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唱京劇有哪些方法

唱京劇有哪些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11 07:04:15

1. 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

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分別是唱、念、做、打,同時也是戲曲表演的4項基本功,京劇是中國三大國粹之一,京劇的前身是徽劇,中國三大國粹之一。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的時候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融合了崑曲、秦腔,加上一些地方的民間曲調,逐漸形成了京劇。

唱、念、做、打是京劇的四種藝術手法,有唱,有舞,有對白,有武打,還有很多象徵性的動作,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藝術形式。

京劇的唱顧名思義就是歌唱,念指的是有音樂的念白,做指的就是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的是武打和翻跌的技藝。

京劇的角色劃分有生、旦、凈、丑四種,就是京劇裡面常說的行當。

還有就是京劇的臉譜,有紅臉、黑臉、藍臉、綠臉、黃臉、白臉、金臉、銀臉。

京劇還有著名的四大名旦,分別指的是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他們也是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

2. 京劇怎麼發聲

演唱時,氣從丹田而出,通過喉腔共鳴,直接發出聲來,稱為真嗓。用真嗓發出的聲音稱真聲。如丹田氣經過喉腔時,演員將喉腔縮小,使之發出比真嗓較高的音調,則稱為假嗓。真嗓與假嗓在行腔時銜接自然,不露痕跡,就能使音域寬廣,高低音運轉自如。京劇的生行(老生、武生、紅生)、凈行、醜行、老旦等行當,在演唱時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則用真假嗓結合。

同時需要嗓音的先天條件,先聽著錄音慢慢跟著唱,如果,能跟上調門,慢慢的在練發聲、喊嗓子。就像「阿寶」的《山丹丹開花》很多人都喜歡,但是並不是所有人的嗓音都適合唱,所以說個人的嗓音條件很重要。

拓展資料:

京劇發聲:真嗓(又稱本功)是假嗓的基礎,真嗓唱得有功力,假嗓才能有韻味,真嗓沒有基本功,假嗓的運用就收不到應有的藝術效果,聽來就不會鏗鏘有力,如出金石,也不能感人肺腑,動人心魄。

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京劇演員發音方法之一。系與真嗓、大嗓、本嗓相對而言。用假嗓發出的聲音稱假聲。

3. 京劇的五種戲法和四種手段是什麼它們有哪些特點

手眼身法步為京劇的五種手法,唱念做打為京劇的四種手段。
手、眼、身、法、步。手指手勢,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台步,法指以上幾種技術的規格和方法。對此,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鈕驃先生說:前輩藝術家曾說過,「手為勢,眼為靈,身為主,法為
源,步為根。」其中「法」是指戲曲表演所不能背離的規矩和法度,否則就不是戲曲了。它是演員在舞台上展現戲曲表演意境和神韻的技法。
唱、念、做、打是戲曲表演中的四種藝術手段。同時也是戲曲演員表演的四種基本功。通常被稱為「四功」。
「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音樂性念白。而「打」則指的是武功。
戲曲演員從小就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培養的,雖然有的演員擅長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當以做功(花旦)為主,有的以武打為主(武凈)。但是要求每一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才能充分發揮作為歌舞劇的戲曲藝術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

4. 京劇的發音技巧是什麼

京劇發聲有以下方法
⑴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劇演員發音方法之一。演唱時,氣從丹田而出,通過喉腔共鳴,直接發出聲來,稱為真嗓。用真嗓發出的聲音稱真聲。如丹田氣經過喉腔時,演員將喉腔縮小,使之發出比真嗓較高的音調,則稱為假嗓。真嗓與假嗓在行腔時銜接自然,不露痕跡,就能使音域寬廣,高低音運轉自如。京劇的生行(老生、武生、紅生)、凈行、醜行、老旦等行當,在演唱時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則用真假嗓結合。

⑵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京劇演員發音方法之一。系與真嗓、大嗓、本嗓相對而言。用假嗓發出的聲音稱假聲。發聲時,與真嗓相比喉孔縮小,部位抬高,氣流變細。假嗓發音的音調較真嗓為高。京劇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聲音的剛柔力度有所不同。

⑶左嗓,京劇聲樂名詞。主要指男聲中一種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聲音剛而扁,圓潤不足,有些專唱高調門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老生嗓音有純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帶左者。另外,左嗓有時亦用作另一解釋,指嗓音與伴奏樂器不合,即一般所謂的不搭調。

⑷吊嗓亦作調嗓。京劇演員的練唱方法,也是演員唱功鍛煉的步驟之一。演員每天除喊嗓、念白外,還須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聲練唱戲中的唱段。有的先用一般調門,然後適當升高。吊嗓的作用:1。通過大聲練唱,使聲音符合在舞台上演唱的要求,由於不間斷的鍛煉,可使嗓音日益嘹亮圓潤,氣力充沛,口齒清晰有力,並保持耐久能力。2。熟悉伴奏,全面了解唱腔和伴奏的關系,共同掌握尺寸,解明曲意,表達曲情,使演唱與伴奏的配合達到水乳交融,進而達成藝術上的相互默契,協調整個唱段的表演風格。

⑸喊嗓,京劇演員練聲方法,通過喊嗓可以鍛煉各個發聲部位,正確地發出各個韻母的本音。喊嗓時間一般在清晨,於空曠地區,大聲喊出「唔」、「伊」、「啊」等單母音,由低而高,由高而低,反復進行。待聲音舒放後,再以唱段進行練習。

⑹丹田音,又名響堂,京劇聲樂名詞。演員歌唱時肺部蓄足氣,小腹用力,氣似從丹田(人身肚臍下約三寸處謂之丹田)發出聲。一般傳統演唱戲曲練聲方法,也認為丹田音最能響堂(即聲音送得遠,聽得清)。

⑺雲遮月,京劇聲樂名詞。這是對老生的圓潤而較含蓄的嗓音的一種比喻。這種嗓音,開始聽來似覺干澀,以後愈唱愈覺嘹亮動聽,使人感到韻味醇厚,潛力無窮,是長期鍛煉而形成的一種優美音質。譚鑫培、余叔岩的嗓音都屬於這一類型。

⑻塌中,京劇聲樂名詞。演員在中老年時期,由於生理關系,發生失音現象,完全不能歌唱,叫做塌中。有的演員愛護嗓子,到老仍保持母音不變。用假嗓歌唱的演員,老來塌中的較多。

⑼腦後音,京劇發聲的一種。又名背工音。一般發音,氣從丹田而出,經過喉腔共鳴,直接發出來。腦後音雖然同樣氣從丹田,但發音時,喉腔稍加壓縮,打開後咽壁,提高軟顎,將聲音送入頭腔,與鼻音相聚,使聲音迂迴在腦後,通過頭腔共鳴,發出一種含蓄渾厚的音調。腦後音發音蒼勁有力,能達遠聞,而近聽又不覺其尖厲。老生和凈角唱腔中,凡遇閉口音(如「一七轍」)的高音,多用此種唱法。旦角唱腔用腦後音者較少,程(硯秋)派唱腔有時用之。

⑽荒腔,亦作黃腔、黃調或涼調。京劇聲樂名詞。指演員唱曲音調不準,習慣上專指略低於調門的變音。大部分都是由於演員先天生理條件所造成,如聲帶變異、耳音不準等。有時也由於練聲不得法所致。

⑾冒調,京劇聲樂名詞。指演員唱曲音調略高於規定的調門。大部分是由於先天生理條件所造成。有的是由於生理條件(如聲帶)臨時發生故障;有時也由於練聲不得法所致。

⑿走板,京劇聲樂名詞。指演員唱曲不符合規定的節拍。京劇唱腔中有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流水板等各種不同的板槽,行腔時如背離板眼的規定,失去節拍的分寸,即謂走板。

⒀不搭調,京劇聲樂名詞。指演員唱曲音調或高或低,不合於規定的調門。習稱跑調。

⒁氣口,京劇演唱方法之一。指演員唱曲時吸氣的方法。京劇各種唱腔長短不一,節奏快慢各異,演員須掌握准確吸氣方法,才能唱得從容不迫,優美動聽。氣口包括換氣、偷氣兩種。換氣指唱腔間歇中的吸氣,偷氣是在樂句若斷若續中吸氣而不使聽者覺察。

⒂換氣,京劇演唱方法之一。演唱時凡遇長腔或拔高處,必先吸氣,作好充分准備。換氣不是停腔再唱或明顯稍頓再接唱,而是在行腔吞吐字音的瞬間,乘便呼吸,蓄氣待換。唱腔中在何處換氣,因人而異,一般稱為氣口。

⒃偷氣,京劇演唱方法之一。指換氣時不著痕跡,在觀眾不覺察時偷換。如《捉放曹》中陳宮所唱「馬行在夾道內我難以回馬」,唱完前六字及「內」字長腔,利用「我」這一襯字向內「偷」吸一口氣,以便唱足下面「難以回馬」的腔,即謂之偷氣。

⒄嘎調,在京劇唱腔中,凡是用突出拔高的音唱某一字時,習稱嘎調。如《四郎探母》中楊延輝唱「站立宮門叫小番」一句中的「番」字,《定軍山》中黃忠唱「掃明天午時三刻成功勞」一句中的「天」字等,均稱嘎調。

⒅長吭,長(音掌)是增長,吭是嗓音的俗稱,此處指音量。長吭好似加大音量。

⒆砸夯,比喻演員演唱似夯地基時的鼓努為力,含貶意。演員不善於掌握演唱方法,用氣過頭,或使蠻力,演唱(多在尾音)出現笨拙的重音,謂之砸夯。

5. 京劇的表演手段有什麼

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表演形式):唱、念、做、打,也是京劇表演四項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念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

戲曲演員從小就要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雖然有的演員擅長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當以做功(花旦)為主,有的以武打為主(武凈)。但是要求每一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京劇的藝術特色。更好地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形象。

京劇有唱,有舞,有對白,有武打,有各種象徵性的動作,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藝術。

(5)唱京劇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京劇部分名詞解釋:

1、墊頭,京劇音樂名詞。指在樂匯與樂匯間起搭橋作用的旋律稱為墊頭或小墊頭,亦名橋。墊頭旋律較短,一般只有二、三拍,起前後銜接作用。

2、行旋,京劇音樂名詞。指在演員表演動作或對話、獨白時的襯托音樂。行旋多為曲牌或簡單旋律的反復演奏,主要起烘托氣氛的作用。

3、調門,指演員歌唱時的音高。凡用弦樂器伴奏,都根據演員嗓音的高度自由定調。京劇調門,一般以正宮調為適度,最高的唱乙字調,最低的凡字調,俗稱趴字調。同一劇中,兩個主要演員音高不同,有時互相遷就,有時臨時長(提高)調門或落(降低)調門。

4、調面,演員唱的音高與伴奏樂器(胡琴、笛子等)的音高相同,叫做調面。意思是按照「調門」的表面歌唱。調面系針對調底而言。在一般情況下,演員都唱調面。

5、調底,演員唱的音高比伴奏樂器(胡琴、笛子等)的音高低八度,叫做調底。意思是按照調門的底音歌唱。調底系針對調面而言。京劇的某些唱腔,如娃娃調的腔調經常翻高,如將調門定高,演員嗓音不及,如將調門定低,樂器音量有過小,乃採用調底的唱法,把樂器定高八度,演員以低八度的音來歌唱。

6. 京劇的四種藝術手法

京劇的四種藝術手法分別是唱、念、做、打,這四種藝術手法也是京劇表演四項基本功。

「唱」,指的是唱功,「念」指的是音樂性念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的是做功,即舞蹈化的形體動作,可以理解為表演。。而「打」則指的是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

這四種藝術手段是戲曲表演不可或缺的四項基本功,在戲曲界被習稱為「四功」。

戲曲演員從小就要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培養的,雖然有的演員擅長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當以做功(花旦)為主,有的以武打為主(武凈)。

但是要求每一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才能充分發揮作為歌舞劇的戲曲藝術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

其中有唱,有舞,有對白,有武打,有各種象徵性的動作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藝術。

(6)唱京劇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京劇中其他的相關術語名詞解釋:生、旦、凈、丑

生、旦、凈、丑就京劇里的四種類型的角色,這四種類型在京劇里的專門名詞叫做「行當」。

生: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老生、武生、小生、紅生、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青衣(正旦)、花旦、閨門旦、刀馬旦、武旦、彩旦。

凈: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凈」又分為以唱功為主的大花臉,分正凈(重唱功,稱銅錘、黑頭)、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稱毛凈)。

丑: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帶丑、老丑、榮衣丑,並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稱開口跳)等。各個行當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藝上各具特色。

7. 京劇如何

一、氣息是原動力

氣息是發音的原動力。發音的過程,就是氣息從肺部經過氣管呼出,喉頭聲帶部分與分節發音器官就同時配合著動作起來,氣息因震動喉部聲帶而發出聲音。

1、練習:吸氣,松開胸腔和橫隔膜。

2、呼氣:收小,維持三種情況(胸擴張、向下擴張、腰四周擴張)。

3、練單音:低、中、高;

4、彈跳音:用丹田與腹腔;

5、滑音:自喉頭向下放鬆呼吸器官。音由低至高自滑升;

6、吹氣:感覺丹田和腹腔的運動狀態。

二、口腔是可變的共鳴腔

常常由於不該用勁的地方用勁。通病是喉部、舌部、口型用勁過度而僵化。

1、感覺:和鼻腔連通

2、中、低音:上口蓋向前抬弧狀,吊音。

3、口形:咬字太死的人唱「啊」字音嘴張得太大,唱「衣」字音嘴又太扁,都影響共鳴和音色。我們可以把「衣七」、「人辰」這類轍口的字的口形適當地往圓形靠。

4、練習:(結合呼吸)衣字音等「閉口音」,注意口形向「圓」形靠攏。「啊」字音,口腔不要向後開,感覺向前「靠」。

(7)唱京劇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京劇發聲有以下方法

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劇演員發音方法之一。演唱時,氣從丹田而出,通過喉腔共鳴,直接發出聲來,稱為真嗓。用真嗓發出的聲音稱真聲。如丹田氣經過喉腔時,演員將喉腔縮小,使之發出比真嗓較高的音調,則稱為假嗓。

真嗓與假嗓在行腔時銜接自然,不露痕跡,就能使音域寬廣,高低音運轉自如。京劇的生行(老生、武生、紅生)、凈行、醜行、老旦等行當,在演唱時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則用真假嗓結合。

2、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京劇演員發音方法之一。系與真嗓、大嗓、本嗓相對而言。用假嗓發出的聲音稱假聲。發聲時,與真嗓相比喉孔縮小,部位抬高,氣流變細。假嗓發音的音調較真嗓為高。京劇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聲音的剛柔力度有所不同。

3、左嗓,京劇聲樂名詞。主要指男聲中一種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聲音剛而扁,圓潤不足,有些專唱高調門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老生嗓音有純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帶左者。另外,左嗓有時亦用作另一解釋,指嗓音與伴奏樂器不合,即一般所謂的不搭調。

8. 京劇的方法

唱京劇五種技術方法

手眼身法步,戲曲表演藝術的五種技法。亦稱五法。手指各種手勢動作,眼指各種眼神表情,身指各種身段工架,步指各種形式的台步。法則總指上述幾種表演技術的規程和法則。程硯秋所倡之五法為:口手眼身步,口指各種發聲的口法。余者與上述同。可與上說並存。是戲曲演員必備的表演技藝和基本功。唱做念打四種表演要素與手眼身法步五種技法合稱為「四功五法」,是戲曲演員的基本藝術修養。四功五法是戲曲界經常說的一句術語。四功,就是唱、念、做、打的四項基本功,是戲曲舞台上一刻也離不開的表演手段。五法,一般是指手、眼、身、法、步。五法有幾種不同說法:1、手、眼、身、法、步。手指手勢,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台步,法指以上幾種技術的規格和方法。對此,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鈕驃先生說:前輩藝術家曾說過,「手為勢,眼為靈,身為主,法為源,步為根。」其中「法」是指戲曲表演所不能背離的規矩和法度,否則就不是戲曲了。它是演員在舞台上展現戲曲表演意境和神韻的技法。2、手、眼、身、發、步。發指甩發的技術,此說認為「法」是「發」的訛傳。3、口、手、眼、身、步。「口」指發聲的口法。此說倡自程硯秋。程硯秋先生歸納為口法、手法、眼法、身法、步法。

9. 京劇它的基本表演手段有哪些

京劇表演的藝術手段主要有五種:手 眼 身 法 步.
手指各種手勢動作,眼指各種眼神表情,身指各種身段工架,步指各種形式的台步。法則總指上述幾種表演技術的規程和法則。程硯秋所倡之五法為:口手眼身步,口指各種發聲的口法。余者與上述同。可與上說並存。是戲曲演員必備的表演技藝和基本功。唱做念打四種表演要素與手眼身法步五種技法合稱為「四功五法」,是戲曲演員的基本藝術修養。

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凈、末、丑、武行、流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凈、丑四大行。

10. 如何唱京劇

先要多聽。聽多了就會哼上幾句。看自己喜歡什麼行當什麼流派,可以找這個行當的名段先自學,加入票房,跟票友們互相學習,或者進入文化館、圖書館報班學習。有了一定水平可以找專業演員來教,如果一點基礎沒有,專業的不愛帶你玩。先進入環境,這就算開始啦。

1、練聲。虛弱晦暗的嗓音是沒有生命力的,需要把它訓練得結實有力,響亮打遠。最好能每天在靠水的地方喊嗓,先喊「啊」、「咿」,再練念白,以不累為度。

2、吐字歸韻。票友和內行在唱念上的最大區別就在這里,字頭、字腹、字尾不清,飄忽無力,缺乏彈性,需要加強訓練,可以念韻白和京白來練習。京白因為節奏快,練字的機會多,是最為理想的訓練手段。建議此階段不要找什麼流派韻味,否則會有反效果,落下難以去除的毛病。先把每個轍口的音發准確,找准該轍口的發音部位。注意韻白和演唱中要把尖團字和上口字念准確。

3、氣息。逐步掌握換氣、偷氣的技巧,找好唱段和念白中的氣口。氣息吸得太足或余氣呼不幹凈都會使肋間肌僵硬,前者會造成漏氣,後者則使下一口氣吸不進來,都會嚴重影響演唱效果。

4、節奏和勁頭的處理。演唱和念白要有輕重緩急,還要有感情。乾巴巴、一道湯的唱念很容易讓人厭煩,更談不上精彩。高音也忌諱喊叫,需要含蓄一點,不能好端端地忽然蹦出個高音嚇人一跳。哪兒該輕、哪兒該重,心裡要有個譜兒,不能什麼地方都扯著脖子猛喊。

5、音準。音高一定要准確,這是內行和票友都常犯的毛病,需要特別注意。

6、發音有了扎實基礎後,可以找流派的特點了,逐步讓自己的聲音符合其特色要求,但是不要太過,寧可稍欠也不能過火。

7、韻味。仔細聽,多練,多體會,韻味體現在什麼地方,如何逐步改善。如有可能,把自己的唱念錄下來仔細聽,等到能夠聽得出自己的毛病時,進步就快了。

閱讀全文

與唱京劇有哪些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辣椒缺銅施什麼肥施肥方法 瀏覽:110
電腦調試攝像頭方法 瀏覽:779
帕薩特18t發電機漲緊器安裝方法 瀏覽:932
筆記本電腦耳機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9
win7恢復語言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07
無資料地區水文研究方法 瀏覽:687
肺部內膜結合臨床治療方法 瀏覽:708
挽回方法是什麼 瀏覽:204
充電線電阻測量方法 瀏覽:184
如何用簡單方法製作皮凍 瀏覽:852
在家快速止咳緩解的方法 瀏覽:455
牛的注射方法有哪些 瀏覽:567
筆記本愛奇藝全屏卡頓解決方法 瀏覽:860
如何養好賽鴿的方法 瀏覽:854
qq電腦皮膚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47
案例有什麼分析方法 瀏覽:784
499x32十32簡便方法 瀏覽:752
電子支付器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586
365天鍛煉方法 瀏覽:378
rnw使用方法步驟 瀏覽: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