、羅漢的日常管理
觀賞魚的日常管理工作是大量的、繁雜的,然而也是有規律的,一般來講,日常管理的內容主要是投餌喂料、觀察魚體活動、監測與調整水質。由於養殖對象有品種、規格及生活習性的區別,因而對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求和標准也是不一樣的。羅漢魚在熱帶觀賞魚中屬「貴族」之列,需精心養護。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抓好水質的監控
羅漢是一種對水質要求比較高的觀賞魚。由於羅漢魚攝食量大,排泄物多,容易造成水質的惡化,所以。要天天堅持觀察養殖水體的情況,發現水溫和水色異常、水體渾濁等現象,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每天檢測一下水體的各項指標,對PH值、氨氮含量、溶氧等指標的變動情況,按照養殖羅漢的要求做到及時掌握、及時調整。
第二,注意觀察魚體活動情況
魚體活動體現魚與環境的適應性和自身和健康狀況。觀察魚體的活動情況也是每天要堅持做的工作,主要是觀察攝食慾和游動狀態。在魚體活動正常的情況下,就按「四定」原則進行投餌喂料;如果發現有吃食不積極或游動無力等異常反映,應及時檢查水質,檢查魚體是否患病,要做到盡早發現問題、快速查找原因、及時予以解決。
第三,注重對水質的調整
換水是保證養殖水體質量的必要措施。換水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新水晾曬
自來水經過凈化處理,比較清潔,水質穩定、使用方便,現在一般都用自來水飼養觀賞魚。由於自來水使用漂白粉等消毒,水中含水量有游離的氯,會對魚造成損害,甩以,在換水之前,一定要經過晾曬,使氯氣充分揮發。曬水的另一個作用是縮小新水與養魚缸的水溫差,以避免羅漢因為水溫變化而產生不適症狀。
二是定期定量換水
羅漢魚的品系和規格不同,對水質的要求也不一樣,所以換水的頻率因魚而異。如珍珠品系的羅漢喜歡新水,故換水的頻率要高,每隔3~4天換水一次;金花品系的羅漢比較喜歡在較老的水中生活,故每隔10天左右換水一次即可;紅馬騮則喜歡生活在老水中,則只需每半個月換水一次。換水分為部分換水和全部換水,部分換水一般每次換言之掉魚缸總水量的30%即可,平時視魚缸中水體蒸蒸日上情況酌情補充一些新水。
三是掌握換水技巧
換水不僅要換掉部分老水,更重要的是清潔水中雜物,清除污染源。一般在換水時,應關閉水循環設備,停止缸內的水流動,保持水在靜止狀態,以便將底砂中的糞便和異物全部清除。控制好添加新水的速度,要慢而不可過急過快。
四是邊加新水邊密切觀察羅漢的反映
如果發現羅漢有「縮頭」、體表顏色暗淡等不適情況發生,要馬上停止加水,待羅漢不適症狀緩解後再繼續添加新水。
第四,加強檢查與維護
加強對配套設備的檢查和維護,配套設備是否運行正常,直接關繫到水質的好壞,從而影響到羅漢的生長。因此,每天除檢查魚缸有無漏水現象,過濾器、水泵等是否正常過行外,更重要的是經常對這些設備進行維護保養,以保證其運行效率。如定期對過濾器進行除污清洗,避免因污物積累過多而降低過濾效率;及時清除水泵進水口,保證水流量等。
⑵ 養魚飼料的合理選喂方法,都有哪些
一、飼料檔次的選擇
提議養魚戶以飼養盈虧平衡分析為關鍵依據,當單斤魚價不超過單斤魚飼養飼料成本費時,宜選擇低檔次飼料;當單斤魚價高過單斤飼養飼料成本費時,宜選擇高端飼料,並且檔次越高越有性價比優勢。
2、注重喂料方式。
喂料方式有很多注重,如:投喂速度、投喂總面積、投喂頻次、全自動投餌機的放置部位等。投喂方式要依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調節。如大草魚、鯿魚、鯽魚群養方式下,鯉魚爭食快、胃口大,鯿魚、鯽魚進食「斯文」,如果不留意投喂方式的改善(投喂速率加決、投飼時間減少等),鯿魚、鯽魚會長並不大。養魚戶要常常思索投喂方式與飼養實際效果,便於立即採取一定的有效措施,調節不合理的投喂方式以提升飼養經濟效益。
⑶ 自製錦鯉魚食怎麼能讓魚食到水裡不散
錦鯉飼養入門
▲飼養密度
在飼養錦鯉之前,首先要考慮飼養容器的大小及所能容納錦鯉的尾數。錦鯉的觀賞主要在於它華麗的色彩、剛健的體形、優雅的動作及群泳的美姿,而且錦鯉須從背面觀賞即斜上方觀賞最佳,若從側面觀賞則遜色不少。要能完全滿足這些條件,只有庭園地池飼養。但作為都市居民,並非人人都有花園,只好用水族箱代替。關於飼養密度,要結合容器的大小、水量、水溫、充氧狀態、魚體大小及生長情況等來調節。
▲品種搭配
在花園地池飼養時,一般以紅白、大正三色、昭和三色、黃金或白金、秋水、淺黃等搭配。而在水族箱中,人們只能觀賞到錦鯉的側面,可選擇魚體會反光的品種如黃金、白金黃金、松葉黃金、山吹黃金等錦鯉,再搭配德國鯉。但無論是飼養在地池或水族箱中,大多以色彩鮮明的錦鯉為主,顏色較暗、有光澤且優雅的為輔。
▲投餌方法
錦鯉為雜食性魚類,動物性或植物性餌料都可餵食,如水蚤、水蚯蚓、小蝦、玉米粉、餅干碎、方便麵條碎、蔬菜,甚至米飯團都能攝食。但要想錦鯉色彩鮮艷,除配合燈光、背景及水質外,更重要的是投喂高營養的專用錦鯉增色人工飼料,有片狀或顆粒狀。
餌料可以單一投放,也可以交替投放。錦鯉是比較貪食的,假如投食過多,就會發生積食或便秘等病症。所以要注意投餌數量和次數,以少食多餐、無殘餌及壞水為原則。對於孵化後的幼魚,初時可以喂養輪蟲、水蚤或蛋黃。2 厘米左右的小魚就要喂以紅蟲等餌料。對於長到5厘米以上的魚,可以隨便地吃動物性或植物性餌料。
▲給餌次數
錦鯉是冷血動物,體溫隨水溫變化,水溫不同,給餌次數也不一樣,不同的季節也必須喂以不同的飼料。在水溫低時,水中耗氧細菌下降,魚腸內的消化酵素減少,給喂飼太多,魚消化不良,並不會死亡,但第二年春天來時,魚體只會橫向生長,變成胖胖的,卻不長大。因此,給餌回數與溫度密切相關。
10℃下--不給餌
10~13℃--1周1~2回 14~15℃--1周2~3回
16~17℃--1周1~2回 18~19℃--1周2~3回
20~23℃--1周3~4回 23~26℃--1周5~6回
▲飼養技巧
室外
錦鯉體形碩大,長度可達1米,重量可達10公斤左右,屬於廣溫性魚,一般可適應 2-30℃的水溫。可以在公園、庭院的水池中飼養。錦鯉生性溫和,喜歡群游,易於馴養。某些馴養有素的錦鯉不僅能從主人手中取食,而且能任人用手托起。投餌時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並且伴隨人們池邊散步。有一種值得提倡的方法就是用奶瓶餵食,既不污染水質,又增加了飼養樂趣。
室內
對於家庭來說,可以選擇室內水族箱內飼養,一般容水量最好不小於60公升。飼養較大體型的錦鯉,水族箱要求更大,容水量應不小於200公升。錦鯉適應性較強,只要人能飲用的水都可用來養殖錦鯉。錦鯉屬雜食性魚,干鮮魚蟲、合成飼料甚至米飯、麵食都吃。但應注意,由於錦鯉食量較大,排泄物較多,水質容易敗壞。因此,應注意魚缸的過濾與換水,並注意投喂量不宜過大,只喂七八成飽即可。由於錦鯉的活動量大,耗氧量強,水族箱應考慮配置增氧設施,並應注意養殖密度,以保證水中有充分的氧氣。 提示:由於錦鯉是一種雜食性大型觀賞魚,所以以主體單養為好,以突出其特色
▲提示:由於錦鯉是一種雜食性大型觀賞魚,所以以主體單養為好,以突出其特色
錦鯉飼養技術要點
錦鯉源於中國鯉魚,是日本的國魚,至今養殖有200年的歷史,主要可劃分為13個大類 品系,約有100多種。錦鯉游姿高雅,體型優美,色彩艷麗,斑紋燦爛,被稱為「水中活寶 石」,是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較大型魚類,現將錦鯉飼養技術要點簡介如下,供參考。
一、環境要求
錦鯉和金魚一樣對水溫、水質的要求不嚴,適溫范圍為2℃~30℃,但 不能抵抗水溫驟變、溫差驟然超過2℃~3℃錦鯉會出現不適,最適水溫為20℃~25℃;需求 充足的氧氣,適於生活在微鹼性、硬度低的水質環境中。
二、食性要求
錦鯉是雜食性魚類,一般軟體動物、高等水生植物碎片、底棲動物以至 細小的藻類或人工合成顆粒餌料均可食之。
三、魚種選擇
應選擇魚體健康、無傷、無脫鱗和其他疾病,魚體光亮、顏色多樣、界 限分明的魚種。
四、飼養密度
魚池密度一般的放養可參照魚池放養錦鯉的密度表;水簇箱密度一般60 立方厘米×30立方厘米×15立方厘米可放養體長15厘米~20厘米的錦鯉6尾;90立方厘米×3 0立方厘米×50立方厘米可放養8尾;110立方厘米×30立方厘米×50立方厘米可放養10尾, 魚池放養錦鯉的密度表
五、餌料投喂
錦鯉是雜食性魚,最好投喂人工合成顆粒、餌料、豆餅、菜餅、麵包屑 、魚蟲、蛤、蟹肉、蕪萍,浮萍等均可。
六、四季管理
錦鯉隨著季節溫度的變化,其管理方法也不同。春季,天氣乍暖還寒, 錦鯉由冬眠開始復甦,飼養從室內轉移到室外,但要特別注意突然降溫,要及時覆蓋薄膜, 保持水溫穩定;投餌以植物性餌料為主,投量由少逐漸增多,以利錦鯉消化吸收。夏季,天 氣高溫酷熱,須加蓋塑料遮光網,防止陽光直射,使陽光照度由8000~12000勒克斯降為550 0~5800勒克斯為最適宜。秋季天氣少雨多晴,水溫明顯有所下降,最適錦鯉生長,可增加 動物性(蛋白質)的比例,如蠶蛹等。加大投量促進快長。冬季,天氣比較寒冷,當氣溫降至 0℃時,要將錦鯉及時轉移到室內魚池越冬,室內水溫要保持在2℃~10℃,注意重點是保溫 ,適當投餌,保膘防病,11月至翌年3月期間為錦鯉越冬期。
七、魚病防治
錦鯉常見魚病主要有水霉病、爛鰓病、腸炎病、豎鱗病等幾種。
1.水霉病(膚霉病、白毛病) 症狀 病魚體表寄生有灰白棉絮無毛狀菌絲。防治方法 ①孔雀石綠0.2ppm~0.4ppm浸泡;②福爾馬林0.5ppm浸泡;③食鹽400ppm~500ppm和碳酸氫 鈉400ppm~500ppm配成合劑,將病魚用小池集中施葯。
2.爛鰓病 症狀 病魚行動遲緩,體色和頭部發黑,嚴重時鰓絲腐爛,鰓蓋有透明小窗 。防治方法 ①漂白粉1ppm浸泡;②呋喃西林1.5ppm~2ppm浸泡;③紅黴素0.3ppm浸泡;④ 硫酸銅0.5ppm~0.7ppm潑灑。
3.腸炎病 症狀 體色發黑、肛門紅腫,腹部膨大、腹腔有黃色粘液外溢。防治方法 ①呋喃唑酮0.1ppm~0.7ppm浸泡,配合土黴素拌餌投喂;②呋喃唑酮1克~2克/100公斤, 連續口服3天;③大蒜頭少量搗爛拌餌投喂,連續投喂3天。
4.豎鱗病(鱗立病、松鱗病) 症狀 病魚體表粗糙、全身鱗片豎起如松球狀,鱗片基部 水腫,內積有滲出液。防治方法 ①呋喃西林1ppm治療。②食鹽0.5%的水中飼養,停食2天 ,每天每尾用磺胺嘧啶0.6克配餌投喂。③食鹽2%水溶液浸洗10分鍾。④紅黴素2.0ppm~2.5 ppm浸洗30分鍾~50分鍾。
錦鯉飼養健康管理要點
1.檢查魚體各部位
是否有蟲害,觀察有否爛鰭、口腐、穿孔、松鱗、紅斑、顏色變異等。
觀察魚是否逐漸消瘦,這是營養不良造成。
觀察魚體是否水腫而腹部是否下垂,這是母魚無法產卵所至,留在腹中腐爛。魚體浮腫時會發展為松球病,這顯然是內臟引起的。
觀察魚體是否彎曲,原因往往是投葯不當或過量引起的。
觀察眼球是否正常,如有異常,大部分是因內臟疾病引起的。不要發現太晚,到眼球塌陷時就無葯可救。
觀察魚鰓,是否正常張合,對死魚及病鯉應將鰓蓋撥開觀察,有無變形、異物、寄生蟲、黏液分泌過多等。
2.檢查泳姿
錦鯉健康時會向四面擴大游動,生病的錦鯉會離群獨游,病證嚴重時會蹣跚游動、搖晃不定,甚至沒有氣力停止游動以至撞到池壁。
錦鯉在魚池的一角圍成一環或以軀體摩擦池壁或池底,這表示魚體上已經附有寄生蟲,嚴重時錦鯉擦身、扇動背鰭及胸鰭,或跳躍。錦鯉如果聳立背鰭游泳,一般是神經系統患病的跡象。錦鯉以軀體彎彎曲曲游動是錦鯉異常的訊號。漂浮於水面靜止不動是危險訊號。無法直立是喪失平衡感的狀況,可能是魚鰾出了問題,也可能是頭部患有寄生蟲,病態嚴重時錦鯉會亂游。
3.檢查食慾
錦鯉生病時食慾會減退。餵食時盡量觀察情況,直至吃完。注意不要有吃剩的料沉底腐爛從而影響水質導致魚病加速發生。
食慾減退有很多原因,如缺氧、氨上升、水溫變化、寄生蟲附生、感染病毒、內臟疾病等。
4.檢查糞便
錦鯉糞尿狀態也是錦鯉健康的標示。有時池水水面會浮現魚糞便,這是消化不良的證明,應立即停食。比池水比重輕的糞便是不好的。錦鯉的糞便成白色明膠狀時,是腸黏膜剝落的危險訊號,如果不立即醫治會發生腸炎及穿孔病。
⑷ 魚缸養魚怎樣讓魚食均勻食用
餵食方法如下:
使用餵食圈。先將圈扔到魚缸里,然後會浮起來,再將食物扔圈內,讓魚自行食用,這樣可以防止食物散開(提示:此時處於過濾情況下)。
先將過濾器關閉,等到餵食完以後再開啟,就可以避免因水流的變化而導致魚無法食用的情況發生了。
而且餵食魚的餌料量一般應該在2~3分鍾左右就可以吃完的量為好,餵食太多的話會造成水質惡化,產生藻類,所以要盡量避免。同時並非要一直喂同樣的餌料,只有餵食多樣化的餌料,魚的食慾才不會變差,成長才不會失去平衡。
⑸ 家裡養了一些小金魚和紅鯉魚,沒有魚飼料喂它們怎麼辦,可以用其它的什麼東西代替嗎
建議盡快購買活魚蟲或者人工顆粒飼料回來。短時間的話,可用碎餅干、饅頭等代替,不過,要看著金魚吃了再投食,餵食量盡可能減少,以防水質變渾。
1.【麵包渣】可以把平時吃剩下的麵包渣用塑料袋搓碎,然後盡量揉搓的細一點,因為魚兒的嘴一般較小,當這一步做完之後就可以多次少量的把搓好的麵包渣投入到魚缸中,以一次吃得差不多為准,不要一次投喂過多,容易堵塞魚缸出水口。
2.【水草】可以去附近鄰居家淘幾根水草,一般魚兒都比較喜歡這種雜食,投進魚缸的水草一般幾天就會被魚兒吃得只剩下一根桿,到時候從魚缸拿出來就可以。
3.【小線蟲】這也是很多魚兒喜歡吃的,一般花鳥魚市場都有賣的,只不過相比較於魚飼料來說可能價格稍微貴了點,不過為了自己心愛的魚兒能吃好喝好,這點投入也是值得的。
(5)哪些方法可以讓魚飼料更容易吸收擴展閱讀:
魚飼料,顧名思義就是給魚喂養的飼料。那麼魚飼料是用什麼原料做的 ,據相關資料顯示,魚飼料的主要成分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組成。原料主要是稻草粉、豆餅、花生餅、玉米蛋白粉、米糠、麩皮、槐葉粉等。
1、蛋白質是魚蝦生存的重要營養物質,是構成機體細胞、組織、器官的重要組成物質。魚類正常生長需要飼料中有數量足夠、容易消化吸收、各種氨基酸配比適宜的蛋白質。魚類攝取蛋白質不足時,生長緩慢、機體免疫力下降、各種氨基酸配比適宜的蛋白質。
2、脂肪尤其是必需脂肪酸是魚蝦免疫反應的重要調節因子。日糧中添加必需脂肪酸可以提高動物機體的體液免疫能力和細胞免疫能力,可以促進細胞免疫因子的產生,對有絲分裂刺激的淋巴細胞增殖反應產生重要影響,可以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
3、維生素是魚蝦正常生長和維持正常生理機能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其主要功能為抗氧化,以保護脂溶性細胞膜和不飽和脂肪酸不被氧化,維生素對維持魚蝦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是必需的。
4、礦物質元素如鐵、硒、銅、鋅等元素在魚蝦的抗病力和免疫反應中相當重要,在飼料中也不能缺少。
為了達到以上條件,國內相關養殖魚類人士總結出八大魚飼料配方。
一、適於草魚或花白鰱
稻草粉70%、豆餅15%、棉餅10%、玉米面5%,另加骨粉1%、食鹽0.5%,維生素適量。
二、適於網箱養草魚
黃豆秸或花生蔓60%、豆餅15%、菜子餅(或棉子餅)10%、玉米面10%、魚粉5%,另加蚌殼粉(或骨粉)1%、食鹽0.5%。
三、適於草魚
干青草粉(花生蔓、甘薯蔓)45%、豆餅15%、米糠15%、麩皮10%、魚粉3.5%、玉米10%、骨粉1%、食鹽0.5%。
四、適於池塘養鯉
葵花餅40%、花生餅20%、麩皮4%、豌豆5%、碎米9%、白堊粉2%。
五、適於池塘或網箱養鯉
魚粉3%、豆餅20%、花生餅15%、玉米蛋白粉10%、米糠20%、麩皮16%、槐葉粉10%、土面5%、骨粉1%,另加賴氨酸0.1%、蛋氨酸0.1%。
六、適於海水或網箱養殖羅非魚
麩皮30%、豆餅35%、魚粉15%、玉米粉5%、槐葉粉5%、大麥粉8.5%、生長素1%、食鹽0.5%。
七、適於流水或網箱養殖羅非魚
草粉20%、魚粉3%、豆餅20%、玉米蛋白粉20%、米糠20%、麩皮10%、玉米面5.5%、骨粉1%、食鹽0.5%。
八、適於池塘養羅非魚
干豬糞或牛糞50%、麩皮37%、芝麻渣10%、魚粉2%、骨粉1%。
⑹ 降低養魚飼料成本,有哪些措施
2.選擇合適的飼養配方,不同魚類或同一類型魚類在不同生長階段和不同環境下對營養素的需求不同,因此,根據主要魚類的個體食物特徵、大小和年齡,必須選擇適當的飼料配方,以滿足主要魚類的營養需求,而不浪費飼料。
3、採用科學的飼養方法,養魚應遵循「定時、定量、優質、定位」的原則,便於觀察魚飼料,減少飼料浪費,食物不應充飢,使魚吃得不均衡,影響消化和生長。此外,根據魚的大小和水溫,每天進行幾次。魚的大小越小,每天的餵食時間越長;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水溫越高,投喂量和投喂時間都會相應增加,總之,採用少量的多次投喂方式,可以為動物節省飼料,而不是一次性投喂大量飼料。
4、注意水質調節,良好的水質可以促進魚類生長,提高動物飼料利用率,降低飼料系數,因此在繁殖季節,特別是繁殖高峰期,必須定期調整水質,注入新水,撒石灰並啟動養殖機。
5、注意預防魚病,由於魚病是在繁殖過程中發生的,會影響魚類的攝食。即使病魚進食,飼料使用率也不高,導致飼料殘留。因此,應特別注意魚類疾病的預防,主要的疾病預防措施包括:全面清理湖泊,殺死各種病原體和各種野生多樣化魚類;挖掘剩餘污泥,防止多種病原體繁殖;魚種儲存時,應嚴格消毒,防止魚種攜帶細菌進入池內,並對傷口進行消毒;注意每天補充新水,定期噴灑生石灰和消毒劑對水體進行消毒,調整水質;定期餵食含葯物的,以防止各種有害魚類疾病的發生。
6.化學肥料捕魚。化學養殖魚類是降低養魚成本的有效方法。常見的化學肥料包括尿素、碳酸氫銨、過磷酸鈣、鈣鎂鈣肥、復合肥、,必須掌握少用多用的原則。每畝施用2~3kg尿素、5~10kg碳酸氫銨、8~10kg過磷酸鈣,一次施於三日齡的cada球童,施用化肥能迅速增加瀉湖浮游生物數量,對鰱、頭鯉效果良好。
⑺ 魚養殖中如何有效降低飼料成本
1.放養優質魚種:優質魚種生長速度快,對飼料的消化吸收率高。生產上,一定要注意選擇優良、體質健壯的魚種。另外,在放養模式上,要突出主養魚,適當搭配其它魚類,這樣就可選擇適合於主養魚營養需求的飼料投喂,提高飼料的利用率。
2.合理投飼:投喂飼料一定要均勻、適量、定時、定位。投飼量與飼料的利用率直接相關。魚沒有胃,不能長時間儲存飼料供慢慢消化吸收。若吃食過飽,飼料往往沒有完全消化吸收就排出體外,造成浪費;投飼不足,則影響魚的生長。生產上,每次投飼以能保證有80%以上的魚飽食為宜。
3.保證飼料的營養投喂:配合飼料是降低養魚飼料成本的重要途徑。但不同食性和不同發育階段的魚,需要的營養成分不一樣,所以要使魚長得快,飼料成本低,所投飼料的營養成分必須符合該魚生理上的需要。配製飼料時,要根據主養魚對營養的需要,選用合適的配方,既滿足主養魚的營養需要,又不浪費飼料。
4.種草養魚:種草養魚是解決養魚飼料、降低養魚飼料成本、提高養魚經濟效益的一條有效途徑。種植青綠飼料,只要科學安排,季節銜接,可以常年有青綠飼料來滿足魚類的需要。用於養魚的優質牧草主要有黑麥草、蘇丹草、苜蓿、苦蕒菜、狼尾草以及紅白三葉草等,
5.化肥養魚:化肥養魚是降低養魚飼料成本的一種有效方法,常用的化肥有尿素、碳銨、過磷酸鈣、鈣鎂磷肥、復合肥等。使用時應當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則,長期每3天~5天施一次,每次畝施尿素2千克~3千克或碳銨5千克~10千克,或過磷酸鈣8千克~10千克。投放化肥能迅速增加池塘浮游生物數量,對鰱、鱅魚效果較好。
6.誘蟲育蛆養魚夏秋季節,在漁塘水面上安裝誘蟲燈,可引誘各種昆蟲直接喂魚;通過人工培育的蠅蛆、蚯蚓、黃粉蟲等,也是魚類喜食的飼料。投喂這些飼料,可大大降低養魚的飼料成本。
7.保持水質良好水質好,溶氧充足,魚類生長快,對飼料的利用率就高,飼料成本會降低,反之則高。因此,養殖季節特別是在魚類生長旺季,要定期採用加註新水、潑灑生石灰水、使用微生物制劑、開動增氧機等方法來調節水質,使池水始終保持較高的溶氧量、合適的透明度,為魚類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⑻ 養四大家魚飼料怎麼喂才會有最好效率
魚種規格放養大規格魚種是提高
成魚養殖產量的一項有效措施。
因為大魚種
具有適應性強、生長快和成活率高等優點。
南方地區,
由於氣候溫和,
魚類生長期較長,
所以幾種主要養殖魚類的生產周期均為兩
年,放養的魚種都是
1
齡魚種,大都要求全
長
16-20
厘米,體重
50
克以上。例如廣東
地區,利用鱅魚生長快及易捕撈的特點,一
年中養成數批食用魚,
故鱅魚種規格要求較
大,一般在
0.1-0.5
公斤,經過
40-60
天飼
養可長到
1.25-1.5
公斤;
鰱魚放養量較少,
魚種規格在
50
克左右,養成
0.75-1.25
公
斤;
底層魚類以鯪魚為主,
因鯪魚生長較慢,
食用規格較小,但群體產量高,故放養密度
較大,
魚種規格也較小,
一般
12.5-25
克或
42-62.5
克
,
經
一
年
或
半
年
飼
養
可
長
到
125-250
克;
草魚魚種規格一般
250
克左右,
出塘規格
1-1.5
公斤;青、鯉、鯿放養量很
少。
(二)魚種的體質魚種的體質好壞可從
體重和外觀兩方面加以判斷。
質量好的魚種
從外觀上看,質量好的魚種特點是:規格整
齊,肌肉豐滿,色澤鮮艷,沒有病傷和游動
活潑。
魚種放養前的准備沒有養過魚的自然
塘、養魚一年以上的精養塘或粗養塘,都要
在放養魚種之前,
先進行全面的修整和消然
後才能放養魚種。具體做法與苗種池相同。
放養計劃中鰱、鱅占較大比重的池塘,以經
過清塘消毒以後
1-2
天,就應當施放基肥,
先培肥水質,然後再放養魚種。肥水塘或養
魚多年的池塘,池底淤泥較多,一般施基肥
較少或不施基肥。冬季放養的池塘,池水應
一次加到最大深度,以便魚種在深水中越
冬;春季放養的池塘,如果水源可靠、排灌
方便,在清塘後初次向魚池灌水時,不宜灌
得太深,使水深達到
70-80
厚厘米即可。這
樣水溫容易升高,
有利於水質轉肥和魚群的
攝食成長。
以後再隨著水溫升高和魚體的長
大逐步加大,直到
7
月份加到最大深度。
避開食場。
在肥源不足的單位,
可就地取材,
大量採用各種綠肥漚肥,
這是解決商品魚基
地肥源不足的有效途徑。
在魚類快速生長的
夏季
(
7-9
月)
,
由於水溫較高,
投飼量又大,
水質一般都較肥,可少施或不施追肥。此時
水中含氮量較高,含磷量很低,氮、磷比例
嚴重失調。若要施追肥,則以晴天潑灑磷肥
效果較好,不僅對促進浮游植物生長,提高
池塘生產力有重要作用,
而且又不易敗壞水
質,對池魚有利。一般每隔
15
天左右可施
磷肥一次,每畝平均水深
1
米,每次施魚特
靈
3.3
公斤或過磷酸鈣
10
公斤。先將磷肥
用水溶解,
選擇晴天上午
9-10
點全池潑灑。
施肥當天不能攪動池水(包括拉網、加水、
開動增氧機等)
,以延長磷肥在水中的懸浮
時間,降低塘泥等膠體的吸附和固定。
(二)投餌
1.全年投餌量和各月投餌計劃
(
1
)全年的飼料用量已經養過幾年魚
的單位,如果條件沒有什麼變化,一般可根
據以往幾年的經驗來大致確定全年的飼料
用量。
對初次養魚或雖已養過幾年魚而條件
有較大變動的單位,
就必須通過計算的方法
來確定全年飼料的用量。
計算公式;
Q=PrKA
式中:
Q--
某種飼料全年的用量
(公斤)
P--
池塘的投餌魚產量(公斤
/
畝)
r--
該種飼
料的搭配比數(
%
)
K--
該種飼料的飼料系
數
A--
魚池總面積(畝)
(
2
)各月投餌計劃和每日投餌量的確
定一年中各月的投餌計劃,主要根據各月份
的水溫、
魚類生長情況和飼料供應情況來制
定。因為魚類是變溫動物,攝食量顯著地受
水溫變動的影響。同樣體重的魚,在適溫范
圍內,水溫越高,攝食量越大,因此,投餌
率(每天的投餌量占所喂魚體重的百分數)
是隨水溫升高而增加;而在同樣的水溫下,
一種魚的適宜投餌率又有隨著個體的增長
而減少的趨勢。根據實踐的經驗,一年之中
的投餌工作應掌握早開食,
晚停食,
抓中間,
帶兩頭的投喂規律,
即將全年的各種飼料主
要集中在
6-9
月魚類攝食旺盛,
生長最快的
季節投喂,
6
月份以前
9
月份以後投喂飼料
的比例則較小。
每日的實際投餌量,則主要根據季節、
水色、天氣和魚類攝食情況而定,具體做法
可根據以下實際情況靈活掌握,適當增減。
池魚攝食情況:顆粒飼料的投喂量,以投餌
後
15-20
分鍾內吃完為適度;
糊狀飼料以每
次投餌後
1
小時內吃完為適度;
青飼料以當
天吃完為適度;貝類飼料以下次投餌前吃完
為適度。天氣情況:天氣晴朗,水中溶氧量
高,魚群攝食旺盛,應適當多投;反之,天
氣悶熱,水中溶氧量低,魚群食慾不振,而
且殘餌腐敗快,容易使水質變壞,應少投或
不投。池塘水質情況:水質清爽,魚群攝食
旺盛,應多投;水質不好,過肥,過濃,魚
群食慾不振,而且殘餌更容易使池水變壞,
應少投;水質很壞,魚群已浮頭時,應禁止
投喂。
現將無錫河埒鄉按月平均投餌量和日
投餌百分數列於表
6-14
,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