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孩上吐下瀉有沒有一些比較有效的土方法
1、我家寶寶就是吃參苓健脾胃顆粒,那個是中西結合的葯,很管用,你可以試試,寶寶咳嗽給他喂點水會好點。另外他吐得時候讓他的頭歪著點,便於嘔吐物的流出。 2、考慮是否吹風受冷引起,最好查查大便常規,是否存在輪狀病毒感染,可以口服一些益菌劑,還可以靜脈補充電解。 3、土豆的澱粉加點水煮熟(成米糊狀)給寶寶吃,可以止瀉。 4、寶寶多半是受涼或消化不良,可以在孩子睡著時用熱水袋熱敷肚子,(勿燙傷)用手按摩肚臍部位,左右交替周圈進行;吃葯:小兒消食片,醒脾養兒顆粒,媽咪愛等,外用可用寶寶一貼靈,丁桂兒臍貼等。
『貳』 寶寶拉肚子怎麼辦
母乳喂養的嬰兒,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膏狀或糊狀,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二至四次。 人工喂養兒,大便色淡黃或呈土灰色,質較干硬,條狀,常帶奶瓣,有明顯臭味,大便每天1~2次。 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但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體重不減輕,不能認為有病。 引起嬰幼兒腹瀉有許多原因,大體分為兩類: 一類為非感染性因素造成的,如飲食喂養不當或天氣變化均可引起腹瀉。飲食方面引起的腹瀉包括進食過多或過少;食物成分改變,加糖過多(反之,糖分攝入過少 易引起便秘);添加輔食過快,引起不適,天氣炎熱時給孩子斷奶等。天氣變化如孩子受涼,可使腸到功能紊亂;氣候炎熱可使胃酸和消化酶分泌減少,消化不良引 起腹瀉。 另一類為感染性因素造成的,如孩子進食的奶具或食物不潔,使細菌進入體內造成腹瀉;長期服用廣譜抗生素,致使腸到菌群失調引起腹瀉;小兒患急性上呼吸道感 染、肺炎、中耳炎、泌尿系統感染、咽炎等病時,由於發熱及病原體毒素的影響,均可造成腹瀉。 若母乳喂養的孩子發生腹瀉時,這時可縮短每次餵奶的時間,讓孩子吃前一半的乳汁。因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質含量較多,容易消化,富於營養,而後半部分脂肪 含量較多,不易消化。必要時母親可在餵奶前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先飲一大杯淡鹽開水,稀釋乳汁,然後再給孩子哺乳。 以下幾種食物不僅能提供嬰兒必須的營養,而且還有一定的止瀉作用。 1、焦米湯:將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炒至焦黃,再加水和適量的糖,煮沸成稀糊狀即可。焦米湯易於消化,它的碳化結構還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是嬰兒腹瀉的 首選食品。 2、胡蘿卜湯:胡蘿卜是鹼性食物,所含果膠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腸道致病細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瀉制菌食物。胡蘿卜湯製作方法如下,將胡蘿卜洗凈,切開去 莖,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過濾去渣,然後加水成湯(按500克胡蘿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後加糖煮沸即可。每天2~3次,每次 100~150毫升,腹瀉好轉後停用。 3、蘋果泥:蘋果也是鹼性食物,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收斂、止瀉的作用。取一個新鮮、質地酥軟的蘋果切成兩半,用調匙刮成泥狀即可。
『叄』 小孩拉肚子有什麼土方法
建議你不要亂用土方法,怕副作用大就吃點中成葯,比如參苓白術顆粒調節下腸胃!你小孩1歲多經常拉肚子也有可能是生理性腹瀉(小孩消化系統發育不健全),慢慢長大就會自然好的。平常吃點健脾胃的葯或者乳酸菌素片之類的就行了!
『肆』 嬰幼兒腹瀉如何處理
可以吃一些不含乳糖的奶粉
『伍』 寶寶拉肚子怎麼辦
腹瀉來襲選食療的方法
1、煮蘋果蘋果是鹼性食物之一,其中蘊含豐富的果膠和鞣酸,果膠和鞣酸有止瀉的功效。取一個新鮮、質地酥軟的蘋果切成兩半,用調匙刮成泥狀即可。那麼應該如何煮蘋果呢?可以用隔水煮,也可以把蘋果切片後加些冰糖一起煮,這樣在口感上能讓寶寶更加喜歡。
2、蛋黃膳蛋黃也是治療拉肚子的一個很好的食物。先把雞蛋在水中煮熟,之後去掉蛋殼還有蛋白,剩下蛋黃放入一口小鍋內用小火慢慢熬煉出油,然後取蛋黃油給嬰兒服用,1歲內一天一個,分為2—3次服用,一個療程是3天,這樣的蛋黃油對腹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並且還能補脾益胃止瀉。3、胡蘿卜湯胡蘿卜這種食物性質屬於鹼性,裡面所含有的果膠成分有促使大便成形的作用,可以將腸粘膜上的細菌還有毒素吸咐出來,是止瀉的一種良好食物。
4、喝薑茶如果寶寶拉肚子是因為受涼所引起時,可以熬制一些薑茶給寶寶去涼,先把姜切成碎末狀,然後先把水煮開,之後再將薑末放入,再用少量的熟茶加入,每天喂寶寶一些也能對寶寶拉肚子的症狀起一些緩解的作用。
5、山楂麥芽水如果寶寶的拉肚子是因為消化不良所引起的,可以製作山楂麥芽水給寶寶喝,同樣也有不錯的效果,不過麥芽要選擇炒熟的,然後加入3到5個山楂就行了,最後加上一些紅糖。
6、焦米湯將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炒至焦黃,再加水和適量的糖,煮沸成稀糊狀即可。焦米湯易於消化,它的碳化結構還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是嬰兒腹瀉的首選食品。
『陸』 寶寶生下來一直拉肚子有什麼土方法治嗎
拉肚子:才出生的寶貝,一般沒有居肚,一天約拉4次左右的巴巴是正常的。3個月左右的寶貝,基本居肚了,一天約1-2次巴巴,是顏色呈黃色是糊狀是正常的。4個月以後就一天拉一次了。如果3次以上就應該採取措施了。一般拉肚子就這幾種情況: 1,感冒了的寶貝餵了西葯的原因; 2,餵了冷果汁,冷開水等; 3,喂母乳的媽媽吃了辛辣生冷的東西導致寶貝拉肚子; 4,睡覺或洗澡涼了寶貝的肚子。辦法:1,如果拉3次以下,就喂《蒙脫石散》或者《媽咪愛》就OK;2,如果拉3次以上而且呈綠色,說明寶貝有點胃腸炎了,首先,用熱毛巾敷肚子,然後貼上肚子臍貼,最後喂慶大黴素配上蒙脫石散,量不要喂多了,按照包裝袋上面的說明約減少一點兒喂。如果有時間一點兒的媽媽,可以熬點蘿卜水喂寶貝那是最好。上面的辦法非常有效果的。可以試試.拉肚子的情況下輔食或者魚油這類的可以斷一下。
『柒』 寶寶消化不良拉肚子怎麼辦
寶寶是媽媽的心頭肉,所以寶寶出現一丁點的不適,媽媽們就特別的著急和慌張。人們在生活中幾乎無法避免接觸到各種各樣的食物毒素:蔬菜瓜果中的農葯殘留;食品中的防腐劑、人工色素等添加劑...媽媽總擔心對寶貝的保護不夠。我們成年人在有時候吃了些東西也會拉肚子,更別談剛出生,腸胃功能尚未完全成型的小寶寶了。所以,寶寶拉肚子的問題需要引起重視,但是也不要過於的慌張。 可以用寶貝樂兒童益生菌顆粒,對於腹漲,便秘,消化不良等均效果不錯,寶貝樂兒童益生菌顆粒含有抗胃酸能力超強的益生菌,進入寶寶腸道後,大量繁殖,作為腸道的「保護神」,維持寶寶身體正常新陳代謝。就象我們小時候吃的食母生一樣.還有,你要注意一下寶寶的奶粉,有些牌子寶寶也有不適合的,可以換一種試試看。 寶寶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利於他們全面攝取營養,促進身體健康。家長在培養他們良好的飲食習慣時,要注意「十二忌」。 1.忌偏食、挑食。偏食會造成寶寶某類食物營養成分的供應不足,影響其生長發育。挑食的寶寶往往出現營養不良,重者還會出現貧血等疾病,影響健康。 2.忌走食、玩兒食。有的寶寶喜歡邊走邊吃,這樣很不衛生。寶寶走路時塵土隨空氣飛揚,致病菌、微生物易混入食物中,一旦寶寶抵抗力降低就會引起疾病,同時也容易引起胃下垂。寶寶邊玩兒邊吃,分散了吃飯的注意力,影響其消化液的分泌,日久就會造成消化不良,導致疾病。 3.忌視食。視食危害極大。寶寶邊吃邊看圖書或看電視,會引起大腦活動,這就需要大量的血液來補充供應,使消化器官受到影響,從而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易患胃腸道疾病,特別是易患近視眼。 4.忌笑食。我們常常見到一些寶寶一邊吃東西一邊嬉笑,這樣往往出現嗆咳。這就是由於食物咳出。如果寶寶咳不出,常會引起吸入性肺炎,重者氣管痙攣或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5.忌湯食。孩子泡湯吃飯,使飯粒嚼不細,增加胃的負擔,久之易引起胃病。寶寶泡湯吃飯還易將小沙粒吞入胃內,常導致闌尾炎。 6.忌鹹食。有的資料表明,寶寶食鹽過多,特別是嬰兒期若飲食過咸,會使其體內水分瀦留,心臟排血量增加,易引起腎病和高血壓。所以,醫學家們認為,預防高血壓病要從寶寶期低鹽飲食做起。 7.忌香食。當一些寶寶有偏食習慣時,有的父母為了增強他們的食慾,就在食物中加香料、色素等。這些物質是誘發癌症的危險因素,應當慎用。據國外報道,孩子常吃含有人工色素的東西,還會引起多動症、哮喘、神經性頭疼等疾病。 8.忌甜食。為防止寶寶患齲齒,要控制他們吃甜食和糖果的量。據醫學資料介紹,甜食過多易引起近視眼、糖尿病、心臟病、肥胖病、腎結石。寶寶食糖過多,使體內鹼性物質消耗量增加,易致骨骼發育不良。寶寶肥胖症也易引起弓形腿和平足。 9.忌脂食。國內外醫學家都認為,人們若食入過多脂肪,會使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酸脂增多,此物質易誘發動脈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及大腸癌。故從兒時就應當多吃蔬菜和魚類,少吃動物脂肪。 10.忌暴食。暴飲暴食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的誘因。寶寶消化系統發育不健全,吃得過飽,使胃負擔過重,消化功能較差,易引起積食、消化不良,有時還會出現胃擴張等疾病。 1 1.忌零食。多吃零食會破壞胃腸蠕動的規律,使孩子食慾下降,易引起胃病。 1 2.忌快食。孩子快食導致咀嚼不充分,加重胃的負擔,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捌』 幼兒總是拉肚子怎麼辦呀
拉肚子的原因很多,不一定就和消化有關系. 1.腸易激綜合征 著涼拉肚子,緊張拉肚子,考試拉肚子,旅遊拉肚子等症狀,這種病在醫學上稱為腸易激綜合征。 又習慣地稱為慢性腸炎、神經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結腸痙攣、粘液性結腸炎、結腸功能紊亂…… 2.著涼拉肚子 夏天快到了,天氣一點點熱起來,一般人認為夏天要注意防暑降溫,卻忽視了在防暑降溫中可能出現的著涼,比如在空調房間久坐,貪涼睡在地上,暴飲啤酒、大量飲用冰鎮飲料等很容易讓您的腸道感到不適,其中最常見到的是著涼引起的拉肚子,這種拉肚子一般伴有腹痛、腹脹、腸鳴、便後不盡、粘液便等。到醫院看病,一般醫院僅控制症狀,給與解痙和止瀉葯,或者給與心理治療和催眠治療,也有大夫將其誤診為慢性腸炎和結腸炎的。醫學上稱這種著涼引起的拉肚子為腸易激綜合征。當天氣熱的時候,發生腹瀉要注意便中是否有膿血,或到醫院檢查是否是菌性痢疾,排除腸道炎症可能就是腸易激綜合征,不可將幾種腹瀉混淆,耽誤病情。 3.感染性拉肚子 春天感染性腹瀉病是極為常見的腸道傳染病,是由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引起的。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主要通過水、食物傳播,不良飲食習慣和個人衛生亦可導致感染發病…… 1. 因為吃錯東西出現的拉肚子,可以吃黃連素、氟哌酸、瀉立停等葯物。 2. 因為著涼出現的拉肚子,很可能是因為腸道中的菌群失調引起的,菌群失調主要是由於過多服用抗生素等原因造成的。可以到醫院的腹瀉門診檢查一下,服用增加有益菌(雙歧桿菌)的葯物,平時多喝些酸奶製品也有幫助的。 3. 如果經常出現腸激惹,可以考慮服用「固本意腸」。
『玖』 寶寶拉肚子用什麼土方好
您好:寶寶如果沒有嘔吐、發發燒現象一般是消化不良引起的。單吃煮熟的蘋果效果是不太好的。你可以給他吃點媽咪愛和嬰兒健脾散,再結合食療,給他熬點小米粥,喝上邊的湯(也可以加點鹽或白糖),不要吃里邊的小米,它既有營養又補肚子,這樣很快就會好起來的,祝寶寶早日康復.
『拾』 小兒腹瀉最佳治療方法
小兒腹瀉的治療 1、飲食療法:輕症減少奶量,代以米湯、糖鹽水等;重症應禁食8~24小時,並靜脈補液。 2、液體療法: (1)口服法:適用於輕度脫水或嘔吐不重者。補液量按每公斤體重100毫升/日計算,分數次服用。 (2)靜脈補液法:用於中度、重度脫水。 3、控制感染:針對病因,選用抗菌葯物。 4、對症治療:腹瀉可口服1次碳酸鉍或輕酸蛋白0.3克,一日3次;助消化可口服胃蛋白酶合劑每歲l毫升欣,一日3次,或多酶片一次l片,一日3次。依病情對症處理。 寶寶總是腹瀉不愈怎麼辦? 有的寶寶患了腹瀉後,總是不見轉歸,病情持續2周以上甚至幾個月。同時胃口不佳,體重增長慢。媽咪心裡焦急萬分,但又不知是何原因所致。通常,可能由這樣幾種原因導致: 原因1 急性腹瀉沒有徹底治癒,多見於沒有母乳而改用牛乳喂養的寶寶。 這樣的寶寶胃酸及消化酶分泌量少,消化能力弱,因而使腸道下部的正常菌跑到腸道上部,把吃進去的食物分解、發酵,形成腐敗的物質不斷刺激腸道,造成腹瀉經久不愈。對此,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採用食品療法進行治療,如稀釋牛奶、焦米湯、酸牛奶、魚蛋白粉、胡蘿卜湯及蘋果泥。 原因2 長期使用抗菌素,殺死了正常菌群,使大量致病菌得以繁殖。應該馬上停用抗菌素,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葯一些扶植正常菌生長的葯物,讓腸道盡早恢復正常狀態。 原因3 對牛奶中的蛋白質過敏。要馬上停喝,盡量母乳喂養,或喂豆奶粉、米糊,及時添加離乳食品,嚴重者需去醫院靜脈輸入營養。 常用葯 小兒腹瀉發病年齡以2歲以下為主,其中1歲以下者約佔50%。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夏秋季發病率最高。那麼小兒腹瀉吃什麼葯好呢? 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用葯 一:丁桂兒臍貼,功能主治:健脾溫中,散寒止瀉。適用於小兒泄瀉,腹痛的輔助治療。用法用量:外用。貼於臍部,一次1貼,24小時換葯一次。 小兒腹瀉用葯二 :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功能主治:疾病、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調,導致的兒童及嬰幼兒抵抗力下降; 腸道菌群紊亂引起的營養消化吸收差;腹瀉、腹痛、腹脹、便秘;飲食不當;水土不適。用法用量:每日一至二次,每次一包;取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加入到適量溫水或牛奶(37℃以下)中沖服。 小兒腹瀉用葯三 :小兒功勞止瀉顆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五周歲以下一次2.5克,五周以上一次5克,一日3次。 小兒腹瀉用葯四 :健兒止瀉顆粒,功能主治:固脾止瀉。用法用量:開水沖服,周歲以內一次6克,一至五歲一次6-12克,五歲以上一次12-18克,一日3次。 以上葯物主要是對小兒腸粘膜要加以保護,腹瀉極其嚴重時,可以服用一些止瀉的葯物,如黃連素、慶大黴素糖漿。 (1)去積消食法:按「傷食宜消」法則,臨床上對傷食瀉多採用 去積消食法 。常用消食葯品如山楂、雞內金、神曲、麥芽、谷芽等。若乳積或魚肉積滯者,應重用山楂、雞內金;由谷類致積者,重用麥芽、谷芽;若積滯原因不明,而伴腹脹,應選用神曲、厚朴。 (2)導滯攻下法:按 「實則瀉之」法則,臨床上對實積可用導滯攻下法。常用導瀉葯品如大黃、枳實等。 (3)清熱利濕法:由於外感暑邪、內蘊濕熱引起腹瀉,按「熱則清之」法則,可採用清熱利濕法。常用清熱葯物如葛根、黃芩、黃連、銀花、連翹、白頭翁、馬齒莧、魚腥草、鐵莧菜等。因這類葯物具有消炎、利尿、抗感染的作用,故臨床上多用於感染性腹瀉。 (4)溫中祛寒法:因寒冷引起腹瀉,按「寒者溫之」的法則,應採用溫中祛寒法。常用葯物如乾薑、附子、吳茱萸、肉豆蔻等。 (5)健脾益氣法:久瀉必虛,按「虛者補之」的法則,常用健脾益氣法。常用葯物如炒白術、懷山葯、茯苓、炒扁豆、芡實、蓮肉、黨參、黃芪、炙草等。 (6)利水滲濕法:「濕勝則濡瀉」,中醫治療腹瀉重視調中分利,常採用利水滲濕法。常用利水滲濕葯物如茯苓、豬苓、澤瀉、車前子等。 (7)澀腸止瀉法:久瀉腸滑不止,按「滑需固澀」法則,可採用澀腸止瀉法。常用固澀葯物如訶子、赤石脂、石榴皮、烏梅、罌粟殼等。 (8)行氣消脹法:腹瀉出現腸胃氣滯,腹脘脹滿時,應採用行氣消脹法,常用理氣葯物如陳皮、木香、厚朴、砂仁、枳殼等。 (9)養陰清熱法:泄瀉日久,津液虧損,出現傷陰證候時,宜採用養陰清熱法。常用養陰清熱葯物如西洋參、沙參、元參、石斛、烏梅、杭芍等。 (10)扶陽固攝法:泄瀉日久,陽氣衰微,出現傷陽證候時,宜扶陽固攝。常用扶陽葯物如附子、乾薑、肉桂、補骨脂、益智仁等。 以上所舉 治瀉 十法,皆為常用之法。其中溫、清、消、補法是主要的,特別是分利法在 治療腹瀉 時應用更廣,如「清熱化濕」、「祛寒燥濕」、「溫中健脾利濕」等,因 「瀉皆兼濕」、「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從臨床實踐來看,泄瀉病機雖然變化多端,總不離乎脾傷積濕,治法初宜調中分利,繼用芳香燥濕,虛者補之,寒者溫之,有食積則消導,有濕熱則清利,久必升提,滑須固澀。掌握辨證施治法則,則不至顧此失彼。但臨床上寒、熱、虛、實證候往往不是單純存在著,如虛與寒、實和熱多並存,故治法也不能截然分開,臨床上須隨證應變。此外,還應注意下列之點: ①清熱苦寒湯葯,不可長期飲服,因過服苦寒,則損傷脾胃; ②淡滲利濕之劑,不可用之過多,因淡滲分利太過,則招致津枯陽陷; ③補虛葯品,不可純用甘溫,因太甘則生濕; ④固澀之劑,不可過早使用,因固澀過早,則積滯未消,余邪殘留; ⑤攻下之劑,不可多用,因攻伐過甚,則損傷元氣,對體弱病兒更應慎用。 偏方 (1)車前草汁雞蛋:鮮車前草 30g,雞蛋1枚。用法:將車前草洗凈,搗爛取汁,同雞蛋調勻,入鍋蒸熟,頓服。每日1次(此為2-5歲小兒用量,其它可依年齡適當增減用法)。 (2)葎草雞蛋:葎草30g,雞蛋 1枚。用法:用葎草與雞蛋同煮至蛋熟,食雞蛋,以葯汁洗腳。 (3)車前草雞蛋:車前草30g,雞蛋 1枚。用法:用車前草與雞蛋同煮,至蛋熟。食雞蛋,以葯汁洗腳。 (4)綠豆粉蛋清:綠豆粉9g,雞蛋清 1枚。用法:共調和為餅,嘔者貼於囟門,腹瀉者貼於足心,有效。 小兒腹瀉推拿治療 小兒腹瀉可以採取綠色無毒的中醫推拿手法進行治療,小兒推拿可以通過按摩寶寶穴位,治療小兒腹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