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對於初發的患者往往採用保守治療,比如卧床休息,口服鎮痛葯物,還有理療、推拿、按摩等方法。反復發作或是保守治療不佳的人疼痛科可以採用微創介入的方法。對於初發的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往往採用保守治療。包括卧床休息、口服消炎鎮痛的葯物,也包括理療、推拿、按摩,大部分都可以達到臨床治癒的效果。對於反復發作或者是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可以採用微創介入的辦法進行治療。這些微創介入的方法是疼痛科所擅長的,比如神經阻滯。神經阻滯就是把消炎鎮痛的葯物直接注射到神經的周圍,把神經周圍的炎症在短期內進行消除,從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另外,針對突出的椎間盤,可以採用射頻、臭氧、膠原酶溶解術等方式進行治療。還可以去除椎間盤,之後就不會再壓迫神經,疼痛就會消除,從而可以達到根治的目的。
❷ 頸椎間盤突出,如何治療
25周歲之前基本椎間盤還沒有定型,是在一個生長發育過程,25周歲之後椎間盤一定會出現相應退變。所以每個人的頸椎間盤都會在不同程度上隨著年齡的增加有形態改變,即在影像學上可能會出現膨出和輕度突出情況。單純影像學改變不作為臨床診斷和治療依據,只有影像學改變和臨床症狀和體征有嚴密的邏輯關系,即有一致性或者臨床產生症狀可以或者只能用突出、膨出這種改變來解釋的時候,才考慮如何來應對這種突出或者膨出。在25周歲之前,如果不當的使用頸椎,也會導致椎間盤提前出現形態學改變,這種改變會出現相應的病理臨床表現。出現這種情況之後日常需要注意,要保持頸椎生理曲度。頸椎生理曲度是向後開口的C字形,從側位來看向後開口呈C字形,這是正常的曲度。因為工作、學習、生活或者不良習慣,導致頸椎曲度會有減退或者消失情況,更嚴重甚至會出現向前開口的反C字形,就會使相應的椎間盤生物力學向後出現擠壓情況,形態學上就會出現改變。預防這種情況或者保持頸椎生理曲度,需要大家做的就是不要長時間、連續伏案低頭,或者在床上看書、看電視、玩平板、看手機等不良習慣。現在長時間的開車也會對頸椎造成很嚴重的影響,遇到有紅綠燈情況或者遇到有服務區的時候,要及時的讓頸部得到休息,休息方式就是對頸部的按摩擠壓手法,包括下車低頭、扭轉、仰頭活動,可以使頸部肌肉和頸部椎間盤都得到緩解和改善狀態。
❸ 怎樣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症
頸椎間盤突出症分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各有其適應證。
(1)保守療法。對於神經根受壓者及脊髓受壓較輕者,首選綜合性保守療法,絕大部分病例可獲得較為滿意的療效。
①圍領、頸托制動、休息。用於非卧床患者或治療間歇期,使頸椎維持制動。
②枕頜吊帶牽引。主要作用為制動、解除頸肌痙攣和緩解椎間盤內部壓力。可取坐位或卧位,頭前傾15 度,重量2 ~ 6kg,視患者體重和病情而定,每日2 ~ 3 次,每次20 ~ 30 分鍾。
③推拿按摩。對改善局部血供,鬆弛肌肉痙攣,解除疼痛,擴大椎間隙及椎間孔,使移位的椎體復位,甚為有效。
④理療。方法很多,有利於加速炎症性水腫的消退和改善神經的血供。
⑤封閉療法。可行痛點封閉或頸部硬膜外腔封閉,可迅速控制炎症和解除疼痛,療效較好,但存在一定潛在的危險性,不作為常規使用。
⑥葯物治療。詳見頸椎病的葯物治療。
(2)手術治療。對保守治療無效或脊髓受壓嚴重者,可採用手術治療。
①前路椎間盤摘除、椎體間植骨融合術。常可獲得滿意的療效。
具體方法詳見頸椎病的手術治療。
②後路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術。伴有頸椎管狹窄的病例可行後路手術減壓,但頸椎間盤摘除手術通常不可從後路進行,以避免脊髓損傷。
❹ 頸椎間盤突出該如何治療
患上頸椎間盤突出症,要如何治理呢?怎樣治療的效果好?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脊柱神經外科李維新教授就在這里給大家講一下頸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方法。
本病以非手術治療為主,若出現脊髓壓迫症狀,則應盡早行手術治療。我們先來一起看看非手術治療吧!
一、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為本病的基本療法,不僅適用於輕型病例,而且也是手術治療的術前准備與術後康復的保障。非手術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葯物治療:可適當應用抗炎、鎮痛葯物,對緩解病情有一定作用;此外,一些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葯物,亦可服用,對症狀明顯者,可選擇靜脈滴注方式,較之口服更為有效。
2.理療和按摩:在選擇按摩療法時應注意,手法推拿雖對一部分病例有效,但如操作不當,或病理改變特殊,反而可能加重症狀,甚至引起癱瘓,因此,在決定選用時一定要慎重。
3.
頸椎牽引:可採取坐位或卧位,用四頭帶(Glisson氏帶)牽引。對一般性病例,重量開始宜小些,一般為1.5~2kg,以後逐漸增至4~5kg,牽引時間每次1~2h,2次/d,2周為一療程。對症狀嚴重者,則宜選用輕重量卧位持續性牽引,牽引重量1.5~2kg,3~4周為一療程。在牽引過程中如有不良或不適反應,應暫停牽引。牽引療法主要適用於側方型頸椎間盤突出症。對中央型頸椎間盤突出症亦可選用,但在牽引過程中,如果錐體束症狀加重,應及早施術。此外,在牽引過程中,切忌使頭頸過度前屈,此種體位有可能會加重後突的髓核對脊髓前中央動脈的壓迫,使病情惡化。在牽引的全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並隨時調整力線和重量等。
4.圍頸保護:用一般的簡易圍頸保護即可限制頸部過度活動,並能增加頸部的支撐作用和減輕椎間隙內的壓力。重症型而又需要起床活動者,可選用帶牽引的頸圍支具。對頸部牽引後症狀緩解及手術後恢復期的病例,亦需用頸圍保護,以有利於病情恢復。
二、手術治療:對反復發作,經非手術治療無效,或是出現脊髓壓迫症狀者,應及早行手術治療。手術以頸前路減壓、摘除突出椎間盤及椎體間植骨融合術為主。近年來,在頸前路摘除突出椎間盤後,行前路鋼板螺釘系統內固定等,已成為當前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症的新方法。對合並有椎管狹窄的病例,則可酌情在前路減壓術後間隔3~8周,再行頸後路椎管擴大減壓術。
上面,就是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脊柱神經外科李維新教授給大家介紹的頸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方法。李維新教授還說道,頸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比較輕應採用非手術治療;在非手術治療無效,患者必須要做手術的情況下,才行手術治療。
❺ 頸椎間盤突出有什麼自我治療方法
有來醫生
提示:本內容不能代替面診,如有不適請及時線下就醫
頸椎間盤突出症的自我治療方法
2020-08-2080727人閱讀
張維嘉副主任醫師
骨外科哈爾濱市第一醫院
去咨詢
點擊播放醫生的語音回答
00:00
01:22
頸椎間盤突出症的自我治療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第一、自調攜帶型頸部牽引法,患者自行帶好牽引器,將開關順時針擰緊、充氣,開始牽引的前兩周內,頸部拔伸力設置為204-306N,牽引時間5-15分鍾,牽引4-6小時/次,充氣後還可進行被動或主動前屈、左右側屈活動;
第二、水療法,溫水39℃,每日浸泡20分鍾以上,頭面部出微汗;
第三、康復治療,手練習,如習字、撿小物體、打字;上肢練習,如俯卧撐及引體向上;下肢練習,如坐立練習、踝背屈練習、蹲起,累積次數200-1000次/日,可分組練習;軀干練習,如仰卧起坐、仰卧舉腿,50-200次/日,可分組進行。
❻ 頸椎椎間盤突出怎麼治療最好
頸椎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有:頸椎牽引、局部理療、中葯內服和外敷,如有條件則可以加用手法正骨,治療一般只需半月就可以了。預防:低枕或去枕睡眠,最好是急性期去枕平卧一周至半月,避免長時間低頭位工作,避免躺著看書或看電視,積極戶外有氧鍛煉,登高望遠有好處。祝好!
❼ 頸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方法是什麼呢
頸椎間盤出治療首先可選擇保守療法:對於神經根受壓者及脊髓受壓較輕者,首選綜合性保守療法,絕大部分病例可獲得較為滿意的療效。
圍領、頸托制動、休息:用於非卧床病人或治療間歇期,使頸椎維持制動。
還有枕頜吊帶牽引:主要作用為制動、解除頸肌痙攣和緩解椎間盤內部壓力。可取坐位或卧位,頭前傾15度,重量2~6kg,視病人體重和病情而定,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鍾。
推拿按摩治療椎間盤突出:對改善局部血供,鬆弛肌肉痙攣,解除疼痛,擴大椎間隙及椎間孔,使移位的椎體復位,甚為有效。
葯物治療:使用中醫驗方頸椎骨fang世醫貼於椎間盤部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對椎間盤突出有非常獨到的治療作用。
理療:方法很多,有利於加速炎症性水腫的消退和改善神經的血供。
封閉療法:可行痛點封閉或頸部硬膜外腔封閉,可迅速控制炎症和解除疼痛,療效較好,但存在一定潛在的危險性,不作為常規使用。
手術治療頸椎間盤出:對保守治療無效或脊髓受壓嚴重者,可採用手術治療。
微創療法治療頸椎間盤出: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的優越性。
❽ 頸椎間盤突出的最佳治療方法有哪些
經保守治療無效的頸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多數人可選擇微創治療的方法,如:頸椎間盤內減壓、頸椎間盤髓核氧化、微創頸椎間盤切除、頸椎間盤生物化學溶解等,頸椎間盤的微創技術為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症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它既減輕了頸椎手術帶來的危險打擊又能達到與開刀手術相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