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心理調節方法有哪些
一、深呼吸調節法。當工作繁重、心理壓力過大時 ,你抽出 5- 15分鍾的時間來做深呼吸 :選擇安靜、光線不太強的地方 ,坐在沙發或椅子上 ,也可以在自己家的床上 ,放鬆身體 ,然後做深呼吸 ,每次緩慢吸入空氣 ,達到最大肺活量 ,盡可能多保持一會 ,然後再緩慢地把氣徹底吐出來 ,在這個過程中應有肢體肌肉由緊張漸漸放鬆的感覺。這是非常簡單而有效的心理放鬆方法。
二、音樂療法。現在在國內外都有專門的音樂心理治療 ,在生活中 ,我們也可以來應用一些音樂幫助緊張的心理放鬆下來。這里所說的音樂不是流行歌曲 ,而是純粹的音樂。焦慮、緊張、煩燥者 ,可以選擇《春江花月夜》、《漁舟唱晚》等古典樂曲 ;而情緒低落、消沉、抑鬱者可以選擇《喜洋洋》、《步步高》等歡快輕松的民曲或鋼琴曲。每天聽音樂可以幫助我們祛除消極情緒 ,緩解壓力。
三、緊張的工作之餘 ,應該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子 ,多結交一些朋友 ,遇到問題主動找朋友或家人傾訴 ,及時把不愉快的情緒化解。
四、如果心理壓力過大 ,或者心理問題嚴重 ,特別是這些問題如果與一些負性的生活事件或者與本人的個性有關 ,那麼還是應該及時進行心理咨詢 ,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消極認知 ,解除心理障礙和疾病 ,以穩定的情緒、健康的心理狀態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應對挑戰 ,享受人生。
② 自我心理調節方法有哪些
自我心理調節方法:
1、意識調節
人的意識能夠調節情緒的發生和強度,一般來說,思想修養水平較高的人,能更有效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因為他們在遇到問題時,善於明理與寬容。
2、語言調節
語言是影響人的情緒體驗與表現的強有力工具,通過語言可以引起或抑制情緒反應,如林則徐在牆上掛有「制怒」二字的條幅,這是用語言來控制與調節情緒的例證。
3、注意轉移
把注意力從自己的消極情緒上轉移到其它方面上去,俄國文豪屠格涅夫勸告那些剛愎自用、喜歡爭吵的人:在發言之前,應把舌頭在嘴裡轉十個圈。這些勸導,對於緩和激情是非常有益的。
4、行動轉移
此法是把情緒轉化為行動的力量,即把怒氣轉變為從事科學、文化、學習、工作、藝術、體育的力量。
5、釋放法
讓憤怒者把有意見的、不公平的、義憤的事情坦率地說出來,以消怒氣,或者面對著沙包、人頭面像猛擊幾拳,可達到鬆弛神經功能的目的。
6、自我控制
人們還可以用自我調控法控制情緒。即按一套特定的程序,以機體的一些隨意反應去改善機體的另一些非隨意反應,用心理過程來影響生理過程,從而達到鬆弛入靜的效果,以解除緊張和焦慮等不良情緒。
③ 控制情緒的心理調節方法有哪些
運動。
尤其是冗長的運動,比如,跑半小時的馬拉松,騎一小時的腳踏車,一類。
所有情緒的問題,最好的鍛練辦法,就是運動。
情緒,其實也是「身體反應」一種。
我曾經圖樣圖森破地覺得,「覺得自己不夠好」這樣的負面情緒能夠促使我變得更好啊,好像還挺有用的。於是在遭受挫折的時候老是繼續想繼續想,想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夠好,應該怎樣改進。結果常常負能量太多,副作用遠大於正面作用。
正確的方式是,先給自己放個假,接納自己有不夠好的地方,告訴自己其實也沒什麼。等情緒恢復正常了,再去想到底可以如何改進。這樣,可以節省掉所有情緒不好的時間,用在真正地提高技能上。
其他情緒同理。
④ 常見的心裡調試方法有
合理變通的主要方式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
1、迴避——轉移注意力,盡可能躲開導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腦里往往形成一個較強的興奮灶。迴避了相關的外部刺激,可以使這個興奮灶讓位給其他刺激引起的新的興奮灶。興奮中心轉移了,也就擺脫了心理困境。
2、變通——變惡性刺激為良性刺激,酸葡萄與甜檸檬效應。心理學上又叫合理化。就是通過找一些理由為自己開脫,以減輕痛苦,緩解緊張,使內心獲得平衡的辦法。弗洛伊德指出,常見的合理化有兩種:一是希望達到的目的沒有達到,心理便否定該目的的價值或意義,俗稱酸葡萄效應。二是未達到預定的期望或目標,便提高目前現狀的價值或意義,俗稱甜檸檬效應,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檸檬,就說檸檬是甜的,於是便不感到苦惱。心理調適可借用某種「合理化」的理由來解釋事實,變惡性刺激為良性刺激。
3、轉視——換個角度看問題,橫看成嶺側成峰。因為並不是任何來自客觀現實的外部刺激都可以迴避或淡化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積極和消極的方面。同一客觀現實或情境,如果從一個角度來看,可能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使人陷入心理困境;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可以發現它的積極意義,從而使消極情緒體驗轉化為積極情緒體驗,走出心理困境。
4、換腦——換一種認知解釋事物,更新觀念,重新解釋外部環境信息,也就是相當於換一個腦袋思考、解釋問題。在個體出現心理矛盾和沖突的時候,可以通過換腦法,減少或消除心理認知與心理體驗的矛盾沖突。
5、升華——讓積極的心理認知固著,把挫折變成財富。
人的心理問題長期不能解決,往往與他們的消極心理固著有關。如何克服心理固著,有效的方法是進行心理位移,即選擇一種新的、高層次的、積極的、利於他人和社會的心理認知固著代替舊有的心理認知固著,從而改變消極的心理狀態,這就是心理升華法。「失敗乃成功之母」、「化悲痛為力量」就是從失敗的消極因素中,認識其中蘊涵著的積極因素,使之成為個體奮起圖強,取得成功的動力和契機。
6、補償——改弦易轍不變初衷,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人們難免會由於一些內在的缺陷或外在的障礙以及其它種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最佳目標動機受挫。這時,往往會採取種種方法來進行彌補,以減輕、消除心理上的困擾。這在心理學上稱為補償作用。補償,就是在目標實現受挫時,通過更替原來的行動目標,求得長遠價值目標實現的一種心理調適方式。
7、求實——切合實際調整目標。當實現目標過程中受挫時,就會產生心理緊張或痛苦,避免或緩解這種狀況的一個有效措施,就是及時切合實際調整自我,並變換實現目標的途徑和方法。
人生路上,如果所面對的無法改變,那就先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最終改變屬於自己的世界。
⑤ 心理調節的方法
調整心態最好的方法就是學佛念佛。
在唐朝的時候,有一位永明延壽禪師,大師在《萬善同歸集》裡面總結了念佛的十種功德,我們知道這些念佛的功德以後,對念佛法門就更加有信心,那是哪十種功德呢。
一、晝夜常得諸天大力神將並諸眷屬隱形守護。
在《阿彌陀經》或者其他凈土經典里,都講到念佛之人會得到佛菩薩和龍天鬼神的護念,佛陀在涅槃的時候,諸天、修羅、葯叉等等全都發願說,在冥冥當中,以行樂道,布施念佛的人。所以在座各位只要保持精進念佛的心,好好念佛,冥冥之中自有龍天護佑。
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等,及一切菩薩,常隨守護。
大家知道,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教化的凈土,像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諸大菩薩,都是阿彌陀佛隨行的菩薩。所以我們念佛的時候,可以得到諸大菩薩的護佑,因為大家知道,菩薩發了一個願,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像觀音菩薩,以三十二應身度無量眾生,各位虔誠念佛,一定會得到菩薩的護佑。
三、常為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這剛好契合了彌陀本願,大家知道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願,只要是念我佛名號的,都可以得到阿彌陀佛相應的願力的加持,這是彌陀本願。
四、一切餓鬼,若夜叉、羅剎,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龍,悉不能害。
當我們有了念佛的功德,有了諸位天神、菩薩的護佑,有了佛光的加持,自然一切的鬼神、羅剎啊、怨賊等等都會遠離。念佛的人,不會遭到邪惡眾生的侵害。
五、一切火難、水難、冤賊、刀箭、牢獄、杻械、橫死、枉死,悉皆不受。
佛法講「一切唯心造」,就是我們所遭受的命運,都是自己內心的顯現,如果一個人心懷貪婪、嗔恨等種種不善的心念,他就招感惡的境界;念佛的眾生,他的善業召感的必是平安、吉祥等具有福報的境界。所以,念佛的眾生能夠轉變自己的心念,通過念佛名號,能夠與彌陀宏願相應,就會遠離橫死災害,這個也是念佛的功德。
六、先所作罪,皆悉消滅,所殺免命,彼蒙解脫,更無執對。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可能都是被自己的業力所牽引,雖然過去世做過一些功德,讓我們能夠得到人身,但是因為我們的無明,更是造作了無量罪業。怎麼能夠消除業障呢?念佛一聲,滅無量重罪,何況是連續七天的精進念佛。所以,一個精進念佛的人,能夠通過念佛的功德,懺悔的功德,使宿世惡業得到削減乃至消滅,自己就更加容易走向解脫。
七、夜夢正直,或復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身。
大家以前不念佛的時候,都會做夢吧?可能夢境有好有壞,是各種幻想或者慾望所顯現,那麼念佛以後,有沒有做過吉祥的夢?如果你平日念佛特別精進,心中沒有其他雜念,就能召感吉祥的,有瑞相的夢。我身邊就有老菩薩夢見過佛陀金身,這是吉祥的夢。
八、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
大家想想,如果一個人沒有顛倒妄想,全心全意只在一句佛號上,心與諸佛的功德相應,那肯定心生歡喜,是吧?我們心的狀態,對身體的影響非常大。如果一個人心常歡喜,自然顏色光澤,氣力充盛,也就是說,念佛剛開始是改變我們的情緒,心態,甚至能夠做瑞夢。慢慢的,會讓我們身體由內而外更加健康,一些疾病也會痊癒,乃至極難醫治的重症也會不知不覺中得到改善。
九、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供養禮拜,猶如敬佛。
一個精進念佛、心中有佛的人,他身上自然有一種庄嚴、超然脫俗的氣質。念佛人得諸佛菩薩、龍天護法的護佑,惡緣遠離,他的內心會變得特別的慈悲,令人感到親切,而且他氣力增盛,氣色非常好,相貌也柔和,這樣具有諸多功德的人,是不是會得到大家的恭敬呢?
十、命終之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得見阿彌陀佛及諸菩薩聖眾,手執金台,接引往生西方凈土,盡未來際,受勝妙樂。
前九種講是現世功德,第十種就是我們在此生的修凈土法門最終的目的,最終的願望——命終之後往生西方凈土。我們被佛菩薩接引到西方凈土以後,與賢聖為友伴,能夠速成佛道,並且享受勝樂,不再遭受輪回之苦。
學佛的途徑很多,比如可以通過收聽喜馬拉雅FM裡面的佛教內容學習。
推薦如下:
《凈土聖賢錄》,《星雲大師:人生就是放下》《印光大師說凈土》
《錢文忠講佛教十三經》《聽不困的佛教歷史》等等。
⑥ 心理調適的方法有哪些
看自己當時心裡的需求有那些,你再去想辦法調整需求,這些方法可以調正心理。
⑦ 簡要說說調節心理健康有哪些方法
如何改善心理健康
1、分散注意力
分散注意力,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是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最佳方法,這有助於讓大腦保持繁忙,將壓力轉移到其他地方,給人一種輕松的感覺。
2、睡眠很重要
許多人都有睡眠的問題,有些事甚至有嚴重的失眠症。睡眠時間的減少會導致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和其他健康問題。每天睡眠至少要保證7個小時,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3、選擇健康的食物
飲食質量對心理健康影響很大。由於無法獲得健康的食品,許多年輕人面臨著心理健康症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請吃富含營養並有助於維持大腦健康的食物。另外,避免加工食品和快餐,並在日常飲食中盡量多吃蔬菜。
4、樹立自信心
尊重自己,樹立自信心非常重要。自尊心強的人擁有更好的社會關系和更令人滿意的生活,而自尊心不強的人更容易遭受負面情緒和其他心理問題的困擾,例如焦慮和沮喪。
5、要有感知之心
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經常看到自己生活中的消極方面,這使自己處於更加沮喪的狀態。要擺脫負面情緒,請對生活中的所有美好事物心存感激,特別是對別人的幫助更要感激,還要盡自己的可能去幫助別人,服務社會。這將讓自己以更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有助於讓心理更健康。
6、鍛煉
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有健康的大腦。運動是釋放壓力的最好方法,每天鍛煉可使人保持身體健康,並有助於分泌一種稱為多巴胺的快樂激素,讓人心情更好,從而有利於心理健康。
7、經常去戶外
每周都要有一定的戶外時間。戶外有新鮮的空氣,陽光也可以提供對身體很重要的維生素D,這些對心理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人類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當人融入大自然時,可以緩解壓力,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⑧ 調節心理的方法
心理調節的方法
人的心理問題長期不能解決,往往與消極心理固著有關。如何克服心理固著?心理醫生建議:有效的方法是進行心理位移,即選擇一種新的、高層次的、積極的、利於他人和社會的心理認知固著代替舊有的心理認知固著,從而改變消極的心理狀態,這就是心理升華法。「失敗乃成功之母」、「化悲痛為力量」就是從失敗的消極因素中,熟悉其中蘊涵著的積極因素,使之成為個體奮起圖強,取得成功的動力和契機。
1、轉視――換個角度看問題,橫看成嶺側成峰。因為並不是任何來自客觀現實的外部刺激都可以迴避或淡化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積極和消極的方面。同一客觀現實或情境,假如從一角度來看,可能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使人陷入心理困境;假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可以發現的積極意義,從而使消極情緒體驗轉化為積極情緒體驗,走出心理困境。
2、升華――讓積極的心理認知固著,把挫折變成財富。
3、換腦――換一種認知解釋事物,更新觀念,重新解釋外部環境信息,也就是相當於換一個腦袋思考、解釋問題。在個體出現心理矛盾和沖突的時候,可以通過換腦法,減少或消除心理認知與心理體驗的矛盾沖突。
4、變通――變惡性刺激為良性刺激,酸葡萄與甜檸檬效應。心理學上又叫合理化。就是通過找一些理由為自己開脫,以減輕痛苦,緩解緊張,使內心獲得平衡的辦法。弗洛伊德指出,常見的合理化有兩種:一是希望達到的目的沒有達到,心理便否定該目的的價值或意義,俗稱酸葡萄效應。二是未達到預定的期望或目標,便提高目前現狀的價值或意義,俗稱甜檸檬效應,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檸檬,就說檸檬是甜的,於是便不感到苦惱。心理調適可借用某種「合理化」的理由來解釋事實,變惡性刺激為良性刺激。
5、迴避――轉移注重力,盡可能躲開導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腦里往往形成一個較強的興奮灶。迴避了相關的外部刺激,可以使這個興奮灶讓位給其他刺激引起的新的興奮灶。興奮中央轉移了,也就擺脫了心理困境。
6、求實――切合實際調整目標。當實現目標過程中受挫時,就會產生心理緊張或痛苦,避免或緩解這種狀況的一個有效措施,就是及時切合實際調整自我,並變換實現目標的途徑和方法。
7、補償――改弦易轍不變初衷,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人們難免會由於一些內在的缺陷或外在的障礙以及其它種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最佳目標動機受挫。這時,往往會採取種種方法來進行彌補,以減輕、消除心理上的困擾。這在心理學上稱為補償作用。補償,就是在目標實現受挫時,通過更替原來的行動目標,求得長遠價值目標實現的一種心理調適方式。
⑨ 如何進行心理調節
1. 自我鼓勵法
用某些哲理或某些名言安慰自己,鼓勵自己同痛苦、逆境作斗爭。自娛自樂,會使你的情緒好轉。
2. 語言調節法
語言是影響情緒的強有力工具。如你悲傷時,朗誦滑稽、幽默的詩句,可以消除悲傷。用「制怒」、「忍」、「冷靜」等自我提醒、自我命令、自我暗示,也能調節自己的情緒。
3. 環境制約法
環境對情緒有重要的調節和制約作用。情緒壓抑的時候,到外邊走一走,能起調節作用。心情不快時,到娛樂場做做游戲,會消愁解悶。情緒憂慮時,最好的辦法是去看看滑稽電影。
4. 注意力轉移法
請你把注意力從消極方面轉到積極、有意義的方面來,心情會豁然開朗。例如,當你遇到苦惱時,可以將它拋到腦後或找到光明的一面,則會消除苦惱。
5. 能量發泄法
對不良情緒可以通過適當的途徑排遣和發泄。消極情緒不能適當地疏泄,容易影響心身健康。所以,該哭時應該大哭一場;心煩時找知心朋友傾訴;不滿時發發牢騷,憤怒時適當地出出氣;情緒低落時可以唱唱歡快的歌
l)將不良情緒的能量發泄出去。比如當你發怒時,不如趕快跑到其它地方,或是用拳頭錘擊牆壁,或是找個體力活干一千,或是跑一圈,這樣就能把因盛怒激發出來的能量釋放出來,從而使心情平靜下來,或者在你過度痛苦時,不妨大哭一場。笑,也是釋放積聚能量,調整機體平衡的一種方式。
(2)理智地消解不良情緒。首先必須承認不良情緒的存在;其次,承認了不良情緒的存在後,就要分析產生這一情緒的原因,並弄清楚究竟為什麼會苦惱、憂愁或憤怒,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弄清自己所苦惱、憂愁、憤怒的事物,是否確實可惱、可憂、可怒,有時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那麼不良情緒就會得到消解;最後,有時確實有可惱、可憂、可怒的理由,那麼,就要尋求適當的方法和途徑來解決它。比如,你如果因為考試前把握不大,對能不能考好感到焦慮不安,你就要積極把精力轉移 到加強學習上來,集中精力搞好復習,減輕自己的憂慮。
(3)將不良情緒遺忘或轉移掉。一般情況下,能對自己的情緒產生強烈刺激的事情,通常都與自己的親身利益有很大關系,要很快將它遺忘,是很困難的。但是,可以進行積極地轉移,即設法使自己的思緒轉移到更有意義的方面上,或者主動去幫助別人,或者找知心朋友談心,或是找有益的書來閱讀。要使自己 的心思有所寄託,不要使自己處於精神空虛、心理空曠的狀態。凡是在不愉快的情緒產生時能很快將精力轉移他處的人,不良情緒在他身上存留的時間就短。
(4)採取必要的方法
自我鼓勵法。也就是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某些明智的思想來安慰自己,鼓勵自己同痛苦和逆境進行斗爭。自我鼓勵是人們精神活動的動力源泉之一,一個人在痛苦、打擊和逆境面前,只要能夠有效地進行自我鼓勵,他就會感到力量,就能在痛苦中振作起來。
語言暗示法。當你為不良情結所壓抑的時候,可以通過言語暗示作用,來調整和放鬆心理上的緊張狀態,使不良情緒得到緩解。比如,你在發怒時,可以用言詞暗示自己"不要發怒","發怒會把事情辦壞的"。陷入憂愁時,提醒自己"憂愁沒有用,於事無益,還是面對現實,想想辦法吧。"等等,在鬆弛平靜、排除雜念、專心致志的情況下,進行這種自我暗示,對情緒的好轉將大有益處。
請人引導法。有時候,不良情緒光靠自己獨自調節還不夠,還需藉助於別人的疏導。心理學研究認為,人的心理處於壓抑的時候,應當允許有節制的發泄,把悶在心裡的一些苦惱傾倒出來。因此,當青年人有了苦悶的時候,可以主動找親人、朋友訴說內心的憂愁,以擺脫不良情緒的控制。
環境調節法。環境對人的情緒、情感同樣起著重要的影響和制約作用。素雅整潔的房間,光線明亮、顏色柔和的環境,使人產生恬靜、舒暢的心情。相反,陰暗、狹窄、骯臟的環境,給人帶來憋氣和不快的情緒。因此,改變環境,也能起到調節情緒的作用,當你在受到不良情緒壓抑時,不妨到外面走走,看看美景,大自然的美景,能夠曠達胸懷,歡娛身心,對於調節人的心理活動有著很好的效果。
當一個人處於不良情緒狀態時,常常可以用下面的方法來調節自己的情緒:
(1)意識調節法 人的意識能夠調節情緒的發生與強度,有些思想修養水平高的人往往 比思想修養水平較低的人能夠更有效地調節情緒。一個人要努力以意識來控制情緒的變化, 可以用"我應……""我能……"加上要想辦的事情來調控自己的情緒。
(2)語言調節法 語言是一個人情緒體驗強有力的表現工具。通過語言可以引起或抑制 情緒反應,即使不出聲的內部語言也能起到調節作用。林則徐在牆上掛有"制怒"二字的條 幅,這是用語言來控制調節情緒的好辦法。
(3)注意轉移法 把注意從自己消極的情緒上轉移到有意義的方向上。人們在苦悶、煩 惱的時候,看看調節情緒的影視作品,讀瀆回憶錄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行動轉移法 克服某些長期不良情緒的方法,可以用新的工作、新的行動去轉移負 性情緒的干擾。貝多芬曾以從軍來克服失戀的痛苦,不妨是一種好的選擇。 最大的心理之患在於患得患失;最大的精神負擔莫過於名利枷鎖。人不可一味地追逐名 利,也不可缺乏上進心和奮斗精神。養生首養心,養心淡名利。知足常樂,身心健康。美術 大師劉梅粟先生已年逾九十,仍精神煥發,揮毫自如。其長壽秘訣是:"寵辱不驚,看庭前 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一個人學會樂觀,淡泊名利,保持健康情緒,命運永遠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制怒術 做情緒的主人,當喜則喜,當悲則悲。在遇到發怒的事情時,一思發怒有無道理,二思發怒後有何後果,三思有其它方式替代嗎?這樣就可以變得冷靜而情緒穩定。
愉悅術 努力增加積極情緒。具體方法有三:一是多交友,在群體交往中取樂;二是多立小目標,小目標易實現,每一個實現都能帶來愉悅的滿足感;三是學會辯證思維,可使人從容地對待挫折和失敗。
幽默術 常笑多幽默。心理學家認為,人不是因為高興才笑,而是因為笑才高興。不是因為悲傷才哭,而是因為哭才悲傷。生活中要多笑勿愁。
助人術 學雷鋒做善事,既可以給他人帶來快樂,也可使自己心安理得,心境坦然,具有較好的安全感。
宣洩術 遇到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可以通過運動、讀小說、聽音樂、看電影、找朋友談心訴說來宣洩自己不愉快的情緒,也可以大哭一場。
代償轉移術 當需求受阻或者遭到挫折時,可以用滿足另一種需要來代償。這一門課沒考好,可爭取在另一門課上取得好的成績,也可以通過分散注意力,改變環境來轉移情緒的指向。
升華術 即把受挫折的不良情緒引向崇高的境界。如著名文豪歌德在失戀後,把失戀的情緒能量升華到文學寫作中,寫出了名篇《少年維特之煩惱》。
放鬆術 心情不佳時,可以通過循序漸進自上而下放鬆全身,或者是通過自我催眠、自我按摩等方法使自己進入放鬆入靜狀態,然後面帶微笑,想像曾經經歷過的愉快情境,從而消除不良情緒。
哪些食物能調解情緒
多年來的研究顯示,某些特定的食品能影響大腦中某些化學物質的產生,從而改善人們的心情。
全麥麵包 食物中的包氨酸能提高大腦中5羥色胺的水平,使人產生愉悅的感覺。而全麥麵包能幫助色氨酸的吸收。在吃富含蛋白質的肉類、乳酪等食品之前,先吃幾片全麥麵包,可以保證色氨酸能進入大腦,而不至於被其他氨基酸擠掉
咖啡 早上喝一杯咖啡確有提神醒腦的作用。咖啡因能使血壓暫性略有升高,並阻斷使我們感到瞌睡的化學物質傳遞。但每天喝3杯以上可能反而會使人煩躁、易怒。
水 每天應喝足夠的水,防止因缺水而感到萎靡不振。不能用咖啡或其他含咖啡的飲料代替。
香蕉 緊張與鎂缺乏密切相關,所以,生活忙碌的人在食譜中應補充富含鎂的食品,例如香蕉。
橙和葡萄 每天150毫克劑量的維生素C(約兩只橙)就可以使緊張、易怒、抑鬱的不良情緒得到改善。
辣椒 辣椒中含的辣椒素能刺激口腔神經末梢,使大腦釋放出內啡肽。這種物質能引起短暫的愉快感。
巧克力 許多女士,尤其是當她們受到經期前綜合征或不良情緒困擾時,特別想吃巧克力。因為巧克力具有鎮定作用。
牛肉 為了降低膽固醇完全忌吃牛肉,往往引起缺鐵,使人感覺疲勞,心情抑鬱。試驗表明,每天吃3盎司牛肉(一隻小漢堡包)的人比完全素食的人可多吸收50%的鐵。
⑩ 10種調節情緒的方法有哪些
1、認知調節:面對同樣的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可以產生不同的態度與想法。
2、理智控制:當我們對於某種現象還來不及思考或想不通時,當我們情緒沖動時,都要理智來控制。
3、合理宣洩:我們心情不好時,可以向同學、朋友、親人和師長、等傾訴自己心中的煩惱。或者寫日記。
4、心理放鬆:可以通過深呼吸放鬆肌肉來調節情緒。
5、行為調節:通過欣賞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跡等活動轉移注意力來調節情緒。
6、理性升華:升華是改變不為社會所接受的動機和慾望,而使之符合社會規范和時代要求,是對消極情緒的一種高水平的宣洩,是將消極情感引導到對人、對己、對社會都有利的方向去。
如一同學因失戀而痛苦萬分,但他沒有因此而消沉,而是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中,立志做生活的強者,證明自己的能力。
7、交往調節法
某些不良情緒常常是由人際關系矛盾和人際交往障礙引起的。因此,當我們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有了煩惱時,能主動地找親朋好友交往、談心,比一個人獨處胡思亂想、自怨自艾要好得多。
因此,在情緒不穩定的時候,找合適的人談一談,具有緩和、撫慰、穩定情緒的作用。另一方面,人際交往還有助於交流思想、溝通情感,增強自己戰勝不良情緒的信心和勇氣,能更理智地去對待不良情緒。
8、自我安慰法
當一個人遇有不幸或挫折時,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或不安,可以找出一種合乎內心需要的理由來說明或辯解。如為失敗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或尋找的理由強調自己所有的東西都是好的,以此沖淡內心的不安與痛苦。
這種方法,對於幫助人們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現實,保護自己,避免精神崩潰是很有益處的。
因此,當人們遇到情緒問題時,經常用「勝敗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壞事變好事」等詞語來進行自我安慰,可以擺脫煩惱,緩解矛盾沖突、消除焦慮、抑鬱和失望,達到自我激勵,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之目的,有助於保持情緒的安寧和穩定。
9、注意力轉移法
注意力轉移法,就是把注意力從引起不良情緒反應的刺激情境,轉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從事其他活動的自我調節方法。
當出現情緒不佳的情況時,要把注意力轉移到使自己感興趣的事上去,如:外出散步,看看電影、電視、讀讀書、打打球、下盤棋,找朋友聊天,換換環境等,有助於使情緒平靜下來,在活動中尋找到新的快樂。
這種方法,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防止不良情緒的泛化、蔓延;另一方面,通過參與新的活動特別是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而達到增進積極的情緒體驗的目的。
10、心理暗示法
積極自我暗示,在不知不覺之中對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狀態產生影響,積極的自我暗示令我們保持好的心情、樂觀的情緒、自信心,從而調動人的內在因素,發揮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