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語文中,表達方式有哪幾種表達方法又有哪幾種以及有哪些寫作手法
有五種
1、記敘
2、說明
3、議論
4、描寫
5、抒情
(1)敘述。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方法:說明式語言.敘述式語言.描述式語言.議論式語言.抒情式語言
寫作手法:
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引用、對比、借代、反語,頂真
表達方式
抒情
記敘
描寫
議論
說明
寫作手法
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⑵ 表達手法有哪些呢
表達方式主要有:敘述、議論、說明、描寫、抒情。
表現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維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現出來時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又稱藝術手法。如文學創作中各種敘述、描寫以及諷刺、誇張、象徵、比喻、對比、借代、擬人、排比、對偶、層遞等。應該說表現方法包括了表達方式。
1、象徵(托物言志):通過詠物來抒情,常常藉助於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託深遠之意。
2、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作用:突出本體的××特徵。
3、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作用:鮮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徵。
4、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某種真摯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
5、先抑後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作用:突出強調了事物(人物)的特徵。
⑶ 表達手法有哪些
表達手法有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和說明。
1、記敘
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在寫事文章中應用較為廣泛。
⑷ 語文課文上有什麼表達方法和表達手法
表達方式主要有:敘述、議論、說明、描寫、抒情。
表現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維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現出來時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又稱藝術手法。如文學創作中各種敘述、描寫以及諷刺、誇張、象徵、比喻 、對比、借代、擬人、排比、對偶、層遞等。應該說表現方法包括了表達方式。
修辭手法是根據表達需要,運用有效的語言手段來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使語言表達具有準確性、鮮明性和生動性的語言運用方式。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除此之外,課文里還涉及到的有對比、借代、引用、雙關、反語、頂針和呼告等。學習修辭,不要死摳名詞術語,要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修辭的表達效果,並能學會運用修辭手法造句。
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前後照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等。
⑸ 表達方式有哪幾種,常見的修辭手法、說明方法、論證方法、描寫方法、寫作手法
修辭手法:比喻,排比,擬人,對比.
表達方式:說明,議論,記敘,抒情.
說明方法:打比方,麽狀貌,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
論證方法: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下定義,作詮釋.
⑹ 語文表達的方法有哪幾種
表達方式主要有:敘述、議論、說明、描寫、抒情.
表現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維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現出來時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又稱藝術手法.如文學創作中各種敘述、描寫以及諷刺、誇張、象徵、比喻 、對比、借代、擬人、排比、對偶、層遞等.應該說表現方法包括了表達方式.
修辭手法是根據表達需要,運用有效的語言手段來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使語言表達具有準確性、鮮明性和生動性的語言運用方式.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除此之外,課文里還涉及到的有對比、借代、引用、雙關、反語、頂針和呼告等.學習修辭,不要死摳名詞術語,要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修辭的表達效果,並能學會運用修辭手法造句.
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前後照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等.
⑺ 語文有幾種描寫手法我記得有什麼對比,對偶,還有呢,謝謝!
你說的應該是修辭手法
現在可知的語文修辭手法: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
具體有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復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較喻(又名強喻)、譬喻、飾喻、引喻、隱喻;
有白描,比擬(又名比體),避復,變用,層遞,襯墊(又名襯跌) ,襯托(又名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頂針、聯珠),對比,對仗(又名對偶、隊仗、排偶),翻新,反復,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又名並提、合敘、合說);
有復迭錯綜,復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又分為:摹形,摹聲,摹色),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又名聯珠),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又分為:迂迴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又名移覺、移就),跳脫,轉文,復踏.
編輯本段常用修辭作用特點
1.比喻:
作用: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即打比方,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類別| 特點 | 本體 | 比喻詞 |喻體| 例句
明喻|甲像乙| 出現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出現|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甲是乙| 出現 | 是、成為 |出現|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甲代乙|不出現| 無 |出現|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2.比擬:
藉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
作用:能啟發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
(1)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例句:
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杜甫
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春》 朱自清
(2)擬物:
①把人當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例句
1.人群不顧一切,涌了上來.
2.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
1.火山發出一聲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誇張:
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誇張或縮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類別 特點 例句
擴大誇張 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誇大 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縮小誇張 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塊天地
超前誇張 把後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後出現 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4.排比:
把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
例句: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5.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類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
例句:.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6.反復:
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意重復某個詞語句子.
1. 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
例句:山谷迴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2. 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7.設問:
為了此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啟發讀者思考;有助於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例句: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8.反問(激問、反詰、詰問):
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
作用: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
例句: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9.引用:
引用現成的話(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和兩種.
作用:使論據確鑿充分,增強說服力,富啟發性,而且語言精煉,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暗 引(間接引用)
例句: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千萬不要氣餒.
10.借代:
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
借代種類: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於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②特徵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徵、標志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圓規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故鄉》)
③具體代抽象
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④工具代本體.
例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⑤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朴,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朴站起來!(《最後一次講演》)
11.反語: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12. 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例如: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有的人》)
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系,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
排比、對偶、擬人、誇張、反問.
13.聯想:
也就是想像.例如:太陽出來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14.通感:
所謂通感,是利用諸種感覺相互交通的心理現象,以一種感覺來描述表現另一種感覺的修辭方式.
作用:通感的運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其表達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為形象,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們豐富的聯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潑;它能准確表達,含意深遠;它能充實詩文的意境,構成特殊的藝術美.
例如
「晨鍾雲外濕」(杜甫《夔州雨濕不得上岸作》)以「濕」字形容鍾聲,所聞之鍾聲,穿雨而來,穿雲而去,故「濕」,觸覺與聽覺相互溝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湯湯乎若流水」(《呂氏春秋·本味》)聽琴聲而知志在高山、流水,聽覺與視覺相互溝通.
15.雙關:
利用詞的多義及同音 (或音近) 條件,有意使語句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雙關.
雙關可使語言表達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語意,給人以深刻印象.
16.頂真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開頭,首尾相連兩次以上,使鄰近接的語句或片斷或章節傳下接,首尾蟬聯,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頂真,又叫頂針或聯珠.
運用頂真修辭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結構整齊,語氣貫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間環環相扣的有機聯系.
17.互文
帶有修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
在古文中,把屬於一個句子(或短語)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或短語)里,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就是互文.
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
18.回環
簡單地說回環就是順讀逆讀一個樣.例如:
響水潭中潭水響;黃金谷里谷金黃.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養乳源翁.
星島港迎港島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編輯本段帶有修辭手法的成語
1.比喻的修辭手法的成語: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呆若木雞 風燭殘年 揮汗如雨 浩如煙海 門庭若市 虛懷若谷 輕如鴻毛 震耳欲聾 聲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膚之痛 親如手足 人面獸心 如虎添翼 如膠似漆 喪家之犬 望眼欲穿 對答如流 刀山火海
2.擬人的修辭手法的成語:
狐朋狗友 鼠目寸光 鴉雀無聲 花枝招展 鳥語花香 烘雲托月 風卷殘雲 百花爭艷 鼠竊狗盜 兔死狐悲 龍爭虎鬥 卧虎藏龍
3.誇張的修辭手法的成語:
日理萬機 日月如梭 三頭六臂 怒發沖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發百中 膽大包天 寸步難行 一步登天 日上三竿
4.其他(除比喻、擬人、誇張)修辭手法的成語
a明喻:虛懷若谷 門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飢似渴 味同嚼蠟 壽比南山 歸心似箭 如魚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暗喻:車水馬龍 有口皆碑 唇槍舌戰 草木皆兵 冰清玉潔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黃 犬牙交錯 血海深仇 犬馬之勞
c借喻:望穿秋木 破鏡重圓 風平浪靜 班門弄斧 銅牆鐵壁 豺狼當道 掌上明珠 畫龍點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d對比: 口蜜腹劍 口是心非 虎頭蛇尾 好逸惡勞 陽奉陰違 南轅北轍 外強中干 吃一塹長一智 掛羊頭賣狗肉
e對偶: 地大物博 感恩戴德 山窮水盡 謙受益,滿招損 家喻戶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f借代:目不識丁 披肩執銳 扭轉乾坤 迫在眉睫 拈花惹草 大江東去 燈紅酒綠 咬文嚼字 青黃不接 手無寸鐵
g比擬:閉月羞花 百花爭艷 草木皆兵 風塵僕僕 呆若木雞 生龍活虎 鶯歌燕舞 抱頭鼠竄 肥頭大耳 土崩瓦解 風燭殘年
h反復:登峰造極 星移斗轉 提綱挈領 審時度勢 情真意切 罪魁禍首 豐功偉績 心灰意冷 真憑實據 一心一意
i反問: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皮之不存,毛將附焉 塞翁失馬,焉之非福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j雙關:風雨同舟 藕斷絲連 立地成佛 樂在其中
k回環: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l頂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一傳十,十傳百 一而再,再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