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沉降縫構造方法有哪些

沉降縫構造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10 04:13:56

1. 沉降縫如何處理

沉降縫具體施工方法如下:

1、基礎部分

可將原基礎施工時嵌入的瀝青木板或瀝青砂板留下,作為防水之用。如基礎施工時不用木板,也可用粘土填入搗實,並在流水面邊緣以1:3水泥砂漿填塞,深度約為15cm。

2、涵身部分

縫外側以熱瀝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深度約為5cm,內側以1:3水泥砂漿填塞,深度約為15cm,視沉降縫處圬工的厚薄而定。縫內可以用瀝青麻筋與水泥砂漿填滿;如太厚,亦可將中間部分先填以粘土。

3、施工質量要求

沉降縫端面應整齊、方正,基礎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錯,應貫通,嵌塞物應緊密填實。

4、保護層

各式有圬工基礎涵洞的基礎襟邊以上,均順沉降縫周圍設置粘土保護層,厚約20cm,頂寬約20cm。對於無圬工基礎涵洞,保護層宜使用瀝青混凝土或瀝青膠砂,厚度10—20cm。

(1)沉降縫構造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設置原則:

1、建築物平面的轉折部位。

2、建築的高度和荷載差異較大處。

3、過長建築物的適當部位。

4、地基土的壓縮性有著顯著差異。

5、建築物基礎類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處如果基礎持力層類別基本相同,且為素混凝土基礎,我覺得基礎就可以不斷開。因為混凝土的抗剪能力薄弱,即使發生不均勻沉降,對變形縫兩側的建築並無多大影響。

設置意義:

結構物設置沉降縫的目的是避免結構物因荷載或地基承載力不均勻而發生不均勻沉陷,產生不規則的多處裂縫,而使結構物破壞。

設置沉降縫後,可限定結構物發生整齊、位置固定的裂縫,並可事先對沉降縫處予以處理;如有不均勻沉降,則將其限制在沉降縫處,有利於結構物的安全、穩定和防滲(防止管內水流滲入涵洞基底或路基內,造成土質浸泡松軟)。

2. 沉降縫的施工方法

沉降縫的施工,要求做到使縫兩邊的構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嚴密防止水分滲漏,故沉降縫必須貫穿整個斷面(包括基礎)。沉降縫具體施工方法如下:
①基礎部分
可將原基礎施工時嵌入的瀝青木板或瀝青砂板留下,作為防水之用。如基礎施工時不用木板,也可用粘土填入搗實,並在流水面邊緣以1:3水泥砂漿填塞,深度約為15cm。
②涵身部分
縫外側以熱瀝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深度約為5cm,內側以1:3水泥砂漿填塞,深度約為15cm,視沉降縫處圬工的厚薄而定。縫內可以用瀝青麻筋與水泥砂漿填滿;如太厚,亦可將中間部分先填以粘土。
③沉降縫的施工質量要求
沉降縫端面應整齊、方正,基礎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錯,應貫通,嵌塞物應緊密填實。
④保護層
各式有圬工基礎涵洞的基礎襟邊以上,均順沉降縫周圍設置粘土保護層,厚約20cm,頂寬約20cm。對於無圬工基礎涵洞,保護層宜使用瀝青混凝土或瀝青膠砂,厚度10—20cm。

3. 牆面沉降縫做法

沉降縫是建築物牆面上的縫隙,這些縫隙統稱變形縫,沉降縫是變形縫的一種,看似一個簡單的縫隙卻有著重要的作用,今天就跟大家講解沉降縫做法規范,同時介紹沉降縫防水處理方法。
沉降縫是建築物牆面上的縫隙,這些縫隙統稱變形縫,沉降縫是變形縫的一種,看似一個簡單的縫隙卻有著重要的作用,今天就跟大家講解沉降縫做法規范,同時介紹沉降縫防水處理方法。

一、沉降縫做法規范

為防止建築物各部分由於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房屋破壞所設置的垂直縫稱為沉降縫。沉降縫的施工,要求做到使縫兩邊的構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嚴密防止水分滲漏,故沉降縫必須貫穿整個斷面(包括基礎)。沉降縫具體施工方法如下:

基礎部分:可將原基礎施工時嵌入的瀝青木板或瀝青砂板留下,作為防水之用。如基礎施工時不用木板,也可用粘土填人搗實,並在流水面邊緣以1:3水泥砂漿填塞,深度約為15cm。

涵身部分:縫外側以熱瀝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深度約為5cm,內側以1:3水泥砂漿填塞,深度約為15cm,視沉降縫處圬工的厚薄而定。縫內可以用瀝青麻筋與水泥砂漿填滿;如太厚,亦可將中間部分先填以粘土。

沉降縫的施工質量要求:沉降縫端面應整齊、方正,基礎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錯,應貫通,嵌塞物應緊密填實。

保護層:各式有圬工基礎涵洞的基礎襟邊以上,均順沉降縫周圍設置粘土保護層,厚約20cm,頂寬約20cm。對於無圬工基礎涵洞,保護層宜使用瀝青混凝土或瀝青膠砂,厚度10—20cm。

二、沉降縫和伸縮縫的區別

當房屋相鄰部分的高度、荷載和結構形式差別很大而地基又較弱時,房屋有可能產生不勻均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開裂。為此,應在適當位置如復雜的平面或體形轉折處、高度變化處、荷載、地基的壓縮性和地基處理的方法明顯不同處設置沉降縫。

沉降縫與伸縮縫不同之處是除屋頂、樓板、牆身都要斷開外,基礎部分也要斷開,使相鄰部分也可以自由沉降、互不牽制。沉降縫寬度要根據房屋的層數定,五層以上時不應小於120mm。

沉降縫不但應貫通上部結構,而且也應貫通基礎本身。沉降縫應考慮縫兩側結構非均勻沉降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響。抗震縫、伸縮縫在地面以下可不設縫,連接處應加強。但沉降縫兩側牆體基礎一定要分開。

伸縮縫又稱溫度縫。其做法為:沿建築物長度方向每隔一定距離預留縫隙,將建築物從屋頂、牆體、樓層等地面以上構件全部斷開,基礎因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不必斷開。伸縮縫的寬度一般為20-30mm,縫內應填保溫材料,間距在結構規范中有明確規定。

伸縮縫連續地設置在建、構築物應力比較集中的部位,將建、構築物分割成兩個或若干個獨立單元,彼此能自由伸縮的豎向或水平縫。建築物伸縮縫在地面以下的結構可不斷開。伸縮縫的寬度應滿足結構可能的最大伸縮變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

三、沉降縫防水處理方法

沉降縫防水處理的方案有很多,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很常見的解決方案。

安裝橡膠止水帶—澆築砼—粘貼止水條—塗刷防水塗料—塗料保護層—SBS卷材防水層

1、施工前首先要對止水帶進行裁剪和連接處理。裁剪可用剪刀或美工刀。為保證施工質量,止水帶連接接頭必須粘接良好。

2、由於橡膠止水帶為柔性產品,在定位橡膠止水帶時,—定要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更不能讓止水帶翻滾、扭結,如發現有扭結不展現象應及時進行調正。在固定止水帶時,應防止止水帶偏移,以免單側縮短,影響止水效果。

3、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澆搗的沖擊力,以免由於力量過大而刺破橡膠止水帶。如發現有破裂現象應及時修補,否則在接縫變形和受水壓時橡膠止水帶所能抵抗外力的能力就會大幅度降低。在混凝土澆搗時還必須充分震盪,以免止水帶和混凝土結合不良而影響止水效果

4. 什麼是橋梁沉降縫什麼情況下需要設置沉降縫

橋梁沉降縫是指為避免相臨結構不同重量導致不均勻沉降而設置在橋台與橋梁連接處,橋梁之間在橋墩連接處的垂直縫。

大橋橋梁受力於橋礅上,橋礅又受力於河床的地基上,,由於地基的承載力不同(即土質的軟硬不等),大橋在使用過程中又存在受力不均的情況而導致大橋會產生下沉。

一般為避免下沉而引發大橋發生垮塌,沉降縫都設置在橋梁與橋礅的連結處。

在以下情況下需要設置沉降縫:

1、 當建築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土壤上,兩部分之間。

2、當同一建築物的相鄰部分高度相差兩層以上或部分高度差超過10米時。

3、當同一建築相鄰基礎的結構體系、寬度和埋置深度相差懸殊時。原有建築物和新建建築物緊相毗連時。

(4)沉降縫構造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沉降縫將建築物劃分若干個可以自由沉降的獨立單元。沉降縫同伸縮縫的顯著區別在於沉降縫是從建築物基礎到屋頂全部貫通。

沉降縫寬度與地基性質和建築高度有關沉降縫的構造與伸縮縫基本相同,但蓋縫的作法,必須保證相鄰兩個獨立單元能自由沉降。

方案

在磚混結構中,沉降縫兩側建築的基礎通常採用兩種方案:

挑梁基礎

即在沉降縫一側牆的基礎按正常設置,另一側的縱牆由懸挑的挑梁承擔,梁端另設基礎梁和輕質隔牆。

雙牆方案

即在沉降縫兩側都設承重牆,以保證每個獨立單元都有縱橫牆封閉聯結,結構整體性好。

在兩承重牆間距較小時,為克服基礎的偏心受力,可採用在平面布置上為兩排交錯設置的獨立基礎,上放承牆的基礎梁。

沉降縫同時起著伸縮縫的作用,在同一個建築物內,兩者可合並設置,但伸縮縫不能代替沉降縫。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中的沉降縫通常採用雙柱懸挑梁或簡支梁作法。

沉降縫不但應貫通上部結構,而且也應貫通基礎本身。沉降縫應考慮縫兩側結構非均勻沉降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響。

抗震縫、伸縮縫在地面以下可不設縫,連接處應加強。但沉降縫兩側牆體基礎一定要分開。

5. 路面沉降縫施工方法是什麼有哪位能說說看

防震縫應依照抗震設防烈度、結構材料種類、結構類型、結構單元的高度和高差情況,留有足夠的寬度,其兩側的上部結構應完全分開。當設置伸縮縫和沉降縫時,其寬度應符合防震縫的要求。重力式擋土牆應每間隔10~20m設置一道伸縮縫,當地基有變化時宜加設沉降縫。在擋土結構的拐角處,應採取加強的構造措施。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設置防震縫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防震縫最小寬度應符合下列要求:框架結構房屋,高度不超過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過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應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寬20mm;2框架剪力牆結構房屋可按第一項規定數值的70%採用,剪力牆結構房屋可按第一項規定數值的50%採用,但二者均不宜小於70mm。防震縫兩側結構體系不同時,防震縫寬度應按不利的結構類型確定;防震縫兩側的房屋高度不同時,防震縫寬度應按較低的房屋高度確定。當相鄰結構的基礎存在較大沉降差時,宜增大防震縫的寬度。防震縫宜沿房屋全高設置,地下室基礎可不設防震縫,但在與上部防震縫對應處應加強構造和連接。結構單元之間或主樓與裙房之間如無可靠措施,不應採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設置防震縫。抗震設計時,伸縮縫、沉降縫的寬度均應符合防震縫最小寬度的要求。高層建築筏形基礎與裙房基礎之間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1當高層建築與相連的裙房之間設置沉降縫時,高層建築的基礎埋深應大於裙房基礎的埋深至少2m。當不滿足要求時應該採取有效措施。沉降縫地面以下處應用粗砂填實,以確保主樓基礎四周的可靠側向約束;2當高層建築與相連的裙房之間不設置沉降縫時,宜在裙房一側設置後澆帶,後澆帶的位置宜設在距主樓邊柱的第二跨內。後澆帶混凝土宜依照實測沉降值並計算後期沉降差能滿足設計要求後方可進行澆注;3當高層建築與相連的裙房之間不允許設置沉降縫和後澆帶時,應進行地基變形驗算,驗算時需考量地基與結構變形的相互影響並採取相應的有效措施。高層建築結構伸縮縫的最大間距:結構體系施工方法最大間距m框架結構現澆55剪力牆結構現澆45註:1框架-剪力牆的伸縮縫間距可依照結構的實際布置情況取表中框架結構與剪力牆結構之間的數值2當屋面無保溫或隔熱措施、混凝土的收縮較大或室內結構因施工外露時間較長時,伸縮縫間距應適當減小3位於氣候乾燥地區、夏季炎熱且暴雨頻繁地區的結構,伸縮縫的間距宜適當減小當採用下列構造措施和施工措施減少溫度和混凝土收縮對結構的影響時,可適當放寬伸縮縫的間距:1頂層、底層、山牆和縱牆端開間等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2頂層加強保溫隔熱措施,外牆設置外保溫層;3每30~40m間距留出施工後澆帶,帶寬800~1000mm,鋼筋採用搭接接頭,後澆帶混凝土宜在兩個月後澆灌;4頂部樓層改用剛度較小的結構形式或頂部設局部溫度縫將結構劃分為長度較短的區段;5採用收縮小的水泥、減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適宜的外加劑;6提高每層樓板的構造配筋率或採用部分預應力結構。高層建築鋼結構不宜設置防震縫,薄弱部位應採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高層建築鋼結構不宜設置伸縮縫,當應該設置時,抗震設防的結構伸縮縫應滿足防震縫要求。防空地下室防護單元內不應設置伸縮縫或沉降縫。當在兩相鄰防護單元之間設置伸縮縫或沉降縫,且需開設門洞時,應在兩道防護密閉隔牆上分別設置防護密閉門。防護密閉門至變形縫的距離應滿足門扇的開啟要求。若兩防護單元的防護等級不同時,高抗力防護密閉門應設在高抗力防護單元一側,低抗力防護密閉門應設在低抗力防護單元一側。防空地下室結構變形縫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在防護單元內不應設置沉降縫、伸縮縫;2上部地面建築需設置伸縮縫、防震縫時,防空地下室可不設置;3室外出入口與主體結構連接處,應設沉降縫;4鋼筋混凝土結構設置伸縮縫最大間距應按現行有關標准執行。

6. 涵洞沉降縫做法

建築物受地震、地基不均勻沉降等的影響,就會出現變形等的情況,為避免這類現象,會設置沉降縫,那沉降縫的做法是怎樣的?

一、什麼是沉降縫?
沉降縫是指為防止建築物各部分由於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房屋破壞所設置的垂直縫。當房屋相鄰部分的高度、荷載和結構形式差別很大而地基又較弱時,房屋有可能產生不均勻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開裂。為此,應在適當位置如復雜的平面或體形轉折處、高度變化處、荷載、地基的壓縮性和地基處理的方法明顯不同處設置沉降縫。
二、沉降縫的做法是怎麼樣的?
1、沉降縫的施工要求:
做到使縫兩邊的構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嚴密防止水分滲漏,故沉降縫必須貫穿整個斷面(包括基礎)。沉降縫的施工質量要求是端面應整齊、方正,基礎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錯,應貫通,嵌塞物應緊密填實。
2、沉降縫的具體施工方法如下:
(1)基礎部分:可將原基礎施工時嵌入的瀝青木板或瀝青砂板留下,作為防水之用。如基礎施工時不用木板,也可用粘土填入搗實,並在流水面邊緣以1:3水泥砂漿填塞,深度約為15cm。

(2)涵身部分:縫外側以熱瀝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深度約為5cm,內側以1:3水泥砂漿填塞,深度約為15cm,視沉降縫處圬工的厚薄而定。縫內可以用瀝青麻筋與水泥砂漿填滿;如太厚,亦可將中間部分先填以粘土。
(3)保護層:各式有圬工基礎涵洞的基礎襟邊以上,均順沉降縫的周圍設置粘土保護層,厚約20cm,頂寬約20cm。對於無圬工基礎涵洞,保護層宜使用瀝青混凝土或瀝青膠砂,厚度10-20cm。
3、沉降縫設置原則:
(1)建築物平面的轉折部位
(2)建築的高度和荷載差異較大處
(3)過長建築物的適當部位
(4)地基土的壓縮性有著顯著差異
(5)建築物基礎類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處,如果基礎持力層類別基本相同,且為素混凝土基礎,基礎就可以不斷開。因為混凝土的抗剪能力薄弱,即使發生不均勻沉降,對變形縫兩側的建築並無多大影響。

7. 涵管的沉降縫怎麼設置

一般每隔4—6m設置1處,但無基礎涵洞僅在洞身涵節與出人口涵節間設置,縫寬一般3cm。兩端與附屬工程連接處也各設置1處。

沉降縫的施工,要求做到使縫兩邊的構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嚴密防止水分滲漏,故沉降縫必須貫穿整個斷面(包括基礎)。沉降縫具體施工方法如下:

1、基礎部分

可將原基礎施工時嵌入的瀝青木板或瀝青砂板留下,作為防水之用。如基礎施工時不用木板,也可用粘土填入搗實,並在流水面邊緣以1:3水泥砂漿填塞,深度約為15cm。

2、涵身部分

縫外側以熱瀝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深度約為5cm,內側以1:3水泥砂漿填塞,深度約為15cm,視沉降縫處圬工的厚薄而定。縫內可以用瀝青麻筋與水泥砂漿填滿;如太厚,亦可將中間部分先填以粘土。

3、施工質量要求

沉降縫端面應整齊、方正,基礎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錯,應貫通,嵌塞物應緊密填實。

4、保護層

各式有圬工基礎涵洞的基礎襟邊以上,均順沉降縫周圍設置粘土保護層,厚約20cm,頂寬約20cm。對於無圬工基礎涵洞,保護層宜使用瀝青混凝土或瀝青膠砂,厚度10—20cm。



(7)沉降縫構造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1、管涵通常採用工廠預制鋼筋混凝土管的成品管節,管節斷面形式分為圓形、橢圓形、卵形、矩形等。當管涵設計為混凝土或砌體基礎時,基礎上面應設混凝土管座,其頂部弧形面應與管身緊貼合,使管節均勻受力。

2、當管涵為無混凝土(或砌體)基礎、管體直接設置在天然地基上時,應按照設計要求將管底土層夯壓密實,並做成與管身弧度密貼的弧形管座,安裝管節時應注意保持完整。管底土層承載力不符合設計要求時,應按規范要求進行處理、加固。

3、管涵的沉降縫應設在管節接縫處。

4、管涵進出水口的溝床應整理直順,與上下游導流排水系統連接順暢、穩固。

5、採用預制管埋設的管涵施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68有關規定。

6、管涵出入端牆、翼牆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給水排水構築物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141第5.5節規定。

8. 基礎沉降縫的結構布置形式有哪些

沉降縫有哪些作用及設置、構造方法?
(1)作用:防止因不均勻沉降開裂
(2)設置
1)高差大(二層或6m)、荷載懸殊,結構形式有變化
2)基礎形式、埋深、不同
3)地基條件不同
4)形體復雜,連接較弱
5)新、舊建築交接處
(3)構造
1)縫寬:根據地基、建築高度等確定
一般取30~70或≥120
2)做法:從基礎至屋頂全部斷開。

閱讀全文

與沉降縫構造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製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834
黃酒加什麼飲用方法 瀏覽:726
全站儀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235
天然氣自動上水器安裝方法 瀏覽:991
向大大護墊使用方法 瀏覽:625
lol圖標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89
二次元防盜的正確方法 瀏覽:989
徒手鍛煉胸部的方法 瀏覽:492
快速正錢方法 瀏覽:174
樓梯的構造計算方法 瀏覽:553
紅掌的修剪方法視頻 瀏覽:225
凈化大師使用方法 瀏覽:720
ve使用方法 瀏覽:448
採集視頻的方法 瀏覽:878
天貓快速下店方法 瀏覽:461
疤克正確的塗抹方法視頻 瀏覽:993
男士電腦使用方法 瀏覽:156
抓地的最佳方法 瀏覽:123
腺肌症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638
重車調整方法有哪些 瀏覽:794